生产与生产要素(PPT 41页).ppt
合集下载
生产管理五要素ppt正式完整版

人员
人员是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做好这一要素 的管理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人员培训。培训是人员获得和强化操作技能、技术 知识、法律意识等最有效的手段,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引 导人员向有利的一面发展,让人员全面熟悉、掌握岗位操 作技能,更好、更自觉地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培训的主 要内容应包括相关法规法律政策、企业文化理念、企业管 理制度、标准操作程序、生产工艺规程等,培训的方式可 采取内培、外训、岗位练兵等形式。 二是人员管理。管理是遏制人员惰性、发挥人员能动性 的重要措施,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的有力保障。 因此,为做好人员的管理,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监督约束制 度以及考核奖惩机制,并严格实施和考核。
湿件
硬件
软件
人员
环境 机械设备 法则 物料
Man
Environment Machine
Method Material
简称:人、机、物、法、环
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 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 管理方法。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 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 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 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 难不讲给别人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 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 话。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 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 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 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能善于用 人。
应当区别对待运(公作平。的前当提下某),一对不部同性件格未的人完用不成同的时方法,,使整他个们能产"人尽品其才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 工序停工待料。不论你在那一个岗位,你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 生产工艺是指导产品生产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技术,如果不能正确地执行,就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第四章 生产理论

Q 2
第二节 几组概念分析
1.规模报酬递增与规模经济 (1)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产生规 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它可以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 等生产要素,而较小规模的企业可能无法利用这样的技术和生产要素。随着 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加合理和专业化。 此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也可以节省成 本。 (2)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成本下降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 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 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长期成 本。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 (3)在长期中,当产出水平变化时,企业改变投入比例是有利的。规模经济是 指企业可以以低于双倍的成本获得双倍的产出。规模经济包括规模报酬递增 的特殊情形,只是它更为普遍,因为它使企业能够在其改变生产水平时改变 要素组合。在这种更普遍的意义上,U形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与企业面临 的产出较高时的规模经济和产出较低时的规模不经济相一致的。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一节 一·生产和生产函数 1.生产四要素 •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土地: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狭义上所说的土地,还包括山川河流等 一切自然资源 •资本:机械、厂房等资本物品 •企业家才能 2.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就是将上述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进行组合,并转化为社会所需要 的产品或劳务。即使生产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企业内部使用的生产要素 组合也不尽相同,因而就表现出在生产效率方面的差异。达到最大产量, 生产要素组合有一个最佳的比例,离这个比例越近,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3.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组合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
农业生产要素 ppt课件

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生产要素?自然资源作用下降农业增长主要来源于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劳动力资源中智力因素上升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技术进步成为主导力量农业生产要素?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影响农业生产力的分布见图41图42?自然资源影响各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展农业生产要素?劳动力?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能动要素和主导力量?劳动力不仅是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者还是其创新者和发展者农业生产要素?资本?投资所形成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生产条件就是资本这些生产工具和生产条件能够扩展人的能力相当于人手的延伸扩大了人的劳动能力农业生产要素?科学技术?改善其他生产要素的质量?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改造传统农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农业生产要素41农业资金的概念与分类42农业财政资金43农业信贷资金44农户资金农业生产要素?广义的农业资金是指国家个人或社会其他部门投入农业领域的各种货币资金实物资本和无形资产以及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总和
所以,发展中国家应将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作为发展政策的核心。
由此,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构成的“金融 二论”便成为金融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ppt课件
36
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的含义
麦金农和肖等人将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归结为: 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金融 资产单调、金融机构形式单一、市场机制未充 分发挥作用、存在较多的金融管制(包括利率 限制、信贷配额、汇率及资本流动管制等), 致使金融效率低下的现象。
的高级化
ppt课件
8
4 农业资金
4.1 农业资金的概念与分类 4.2农业财政资金 4.3 农业信贷资金 4.4 农户资金
所以,发展中国家应将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作为发展政策的核心。
由此,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构成的“金融 二论”便成为金融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ppt课件
36
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的含义
麦金农和肖等人将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归结为: 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金融 资产单调、金融机构形式单一、市场机制未充 分发挥作用、存在较多的金融管制(包括利率 限制、信贷配额、汇率及资本流动管制等), 致使金融效率低下的现象。
的高级化
ppt课件
8
4 农业资金
4.1 农业资金的概念与分类 4.2农业财政资金 4.3 农业信贷资金 4.4 农户资金
第九讲生产要素的供给完整版PPT资料

可以描述为自用资源与收入的边际效用比等于它们的价 格比。(W就是自用资源的机会成本,故看成是其价格)
利用序数效用理论的讨论
3 、无差异曲线分析
Y K
Y*
—Y l*
U1
U2
E U3
—L
l
4、要素供给曲线
PEP的轨迹反映了自有资源数量如何随着要
Y
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间接地反映了要素供 PEP 给量如何随着要Y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2)消费者拥有的要素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是既定不变的 结果,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的变化方向相同。
一般要素供给曲线不同,消费者劳动的供给曲线后半段是向后弯曲的,如下图。 (3)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消费者拥有的要素除向市场供给外,剩下的可自用 (2)时间资源在劳动供给与闲暇之间的分配
这样,首先可以将劳动供给的增加看成是闲暇需求的减少;
基于上述条件,要素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在 ③基尼系数的数学意义大于经济学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原理来解释为什么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
1)假定要素供给者都是消费者,其行为目标为效用最大 一般要素供给曲线不同,消费者劳动的供给曲线后半段是向后弯曲的,如下图。
较低的资本存量意味着低折旧,当利率和资本量所决定的储蓄和折旧相等时:
化 第三,基于上述说明,解释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就变成了解释闲暇需求曲线为什么会向右上倾斜。
dU/dL=dU/dY×dY/dL
工资率
图: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时间
我们知道,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即需求量与 价格反向变化,这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用的结果。闲暇商 品的需求亦受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用的影响。
利用序数效用理论的讨论
3 、无差异曲线分析
Y K
Y*
—Y l*
U1
U2
E U3
—L
l
4、要素供给曲线
PEP的轨迹反映了自有资源数量如何随着要
Y
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间接地反映了要素供 PEP 给量如何随着要Y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2)消费者拥有的要素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是既定不变的 结果,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的变化方向相同。
一般要素供给曲线不同,消费者劳动的供给曲线后半段是向后弯曲的,如下图。 (3)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消费者拥有的要素除向市场供给外,剩下的可自用 (2)时间资源在劳动供给与闲暇之间的分配
这样,首先可以将劳动供给的增加看成是闲暇需求的减少;
基于上述条件,要素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在 ③基尼系数的数学意义大于经济学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原理来解释为什么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
1)假定要素供给者都是消费者,其行为目标为效用最大 一般要素供给曲线不同,消费者劳动的供给曲线后半段是向后弯曲的,如下图。
较低的资本存量意味着低折旧,当利率和资本量所决定的储蓄和折旧相等时:
化 第三,基于上述说明,解释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就变成了解释闲暇需求曲线为什么会向右上倾斜。
dU/dL=dU/dY×dY/dL
工资率
图: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时间
我们知道,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即需求量与 价格反向变化,这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用的结果。闲暇商 品的需求亦受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用的影响。
新古典贸易理论(ppt41张)

要素密集度:指产品生 产中某种要素的投入比 例的大小。 在一个只有两种 商品(X和Y)和两种要 素(劳动和资本)的世 界中,如果生产Y时的资 本/劳动比率大于生产X 时的资本/劳动比率,则 商品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反过来,X为劳动密集型 商品。因此要素密集度 为一相对概念。
注意:要素的密 集度只有在产业不 或产品之间进行比 较时才有意义。
学家斯托尔珀(Wolfgang Stolper)和萨缪尔森论证的。因
此,在国际经济学中被称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H-O-S模型)
在现实世界中,国际贸易真的使各国同质 要素收入相等了吗?即使是最粗略的观察材料 也会给这一问题以否定的答案。在美国和英国, 医生、工程师、技师、机械师和秘书的工资要 高于其在韩国和墨西哥的同行。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H—O—S定理所依赖 的一些假设在当今世界的大多数是不成立的。
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利率。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H-O-S模型)
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图解
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图解
在图中,纵轴表示PX/PY,横轴表示W/r。贸易 前,A国位于点A,W/r=(W/r)1, PX/PY=PA;B国位 于点A, W/r=(W/r)2, PX/PY=PA,因为A国的 (W/r)1小于B国(W/r)2 , PA < PA,所以A国在商 品X上具有比较优势。 A国在贸易中分工生产商品X,提高了劳动相 对于资本的需求,W/R上升。B国分工生产Y,提高 了资本的相对需求,R/W上升(即W/R下降)。这种 情况将继续下去直至在点B=B时,PB=PB,而且两 国的W/R均等于(W/R)*。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H-O原理:
H—O定理:一国出口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PPT课件

在经济理论方面,最主要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他最著名的两篇文章。1919 年发表的“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现代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 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他集中探讨了各国资源禀赋构成与商品贸易模 式之间的关系,并且,一开始,就运用了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他认 为,要素绝对价格的平均化是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他的论文具有开 拓性的意义。其后,这个理论由他的学生进一步发展。“间接性免费 商品”(1924)一文提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比琼·罗宾逊和爱德 华·张伯伦的早了9年,文章探讨了不由市场决定价格的集体财富(即 所谓的公共财物)的问题。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2021/3/12
1
赫克歇尔—饿林理论,又称为要素禀赋 论,或要素禀赋学,也简称H-O理论,该理 论由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 俄林提出。赫克歇尔于1919年发表《对外 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著名论文,提
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俄林在其 师赫克歇尔的理论基础上,于1953上出版 了《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创立了 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于1959年逝世。
2021/3/12
4
• 俄林,1899年4月生于瑞典南方的一个小村子。早年就读 于隆德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后又赴英国剑桥大学和美 国哈佛大学留学。1924年人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 5年后回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曾在美国弗吉 尼亚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客座教授。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 学奖。1979年8月于书桌前逝世。
家间的差异几乎很小,但欧美之间的贸易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
增多。这样看来,产生比较优势的差异一定还有除技术以外的
因素。而在斯密和李嘉图的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但在现实中,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也在生产中起了重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2021/3/12
1
赫克歇尔—饿林理论,又称为要素禀赋 论,或要素禀赋学,也简称H-O理论,该理 论由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 俄林提出。赫克歇尔于1919年发表《对外 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著名论文,提
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俄林在其 师赫克歇尔的理论基础上,于1953上出版 了《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创立了 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于1959年逝世。
2021/3/12
4
• 俄林,1899年4月生于瑞典南方的一个小村子。早年就读 于隆德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后又赴英国剑桥大学和美 国哈佛大学留学。1924年人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 5年后回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曾在美国弗吉 尼亚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客座教授。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 学奖。1979年8月于书桌前逝世。
家间的差异几乎很小,但欧美之间的贸易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
增多。这样看来,产生比较优势的差异一定还有除技术以外的
因素。而在斯密和李嘉图的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但在现实中,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也在生产中起了重
精益生产培训教材(PPT 41页)

The Job
工 作
Time Fluctuation 时间波动
Job Element Sheet 工作要素单
Element 1 要素 1
Job Element Sheet 工作要素单
Element 2 要素 2
Job Element Sheet 工作要素单
Element 3 要素 3
Job Element Sheet 工作要素单
TIME FLUCTUATION WORKSHEET 时间波开工作单 JOB ELEMENT SHEET 工作要素单 TIME MEASUREMENT SHEET 时间测量单
STANDARDISED OPERATIC THEET 标准作业单
Quality Process Sheet
Department/ Welding 05
精益生产
课程内容
• 定义 • 产生与开展 • 特点与优越性 • 核心内容与生产要素 • 标准化介绍 • 最终目的
什么是精益生产?
• 精益生产是 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 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 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 西被精简,最终到达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 面最好的结果。
Worksheet
#
5-140
Opr
WGL
Page__1__ of__1__
Sup
Maint
Eng
3302246
QC QUICK
CHANGE OVER
VISUAL FACTORY
FORD Total Prod.T
F
M
Maint.
P
ERROR PROOFING D
第四章 生产理论《经济学》PPT课件

4.1 生产及生产函数概述 4.1.3 短期生产函数
这里的“短期”,不是指一个具体的时间跨度,而是指厂商不 能根据其所要达到的生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不 同行业中的“短期”也不同,这取决于投入品变动所需要的时 间。短期生产函数是指在短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通常 表示为:
4.1 生产及生产函数概述 4.1.4 长期生产函数
递减趋势;当MP= AP(AP的最高点)时,第一阶段结束。
• 第Ⅱ区间是投入劳动L从A点增加到B点。其特点是:TP保持递增趋势,
AP呈递减趋势;AP>MP,MP>0;当MP= 0时,TP达到最大值,第
二阶段结束。
• 第Ⅲ区间是投入劳动L从B点增加到无限大。其特点是:TP呈递减趋势
;AP继续保持递减趋势;MP<0。
第4章 生产理论
知识结构图
4.1 生产及生产函数概述
又称为企业或厂商,是指使用生产要素自主从事商品或
劳务生产的单位。
厂商从组织形式上可以划分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类
型。
4.1 生产及生产函数概述 4.1.1 生产与生产要素
(1)生产。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是指投入各种不同的生 产要素以制成产品的过程,也就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
4.3 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及规模经济
4.3.2 规模经济
2)影响规模经济变动的因素 ➢ 规模经济变化的不同情况要由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来解释。
01
内在经济
02
内在不经济
03
外在经济
04
外在不经济
4.3 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及规模经济
4.3.2 规模经济
3)适度规模 ➢ 适度规模是指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使规模扩大的同时,也使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际产量: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M P L = T P L / LM P L = d T P L /d L M PL=2724L3L2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TPL=27L+12L2L3 APL=27+12L-L2 M P L=2724L3L 2
五、生产技术进步对产量的影响
TP C
100
B
TP3
A
50
TP2
TP1
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练习:A企业以变动要素L生产服装产品,短期生产函数
为: Q=12L+6L2-0.1L3,
求: APL最大时,需雇佣多少工人? MPL最大时,需雇佣多少工人?
的替代性
Q1
类型2:生产要素之间具有固定
技术系数,无替代性 1):直角形等产量线
2):O折线形等产L量线
类型3:生产要素之间具有完全 K
可替代性
O Q1 Q2 Q3
L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四、等成本线
1、定义: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
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
前言
第四章生产理论
二、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柯布和道格拉斯研究美国1899-1922年资本 和劳动对总产量的影响,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 Q ALK
含义: A:将要素单位转变为生产单位,代表技术水平;
每单位劳动力和资本能够产生的产量 α:劳动的产出弹性;劳动力增减1%,产量增减α % β:资本的产出弹性;资本增减1%,产量增减β%
TP
MP 阶
AP
段
Ⅰ
阶 TP 阶
段
段
Ⅱ
Ⅲ
阶段Ⅰ:平均收益递增阶段 阶段Ⅱ :平均收益递减阶段 阶段Ⅲ :负边际收益阶段
企业应该将生产阶段控制在哪一 个阶段?
生产合理区域在第二个阶段。
如果企业希望AP最大
O
AP L1 L2
L 如果企业希望TP最大 如果企业希望总利润最大
MP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等产量线——有可能出现正值
K
K
OA、OB称为 脊线;OA-OB
维持相同产
称为有效替代
量,需要同
A
区域
时增减两种
a
生产要素
B
Q1
b
O
O
L
L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三、等产量线
5、等产量线的类型
K
类型1:生产要素之间具有一定
的替代性
Q1
类型2:生产要素之间具有固定
技术系数,无替代性 1):直角形等产量线
合
K
2、举例:设每单位资本(一台 机器)价格PK=10,000元,每个 劳动力的年工资PL=25,000,总 成本C=150,000元
当L=0,则K=15;当K=0,则L=6
当L=4,K=5, C=4×25000+5×10000=150000
证明: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
值=PL/PK
O
L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总产量: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TPL =F(L,K) TPL=27L+12L2L3
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APL=F(L,K)/L APL=27+12L-L2
2):O折线形等产L量线
K L:K=1 6 :2
4
2
O 123
1:2的技 术系数比率
K
Q3=300 15
1:11 2:8
4:5
Q2=200 Q1=100
L
10
Q3
Q2 7:3
5 Q1
10:1
O
L
5 10 15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三、等产量线
5、等产量线的类型
K
类型1:生产要素之间具有一定
前言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章生产理论
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生产要素:
资本(有形资本、无形资本)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 企业家职能
前言
第四章生产理论
二、生产函数 定义:
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它所能生 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函数 一般形式: Q=f(L、K、N、E) 产量=函数(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简化形式: Q=f(L、K)
60
40
c
20
O 20 40 60
3、特点: 3)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 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 交
Q1≠Q2 a∈Q1; b∈Q2 a=c,b=c→a=b Q1= Q2
Q1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Q2
原因:边际技术替代率
80 100 120 L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三、等产量线
4、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技术和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
三、等产量线 1、含义: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 产量的一条曲线
2、计算:生产函数 Q 1 K L 当Q=100单位时,可采 8 用的生产组合形式:
组合方式
L
K
Q
A
10
80
100
B
20
40
100
C
40
20
100
D
60
13.33
100
E
80
10
100
F
100
8
100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柯布-道格拉斯的计算结果: QAL0.75K0.25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短期生产函数 函数形式:
Q = F ( L,K )
资本是不变的,只有劳动力可以改变 问题: 某同学学习英语,从一开始学习,到学习时间逐渐延长 的过程中,学习的“效率”会怎样变化? 农业生产中,在某一给定的土地上施肥,以达到提高产 量的目的,在逐渐增加施肥量的过程中,产量会如何变 化?
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
二、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PK QK PL QL M
MPK MPL
PK
PL
条件1: 用于购买生产要素的总投入既不能少于也不能多于总的可用 的货币量
条件2: 每一单位货币购买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购买劳动力的边际 产量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K
在Q1的产量下,成本最小
a
点为切点E
c
e
E
Q1的E点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LK=MPL/MPK cd的E点斜率为
Q1 =PL/PK
O
L E点斜率等于其边际技术替代率
fd b
所以有, MPL/MPK =PL/PK
既, MPL/PL =MPK/PK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五、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TP切线斜率逐渐增大
快速增加,呈下凹状
O
4
MP
MP
L 4-9:MP递减段
9
TP切线斜率逐渐减少
慢速增加,呈上凸状
9---:MP变成负值 TP开始递减
对应点:MP最高值——TP拐点 MP为零点——TP最高点
O
4
L
9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TP
TP与AP的关系:
TP射线的斜率=AP TP 0- 6:AP逐渐增加;
的投入所能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K
M RTSLKK/L
证明: MRTSLK=MPL/MPK
K1
a
证明过程:
MPK
Q2Q1 Q2Q1 K2K1 ac
K2
c
b
Q1
MPLQ L12Q L12 Q1bcQ2
Q2
M P L/M PKac/bc
a c /b c d K /d L K / L M R T S L K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三、等产量线
组合方式 L
K
Q
A
10 80 100
K
B
20 40 100
C
40 20 100 120
D
60 13.33 100 100
E
80 10 100 80
F
100 8 100
60
40
20
O
Q=100 20 40 60 80 100 120 L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四章生产理论
四、等成本线
3、等成本线的移动:
K
状态1): 总成本增加了——向右上方移动 总成本减少了——向左下方移动
状态2): 劳动力价格较低了 ——AB移动为AB1
劳动力价格提高了 ——AB移动为AB2
K
O
L
A
O B2 B
L B1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五、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1、厂商均衡:产量给定的情况下,成本最小
边际收益 递减规律
K2
b
Q1
MRTSLk变化由大到小
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
O L1 L2
M P L = T P L / LM P L = d T P L /d L M PL=2724L3L2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TPL=27L+12L2L3 APL=27+12L-L2 M P L=2724L3L 2
五、生产技术进步对产量的影响
TP C
100
B
TP3
A
50
TP2
TP1
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练习:A企业以变动要素L生产服装产品,短期生产函数
为: Q=12L+6L2-0.1L3,
求: APL最大时,需雇佣多少工人? MPL最大时,需雇佣多少工人?
的替代性
Q1
类型2:生产要素之间具有固定
技术系数,无替代性 1):直角形等产量线
2):O折线形等产L量线
类型3:生产要素之间具有完全 K
可替代性
O Q1 Q2 Q3
L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四、等成本线
1、定义: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
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
前言
第四章生产理论
二、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柯布和道格拉斯研究美国1899-1922年资本 和劳动对总产量的影响,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 Q ALK
含义: A:将要素单位转变为生产单位,代表技术水平;
每单位劳动力和资本能够产生的产量 α:劳动的产出弹性;劳动力增减1%,产量增减α % β:资本的产出弹性;资本增减1%,产量增减β%
TP
MP 阶
AP
段
Ⅰ
阶 TP 阶
段
段
Ⅱ
Ⅲ
阶段Ⅰ:平均收益递增阶段 阶段Ⅱ :平均收益递减阶段 阶段Ⅲ :负边际收益阶段
企业应该将生产阶段控制在哪一 个阶段?
生产合理区域在第二个阶段。
如果企业希望AP最大
O
AP L1 L2
L 如果企业希望TP最大 如果企业希望总利润最大
MP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等产量线——有可能出现正值
K
K
OA、OB称为 脊线;OA-OB
维持相同产
称为有效替代
量,需要同
A
区域
时增减两种
a
生产要素
B
Q1
b
O
O
L
L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三、等产量线
5、等产量线的类型
K
类型1:生产要素之间具有一定
的替代性
Q1
类型2:生产要素之间具有固定
技术系数,无替代性 1):直角形等产量线
合
K
2、举例:设每单位资本(一台 机器)价格PK=10,000元,每个 劳动力的年工资PL=25,000,总 成本C=150,000元
当L=0,则K=15;当K=0,则L=6
当L=4,K=5, C=4×25000+5×10000=150000
证明: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
值=PL/PK
O
L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总产量: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TPL =F(L,K) TPL=27L+12L2L3
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APL=F(L,K)/L APL=27+12L-L2
2):O折线形等产L量线
K L:K=1 6 :2
4
2
O 123
1:2的技 术系数比率
K
Q3=300 15
1:11 2:8
4:5
Q2=200 Q1=100
L
10
Q3
Q2 7:3
5 Q1
10:1
O
L
5 10 15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三、等产量线
5、等产量线的类型
K
类型1:生产要素之间具有一定
前言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章生产理论
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生产要素:
资本(有形资本、无形资本)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 企业家职能
前言
第四章生产理论
二、生产函数 定义:
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它所能生 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函数 一般形式: Q=f(L、K、N、E) 产量=函数(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简化形式: Q=f(L、K)
60
40
c
20
O 20 40 60
3、特点: 3)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 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 交
Q1≠Q2 a∈Q1; b∈Q2 a=c,b=c→a=b Q1= Q2
Q1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Q2
原因:边际技术替代率
80 100 120 L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三、等产量线
4、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技术和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
三、等产量线 1、含义: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 产量的一条曲线
2、计算:生产函数 Q 1 K L 当Q=100单位时,可采 8 用的生产组合形式:
组合方式
L
K
Q
A
10
80
100
B
20
40
100
C
40
20
100
D
60
13.33
100
E
80
10
100
F
100
8
100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柯布-道格拉斯的计算结果: QAL0.75K0.25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短期生产函数 函数形式:
Q = F ( L,K )
资本是不变的,只有劳动力可以改变 问题: 某同学学习英语,从一开始学习,到学习时间逐渐延长 的过程中,学习的“效率”会怎样变化? 农业生产中,在某一给定的土地上施肥,以达到提高产 量的目的,在逐渐增加施肥量的过程中,产量会如何变 化?
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
二、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PK QK PL QL M
MPK MPL
PK
PL
条件1: 用于购买生产要素的总投入既不能少于也不能多于总的可用 的货币量
条件2: 每一单位货币购买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购买劳动力的边际 产量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K
在Q1的产量下,成本最小
a
点为切点E
c
e
E
Q1的E点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LK=MPL/MPK cd的E点斜率为
Q1 =PL/PK
O
L E点斜率等于其边际技术替代率
fd b
所以有, MPL/MPK =PL/PK
既, MPL/PL =MPK/PK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五、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TP切线斜率逐渐增大
快速增加,呈下凹状
O
4
MP
MP
L 4-9:MP递减段
9
TP切线斜率逐渐减少
慢速增加,呈上凸状
9---:MP变成负值 TP开始递减
对应点:MP最高值——TP拐点 MP为零点——TP最高点
O
4
L
9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TP
TP与AP的关系:
TP射线的斜率=AP TP 0- 6:AP逐渐增加;
的投入所能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K
M RTSLKK/L
证明: MRTSLK=MPL/MPK
K1
a
证明过程:
MPK
Q2Q1 Q2Q1 K2K1 ac
K2
c
b
Q1
MPLQ L12Q L12 Q1bcQ2
Q2
M P L/M PKac/bc
a c /b c d K /d L K / L M R T S L K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三、等产量线
组合方式 L
K
Q
A
10 80 100
K
B
20 40 100
C
40 20 100 120
D
60 13.33 100 100
E
80 10 100 80
F
100 8 100
60
40
20
O
Q=100 20 40 60 80 100 120 L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四章生产理论
四、等成本线
3、等成本线的移动:
K
状态1): 总成本增加了——向右上方移动 总成本减少了——向左下方移动
状态2): 劳动力价格较低了 ——AB移动为AB1
劳动力价格提高了 ——AB移动为AB2
K
O
L
A
O B2 B
L B1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第四章生产理论
五、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1、厂商均衡:产量给定的情况下,成本最小
边际收益 递减规律
K2
b
Q1
MRTSLk变化由大到小
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
O L1 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