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献信息检索对当前大学生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献信息检索对当前大学生的必要性
摘要:当今信息时代,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已成为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素质教育普遍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而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就是文献检索课。而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作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承担其责任,则是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面对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大学生应该将自主学习作为除开传统教学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大学生实现终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其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因此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非常必要。
关键字:文献信息检索;信息技术;大学生
自1984 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后,在我国高校引起强烈反响,据记载,当年就有近半数的高校开设该课程。国家下发该文件,其本意是想在高校普遍开设文献检索课,以培养大学生的情报意识,使大学生掌握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情报的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后来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又先后三次发文,对文献检索课的教材内容和基本要求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可见,我国对在高等院校中开设文献检索课工作是十分重视的。但据资料显示,目前已经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高职院校却只是少数。当前的社会是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其对成员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以便能不断改善生存环境与生存空间。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理所当然的要接受较好的信息素质的培养。作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基地之一的高职院校,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开设旨在加强学生信息意识与信息利用能力的文献检索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发展需要。
一、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必要性
(一)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越来越大,人才被赋予新的内涵。检验人才的标准除具有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较宽厚的专业知识、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外,是否具备较强的信息素质已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面对信息社会,只有具备信息素质的人,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也只有接受过良好信息素质教育的人,才能在信息社会中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和创造力,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目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就是文献检索课,它是一门能有效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素质的方法课,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加强对学生文献检索课的教育,使培养出的学生能符合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激烈的社会竞争给高职学生带来了各种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学生想要适应当今产业瞬息万变的形势,必须做好知识积累、做到知识的不断更新,培养创新能力以提升自己在今后的职场中具备相当的就业竞争力,这就需要高职学生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而获得文献检索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开设文献检索课。那么文献检索课对大学生具体有何作用呢?
1.增强情报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我国有句谚语:“餐人以鱼,其食一饷;授人以渔,其食一生”。文献检索课的特点是“授人以渔”,重在传授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使人终身受益。作为一门方法课,文献检索课重实践,重应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靠对信息资料检索的方法与技能的掌握,通过举一反三的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搜集阅读与整理资料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将为其开展创造性智力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
文献检索课以图书馆为依托,以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料为基础,这给学生提供了拓宽知识面、融会各学科知识的有利条件,学生完全可能在这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进行选择,主动跨越学科间的阈限,有计划地拓展或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培养自学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文献检索课培养的是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与利用文献资料,使学生冲破时空的摆脱都是或教科书的局限,博采众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为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奠定基础。
4.掌握实用性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知识的调整、更新、完善与深入都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文献来实现。文献检索课不仅是为学生有效地获取所需的情报信息而进行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而且也传授给学生搜集、加工、利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走上岗位后能够应对自如。
二、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领导对文献检索课的开设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只是学生临毕业前为撰写论文收集相关信息资料时才需用到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与技巧,于是部分高校只在学生写毕业论文前开个几小时的讲座就了事了,更有甚者连相关的讲座也从未开设过。而学生自身也多数认为开不开该课程式无所谓,因为往届的学长们没学该课程也照样通过了毕业论文。笔者曾在本校做过一项抽样调查,收回的439份有效样本中,只有3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文献检索课,却有55.4%的学生认为开不开该课程无所谓,甚至有11.6%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开设该课程。学生的思想认识往往要靠学校教育的引导,因此,高校领导对该课程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该课程的生死存亡与开设力度,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程度。
(二)缺乏相应的师资
当前,阻碍高校文献检索课有效开设的关键性因素是师资问题。该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既要有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等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的文字、语言等教学能力,根据这些要求,多数高校非常缺乏完全具备条件的师资。目前已开设该课程的其它高校一般都是由图书馆人员兼职任教的,而高职院校大多都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由原来的中专、技校等晋升上来的,原有的图书馆人员平均学历水平偏低,专业人员比例相对偏小,人员结构也大多不太合理。晋升后,这类学校师资的引进、资金的投入一般都集中在传统的公共课与新设的专业课,图书馆这块人才的引进力度相对
也比较弱。总的来说,大部分的人员难以胜任文献检索的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师资。
(三)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存在种种弊端
当前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采用的多为传统的集中授课模式,即在学生大学生活的某一学期,集中安排20-40学时不等,授课——实习——考核一次完成。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与专业学习脱节,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做到检索能力与利用能力并重,无法制造信息利用的需求和机会来强化信息利用能力;学生对信息的感受力和注意力以及利用信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均无明显提高,不能有目的、有意识、有策略地获取信息来帮助自己进行专业学习及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弊端。无法实现文献检索课全面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目标。
三、当前我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的现状,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文献检索课在各高校中发展很不平衡,受重视程度有较大差异。尽管国家教委先后3次下文,以行政手段推动课程建设发展,但是,仍然没有得到部分高校领导的真正重视,课程地位偏低,表现为:课程安排不合理,选修课仍然是主要的开课方式,且课时安排不多。近年来,因高校专业课程安排紧张,该课程出现停滞不前或滑坡现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