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汇总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合肥市滨湖医院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一、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一)传染病的定义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传染病.(二)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通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
3、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钉螺血吸虫等。
4、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5、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等.(三)法定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二、传染病的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12小时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于24小时内报告.三、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1、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
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注射疫苗,就有感染麻疹危险。
感染是由于接触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导致。
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
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
1.前驱期:从发病至出疹前3~5天。发热、咳嗽、口腔粘膜斑。2..出疹期:发病3—4日耳后、发际渐及耳前、面颊、前额、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足心出疹,2~5日布及全身。全身中毒症状加重,肝脾、全身淋巴结肿大。嗜睡或烦躁不安。查体:肺部常闻干、湿性罗音。3.恢复期:3~5d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褐色色素斑,1~2周消失、留有碎屑样脱皮。
防疫措施
1.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接触者检疫3周,曾接受被动免疫者检疫4周。
2.切断传播途径:室内通风、环境消毒,管理幼儿不到人群集中的场所、疫区。
3.增强人群免疫力
预防接种
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儿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常用的制剂是丙种球蛋白。
(六)肺结核
病原体
(五)麻疹
病原体
麻疹病毒
潜伏期
潜伏期约10天(6~18天)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班级隔离期
医学观察18天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流行特点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有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38~39℃),伴有咳嗽、流涕、倦等症状。2.口腔粘模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后变为疱疹,患者咀嚼时疼痛,拒食3.及少数病例可出现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并发症。
传染病防治知识总结
传染病防治知识总结
传染病预防知识包括预防切断传染源、接种疫苗、保证卫生、及早处理、严格消毒等。
1、控制传染源:想要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形成的传播链。
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防病能力。
在传染病发病的高峰期,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被传染。
避免到人流量大、空气不流通环境中,降低细菌或病毒感染风险。
此外,避免与他人共用衣物、餐具等用物;家中可定期喷洒消毒液或行杀虫、捕鼠工作等。
2、接种疫苗:接种常见的、易传播传染病的疫苗,如乙肝疫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等。
按规定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可以提高对于某类病毒的免疫力。
3、保证卫生:保持环境卫生,避免在蚊、蝇、鼠、蟑螂等害虫肆虐的地方生活,防止被传染。
4、及早处理: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或与传染病患者有接触史并出现不适时,需要对患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预防防止交叉感染。
5、严格消毒:在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后,其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应进行严格消毒。
6、注意生活方式:每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走、游泳、瑜伽、跳操等,有助于增强自身体质与抗病能力;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可适当增加牛奶、鸡蛋、猕猴桃、西红柿等新鲜食物的摄入,食物中富含的营养元素可以提高免疫力。
除此以外,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经常开窗通风等;养成勤洗手、室内消毒等习惯。
一旦确诊自身患传染性疾病,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必要时单间隔离,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健康人群。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题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附件3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题库(如有错误,请以最新内容为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种。
其中,甲型H1N1流感新列入乙类传染病,新增的丙类传染病为手足口病。
2. 传染病流行过程包括传染病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3. 病原携带者按其携带状态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分为三类,即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
4. 疾病的流行强度是指某种疾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程度,常用散发、暴发、流行等表示。
5. 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到出现最早临床症状前的这一段时间,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6.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级。
7. 对传染病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四早”)。
其中,隔离病人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8. 医学观察和留验的时间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医学观察适用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接触者。
9. 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10.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11.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12.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13.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医学继续教育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必修
埃博拉出血热1. 诶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
. A. 1-15天. B. 1-21天. C. 2-15天. D. 2-21天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暂无解析2. 诶博拉出血热于1976年首次发现在()。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 D.欧洲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暂无解析3. EBV病毒在以下哪个情况可大部分灭活()。
. A. 60℃1h. B. 60℃2h. C. 70℃1h. D. 100℃1h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暂无解析4. 诶博拉病毒对人致病性最强的类型是()。
. A.苏丹型. B.本迪布焦型. C.扎伊尔型. D.莱斯顿型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暂无解析5. 诶博拉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 A.接触传播. B.血液传播. C.呼吸道传播. D.性传播正确答案: A艾滋病1. 艾滋病用英文表示为()。
. A. AIDS. B. HIV. C. HBV. D. SARS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暂无解析2. 以下情况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是()。
. A.同性性行为. B.共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 C.共用餐具,共同进餐. D.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暂无解析3.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
.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暂无解析4.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将病毒传给婴儿的途径不包括()。
. A.母乳. B.妊娠. C.亲吻. D.分娩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暂无解析5.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到血液中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时期为()。
. A.急性感染期. B.无症状感染期. C.临床症状前期. D.窗口期正确答案: D艾滋病个案管理1. 台湾艾滋病个案管理的结案时长为()。
.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暂无解析2. 2014年我国开展的艾滋病个案管理试点不包括()。
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或昆虫等途径传染给他人。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下面将介绍一些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一、个人卫生惯
- 科学正确地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之一。
使用洗手液或肥皂,以及流动的清水,彻底搓洗手部,特别是指腹、指缝和指甲间。
- 避免直接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口腔,避免口鼻咳嗽、打喷嚏时的飞沫传播。
- 注意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
二、环境卫生管理
- 定期清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地面、桌面、门把手等常接触的物体,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清洁。
- 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定期清洗和消毒水龙头、卫生器具等设施。
三、合理使用药物
- 遵循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不滥用、不过量使
用药物。
- 不随意购买和使用处方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
四、接种疫苗
- 注意按照国家的疫苗接种规划进行接种,保证个人的免疫力。
- 针对特定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通过接种相关疫苗加强
免疫防护。
五、宣传教育
- 加强对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
- 及时关注公共媒体发布的防控信息,积极响应防疫措施。
以上是一些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通过切实执行这些措施,
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个人和社会的健康。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导致疾病发生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防控是保障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工作。
为了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势在必行。
一、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1. 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导致疾病发生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食物和水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传播给他人。
3.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个人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咳嗽、佩戴口罩等;集体应做好环境卫生,保持清洁通风;社会应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隔离措施,及时报告疫情。
二、了解不同传染病的防控措施1. 流感的防控: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
2. 肺结核的防控: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肺结核的防控措施包括及时就诊、规范治疗、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等。
3. 艾滋病的防控: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等途径传播。
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是避免高危行为,如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等。
三、个人防控措施1.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动物、接触患者或进行卫生处理后。
2. 正确咳嗽:遮住口鼻,用纸巾或手肘内侧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3. 佩戴口罩:在有疫情或病毒传播时,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4.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澡、换洗衣物,保持整洁。
四、集体防控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及时清理垃圾,保持通风良好。
2. 定期消毒:对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进行定期消毒,杀灭潜在病菌。
3.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并报告,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五、社会防控措施1. 加强传染病监测: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信息。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共性知识(一)基本概念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感染过程三因素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
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
1.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
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
(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
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
变态反应属于后者。
(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
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
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
3.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
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
大部分虫媒传染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
(2)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行为、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等各方而。
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的机会。
(三)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人出生后的一生中,发生无数次感染,每一次病原体侵入机体,都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在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可以出现五种不同程度的表现。
传染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预防知识传染病预防知识(一)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直接或间接传播给其他人而引起的疾病。
下面是一些预防传染病的方法: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洗手、刷牙、洗澡,保持室内和身体的清洁,要经常换洗衣物、床上用品等。
2.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并注意饮食卫生。
3.戴口罩:出门时,尤其是到人员密集场所,要戴口罩以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
4.避免接触传染源:不接触生病的人,不吃被生病的人传染的食品,避免到人员密集公共场合,如电影院、KTV等,以避免接触传染源。
5.接种疫苗:经过医生评估后,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
6.开窗通风: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病毒、霉菌等存在的可能性。
以上是预防传染病的一些基本方法,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传染病预防知识(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品和人,也会在不注意的情况下接触到传染源,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1.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保持环境卫生。
2.对于生病的人,要注意不要和他们过于接近,不要一起使用餐具,不要和他们共同使用洗漱用品等,以防止传染疾病。
3.与别人共用的物品,如手绢、毛巾、杯子等,要进行必要的及时清洁和消毒。
4.及时处理垃圾和污水,避免环境污染引起传染病的发生。
5.遵守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如加强户外活动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干燥通风、避免接触传染源等等。
6.如有疑似感染传染病的症状,应该及早去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传染给他人。
总之,预防传染病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摄入等,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知识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知识常见传染病及预防知识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细菌性痢疾、艾滋病等。
一、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即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措施。
此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学校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
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
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传染病是指通过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常见传染病包括流感、痢疾、结核病、肺炎、艾滋病等。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保护人们健康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知识以及防治措施。
一、流感1.病因: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分为甲型和乙型。
2.传播途径: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传播。
3.预防措施:打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4.治疗措施:及时休息、多喝水、适当服用退烧药、坚持备好传染病的药物等。
二、痢疾1.病因:痢疾是由于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2.传播途径:通过粪口传播,主要是食物和水源污染。
3.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生活用品卫生等。
4.治疗措施:及时进行显微镜检查,及时治疗,饮食调理,必要时服用抗生素。
三、结核病1.病因: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2.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预防措施:预防结核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膳食、增加体质、提高抵抗力等。
4.治疗措施:及时就医、接受抗结核治疗、重视休息与调理、饮食调理等。
四、肺炎1.病因:肺炎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传染病。
2.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3.预防措施: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体质,定期接种疫苗等。
4.治疗措施:及时就医、合理用药、休息养身、饮食调理等。
五、艾滋病1.病因: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
3.预防措施:避免与感染者进行性接触、不共用注射器、使用安全套等。
4.治疗措施:接受抗病毒治疗、加强护理、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力等。
针对上述传染病,还有一些常用的防护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人群、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饮食卫生等。
此外,定期接种疫苗也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新发传染病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复习题
新发传染病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复习题1. 什么是新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是指最近出现的、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传染病,多数为由新发病原体引起或已知疾病新的类型。
2. 新发传染病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新发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包括:病原体未知或新发现、易于传播、疫情暴发迅速、防控难度较高、无特效治疗方法等。
3. 请列举一些新发传染病的例子。
一些新发传染病的例子包括: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流感病毒H7N9、埃博拉病毒等。
4. 请简述针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针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和报告、隔离治疗患者、密切接触者追踪和观察、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加强卫生教育宣传、开展疫苗研发等。
5. 什么是重点传染病?重点传染病是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有些病原体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毒力,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类传染病。
6. 请列举一些重点传染病的例子。
一些重点传染病的例子包括: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丙型肝炎等)、结核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狂犬病等。
7. 请简述针对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针对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预防教育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操作规程、加强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推行疫苗接种、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等。
8. 如何预防新发传染病和重点传染病的传播?为预防新发传染病和重点传染病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动物、前往公共场所、餐前等时候;- 避免与患有传染病的人密切接触;- 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打喷嚏或咳嗽时;- 避免去有传染病流行的地区;- 定期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等。
9.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疑似传染病的症状,应该怎么做?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疑似传染病的症状,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避免传播给他人;- 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在家庭内自我隔离;- 如果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症状;-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按量服药。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教材
第一章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要点一、概述(一)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名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7种。
甲类传染病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1.传染过程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宿主感染病原体后,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结局,如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甚至死亡等。
2.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是指病原体从已受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
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经空气、水、食物、接触、媒介节肢动物以及医源性传播等。
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染病防控知识一、怎样预防传染病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形成的传播链。
为此,要切实做到: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5、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一)流脑的预防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
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
3。
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
(二)水痘的预防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主要预防措施: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三)腮腺炎的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总1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A)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传染源传播途径自然因素D、传染源传播途径社会因素2、在人群中最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是(C )A、经水传播B、经食物传播C、经空气传播D、经土壤传播3、某些传染病患者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潜伏在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原症状再度出现,这种现象称为(A )A、复发B、重复感染C、再燃D、后遗症4、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用途的时期为(B )A、症状明显期B、潜伏期C、出疹期D、发热期5、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B )A、传染期B、潜伏期C、前驱期D、无症状期6、传染源及其排除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C )A、疫点B、疫区C、疫源地D、传染区7、传染病的共同表现为( A)A、发热B、发疹C、毒血症D、以上都是8、当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多例症状相同的病人时称为(B )A、散发B、暴发流行C、流行D、大流行9、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应包括(A )A、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B、病原体致病力C、人群易感性D、人群免疫力10、传染源一般包括(D )A、病人B、病原携带者C、受感染的动物D、以上都是1、引起霍乱的主要原因是(A )。
A、霍乱肠毒素B、血凝素C、霍乱内毒素D、神经氨酶2、霍乱患者大便形状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米泔水样B、泥浆样C、黄水样D、脓血便3、下列哪项有利于霍乱诊断(D )。
A、疑似病例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者B、疑似病例的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者C、在霍乱暴发疫情中,具有直接暴露史且在同一潜伏期内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呕吐症状者D、以上均是4、霍乱并发症不包括( D)。
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防治是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些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1. 手卫生
手是传染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因此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洗手是最基本的手卫生方法,应该在以下情况下洗手:接触动物、接触病人、接触污染物、进食前后、上厕所后等。
2. 饮食卫生
食品污染是传染病的另一个重要传播途径。
为了预防食品污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新鲜、干净、无异味的食品;烹饪前要彻底清洗食材;烹饪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污染;食品储存要注意温度和卫生。
3.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疫苗可以让人体产生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疫苗包括麻疹、流感、肺炎等。
4. 避免接触病原体
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
为了避免接触病原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去人多的地方;避免接触病人的体液;避免接触野生动物;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
5. 个人卫生
个人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澡;勤换衣服,避免穿着潮湿的衣服;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等个人用品;避免裸露在公共场所。
预防传染病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入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病原体,接种疫苗等措施都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预防传染病的知识主要包括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1、消除传染源:比如肺结核的患者给予积极抗结核治疗后,可以降低甚至消除肺结核的传染性,这种情况就可以消除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比如流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对流感的病人进行隔离,尽量避免与之接触,可以切断流感的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部分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来保护易感人群,预防疾病的传播,比如流感、肺结核等。
如果有可能接触到传染源,可以采取佩戴口罩等措施来保护易感人群,也有助于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制知识一、水痘一主要临床表现;典型的水痘出诊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诊,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疱疹处常伴瘙痒;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成人发热多在出疹前1-2天,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39℃,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健康儿童中并发症少见,病程自限;二诊断标准;1.病前2~3周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2.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3.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三预防措施;1.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不参加集会;2.搞好个人卫生,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具;3.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4.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二、流行性腮腺炎一主要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胀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早期常有红肿;虽然腮腺肿胀最具特异性,但颌下腺或舌下腺可以同时受累,有时是单独受累;颌下腺肿大时颈前下颌处明显肿胀,可触及椭圆形腺体;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及颈前下颌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二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3周有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2.症状体征;2.1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2.2 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2.3 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2.4 伴睾九炎时有睾丸或附睾肿痛;2.5 伴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3.实验室检测;3.1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以增高;3.2 90%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无腮腺肿大的脑膜脑炎患者,血和尿淀粉酶也可升高;血清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3.3 约半数病人可出现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改变;3.4 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检测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3.5 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间隔2—4周腮腺炎病毒lgG抗体滴度比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含抗体阳转;3.6 唾液、尿、脑脊液等体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4.病例分类4. 1疑似病例:a)符合2.2;b) b符合一和2.1;c) c符合一和2.3;d) d符合一和2.4;e) e符合一和2.5;f) 4. 2病例:符合下列任何—条为临床诊断病例a符合2.2和2.1;b符合2.2和2.3;c符合2.2和2,4;d符合2.2和2.5;e符合一和2.1和;f符合一和2.1和;g符合一和和3.3;4.3实验室确诊病例:a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3.4;b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3.5;c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3.6;三预防措施;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由于症状开始前数天患者已开始排出病毒,因此预防的重点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目前国内外应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皮下接种,亦可采用喷鼻或气雾方法;90%以上可产生抗体;潜伏期患者接种可以减轻发病症状;由于有可能有致畸作用,故孕妇禁用;三、手足口病一主要临床表现;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二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1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2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实验室检测做出诊断;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2.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人肠道病毒指包括CVA16和EV71等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2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等标本中检测到CVA16 或EV71特异性核酸,或从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人肠道病毒指包括CVA16和EV71等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的特异性核酸;3血清标本人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256,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的升高;三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2.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3.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6.托幼机构每日进行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7.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品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8.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9.患儿要及时就医,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居家患儿,监护人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避免患儿与其他儿童接触;四、流行性感冒一主要临床表现;潜伏期通常为1-3天数小时-4天典型流感常起病急,前驱期即出现乏力、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不适;病程中全身症状重而体征较轻,可伴或不伴流涕、咽痛、干咳等局部症状;查体可见结膜充血,咽喉红肿,肺部听诊可及干啰音;病程4-7天,但咳嗽和乏力可持续数周;二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史;在当地流行季节如我国北方的冬春季,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一个单位或地区集中出现大量上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2.症状体征;通常表现为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卡他性症状常不明显;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少数病例也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会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在两岁以下的幼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两肺可有呼吸音减低、湿啰音或哮鸣音,但无肺实变体征;重症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性病变,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3. 实验室检查;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在患者呼吸道标本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采集标本经敏感细胞将病毒增殖—代后,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4.病例分类;4.1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一和二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实验室确诊病例;a流感样病例并且具备三中的任何一项者;b临床诊断病例并且具备三中的任何一项者;三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7.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