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差异

中英教育差异

.

.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for the rest of us at a time in our

life.But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s facing a great chanllenge. Compared with the advanc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problem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s obvious. Now develop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for ablity training sh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after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

First,the financial problem.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and the farmer takes a large part of the country's population.Most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are farmers' offspring.High tuition fees make it hard for us to take on.So government to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Second,the amount of student in a classes.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ity,more and more students can get into the college.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 has appeared.We have a lot of students in the same class.So schools shoul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eachers.

Third,there is les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What we have been learning now in a lot of time is the knowledge of the theories, which maybe underlie the students of the basic knowledge,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makes students lose a lot of opportunities to discover and implement patterns by themselves in practice,

中英小学教育制度差异

一、中英小学教育体制比较 1.教育理念不同 中国的小学教育理念与英国相比截然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中国重视输入式授课,当然,这也表现了我们的优点,我们的学生基础扎实;中国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总是有畏惧心理,与英国学生相比,创造能力较差,不管是课后作业答案,还是设计报告,期中、期末考试,中国教育更为重视答案的标准化,以及成绩的高低。而英国小学教育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中西方教育的根本区别。 中国的小学生往往有很好的记忆能力和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磨练出来的,这使孩子们从小学起就有很多压力。但英国的小学教育更多是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合作,英国小学的很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和组合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同学生一起思考、动手,启发式的学习。因此,英国小学教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情境、学习态度同中国有天壤之别。 此外,在英国小学课堂上,孩子们学习比较自由、轻松。这是由英国的历史和文化原因造成的,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孩子们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怎样学习?学习什么知识?教师与家长仅仅起引导作用,剩下的都是小学生自己的事情。因此,英国的小学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中国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团队意识不强。 2.办学特点不同 (1)中国小学办学特点 中国现在已经普及小学六年制义务教育,学生免费享受受教育权利,学校大都是公立学校,管理相对严格,家长在孩子小学期间就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且中国的中学差别较大,学生进入好的中学需要有好的小学成绩。因此,中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背负着学习成绩以及升学的压力。学生在学校中从小就要做一个“好学生” ,自由度不高。 (2)英国小学办学特点 ①开放性强。英国的小学分为私立、公立和教会小学三种,这三种学校在教育制度、生源等方面的差别和界限较小。以圣保罗小学为例,该小学是教会学校,但也招收无宗教背景和非基督教背景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所占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学校课程中的宗教内容比重也比较小,注重平等、宽容、守时、诚实等习惯和品德的培养。 英国小学的开放性还表现在对外交流上,特别是与其他学校的交流特别多,充满了多样性,他们每周都会与其他学校有交流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相互参观校园,进行球类比赛、集体互动、野餐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时也提前让学生有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另外,因为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完备,世界上每年都有很多留学生或学者到英国学习访问,他们的子女就在当地学校学习。通过这种便利条件,这些小学经常邀请留学生或者学者给孩子们进行讲座,内容包括其他国家的人文环境与地域文化等,通过这种方式,大大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充实了他们的头脑,给他们营造了一个缤纷的世界,为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打下了基础。 ②自由程度高。英国小学的自由程度很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权,学校不受教学大纲条条框框的限制,每个学校的课程编排得都比较自由,因而不同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学校可以根据学期进展的情况、家长的建议、突发性事件等状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因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二是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英国小学生所得到的自由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宠物以及自己制作的小发明等到学校,然后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这和中国小学不准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到学校是截然不同的。此外,英国的学生们可以随时离开学校,与父母

中英教育差异初探

中英教育差异初探 广西工学院 摘要:目前到英国留学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学生的梦想之一,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看到了英国教育的优势。为何中国人梦想去英国留学?中英教育存在哪些差异?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外活动等四个方面探讨中英两国教育的差异,并总结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中英教育差异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课外活动 中英两国教育制度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我国不断提倡教育改革,要达到真正的改革目的,中国教育制度必须放眼世界,参照西方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彻底摆脱传统应试教育。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就英国教育与中国教育比较,主要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方面来分析。 一、教育体制差异 教育体制是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对整个教育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教育体制从近现代以来,一直都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几个阶段。在小学和初中实行义务教育,学习学校规定的科目,至高中才能自主选择自己以后继续学习的方向——文科或理科。学生在小学和高中阶段都是为高考做准备,承受很大的学习压力。 英国政府多年来为全国五至十六岁的学生提供强制教育。在十三岁到十六岁的时候,学生们进入独立学校(即类似于中国的初级中学),学生们在独立学校的任务基本上是准备GCSE的考试。GCSE是一个普通中学教育证书,学生们可以选择最多至十个不同的科目。拿到了GCSE的证书,也就标志着中学教育的结束。完成中学的课程并拿到GCSE后,学生就可以决定是要念高等学校还是为工作做准备。学生在这时候是不可以直接去大学的,GCSE的完成是相当于中国的高中一年级结束,而中国的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年龄在约16至18岁)就是英国的延续教育(扩充教育)时期。延续教育是指中学教育以上,本科程度以下的教育,通常在延续教育学院而不是在大学修读。课程侧重职业训练方面,但亦照顾到不同年龄人士对一般学术课程的需求。 在高等教育概念上,中国高等教育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四个层次,除此之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学校类型分为大学和学院。在英国,高等教育

中英教育差异英语作文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Chinese educatio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in of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being consummated gradually,While The Great Britain is the typical r epresentative of western educator, who owns more advanced education system . 第一段,就是开头,无实质性内容 No matter the education in the UK or in the china , education is the process through schools, colleges, universitie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deliberately transmits its cultural heritage—its accumulated knowledge, values, and skills--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And the purpose of school is to provide children with literacy and other basic skills which they will need to become active members of society and build their future . 第二段,就是The similarities,但我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就差不多写的算是教育的本质概念吧,你说:“ 特别是第二段一会儿讲中国好一会儿讲英国好。 最好能分不同方面讲, 比如:从学生基础知识方面,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分析。 或者从优缺点两方面讲,第一段讲中英教育分别有的有点第二段讲中英教育的缺点。。 这样文章更清晰一些。” 我觉得你是在说第三段吧, However there are tremendous differences about in education between United Kingdom and China. There are a number of phenomena to illustrate it. For example ,in China, students have to spend almost all their time on studying t heir major courses such as English, math, biology, geography and so on, which is boring. English, math, biology, geography and so on that are boring as their major courses W hile students in the UK are taught music, art and so on and they spend much free time on w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in the UK.;Morever, Teachers and students would like to be the friends in the UK. They enjoy discussing and solving questions in class .On the contrary in China teachers are over-strict.And Students are quiet and absolutely taught in class .;However the most attractive point in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is that Chinese people emphasize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which makes the students have a solid foundation. While the western students learn slowly.

中英教育差异

中英教育差异: 一、教育价值观、人才观的差异 英国更重视教育在培养人的兴趣、激发人的潜力、发展人的生存能力方面的价值。在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实施的延续教育中,英国就提供了有助于个体掌握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英国福利政策优厚,技术工人的收入要远远高于普通白领人士。所以,很多英国人并不选择上大学,因为上大学在民众心中并不是过上“优质生活”的唯一出路。 中国更注重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将教育的价值定位在“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而这“好工作”在国人心里的含义基本就是拿着稳定的工资、不需要从事体力劳动。大学生那么多,要想找好工作,必须要上好大学,由此导致应试教育,而忽略了教育最本真的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 二、高考制度差异 中国学生在高中最后一年将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俗称“高考”),凭考试成绩进入各大高校,未被录取的可以直接参加工作。中国的高中生想进入大学可以说就是高考“一锤定音”,无论这一场考试出现什么样的不确定因素,都将决定你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三年拼三日”,这柄利剑悬在学生和教师的头顶上,也就决定了平时的教学中要统一学生的思路,不能任意发挥、自主安排。因此,如果高考制度不改,我们的教师就不敢去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也不会进行太多的启发式教学。 英国的学生在完成中等教育之后也有类似的国家性考试,即GCSE考试和A-levels考试。取得GCSE的分数之后,学生就可以选择上技术学校或是工作。但是如果想继续上大学,学生还必须再参加A-levels考试。在参加考试之前,学生可以进行为期两年的免费学习,共有十几门课程,也不是一次性考试,而是采用累积分制。A-levels考试规定每门课程每年举行两次考试,单科结业,如果对已取得的成绩不满意,学生还可以重考,这与中国“一张试卷定终身”的高考方式不同,可以排除发挥不稳定等因素。 除了考试之外,英国的中学生在申请大学的时候需要投递自己的个人简历,而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也会给每一位申请深造的学生写一封具有保密性质的推荐信。在英国申请上大学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正常申请,即取得A-levels成绩后直接上大学;二是申请晚上一年,也就是取得A-levels成绩后,学生先进入社会工作一年,为上大学打工赚钱,然后再入读高校。因思想文化不同,很多英国的学生都会选择第二种申请方式,先自攒学费,再继续读书。 三、个性差异重视程度与创新能力培养程度不同 中:限制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 从小学到中学,所有学校都使用国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厅配发的统一教材,教师都是按照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愿让学生提太多的问题。

中英教育差异

. .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for the rest of us at a time in our life.But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s facing a great chanllenge. Compared with the advanc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problem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s obvious. Now develop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for ablity training sh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after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 First,the financial problem.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and the farmer takes a large part of the country's population.Most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are farmers' offspring.High tuition fees make it hard for us to take on.So government to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Second,the amount of student in a classes.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ity,more and more students can get into the college.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 has appeared.We have a lot of students in the same class.So schools shoul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eachers. Third,there is les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What we have been learning now in a lot of time is the knowledge of the theories, which maybe underlie the students of the basic knowledge,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makes students lose a lot of opportunities to discover and implement patterns by themselves in practice,

浅析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

浅析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业在不断发展,一批批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及其思维形式,探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短。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特殊性,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性,本文着重以中英为例来比较两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英高等教育差异分析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创新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靠教育,这足以凸显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英国发达国家教育模式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异性,我们应找出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吸取其优秀的办学经验为我国所用。 二、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 由于中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具体国情都不一样,使得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工作存在的较大的差异。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并结合自身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认识,主要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这几个方面进行逐一地探讨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教育理念方面的差异。 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教育实质、教育价值以及教育功能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教育理念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教育的成效。中英两国由于各自的基本国情不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不同,使得两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形成了以英国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以英国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教育观认为,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成年,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已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等教育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尊重其个人的价值,努力满足其各方面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论”则认为,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的需要永远排在第一位,单纯的个人追求是不允许存在的,高等学校如何组织、实施高等教育关键看社会的需要,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永远是为社会服务的,个人的价值取决于社会价值,个人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这种“社会本位论”教育观忽视了个人需求、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实现,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长期以来会阻碍学生的兴趣、个性的发展,从而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方面的差异。 在教学内容上,英国高校不指定上课专用的教材,使用什么教材由任课老师自由选择,这样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会向学生推荐多种资料或参考文献,让学生了解不同学者不同的观念,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而且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外,更注重知识的前沿性,注重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该领域的新动态、新方向,保证学生跟上时代和科技发展的要求,成为时代

中英高等教育体系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585553.html, 中英高等教育体系差异 作者:吴双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24期 提要中英教育体系,在学制、教学侧重点、成绩评定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可以取 长补短,使中国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中英;高等教育;差异 中图分类号:G5 文献标识码:A 笔者于2001年赴英留学,在英国完成了高中、大学和研究生学习,2009年回国后成为一名高校教师。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中英两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在学制、教学侧重点、成绩评定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对两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知识经济的促进产生各自不同的作用。 一、学制、培养方式差异 第一,中国大学本科学制四年,英国大学学制三年。英国大学第一年成绩不计入三年本科总成绩,英国学生在大学第一年所学课程均为各系公共课,各系派出优秀教师讲授本专业领域内经典课程,学校提供一个月时间给学生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专业;相反在国内,学生踏进校门的时候就已经选定了自己的专业,极少有在大学期间改变自身专业的情况与条件。 第二,中国大学一学年分为2个学期,每学期20周,主要对课堂所学进行掌握;英国大学一学年分为3个学期,每学期10周,主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半工半读,且有专门老师帮助学生联系工作。英国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运动、艺术、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课外兼职等方面。 第三,英国的大学在每学年结束,都有一部分学生被要求留级或者退学,这是因为他们不适合这个专业或者这个学校。退学后他们可以更换专业或者学校,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在中国大学,因成绩等原因被退学的情况相对较少,在同一学校顺利毕业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学生在退学后难以更换学校或专业继续学习。 第四,中国大学课程一般分为考试和考查科目。英国没有考查课,所有科目都是以学分的形式体现,每科10~20学分不等,大学一般要修满120学分才算合格。 总体来说,中国大学注重课堂教育,以灌输式“应试教育”为主,高校教育“严进宽出”;而英国大学注重综合培养,以自主选择式“能力教育”为主,高校教育“宽进严出”。 二、教育侧重点差异

中英教育制度差异

中英教育制度的差异 摘要:中英教育体系,在学制、教学侧重点、成绩评定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可以取长补短,使中国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中英;高等教育;差异 正文:中国和英国有着各具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本文旨在比较中、英两国学前教育的异同,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学前教育的不足之处,从而借鉴英国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学制、培养方式差异 第一,中国大学本科学制四年,英国大学学制三年。英国大学第一年成绩不计入三年本科总成绩,英国学生在大学第一年所学课程均为各系公共课,各系派出优秀教师讲授本专业领域内经典课程,学校提供一个月时间给学生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专业;相反在国内,学生踏进校门的时候就已经选定了自己的专业,极少有在大学期间改变自身专业的情况与条件。 第二,英国的大学在每学年结束,都有一部分学生被要求留级或者退学,这是因为他们不适合这个专业或者这个学校。退学后他们可以更换专业或者学校,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在中国大学,因成绩等原因被退学的情况相对较少,在同一学校顺利毕业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学生在退学后难以更换学校或专业继续学习。 总体来说,中国大学注重课堂教育,以灌输式“应试教育”为主,高校教育“严进宽出”;而英国大学注重综合培养,以自主选择式“能力教育”为主,高校教育“宽进严出”。 二、教育侧重点差异

中国和英国在教育侧重点上也存在较大区别。中英教育都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英国提倡“Every student is important”,中国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虽然有共性,但本质是不一样的。英国高等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重点是对学生个体的重视;中国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关注,重点是对其各方面的规范。 第一,英国非常注重因人施教,特别是高等教育,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特点,遵从以个人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而国内较为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系统化培养,对学生的规范性要求更多,旨在使更多高校毕业生符合目前经济社会的行为模式与业务需要。 第二,英国高等学校尤其注重创造性教育。学生如果在所学课程上没有创新,那么成绩评定最多及格。在英国大学里,几乎每一门课程都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来完成一个项目。也就是说,一般老师只给出方案或者案例,并不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然后学生需要通过自己或者小组成员一起完成。这种教育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意见,并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学、分析、判断及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组织者,在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西方教育着眼于“人性化”和“创造性”的开发,国内教育重在“规范性”和“制度性”的培养,这也体现了国内外教育理念的差异。 三、分数成绩评定差异 在中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是统一标准,作业统一要求,考试统一难度,尤其是主要课程的方法一般都是通过期末考试最后的分数来决定等级。英国同样是考试大国,考试制度和中国同样严格。但英国考试题目相对灵活,并且更侧重于开放式的主观题型,很少会给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结论。英国大学反对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不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在最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时,学生平时的科研水平、实践表现、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最后的考试成绩各占50%。此外,考试考核的答案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绝不存在国内考试的“得分点”。老师很少会给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结论,而是注重其科学性、灵活性、开创性。只要学生的解答言之成理、具有创新意义和研究价值都会得到学校的认可和鼓励。 四、中国大学班主任和英国大学导师的差异 在英国高等学府里,每个导师一般带领8~10位学生,他们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德,帮助学生选修科目、课程,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等,在导师制下,英国大学师生交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以学习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

中英文化十大差异

中英文化十大差异 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 1、回答提问 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如: “我想你不到20岁,对吗?” “是的,我不到20岁。” (“不,我已经30岁了。”) 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如: "You're not a student, are you?" "Yes,I am. " ("No, I am not. ") 2、亲属称谓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如: 英文“grandparents, 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3、考虑问题的主体 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比如: 你想买什么? 您想借什么书? 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如: 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4、问候用语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考方向。 您去哪里? 您是上班还是下班? 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 Hi/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 It's a lovely day, isn't it?

中英教育差异

中英教育差异: 一、教育价值观、人才观的差异 英国更重视教育在培养人的兴趣、激发人的潜力、发展人的生存能力方面的价值。在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实施的延续教育中,英国就提供了有助于个体掌握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英国福利政策优厚,技术工人的收入要远远高于普通白领人士。所以,很多英国人并不选择上大学,因为上大学在民众心中并不就是过上“优质生活”的唯一出路。 中国更注重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将教育的价值定位在“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而这“好工作”在国人心里的含义基本就就是拿着稳定的工资、不需要从事体力劳动。大学生那么多,要想找好工作,必须要上好大学,由此导致应试教育,而忽略了教育最本真的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 二、高考制度差异 中国学生在高中最后一年将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俗称“高考”),凭考试成绩进入各大高校,未被录取的可以直接参加工作。中国的高中生想进入大学可以说就就是高考“一锤定音”,无论这一场考试出现什么样的不确定因素,都将决定您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对于学生来说就就是“三年拼三日”,这柄利剑悬在学生与教师的头顶上,也就决定了平时的教学中要统一学生的思路,不能任意发挥、自主安排。因此,如果高考制度不改,我们的教师就不敢去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也不会进行太多的启发式教学。 英国的学生在完成中等教育之后也有类似的国家性考试,即GCSE考试与A-levels考试。取得GCSE的分数之后,学生就可以选择上技术学校或就是工作。但就是如果想继续上大学,学生还必须再参加A-levels考试。在参加考试之前,学生可以进行为期两年的免费学习,共有十几门课程,也不就是一次性考试,而就是采用累积分制。A-levels考试规定每门课程每年举行两次考试,单科结业,如果对已取得的成绩不满意,学生还可以重考,这与中国“一张试卷定终身”的高考方式不同,可以排除发挥不稳定等因素。

对中英高等教育体系差异比较与思考

对中英高等教育体系差异比较与思考 中英教育体系,在学制、教学侧重点、成绩评定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可以取长补短,使中国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学制、培养方式差异 第一,中国大学本科学制四年,英国大学学制三年。英国大学第一年成绩不计入三年本科总成绩,英国学生在大学第一年所学课程均为各系公共课,各系派出优秀教师讲授本专业领域内经典课程,学校提供一个月时间给学生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专业;相反在国内,学生踏进校门的时候就已经选定了自己的专业,极少有在大学期间改变自身专业的情况与条件。 第二,中国大学一学年分为2个学期,每学期20周,主要对课堂所学进行掌握;英国大学一学年分为3个学期,每学期10周,主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半工半读,且有专门老师帮助学生联系工作。英国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运动、艺术、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课外兼职等方面。 第三,英国的大学在每学年结束,都有一部分学生被要求留级或者退学,这是因为他们不适合这个专业或者这个学校。退学后他们可以更换专业或者学校,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在中国大学,因成绩等原因被退学的情况相对较少,在同一学校顺利毕业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学生在退学后难以更换学校或专业继续学习。 第四,中国大学课程一般分为考试和考查科目。英国没有考查课,所有科目都是以学分的形式体现,每科10~20学分不等,大学一般要修满120学分才算合格。 总体来说,中国大学注重课堂教育,以灌输式“应试教育”为主,高校教育“严进宽出”;而英国大学注重综合培养,以自主选择式“能力教育”为主,高校教育“宽进严出”。 二、教育侧重点差异 中国和英国在教育侧重点上也存在较大区别。中英教育都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英国提倡“Every student is important”,中国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虽然有共性,但本质是不一样的。英国高等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重点是对学生个体的重视;中国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关注,重点是对其各方面的规范。 第一,英国非常注重因人施教,特别是高等教育,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特点,遵从以个人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而国内较为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系统化培养,对学生的规范性要求更多,旨在使更多高校毕业生符合目前经济社会的行为模式与业务需要。 第二,英国高等学校尤其注重创造性教育。学生如果在所学课程上没有创新,那么成绩评定最多及格。在英国大学里,几乎每一门课程都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来完成一个项目。也就是说,一般老师只给出方案或者案例,并不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然后学生需要通过自己或者小组成员一起完成。这种教育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意见,并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学、分析、判断及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组织者,在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西方教育着眼于“人性化”和“创造性”的开发,国内教育重在“规范性”和“制度性”的培养,这也体现了国内外教育理念的差异。 三、分数成绩评定差异 在中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是统一标准,作业统一要求,考试统一难度,尤其是主要课程的方法一般都是通过期末考试最后的分数来决定等级。英国同样是考试大国,考试制度和中国同样严格。但英国考试题目相对灵活,并且更侧重于开放式的主观题型,很少会给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结论。英国大学反对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不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在最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时,学生平时的科研水平、实践表现、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最后的考试成绩各占50%。此外,考试考核的答案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绝不存在国内考试的“得分点”。老师很少会给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结论,而是注重其科学性、灵活性、

中英教育的文化差异

中英教育的文化差异 中英为教各自存在。英国BBC非要拉郎配,让中国教师与英国学生相遇了。这两种教育的行为重合时出现了冲突性——教师怒了,学生哭了。这涉及两种观念的碰撞:一者的思维方式是以学为中心,教是服务于学的。另一者则主张教师为中心,学生要听从教师安排。前者,在教育管理上要求教师服务于学生,教师要善于应变。而后者,则在同样的管理环境里,自然要找学生的问题,而要改变的是学生。因而当师生相遇,出现教学不适应时——这在任何教育环境里都是客观存在的,势必需要产生归因与教学行为的调整。值得关注的是,在媒体曝光事件中,可见教师归因于英国高福利制度,养出懒汉,迫切改变的是,学生的懒汉思维;而英国学生归因于教师过于严苛,要求遵守课堂纪律,规定按时完成作业,以及上课听讲,这是他们难以接受的。中国教育的固有模式,是依靠教师权威的,他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行为的管理者。因而教育的成败更多依靠发挥教师的作用。在教育的变革中,最难动摇的就是教师核心思维。教师不耐的是,自己的权威性受到质疑,以及学生不太理会教师的管束。在这个文化环境里,教师权威至上,这是教学成立的基础条件。学习模式基本表现为听话、服从模式。在中国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在教师管束与讲授的教育模型中,学生中的大多数人,通常情况下已然顺从和适应了。因而,虽然我们一直在呼吁要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然而遗憾的是,作为教师,其思想里关于自己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发挥核心作用,这个理念并没有动摇。教师不能耐受这个现象:学生,他不听你的,他太多自由,他不服从你的强力管教。有秩序的教育环境,其实所维系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指导与教育管理的绝对权力。或许,这就是集权化管理。在英国文化环境里,他们把学生与教师是放在平等地位看待的,而主张学生有独立的人权,其对于自己学不学,学什么,怎么学等,要有选择权和行为自主权。教师无论你在主观上出于怎样美好的意愿,也不要过度干预,更不能替代他做事。在这个文化环境里,教师用权不能任性,也不得滥用权力。教师权力有界,这就使得教育实施,要努力赢得学生的支持,要建立民主的,协商的教育模式。教师要说服学生,否则好心也未必可以做好事。中国教师在英国教育环境,感觉最不适应的,恰是他们总是觉得我发布指令,你要听从,这是你必须要遵守的——如此理念,在英国学生这里,他们不接受。以学生行为自主为基础,构建师生对话,带有协商意味的教育模式。这才是如今英国教育的通用模式。这种鼓励协商,保护个性的文化环境下构造出的教育模式,与教师的绝对化的要求学生听讲和服从的理念,客观存在冲突性。教师中心主义的理念,构造出的教学模式,未必不好。事实上,正是上海教育的卓异表现,才会引发BBC的兴趣,要制造一个两个教育模式碰撞的机会。过分强调学生自主的教育,或许导致自由主义的泛滥,破坏了基本的教学秩序,从而让教师的行为干预能力大为削弱,也势必影响到教育的效果。这个负面性,在大面积教育中,之于学差生,可能体现得尤为明显。一种教育环境,在某些时候,伤害了教师责任心,很容易导致教育的放任与较少关怀。自然,一些学生在失去督促的条件下,学习上也就一无所得了。中英教育应该在碰撞后,要彼此靠近。

中英教育制度对比

浅谈中英教育制度 文化是本质性的,教育是文化的形式,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中英两国的文化之间差距的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教育制度的不同。 所谓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而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他是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智力增长的正式机构和组织的总格局。是社会制度中的一种,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家庭制度并存于社会结构之中。 英国是一个有悠久教育传统的国家。它的教育体系经过几百年的沿革,相当的完善和复杂,且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总体来说分为三个阶段:义务教育,延续教育和高等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又可分为三个阶段:3岁到5岁的幼儿园教育;5-11岁的小学教育;11岁-16岁的中学教育。5岁-16岁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必须入学,由国家负责必须的学费、书籍和必要的供应。英国的学生从五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全免费的国家福利,学校甚至还提供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家长必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小学教育一般持续到11岁。然后进入中学。 英国的中学不分初中高中,从中一(Form 1)到中五(Form 5)共五年的时间。英国政府方面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饭菜质量,决定将烹饪课程从2014年起增加到7岁至14岁儿童的必修课程中。以达到从小控制学生的饮食进而控制英国的肥胖率。 继续教育阶段:16岁-18岁是中学高级班(或大学预备班),为中学至大学的过渡期;主要是学术方向和职业方向学习。是英国教育体系中最有特色也最精彩的部分,它是继小学和中学教育之后的“第三级教育”。为进入高等教育或者就业打下基础。 高等教育:完成预科的学生主要参加普通教育高级考试,简称GCE-A level),而职业技校的学生除了要参加GCE-A level考试外,还要参加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简称GNVQ。是英国教育体系中的高级阶段,它包括: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高级国家文凭 高等教育通常都是由大学(University)提供,但许多学院(College)也提供Bachelor和HND课程。一般从18岁开始,读本科需要3年-4年(医科为5年),可取得学士学位。硕士通常为1年-2年,博士为3年-5年。 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级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办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在中国教育体系分为三个阶段 初等教育 指6—11岁的儿童在小学接受的教育过程。全国共有小学456903所,小学教职工634.02万人,小学生12156.71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小学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也有个人和民间团体创办的。

中英教育对比(英语版)

What We Can Learn From British Education? Introduction As we all know the teenagers are the hope of a country and education is a way to promote them to become a people who contribute to the society. So education is a huge project of a country in some way decides the future of a country. From this discussion, w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earn more about education of UK, including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we know we have to learn more from the more prefect education system from other countries if we want to do better in our education. Scorer for each member: Shuqing(钟淑清) 8 discuss in English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Liqiong (张丽琼) 9 discuss in English an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Jindi (蔡金娣) 7 speak English less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Liguo (黄理国) 8 speak English less but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Huahong(苏华虹) 9 discuss in English and encourage group members to speak English Body Schoo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social activities. It is beard by a full-time staff and specialized agencies, which has purpose, systematic, and organized. School education wants to influenc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ed as a direct target. Because of the

中英文化教育差异

重视结果,“现在中国教育的功利性还太强,我们的教育要把功利性淡下来,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我们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没有成绩差的学生,只有暂时的差异,只有兴趣发展的差异。” 反思三:错与对的区别 “英国的老师从来不对学生说You are wrong(你错了)。” 罗森公园小学专门为中国重庆远道而来的同行们准备了家长交流会,有两个华侨家长全程陪同,并向渝中二小的来客娓娓介绍着学校、老师、学生的方方面面。这群中国老师很惊讶于家长对学校管理的了解,以及学校赋予家长的话语权和建议权。在英国,家长是学校教育的伙伴,是一个共同体。 带领中国客人参观校园时,罗森公园小学的大卫校长指着阁楼墙壁上一行歪歪扭扭的刀刻小字,微笑着读到:“I wish our school will collapse. (我希望学校塌掉)。”在大卫校长的眼里,这是一位聪明有趣的孩子;但是在中国,这位孩子多半被视为问题儿童请家长了。 短短的半小时里,多次听到马校长对英式教育的赞许,“反思”,是她频繁提到的一个词。据了解,渝中实验二小近期将专门针对考察英国小学后的观感组织全校分享会,拓宽教师团队的视野和思维,在教育理念上吸纳国际经验,树立渝中实验二小式的教育标杆。 2003年,因为女儿的关系,我到英国做了为期20天的参观考察,主要是英国的学校、教育,颇多感慨。发出来与大家共同探究 之一: 早上九点左右,听到敲门声。抬头看到两个男孩儿,一个10来岁,一个12岁,拎着水桶,拿着抹布站在门口。与女儿交谈后,送走了他们,才知道这是一对兄弟,想利用周日时间打工。他们挨家挨户地揽活儿。为别人擦车,擦一次五英镑(约合65元人民币)。看到他们远去的身影,心中不由生出无限感慨。 非常想追上去与他们交流交流。想到我们的家长往往利用星期天逼着孩子上各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