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 ④ 若积的末尾有0可以去掉;积的位数不够, 要在前面用0补足。
• 计算:0.025×240
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同级运 算,从左往右;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 的,先算括号里的。
• 计算:1.5+8.5×1.2
•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 法,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 乘法交换律 a×b=b×a
• 乘法结合律 (a×b)×c=a×(b×c)
•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 计算:(1.5+8.5)×1.2

2.8×2.75+8.2×2.75–2.75
5.比较大小
• 一个数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大于它本身。 • 6.5 6.5×1.5 • 一个数乘以一个等于1的数,积等于它本身。 • 6.5×1 6.5 • 0.9 6.5 • 但:如3.6 ×1.5 5.4 • 通过计算来比较。
• 23×650=
• ③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缩小a 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b倍, 积就缩小a×b倍。
• 0.23×0.065=
• ④积不变规律: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外一个 因数缩小a倍,积不变。
• 0.23 ×65=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0.084×5.8
• ① 先把小数想成整数 末尾对齐 • ② 按整数乘法乘法法则计算出积 • ③ 看乘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的意义:
2、乘法的变化规律: 如:2.3×6.5=14.95
• ① 在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外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 a倍,积也扩大(或缩小)a倍。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加减法运算:继续学习两位数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进行进一步的练习,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进位和退位:学习两位数的进位和退位运算,包括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运算规则和实际应用。

3. 整百数的加减运算:学习整百数的加减法运算,主要包括整百数的加减法规则和计算技巧。

4. 三位数的认识与拆分:初步认识三位数,包括三位数的读法、大小比较以及三位数的拆分和合并。

5. 温度的认识与测量:学习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包括学习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了解温度的单位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6. 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初步学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三位数的加减法规则和计算技巧。

7. 硬币的认识与计数:学习不同面额的硬币,包括认识硬币的外观和价值,学会用不同面额的硬币进行计算。

以上是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角的度量知识要点1.直线、射线、角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如下图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4.角的大小比较: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

记做1°,角大小的测量借助量角器,如下图。

测量方法:量角注意两对齐: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对齐;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

做到两对齐后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线几,这个角就是几度。

看刻度要分清内外圈。

这里我教大家一个小窍门:分清内外圈,紧跟0刻度;0刻度在外圈就看外圈的刻度。

0刻度在内圈就看内圈的刻度。

牢牢记住不忘记。

注意: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5.角的分类: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6.画角步骤:以画65°的角为例(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小学数学学好的方法01重视计算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最基本的。

不识字,语文读不好;计算差,数学同样学不好。

而且计算好,会给孩子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一、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主要学习角的度量,包括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角的度量单位以及量角器的使用,角的分类,以及画角等知识。

(一)直线、射线和角。

1. 直线。

-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可度量长度。

例如,生活中的铁轨可以近似看作直线的一部分。

2. 射线。

- 射线有一个端点,只能向一端无限延伸,不可度量长度。

像手电筒发出的光就可以看作射线。

3. 角。

-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二)角的度量。

1. 度量单位。

-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2. 量角器。

- 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制成的。

量角器上有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 量角的步骤:- 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 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 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三)角的分类。

1. 锐角。

- 锐角是大于0°而小于90°的角。

例如三角板中的30°、45°、60°角都是锐角。

2. 直角。

- 直角等于90°,生活中的墙角、书本的角等很多地方都有直角。

3. 钝角。

- 钝角是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

4. 平角。

- 平角等于180°,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5. 周角。

- 周角等于360°,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 关系:1周角 = 2平角=4直角。

(四)画角。

1. 用量角器画角。

- 步骤:- 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 在量角器上找到要画的角的度数的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数的基本概念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表示整体被等分后取其中一部分的数。

2. 分数的组成: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分子表示取的部分,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几部分。

3. 真分数与假分数:真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

4. 带分数: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如1又2/3。

二、分数的比较1. 同分母分数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2. 同分子分数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3. 异分母分数比较:首先找到公共分母,再将各个分数转换为相同分母,然后比较分子大小。

三、分数的加减法1. 同分母分数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例如:1/4 + 3/4 = 4/4 = 12. 同分母分数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例如:3/5 - 2/5 = 1/53. 异分母分数加法:先找到公共分母,将分数转换为相同分母后再相加。

例如:1/2 + 3/4 = 2/4 + 9/4 = 11/44. 异分母分数减法:先找到公共分母,将分数转换为相同分母后再相减。

例如:4/7 - 2/7 = 8/14 - 4/14 = 4/14四、分数的乘法1. 分数乘以整数:分子乘以整数,分母不变。

例如:2/3 × 4 = 8/32. 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例如:1/2 × 2/3 = 1 × 2 / 2 × 3 = 2/6 = 1/3五、分数的除法1. 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整数。

例如:3/4 ÷ 2 = 3/4 × 1/2 = 3/82. 分数除以分数:将除数倒数,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例如:2/5 ÷ 3/4 = 2/5 × 4/3 = 8/15六、分数的混合运算1.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内的运算优先。

2. 带括号的分数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如:(1/2 + 1/3) × 2/5 = 5/6 × 2/5 = 5/15 = 1/3七、分数的化简与约分1. 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对于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涉及到异分母的情况,需要学生能够理解通分的概念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通分的概念,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图片中物品的总数。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

例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通过直接相加减分子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先进行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四班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课时内容是在同学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熟悉了小数的特征,并把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同学在经受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简洁的生活实际状况来猎取学问,从而提高同学对数学的学习爱好。

二、说学情分析同学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数大小,一般不脱离现实情景和详细的量来抽象地比较数大小的,且仅限于整数。

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化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同学慢慢脱离详细内容采纳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

本课中支配了一个“购买学习用品”的生活情境,结合生活阅历比较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这样使同学的学习热忱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力量也在不断地提高。

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目标:使同学能结合详细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沟通等活动,培育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沟通意识;培育同学有挨次地思索、争论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目标:让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同学探究数学的爱好,猎取胜利的喜悦。

三、说教法学法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同学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同学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经通过观看、比较和沟通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究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难点: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老师提问供应话题:你喜爱运动吗?最喜爱的项目什么?运动有什么好处呢?同学沟通活动,老师加以鼓舞评价。

2.小结: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1.情境呈现,主题图(运动会上跳远竞赛的成果单)。

并出示如下信息:发现-队的成果分别是5.87米、5.85米、5.95米和6.30米.依据它们的跳远成果你能给它们排出名次吗?要使同学明确名次与米数大小有关.让同学实行小组合作的的方式,自己找出答案.汇报沟通.同学能想出2-3种解决方法.第1种把米化成分米, 5.85米是585厘米,5.87米是587厘米.305.95 5.875.85 总结比较方法: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假如整数部分相同,就从非常位开头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结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表示为:a+b= b+a2.加法结合律: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表示为:(a+b)+c = a+(b+c) (加法结合律位置不变)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表示为:a-b-c = a-(b+c)例如:379+(321-67)=379+321+67.379-(379-67)=379-379+67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表示为:a×b= b×a2.乘法结合律: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表示为:(a×b)×c = a×(b×c)(乘法结合律位置不变)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例如:125×78×8 = 78×(125×8)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表示为:(a+b)×c=a×c+b×c (a-b)×c=a×c-b×c4.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的区别:乘法结合律只有乘号(×),乘法分配律中必须有乘号(×)和加(+)减(-)号。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b)×c = a×c+b×c (a-b)×c= a×c-b×c②类型二:a×c+b×c=(a+b)×c a×c-b×c=(a-b)×c③类型三:a×99+a= a×(99+1) a×b-a= a×(b-1)④类型四:a×99a×102 = a×(100-1)= a×(100+2) = a×100-a×1= a×100+a×2三、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步:概述在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技巧,这些将成为他们以后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石。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方式来探讨这个主题,希望能够为您的学习和理解提供帮助。

第二步:基础概念在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有关数学的一些基础概念,例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这些是数学学习的基石,也是以后学习更复杂数学概念的基础。

学生还将学习关于数字大小比较、数字的排列组合等概念,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步:深入理解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数字的拆解和组合、数字的属性等内容。

这将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并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还将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将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提供很大帮助。

第四步:总结回顾在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理解数字的排列组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这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也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个人观点和理解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所学习的知识将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学生应该重视并认真对待这个单元的学习。

总字数超过3000字,按照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

希望本文能够为您的学习和理解提供帮助,同时也期待您对这个主题或概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第四步:拓展应用除了基础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之外,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还将学生引入实际应用领域。

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的基本运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购物、计算时间、测量等。

这将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

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

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在数学四年级的学习中,第三单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单元主要涉及到有关数量和数量关系的计算和探索。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们将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四则运算、加法与减法的综合运用等。

下面,我将对这些内容逐一进行解析和讲解。

首先,数的大小比较是数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在数的大小比较中,我们需要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例如,了解什么是大于、小于和等于。

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为后续的数学计算打下基础。

其次,数的四则运算是本单元中的重点内容。

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我们需要学会运用这四种运算符号进行计算,同时也需要理解这些运算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通过不断练习和运用数的四则运算,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强调了加法与减法的综合运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同时使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情况。

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我们可以学会如何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单元的内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实践和探索的方式。

例如,通过实际物品的比较和计算,让学生们能够亲自操作和体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们动脑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解决,让学生自行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除了课堂学习,家庭也是学生们学习数学的重要场所。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数学游戏,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同时,在家庭环境中注重数学的应用,例如在购物、做饭等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让孩子们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

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数学小报

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数学小报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数学是一门需要观察、思考和实践的学科。

在四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观察物体,并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观察物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展开讨论,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应用。

1. 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在数学学科中,观察物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观察物体,学生们可以了解其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从而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观察物体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2. 观察物体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观察物体也是非常常见的。

在购物时,我们需要观察物体的大小、颜色、价格等信息,从而做出合理的选择;在工程设计中,工程师们需要观察物体的形状、结构等特征,来进行设计和制造;在科学实验中,科学家们需要观察物体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来进行实验和研究。

可以说,观察物体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3. 我对观察物体的个人理解在我看来,观察物体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美丽和奥秘,从而增长见识和开拓思路。

观察物体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和细心,让我们学会用心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观察物体不仅是一种数学学习的方法,还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总结回顾:通过对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进行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观察物体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观察物体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选择,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实验,从而改善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观察物体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它可以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学会耐心和细心地解决问题。

观察物体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领会。

以上是我对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乘法》知识点归纳1.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以把其中一个或者两个乘数按四舍五入取近似数;将近似数相乘的积作为估算的结果。

2.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1)列竖式时乘数的末位对齐,从个位乘起;(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最后把几次乘得的数相加;(3)当两个数相乘的积满几十时,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为了计算正确,别忘了加上进位的数。

(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用两位数的十位去乘时,积末尾写在十位上)3.乘数中间有零时,虽然与另一乘数各数位上的数相乘都得,但也要和乘数分别相乘,写上占位。

4.乘数末尾有零时,可不用去与另一乘数相乘,将两个乘数前面的数的末位对齐再相乘,乘完之后在积的末尾写上,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就要写几个。

5.一般情况,对算式的估算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计算过程中,对精确数估成近似数那一步要用“≈”,估计近似数后参加运算的结果要用“=”。

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6.对于大数的估计一般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先把整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几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数量,再乘分成的份数估出整体的数量。

7.“去尾法”估算出的是至少值,实际值要比这个值大,如果判断“钱不够”的问题时,就用“去尾法”,若钱还低于“去尾法”估算出的值,说明比实际值小,肯定不够。

“进一法”估算出的是最多值,实践要比这个值小,如果判断“钱够”的问题时,就用“进一法”,若钱还高于“进一法”估算出的值,申明比实践值大,一定够了。

8.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能估出实际值的取值范围:实际值大于“去尾法”估算出的至少值,小于“进一法”估算出的最多值9.在乘法算式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就相应地扩大几倍。

第三单位《乘法》常识点归纳1.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以把其中一个或者两个乘数按四舍五入取近似数;将近似数相乘的积作为估算的结果。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一、大数的认识1.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学生将学习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的概念。

例如,十万是10个一万,一百万是10个十万,一千万是10个一百万,一亿是10个一千万。

2. 数级:数级是为了方便人们记读阿拉伯数而采用的一种识读方法。

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 数级分类:(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是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

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二、数位1. 数位概念: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2. 数位顺序: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

三、小数1.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学生将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四、四则运算1. 加法:学生将学习整数和小数的加法,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减法:学生将学习整数和小数的减法,掌握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3. 乘法:学生将学习整数和小数的乘法,掌握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4. 除法:学生将学习整数和有余数的除法,掌握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五、几何图形1. 平面图形:学生将学习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如: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2. 立体图形:学生将学习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 引言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第三单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涵盖了有关分数的基础概念和运算。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学生将建立起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本文将对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2. 分数的引入在第三单元中,我们首先引入了分数的概念。

我们知道,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而分子表示取其中几份。

1/2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通过具体的图形表示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我们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数与整数的对比,让他们明白分数是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数。

3. 分数的大小比较接下来,我们教授了分数的大小比较。

当分母相分数的大小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当分母不我们要通过通分的方法,将分数统一为相同分母后再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数轴或者利用具体例子,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比较。

4. 分数的加减运算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引入了分数的加减运算。

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较深刻的理解。

在这一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让他们明白分数运算的实际意义。

还要教导学生化简分数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将结果化简为最简分数形式。

5. 分数的应用我们将分数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

让学生计算某种材料的剩余量、解决食物分配的问题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家长和老师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巩固和强化,可以通过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应用题,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掌握。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学习,我认为引入分数的概念对学生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可能因不同的教材版本而有所
差异。

但通常,四年级的数学课程会涵盖一些基本的数学概
念和技能,这些概念和技能在第三单元中可能会得到进一步
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可能在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中出现的主题:
1. 乘法与除法:学生可能会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乘法和
除法,包括使用纸笔算法进行计算。

他们也可能学习如何解
决与乘法和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 面积和周长: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可能会学习如何计
算不同形状(如矩形、正方形等)的面积和周长。

他们可能
会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比如通过测量和
计算教室中不同物体的面积和周长。

3. 分数的初步认识:有些版本的教材可能会在四年级引
入分数的概念。

学生可能会学习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进行
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以及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几何图形:学生可能会学习更多关于几何图形的知识,包括识别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并可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如
平移、旋转等)。

5. 数学问题解决:这个单元可能还会强调问题解决技能的培养,包括阅读和理解数学问题,制定解题策略,以及检查答案的合理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单元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分类和画角。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都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首先将线段、直线、射线进行比较。

明确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引出角的概念。

学情分析:1.是学生对图形的基础认识,内容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掌握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的感性体验。

3.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过程与方法:1.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情绪、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难点: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课时安排:本单元6课时总课时使用时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题线段、直线、射线知识与技能:六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进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的空间观念。

情绪、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研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教法: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与小组合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课件、手电筒、直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温铺垫,导入。

二、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1.出示一条线段:问:a.这是什么?(板书:线段)b.为甚么说它是线段?(即线段的特点?)c.你能画一条3cm长的线段吗?2.画一画:你能画出一条与线段不同的线吗?自由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启发)3.反馈汇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3单元角的度量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2.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

难点:建立角的准确概念。

【教学过程】: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出示几种线,如电线、电视天线、跳绳的绳子等)。

这些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弯曲的。

2.教师演示:两手拿着一根线,两手靠近线就是弯曲的,两手把线拉紧,线就是直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线相关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1.理解线段。

(1)投影出示教材第38页上面的两幅图,像这样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能够看作是线段。

(2)把两幅图分别去掉两端的手和弓,改为两点,这就是线段。

为了表述方便,两点处分别标上“A”、“B”,这就是线段AB。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我们能够用直尺量出线段A点和B点之间的长度,所以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2.理解直线。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

(课件显示)提问:直线有端点吗?能量出长度吗?(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直线除了用“直线AB ”表示,还能够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

3.理解射线。

把线段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出示教材第38页下面的三幅图片,说明手电筒、探照灯、焰火等射出来的光线都能够看作射线。

提问:射线有端点吗?有几个?能量出长度吗?用字母怎样表示? (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能够用射线AB 表示)4.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明确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归纳。

名称 区别联系 直线 没有端点,无限长 都是直 直的线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5.理解角。

(1)我们理解过角,下面的图形都是角。

(2)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一个点,两条射线。

归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第三单元知识点四年级数学

第三单元知识点四年级数学

第三单元知识点四年级数学一、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 用字母表示:a + b=b + a。

例如:3+5 = 5+3 = 8。

2. 加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 用字母表示:(a + b)+c=a+(b + c)。

例如:(2 + 3)+5=2+(3 + 5)=10。

3. 乘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用字母表示:a× b = b× a。

例如:2×3 = 3×2=6。

4. 乘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 用字母表示:(a× b)× c=a×(b× c)。

例如:(2×3)×4 = 2×(3×4)=24。

5. 乘法分配律。

- 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 用字母表示:(a + b)× c=a× c + b× c。

例如:(2+3)×4=2×4+3×4 = 20。

二、简便计算。

1. 加法简便计算。

- 当几个数相加时,如果有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等,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 例如:132+68+25=(132 + 68)+25=200+25 = 225。

2. 乘法简便计算。

- 乘法中如果有两个因数相乘能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等,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 例如:25×4×7=(25×4)×7 = 100×7=700。

- 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计算,当式子是a× c + b× c的形式时,可以转化为(a + b)× c进行简便计算;当式子是(a + b)× c的形式时,可以转化为a× c + b× c进行计算。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四位数的认识1. 了解四位数的概念:四位数是由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组成的数,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2. 认识四位数的读法:4235读作“四千二百三十五”。

二、比较和排序四位数1. 比较四位数的大小:通过比较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大小来确定四位数的大小关系。

2. 排序四位数:按照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大小关系来进行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排序。

三、四位数的加减法1. 了解四位数的加法运算规则:按照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的顺序进行相应位上的数相加,若有进位则要加上进位数。

2. 了解四位数的减法运算规则:按照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的顺序进行相应位上的数相减,若有借位则要借位后再相减。

四、四位数的倍数和约数1. 认识四位数的倍数:四位数a是四位数b的倍数,当且仅当存在整数k使得a=kb。

2. 认识四位数的约数:四位数a是四位数b的约数,当且仅当存在整数k使得ak=b。

五、解方程1. 掌握解一步方程的方法:求出满足4x + 3 = 19的整数解x的值。

2. 掌握解两步方程的方法:求出满足2x + 5 - 3x = 7的整数解x的值。

六、综合运用1. 完成综合运用题:某款手机原价5688元,现在优惠480元,求现在的价格。

2. 进行实际问题求解:小明家的电视机每天耗电0.6度,一共看电视35天,求耗电总量。

以上是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分解四位数的倍数和约数1. 分解四位数的倍数:对于一个四位数a,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因式分解,找出它的所有倍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倍数的概念。

2. 分解四位数的约数:对于一个四位数b,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因式分解,找出它的所有约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约数的概念。

八、四位数的乘法和除法1. 了解四位数的乘法运算规则:在四位数相乘时,按照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的顺序进行相应位上的数相乘,并进行进位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00=72×125= 20×4= 25×10=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积也要乘(或除以)几。第七课时
课题乘法估算(例5)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
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
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60千米。
xx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
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
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176×47425×36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
第三课时
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
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
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
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口算
28×3=16`×8=36×2=46×20=
4×160=3×150=150×6=26×7=
20×19=200×73=900×24=430×8=
15×6=190×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笔算
322×24=145×27=679×13=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1)160×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
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30
—————
4800
2)106×30=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
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59页4、5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1)6×2= 8×125=(2)8×4= 25×160=
6×2=24×125= 40×4= 25×40=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第五课时
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
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
用它去解决问题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
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
课题口算乘法(例1)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
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图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
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
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
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第二课时
课题笔算乘法(例1)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课时
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
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
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xx:
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xx时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
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134 152 246
×16×23×34
---——————————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
938 1196 7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