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中外教育史》是师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育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想。
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师范生初步了解中外教育发展史中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的教育遗产,并通过知古识今,更好地认识我国今天的教育现状,增强教育的革新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外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一般规律,初步认识中外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认识中外教育史上一批著名的教育家,了解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历史贡献,每个同学重点研究一到两位教育家的教育著作,掌握其主要思想观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与研究性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与研究精神;通过课外的浏览泛读与深度阅读相结合的阅读形式,对中外教育史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并能对某本教育著作或某个教育名家有独到的研究和心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初步养成古为今用、以史鉴今的能力。
四、课程进度表
理论教学进程表
五、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中外教育史》本科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史》教学大纲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史英文名称:The Educational History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课程编号:11411301开课专业:学前教育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学分/周学时:4学分;3学时/周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方向课,是学前教育核心课程之一,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
中外教育史是关于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并由此揭示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任务:学习中外教育史,一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和外国从古至今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过程,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点,并做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辩证的教育发展观,扩大教育知识眼界,激励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三是要让学生批判地看待中外的教育思想与制度的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教育的国际视野;四是为学习其他教育学科打下坚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其演变规律的知识;二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发展观,形成批判的思维品质,具备初步的教育史研究能力;三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学习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科教学法等其他教育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与这些相关课程共同构成了教育学学科体系,体现了学前教育“师范性”的特点。
本课程体系特点: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在时间纵向上,以社会形态划分教育历史时期,共分远古社会、古代社会、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四个时期;在时间横向上,以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分类介绍每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历史,其中教育理论主要是介绍中外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主要教育流派的教育主张,教育制度主要是介绍教育的起源、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实施的史实等。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教育史课程类别:教师教育选修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外国教育史是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它研究的是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历史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史和规律,其特点是时兼古今,地兼东西。
通过外国教育史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外国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教育制度及变迁过程;各国在重要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各个重要的教育著作和不同的教育流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具有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感情;了解其他国家的教育史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使其更有效地利用人类的教育遗产来发展他们的专业才能,以此来培养学生继承、运用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二、课程教学要求(一)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要做到背靠传统、面向未来,克服教育史研究中简单化和单纯政治化的倾向。
(二)必须从历史的原本出发,寻找时代和个人的教育特色,避免一个模式和出现雷同现象,更要防止以今铸古、牵强附会。
(三)善于在学习教育史的过程中,从教育史本身挖掘、发明科学的方法。
(四)要求学生把外国教育史的学习与中国教育史的学习相结合,且对哲学史和思想史等相邻学科有一定的了解。
三、先行课程中国教育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一)课程重点:1.注意本课程与中国学前教育史和中国教育史的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二)课程难点:1.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分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
学生自学部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2.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类别: 教师教育专业课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考核方式: 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中外学前教育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及规律, 并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以便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鉴往知来;同时, 通过学习, 学生可以了解中外著名教育家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掌握那些对今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有用的宝贵经验, 并从历史上许多优秀教育家献身学前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增强和激励其投身幼教事业的信念。
二、课程教学要求(一)注意本课程与中国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等课程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二)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 应突出重点、难点, 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 新动向。
(三)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使学生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学前教育的历史问题;能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 集思广益, 借古明今, 对当今我国的学前教育做出一些反思性的建议。
(四)注意帮学生确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使学生能正确评价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产生原因, 理解其现实意义;能正确看待和评价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深入了解后继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幻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六)必要时对重点章节或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可在讲授基础上,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 写出读书报告, 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行课程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中外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和学前教育发展的概况, 难点是各历史时期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中外教育简史》是关于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并由此揭示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师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育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想。
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教育发展史中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的教育遗产,并通过知古识今,更好地认识我国今天的教育现状,增强教育的革新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外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一般规律,初步认识中外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认识中外教育史上一批著名的教育家,了解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历史贡献,每个同学重点研究一到两位教育家的教育著作,掌握其主要思想观点,并能运用教育观念,理性思考教育现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与研究性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与研究精神;通过课外的浏览泛读与深度阅读相结合的阅读形式,对中外教育史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并能对某本教育著作或某个教育名家有独到的研究和心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初步养成古为今用、以史鉴今的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为教育学原理、中国历史、外国历史。
本课程对后续课程没有特殊要求,但后续研读教育经典名著能帮助深化本课程的学习。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选用教材:朱永新,《中外教育思想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六、课程进度表(说明:学生的小组研究报告穿插于相应的教学主题中)七、教学方法、教师主要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特点。
《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一、课程性质、任务《中外教育简史》是教育管理专业(本科)选修课,本课程3 学分,计划时数 54 学时,建议面授课时18 学时。
《中外教育简史》涵盖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体制等。
《中外教育简史》课程基本内容,依据教育发展进程与中外历史发展分期相对应,中国教育部分分为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当代教育四个阶段;外国教育分为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20 世纪教育改革四个部分。
中外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将介绍教育现象,制度和思想观点与教育家,中外教育简史内容简明扼要,目的是为学生呈现中外教育发展历程的脉络,在完整的历史轮廓中体会教育发展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资源的配置与使用(一)文字教材文字主教材:《中外教育简史》(单中惠、杜成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字主教材是学生学习、参加考试的主要依据。
(二)网络 IP 课件网络IP 课件为导学、精讲助学课件,是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系统建构知识框架的流媒体课件,由本课程主持教师赵容副教授主讲。
课件分 5 讲,共10课时,内容以各章节为单元,以知识点为线索,主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育简史,介绍课程特点、内容结构;讲解重点、难点;说明考核要求,提供课外参考资料等。
学生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IP 课件,获得教师的具体教学指导。
(三)网上辅导1、在福建电大在线平台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定期发布并不断更新各类教学资源信息,供学生学习参考。
2、利用BBS讨论板进行实时与非实时交流与讨论,及时反馈学生的学生要求,教学相长,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3、通过电子邮件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序教学媒体主要内容主要作用时间安排号1文字主教材系统介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具体化18 周2IP 视频辅导导学与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网上滚动不间断播放构体系。
3网上视频直播专题教学。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4 次的理解应用能力。
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中外教育简史》是师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育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想。
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师范生初步了解中外教育发展史中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的教育遗产,并通过知古识今,更好地认识我国今天的教育现状,增强教育的革新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外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一般规律,初步认识中外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认识中外教育史上一批著名的教育家,了解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历史贡献,每个同学重点研究一到两位教育家的教育著作,掌握其主要思想观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与研究性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与研究精神;通过课外的浏览泛读与深度阅读相结合的阅读形式,对中外教育史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并能对某本教育著作或某个教育名家有独到的研究和心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初步养成古为今用、以史鉴今的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为教育学原理、中国历史、外国历史。
本课程对后续课程没有特殊要求,但后续研读一些老师介绍的教育经典名著能帮助深化本课程的学习。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指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版2、王炳照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选用教材)4、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选用教材)5、单中惠主编《外国教育经典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六、课程进度表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说明:学生的小组研究报告穿插于相应的教学主题中)七、教学方法(1)教师主要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特点。
中外教育史-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史》教学大纲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课程编码:16A04041 学分: 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推荐教材:于洪波等.简明中外教育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参考书目: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中国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3.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王雪峰.教育转型之镜――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性教育思想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 沈红.石门坎文化百年兴衰――中国西南一个山村的现代性经历[M].北京:万卷出版社,2006.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其演变规律的知识;二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发展观,形成批判的思维品质,具备初步的教育史研究能力;三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教育史的理论与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打下教育史研究的专业基础。
(包括1次期末考试)。
要求学生参加小组发言、进行课程讨论等,以锻炼他们的能力。
通过相关研究活动、评论文章等活动形式进行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要求学生在作业、课程论文等方遵守学术诚信。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绪论建议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教育史的学科地位;理解中外教育史的学习内容;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中外教育史教学大纲内容
有关“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内容有关“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内容如下: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探讨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揭示其规律。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其演变规律的知识;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发展观,形成批判的思维品质,具备初步的教育史研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大部分。
中国教育史部分主要探讨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教育家等方面的内容;外国教育史部分主要探讨西方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产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同时,要求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理解其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PPT演示、视频展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考核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标准主要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具体标准根据学校和课程要求而定。
五、教学资源与推荐读物1.教学资源:本课程提供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目和在线资源等,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2.推荐读物:推荐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经典著作和学术论文,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外语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名称:外语教育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anddevelopment of EnglishLanguage Teaching课程代码: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学分学时数:1学分,18学时(理论讲授9学时, 教学实践9学时)适用专业:英语教育制(修)定人:制(修)定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审订人:审订日期: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的性质《外语教育史》是研究外国教育发展的历程的教育分支学科,是外语专业本科阶段的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对当代外国语言教学的发展有一个比较的认识。
学习外国教育史,了解其教育教学发展的脉络和特点,有助于扩大教育知识眼界,辩证地对待西方教育的优劣,吸收其教育精华,为更好地提高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水平服务。
(二)、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外语教育尤其是中国的英语教育教学现状,理解和掌握相关外语教学理论,并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较为具体的外语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外语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西方外语教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讲授1学时,训练1学时)1、西方外语教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内容和起因;2、四个发展阶段的各自特点及其对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的影响重点:西方外语教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内容和起因难点:四个发展阶段的各自特点第二章听说法和直接法(理论讲授1学时,训练1学时)1、听说法和直接法产生的背景;2、听说法和直接法的特点和优缺点3、听说法和直接法教学步骤;重点:听说法和直接法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和优缺点;难点:听说法和直接法的特点及具体的教学使用步骤。
第三章社区语言学习(理论讲授1学时,训练1学时)1、社区语言学习产生的背景;2、社区语言学习的特点和优缺点3、社区语言学习的教学步骤;重点:社区语言学习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和优缺点;难点:社区语言学习的特点及具体的教学使用步骤。
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早上刚打开电脑,我就开始构思这个“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这个方案对我来说,就像一道美味的菜肴,需要精心搭配各种食材,才能烹饪出令人满意的味道。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这个课程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外教育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所以,在课程定位上,我们将其定义为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中国教育简史从中国古代教育讲起,从孔子的儒家教育思想,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教育制度,再到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脉络。
接着,我们会讲述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到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
2.外国教育简史外国教育简史部分,我们会从古希腊教育开始,介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然后,讲述古罗马时期的教育制度,以及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教育。
我们会重点讲述近现代外国教育的发展,如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苏联的教育改革等。
3.教学安排我们将采用18周的教学时间,每周2课时。
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中国教育简史和外国教育简史,各占9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后阅读等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消化吸收课程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课堂讲授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
我们会根据课程内容,精选经典案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现象,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
同时,我们还会邀请一些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为学生作专题讲座,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们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会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3.课后阅读课后阅读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会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教育书籍和论文,让他们在课后进行阅读。
《中外文化简史》教学大纲
《中外文化简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文化简史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类课程属性:理论总学分/学时:32制定时间:2013年11月一、课程简介:(300—500字)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适用于三年级模特专业学生。
本课程在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它的形成,它的发展,它的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
其内容包括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政治结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倾向,儒、释、道精神的基本内涵等;西方文化源头的希腊理性和艺术、希伯来宗教、罗马法律、以及汇合成西方文化之流的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本课程在较为完整地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的同时,特别注意凸现贯穿其中推动中西方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运动和成就。
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历史、社会形态、思想、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成就,与文学密切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艺术等。
主要教学目标有两点:(1)了解中西文化史的主要内容;(2)领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及作用。
2、主要教学内容(1)中西文化史。
(2)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历史、社会形态、思想、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成就,与文学密切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艺术等。
二、课程考核方式和要求:平时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各占50%;平时以出勤和课后作业两大内容为考察对象,期末考试以论文形式进行。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课程教材:(书名,作者,版本,出版社,出版年份)金元浦主编:《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徐新和主编:《西方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五、说明:(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包括修读条件等)六、作业参考案例:(包括课题、内容以及典型参考作业等)1.谈谈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文化、思想和艺术的变化2.与其它几个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没有中断的原因是什么?【填写说明】1、“课程类别”按照《学分制课程规划指南》中的课程分类填写。
《中外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 3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其演变规律的知观,形成批判的思维品质,具备初步的教育史研究能力;三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值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的自信心。
二、课程教学要求在知识方面,教师要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教育发展的规律;在能力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以辩证唯物的眼光看待教育史实及其规律,初步具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学习观,初步的教育史学科科研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教师应启迪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难点: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第一,讲授法。
通过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重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学校教育制度特点。
第二,小组讨论法。
鼓励学生课上思考、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及综合分析评价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自学指导法。
每堂课后布置自学内容和思考题,指导子生料大馆生0结习注。
在每音结束后布置复习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第五,研究法。
要求学生在查阅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
上开展主题研究,写出主题研究报告,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6学时)1.教学内容(1)了解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及世界早期学校的教育状况、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发展史。
中外教育史课程标准
《中外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2.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史3.英文名称:Sino and Foreign Education History4. 课程简介:《中外教育史》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包括小学教育专业在内的所有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研究现代教育理论提供广阔的必不可少的知识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原始教育、中国古代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西方古代的教育、西方近现代教育思想、西方近现代教育制度和改革实践等。
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系统了解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等;了解各主要历史阶段各国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过程;了解各主要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及其政策措施;了解历代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实践活动及其主要教育思想;理解中外各主要历史发展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概况与教育发展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中外教育发展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初步养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比较鉴别、以史鉴今的能力。
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的教育遗产,并通过知古识今,更好地认识我国今天的教育现状,提高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
2.课程衔接:教育学、教育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制度与思想3.学时、学分:34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年上学期5.教学方法:首先,课堂精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面对教材厚,内容多,课时少的实际,教师应抓住要点精讲,并精心设计开放性的讨论题,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充分展开讨论,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深化。
其次,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是啥
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是啥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是啥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中外教育史作为一门学科,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教育发展历程,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方法。
那么,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是什么样的呢?首先,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从最简单的家庭教育到部落教育,再到城邦教育和宗教教育,一步步演变为现代教育体系。
通过学习教育的起源,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并认识到教育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其次,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
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价值观和发展需求。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拓宽视野,了解教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三,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者的贡献。
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者通过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实践,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对教育的目标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
又如,近代的教育改革者如康德、罗素和杜威,他们通过对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的批判和改革,推动了教育的进步。
最后,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领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通过了解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把握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指导。
总之,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应该以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为基础,包括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者的贡献,同时关注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中外教育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为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思路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中外教育简史》是关于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并由此揭示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师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育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想。
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教育发展史中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的教育遗产,并通过知古识今,更好地认识我国今天的教育现状,增强教育的革新意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外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一般规律,初步认识中外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认识中外教育史上一批著名的教育家,了解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历史贡献,每个同学重点研究一到两位教育家的教育著作,掌握其主要思想观点,并能运用教育观念,理性思考教育现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与研究性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与研究精神;通过课外的浏览泛
读与深度阅读相结合的阅读形式,对中外教育史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并能对某本教育著作或某个教育名家有独到的研究和心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
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初步养成古为今用、以史鉴今的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为教育学原理、中国历史、外国历史。
本课程对后续课程没有特殊要求,但后续研读教育经典名著能帮助深化本课程的学习。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朱永新,《中外教育思想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参考书:
(1)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六、课程进度表
(说明:学生的小组研究报告穿插于相应的教学主题中)
七、教学方法
1、教师主要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特点。
2、设计思考题,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堂上思考、讨论、辩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及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
3、鼓励学生自学,每堂课后布置自学内容和自学思考题,明确自学要点,并重视学前辅导和自学后的检查。
4、注重参与性学习,要求学生分小组开展主题研究,写出主题研究报告并上台演讲,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5、除教材外,另向学生提供必读与选读的书目,包括著名的教育史研究著作及经典教育家的原著。
教师结合教学进度,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指导原则要注意古为今用、以史鉴今。
同学们在学习中应注意运用已学习过的教育学的理论和知识分析中外教育史的教育史实和教育思想,又要注意运用中外教育史的教育史实和教育思想丰富和印证教育学的理论和知识。
针对课时少,内容多的特点,本课程讲授要求重点突出、要点明确。
同时鼓励同学们预习自学。
本课程教学提倡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地探究问题,综合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必须阅读与选读的课外教学材料
中国部分:《学记》、颜之推《颜氏家训》、韩愈《师说》(必读)、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陶行知《教学做合一》、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必读)外国部分:柏拉图《理想国》、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杜威《民主主义教育》和《儿童与课程》、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必读)。
要求:必读3 本(篇),选读并精读1本,将阅读书籍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摘抄下来,进行分享和交流。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掌握本课程内容,学生在课内与课外所要花费的最少时间大约四课时/周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
本课程作业包括堂上作业和课外作业。
堂上作业随堂完成,兼有考勤功能。
课外作业严格按照
规定的上交时间上交,过期不候。
作业首页的左上角务必写上姓名和学号。
期末考试形式:开卷。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课程结束前1-2 周内,要求同学们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1^一、学生反馈信息:
学生沿此线剪下交任课教师
我已经阅读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理解并同意大纲中列示的要求。
学生签名: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
日期: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