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指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是指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人的行为的社会原则、规范,以及个人的品性修养等。古人把道德合起来使用时,也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其中的一种含义是:“道德”是“依道之得”,把人的德行、品德看作是体会、把握、信奉“道”的收获,道就是德。这种理解与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可谓异曲同工。另一种含义是:“依德为道”,即把人的品行德行修养看作是最根本的治世之道。

今天我们所使用的“道德”范畴,已经是一个中西合璧、两种文化回合的概念。人们往往根据各自的情况,在多种意义上使用它,有的“中味”足些,有的则“西味”多些,但意思大体都差不多,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说来,人们目前使用的“道德”概念,主要的含义无非以下两种:其一,“道德”是一个褒义词,指善行和美德。“道德”是指人们所认为的正面的积极的道德表现,表示的是“善”和“好”的意思。这种用法在人们日常口语中最常见。其二,“道德”是一个中性词,既不褒也不贬,仅仅用来特指与社会物质经济生活相对应的某个社会生活层面。这种用法多见于理论或学术研究之中。人们常常将两种用法交替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分辨,心中有数。

事迹

4月16日,天津的哥马志刚来到盲校门口,1位女老师扶着1个盲人小伙上车,开了5公里多,应收12.4元。小伙准备掏钱,马志刚捂住他的包:不收钱。小伙坚持要给,马急了:我不伟大啊,我挣钱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不伟大,挣钱比您也容易点。(4月19日《中国青年报》)

要说,的哥马志刚做的事并不大,仅仅是免费载了盲人小伙一程,坚决不收费是因为“我挣钱比你容易”;而另一位陌生乘客的善意之举,便是多付费给马志刚,并也有“我也不伟大,挣钱比你容易点”的快捷回复,心照不宣,如此默契。相信新闻前的你我,也有感同身受的感喟,这种道德的力量,就荡漾在你我周围,不曾消散。

在这样感人的一个片段里,三位主角,其实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对盲人小伙来讲,出租车师傅的关心和免费,无疑会让他在黑暗世界里能感受到人情的温暖与光亮,作为马志刚来讲,他更得到了后来乘客的赞许以及打车费用的超额给付,相信对于那位乘客来讲,也会为自己善的力量和行动而自豪。在整个故事里,仅仅因为马志刚大哥的一段免费载客,便生出了如此众多的正效应与正反馈,着实让人惊喜。

这个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做好人并不艰难。每一个人都可以行动,有态度就有力量。出租车师傅对盲人的免费载客和后来乘客的双倍车费,换成是你我,可以是面对弱势群体时的伸手相援,可以是面对丑恶现象的挺身而出,可以是忠于职守的兢兢业业,还可以是守信践行的一诺千金。这样的行动,不必如疾风骤雨,完全可以是涓涓细流。

同时,这样一个温情的结局,还告诉我们,对于善与爱心,还必须有接力与正反馈。如果马志刚大哥送完盲人小伙,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便总少了让人心中一热的赞赏,而后来乘客的行为举止,则是为这则向善之举递上了可贵的接力棒。正因为有这样的接力,爱和善意才不会感

到孤单,无力者才有力量,行动者也不会止步,观望者才不会踯躅。当这样的力量渐次生长,人与人之间关系就不会那么清冷而孤独,道德的力量便会奔腾不息并成为社会主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