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国内外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史比较
国内外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史比较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史,这个话题可是相当有趣呢!我们可以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来探讨,看看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好了,废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我们来看看地理学的发展史。
地理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语中,意思是“土地的学问”。
在古代,人们对地理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对地球表面的观察和描述上。
到了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帝国,他的将领赫罗多图斯将地理知识传播到了埃及、印度等地。
这标志着地理学从一个地区性的知识发展成为了一个跨地区的学科。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在17世纪,荷兰地图制作者墨卡托发明了投影法,使得地图可以以平面的形式展示地球表面的信息。
这一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18世纪末,法国学者拉普拉斯提出了地壳理论,认为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地理学家提供了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基础。
20世纪初,地理学家开始关注人口与地理的关系。
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杜博斯提出了人口地理学的概念,认为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这一观点为后来的人口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美国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提出了“大失败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
这一观点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于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讨论。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史。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就对自然现象进行了思考。
到了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为后来的自然地理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提出了进化论,认为生物是通过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生物学和自然地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世纪中叶,德国气象学家卡尔·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的陆地是通过大陆漂移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
虽然这个理论在当时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但它为后来的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地理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理科学的历史与发展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探索了地球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理科学的历史与发展,从古代到现代,从学科的形成到专业的分支发展。
1.古代的地理学古代的地理学主要包括地图制作和地理观察两个方面。
早在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人开始绘制地图,并通过星象观测研究地球的形状。
古希腊时期,爱拉托逊尼斯创立了第一个地图学校,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幅地图。
而伟大的地理学家托勒密则在《地理学》中描述了世界地理的知识。
2.中世纪的地理学中世纪的地理学主要受到宗教的影响,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而且地理知识主要源于宗教经典。
此时期,世界地图开始出现,尽管在精确性和广度上存在局限性。
马可·波罗的旅行经历及其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为地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3.伟大航海时期的地理学16世纪至18世纪,随着伟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地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大航海家们探索了新大陆,并进行了广泛的地理观察与绘制地图。
哥伦布的航海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推动了人们对世界地理的认识。
4.现代地理学的形成19世纪,地理学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发展出各自的研究领域。
伟大的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提出了全球性的自然地理概念,并进行了世界各地的考察研究。
此外,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也开始崭露头角。
5.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地理学逐渐分化为多个专业领域。
自然地理学分支包括气候学、水文学、地貌学等;人文地理学分支包括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也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6.未来的地理学发展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地理科学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加深,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并寻找解决方案以应对全球挑战。
综上所述,地理科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领域,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从地图制作到全球研究的发展过程。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970年以后,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1970年以后,随着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大部分人口都已聚居在城市,城市的土地、交通、住宅、环境、犯罪等各种问题都日益尖锐,城市发展日益成为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城市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逐步成为现代地理学的核心之一。
这一阶段,地理学的新思潮层出不穷,而且在城市地理学里都有最充分的反映,先后形成了著名的空间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
美国的加里森(William L.Garrison)和他领导的华盛顿小组,以区位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从距离入手,用统计方法寻找城市分布和内部结构的空间组织模式,并用这些模式模拟现状,预测未来,帮助区位决策,这就是著名的区位学派。
地理学应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极为复杂的人文地理分支,开始大量采用了统计方法。
使地理学走上了理论化,计量化和抽象化的道路。
然而,重视科学和数学的世界倾向一度因忽视了历史、语言和文学而产生了反作用。
地理学的计量化也一度走向极端,甚至有人声称一个新的地理学境界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文字性、描述性的研究。
把地理研究的目的和手段相混淆,把运用数学符号还是文字符号来解释地理现象对立起来。
西方地理学界在 70 年代已经对此有所反思,随着城市间的空间组织和内部模型的实证研究的积累,发现在实际观察到的状况和预期的模型之间存在着许多差距,模式的运用并不都很有效。
各种区位理论的不现实的假设受到批评,对仅仅利用小样本建立的模式运用到大范围地区或者把有限的地区性模型无条件推广到其它地区的做法也提出疑问,甚至用于分析的数据资料的本身也可能就有问题。
对数量革命进展的不满,对规范模型可接受性的疑虑,导致60年代后期行为方法的引入,并被称为行为革命而风行于70年代。
行为学派认为任何地理现象,除了纯粹自然地理现象外,都和人与人的群体的决定有关。
人的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至少不是全理性的。
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由人的不同品质、动机、偏好、态度、心理等因素造成的决策而形成。
国内外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史比较
国内外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史比较### 国内外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史比较#### 一、引言大家好,我是地理学的一名研究者。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史,特别是国内外在自然地理学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因为自然地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它还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二、国外自然地理学的历史回顾在国外,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理学家和探险家们。
他们通过观察和记录,逐渐揭示了地球的面貌和地理规律。
比如,古希腊的地理学家托勒密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世界地图,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的地区,并描述了各地的地理特征。
而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则开启了现代地理学的新篇章,他发现了美洲大陆,为后来的殖民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进入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地探索和开发自然资源。
这一时期,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开始从单纯的描述转向了解释和预测。
例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为生物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而地理学中的生态学分支也逐渐崭露头角。
到了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精确地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
全球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等问题的出现,也促使地理学家们重新审视和研究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 三、国内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在中国,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地理学家就已经开始关注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到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使得中国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也为自然地理学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进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近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自然地理学也开始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和影响。
一些学者开始引进西方的自然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地理科学发展历程
地理科学发展历程地理科学作为一门关于地球表面的研究学科,起源于古代人类对于地理环境的观察和探索。
然而,它的发展历程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从古代地理观念的形成,到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梳理出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地理观念的形成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尤其是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在古埃及,人们开始进行河流的测量、地图的制作等工作,探索了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特征。
希腊地理学家爱拉托逊尼斯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念,并且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成为刻度,打下了地理学的基础。
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也出现了地理现象的描述,对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而在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地理学家托勒密开创了天文地理学,并提出了世界地图的投影方法,对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地理学的兴起现代地理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
这个时期,随着欧洲各国对于殖民地的探索和征服,地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1720年,德国合恩斯·倍克提出了地理学的定义,并将其划分为物理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
同时,地理学在测量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测绘学的发展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准确的地图和数据。
19世纪,地质学的发展为地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地理学家开始研究地貌和地质历史。
同时,人文地理学的兴起也使地理学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研究内容更加多元化。
地理学的综合发展20世纪,地理学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科技的进步使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更加精确和高效。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地理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方便,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地理学家能够远程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同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引起了地理学家的关注,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环境的影响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此外,全球化的发展使地理学家研究全球问题的需求更加迫切,国际地理学联合会的成立为不同国家的地理学家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
结语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西⽅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西⽅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1.1920年以前
20世纪早期城市地理学作为—个专门的新领域出现了。
由于当时认识上的局限性,地理学思想以地理环境决定论占优势。
反映在城市地理学上,当时的基本思想就是⽤城市位置的⾃然条件的作⽤来解释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2.1920⼀1950年
这⼀时期,城市地理学的两⼤贡献⾜德国地理学家克⾥斯泰勒(WalterChristaller)中⼼地学说的诞⽣和美国芝加哥⼈类⽣态学派提出的城市⼟地利⽤模式。
前⼀成果的巨⼤影响虽然在战后才感觉到,但它的出现说明,城市地理已从单个城市的研究向城市体系的研究迈进;后⼀成果则标志着城市地理学的注意⼒从对城市简单⽽肤浅的总体认识转向城市景观的复杂性。
3.1950—1970年
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发⽣了地理学的所谓“计量⾰命”。
数量地理学家布赖恩·贝⾥(B·J·L·Berry)⽤数理统汁⽅法对中⼼地学说进⾏了许多实证性研究,他的《城市作为城市系统内的系统》⼀⽂,把城市⼈⼝分布与服务中⼼的等级联%考试⼤%系起来,是城市系究的⼀个重要转折点。
“计量⾰命”使城市地理研究从形态学的城市景观转到了空间分析上来。
20世纪50年代空间学派兴起以后,城市地理学的框架建⽴了起来,其研究对象可分为宏观城市空间和微观城市空间两⼤部分。
4.1970年以来
地理学的新思潮层出不穷,⽽且在城市地理学中都有最充分的反映,先后形成了区位学派、⾏为学派和激进马克思主义等⼏个流派。
浅谈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
浅谈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4102090103 郝瑞凯内容摘要城市地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城市,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理学有助于我们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
要想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城市地理学的历史。
关键词:地理学阶段中外城市发展一、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西方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描述性的地名辞典阶段20世纪以前,城市地理主要是以区域地理描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
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的代表作斯特拉波所著的《地理学》一书,对城市就有了比较系统的描述,主要记叙城市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人口、商业和物产。
这种格式甚至一直延续到近代。
(二)自然位置论阶段西方在完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19世纪上半叶洪堡、李特尔得以科学地总结了古代地理学,开始了地理学探讨地理现象分布规律的转折,接着拉采尔、李希霍芬等在19世纪后半叶确立了近代地理学。
20世纪早期人文地理学异常繁荣,城市地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新领域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
当时城市地理学上的基本思想就是用城市所在位置的自然条件的作用来解释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尽管这样,从自然位置来解释城市的发展比堆砌资料的描述进了一步,它为城市地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奠定了基础。
有两部著作的出版可以反映这一阶段城市地理学的特点。
一是城市地理学的第一部通论性著作,如卡尔·哈塞特的《城市地理研究》,另一部是布兰查德对法国东南部一个城市的研究成果《格勒诺布尔:城市地理的研究》。
(三)区域分布论阶段进入30年代和40年代,地理学从环境决定论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认识到在人和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人要受到环境的直接影响,但是不能用环境控制来解释一切人生事实。
地理研究领域的中心从极端的自然方面稳步地转移到人文方面。
越来越多的地理学家得到共识: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分布的科学。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2)
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简析【摘要】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制约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两者具有大体相应的发展阶段。
西方发展史由于战争等原因欧洲的城市地理学发展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之后则主要依靠飞速崛起的美国来进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直到二战结束部分西欧学者又继续开始了他们的研究。
由于我们国家在1949年以前大部分时间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城市地理研究。
中国近代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基础较为薄弱的科学之一,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始于20世纪,其间随着整个人文地理学的沉浮经历坎坷。
【关键字】地理学分支中外城市阶段城市地理的发展简史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制约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两者具有大体相应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城市地理学作为相对后起的分支,对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中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总体把握(1)描述性的地名词典阶段(20 世纪以前)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的代表作斯特拉菩(Strabo,B.C.63-24)的十七卷《地理学》就对城市有较系统的描述。
同时代中国西汉史马迁的《史记。
货殖列传》也对全国 16 个州的 25 个重要城市做了描述。
记叙城市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人口、商业、物产等,15 世纪地理大发现后,不过是描述的城市更多,记叙的内容更广,对贸易和地理位置更重视。
这时,城市地理是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尚未独立出来。
属于古代地理学的阶段----描述。
(2)自然位置论阶段(20 世纪前 20 年)西方经过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在 19 世纪上半叶经德国的洪堡( A. Humboldt,1769-1859)和李戴尔(K.Ritter,1779-1859)科学地总结古代地理学后,开始进入探讨地理现象分布规律的转折。
19 世纪后半叶确立了近代地理学。
20 世纪早期人文地理异常繁荣,城市地理开始形成。
代表人物迪肯森的《城镇位置》主张“让我们永远放弃把城镇、物产和名胜作为互不联系的事实加以罗列的学问,而要对分布和自然位置的逻辑结果有一般的但是综合的了解”。
简述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城市地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城市社会经济问题等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化过程、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
到了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涉及城市发展动力机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城市群发展、国际城市比较研究、城市数字化与智能化等方面。
同时,中国城市地理学也越来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总的来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未来,中国城市地理学将继续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完善学科体系,为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摘要:城市地理学是城市科学大家庭中毫不逊色的一员。
地理学家以其空间地域性、系统综合性的独特视角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的观念来研究城市,而区别于其它城市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地理学获得长足进展,对城市研究作出了贡献,并在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中,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吸收了必要的营养,又采用了数量方法、计算机、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手段,成为地理学中最活跃的人文地理分支之一。
关键词: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一:城市地理学的定义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空间组织的学科,主要研究城市形成和发展条件、空间结构与布局、城市化过程、城市体系、城市间相互作用、城市形态、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和城市问题等。
[1]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着重从空间观点研究个别城市或者区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功能、层次结构和地域结构。
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关系密切,这些学科与城市地理学互为补充。
城市地理学的内容的核心是从区域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空间组织两种地域系统,考察城镇的空间组织。
城市是一种包含复杂物质要素、社会关系和活动内容的客体,对城市进行地理学研究始于19世纪,城市地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迅速,因此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发展很快三: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城市地理学的内容的核心是从区域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两种地域系统考察城镇的空间组织。
围绕这两种地域系统,具体研究下列内容:1.城市化研究。
包括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过程,世界各国城市化的比较,城镇人口集聚的规律,大城市的优势,以及城市化的效果和问题等。
2.城市职能研究。
把城市产业分解为以满足市外需要为主和以满足市内需要为主两类,从而确立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的概念,研究城市的性质及其对所在区域的作用。
古典时期中西地理学发展状况比较
四、古罗马时期——东汉、两晋、南北朝
错误增加了陆地向东延伸范围;传承了亚里士 多德赤道不可居住的说法,在地图上标绘出一 个南方大陆。 3、 古代地理学随托勒密的著作出版而终结,古
希腊人所开拓的地理学视野从此被封闭。
四、古罗马时期——东汉、两晋、南北朝
四、古罗马时期——东汉、两晋、南北朝
《汉书· 地理志》 东汉前期末叶,历史学家班固(32—92)所 写的历史巨著《汉书》,不少篇章包含有丰富 的地理内容。特别是《地理志》,是我国第一 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历代记述疆域 政区的始祖。它为以后两千年来我国有关疆域 政区的地理著述树立了榜样,创立了规范。
首次创立经度和纬度系统(在攸多克斯基础
上)并绘图
首次测量地球周长,25000 miles
三、希腊化时期——秦、西汉
埃拉托色尼的两部著作《地球大小的修正》和 《地理学概论》特别阐述了地理空间的理念, 不仅将空间视为一个地理实体,也看作一个包 含各种特性的地域,并存在自然环境同社会两 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埃拉托色尼的地理学著作 和成就标志了古代希腊地理学的最高峰和结束。
四、古罗马时期——东汉、两晋、南北朝
四、古罗马时期——东汉、两晋、南北朝
斯特拉波时代,区域地理学日渐兴起并前途无量,
因为有广大的未知世界等待被描述
“…地理学家须从测量地球的人那里出发, 首
先解释我们居住的世界,它的大小、形状和特点,
以及与整个地球之间的关系;这是地理学家特有 的任务。其次, …讨论地球的各个不同部分, 包括海洋和陆地,注意那些权威的前辈学者未进 行充分讨论的问题。”
涉及已知区域(地中海、中亚、北非)界限、
大地球体观念与大小、可居住地带性学说及各 类自然地理现象的解释;并划分了地理条件中 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简
分布过程和机构设置、调整过程亦做了大量分析,创立了城市结构的同心心环模式。
史
③.在研究中,他们使用了生态学的方法,被称为“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派”。
④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后来被广泛引用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三模式。
西
方
二.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第2阶段:1920--1950年
城
市 地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形成理论时期.
展
简
析,他们特别强调“地方”(place)这一概念不仅是一个几何空间,而且还包括了 人地之间的关系。
史
在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中,段义孚等人的研究对剖析城市内居民与其邻里区域所产生的亲切感或疏
离感和冷漠感,作出了很大贡献,也扩大了城市地理学的领域。在实际应用方面,段义孚对内城重建和拆
迁过程中,如何破坏,或如何保存这一人地感情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市
地
空间学派兴起
理
学
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许多城市被毁,世界上许多城市因战争而衰微破败。
发 展
大战结束后,人口纷纷返城经济亟待恢复,尤其是欧洲、日本、东南亚一带。
简
人们在废墟上重建城市,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下扩展城市,急需了解城市的构成和布局,需要
史 对城市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规划,从而大大刺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920-1950
理
学
的
发
年展
西
方 城
二.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第2阶段:1920--1950年
市 地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形成理论时期.
理
学
1.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活动的重心转向城市,农村逐渐成了配角。城
的 发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讲义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讲义⼀、西⽅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1920年以前,聚落地理学组成部分,城市以空前的速度向外扩张,城市⼈⼝飞跃般增长⼯业⾰命促⽣特⼤城市;⽋发达地区出现港⼝城市,从⼈地关系的⾓度研究聚落,没有独⽴的理论和⽅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影响,侧重描述建筑、⾃然条件等2.1920-1950年,世界开始进⼊城市主导⼈类⽣活的时代芝加哥学派:从社会学⾓度研究城市,创⽴了城市结构的同⼼环模式。
城市⼟地利⽤,内部功能区和吸引范围划分.中⼼地理论:Christaller的中⼼地学说,揭⽰城市规模等级、空间分布、职能层次规律。
①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是城市命运的决定因素;②侧重城市形态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
城市地理学尚未完全成为独⽴的分⽀学科。
3.1950-1970年,⼆战废墟上重建城市,亟须城市系统的研究和规划,城市系统的“数量⾰命”研究.从形态学的城市景观转移到空间分析上,形成空间学派,奠定城市地理学理论框架.①宏观城市空间,即城市体系空间,包括城市化、城市规模分布、空间格局、职能结构和⽹络形式。
②微观城市空间,即城市内部空间,集中在城市⼟地利⽤模式上。
4.1970年以来,西⽅城市社会问题⽇益严重.新韦伯主义:侧重地⽅政府在城市空间资源分配中的作⽤。
⽂化景观:段义孚等运⽤⾏为科学和现象学,揭⽰集体性格如何反映“⽂化景观”.⼈⽂学派认为空间学派将⼈地关系物化,忽视了⼈在塑造空间结构⽅⾯的作⽤。
⾏为学派强调⽂化、价值、⾮正式团体、城市机构等在⼈类空间⾏为中的作⽤。
激进学派:D.Harvey为⾸,强调以社会冲突为核⼼,从政治、社会、⾏政、⽂化背景认识资本主义制度,政治经济环境和政治权⼒对城市的作⽤。
受社会科学、政治科学研究的影响,城市地理学开始进⼊⼀个新的多元发展的阶段。
⼆、改⾰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特点: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以实体空间结构为研究主题。
包括体⼟地利⽤与评价、市场空间、CBD 等。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970年以后,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开展1970年以后,随着兴旺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大局部人口都已聚居在城市,城市的土地、交通、住宅、环境、犯罪等各种问题都日益锋利,城市开展日益成为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城市的发生、开展和变化逐步成为现代地理学的核心之一。
这一阶段,地理学的新思潮层出不穷,而且在城市地理学里都有最充分的反映,先后形成了著名的空间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
美国的加里森(WilliamL.Garrison)和他领导的华盛顿小组,以区位论为主要理论根底,从距离入手,用统计方法寻找城市分布和内部构造的空间组织模式,并用这些模式模拟现状,预测未来,帮助区位决策,这就是著名的区位学派。
地理学应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极为复杂的人文地理分支,开场大量采用了统计方法。
使地理学走上了理论化,计量化和抽象化的道路。
然而,重视科学和数学的世界倾向一度因无视了历史、语言和文学而产生了反作用。
地理学的计量化也一度走向极端,甚至有人声称一个新的地理学境界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文字性、描述性的研究。
把地理研究的目的和手段相混淆,把运用数学符号还是文字符号来解释地理现象对立起来。
西方地理学界在 70 年代已经对此有所反思,随着城市间的空间组织和内部模型的实证研究的积累,发现在实际观察到的状况和预期的模型之间存在着许多差距,模式的运用并不都很有效。
各种区位理论的不现实的假设受到批评,对仅仅利用小样本建立的模式运用到大范围地区或者把有限的地区性模型无条件推广到其它地区的做法也提出疑问,甚至用于分析的数据资料的本身也可能就有问题。
对数量革命进展的不满,对标准模型可承受性的疑虑,导致60年代后期行为方法的引入,并被称为行为革命而风行于70年代。
行为学派认为任何地理现象,除了纯粹自然地理现象外,都和人与人的群体的决定有关。
人的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至少不是全理性的。
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由人的不同品质、动机、偏好、态度、心理等因素造成的决策而形成。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刘涛长安大学城市规划系4102090102[摘要]:城市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体系中年轻的一员。
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也不断增加,以此为契机地理学家开始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西方城市地理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中国,解放前城市地理学尚属空白,解放后城市地理学开始产生并发展,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城市规划受到重视和普遍开展也带来了城市地理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发展阶段一、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萌芽时期(1920年以前)尚未形成有系统的研究,因此这一时期可视为城市地理学的萌芽时期。
这一期间,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
1907年德国的哈塞尔特发表了第一部城市地理通论性著作《城市地理观察》,1911年法国的布兰查德发表了城市实地研究的论著。
这一时期,强调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分析城市的起源,把城市看成是对它外部环境的适应物,例如泰勒把城市看成好像正在进化中的生物。
城市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尤其强调地理位置决定城市的命运,例如《格勒诺布尔》一书认为“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是其位置的自然条件的函数”。
研究城市的内部时,往往描述建筑的形式、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筑与街道的组合形式、屋顶的式样、材料的种类等等。
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称作“环境要素”,因为它们改变了城市所在地的景观。
(二)初创时期(1920~1950年)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经济活动的重心转向城市,农村逐渐成了配角,世界开始进入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
这些变化,引起了人们观察城市、研究城市的兴趣。
随之,关于城市的各种理论和学说也陆续问世。
20 世纪20 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
一些学者对待城市就好像达尔文主义者对生待物一样,使用了很多从生态学借鉴过来的术语,对人口的地域分布过程和机构设置、调整过程很感兴趣。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
城市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发展的学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问题的日益凸显,城市地理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和广泛。
在当前,城市地理学研究面临新的趋势和挑战,下面介绍几个新趋势:
1. 数字化城市地理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
数字化城市地理学不仅可以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精确描述和定量分析,还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全球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下的城市化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全球城市化使得城市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性日益增强,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更加紧密。
因此,城市地理学需要更加关注全球城市网络和城市间的空间关系。
3. 可持续城市发展:可持续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压力,因此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4. 社会空间和身体地理学:城市空间不仅是物理空间,还包括社会空间和身体空间。
社会空间是指人们在城市空间中交往和社会活动的空间,身体空间是指人们在城市空间中活动的身体感知和体验。
因此,城市地理学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人们的社会和身体空间感知。
5. 区域一体化:城市地理学研究面临的另一个趋势是区域一体化。
城市不再是独立的单元,它们与周围地区相互关联和影响。
因此,城市地理学需要更加关注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空间联系和一体化发展。
总之,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挑战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拓展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方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持。
城市地理学
1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四个阶段及特点1.1920年以前: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城市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求其强调地理位子决定城市的命运,研究城市内部时往往描述建筑的形式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筑与街道的组合形式,屋顶的式样材料的种类。
21920--1950年:(1)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成城市命运的决定因素。
(2对城市做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31950--1970年: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框架建立起来。
研究对象分为(1)宏观城市空间(2)微观城市空间。
主要包括城市用地分以过程,各功能要素的区位分析和土地利用模式。
41970年以来: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出现了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
城市地理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方法呈现多元化态势。
2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的五个阶段:1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提倡向西洋学习21949--1966年的萧条阶段:受苏联影响地理学发展不平衡人文地理落后,经济地理发展31967--197年的停滞阶段:文革十年41976--1990年的振兴阶段:十一届三中全全会5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1994年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推动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3都市区: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の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
4大都是带:有许多都市区首位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
5都市连绵区:以都市区为基本单位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7城市群: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为地区城市中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20世纪50-60年代法国,苏俄,中国地理学发展特点
20世纪50-60年代法国,苏俄,中国地理学发展特点
20世纪50-60年代,法国、苏俄和中国都经历了地理学领域的发展,下面是它们的一些特点:
法国地理学发展特点:
1. 区域差异研究:法国地理学家关注地区内部的自然和人文差异,并通过区域分析方法探索地区的变化和发展。
2. 人文地理学的兴起:法国地理学家开始注重研究人类行为和文化与地方的关系,探究地方意义和身份认同的形成。
3. 地理信息系统(GIS):法国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
的领导者,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地理数据管理。
苏联地理学发展特点:
1. 集中规划经济:苏联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支持政府进行集中规划和决策。
2. 功能区划理论:苏联地理学家提出了功能区划理论,通过将地区划分为功能相似的区域,实现资源配置和规划的有效组织。
3. 自然地理学的重要性:苏联地理学家重视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土壤、气候、植被等,以支持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中国地理学发展特点:
1. 土地资源研究:中国地理学家关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研究农田、水资源和城市用地的规划与管理。
2.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地理学家关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探索产业转移、城乡差距和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原因和对策。
3. 基础地理数据建设:中国地理学家重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
技术,致力于建设和利用基础地理数据,为国家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简要介绍,实际上这些国家在地理学领域还有更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作者:王善超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2期
摘要:城市地理学是研究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的科学,不仅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城市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理学已经走过了开门立户的最艰难岁月,展望未来,城市地理学在知道城市建设方面仍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城市化;学科进展
一.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开展较晚,地理学科基础薄弱,直到最近几年才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的奴隶社会时代的早期作品,如《诗经》、《管子》、《尚书》、《周礼》等,就是记录地理知识的典籍。
封建时代的历史记录除了《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和许多编年史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城市的描述,诸如《洛阳伽蓝记》、《汴京遗迹志》、《东京梦华录》等,也都主要记载都城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建筑、风水,内容浩繁如烟海,也很难被称为城市地理书。
解放前,在我国地理研究中,城市地理领域是空白的。
解放后,我们在苏联的地理工作者帮助下进行了少量的研究,主要对农业产业进行服务。
城市地理仍是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
80年代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城市规划动作受到重视和城市的普遍快速开展的背景下,城市地理学进入历史上发展最旺盛的时期,在80年代,出版了大量论著。
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领域的研究日益拓宽,研究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宏观和中观领域,如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和城市系统。
380年代末90年代初,深化宏观和中观的同时,微观的研究开始增加,城市交通、环境领域的研究也开始走入城市地理学的视野。
数学方法逐渐被引进城市地理研究,引进新技术和新手段的研究水平也大幅提升。
(二)关注重点研究课题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地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是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实践密切相关的。
一方面,由于经济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非常接近;另一方面,规划领导部门认识到,地理工作者参加编制城市
规划工作的必要性。
在研究中国城市的地理环境方面,也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中的渗透日益突出
城市地理学和相邻学科都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在符合各级城市的法律结构的前提下,探寻和激发城市功能潜力,建立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实体,并实现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
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活动的高效化,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内部结构的合理化。
然而,为了进行这些研究,仅仅依靠城市地理学是不够的,所以与地理学接近的其他分支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开始。
6这个交叉是多层次的,包括理论体系,方法和结论,移植和交叉引用。
各学科通过跨学科交流,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并扩大了各自的研究领域。
(四)从事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团队日益成长,主要研究机构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这项研究主要局限在综合性大学和地理研究所,开设城市地理课程和城市规划课程。
80年代中期以来,国立师范大学地理系纷纷开设了城市地理课程,并参加所在地区的城市规划工作,城市地理学在系内建立起自己的地位。
城市地理系地理课程的设立和研究该学科的大学的增加表明,中国的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有上升的趋势。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更加多元化,传统的标题也包含了新的含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城市数字化受到了广泛关注,一些学者在生态城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在这些研究中,使用的城市建模,GIS / RS及其他空间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总之,中国城市地理学从西方国家引进以来,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道路。
与过去相比,是向前的一步,但相比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自己的研究基础上,认真研究,高度概括,与引进的国外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特色的,定性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专业知识,真正创建一个生动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研究局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有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城市系统,城市化的发展方兴未艾,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城市地理将更快的发展。
二.国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西方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920年以前城市地理地理科学体系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至今不超过半世纪。
在此之前,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或称居民点地理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919世纪以后,工业革命席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人口激增。
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形成了很多世界级的特大城市。
与此同时,一些繁华的港口城市,也出现在经济欠发达地。
在此期间,人地关系成为地理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环境决定论备受推崇,特别强调区位条件决定城市的命运。
当涉及城市内部时,则经常提到建筑形式,当地的自然条件,结合建筑物和街道的形式,屋顶风格,材料的类型等。
10(2)1920—1950年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经济活动的重心转向城市,农村逐渐成了配角。
城市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方式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在
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城市被罩上了绚丽的光环。
世界开始进入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
这些变化,引起了人们观察城市、研究城市的兴趣。
随之,关于城市的各种理论和学说也陆续问世。
在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大学从城市社会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芝加哥学派倡导从人类生态学角度考察经济和社会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社会学家帕克、沃斯和伯吉斯,建立城市同心圆模型。
城市地理研究受芝加哥学派的影响,更加偏重于实地考察和城市内土地的利用,克里斯塔勒就此提出了著名的中心地理论,用以描述城市的规模等级,空间分布特征等城市发展规律。
这一时期的地理研究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物质环境决定论;第二,注重城市的生态和空间形态的研究。
这一时期的发展初步奠定了城市地理的研究方向。
(3)1950-197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们对城市的重建,刺激了对城市结构和布局的认知欲望,城市地理学发展开始加速。
二战结束后,地理学经历了“数量革命”,1958-1962年达到了顶峰。
20世纪60年代,中心地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数量革命可以被认为是城市系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期间,数量地理学家布莱恩使用了一些统计方法实证研究中心地理论,并发表了大量文章和专著的数学理论,他的《城市作为城市系统内的系统》统筹分析了城市规模和城市服务中心的关系。
自此,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从城市景观特征转移到城市物质空间构上来。
(4)1970年以来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以美国和西欧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为背景,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向更加偏重于社会学。
英国在城市空间资源的分配研究中走到了前面,他们将城市空间资源与城市发展统筹考虑,强调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特别是在城市空间资源分配中的作用。
城市资源的分配不应该只考虑经济因素,应考虑公平的空间。
在这些研究中,城市地理学出现了城市地理学中出现了人文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
人文学派和行为学派认为空间学派将人地关系物化,忽视了人在塑造空间结构方面的作用。
行为学派强调,要分析空间形式,首先必须分析个人的决策过程。
11因此,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社会的不断恶化的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减少,融入社会科学和政治学的城市地理学开始受到多元化挑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我国城市地理学的成就及评价——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2]龙祖坤《数字化时代的城市网络》硕博学位论文 2001年.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4]《讨论城市地理在房产发展中的种种》.
[5]严重敏.《城市地理学李旭旦人文地理学论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6]周一星.《城市地理学.现代地理科学理论丛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阎小培《近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地理学报》1994年第06期.
[8]许学强,周素红.《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经济地理》,第23卷第4期,2003年7月.
[9]《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10]《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中国城市发展网 2007年07月02日.
[11]《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数字图书馆.
作者简介:王善超(1990.01-)男,汉族,山东淄博人,长安大学城市规划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