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合集下载

材料工程领域硕士培养计划

材料工程领域硕士培养计划

材料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较好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掌握材料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材料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材料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本领域主要依托硕士学位点1.材料加工工程2.材料学3.材料物理与化学三、本工程领域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工程硕士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三类。

学位课是获取硕士学位的必修课程,采用考试方式,选修课可以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

工程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应修总学分为32-34学分。

其中学位课20学分,选修课10-12学分,文献综述、选题报告及论文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交流及学术报告1学分。

四、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针对本学科领域内某一具体科学问题或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在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对该问题的来源、研究意义,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发展动向,在文献综述报告中进行介绍与评述,选题应有一定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报告在一万字左右。

六、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环节的基本要求(包括次数、内容、考核方式)1.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一篇以上学术论文。

2.至少进行一次阶段学术总结报告,报告不少于1.2万字,参加人员为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全体研究生。

3.由导师和研究生指导小组对研究生的学术报告写出评语。

4.满足上述第1条的研究生,可不对第2、3条做要求。

七、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资证明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标志):1.能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中、英文专业文献,具有较强的文献综述能力。

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工程或生产实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2.了解从事一项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可以独立完成从开题到科研总结工作的全过程。

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085600,申请工程硕士学位适用)一、培养目标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重大工程需要,聚焦行业发展前沿,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材料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擅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备国际视野、敏锐的行业发展判断能力,胜任材料工程领域相关技术升级、原始创新、自主创业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金属材料工程及成型技术3.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工程三、学制及学习年限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6年。

休学创业的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10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学分要求总学分数为≥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学分为≥26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6学分。

所修课程由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8学分,跨学科选修课≥1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专业实践5学分,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1学分。

五、必修环节1.专业实践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一般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两部分。

课程实践一般在校内实验中心、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院、所)等单位完成,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技能训练,课程实践合格者记2学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点自1977年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生,2002年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设有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六个本科专业。

其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其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通用航空产业重点工程实验室、河北省材料近净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航空轻质复合材料工程实验室、河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与教学平台。

在省内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可满足研究生的培养需要。

一、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科技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工作和学习作风严谨,身体健康。

2.有坚实的数学、计算机基础,并能熟悉运用到本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中,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和本学科的科研动向。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高的工艺设计、软件开发、科研实验的水平,能够独立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精细化工2.金属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3.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4.材料精确成型及控制(铸造、锻压、焊接)5.绿色冶金过程及控制三、学分要求及培养年限学制为2.5年,根据具体情况,修业年限为2-5年。

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不低于16学分。

四、课程设置1、课程分配:课程计划按18课时一学分设置。

2、学位课为考试课程,必须采用课堂授课方式进行。

3、非学位课可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导研讨或实践为辅的方法进行学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500
(一级学科)
一、培养目标:
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具有坚实宽广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本学科先进的工艺设备、测试手段及评价技术,适应能力强,具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能从事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本专业技术开发工作。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石油工业材料腐蚀与防护
2.材料连接新技术
3.材料失效及表面工程
4.能源新材料
5.材料复合与界面
6.高分子功能材料
7.材料多尺度模拟与分子设计
8.纳米材料与微结构
9.材料加工及其自动化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30 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况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况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况“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科点是国家首批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

本学科是研究控制材料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等应用技术学科,从事铁路金属物理的疲劳及断裂、金属材料事故鉴定、失效分析,材料强化和制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等。

本专业主要为加速铁路现代化建设,服务交通运输,更好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高层次科研、工程技术和决策人才。

二、培养目标1、认真学习、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践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掌握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3、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一)铁路重要装备选材、强化机理及工艺的研究主要研究铁路钢轨、车轮、车轴、轴承、制动梁、钩尾框等重要装备。

(二)铁路重要装备的失效分析及预防主要研究铁路重要装备(钢轨、车轮、车轴、轴承、制动梁、钩尾框等机车、车辆、工务部件)的失效类型、失效机理、失效过程、失效因素、特别是失效的预防,防止铁路列车运行中重大、大事故的发生。

(三)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材料的研究主要研究制动材料有含磷铸铁、合成材料、粉末冶金。

(四)高速、重载铁路钢轨焊接方法、工艺和设备的研究主要研究铝热焊、接触焊、气保焊等焊接方法。

(五)铁路桥梁用高韧性焊接材料及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高韧性焊接材料的选材、焊接工艺及焊接装备。

(六)铁路机车车辆用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的研究主要研究耐候钢、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材料。

(七)铁路用金属材料、重要装备无损捡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铁路用钢轨、车轮、车轴、轴承等重要装备的探伤技术和自动化探伤设备。

四、学习年限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一年毕业。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熟练掌握材料与化工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深入研究所需的方法和手段;2.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能够解决材料与化工领域的复杂问题;3.具备从事学术研究、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叉应用的能力;5.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意识。

二、培养时间和学分要求三、培养课程安排1.学位课程:(1)材料化学与物理:包括材料合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材料表面与界面、材料力学等。

(2)材料加工工程:包括金属材料加工、聚合物材料加工、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等。

(3)材料分离与制备:包括分离工程原理、固液分离技术、分离与提纯技术等。

(4)材料测试与分析:包括材料测试方法、材料分析技术、表征与测试仪器等。

(5)材料表面工程:包括表面修饰技术、薄膜与涂层、材料界面工程等。

(6)材料与环境:包括材料与环境相互作用、材料的环境适应性等。

2.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的要求,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程,以扩大知识面和深化专业知识。

四、实践环节安排1.科学研究实践: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参与科学研究项目,进行实际的科学研究工作,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2.实习实践:学生需要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实习实践,了解工程开发的实际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五、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在培养期结束前需要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2.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够解决实际的科学或工程问题;3.论文内容系统完整,结构严密,逻辑清晰;4.具备一定的实证研究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5.符合学术规范和要求。

六、实践与实习指导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和实习质量,学校将安排指导教师进行实践与实习指导。

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践和实习需求提供指导和帮助,并进行学习和进展的检查。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04)(201309)一、学科及项目简介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从1998年开始招收并培养材料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生,已为国家重点行业及企业培养了十届以上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根据教育部教研〔2009〕1号、教学司(2009〕2号及相关文件的精神,本专业学位硕士点从2009年开始招收并培养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同时,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文件引导下,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被列入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此,从2011年开始,我校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将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其三个特点为:1)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企业设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3)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校“材料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将依托于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及上海电气、宝钢股份、上海科学院等企业研究所,其特色为:1)学科基础好,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了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其中"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均系全国重点学科;2)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60余名,其中包括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著名学者徐祖耀院士、周尧和院士、阮雪榆院士和潘健生院士以及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工程项目的中青年专家,并有一大批企业导师参与指导。

该专业学位硕士点还依托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加工及材料改性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镁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先进热处理与表面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焊接技术研究所等国家和省市级基地,给学生们提供大量的实习、实践及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机会。

工程硕士(材料工程)085204

工程硕士(材料工程)085204

工程硕士(材料工程)(085204)Materials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在掌握本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工程技术手段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承担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的研发、新材料应用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纳米材料2、粘合剂与涂料3、功能与智能材料4、复合材料5、材料腐蚀与防护6、材料表面技术7、生物医用材料8、材料加工与成型9、环境材料10、光电材料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5 年,最长不超过5 年。

四、培养方式1、实行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学位论文根据实际选题在校内或校外完成。

2、实行双导师制。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为主并负总责。

校外导师重点参与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课题选择、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应面向实际应用,适应社会需求,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应用能力为核心。

既要重视课程设置的实践性,更要重视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上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解决生产、工程、技术领域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工程实践、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3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6 学分)。

课程设置分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

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及公共选修课。

各类课程学分要求如下:公共学位课8 学分(政治类课程2学分,英语类课程3学分,数学类课程3 学分);专业学位课6 学分;公共选修课1 学分;专业选修课11 学分。

六、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到企事业生产单位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专业培养方案-定稿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专业培养方案-定稿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专业培养方案-定稿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3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学术作风。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坚实和系统的材料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的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并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与读写能力。

3.身心健康。

4.了解材料学科的发展方向,能够熟练地运用材料学的研究手段、测试技术和其他相关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前沿性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取得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成果;具有较强的从事本学科领域高层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1.材料加工工程专业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主要研究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工艺、组成与结构、材料性质、使用性能等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材料的性能优化、工艺优化以及材料的开发与合理利用。

材料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应用基础学科,它既要探讨材料的普遍规律,又有重要的工程价值,研究范围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2.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如下:1)智能材料与结构该方向研究的特点是将具有特殊性能的智能材料复合于本体材料、或制成智能构件与原有构件相结合,以形成一种具有感知和作动功能的新型智能材料结构,使结构自身具有自诊断、自控制、自适应的功能,达到提高结构安全性、可靠性的目的。

主要研究自适应智能材料、结构控制和损伤监测智能材料理论、智能材料在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中的应用等2)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泛指应用于一切土木工程结构或构件,并最终形成建(构)筑物的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是一切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

常规土木工程材料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与水泥基材料、耐火材料等无机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防水材料、沥青与沥青混凝土等有机材料。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材料加工工程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主要研究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及外部形状的控制、研究将各种不同材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得到人们所需的各种零部件及成品、研究各种加工方法所用的材料、工艺、设备及其自动化等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内涵已超出原有的范畴,与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机械、自动控制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

本学科有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3人、副教授10人;所属焊接自动化实验室、焊接机器人实验室为部级重点实验室;在焊接、铸造、压力加工、金属材料等方面有较强的实力,近年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发表论文100多篇;获有两项省部级奖励;在焊接机器人、自动焊接设备、逆变焊机、耐磨及耐蚀、记忆合金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河海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始建于1992年,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至今已毕业硕士研究生80多人。

毕业研究生的主要去向国家重点企业(如宝钢);国家相关研究院所;大中型国有、合资、外资企业及报考博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具有坚实的材料加工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了解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

工作的能力。

掌握必要的实验和计算技能。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解决工程中局部问题的能力。

做出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成果。

熟练掌握运用一门外国语。

具有在本领域从事工程、科研、教学等。

二、主要研究方向1、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研究2、焊接设备及自动控制3、材料加工过程控制仿真及自动化4、材料加工过程的质量检测与控制三、学制和学分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是针对学生在该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能力,并使其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示例。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材料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能够独立从事材料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2.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良好科研道德的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二、课程安排1.必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材料化学与物理-材料加工工艺-材料设计与评价-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材料表面与界面技术-材料工程实验-材料工程案例分析-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2.选修课程-先进材料科学-高性能材料制备与应用-材料工程系统优化-新能源材料与技术-过程工程与控制-材料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三、实践环节1.实验实践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相关的材料工程实验,掌握实验技术和方法,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2.工程实践学生参与学校合作企业的工程项目实践,了解实际工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3.科研实践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独立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并参与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发表,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四、学术活动1.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进行学术讲座,学生可以学习到最新的材料工程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前沿知识。

2.学术交流会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学生可与其他院校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

五、毕业要求1.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2.完成科研项目,并撰写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3.参与工程实践,并通过相关评估;4.参加学术交流和发表科研论文,并取得相关成果。

以上是关于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一个示例,具体的培养方案可能会根据学校和课程特点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材料工程知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科研素养和道德品质。

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材料学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他们将能够在材料学领域、工业界和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二、课程设置1.硕士学位课程共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必修课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与表征、材料性能与评价、材料失效分析与修复、材料表面与界面等课程。

2.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提供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材料热学、材料概论、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等多个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

3.学生需要修满一定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课程学分要求为30学分,选修课学分要求为10学分。

三、研究方向学生在入学时需确定研究方向,并选择导师。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1.材料化学与合成;2.材料物理与性能;3.材料计算与模拟;4.材料工程与应用等。

四、学位论文学生在第二学年开始进行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研究时间一般为1.5年。

学位论文研究需要完成以下工作:1.文献综述,对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已有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2.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根据研究目标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提取有效信息;4.论文撰写,根据研究结果撰写学位论文,包括摘要、绪论、实验、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

五、学术交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并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六、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要求学生在研究生期间进行一定的实践工作。

实践环节可以包括实验室实践、工程实践、实习等。

学生可以选择在校内实验室、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实践。

七、学制与学位授予研究生的学制为2.5年,其中2年为学习阶段,0.5年为毕业论文研究阶段。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080503 ;—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学制:2.5年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材料激光表面改性
2、光学材料加工技术
3、材料先进制备技术
4、材料加工中的计算机模拟、仿真与控制技术
三、专业培养目标
应具有较坚实的材料加工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仪器设备进行材料加工,能独立地进行激光表面改性和光学材料加工,具有良好的光学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及微细加工光学技术。

能独立地开展科研工作,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能胜任科研机构、生产单位、高等院校等行业的科研、教学、技术管理工作。

四、课程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专业,学科代码:)材料学(二级学科、专业,学科代码:)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专业,学科代码:)二、学分要求: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其中公共必修学分不少于,学科专业要求学分不少于,必修环节学分学分,考试课程学分不少于。

选修、补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

课程设置如下(必须满足以下各类学分要求):、公共必修课程(学分)●自然辩证法() 学分(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分(考试)●第一外国语学分(考试)、学科专业要求课程(≥学分)()材料科学前沿材料科学前沿或:高分子前沿讲座或:新型功能材料专题()()()学分学分学分(考查)(考查)(考查)()数学类课程(≥学分)●高等数值分析() 学分(考试)●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学分(考试)●其它全校数学类研究生课程()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课程(≥学分,不少于门))系级重点课程(≥学分,不少于门)●材料学基础() 学分(考试)●材料热力学() 学分(考试)●材料性能物理基础() 学分(考试)●材料分析与表征() 学分(考试)●实验室安全学(必修)() 学分(考试)●高聚物结构与性能()学分(考试)●当代高分子化学()学分(考试)●聚合物近代研究方法()学分(考试)●药物递送原理与技术()学分(考试)(在导师同意下)各方向重点课程(≥学分,不少于门)可跨方向选课)金材●材料中的相变() 学分(考试)●强度与断裂理论() 学分(考试)●金属功能材料() 学分(考试)●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学分(考试)●环境与能源材料进展() 学分(考试)材科●计算材料学() 学分(考试)●生物材料() 学分(考试)●薄膜物理与器件() 学分(考试)●材料辐照效应() 学分(考试)陶瓷●近代信息功能陶瓷材料及应用基础() 学分(考试)●先进结构陶瓷材料() 学分(考试)●陶瓷材料断裂力学() 学分(考试)●陶瓷先进制备工艺() 学分(考试)●电子陶瓷性能测试技术() 学分(考试))其他研究生选修课●材料中的传输现象() 学分(考试)●电子显微学() 学分(考试)●材料显微结构分析方法() 学分(考试)●表面与界面() 学分(考试)●材料物理与化学(选题)() 学分(考试)●光电材料() 学分(考试)●电子显示及显示材料() 学分(考试)●有机功能材料() 学分(考试)●电子器件与封装() 学分(考试)●传感器与材料() 学分(考试)●纳M材料与器件() 学分(考试)●纳M结构与纳M测量() 学分(考查)●材料及微细制备技术() 学分(考试)●新型炭材料() 学分(考试)●材料超塑性及应用() 学分(考试)●金属材料选题() 学分(考试)●金属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 学分(考试)●稀土材料进展() 学分(考试)●材料英文科技写作() 学分(考试)●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学分(考试)●组织工程学() 学分(考试)●功能复合材料() 学分(考试)●多组份高聚物材料() 学分(考试)●高分子动力学及相转变() 学分(考试)●聚合物界面与表面() 学分(考试)●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 学分(考试)●水性聚合物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学分(考试)●高分子材料分子及聚集态结构设计() 学分(考试)●超微颗粒学基础() 学分(考试)●本学科其它研究生课程●其它相关学科院(系)的研究生课程、必修环节(学分)●学术活动学分(考查)●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学分(考查)、自修或选修课程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修或选修,可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32009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材料加工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2、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能够熟练地运用材料加工工程的研究手段、测试技术和其它相关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科研机构、生产单位、高等院校等行业的科研、教学、技术管理工作;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并能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材料成型(塑性加工、焊接、铸造)CAD/CAM/CAE2、新材料成型工艺及原理研究(塑性加工、焊接、铸造)3、先进微电子封装与制造技术4、焊接设备及自动化5、激光表面改性(激光相变强化、激光熔覆及合金化)6、薄膜材料研究与应用7、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三、学制和时间安排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优秀者经批准可提前毕业,但提前毕业时间不能超过半年。

硕士研究生一般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等,用一年以上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

四、培养方式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学位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基础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法。

学位课程与必修课程要进行统一考试,由研究生处进行安排。

3、研究生以自学为主,教师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撰写读书报告。

4、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

课程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非学位课、必修环节三类。

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总计34学分的学习任务,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0学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动向,掌握本学科先进的工艺、设备、测试手段及评价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综合素养,能作出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汽车工业及区域经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学科方向本学科下设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5个二级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有:“材料成形新技术与应用”、“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金属材料强韧化”、“材料表面强化”、“光电功能材料”、“汽车用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汽车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2-5年。

四、学分与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33学分,其中课程不低于30学分。

开题报告1学分,课外实践活动2学分。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补修2—3门本学科本科课程。

补修课程跟本科生听课,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五、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环节”两项必修环节,各记1学分,由研究生处负责考核,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1、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

参加活动需有书面记录,未完成学术活动者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讲座、论坛,参加研究生素质教育讲座“中华文明概论”、“声乐作品鉴赏与演唱”、“现代汉语修辞学”、参与学科研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有明确任务的企业、社会调查等。

2、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内容包括研究生参与“三助”工作(至少30学时),或者参与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实践工作(至少15日),或者参与研究生处集中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参与导师安排的科研实习工作等。

材料工程(085204)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085204)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085204)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材料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材料工程领域的相关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主要为材料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

二、招生对象与考试方式南京大学全日制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已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报名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笔试和面试。

三、研究方向南京大学全日制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人工带隙材料与器件2、全氧化物异质结构与器件3、信息薄膜材料与器件4、纳米薄膜与涂层技术5、能源材料与工程6、生物医用材料7、微纳加工技术8、材料设计与计算9、功能聚合物材料10、生物分析与传感技术四、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

课程学习是工程硕士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

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校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可在学校或企业开展。

专业实践是工程硕士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工程硕士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2

材料学院
110.613
现代控制理论及接口技术
24
1.5

材料学院
110.615
材料与环境
24
1.5

材料学院
110.616
材料数字化成形系统及应用
32
2.0

材料学院
110.617
材料加工过程监测原理与实践
24
1.5

材料学院
110.618
试验优化设计
32
2

材料学院
非学位课
补修
课程
材料成型理论基础
110.604
激光制造技术(不考试)
24
1.5

材料学院
110.605
软件工程及应用(不考试)张老师的课,必选
32
2

材料学院
110.606
反求工程原理与应用
24
1.5

材料学院
110.609
粘结材料及涂料技术
24
1.5

材料学院
110.610
高分子材料及成形技术
24
1.5

材料学院
110.611
材料成形装备及控制技术
110.602
现代模具技术▲
32
2

材料学院
110.603
材料成形原理及数值模拟▲
40
2.5

材料学院
硕士
专业
选修
课程
110.607
复合材料制备及成形
24
1.5

材料学院
≥6学分
110.614
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方法及应用▲(不考试)
40
2.5

材料学院
110.619
现代精冲与模具技术
24
1.5

材料学院
材料加工工程
类别
课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Biblioteka 必修课程
408.6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生阶段
必修
≥6学分
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18
1
一级
学科
基础

011.500
矩阵论
48
3

数学系
必修≥
8学分
011.502
数值分析
48
3

数学系
110.612
材料加工物理▲(不考试)
40
2.5

材料学院
110.601
先进材料成形技术及理论▲
40
2.5

材料学院
二级
学科
基础

110.608
材料成形界面工程▲(不考试)
24
1.5

材料学院
限定选修≥4学分
材料学院
本科非材料成形类专业的硕士生必修
材料成型工艺
材料学院
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
材料学院
模具CAD/CAM
材料学院
研究
环节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
材料学院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1
650.503
学位论文
10
注:课程名称后标注▲为国际化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