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一些看法与认识
良性 循环 。为 此 ,教 师 也要 适 当控 制作 业 量 ,给 学 生 留 有 阅读课 本 的时 间 。
条 或 多条 可 能 的 思路 ;如 何根 据 所 要解 决 的数 学 问题
的实 际情 况 ,结合 问题 中 各个 已知 条件 的使 用方 法 或 某 些 隐 含条 件 与所 追 寻 到 的 一条 或 多 条 可能 的 思路 进 行 综
一
法 。因此 在 教 学过 程 中让学 生 感 受知 识 发 生过 程 , 就是 理 的 基本 能力 。 当 学生 的 数 学思 维 能 力得 到 提 高 时 ,就
让 学 生体 会 到在 生 产 、生 活 及科 学研 究 等方 面 会 不 断 出 会较 大地 促进 学 生 的智力 因素 和非 智 力因素 的发 展 。 现新问题、新情况,要解决这些 问题就要求在不断总结 ( 者单 位 :河 北 省唐 山市 开滦 二 中) 作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备课有效性 的认识
从 新 课标 对 教 学 目标 的 调整 、教 学 内容 的改 动和 教 合 分 析 思考 ,直至 获 得 问 中 不难 看 出课 程 改 革 中课 程 设 计 的新 根据 所 要 解 决 的数 学 问题 的实 际情 况 ,提 出 一个 或 多个 思 路 ,因 此 ,教 师备 课 应 考 虑与 时 代 合 拍 ,应 体现 以学 或 一系 列 所 首先 必 须 解 决 的 问题 。这 就 使 学 生在 获 得必
/ 学 园地 / 教
1 . 9 9 j i s . 6 14 9 . 0 0 1 . 2 0 36 /. sn 17 —8X 2 1. 0 11
对 高 中数 学新 课 改 的 一些 看 法 与认 识
罗丹 经过 数 学新 课程 实 践 ,笔 者 既体验 了改革 的艰辛 ,也收 获 了新课 程 实验 的成 果 。 同时 深切 地 认识 到 ,从 数学 课
对高中数学新课改认识论文
浅谈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几点认识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四川于2009年秋季实施,作为一个高中数学老师对于新内容、新教法、新理念、新结构实在有些应接不暇,通过不断深入研究教材、课程标准,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贯彻课改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10个基本理念:提供发展平台,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差异;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可以认为,《数学课程标准》充分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将“双基”认定为一个动态发展概念,在继承“双基”这一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摒弃了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加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算法内容,把统计与概率、微量、导数、数学处理、数学建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数学作为新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改进与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表明高中数学课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二、依据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教具。
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教材则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是依据课标而编写的。
在教学中,应以课标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
数学教材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教材中不符合课标要求的题目要大胆地删减;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改编。
2、应全面了解必修与选修内容的联系,要把握教材的“度”,不应采取一步到位法,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接触,螺旋上升,实行分层教学。
浅析高中数学的新课改
基 础略差小 组 , 第二组 为 中等成绩 组 , 第三组 组 为成绩优 秀组 。 但 是为保护学生 的 自尊心 , 在分组 的过程 中对学生说 , 分组只是
暂 时的 , 每一 次测 验我们都会 进行重新分 组 , 且在学 习中途学 并
生 可 以 按 照 自 己 的 情 况 参 加 高 一 级 小 组 的学 习 , 且 每 次 小 测 并
塾
No
.
8
TI ME EDU TI CA ON
Aug t us
浅析高 中数学 的新 课改
摘要 : 随着 高中数学新课 改的展开 , 不管是教师和学 生的地位 , 还是课 内资源与课外 资源的重 点的把握 , 还是 对学生的评价模 式的 来源范围都发 生 了翻 天覆 地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这三个方 面的 变化 , 并结合 实例进行 了说 明。
学 ” 。
在不知不觉 中真正做到新课 程的要求 。
3 对学生评价模式的转变
课 改前对学生 的评价模式 只是通 过考试 分数 来评价 学生 的
课 业 学 习情 况 , 忽 视 了学 生 的实 际应 用 能 力 、 想 品质 的评 价 , 而 思
1 学 生 地 位 的 变 化 . 2
正 是 由于 教师 的地位从 主导 者变成 了组 织者 和引导 者 , 所 以, 学生不能再像 以往那样 “ 来张 口, 饭 衣来伸手 ” 学 生必须从 了,
关 键 词 : 中数 学 新 课 改 高 中 图分 类 号 : 6 36 G 3. 变化 文献 标 识 : c
DOI1 . 6/.s. 7 — 1 1 0 0 8 0 :03 9]s 1 2 88 . 1. . 0 9 in 6 2 02
1 教 师 和 学 生 地位 的 变 化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石守娟(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甘肃卓尼)数学是一门非常核心且基础的课程,并且在整个高中阶段占比也很大。
但在新课改日益推进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断加强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以便寻找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对高中数学的正确认知现如今,新课改步伐不断加快,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
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认知不清。
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一部分教师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并排斥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革新。
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应该明确高中数学的特点,并紧跟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作为核心目标,只有这样,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才会整体提高。
此外,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成绩才是教师的关注点,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会过分重视数学知识的教授,侧重于学生数学解题思维的培养和解题速度的训练,无形中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数学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单一,得不到全面发展。
(二)教师忽视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新课改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但是在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新课改仍处于初级实施阶段,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不足。
例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旧没有重视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并且教师在教学时仍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从而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受到抑制,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抵触心理。
(三)新课改教学改革的整体贯彻力度较小教育部门之所以要进行新课改,就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弊端,为了切实提高高中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该严格遵守新课改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新课改理念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让高中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思考。
一、新课改理念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魅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数学能力。
同时,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数学不再是抽象的符号和公式,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此外,新课改还倡导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尝试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入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函数的概念时,我以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函数的本质。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数学问题。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我让小组合作绘制函数图像,观察图像的特点,总结函数的性质。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数学软件等工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时,通过三维动画展示几何体的结构,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空间关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项重大变革,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高中数学教育领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一)课程内容不够贴近实际应用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应用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侧重于数学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和体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二)教学方法单一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育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往往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足够的互动和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强,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体系不合理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在数学教育领域,往往仍以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作为评价依据,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相悖。
二、解决对策(一)优化课程内容针对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应用的问题,可以优化数学教学内容,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数学课堂上增加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学会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入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的教学,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于数学教育而言,应当改革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浅谈 高中数学新课改
韩 东艳 河北 省 昌黎 县 汇 文 二 中 河 北 昌黎 县 0 6 0 660
摘要 : 高科技 的发展推进着社会发生 日新月异的变化 , 这种 变化使社会 对人 才的需求发 生急剧 的改变, 也就对
教 育发 出 了强烈 的挑 战 , 而新课 标就 是 在 这 种 强 烈 的 时代 呼 吁 中应 时而 生 , 一 种创 新 , 是 一 种 对 自我 的挑 战 。 是 也
一
过程 。 但是 , 多年 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许多人 已落入 了 “ 刚开始模仿别人 , 到后来重复 自己” 的怪 圈。, 概念 由教 师直接给 出通过 习题强化提高 , 在给学生纠错 中提高知 识 的应用性 ,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虽教学成绩不错 , 却 压 抑 了学生个性 的发挥 ,学生 的主体地位更 得不 到体 现 。“ 拿学生 的汗水去弥补教师授课方式 的不 足” 实在 , 是一件憾事 。 2 . 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理解知识程度的矛盾 。对 教材 于立体几何 的教学 , 人们通 常采用直观感知 , 操作确认 , 思维论证 , 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 和探究几何 图形及 其性 质。 必修2 中第一章内容 的编排 , 似乎和编者 的意图不相 符 合 , 往造成 把直观图一节 内容忽 略化 。根据学 生认 往 知 的特点 , 我的建议是想让学生对空 间几何体 的结 构有 个初步的认识 ( 直观感 知部 分 )然后让 学生 了解这些 , 几何体 的画法 , 即直 观图一节 ( 操作确认 部分 )接 着介 , 绍空 间几何 体的表 面积 和体积 , 三视 图放在最后 ( 把 以 上是思维论证与度量计 算 )通 过对三视 图的理 解 , , 会根 据三视 图想象空间几何体 的形状 , 出直 观 图 , 画 去求其 表面积和体积 , 水到渠成 , 与高考相呼应 。 并 另外课本 中 例题与习题 的难易不相 匹配 , 例题简单 , 与新 理念匹配 , 但 习题部分直接加强了难度 , 没有过度之意。学生一时 高 中《 数学新课程标准》 倡导数学课程应该反璞 很难接受 , 中, 教师不知如何下手。好似“ 新鞋子 , 老路子” 。 3 学生 对课 程 内容 的把 握受学校 的硬 件设 施 的制 . 归真, 努力揭示 数学的概念 、 法则 、 论发生 、 结 发展过 程 和数学 的本质 ,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 , 根据数学 知识 结构 , 约 。科学技术的发展过渡到了信息时代 , 很多数据 图像 学生 已有 的认知水平 ,让学生 了解知识产生 的背景 , 体 的处 理 已经不再单 独依赖 传统计算 。但一年 的教学下 很多老师有 同感 : 新课标适合学生素质高 , 学校硬件 验数学知识 的发生 和发展过程 , 这样将有利 于培养学生 来 , 科学 的学 习态度 和方法 ,激发学生 的数学学 习兴趣 , 鼓 设施教强 的学校 ,必修 1 中的第三章 内容是 函数 的应用 励学 生在 学 习过 程 中 , 养成 独 立 思 考 、 极 探 索 的 习 惯 , 积 似乎体 现了数学来源 于生活 , 又可 以解决生活 中的一些 培养 创新精 神。借 着新课 程改革 的东风 , 我们应 当认真 问题 , 事实上很 多知识是靠 计算机来 完成 的 , 如数据 的 处理, 图像 的做法 完全借助 于计算 机 , 学生 虽了解其然 学习 、 不断反 思 、 开拓创新 , 在继承和发扬优 秀的教学传 统的基础上 , 自己跟上 时代 的步伐 。新课 程理念理应 至知其所 以然 , 由于缺乏 动手操作 能力 , 让 但 理论缺乏实 践的检验 , 往往效果不佳 。这对 于普通高 中甚 至是条 件 走进广大一线教师 的心里 , 落实到实际 的课堂教学中。 不好的地 区来讲 , 恐怕不 能涉足 。这样 限制 了学生才 能 三、 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 问题 1 . 教师教学 理念与新课标 的要求不合拍 。教学方式 的发挥 , 高校选拔人才也 会受 到影响 , 材 的编写 者 对 教 的改变追根究底是教育理念的转变 , 新课 标 的特点具有 是否忽略了这一点呢。 开放性 、 创造性 、 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 。 教师应积极转 4使用 C I . A 课件 与教 师工作效 率 、 生学 习效率产 学 变传统 的教育教学方 式 , 解放 自己的思 想 , 变教育思 生矛盾计算 机辅助教 学是 中学数 学教育 现代化 的一 个 转 它 声像俱佳 、 动静皆宜 的表现形 想观念 , 改革教学方 法 , 自己从高 中数学课程 的忠实 重要标志。 以图文并茂 、 使 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及 内涵 , 良好地改善 了认 知环境 , 执行者 向课程决策 者转变 ,创 造性地 开发数 学教学 资 式 , 源, 大胆地改变现有 的教学模式 , 彻底改变教学方法 , 多 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 事物与过程 的理解 和感受 , 而 从 给学生发挥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 的教学情境 , 将数学课 堂教学 引入了一个全 新的境 界 , 所以被广泛 地 引导学生 自己探索数学规律 、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 , 要 应用 。曾记得到一所名校听了一堂数 学课 。“ 教师教得 善 于创设数学 问题情境 ,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 的探究 好 , 学生学得棒” 是我对 这堂课最 大的感受。但教师上 ,Leabharlann 关键词 : 教育高中数 学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浅析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浅析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学策略在新课改背景下,当前教育工作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
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对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具体实施,都要有深刻的理解与领悟。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只有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高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
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学科。
高中数学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数学基础不牢,无法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缺乏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效率低下;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完善、不够科学,没有挖掘数学的趣味性,忽视数学的逻辑性,导致数学课堂缺乏活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地位的变化在教学中,一直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常常是“自导自演”,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切实做到“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实践和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三、新课标实施中的亮点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注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及思考建议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及思考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以及对此的思考,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一、调查情况为了解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参与调查的对象包括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
问卷中包括了一些关于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1. 教师观点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持积极态度,认为新课程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他们认为新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不过也有部分教师表示新课程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教学方法。
二、思考与建议1. 整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和教师需要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打造数字化的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并使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
2. 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中,应该更加注重多元化评价,不仅仅是传统的考试评价,还应该通过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师资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使教师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4.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数学兴趣新课程的实施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路径,倡导数学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
新课程:高中数学改革
新课程:高中数学改革背景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当前的高中数学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过于繁杂、与实际应用脱节等。
因此,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一种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策略1. 精简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进行精简,保持重要概念和方法的学习,去除冗余和过时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强调实际应用:将数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例和案例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强调思维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多样化评估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项目作业、小组合作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实施计划1. 制定新课程大纲:组织专家和教师团队,制定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大纲,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
2.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使其能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3. 教材编写:编写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材,包括教科书和辅助教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4. 试点实施:选择一些学校进行试点实施,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新课程。
5. 推广应用: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新课程,使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预期效果1. 学生数学素养提升:通过新课程的实施,预期学生的数学素养将得到提升,他们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2. 学生应用能力提升:新课程将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新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师培训和实际教学,预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将得到提升。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也成为当今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反思如下:1、新课程教学的体会1.1 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变化不仅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版面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还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自行开发校本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
1.2 教学目标的变化。
即功能定位的变化,过去的高中数学教育就是应试教育,精英的教育,学生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就业,发现高中数学与实践相去甚远,往往看不到它的用处,或者根本用不上,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功能转变,这样的定位适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高中学生发展对数学的需求,更好的发挥高中数学知识对所有高中学生的作用。
高中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选择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好基础。
只要认真实施,领会课标,落实双基,不断调整,促进学生发展,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参加高考。
1.3 数学技术进一步凸现数学学科的特征。
数学技术是数学学习、研究的工具,是“工具”的“工具”。
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的功能不仅能计算,解方程,绘图像,因式分解;作统计,几乎囊括中学的全部数学知识,有的还具有智能推理的功能。
浅谈如何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的、 重要 的 、 丰富 的数 学 内容 , 学生 根 供 据 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为他们今后 的 发展 奠定 良好 的基础 。作 为一名数学 教
题多解思想 ,同时通过多题 一解 培养学 生 的归纳概 括能力 。⑤选择典 型的例 题
和 题 型 。典 型 的 例 题 和 题 型 可 以对 学 生 起 到 一 种 示 范性 ,帮 助 学 生 认 识 和理 解
不 同的学 生得 到不 同的发展 。它关注学 习过程 , 改善学生 的学 习方式 , 学生主 让 动学 习和构建 知识 , 注教与学的过程 , 关 让 师生 的主体性 与创造 性都 充分 发挥 。
它 指 出 教 学 要 有 助 于 提 高 数 学 思 维 能
增加 了课程 弹性 , 重视学 生的选择性 , 使 ⑥ 数学选修 3的定位 与变化 ;⑦数学 选
基础 。
.
() 4 为教学必 须提前做 的准备工作 : ① 收集 有关成功教学 的案例 、图片和相 关 的背景 , 以及数 学应用等相关 资料 , 为 新课程 的开展积 累大 量的素材。②加强 信 息技 术的学习 。③ 能熟 练操作几何画 板 、+ 、 Z Z 公式编辑器 以及 图形计算器等 。
则, 充满 自信迎 接挑战 , 为新一轮高 中课
改 贡献 自己 的力 量 。
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 活性 , 渗透一
浅谈如何面对高 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段 晓 文
( 肃 省 兰 州 市 第 三 十 四中 学 , 肃 兰州 7 0 5 ) 甘 甘 3 0 0
随着 高 中新 课改 区域 的不 断 扩大 ,
甘肃也将 在 2 1 0 0年秋 季全 面实 行 高 中 新课改 。伴随着不 同的培训 、 自学 , 我对 高 中数学新课 改充满 了信心和期 待。从 教改 的发展状况看 ,如何将先进理 念具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新 课 程 视 窗
数 学新
一 周 坤
“ 教 师为主导 , 学生为主体” 的课堂教学 模式变 为“ 教师为组织者 、 引导者 , 学生 自主学 习的模式 ” , 揭开了教育界新 的一页 。 结合 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 , 结合教学 实践谈一些我的看法 与认识 。
一
、
从小处着手 。 融 知 识 于 符 号 中
二、 从整体把握 . 融知 识 于 体 系中
பைடு நூலகம்
最值问题 ,最终 目的是使学生体会 函数思想给我们 带 来 的 好处 。 反思: 函数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 它有着突 的作用 和广泛 的运用 。在物理 、 化学 、 生物 、 天文 、 地 理、 社会 、 经济学 、 环境等学科 中, 描述规律 的函数关 系俯拾皆是。即使是在 日常生活中 , 例如加油站 、 邮 局、 水利 、 电讯 资费等也都有函数关 系包 含其 中。2 0 世纪初 ,德 国数学 家克莱 因提 出 了一 个重要 的思 想—— 以函数概念和思想 统一数学教 育的 内容 , 他 认为 : “ 函数概念 , 应该成 为数学教育 的灵魂。 以函数 概念为中心 , 将全部数学教材集 中在他周围 , 进行充 分地综 合。” 不管这种想 法是 否能够实现 , 但至少 给 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想——抓住 本 质。事 实上 , 除了函数思想外 , 还有 其他贯穿高 中数 学课程的思想 : 运算 思想 、 几何 思想 、 算法思想 、 统计 思想 、 随机思想等。 只要我们能从整体的高度来看待 这些思想 ,相信展现给学生的一定是一个 内涵更 丰 富 的 数 学 天地 。
三、 从 实 际 出发 。 融知 识 于 背 景 中
尝试 :人教版高 中数学教材把 函数放在必修一 中, 足 以说明 函数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 中, 我 以函 数为主线分两个方 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 其一 , 在 讲授完函数概念后 ,向学生介绍一批具体函数 的模 型: 指数 函数 、 对数 函数 、 幂函数 , 再介绍两个特殊 函 数: 具有周期性的 函数—— 三角 函数 , 以正整数集 或 其有限子集为定 义域 的函数——数列 ,最终 目的是 让学生从 多方 面 、 多角度深刻理解 函数本质。其二 , 以函数为工具 , 把其他知识 纳入其 中。 如果用函数的 观点看待方程 , 那么方程的根就是 函数的零点。 如果 用函数的观点看待一元二次不等式 ,那 么不等式 的 解就是使 函数值大于0 或小 于0 的 的取值范 围。 如果 用 函数的观点看待线性规划 ,那么线性 规划 问题就 是 目标函数( 二元 函数 ) 在可行域( 函数定 义域 ) 内的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摘要:在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习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然而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数学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论是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实践中的,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细心领会,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自主教学探究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
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
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教师要创造性地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
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
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
因此适时地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二、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摘要:高中课程的改革向原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而新的学习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向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本论文探讨的正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建构主义及当代新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变革。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在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笔者提出四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师生互动。
以往的高中数学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精英的教育,学生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就会发现高中数学与实践相去甚远,往往看不到它的用处,或者根本用不上。
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数学应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发展空间。
高中数学课程是以提高公民数学素养为基础的数学课程。
什么是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科学的认知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功能转变。
这样的定位适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高中学生发展对数学的需求,更好地发挥高中数学知识对所有高中学生的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由于新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
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强化师生互动,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高中数学教师要主动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角色;加强课程研究,提升教学能力;关注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方式,努力适应和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观念互动交流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效果。
(1)变“学数学”为“用数学”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
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
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中数学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为学生将来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
一、问题:1.教材难度不平衡随着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教材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些学生反映,部分教材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另一些内容又过于简单,给学习带来了瓶颈。
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和练习为主,缺乏针对学生思维习惯和学习特点的差异化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3.应试导向过重目前高中数学教育主要以备战高考为主,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消极态度逐渐增加。
4.教学资源不足一些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同时一些学校的数学教学资源也比较匮乏,缺乏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教学设备,影响了教学效果。
以上问题,如果长期存在,将给高中数学教育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对策:1.调整教材内容和难度针对教材难度不平衡的问题,建议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评估,调整教材的内容和难度,合理分配学习资源,确保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进度达到合理的平衡点。
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素质教育应该逐步调整数学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同时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的理解。
4.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资源建设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鼓励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摘要:本文笔者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从高中数学课堂的两个主角即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教与学。
通过改变教师教育理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改善学生学习方法、融洽师生关系来创新高中数学的教与学,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与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
陈旧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于是教育部开始大刀阔斧地在全国进行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注重创新学习,以人为本,对教师及学生都有新的要求。
而从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现状来看,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课堂效果低下,学生没有兴趣与动力。
这都促使我们思考,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怎么去突破这一瓶颈,真正做到“新课程,新课堂”。
一、教师篇1.以人为本,融洽师生感情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学教师可能就是古板、严厉的代名词。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高中数学教师课程压力大、课时少,课堂上没有多少时间与学生沟通。
另外也是因为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与缜密对于教师授课也有一定要求,所以导致师生间的交流很少,无法获知对方的想法。
这样,教师对学生关于课程的学习与反馈的了解就远远不够的,进而导致了课堂整体质量的下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与学生交流,多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互动。
在课堂上,要积极了解与听取学生关于当天所学课程的反馈,为学生解答疑惑纠正错误。
课下,教师也要积极与学生谈心,只要针对后进生进行辅导、鼓励。
后进生并非与人不同,可能仅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循循善诱,耐心辅导,特别是对于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培养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爱上你、爱上数学,课堂效果自然就上去了。
2.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育理念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以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和学科知识的更新滞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学科学领域的知识和理论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却相对滞后,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没有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脱节。
2. 学生思维能力欠缺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题型的训练,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上存在较大的欠缺,无法做到自主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
3. 教学资源和工具不足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资源和工具匮乏的问题。
教学用书、教学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和工具的不足,直接制约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应对对策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多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加大对高中数学教学资源和工具的投入和建设。
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包括教学用书、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等方面的支持,确保教学资源和工具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和提升教学质量。
4.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大对高中数学教师的培训和岗位聘用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提高,加强教研和经验交流,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学校应该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问题,并共同协助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浅析高中数学中的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新课程NEW CURRICULUM熟悉之后,指导学生进行美文诵读,在感受中理解,在理解中感受。
如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6Reading Down therabbit hole读后活动教学:1.让学生思考Which sentence do you think is beautiful?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诵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让学生感受“Down,down,down.”的语言音律之美;体会“How amazing!”中amazing的用词精确之美;欣赏“There were doors...,but...locked. Alice saw a small key...,but...the doors.Alice tried to go through...,but...too big.”的句式多变之美。
通过寻找学生喜欢的优美短句、句子或段落,让学生明白了童话故事的语言特征,更从中体验到主人公探险之旅的奇妙之处。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对主要人物进行评价。
学生思考回答What do you think to Alice?And why?教师借此来拓展升华完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3.鼓励学生续讲故事,让学生就If you are the writer,what will happen to Alice then?展开想象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原著的兴趣。
4.欣赏完文学作品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表演作品片段的比赛,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经典句段内涵的感悟能力。
文学作品是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最重要艺术形态。
经典的英语文学作品具有广泛的有益性、教育意义和阅读价值。
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来体现它的价值?DRTA教学法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对学生合作态度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都有帮助,能够解决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张根龙
姜堰市美术学校(225500)
摘要:新课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目标,强调参与,具有基础性、多元性、现代化、开放性及综合化的特征。
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而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淸的关键。
关键字:新课改、教育模式、理念
新一轮的基础教冇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新课程所阐述、倡导的全新理念也如春风吹
满校园,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
难逍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左的。
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
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
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
本人从2006开始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教学尝试,现就这几年的体会,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龙性把握和立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为全而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在本世纪初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汁划(试验修订稿)》,开始进行课程改革。
新课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目标,强调参与,具有基础性、多元性、现代化、开放性及综合化的特征。
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体系设置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提供有所侧重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汁观念、应用总识以及推理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
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
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貞•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传统教冇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
随着教冇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而跑,受苴所困。
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
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而评价,又能体现教冇的客观性,达到教冇的量化标准。
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淸的关键。
三、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1. 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
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
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
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
但是,由于有些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在黑板上绘画,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
2. 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
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岀现了。
学生枳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
3. 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未能完全实行在这方面的过渡。
四、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的要求。
课堂教学改革能否体现新理念成了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尺。
作为一划一线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完成理念与实践的转换。
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到底怎么上?到底怎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又是摆在我们而前的一个难题。
本人以为应做到如下几个方而:
1、更新观念,作好角色转变。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冇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
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冇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
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
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在探究性课题上的合作者,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英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正确的数学论证手段,教导学生重点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不应抱着”头悬梁,锥刺竹","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迫使学生疲惫地奔波于无际的题海之中。
当前的科学研究呈现多学科交叉的新特点。
作为基础学科,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将"研究性学习"列入了课程计划,并充实了向量(大学物理中的”矢量")、概率统计、微积分等初步知识。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
从仅仅关注本学科進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艮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实践中既拓宽了数学教师自身的知识面,更能使教学贴近实际。
2、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高中基础学科新课程改革适应形势、而向未来,服务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数学新教材,重点增加了学生对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以及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意识培养,英中的观点阐述和论证、内容衔接均比以前有了显著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所提供的”唯一"或“标准”答案少了,可照搬照抄的东四少了,标准新了,要求髙了,与实际结合更加密切了。
如此一来,数学教师难以再靠吃老本来维持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了,课堂呈现出开放的动态型。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 时刻保持研究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冇工作者。
为了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加强知识量的积累,并逐步实现质的飞跃。
作为高中数学教材的实施者,在吃透大纲,精研教材的前提下,要重新考虑新旧知识的纵向延伸与横向联系,瞄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与新知识的生长点:要努力学习数学的新人文精神的渗透,也应该是自然的流壺和水到渠成的展示。
过分依赖于此,难免会掩盖数学原本的光彩和生色。
人道是唯有自然的才是永恒的!
孟子曰:教亦多术也!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作为科学,该有其评价标准:而作为艺术,却贵在创新。
但凡如此,数学课堂教学绝非任何流于形式的“做秀”,而该崇尚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流畅。
应该将广阔自由纯真的空间还给学生,将理性自然的真而目还给数学。
7
7、明确目的,改善评价机制
中学基础教育是以全而提髙公民思想品徳,科学文化涵养、身心健康、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冇,重在发展个性。
作为评价教学成效的评价机制应与之相适宜。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髙中数学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在新的教学框架下,要求数学教师切合实际,转变评价标准理念,重点把握评价的参与原则、过程原则、综合原则和激励原则,建立全新的既兼顾成绩又能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的评价体系。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数学课程设讣、完善数学教学过程。
为此,本人认为,有效而客观的评价标准应结合学生参与情况综合考虑, 如:双向交流、参与率、参与方式、参与的态度等。
苴中要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加强数学应用意识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