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

合集下载

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me n t f o r 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e n c e i n d e x( HO MA — I R)w e r e c o mp a r e d b e t w e e n t w o ro g u p s , a n d l o g i s t i c r e re g s s i o n a n a l y s i s w a s u s e d t o a n a l y z e
山西 医科大学学报 ,2 0 1 4年 1月 ,第 4 5卷 第 1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9・
老 年 人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与胰 岛素 抵 抗 的 关 系
王 西凤 ,邢 华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科 , 北京 1 0 0 0 5 3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 ( N A F L D) 与胰 岛素抵抗 ( I R) 的关 系。 方法 2 0 0 8— 0 9~2 0 1 2—1 0在 我院 内科 住 院的 I >6 0岁的老年患者 1 1 2例 , 分为 2组 : N A F L D组 5 2例 , 非N A F L D组 6 0例 。比较两组间年龄 、 性别 、 B MI 、 WHR、 T C、 T G、
C R P、 H D L . C、 L D L . C、 A L T 、 C r 、 F P G、 F I N S和 HO MA — I R 的差 异 , 并 进行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 析。 结果 N A F L D组 与非 N A F L D组
B MI 、 WH R、 T G、 A L T 、 F P G、 F I N S 、 H O MA — I R的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 析显示 B MI 、 WH R、 T G、 H O MA — I R是 N A F L D 的独 立影 响因素。 结论 肥胖 、 高甘油 三脂血症 和胰 岛素抵抗 是 N A F L D的独 立危 险因素。 关键 词 : 非酒精性脂肪肝 ; 胰岛素抵抗 ; 老年 人

脂肪肝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

脂肪肝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
维普资讯
右 江 医学 2 0 0 8年第 3 6卷第 3 期
脂 肪 肝 患 者 细胞 因子 水平 与胰 岛素 抵抗 关 系
吴 汉 维
( 东省海 丰县彭湃纪念 医院, 东海丰 560) 广 1 4 0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患 者 血 清脂 联 素 、 TNFa hC — 、s RP以 及 I 一 L6等脂 源性 细 胞 因 子 水 平 以 及 胰 岛 素抵 抗 情 况 , 选 取 非酒 精 性 脂肪 肝 患 者 2 O例 以 及 健 康 体 检 者 2 O例 , 测 所 有 患 者 血 清 脂 联 素 、 F 检 TN —
W U an e H w i
( n pa o Pe g i mme r tn s t lo i n Gu n d n 1 4 0 Ch n ) C mo a i g Hopia f Ha fe g, a g o g 5 6 0 。 i a
[ src] Obe t e To su y t er lto s i n o r lto ewe n l i — yo i e e e n n ui e Ab ta t j ci v td h eain hp a d c reain b t e i d —c t kn slv la d is l r — p n
并 分 析 其 与 胰 岛素 抵 抗 的相 关 性 。 方 法
a hC 、s RP、I6 空 腹胰 岛 素 以及 空 腹 血 糖 , 算 出 胰 岛 素 敏 感 指 数 (S ) 并 分 析 II与 血 清 脂 联 素 、 I 一、 计 II , S TNFa h C P 以 及 I一 -、sR L6相 关 性 。结 果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患 者 HDLC水 平 低 于 对 照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Pd 0 0 ) 而 TC, G 以及 L - — 差 .5 ; T DLC水 平 两组 差 异 不 显著 ( .5 ; P 2 0 ) 非酒 精 性脂 肪 肝 患 者 TN — 、L6以及 hC >O F a I一 s RP水平 均 高 于对 照组 , 血 清脂 联 素 、S 则 低 于 对 照 组 , 异 均 有 统 而 II 差 计 学 意 义 (P d0 0 ) 非 酒 精性 脂 肪 肝 患 者 II与血 清脂 联 素 水平 呈 正 相关 , 值 为 0 8 1 与 TNFa I一 . 5; S r .0 ; — 、L6以及 h C P呈 负 相 关 , sR r 值 分 别 为 0 7 8 0 7 O与 0 6 1 且 相 关 都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 6 ,. 7 .8 , P . 5 。结 论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患 者 中 血 清 脂 联 素 、 NF a hC T —、 s RP 以及 I 一 L 6等脂 源 性 细 胞 因 子分 泌紊 乱 , 胰 岛 素 抵 抗 发 生 的 原 因 之 。 是 【 键 词 】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 胞 因子 ; 岛素 抵 抗 关 非 细 胰

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维普资讯
70 0 实 用医学 杂志 2 0 0 2年 第 1 8卷 第 7期
脂 肪 肝 与 胰 岛 素 抵 抗 关 系 的 初 步 研 究
赵瑞 云 郭 娟

要 目的 : 讨 脂 肪肝 患者 是 否存在 胰 岛素抵  ̄ (R) 探 L I 。方 法 :2 12名 B超诊 断 为脂肪 肝 的 患者 及 10例 健 2
注 : 组 比较 各 项 指 标 比较 均 P <0. 1 两 0
3 讨 论
有 资 料 报 道 , 超 声 显 像 诊 断 为 脂 肪 肝 的 患 者 进 对 行 肝 穿 刺 活 检 证 实 了超 声 检 查 的 准 确 性 , 而 可 作 为 从 脂 肪 肝 的 首 选 诊 断 方 法 5。范 建 高 等 IJ 道 B超 与 6报 C T两 者 诊 断 符 合 率 为 7 . % 。 因为 B超 检 查 的 简 单 97
康献 血 员( 为对 照组 ) 作 分别 测 定其 空腹 血糖 ( P 、 清 胰 岛素 ( is 、 油 三 酯( G) 胆 固醇( C) 量 。 同时 计 F G) 血 Fn ) 甘 T 、 T 含 算胰 岛素敏 感指 数 (s ) II 。结果 : 肪 肝 组 F G、 is T T 脂 P Fn 、 G、 C均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P<0 0 ) II 于 对 照 组 ( . 1 ,S 低 P<
00 ) 结论 : 肪肝 患者存 在 I .1。 脂 R。
关 键词
脂 肪肝
胰 岛素抗 药性
胰 岛素敏 感指数

脂 肪 肝 大 多 发 生 于 肥 胖 患 者 中… 脂 肪 肝 B超 统 1, 计 结 果[J 2以肥 胖 性 脂 肪 肝 为 最 多 。 中 央 型 肥 胖 、 脂 血 异 常 、 萄 糖 代 谢 紊 乱 、 血 压 常 并 存 , 们 之 间 的 联 葡 高 它 系是 以 胰 岛 素抵 抗 (R) 共 同基 础 。 密 红 翠 等 [ 等 证 I 为 3 J 实 肥胖 者 多 呈 I 特 别 是 腹 型 肥 胖 与 I 关 系 更 密 切 , R, R 肥 胖 者 过 多 的 游 离脂 肪 酸 能 抑 制 血 糖 中 的 葡 萄 糖 进 入 组 织 细 胞 , 胰 岛 素 促 进 糖 代 谢 的 作 用 降 低 , 而 产 生 使 从 I 肥 胖 越 重 ,R越 明显 。脂 肪 肝 患 者 存 在 I 国 内少 R, I R, 见 报 道 。本 文 对 脂 肪 肝 与 I 关 系 进 行 了 初 步 研 究 。 R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1 1 研 究 对 象 1 2名 脂 肪 肝 患 者 均 为 1 9 . 2 9 8~2 0 00 年干部健康查体时 发现 , 往体 健 , 高血压病 史 , 既 无 无 糖 尿 病 史 。其 中男 8 4例 , 3 女 8例 ; 龄 2 年 5~5 5岁 , 平 均 (0 3 4 .0土5 4 ) 。健 康 献 血 员 10名 作 正 常 对 照 .2 岁 2 组, 8 男 9例 , 3 女 l例 , 龄 2 年 6~5 2岁 , 均 ( 9 6± 平 3. 6.2 岁 。 两 组 受 检 者 性 别 、 龄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3) 年

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

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

目前 未见 大 规 模 』 群脂 肪 肝 发 生 率 的 报 道 , a 对 I0 、 li k 8 例 日本 中 年 男性 工 人 进 行 超 声 波 检 查 发 现 3 9例 ( 2 % ) 者 占 2 患 兀_ 和 S “ 。 K w  ̄k对 28例 6 5岁 的 日本 肥 胖 儿 童 研 或 H aa i 2 一I
23 F . L与 D M 兀_ 者 由 于 长 期 的 胰 岛 高 分 泌 状 态 、 IS 患 高 N 血 症 和 I 最 终 可 能 因胰 岛 B细 胞 负 荷 过 重 而 功 能 衰 竭 发 生 R, D 也 可 能 固存 在 同 时 针 对 脂 肪 细 胞 和 胰 岛 细 胞 的 自身 抗 体 M, 而 发生 D M。 Pr 对肥 胖 F ey r . L患 者 追 踪 研 究 发 现 G T 目 砌 a G ( - E ta las r e 水 平 的 升 高 是 2型 D 独 立 的 危 险 因 素 之 l a ,t nfa ) u r yr e s M
3 引起 F L的 可 能 原 因及 防 治
于 兀_ 的诊 断 最 直 接 的 确 诊 方 法 是 病 理 发 现 肝 细 胞 浆 充 满 脂滴 、 核 偏 边 , 以小 叶 中央 为 甚 , 可 伴 肝 细 胞 坏 死 胆 胞 多 还 漱
和纤 维 化 。 2 丌 _ m 殛 DM 与
的诊 断 方 法有 肝 脏 B超 、 理 及 酶学 检 查 , T和 M I 可 用 病 C R 也
的简 单 可 靠 指 标 。 有 研 究 报 道 Lwec 合 征 患 者 同 时 a r e综 n 存在 对 皮 下 脂 肪 细胞 、 岛 和 其 他 内分 秘 腺 的 自身 抗 体 而 发 胰 生F L和 l D 并 存 。 型 M D M患 者 也 可 困糖 代 谢 紊 乱 , s利 用 障 碍 和 脂 肪 分 解 增 G 加 . 浆 脂 蛋 白 的 清 脒 能 力 下 降 , 肪 酸 在 肝 细 胞 沉 积 发 生 血 脂 F: L 2型 D 的 肥 胖 因 素 也 是 F M L形 成 的 原 因之 一 。有 研 究 发 现4 ~6 的F % 4% L患 者 患 有 D 半数 D 患 者 有 F , 症 酸 M; M L酮 中 毒 死 者 尸 捡 发 现 5 %有 F , 1 L I型 D 患 者 F M L发 生 率 较 2型 D 低 ;0萝 以 上 D M 6 M患 者 F L发 生 率高 选 4 % 5

2型糖尿病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代谢关系的临床研究

2型糖尿病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代谢关系的临床研究
i t h a t i e r u n o —a t ie r u . e d fe e c ewe n t r u s i e ms o rg y e i e n o t e f ty l rg o p a d n n f ty l rg o p Th i r n e b t e wo g o p n t r fti l c rd v v f
AbtatObet eT u yada a s h e t nhpb t e sl ei a c , yl ie aa dft s c : jci os d n n l eterl i s i e r v t y ao weni ui rs tn ed s pdmi n t n n s i ay
DYS PI LI DEM I AND A FATrY VER N LI I PATI EN I
WI TH TYPE ABETES M ELLI 2 DI TUS
V A卜G e l , e — i 【 f Yu -i LI W n x a
( iy i epe S s i l L n i C ia 2 6 0 ) L n i t o l ’ Ho t , iy , hn 7 0 3 C yP p a
Th r ssg ic n i ee c ewe n t ru si e mso eewa inf a t f rn eb t e wog o p tr f i df n TG、 DL、 NS、 M Ia HoMA—R(P <0. L FI B n I
0 ) C n ls n T e at v rnT DM inf a t l e yl ie aa dis l s tn eReu ig 5 . o cui h t l e 2 o f yi i i s icnl r a dt d s pdmi n ui r i a c. d c s g i yet o i n n es n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的关系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的关系

明显 降 低 ( < O 0 ) P . 5 。结 论 2型 糖 尿 病 伴 脂 肪 肝 患 者存 在 明 显 的胰 岛 素 抵 抗 及 脂 质 代 谢 紊 乱 , 积极 控 制 血 糖 、 脂 , 少胰 岛素 血 减
抵 抗 , 利 于防 止 脂 肪 性 肝 炎和 肝 硬 化 发 生 。 有
TON G n h ng Yo g— o
( p rme t f I tr a d c l C o g i gCa c rHo p t l Ch n qn 0 0 0 C ia) De a t n n en lMe ia , h n qn n e s ia , o g i g 4 0 3 , h n o Abtat Obe t e To iv sig t h eain hp b t e n ui e itn ea d fty l e n t p ib ts Meh d sr c : jci v n e t ae t erlt s i ewe n is ln rssa c n at i ri y e 2 da ee . to s n o v
o h a in s wi a t i e r i n f a ty h g e h n t o eo h a in swi o tf t y l e ( ft ep te t t f ty l rwe e sg ii n l i h rt a h s ft e p te t t u a t i r P< O 0 ) u h e e o h v c h v . 5 ,b tt e lv l fa 1 o r t i s1 we h n t a f h a i n s wih u a t i e ( i p o en wa p o rt a h t e p te t t o tf t y 1 r P< 0 0 ) C n l s n 0b i u n u i e it n e a d d s r e f o t v . 5 . o cu i o v o s i s l r ss a c n io d ro n l i t b l m x s n t e t p i b t swih f ty l e . n r l n h lo l c s n i i o e r a i g t e i s l e i t i d me a o i e iti h y e2 da e e t a t i r Co to l g t e b o d g u o ea d l d f rd c e sn h u i r ss — p s v i p n n

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险 因素 及 发 病 机 理 。 方 法 : 选择 病例 1 2 0例 , 非 酒精性 脂 肪肝 患者 6 0例 , 酒精 性 脂 肪肝 患者 6 0例 , 另
择6 0例 健 康 人 作 为 正 常 对 照 , 比较 各组 之 间的 指标 差异 。结 果 : 非 酒精 性 脂 肪肝 组 与 酒精 性 脂肪 肝 组 的脂联 素 、 瘦 素 、内脂 素 、 抵 抗 素 指 々 水 平 均 高于 正常对 照 组 , 具 有 显著 性 差异 , P< O . 0 5。 单 纯 性
关 键 词 : 脂联素 ; 瘦
文献标识码 : B
素 ; 胰 岛素抵 抗 ; 非酒精 性 脂肪肝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6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Ad i p o n e c t i n Le p t i n a n d I n s u l i n Re s i s t a n c e wi t h N0 n—a I c 0 h 0 l i c Fa t t y Li v e r Di s e a s e
( T h e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o f Z h o n g s h a n, Gu a n g d o n g Z h o n g s h a n 5 2 8 4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e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a d i p o n e c t i n ,l e p t i n a n d 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Fie a a trs y e D Li v e s

剩 的表 现 。
1 1 NAFL 的 定 义 . D
N L 是指 除外 酒 精 和 其 它 明确 的 肝 脏 损 伤 因 素 所 AF D
致 的, 由弥 漫 性 肝 细 胞 大 泡 性 脂 肪 变 发 展 到 炎 症 、 维 化 的 纤
脂 正 常 组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 0 0 ) 符 合 脂 肪 肝 发 病 的 病 理 p .5 ,
基 础 。 因此 , TG或 合 并 高 T 高 C血 症 是 脂 肪 肝 的 血 脂 表 现 特点 , 且这 种 以 TG 升 高 为 突 出 表 现 的 血 脂 异 常 , 脂 肪 肝 与
式 的 改 变 , 胖 和 糖 尿 病 的 发 病 率 增 加 , 肪 肝 的 患 病 率 呈 肥 脂
上 升 趋 势 。NA L 现 已 成 为 我 国 常 见 的慢 性 肝 病 之 一 , F D 严 重 危 害 人 民 健 康 。研 究 显 示 l , 肪 肝 患 者 的 血 清 T T 1脂 ] G、 C 水 平 明 显 高 于 非 脂 肪 肝 患 者 , 密 度 脂 蛋 白胆 固 醇 ( L 高 HD — C 水 平 低 于 非 脂 肪 肝 患 者 , 异 有 显 著 性 意 义 ( < 0 0 ) ) 差 P .1 ,
多 , 成 脂 肪 肝 ¨ 。脂 肪 肝 不 是 一 个 独 立 的 疾 病 , 是 由多 形 】 ] 而
分析显示 , 、 G与脂肪肝发 病率呈正 相关关 系 , 高 T TC T 且 G 血 症 的危 险 性 远 高 于 单 纯 TC增 高 者 。高 脂 血 症 发 生 脂 肪
肝 的机 制 可 能 与 高 TG血 症 的 F A 增 多 , 通 过 F A 干 扰 F 并 F 胰 岛素 与受 体 结 合 , 胰 岛 素作 用 减 弱 并 伴 有 I 导 致 脂 肪 使 R, 在肝脏沉积有关 。

脂肪肝与胰岛素抗性的关系

脂肪肝与胰岛素抗性的关系
ae s d h p dpd ma) ecm ni u a et O 8p t nsud re t lcs lrnet t g em w r e l b t ye iie i a o mo o r t n . f1 a et n ew n u oet eac sn .1o t r eenwy ea n r n pi s i g o ei fh
定凝血酶原时间( ) 。 1 诊断标准 . 3
床可见于多种疾病 。 长期酒精摄入 ( 精性肝病 ) 酒 曾被认为是 脂肪肝的主要原 因[ 1 1 。近年作者临床工作 中遇见一类 非酒 精
ve 0p t n enoe er e o Reut ec ncletrsh t e n sl eia c lpr n i oei , i iwo 3 a e ̄se vr yaspr d. s l T l ia fa e a d f ei u nrs t eoyet s n, bs f i 3 i sh i u t i n i sn e 0  ̄ d—
A s atObet e Wesu h e e n es n se o g n s ea osi sl eia e. to sR t set er— bt c: jci gtob tr d ra di t l ya di lt nhpt i ui rs t c Meh d e opc v r v o t t u t t io tr i on n sn r i e
脂肪肝 系机体代谢 紊乱 所导致的肝细胞 内脂肪 堆积 , 临
率法测定 丙酮酸氨基转 移酶 ( L ) A T 、门冬氨酸 氨基转移 酶
( s )卜谷氨酰转肽酶 ( G ) 碱性磷酸酶 ( L )J G法测 A T, GT、 A P ,- 定总 胆红素 (1 )B G法 测定 白蛋 白( l)胆 固醇氧化 酶 1) ,C d Ab , 法测定胆 固醇( c)甘油磷 酸氧化酶法测定 甘油三酯 ( G) T , T 。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 定血浆葡萄糖 ( G)放免 法测 定血浆 B , 胰岛素(N ) 酶标法检测 乙肝及丙肝病素学标志物 。 IS 。 常规测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分析
【 关键词 】 非酒精性脂肪肝 ; 2型糖尿病 ; 岛素抵抗 胰
【 中图分 类号 】 55 R 7. 5
【 文献 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63 90 2 1 )3 130 17 —7 1( 0 1 3—5— 2
Rel t ons p be w e 0n— l 0h0lc Fa t ve s as nd I uln a i hi t en N ac i t y Li r Di e e a ns i Re i t nc n t e swi h Ty a t s M e lt s s s a e i Pa i nt t pe 2 Di be e li u
c oetrl( C)t gyeie T , wd n i p poenc o s rl L L C) n r cd( A) ee ls nf a t cesd h l eo T , iler s( G)l e s yl o rti h l t o ( D - a dui a i U w r l i icnl i rae s r d o t i ee c a g i yn
wi o tNAFL r u n DM o i e t t u h D g o p a d T2 c mb n d wih NAF D r u . e g n r li f r t n a d l b r t r e u ma k r r a u e . L g o p Th e e a n o ma i n a o ao y s r m r e swe e me s r d o
紊 乱的关 系。
等 , 定血压 、 高、 重 , 重指数 按公式 B I 体重 (g , 测 身 体 体 M= k ) 身
高 2( : 计算 ; 食 1h后 留取次 日晨 空 腹 血 , m) 禁 2 检测 空 腹血

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

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
临床和实验 医学杂 志 2 1 1 第9卷 第2 0 0年 0月 0期
-1 5 ・ 55
胰 岛素 抵 抗 与 非 酒精 性脂 肪 性 肝 病 的研 究
张勇 夏 林 莉[ 汉大 学 附属 医院( 江 武汉 市第 六 医院) 消化科 湖北 武 汉 4 0 1 ] 3 0 5
对 8 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9 病例组 ) 与
11 临床 资料 .
选择 20 09年 1月 至 1 在我 院消化 2月
物性肝损伤等 )9 , 中男性 6 例 , 8例 其 l 女性 2 8例 , 年龄 2 6 9— 2岁 。对 照组 ( 胖 但无 脂 肪 肝 )0例 , 中男 性 肥 6 其 4 例, 性 1 1 女 9例 , 龄 2 年 7~5 8岁 。病例 组 与 对 照组 性 别构 成 比 、 年龄无 显著 性差 异 。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患者的体质指数
【 摘要 】 目的 研 究胰 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 系。方法
6 0例无脂肪肝肥胖 者( 对照组) 测定血清胰 岛素等指标 , 比较 两组差异 。结果
数 (R) 高于对照组 , I 均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 .5 。结论 00 )
( M ) 腰臀 比( R) 三酰甘 油( G)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I ) 空腹血糖 ( B ) 空腹 胰岛素( IS 、 岛素抵 抗指 B I、 WH 、 T 、 AJ 、 r r FG 、 FN ) 胰
性单纯性脂肪肝 : ①肝脏近场 回声弥漫性增强 , 回声强 5 3 。提示 胰 岛素抵 抗 在 脂 肪 肝 的 发病 过 程 中起 着 重 1) 度高于肾脏 ; ②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 ③肝脏远场 回 要作 用 。 声逐 渐衰减 。 13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入 院后测量身高、 . 体 参考 文献 [ ] 王宝恩 , 1 谢贤春 , 段钟平 . 水飞蓟宾磷脂 复合物治疗脂肪肝临床对 质量 、 围( 骨下 缘 与髂 前 上 棘连 线 中点 的 经线 ) 臀 腰 肋 、 围( 股骨粗隆水平 的经线 )并计算体质指数 ( M ) 腰 , B I、 臀比( R , WH )禁食 1 候后 , 0h 于第 2 天早晨起抽取静脉 血测 量 肝 功 能 、 酰 甘 油 ( G) 丙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三 T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胰岛素抵抗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胰岛素抵抗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胰岛素抵抗分析目的:探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3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168例在我院门诊体检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TG、TC、FBG、SBP、DBP、FINS,并根据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IR。

生活方式干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运动和饮食干预,干预时间为6月,复查上述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研究组基础疾病如肥胖、高TG、TC血症、血糖异常、高血压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MI、TC、TG、SBP、DBP、FBG、FINS、IR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FLD和患者TG、BMI和IR呈正相关。

经过生活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胰岛素抵抗为NAFL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的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对临床治疗NAFLD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标签: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相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由于遗传、环境以及代谢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肝细胞在脂肪变性为主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上尚不完全明确,大部分学者和专家认为可能和肝细胞长期集聚以及肝脏氧化应激作用增强有着密切的关系。

肝脏氧化应激增强最直接的原因即胰岛素抵抗(IR)。

IR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临床上将其视为最强的预测因子,加强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有效的调节其糖脂代谢状态,改善IR,是临床防治NAFLD十分有效的方法[1]。

为此,笔者对我院2009年3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IR进行检测分析,并进行为期6月的生活方式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的关联性

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的关联性

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的关联性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紊乱,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中,与脂肪肝的关联性备受关注。

脂肪肝是一种以肝脏脂肪积聚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严重程度可从脂肪肝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最终可能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本文将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之间的关联性,并简要介绍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

胰岛素抵抗是指细胞对胰岛素的作用减弱,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其调节血糖和脂肪代谢的作用。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肥胖、炎症等。

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胰岛素抵抗还会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形成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之间的关联性已被广泛研究。

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脂肪肝的重要促发因素之一。

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过量会促进脂肪的合成和抑制脂肪的分解,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

此外,胰岛素抵抗还会抑制脂肪酸的氧化代谢,进一步加剧脂肪肝的发展。

研究还发现,胰岛素抵抗可通过调节肝细胞内胆固醇代谢,增加胆固醇的合成和减少胆固醇的外排,进一步促进脂肪肝的形成。

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之间的关联性还可以通过炎症反应解释。

胰岛素抵抗导致脂肪肝的形成,进而引起肝脏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

研究表明,炎症因子的产生与脂肪肝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些炎症因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

除了胰岛素抵抗,其他因素也可以影响脂肪肝的发展。

肥胖是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患者更容易发展为脂肪肝。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肥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促进脂肪肝的形成。

此外,饮食结构、运动习惯和遗传因素等也与脂肪肝的发展密切相关。

总之,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胰岛素抵抗导致脂肪肝的形成,而脂肪肝又会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1228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李志杰赵超陈尚茹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529100)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 A FL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 A S H )与胰岛素抵抗(IR )的相互关系。

方法回顾性收集N A SH 60例及N A FL60例,进行体重指数(B M I )、腰围检查,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等指标。

结果N A SH 组与N A FL 组比较,血糖、空腹胰岛素明显升高(P <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 O M A -IR )明显升高(P <0.05)。

结论N A FL 发展为N A SH 与高空腹血糖、胰岛素密切相关,I R 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胰岛素抵抗;临床分析A s soci at i on of i ns ul i n r es i s t ance w i t h nonal cohol i c st eat ohepat i t i sLI Zhi j i e ,ZH A O C hao ,C H EN Shangr u ,et a1.D epart m ent of i nt er nal m edi ci ne .X i nhuiPeopl e ’s hos pi t a1,J i angm en ci t y,529100,C hi na.A bs t ract :0bj ect i ve To i nvest i gat e t he r el at i ons hi p of i ns ul i n r es i s t ance (I R )w i t h nonal cohol i c f at t y l i ver (N A FL )andnonal cohol i c s t eat ohepat i t i s (N A SH ).M et hodTo s ur vey ret r os pect i vel y N A SH 60cas es and N A F L 60cases ,body m ass i ndex(B M I ),w ai st ci r cum f erence ,s er um l i pi d-pr of i l e,gl ucose,i ns ul i n w ere undert aken.R es ul t s P at i ent s i n gr oup N A SH had hi gher l evel ofgl ucos e and i ns ul i n t han t hos e i n gr oup N A FL (P <0.05);hom eos t asi s m odel as ses s m ent of i ns ul i n r es i s t ance (H O M A -IR )w ass i gni f i cant l y hi gher i n gr oup N A SHt han i n gr oup N A F L (P <0.05).C oncl us i onH i gher l evel of gl ucose and i nsul i n w er e r i sk fact or sdur i ng N A FL devel opi ng t o N A SH ,I R has an i m por t ant r ol e i n t he devel opm ent .K ey w or ds :N onal cohol i c fat t y l i ver ;nonal cohol i c s t eat ohepat i t i s ;i ns ul i n r es i st ance ;al ani ne am i not r ans f eras e(A LT)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 A FL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 A SH )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N A SH 更成为健康体检人群中肝酶学异常的常见原因,其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受到普遍关注。

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研究

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研究
短 期 内对炎 症 反应 的影 响不 明 显 。
[ 参考文献 ]
3 讨

[ ]hn W,G B,Yn M,e a.R li si btenl — 1 Z agX eJ agJ t 1 e tnhp e e s ao w l
C P, rMMP一1 I R po ,T MP一 1 a d o o a y pa u r h lg :i ・ n c rn r lq e mo p oo y n
(07 4 5收稿 ;07—0①诱导补体系统 , 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②调
[ 文章编 号 ]63 5720)4 26 2 17 —15 (070 —07 —0 [ 中图分类号 ]57 1 555 R 8 .、R 7 . [ 文献标志码 ] A
NF 与HM AL O A—I R呈独 立相关( 00 1O 317 。结论 : P< . ,R . ) 0 9 即使是非肥胖的 2型糖尿病 , 如并 N L ’
也 有更 显 著 的胰 岛素抵抗 , 胰 岛素抵 抗是 N F 且 A L的独 立危险 因素 。 [ 键词] 关 2型糖 尿 病 ; 岛素 抵抗 ; 胰 非酒精 性脂 肪肝 近年 报道 非酒 精 性脂 肪 肝 ( A L 在 2型 糖 尿 病 N F) 患者 中发 病 率 在 增 高 , 肥胖 的 2型 糖 尿 病 N F A L发 生
1 统计学方法 : . 3 采用 SS1.统计软件 , PS00 计量数据用 ±s 示 , 表 采用 t 检验 。以 P< .5 00 为有 显著性 差异 。
2 结 果
纤溶作用、 调节神经 内分泌介导的动脉血管收缩 , 抗高 血 压 和减 轻 左室 肥厚 等作 用 2。培 哚普利 用 于稳定 性
在对 各种 急性 反应 蛋 白和血 管 炎症 的 血浆标 记 物

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研究

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研究

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研究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

方法:在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 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检测空腹血清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其中B超确定,询问病史确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9例,正常者64例做为对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MI、WHR及血甘油三脂更高(P=0.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更低(P=0.005),差异有统计意义。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具有影响的是WH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

标签: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过多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专家们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它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1]。

肥胖、糖尿病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高危因素,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将肥胖、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相联系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排除肥胖、糖尿病的影响,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

1 对象和方法在2013年10月以来本院的体检人群中选择无酗酒史(男:< 80 g/周;女:< 40g/周),无糖尿病,肝炎病毒标志阴性为对象,所有对象禁食12h,上午空腹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腰围、臀围测量方法: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腰围取肋骨下缘与髂骨上缘间中点,平稳呼吸测量; 臀围是在臀部最突出部测量其周径;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cm2),腰臀比(WHR=腰围/臀围),抽取外周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中空腹真胰岛素(FINS),其他检查有血糖(FPG)、血甘油三脂、血总胆固醇、肝炎病毒标志,胰岛素抵抗以胰岛素敏感指数表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1/(FPG×FINS),行肝脏B超检查,B超诊断脂肪肝标准为[9]:①肝区近场弥漫性點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②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③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④肝脏可轻至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分析

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分析

[] 董德刚 , 4 常德 安 , 文 平 , .乳 酸 杆 菌 体 内外 对 阴 道 P 值 生 孙 等 H
物 学 影 响 的 研 究 [] J .中 国微 生 态 学 杂 志 ,9 6 8 2 :7—2 19 ,( ) 1 O
[ 稿 1 ] 2 0 —0 —2 收 3期 06 4 5
胰 岛素抵 抗 与非 酒 精性 脂 肪 肝 相 关 性分 析
00 ) .1 。2型 糖 尿 病 组 脂 肪 肝 患病 率 增 加 , 显 著 性 差 异 ( 有 P<0 0 ) .1 。结 论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血 压 、 质 量 指 数 、 臀 体 腰
比值 、 糖 及 胰 岛素 增 高 , 脂 紊 乱 及 胰 岛素 抵 抗 增 强 , 酒精 性 脂 肪 肝 患病 率 增 加 。 血 血 非
韩 祖 亮
( 浙江省杭 州市萧 山 区第一人 民 医院 , 江 杭 州 3 1 0 ) 浙 1 2 1
[ 要 ] 目的 摘
相 互 关 系。方 法
探 讨 正 常 血 糖 及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体 质 量 、 压 、 脂 、 岛 素抵 抗 指 数 与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之 间 的 血 血 胰
[ 键 词 ]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 尿 病 ; 岛 素 抵 抗 关 糖 胰 [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 555 [ 献标识码] B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8 4 (0 8 0 0 8 8 92 0 )6—0 5 —0 85 2
或住 院 患 者 中 , 机 选 择 2型 糖 尿 病 ( 据 1 9 随 依 9 9年 WH 诊 O 断标 准 ) 1 例 , 5 13 男 8例 , 5 女 3例 ; 龄 (2 3±9 2 岁 ; 质 年 4. .) 体 量 指 数 (7 1 .) g m , 臀 比值 0 9 ±0 0 。参 加 人 员 2 . ±2 1k / 腰 ,2 ,6 均无 饮 酒 史 或 服用 乙 醇每 周 小 于 4 , 病 毒 性 肝 炎 史 。 0g 无 12 方 法 . 受 试人 员 测 量 身 高 、 质 量 、 压 、 臀 围 , 算 体 血 腰 计

脂肪肝对性激素代谢的影响

脂肪肝对性激素代谢的影响

脂肪肝对性激素代谢的影响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细胞内积聚过多的脂肪。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除了肝脏本身的损害外,脂肪肝还与多个系统的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其中包括性激素代谢。

脂肪肝与性激素代谢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往往伴随着性激素代谢的紊乱,如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和雄激素水平的降低。

这一现象可能与肝脏功能异常以及脂肪组织的代谢异常有关。

首先,肝脏在性激素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肝脏通过代谢和清除血液中的性激素,维持其平衡状态。

然而,脂肪肝患者由于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地代谢性激素,导致血液中性激素水平的升高。

尤其是雌激素,其水平的升高可能会导致女性患者出现月经不调、多毛症等症状。

其次,脂肪组织也参与了性激素的代谢调节。

脂肪组织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够合成和分泌多种激素,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

脂肪肝患者由于脂肪组织的代谢异常,导致脂肪组织中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血液中雌激素的水平升高。

同时,脂肪组织中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可能受到抑制,导致雄激素水平的降低。

此外,脂肪肝还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而胰岛素抵抗也会对性激素代谢产生影响。

胰岛素抵抗是脂肪肝患者常见的代谢异常,其特征是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减弱。

胰岛素抵抗与性激素代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胰岛素抵抗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性激素的合成和代谢,进而影响性激素的水平。

综上所述,脂肪肝对性激素代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脂肪肝患者往往伴随着性激素代谢的紊乱,包括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和雄激素水平的降低。

这种性激素代谢紊乱可能与肝脏功能异常、脂肪组织的代谢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

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脂肪肝与性激素代谢之间的关系,并为脂肪肝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脂肪肝的发生可由多因素引起,如高脂饮食、糖尿病、空回肠旁路术、体内脂肪迅速减少、肠外营养、药物、工业毒物、金属等。

其中糖尿病引起脂肪肝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目前许多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并且对脂肪肝动物模型进行抗糖尿病治疗已取得一定疗效。

本文主要介绍有关胰岛素抵抗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机制的研究,以及有关通过控制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治疗脂肪肝的各种方法的最新进展。

一、糖尿病与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肝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糖尿病患者中所占比例高达75%[1]。

尽管脂肪坏死在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者中有所描述,但2型糖尿病与脂肪肝的关系更密切。

研究表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中脂肪肝发生率较低(4.5%),而且主要是病情控制不良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中脂肪肝发生率较高。

肥胖也是脂肪肝发生的一个诱因,但肥胖伴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发生率更高。

研究指出,多数糖尿病合并的脂肪肝,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肝内脂肪浸润会逐渐消退。

[2]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异常的病理生理状态,许多临床疾病和病症中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现象,尤其是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最初可通过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产生高胰岛素血症,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

当这一过程发展到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或胰岛细胞因长期超负荷运转而致功能受损时,即表现为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子,并且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当今世界医学多学科研究的热点。

而2型糖尿病与脂肪肝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的关系成了人们研究的重点。

[3]二、胰岛素的生理活性胰岛素是体内重要的合成激素,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而启动细胞代谢效应。

其生理活性主要为:(1)激活葡萄糖激酶、抑制糖原磷酸化酶、激活果糖2,6-二磷酸酶,从而促进肝细胞摄取葡萄糖合成糖原、抑制糖原分解、促进糖酵解,为脂肪合成提供前提;(2)抑制肉碱系统,减少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进行b-氧化,促进肝内TG合成;(3)促进脂肪摄取葡萄糖用于合成脂肪酸并进一步合成脂肪;(4)降低脂肪细胞内激素敏感性酯酶活性使储存TG水解减慢;(5)激活LPL,促进CM及VLDL中TG水解释出FFA供脂肪重新合成脂肪;(6)促进肝内合成载脂蛋白,与肝中脂肪结合形成VLDL经血运出肝脏;(7)促进氨基酸进入脂肪组织合成脂肪用;(8)促进肌细胞对氨基酸摄取,主要是支链氨基酸,促进糖原合成。

其综合结果是促进葡萄糖以肝糖原形式在肝内储存及转化为脂肪在脂肪组织中储存;促进葡萄糖酵解途径供能;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

[FL] 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时,葡萄糖利用障碍,机体的能量代谢途径发生明显改变并引起脂质代谢的紊乱,其后果之一就是肝内脂肪浸润和形成脂肪肝。

[2]三、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可有:血中存在循环胰岛素的拮抗剂、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缺陷、胰岛素受体的改变、受体后障碍,总之,从胰岛素的激发至完成整个作用过程的任一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

临床调查过程中发现,脂肪肝患者组中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测量葡萄糖灌注率、胰岛素清除率(MIC)、以脾为参照肝的CT密度值,可得出脂肪肝与MIC成反比关系,说明肝脂肪变性增加与胰岛素清除减少有关[4]。

也有学者通过测量血糖、血清胰岛素、C肽、C肽与胰岛素的比值,同样发现血清胰岛素和C肽明显升高,而C肽与胰岛素的比值则明显下降,提示胰岛素降解减少[5]。

因此得出结论,胰岛素抵抗主要是由于肝脏对胰岛素的代谢异常所致。

最近又有人提出相反的观点,有研究人员选用albino老鼠建立了实验室脂肪肝模型,分成脂肪肝组与对照组,测得口服葡萄糖30分钟后,脂肪肝组胰腺静脉中的免疫反应胰岛素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周围静脉中的胰岛素与胰腺静脉的有明显相关性,试验结果为脂肪肝老鼠中胰岛素分泌和消耗的量较正常高,而胰岛素降解在两组中无差异,故认为高胰岛素血症与胰腺高分泌有关,不是胰岛素在肝内减少的结果[6]。

四、胰岛素抵抗引起脂肪肝的机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主要有以下两种假说:①外周胰岛素抵抗增加脂质的降解,促进游离脂肪酸(FFA)转运到肝脏,增加脂肪酸的β-氧化,因此导致氧化应激;②肝细胞内的异常导致肝细胞对来自氧化应激的损伤更易感。

Sanyal等人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在NASH或脂肪变性的病人中存在外周胰岛素抵抗、脂肪酸β-氧化增强和肝内氧化应激增强,同时NASH病人还表现出现线粒体结构异常。

[7] (一)胰岛素抵抗导致氧化应激试验表明,β-羟基丁酸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很高,3-硝基酪氨酸在单纯性脂肪肝中增多,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则更多,说明在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都存在肝氧化应激[8]。

胰岛素信号的缺乏所致CYP2E1的增加,可能促使氧化应激。

[9]在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状态下,胰岛素促进周围组织摄取FFA合成脂肪作用被减弱,脂肪组织过度分解释出大量FFA被肝细胞摄取,加速TG合成,造成肝细胞内TG的堆积。

[2] FFA,特别是二羧酸,可能自身便具有细胞毒性。

脂肪酸既是CYP2E1的底物,又是CYP2E1的诱导剂,在NASH病人中CYP2E1表达均增高,并可被胰岛素所抑制。

早期的研究发现CYP2E1过度表达可导致氧化应激,造成肝细胞损伤和中性粒细胞或其它炎症细胞在肝脏内的聚集。

然而将CYP2E1基因敲除后的小鼠中仍可见到广泛的脂质过氧化,虽然微粒体代偿性诱导增高的CYP4As可能是一种解释,但这仍提示CYP2E1所诱导的氧化应激在NAFLD发病中并不起重要作用[9]。

Sanyal等的研究不仅证实了先前发现的在NAFLD中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肪酸氧化和氧化应激异常,而且他们还以一种更详细和全面的方法分析了这种代谢异常。

到目前为止,这一研究是唯一一个在NASH病人身上进行的试验,可以避免体外和动物实验的结论外推上的不确定性。

Sanyal 等的结果与我们已知的观点完全吻合,并提供了关于NAFLD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更详尽的信息。

[9](二)二次打击学说由Day和James等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10]已被很多人所接受。

有许多存在肝脏脂肪变形的患者并不发展为肝组织坏死、炎症或纤维化,这提示在脂肪变性(第一次打击)的基础上,还需要另一些因素(第二次打击)的存在,包括酒精、药物等。

研究发现NASH患者肝内存在线粒体结构异常,NASH组与脂肪变性组相比其肝细胞巨大线粒体内可见类晶体状的吞噬小体。

研究者们假设这是继发性打击作用于单纯性脂肪变性肝脏后发生坏死性炎症的结果。

既这可能不是线粒体异常的原因,而是一种单纯性严重打击(如胰岛素抵抗)作用于单纯性脂肪变性肝脏的结果。

事实上Sanyal等发现NASH病人与脂肪变性的病人相比代谢紊乱更明显,但由于研究对象太少,尚不能在二者间得到统计学上的差异。

脂质过氧化产物可改变线粒体蛋白,抑制电子沿着呼吸链的传递。

在肝细胞、枯否细胞和脂肪细胞中活性氧介导的TNF-α释放损伤线粒体呼吸链,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

NASH病人不仅表现为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如线粒体内的类晶体样吞噬小体形成),而且表现为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降低,和果糖应激后线粒体A TP恢复合成的速度减慢,导致肝ATP耗竭。

脂肪变性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可以消耗抗氧化酶(如谷胱甘肽和维生素E),这些保护性物质的耗竭进一步使活性氧的灭活障碍,增加了其对线粒体的损伤效应。

脂肪变性肝脏中线粒体产生活性氧增多,这可能是肝细胞死亡的催化剂[9]。

五、脂肪肝的新治疗方法脂肪肝的治疗措施目前主要有:饮食控制、运动、心理及行为疗法、药物治疗。

其中治疗药物有降脂药物、抗氧化剂、生物膜保护剂和中药制剂。

由于糖尿病是NASH的一个主要的并存疾病,因此降低TG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治疗对NASH可能具有临床益处。

二甲双胍是一个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口服降糖抗糖尿病药物,可以增加胰岛素对肝脏的活性,并降低肝葡萄糖的合成。

另一类抗糖尿病药物是噻唑烷二酮类,这些化合物是PPAR-γ的配体,在脂肪细胞内有较高的表达水平。

噻唑烷二酮可以增加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尽管噻唑烷二酮家族中的troglitazone现在已被从禁用。

但rosiglitazone和pioglitazone仍在应用。

这两种药物和二甲双胍一起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双向治疗脂肪变性和NASH的方法。

[11](一)二甲双胍与troglitazone的实验研究(1)因为脂肪肝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有密切的关系,故用胰岛素增敏剂来治疗脂肪肝可能会有效。

为了证实这个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对存在胰岛素抵抗的脂肪肝ob/ob小鼠,进行二甲双胍治疗,此药物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对脂肪肝、肝肿大、脂肪变性及转氨酶异常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机制可能为,抑制了肝内a-TNF和TNF诱导因子的表达,这两者都可引起肝内脂质堆积和ATP的减少[12]。

这些发现提示二甲双胍作用的机制和明确了其对胰岛素抵抗状态的一个新的治疗靶位。

(2)在肥胖的啮齿类动物中,脂质在非脂肪组织的蓄积可以导致脂质毒性的并发症,如糖尿病。

甾体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为评估脂肪生成的转录因子,测定其在肥胖、无瘦素(leptin)应答的fa/fa Zurker糖尿病脂肪肝大鼠(ZDF)肝脏和胰岛内的mRNA水平,结果ZDF 大鼠肝内SREBP-1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4倍,主要是SREBP-1c表达增加,脂肪生成酶mRNA 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4到4.6倍,三酰甘油(TG)含量升高5.4倍。

在胰岛,SREBP-1c表达较瘦的Zurker糖尿病脂肪肝大鼠组升高3.4倍。

[13]用troglitazone治疗6周后,肝重与体重比值在troglitazone 治疗组减少32%,troglitazone可使肝内TG含量减少62%,血浆中TG减少80%,血浆中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一半。

troglitazone治疗组同时伴有SREBP-1表达下调。

说明可以阻断未治疗的fa/fa大鼠肝脏和胰岛内SREBP-1的升高,并避免其发生糖尿病[11]。

(3)二甲双胍和troglitazone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是通过何种机制来调节胰岛素表达的上游因子(这一因子可能就是脂肪变性发病主要始动因素),Lin等提出TNF(肿瘤坏死因子)在脂肪变性进展中具有核心作用。

他们强调TNF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提示二甲双胍可通过降低肝内TNF 的产生来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