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数据汇交平台 软件技术要求
数据共享平台开技术需求

数据共享平台开发技术需求项目名称: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数据共享平台1项目背景介绍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在一张图工程中,实现了以现有GIS平台为基础,建设了从房屋拆迁系统、保障房建设销售系统、房地权属管理系统、商品房管理系统、房屋资金监管系统、建设用地预审审批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等几十个业务系统,以保证日常的工作需要。
随着政务公开的程度提高,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信息沟通共享要求的提高,开发本系统,以提高数据的共享利用和各个系统的数据支撑,减轻各应用系统压力。
2 项目建设目标和原则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建立一套符合统一数据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平台,能实现将局内现有各应用系统和即将开发的新应用系统中所需共享的异构和非异构的数据信息,使用通用的数据抽取(采集、清洗、转换)或同步方法,自动地推送至平台中进行共享、发布、应用;除此之外,还要能实现利用平台发布的数据接口,即将开发的新应用能方便的实现共享数据的订阅和读取。
项目建设原则依据国土房管局信息化现状分析和工程建设的要求,提出如下建设原则:(1)符合标准系统建设必须符合我国相关部门制订的标准,对安全策略、密码与安全设备选用、网络互联、安全管理等必须符合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2)数据的采集交换。
所有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系统,不管是异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是非异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求都能通过通用的数据抽取(采集、清洗、转换)或同步方法自动地将数据推送至共享数据中心,并做出数据更新报告。
另外,在操作上,对于任何业务应用系统(包括现有的或新开发的),能以便捷的方式,制定业务数据交换策略,最好不需要写代码即可实现业务数据的采集交换;同时,考虑到未来数据标准的变化情况,可以便捷地进行主题数据库配置、数据交换策略配置,以此达到对未来增加的任何业务应用都能方便地将数据采集交换到共享数据中心平台。
(3)数据的共享发布。
能以可视化界面或拖拉等方式,实现对数据共享接口的发布。
通过授权,利用提供的通用数据共享接口,可以将共享数据中心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进行共享和利用,并实时做出数据使用情况报告。
华云星 多源数据处理软件 用户手册说明书

多源数据处理软件用户手册北京华云星地通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4月目录1系统介绍 (3)1.1系统简介 (3)1.2系统组成 (3)2软件安装 (3)2.1系统要求 (3)2.2软件安装 (3)3软件使用说明 (8)3.1软件启动 (8)3.2功能说明 (8)3.3菜单栏 (10)3.3.1文件操作 (10)3.3.2视图操作 (17)3.3.3帮助 (26)3.3.4日志功能 (28)3.4图层管理 (30)3.4.1图层工具 (30)3.4.2图层属性 (31)3.5数据快捷浏览 (38)3.6业务工具箱 (40)3.6.1水体判识 (42)3.6.2专题报告 (50)1 系统介绍1.1 系统简介Eagle-D,多源数据处理软件,支持多源多时相多尺度的卫星观测数据的显示和处理,利用卫星遥感、气象观测以及专项调查等多源数据对各类产品进行动态监测和变化分析。
通过插件模型有效的组织并实现用户对软件的定制化需求,提供丰富的图像处理对数据图像进行增强,有效的对各类遥感信息进行提取,并且提供灵活的交互根据用户定制的模板生成专题产品。
1.2 系统组成软件有水体判识功能及专题报告等功能组成。
2 软件安装2.1 系统要求⚫操作系统:Win7及以上x64 Windows操作系统⚫CPU:四核及以上⚫内存:8G及以上⚫硬盘:500G及以上2.2 软件安装1.双击软件安装包,运行安装程序;2.点击“下一步”:3.阅读许可协议,选择接收许可,点击“下一步”:4.选择目标位置,点击“下一步”:5.勾选需要安装的组件,默认完全安装,点击“下一步”:6.选择开始菜单文件夹,点击“下一步”:7.勾选创建快捷方式和快速启动栏选项,点击“下一步”:8.点击“安装”:9.开始安装:10.完成安装。
3 软件使用说明3.1 软件启动运行高分数据生态监测软件,会弹出初始化窗体。
在此窗体中,可以看到一些初始化信息以及授权信息,见下图:软件启动完成后进入高分数据生态监测初始界面,即为软件标准界面,默认包含菜单栏、图层管理区、数据快捷浏览区、日志查看区、产品展示区及业务工具箱,见下图:3.2 功能说明高分数据生态监测标准界面上方为工具栏,实现文件操作、视图操作、日志操作和帮助等功能,见下图:界面左侧上方为图层管理区,对图像产品图层进行管理,见下图:界面左侧中间为数据快捷浏览区,对常用文件的目录进行管理,见下图:界面下方为日志查看区,对系统日志等进行查看查询,见下图:界面中间为产品展示区,实时显示当前对产品的操作展示,见下图:界面右侧为业务工具箱,实现水体判识及专题报告等功能,见下图:以下对高分数据生态监测操作进行详细介绍。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内容综述 (3)1.1 编写目的 (4)1.2 背景与意义 (4)1.3 文档范围与目标 (5)二、需求分析 (6)2.1 组织架构与角色定义 (7)2.2 数据交换需求 (9)2.3 数据共享需求 (10)2.4 系统平台功能需求 (11)三、技术架构设计 (12)3.1 总体架构 (13)3.2 技术选型 (15)3.2.1 数据库技术 (16)3.2.2 中间件技术 (18)3.2.3 安全技术 (19)3.3 系统平台模块划分 (20)四、功能设计 (21)4.1 数据采集与整合模块 (23)4.2 数据交换模块 (24)4.3 数据共享模块 (26)4.4 管理与监控模块 (28)五、数据库设计 (29)5.1 数据字典 (30)5.2 表结构设计 (31)5.3 关系数据库设计 (33)5.4 非关系数据库设计 (34)六、接口设计 (36)6.1 数据接口设计 (37)6.2 应用接口设计 (39)6.3 API设计规范 (40)七、安全策略 (42)7.1 数据加密与解密 (43)7.2 权限管理 (44)7.3 日志审计 (45)7.4 安全防护措施 (46)八、项目实施计划 (48)8.1 项目阶段划分 (49)8.2 任务分配与时间节点 (49)8.3 项目风险管理 (50)九、预算与成本分析 (52)9.1 软硬件采购成本 (53)9.2 开发与实施成本 (55)9.3 运维与培训成本 (56)9.4 预期效益分析 (58)十、总结与展望 (59)10.1 方案总结 (61)10.2 发展前景 (62)10.3 后续工作建议 (63)一、内容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交换与共享已成为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手段。
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数据格式不统标准不统一,严重制约了数据的流通与共享。
建设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对于提升数据价值、推动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平台开发技术指标以及技术标准体系.doc

大数据平台开发技术指标以及技术标准体系大数据平台性能标准:数据中心联盟在2015年1月底公开发布了国内第一个大数据产品和服务基准测试规范《大数据平台基准测试技术要求》。
该基准测试规范的主要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大数据软件平台(如基于开源Hadoop、Spark 平台的商业软件)、大数据软硬一体机和云端大数据服务三大类。
规范根据大数据特点,精选了NoSQL、离线分析和实时交互分析等最具代表性的21个基本负载,能够考核平台在计算密集、I/O密集和混合任务等不同场景的表现。
标准规定了数据生成、负载选择、测试指标、用例执行和测试配置。
标准还从用户角度出发定义了多个维度的指标,不仅有基本的吞吐量质保,还有能耗、压力、扩展性、容错能力等多方面的指标,这些指标都是用户在选型和采购最关注的。
大数据平台开发技术指标现状大数据平台开发技术标准数据分析是大数据的特点和难点,标准较为缺乏在数据访问方面,目前在研究多项数据库、云数据存储和管理类标准,使用与大数据底层数据接口,但是尚缺乏数据导入、导出标准;数据安全方面:部分现有标准使用,尚缺乏针对大数据的安全框架、隐私、访问控制类标准;数据质量是大数据应用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有多项在研标准,但均尚未发布, 较为缺乏;大数据产品和大数据平台目前在研多项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产品类标准,尚无针对大数据可视化工具、数据处理平台的标准;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也已成为产品,而针对开放数据集、数据服务平台等新兴产品和服务形态,尚缺乏相应的标准。
针对大数据,我国在数据管理、云计算、信息安全等方面,已经发布和在研一些标准,使用与大数据环境,提供一定的基础,但是缺乏标准化整体规划;数据分析、数据安全、数据质量管理等技术标准,数据处理凭条、开放数据集、数据服务平台类新兴产品和服务形态的标准较为缺大数据平台开发技术标准体系大数据标准体系表本文作者:科技头版。
技术规范的软件开源与共享要求

技术规范的软件开源与共享要求技术规范的软件开源与共享要求对于软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软件开源与共享是指将软件的源代码公开,并允许其他人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发这些代码。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软件开源与共享能够促进合作、创新和知识分享,对提高软件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技术规范的软件开源与共享要求,并分析其影响和益处。
一、技术规范的软件开源与共享要求的概述技术规范的软件开源与共享要求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和指导原则,旨在鼓励软件开发者将其软件源代码公开,并提供给其他人进行使用、学习、修改和分发。
这一要求可以通过软件许可证、开源协议等形式来实现。
开源软件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自由软件运动,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软件开发模式。
二、技术规范的软件开源与共享要求的背景和意义1. 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分享技术规范的软件开源与共享要求能够鼓励不同的开发者和组织之间进行合作和共享,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分享。
通过开源,开发者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和改进各自的代码,从而不断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功能。
同时,开源也能够减少重复开发,避免浪费资源和精力。
2. 提高软件质量和安全性开源软件通常经过众多开发者和用户的审查和测试,因此其质量和安全性往往较高。
通过开源,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和修改源代码,从而能够发现和修复潜在的漏洞和错误。
相比之下,闭源软件的安全性往往较差,因为只有少数人拥有源代码的访问权限。
3. 促进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技术规范的软件开源与共享要求可以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开源,不同的企业和组织可以采用相同的软件基础设施,减少重复建设,提高效率。
同时,开源还能够促进其他企业和组织的参与,推动市场竞争,促进技术进步。
三、技术规范的软件开源与共享要求的执行方法和标准1. 软件许可证和开源协议技术规范的软件开源与共享要求可以通过软件许可证和开源协议来实现。
常见的开源许可证包括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MIT许可证、Apache许可证等。
2023-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技术规范书-1

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技术规范书政务数据的汇聚和共享对于政府的决策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数据来源多样,格式不统一,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等问题,政务数据的汇聚和共享一直面临着挑战。
因此,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都在探索解决方案,其中一个关键的方案就是建立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
而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技术规范书则成为了政府在这方面制定的具有权威性的技术标准文件,它指导着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可以有效地解决政务数据的安全保护以及格式、共享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来看看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技术规范书的实施步骤:第一步,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需要对各个部门或单位的数据进行归类管理,根据数据的来源、类型、格式等属性进行划分,并建立数据库、数据字典和元数据集来维护数据的标准化。
第二步,确定数据共享策略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需要根据数据的安全性、重要性以及共享的需求,制定数据共享策略和访问权限,确保数据的共享和使用符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
第三步,建立数据交换接口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需要建立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不同数据源的数据交换和集成,有效地规避数据格式的不兼容、数据交换错误等问题。
第四步,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需要采取安全措施,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包括数据的加密、备份、灾备处理等,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五步,规范数据治理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需要建立和完善数据治理机制,包括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价值管理等方面,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这些步骤的实践,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技术规范书可以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大的便利,提高政务数据的利用价值,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友善化,进一步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进程。
多源数据融合基础技术

多源数据融合基础技术1 前言在现代社会中,数据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移动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到工业生产中的数据,归结起来我们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质量的提高和多种数据来源的加入,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成为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2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介绍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是指使用多种不同数据源组合在一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更具体、更精确和更全面的数据结果。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包括图像、声音、文本、传感器数据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数据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3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分类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分为三类:基本级、共享级和决策级。
基本级:此级别将以不同的形式为其用户提供处理的数据。
它可能提供原始数据的多个实例,也可能提供分析过程中生成的新数据实例。
共享级:此级别通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所有数据组合在一起来生成全新的数据集。
它利用跨平台的共享各种数据格式和化学结构的基础技术。
决策级:决策级数据融合是指对已经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合适的决策。
这些决策可能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社会和经济因素、机器学习和语音识别等等。
4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领域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交通:智能交通融合了传感器数据、GPS数据和摄像头数据等多种数据源,从而更好地指导交通调度,减少拥堵和时间浪费。
智慧医疗:智慧医疗行业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通过监测系统收集患者数据并提供技术支持,以进行快速且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融合了气象、水文、病原体检测等多种数据,以形成全面的环境管理计划,更好地监视污染和其他自然灾害。
5 总结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可以使我们处理大量和多种数据的能力更加高效和智能。
在各行业领域,多源数据融合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会更加广泛,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大数据分析平台技术要求

大数据平台技术要求1. 技术构架需求采用平台化策略,全面建立先进、安全、可靠、灵活、方便扩展、便于部署、操作简单、易于维护、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软件。
技术构架的基本要求: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应用软件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依赖任何特定的操作系统、特定的数据库系统、特定的中间件应用服务器和特定的硬件环境,便于系统今后的在不同的系统平台、不同的硬件环境下安装、部署、升级移植,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实现B (浏览器)/A (应用服务器)/D (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模式。
采用平台化和构件化技术,实现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进行扩展。
2. 功能指标需求2.1 基础平台本项目的基础平台包括:元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应用支撑平台。
按照SOA 勺体系架构,实现对我校数据资源中心的服务化、构件化、定制化管理。
2.1.1元数据管理平台根据我校的业务需求,制定统一的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标准,覆盖多种来源统计数据采集、加工、清洗、加载、多维生成、分析利用、发布、归档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管理维护机制,梳理并加载各种元数据。
具体实施内容包括:根据业务特点,制定元数据标准,要满足元数据在口径、分类等方面的历史变化。
支持对元数据的管理,包括:定义、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等操作,支持对派生元数据的管理,如派生指标、代码重新组合等,对元数据管理实行权限控制。
通过元数据,实现对各类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利用,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建立各类业务数据与元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统一的数据查询、处理、报表管理。
ETL通过元数据获取ETL规则的描述信息,包括字段映射、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数据清洗、数据加载规则以及错误处理等。
数据仓库:利用元数据实现对数据仓库结构的描述,包括仓库模式、视图、维、层次结构维度描述、多维查询的描述、立方体(CUBE)的结构等。
元数据版本控制及追溯、操作日志管理。
2.1.2数据交换平台结合元数据管理模块并完成二次开发,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汇集软件解决方案要点

数据汇集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北京金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北科博研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8月目录第一章水利普查项目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难点 (1)1.2.1需求的逐步完善 (1)1.2.2业务面广、数据指标项多、审核周期长 (2)1.2.3省、地、县多级用户 (2)1.2.4集中部署与分级部署 (2)1.3系统组成 (3)1.4系统实施与效益 (4)第二章数据汇集系统 (6)2.1建设目标 (6)2.2建设原则 (7)2.3总体架构 (9)2.4技术路线 (11)第三章系统功能 (14)3.1总体功能 (14)3.2功能模块 (14)3.2.1数据采集 (14)3.2.2数据审核 (14)3.2.6汇总分析 (18)3.2.7方案制作 (20)3.2.8任务下发 (22)3.2.9数据管理 (23)3.2.10系统管理 (23)第四章系统优势 (28)4.1采用J2EE架构 (28)4.2可视化表单配置 (28)4.3解释性的公式审核 (29)4.4软件易学、易用、易管理 (30)4.5智能分析、深度挖掘 (30)4.6便捷打印、自定义报警 (31)第一章水利普查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水利普查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也是一项涉及国情、国力情况的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包含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和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以及灌区与地下水取水井两个专项普查。
由于普查范围广、普查的对象众多、归口管理关系复杂、涉及指标多、数据量庞大,要保证全国范围内普查工作的同步开展,对于如此大规模的普查工作,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上报机制,只有通过建设信息系统来实现分布式数据收集和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才能确保所有普查数据能有效、快速、安全地采集和汇集,从而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普查工作质量。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目录前言..............................................................................................................................................1.引言 ..............................................................................................................................................1.1适用范围 ...........................................................................................................................1.2引用的规范文件和有关规定 ...........................................................................................1.3术语和定义 .......................................................................................................................1.4缩略语 ...............................................................................................................................2.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2.1平台介绍 ...........................................................................................................................2.1.1概述 ........................................................................................................................2.1.2体系架构 ................................................................................................................2.1.3系统结构 ................................................................................................................2.2功能体系 ...........................................................................................................................2.2.1数据交换 ................................................................................................................2.2.2交换节点管理 ........................................................................................................2.2.3交换流程管理 ........................................................................................................2.2.4系统管理 ................................................................................................................2.3技术要求 ...........................................................................................................................2.3.1基本要求 ................................................................................................................3.系统性能要求 ..............................................................................................................................3.1开发环境要求 ...................................................................................................................3.1.1要求描述 ................................................................................................................3.1.2性能指标 ................................................................................................................3.2平台部署、运行要求 .......................................................................................................3.2.1要求描述 ................................................................................................................3.2.2性能指标 ................................................................................................................3.3数据共享交换服务要求 ...................................................................................................3.3.1要求描述 ................................................................................................................3.3.2性能指标 ................................................................................................................3.4平台扩展性需求 ...............................................................................................................3.5平台管理模式要求 ...........................................................................................................3.5.1要求描述 ................................................................................................................3.5.3性能要求 ................................................................................................................3.6共享交换应用服务要求 ...................................................................................................3.5.1要求描述 ................................................................................................................3.7对性能的规定 ...................................................................................................................3.8运行环境适应性要求 .......................................................................................................前言《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并且在多年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功能技术条件编制而成的。
各类数据规范以及平台与平台对接技术规范.doc

各类数据规范以及平台与平台对接技术规范附件 1 各类数据规范以及平台与省平台对接技术规范1、各类数据规范组织机构数据规范序号中文名称信息名称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 1 组织机构 Id OrganizationId Int 否主键 , 自增长 2 组织机构名称 OrganizationName VARCHAR 500 否 3 组织机构代码OrganizationCode VARCHAR 500 否 4 组织机构父级节点 ParentId Int 否 5 组织机构类型 OrganizationType VARCHAR 500 否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企业 6 描述 Description V ARCHAR 2000 是 7 排序 Sort Int 否升序平台日志数据规范序号中文名称信息名称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 1 操作人 Account VARCHAR 100 否 2 日志时间 LogDate DateTime 否 3 日志类型 LogDate VARCHAR 500 否业务、异常 4 内容 Content VARCHAR 4000 否 5 IP 地址IPAddress VARCHAR 500 否信息栏目数据规范序号中文名称信息名称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 1 栏目 Id ColumnId Int 否主键 2 栏目名称ColumnName VARCHAR 500 否 3 栏目代码 ColumnCode VARCHAR 500 否 4 栏目父级节点 ParentId Int 否 5 栏目链接 ColumnLink VARCHAR 500 是 6 排序 Sort Int 否 7 启用 IsEnable Tinyint 否 1 启用 0 禁用资源信息数据规范序号中文名称信息名称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 1 标题 Title V ARCHAR 500 否 2 内容 Content VARCHAR Max 否 3 归属栏目 ColumnId Int 否 4 归属机构代码OrganizationCode VARCHAR 500 否 5 外部链接 ExternalLink VARCHAR 500 是 6 图片 PictureLink VARCHAR 500 是 7 附件 AttachmentLink VARCHAR 500 是 8 视频 VideoLink V ARCHAR 500 是 9 音频 AudioLink VARCHAR 500 是 10作者 Author VARCHAR 500 是 11 来源 Source VARCHAR 500 是 12 发布日期ReleaseDate DateTime 否 13 关键词 Keyword V ARCHAR 500 是 14 置顶IsTop Tinyint 否 15 推荐 IsRecommend Tinyint 否 16 浏览量 Pageview Int 否 17 是否公开 IsPublic Tinyint 否注归属栏目推送信息默认为高校栏目归属机构代码推送信息默认为高校代码是否公开 1 公开 0 登录后查看用户信息数据规范序号中文名称信息名称类型长度是否为空备注 1 用户名 UserName VARCHAR 500 否 2 用户帐号 Account VARCHAR 100 否 3 密码 Password VARCHAR 500 否 4 用户类型 UserType VARCHAR 500 否 5 性别 Sex VARCHAR 2 是 6 出生日期 Birthday DateTime 是 7 电子邮箱 Email VARCHAR 500 是 8 手机 MobilePhone VARCHAR 11 是 9 归属机构代码OrganizationCode VARCHAR 500 是 10 身份证号IdentityCard VARCHAR 18 是 11 头像 HeadPortrait VARCHAR 500 12 积分Score Int 注密码高校推送数据密码默认性别男女用户类型平台管理员、高校负责人、教师、学生、企业用户。
数据交换平台的主要功能与性能要求(doc6页)

数据交换平台的主要功能与性能要求(doc6页)数据交换平台的主要功能与性能要求(doc 6页)一、数据交换平台的主要功能运用数据交换平台,主要是为了适应信息共享的发展趋势,具有内部不同业务系统间、内部与外单位不同业务系统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功能。
内部各业务系统间如:地税系统与财政系统;内部与外部业务系统间如:地税与工商、银行、社保、质监、土管、城建等。
数据交换平台的建立应为今后业务系统的升级、扩展提供基础平台,大大缩短并减少管理系统的开发、部署周期和投资。
数据交换平台,提供定义和配置内部数据集成与协同的方法,对每次数据交换请求,能根据数据报特征计算与之相匹配的数据路由,并按数据路由的定义次序依次调用相应的数据处理服务,从而实现不同数据库间的数据与信息共享。
二、数据交换平台的主要功能要求1、支持主流硬件厂商的硬件平台及操作系统平台,支持IBM AIX,HP UX 11以更高版本,其他主流的UNIX或LINUX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客户机访问模式,如Java、Delphi、C++ Builder、Visual C++、Visual Basic、PowerBuilder、C#、ASP、PHP等。
2、数据交换平台能集中管理、控制各交换结点间数据交换规则和路径。
提供数据交换全过程的配置方法,实现松耦合、零编程、强扩展的目标。
具体配置交换任务时,从前置机数据包(或数据库)到各应的缓冲区、消息的持久化;具有交易的调度功能,支持路由规则的动态变更;支持提供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多种通讯方式:会话、广播通知、管道、发布/订阅;提供多种接收通知消息的机制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联网报文采用字符串报文、二进制流、XML格式报文、文件等形式。
6、数据交换平台能支持不同地域的服务器进行服务端连接,能够进行连接策略和加密的配置;支持跨越广域网的服务器间进行透明的请求转发和内容依赖路由机制;提供服务器间的连接保持机制,保证连接不会因为短暂的空闲被断开;提供网络传输压缩功能,以减少应用在网络上的传输量,压缩功能必须是可配置的,对应用透明。
数据处理平台技术方案

数据处理平台技术方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处理平台成为了许多企业和组织的核心需求之一、一个高效的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实时地处理和分析大规模的数据,从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在设计数据处理平台技术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架构设计:一个高效的数据处理平台需要具备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因此,可以考虑采用分布式架构来处理数据。
这种架构可以将数据分成多个部分,并分别处理。
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处理速度和系统的容错能力。
2. 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平台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存储系统来存储海量的数据。
可以选择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例如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或AWS S3、这些系统可以提供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的存储空间。
3. 数据处理引擎:为了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数据处理引擎。
例如,可以使用Apache Hadoop生态系统中的MapReduce 引擎来处理大规模的数据。
另外,可以考虑使用Apache Spark来进行实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这些引擎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API,可以方便地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并行处理。
4. 数据流处理:对于需要实时数据处理的场景,可以考虑使用数据流处理引擎,例如Apache Flink或Kafka Streams。
这些引擎能够处理实时数据流,并提供低延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
5. 数据可视化:一个好的数据处理平台还应该提供数据可视化的功能,以便用户可以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可以采用流行的数据可视化工具,例如Tableau或Power BI来实现数据的可视化。
6.数据安全:考虑到数据处理平台可能会处理敏感的商业数据,数据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用加密和访问控制等技术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7. 自动化和监控:为了提高数据处理平台的效率和稳定性,可以考虑引入自动化和监控机制。
例如,可以使用容器技术,例如Docker来自动化部署和管理数据处理任务。
科学数据汇交有关要求和格式

科学数据汇交有关要求和格式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科学数据汇交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科学数据汇交管理工作,促进项目产生的科学数据的共享与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科学数据是指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开展科学考察与调查产生的数据,整理历史资料形成的数据和科学典籍、志书、图集,编制的科学规范,标本资源和标准物质的基本信息,以及相关的辅助科学数据和工具软件等。
第三条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必须在项目验收前按照项目任务书的考核指标和有关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数据汇交。
第四条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指定相关科学数据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科学数据汇交、保管、共享与服务工作。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项目科学数据汇交的组织管理工作由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会同项目依托部门相关单位、项目承担单位、科学数据管理机构共同负责。
第六条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负责项目科学数据汇交的整体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制定项目科学数据汇交、共享与服务的制度、政策和措施;(二)认定承担项目科学数据汇交的科学数据管理机构;(三)审定项目科学数据汇交方案;(四)监督检查项目科学数据汇交、保管、共享与服务等工作。
第七条项目依托部门相关单位负责协助管理和监督项目科学数据汇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审核本部门项目的科学数据汇交方案;(二)组织本部门项目的科学数据整理工作,确保数据质量;(三)督促本部门项目科学数据按时完成汇交任务。
第八条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科学数据的整理和汇交,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编制项目数据汇交方案;(二)按照汇交方案组织整理项目数据,并按时完成汇交;(三)确保项目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
第九条科学数据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科学数据的接收、保存、管理、共享与服务,其主要职责是:(一)制定项目科学数据汇交标准和规范,提供科学数据汇交培训、咨询与技术支持;(二)协助项目组编制项目科学数据汇交方案,审核后报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批准;(三)负责接收项目科学数据,组织审核并提出验收意见;(四)负责项目科学数据的保管和安全;(五)开展科学数据的共享与服务。
数据分析平台开发规范

数据分析平台开发规范本文档旨在规范数据分析平台的开发过程,确保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以下是一些开发规范的指导原则和最佳实践。
1. 数据处理- 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分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 使用适当的数据清洗技术,如去除重复值、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 使用合适的数据格式和结构来存储和传输数据,如CSV、JSON或Parquet格式。
2. 数据分析- 使用合适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如Python、R或SQL,根据需求选择最佳的工具。
- 使用绘图和可视化工具来展示数据分析结果,以提高可理解性和可视化效果。
- 实验和验证数据分析结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安全-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和脱敏处理,以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 使用安全的传输协议和加密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 建立权限控制机制,限制对数据和平台的访问权限,避免未授权的数据泄露和滥用。
4. 代码开发- 使用可读性强、模块化和可重用的代码来开发数据分析平台。
- 遵循编码规范和最佳实践,包括代码缩进、命名规范和注释规范等。
- 实施代码版本控制,确保代码的追踪和管理,方便代码的维护和协作开发。
5. 测试和调试- 实施全面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功能的正确性。
- 使用日志记录技术和调试工具,帮助排查和修复代码中的错误和异常。
- 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优化代码的执行效率和系统的响应速度。
6. 文档和交流- 编写清晰、准确的文档,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和用户手册等,方便项目的理解和维护。
- 加强和团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共享项目进展、问题和解决方案,促进合作和协同工作。
- 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用户和团队对数据分析平台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以上是数据分析平台开发的一些规范和最佳实践,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成功率。
在具体实施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数据共享一体化交换平台接口规范(个人参考学习版本)

某省智慧大数据接口字典和分类规范1.1.数据字典1.1.1.数据类型1.1.2.信息资源格式分类170304dbf180305dm190306KingbaseEs200307oracle210308sqlserver220309sysbase230310mysql240311GBase250312Hbase260313hdfs270314EsgynDB280315redis290316mongodb300401bmp310402gif320403jpg330501mpg340502rm350503swf360601表格驱动码1.1.3.共享类型1.1.4.共享方式1.1.5.更新周期1.1.6.申请资源类型1.1.7.申请使用范围1.1.8.主题分类88纳税缴费99医疗卫生1010交通旅游1111出境入境1212生活服务1313民族宗教1414三农服务1515死亡殡葬1616设立变更1717行业准营1818投资立项1919工程建设2020涉外服务2121安全生产2222破产注销2323文物保护2424其他1.1.9.参数类型1.1.10.开发类型1.1.11.操作类型12发布20注册31审核43停用54删除65确认删除1.1.12.方法类型1.1.13.协议类型1.1.14.响应类型1.2.返回码1.2.1.通用返回码1.2.2.目录分类1.2.3.目录信息8C-02区共享共享台目录名称长度不符合要求9C-03部门下目录名称已存在10D-01信息资源目录编码不能为空11D-02信息资源目录编码长度不符合要求12D-03信息资源目录编码已存在13E-01统一信用代码不能为空14E-02统一信用代码长度不符合要求15E-03部门不存在16F-01信息资源摘要不能为空17F-02信息资源摘要长度不符合要求18G-01信息资源格式分类编码不能为空19G-02信息资源格式分类编码长度不符合要求20H-01信息资源格式类型编码不能为空21H-02信息资源格式类型编码长度不符合要求22I-01发布日期不能为空23I-02发布日期的日期格式不正确24J-01共享类型编码不能为空25J-02共享类型编码长度不符合要求26K-01共享条件不能为空27K-02共享条件长度不符合要求28L-01共享方式类型编码不能为空29L-02共享方式类型编码长度不符合要求30M-01开放类型不能为空31M-02开放类型长度不符合要求32M-03开放类型必须是整数33N-01开放条件不能为空34N-02开放条件长度不符合要求35O-01更新时间不能为空36O-02更新时间的日期格式不正确37P-01更新周期不能为空38P-02更新周期长度不符合要求39Q-02提供方内部部门长度不符合要求40R-02其他类型资源格式描述长度不符合要求41S-01数据项列表信息不能为空42S-A-02信息项编码长度不符合要求43S-B-01信息项名称不能为空44S-B-02信息项名称长度不符合要求45S-C-01数据类型编码不能为空46S-C-02数据类型编码长度不符合要求47S-D-01数据长度不能为空48S-D-02数据长度的长度不符合要求49S-E-01排序编号不能为空50S-E-02排序编号长度不符合要求51S-F-01更新时间不能为空52S-F-02更新时间的日期格式不正确53Z-01目录未开启接收1.2.4.资源信息34N-D-02参数描述长度不符合要求35O-01返回值数据类型不能为空36O-02返回值数据类型长度不符合要求37P-01响应示例不能为空38P-02响应示例长度不符合要求39Q-01调用示例不能为空40Q-02调用示例长度不符合要求41Z-01资源注册未开启接收42Z-02目录信息不存在43Z-03库表资源未开启接收44Z-04文件资源未开启接收45Z-05接口资源未开启接收1.2.5.申请信息27J-03附件标识长度不符合要求28J-04附件名称长度不符合要求29K-01申请标识不能为空30K-02申请信息不存在31L-01审核意见不能为空32M-01目录标识不能为空33N-01取消资源申请标识不能为空34N-02取消资源申请记录不存在35O-01取消资源申请状态不能为空36O-02"取消资源申请状态输入不规范37Z-01资源申请未开启接收38Z-02下一步处理人不存在39Z-03资源已申请40Z-04发起申请流程失败41Z-05资源取消申请未开启接收42Z-06资源已提交过撤销申请43Z-07发起取消资源申请流程失败44Z-08地自己的目录无需发起申请1.2.6.订阅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源数据汇交平台软件技术要求
认监委信息中心
2011年4月
目录
1 项目背景及目标 (1)
2 技术要求 (1)
2.1 基本功能需求 (2)
2.1.1上报方案管理 (2)
2.1.2上报业务管理 (3)
2.1.3上报数据管理 (4)
2.1.4文件交互及消息通知 (5)
2.1.5查询与统计 (5)
2.1.6平台管理 (6)
2.1.7系统集成 (7)
2.1.8界面控制 (7)
2.2 性能要求 (7)
2.3 其他要求 (8)
1项目背景及目标
为落实业务统计管理制度要求,切实遵循“统一制度、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统一采集、统一上报、统一数据库、统一信息输出”的工作机制,更好地为委内业务部门、地方两局、认证相关机构、获证企业提供数据统一上报和收集的信息化支持,迫切需要开展多源数据汇交平台建设。
多源数据汇交平台建设上线后,将达到以下目标:(1)解决多个业务数据上报系统并存,数据校验不一致,用户多次登录,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2)快速支持新的业务数据上报工作,能够基于平台快速定制上报方案,即时开展实质性数据上报;
(3)能够支持专项统计调查或各种问卷调查,快速、便利收集相关数据;
(4)实现数据填报说明、数据校验规则及不规范数据反馈管理,固化“上报前规范、上报中校验、上报后反馈”的数据治理闭环机制。
2技术要求
多源数据汇交平台将实现对上报方案管理、上报业务管理、数据及导入管理、消息通知、统计分析与查询,满足系统集成要求及用户界面使用习惯及美化要求。
基于多源数据汇交平台,快速构建认证培训机构信息上报系统、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信息上报系统、检测机构属性问卷调查系统,作为业务应用实例,对平台功能及性能进行实际验证。
2.1基本功能需求
2.1.1上报方案管理
支持快速定制上报方案,并对上报方案进行管理,具体需求如下:(1)平台支持上报方案的创建、下发、维护及归档管理,用户可查看上报方案历史信息。
上报方案通过设计上报模板方式进行定制,对上报模板能进行增删改查;上报方案制定人可以对自己设计的上报方案在正式下发前进行修改。
(2)平台应支持多种上报业务的上报方案定制,包括:明细数据上报业务,汇总数据上报业务及文件方式的数据上报业务及混合方式的上报业务。
(3)平台应涵盖数据检验规则库的构建,可对通用检验规则、数据字典检验规则及校验函数三类规则进行创建、维护与管理。
数据校验规则的设计应支持多层次的规则制定,基础业务人员可设定简单的通用数据校验规则、技术人员通过编程设计复杂的校验函数校验规则、通过关联代码表的方式设计数据字典校验规则。
(4)定制上报方案,可从数据规则校验库中选择相应的校验规则绑定方案模板的相应字段,或进行多个字段的逻辑关联与校验,用以控制上报数据质量。
(5)定制上报方案,应提供上报范围的选择,可进行组织、用户、权限等的关联配置。
对不同的上报方案,可选择不同的批
量上报对象与服务对象。
(6)定制上报方案,应实现上报层级的可配置及上报状态的控制。
应根据实际上报业务情况,允许上报方案设计者配置相应的上报层级及上报状态。
(7)上报方案模板应至少支持包括Excel、Access及表单三种方式的数据格式上报,能实现主子表的多表上报及自动汇总,能实行上报模板单个字段为一个word、excel、PDF等文件的上报。
2.1.2上报业务管理
基于上报方案的定制,对上报业务进行管理,具体需求如下:(1)应实现上报业务要求的审核与发布。
在上报方案定制后,上报业务要求正式发布前,需要经过相关审核方可正式发布。
(2)上报业务要求正式下发时,需要依据上报方案设计的上报流程下发上报通知;上报任务接收方接收任务后,按照任务要求提报业务数据。
(3)平台应提供业务上报周期可配置功能,指定的业务上报单位应在上报周期内按时完成上报业务。
对于逾期未报及即将到期上报的,平台应予以消息提醒,进行相关催报服务。
(4)根据上报方案中配置的上报层级,平台应提供各级的数据审核和上报功能。
审核功能为可选项,需要审核的业务数据通过审核后方可正式上报。
为加快业务上报过程,在同一上报层
级内部,审核层级仅为一级。
(5)数据上报后,按照上报业务流程通知上级单位,各级单位只能修改本单位业务数据。
根据特殊业务需要,上级单位也可以通过申请授权的方式修改下级单位数据。
(6)上报业务流程完成后,上报业务需要有完成标识。
2.1.3上报数据管理
(1)数据上报需要支持在线和离线上报两种方式,业务单位可以通过上报平台直接在线提供数据,针对需要收集整理的业务数据,多源数据汇交平台也应提供离线上报的功能。
在线上报方式支持在线填报和在线导入两种形式。
在线导入上报方式可实现Excel、Access和表单三种格式的数据批量导入功能。
(2)针对在线和离线的数据上报方式,均需按照上报方案定制的数据校验规则提供数据校验、不规范数据定位、不规范原因说明及不规范数据导出等功能,实现数据上报过程中数据质量控制与治理功能。
(3)数据上报需要支持部分和全部数据上报功能。
针对全部数据上报方式,只有数据质量完全符合要求的数据才可以上报。
针对部分上报方式,一级校验通过的数据可以上报,未通过一级校验的数据全部返回业务单位重新上报,二级校验未通过的业务数据仍可继续上报,不规范的数据需要通知业务单位更正后继续上报。
多源数据汇交平台需要针对继续上报的数据与原
上报数据进行去重合并处理。
(4)平台应实现对上报的数据进行解析,并存储入相应的上报数据库中。
上报数据库应记录上报数据的历史变化轨迹,实现对数据上报的查重处理。
(5)针对上报后的数据,多源数据汇交平台应提供相应接口接受分析出的不规范数据,并可供上报单位进行查看、下载与修改,实现数据上报后反馈与治理机制。
2.1.4文件交互及消息通知
(1)实现文件下发、文件浏览及下载功能,支持文件分类及批量下发通知,支持上报单位的文件上传及与上报数据的关联。
(2)实现对文件上传、文件下发、文件浏览及下载的行为记录,使得文件上传及下发等行为具有可溯源及不可抵赖性。
(3)在上报业务的各个环节均需提供消息提醒及发布功能,系统消息需与腾讯平台(RTX)集成以方便用户及时得到相关信息,便于与客户人员交流。
(4)多源数据汇交平台代办事宜消息需要和统一门户集成,方便用户及时得到委派的任务。
2.1.5查询与统计
(1)实现对平台用户的使用行为统计。
如对上报方案中业务上报行为进行统计,可为上报方案的上报周期调整提供信息服
务;对文件交互行为进行查询与统计,为上报方案制定部门提供文件追踪信息服务等。
(2)多源数据汇交平台价值分析,针对上报业务方案的使用率,反馈率进行分析,为各级领导及单位定制上报方案提供决策支持信息。
(3)针对上报业务的完成情况,如数据上报错误率,延时上报率提供查询与统计功能,为各级单位改进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2.1.6平台管理
(1)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可自定义组织机构,以树型形式展现,可对机构的基本属性进行扩展和管理,并可对组织机构中相应的人员进行定义和维护,对人员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2)角色管理。
可对机构隶属人员的角色进行定义,建立角色与机构、人员之间的关系,关系的维护修改可由用户随时维护更新。
(3)权限管理。
支持组织机构、用户、角色等多种管理对象进行单个或成批的权限设置操作,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操作简便、控制灵活、管理严格的权限管理平台。
可实现对平台中各种功能模块、数据、界面元素(包括菜单、按钮等各种界面上能控制的控件)的权限控制。
2.1.7系统集成
(1)与统一门户集成,及时发布各种代办事宜信息。
(2)与TRS平台集成,统一公文文件的管理。
(3)与腾讯、邮件及短信息,及时发布通知,提高业务信息发布效率。
(4)与交换平台集成,为其他业务系统提供信息。
(5)与数据仓库集成,接受数据仓库反馈的不规范数据,构建数据闭环治理机制。
2.1.8界面控制
多源数据汇交平台界面风格需要符合政府严谨客观及方便用户操作的服务风格,为使用单位及个人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界面。
2.2性能要求
1.系统无登陆用户数限制,并能满足上报初期500人,同时在线
100人的规模,且能无任何改变地支持最终用户100,000人以
上的规模(支持专项统计调查)。
2.系统满足用户登陆、在线填报、文件交互、消息通知、查询统
计响应时间平均1秒左右,最高不超过5秒;批量数据(<=5M)上报响应时间平均2分钟左右,上报响应时间最高不超过5分
钟。
2.3其他要求
1.友好性
用户容易上手使用,从开始学习到熟练掌握的成本尽量小。
在使用过程中付出的时间成本尽量小。
2.开放性
开发平台采用业界成熟的J2EE。
应采用数据库存储文件或文件相关信息,应采用主流数据库,如oracle、DB2、SQL Server等。
3.易管理性
为管理员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以及完善的管理功能。
有自动备份机制。
4.内外网部署
需在认监委信息中心内外网分别部署两套系统,两套系统间要有相应的数据同步或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