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期末考资料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期末考资料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期末考资料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

一.单选题。

1.戏剧( D )的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戏剧的胜利。

A.《九三年》

B.《悲惨世界

C.《海上劳工》

D.《欧那尼》

2.玛丝洛娃是( C )中的人物。

A.《舞会之后》

B.《教育的果实》

C.《复活》

D.《黑暗的势力》

3.但丁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题为( B )的诗歌和散文合集。

A.《神曲》

B.《新生》

C.《论俗语》

D.《飨宴》

4.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书名来自莎士比亚戏剧( B )中的一段独白。

A.《哈姆雷特》

B.《麦克白》

C.《罗米欧与朱丽叶》

D.《李尔王》

5.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诗人是( D )

A.阿那克瑞翁

B.品达

C.荷马

D.萨福

6.桃丽娜是( D )中的人物。

A.《夫人学堂》

B.《恨世者》

C.《醉心贵族的小市民》

D.《伪君子》

7.( A )是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之作。

A.《等待戈多》

B.《恶心》

C.《禁闭》

D.《莫菲》

8.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 B )有“悲剧之父”之称号。

A.索福克勒斯

B.埃斯库罗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9.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 A )有“戏剧界的荷马”之称号。

A.索福克勒斯

B.埃斯库罗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10. ( C )是萨特的“境遇剧”的代表作。

A.《等待戈多》

B.《恶心》

C.《禁闭》

D.《莫菲》

11. 开创“随笔”这一文学形式的是( A )。

A.蒙田

B.爱默生

C.莎士比亚

D.斯宾塞

12. 《费德尔》的作者是( C )。

A.高乃依

B.莫里哀

C.拉辛

D.狄德罗

13. 亨利·菲尔丁的小说( B )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结构最完美的作品。

A.《克拉丽莎》

B.《汤姆·琼斯》

C.《帕米拉》

D.《劫发记》

14. 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的是小说( A )。

A.《勒内》

B.《九三年》

C.《阿达拉》

D.《笑面人》

15. 雨果在( A )这部作品中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观点。

A.《九三年》

B.《悲惨世界》

C.《海上劳工》

D.《笑面人》

16.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 C )中的人物。

A.《群魔》

B.《少年》

C.《罪与罚》

D.《白痴》

17.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 B )中的句子。

A.《云雀》

B.《西风颂》

C.《麦布女王》

D.《解放了的普洛米修斯》

18. ( D )是卡夫卡的荒诞主题的代表作。

A.《等待戈多》

B.《恶心》

C.《禁闭》

D.《变形记》

19. “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的作品是( B )。

A.《周末后的一天》

B.《百年孤独》

C.《枯枝败叶》

D.《死亡时刻》

20. 《巴马修道院》的作者是( A )。

A.司汤达

B.巴尔扎克

C.福楼拜

D.狄更斯

21. 亨利·菲尔丁的小说( B )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结构最完美的作品。

A.《克拉丽莎》

B.《汤姆·琼斯》

C.《帕米拉》

D.《劫发记》

二、多选题

1.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是( CDE )。

A.阿里斯托芬

B.米南德

C.索福克勒斯

D.欧里庇得斯

E.埃斯库罗斯

2. 弥尔顿的三大诗作均取材于《圣经》,它们是( ABD)。

A.《失乐园》

B.《复乐园》

C.《天路历程》

D.《力士参孙》

E.《使徒行传》

3. 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是( ACDE )。

A.《哈姆雷特》

B.《罗米欧与朱丽叶》

C.《奥赛罗》

D.《麦克白》

E.《李尔王》

F.《暴风雨》

4. 莎士比亚创作的喜剧作品是( ACD )。

A.《仲夏夜之梦》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威尼斯商人》

D.《第十二夜》

E.《理查三世》

F.《暴风雨》

5. 巴尔扎克“风俗研究”的分类整理方法又分为的六个场景是( ABCDEF)。

A.私人生活场景

B.外省生活场景

C.巴黎生活场景

D.政治生活场景

E.军事生活场景

F.乡村生活场景

G.城市生活场景

6. 意识流小说流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法、英、美诸国,主要代表作家有( ABDE)。

A.普鲁斯特

B.乔伊斯

C.布勒东

D.福克纳

E.伍尔夫

F.冯内古特

G.阿兰·罗布-格里耶

7. 荒诞派戏剧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法国而后广泛流行于欧美各国,代表性剧作家及作品有( AC )。

A.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

B.约瑟夫·海勒的《第22条军规》

C.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D.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

8. 欧里庇得斯创作的代表作有( BD )。

A.《安提戈涅》

B.《美狄亚》

C.《俄狄浦斯王》

D.《特罗亚妇女》

E.《阿卡奈人》

F.《鸟》

9. 拜伦的一组“东方叙事诗”塑造了著名的“拜伦式英雄”,这包括( ABDEF)。

A.《异教徒》

B.《莱拉》

C.《唐璜》

D.《海盗》

E.《巴西里耶》

F.《科林斯的围攻》

10. 古典主义要求戏剧创作严格遵守“三一律”,即( BCD)必须保持“整一”。

A.故事

B.情节

C.时间

D.地点

E.人物

F.体裁

11. 哈代创作的“性格环境小说”代表了他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主要作品有( ABCE)。

A.《还乡》

B.《卡斯特桥市长》

C.《德伯家的苔丝》

D.《艰难时世》

E.《无名的裘德》

F.《名利场》

12.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有( ABDE)。

A.《玩偶之家》

B.《社会支柱》

C.《布朗德》

D.《群鬼》

E.《人民公敌》

13. 弥尔顿的三大诗作均取材于《圣经》,它们是( ABD )。

A.《失乐园》

B.《复乐园》

C.《天路历程》

D.《力士参孙》

E.《使徒行传》

14. 莫里哀的《伪君子》的艺术特征有( ABCD)。

A.基本按古典主义“三一律”写成

B.典型的性格喜剧

C.全剧结构紧凑,层次鲜明

D.融会了各种戏剧因素

15. “多余人”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独有的系列典型人物形象,他们是( ABC )。

A.毕巧林

B.别里托夫

C.罗亭

D.拉赫美托夫

E.卡捷琳娜

16.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创作的一组“东方叙事诗”,包括有( ABCDEF)。

A.《异教徒》

B.《阿比托斯的新娘

C.《科林斯的围攻》

D.《莱拉》

E.《巴里西耶》

F.《海盗》

17.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它主要由( BC )两大史诗组成。

A.《埃涅阿斯记》

B.《伊利昂记》

C.《奥德修记》

D.《变形记》

18.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有( BCDEF )。

A.拉辛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E.拉伯雷

F.塞万提斯

19.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这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的内容有( ABCD)。

A.用人性反对神权

B.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C.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D.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20. “湖畔派”诗人是指18世纪末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下属于“湖畔派”的诗人有( ABC )。

A.华兹华斯

B.柯尔律治

C.骚塞

D.雪莱

E.拜伦

F.济慈

三、填空题

1.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玩偶之家》)。

2. 托尔斯泰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

3.“威塞克斯小说”属于(哈代)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类。

4. 荷马史诗取材于古代关于(【希腊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

5. 《喧哗与骚动》的叙事运用了(“对位式结构”)的神话模式。

6. 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的是(《俄狄浦斯王》)。

7. 莎士比亚传奇剧的代表作是(《暴风雨》)

8. 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狄德罗)是《百科全书》的主编。

9. “为艺术而艺术”是(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艺术口号。

10. “我为这样做,整整用了两幕,准备我的恶棍上场”,这句话出自(莫里哀)为其一部著名的喜剧作品所写的序言。

11. 感伤主义这一名称源于(斯特恩)的代表作《感伤的旅行》。

12.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最初发表于(1857)年。

13. (庞德)的《地铁车站》只有俳句式的两行:“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却被公认为意象派的压卷之作。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擅长采用(“复调”小说)的方法叙事和塑造人物,形成了多主角、多中心的人物体系。

15. (《贝奥武甫》)是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中流传迄今的最完整的一部史诗。

16. 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17. 《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关系以爱斯美哈达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圆心)结构。

18. 阿兰罗布格里耶的小说(《橡皮》)开拓了“物本主义”小说的先河。

19. 狄更斯的成名作是(《匹克威克外传》)。

20. 歌德晚年的抒情诗代表作是(《西东合集》),抒发了对宇宙、社会、人生的多方位的体验和探索。

21.马尔克斯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说词的题目是(《拉丁美洲的孤独》)。

22.彼特拉克的诗作(《歌集》)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为欧洲近代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3. 列宁盛赞(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24. 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是(“性格和环境小说”【“威塞克斯小说”】)。

25. “感伤主义”是18世纪后半期的一个思想和文学流派,得名于斯泰恩的(《感伤的旅行》)。

26. 19世纪英国三位著名的女性小说家是(勃朗特三姐妹)。

27. 长篇小说(《复活》)是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最重要的作品。

28. 华兹华斯为(《抒情歌谣集》)所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29. 《复活》塑造了“忏悔的”贵族的典型(聂赫留朵夫)。

30. “透过粉饰,我发掘地狱”;“给我粪土,我变它为黄金”是恶魔诗人(波德莱尔)的诗句。

31. 被歌德认为是“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的是喜剧作品(《伪君子》)。

32. 《新爱洛绮斯》的作者是(卢梭)。

33. 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的觉醒与崛起的是作品(《百年孤独》)。

34. 除了《路加福音》,路加还有一部杰作(《使徒行传》)被选入《新约》

35. 希腊神话的最大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36.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运用了(框架结构)的形式把一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浑然一体。

37. 蒙田是欧洲文学史上(随笔)这一体裁的创始人。

38. 彼特拉克的《歌集》,主要以(十四行诗[商籁体])形式著称。

39. 彼特拉克的诗作(《歌集》)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为欧洲近代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40. (库柏)是美国边疆题材小说的开创者。

41.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42. 被称誉为“美国文学之父”的是(华盛顿·欧文)。

43. 将巴尔扎克手杖上“我能够摧毁一切障碍”改为“一切障碍摧毁了我”的作家是(卡夫卡)。

44. 英国感伤主义文学中的“墓园诗派”这一名称源于(格雷)的代表作《墓园挽歌》。

四、名词解释

1. 荒诞派戏剧

答案:荒诞派戏剧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法国而后广泛流行于欧美各国。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和40年代兴起的存在主义文学都对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荒诞派戏剧在内容上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诞不经;在艺术手法上则打破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戏剧动作和前言不搭后语的枯燥语言来从总体上突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这一流派最有代表性的剧作家和作品是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2. 新小说派

答案:新小说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法国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的基本特征是:热衷于对“物”作细致的描写,有“物本主义”倾向;刻意追求结构的“新”,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规范;大胆进行语言革新,运用表现视觉的和描写性的词汇进行文学创作。娜塔丽·萨洛特(1902—)的论文集《怀疑的时代》(1956)是新小说派的宣言书,她的代表作是《无名氏肖像》(1948)。阿兰·罗伯-格里耶(1922—)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橡皮》(1953)开了“物本主义”小说的先河,代表作是《窥视者》(1955)。米歇尔·布托尔(1926—)的《变》(1957)和克洛德·西蒙(1913—)的《弗兰德公路》(1960)都是新小说有代表性的作品,西蒙的创作发展了新小说的表现手法。

3. 自然主义文学

答案:自然主义文学首先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它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而把这一理论首先应用到文学上的是文艺评论家泰纳。左拉(1840—1902)是自然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人物,他受到龚古尔兄弟对人进行病理分析的小说启发,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创作理论,在《实验小说》(1880)、《戏剧中的自然主义》(1881)和《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中,左拉强调采取纯客观的描写态度反映现实,要求文学成为单纯记录各种平凡琐细事物的照相机。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从遗传学和生理学去解释人的思想活动和社会现象。主张作家应超越政治和道德,否定文学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作用。

4. 感伤主义

答案:感伤主义是18世纪后半期的一个思想和文学潮流。得名于劳伦斯·斯特恩游记《感伤

的旅行》。它主要是因事而引起的情感抒发,其中不论写人物心理还是谈论叙述者自己的心情,都描绘得准确、生动和细腻。虽然斯特恩并非置理性于不顾,但是他追求感情经历能带来的愉悦,力图从感情中得到精神的慰藉,在这点上他开了浪漫主义的先河,这就是为什么感伤主义是18世纪理性主义向19世纪浪漫主义过渡的一个中介。

5. “多余人”形象

答案:“多余人”形象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独有的系列典型人物,大多是出身贵族的青年,既不满现实,又无所事事,他们“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够站到人民方面”(赫尔岑语),只能作一个社会的“多余人”,这类人物的鼻祖是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接下来有莱蒙托夫的毕巧林、赫尔岑的别里托夫、屠格涅夫的罗亭等,这类人物形象发展到后来,如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莫夫,进步因素已荡然无存,预示着贵族阶级的腐朽没落。

6. “复调”小说

答案: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创设的概念。陀氏是世界公认的心理描写巨匠,他善于通过人物非理性的潜意识,诸如梦境、内心分裂、反常心理等精神状态,挖掘人物的心灵,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多重性。他还采用“复调”小说的方法叙事和塑造人物,形成了多主角、多中心的人物体系。

7. 魔幻现实主义

答案: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发端于20世纪30-40年代,60年代后成为拉丁美洲小说创作的一个主要流派,它对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有所借鉴,又深深植根于浓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大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在创作中表现拉美人民苦难的历史与现实,揭露社会的黑暗,探索民族的未来与出路。艺术上则在现实描绘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奇迹、幻觉、梦境甚至鬼魂形象经常出现于小说情节中,时序关系常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人物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等。

8. 七星诗社

答案:“七星诗社”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于15

世纪末,16世纪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文主义作家有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后者。皮埃尔·德·龙沙(1524—1585)出身贵族,写过许多爱情诗,成为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以他为首的“七星诗社”对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成为古典主义的先驱。

9. 拜伦式英雄

答案:1812-1816年,拜伦创作了一组“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巴里西耶》和《科林斯的围攻》,作品富于叛逆精神,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组诗中的主人公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反抗社会制度的叛逆者,他们都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社会中却找不到用武之地。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热情,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毫无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在这些主人公身上明显具有诗人的生活的印迹和个性气质,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并且在欧洲的一代青年和民主人士中引起强烈共鸣。

10.“二希”文化

答案:“二希”文化是指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Hellenism & Hebraism)的合称,它们构成了整个欧洲文学发展的基因。古希腊文学体现了个体本位、肯定人的世俗生活的人本意识,成为欧洲文学的文化内核之一。古罗马文学继承了古希腊文学的传统,但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服从于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后来的古罗马文学中理性化的文化观念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观念相契合,形成了尊重理性、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基督教人本意识,它是以后欧洲文学的文化内核的又一层面。文学史家朱维之教授曾形象

地把“二希”文化比喻为哺育西方文学成长的两个乳房。

11. 骑士文学

答案: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物。骑士的信条是“忠君、护教、行侠”以及效忠和保护女主人。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前者以普罗旺斯诗歌为代表,《破晓歌》;后者按题材分为不列颠系统、拜占庭系统和古代系统,尤以不列颠系统的《特里斯丹与伊瑟》最为著名。骑士文学的抒情技巧、心理描写、情节离奇的浪漫风格对欧洲近代抒情诗和长篇小说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12.俄国“自然派”

答案:19世纪30、40年代,果戈理(1809—1852)发展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现实主义,确立了俄国文学中“自然派”(即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外套》等中短篇小说、讽刺喜剧《钦差大臣》(1836)和长篇小说《死魂灵(1842)。在果戈理受到反动文人的攻击时,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1811—1848)挺身而出,为果戈理辩护,论证了“自然派”必要性和进步意义,他认为,“自然派”的特点就是真实地描写和批判农奴制社会的黑暗面,以下层社会的人为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它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人民性和独创性,这是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

13.威塞克斯小说

答案:“威塞克斯小说”是英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哈代的系列小说。哈代把他的小说分为三类:1、罗曼史和幻想小说;2、机敏和经验小说;3、性格和环境小说。其中属于“性格和环境小说”的《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德伯家的苔丝》(1891)和《无名的裘德》(1896)等7部作品是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这些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14. 人文主义

答案:14世纪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起初是指14、15世纪兴起的那些人文学科而言的。人文主义,顾名思义,即主张以人为本,它有四层基本内涵:1、用人性反对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反对教会的神权论;2、用个性解放、个人幸福来反对禁欲主义,强调幸福在人间而不在天堂;3、用理性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4、在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因为强大的王权有利于抑制封建势力,保护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对外掠夺活动

15. “湖畔派”诗人

答案:“湖畔派”诗人是指18世纪末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极为反感,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和得名“湖畔派”。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于1798出版,这部诗集的序言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16. 超验主义

答案:超验主义是产生于美国19世纪30至40年代波士顿地区,并具有广泛影响的一股浪漫主义改革思潮,其基本精神是挑战传统的理性主义和怀疑论哲学,特别是挑战作为清教主义理论基础的加尔文思想。代表人物是爱默生、梭罗和霍桑等人。1836年起,他们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后来被人们称为“超验主义俱乐部”的团体,不定期地就哲学、神学、文学等领域内的问题展开讨论。1840年,爱默生与富勒共同主编的一份名为《日晷》(Dial)的杂志出版,它是这个超验主义团体的思想理论刊物,几乎所有主要的超验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在上面发表过自己的理论文章和诗歌、散文作品。

17. 狂飙突进运动

答案:“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深入发展,它发生在1770年—1785年之间,因这场运动的参加者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1776)而得名。这场运动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纲领的制订者,青年席勒和歌德则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作家。席勒的作品“洋溢着对整个德国社会挑战的叛逆精神”(恩格斯语),代表作有《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剧作《葛兹?封?贝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深刻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时代精神。

18. 社会问题剧

答案:“社会问题剧”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一系列反映当代社会问题的剧作。《青年同盟》(1869),这是易卜生第一部用现代口语体散文写成的现实主义的“轻松的社会问题喜剧”,此后他写了大量的力作如《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4)、《群鬼》(1881)和《人民公敌》(1882)等。

19. 存在主义文学

答案:存在主义文学20世纪30年代末期产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的基本特征是:善于描写世界与人生状态的荒诞性,表现人在绝望境地中的精神自由;有很强的哲理性,使文学趋向哲学化。法国的让-保尔·萨特(1905—1980)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创作的鼎盛期是40年代后半期到60年代,这期间他独创了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境遇剧”,这种戏剧在舞台上展现人物的境遇,以及在特定的境遇中,剧中人所进行的自由选择。阿尔贝·加缪(1913—1960)也是重要的存在主义作家,其小说《局外人》(1942)塑造了“荒诞的人”形象,《鼠疫》(1947)对荒诞哲学作了形象诠释。此外,美国的诺曼·梅勒、索尔·贝娄以及英国的威廉·戈尔丁等也是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作家。20.“跨掉的一代”

答案:“跨掉的一代”。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的基本特征热衷于描写暴力、随落、吸毒和犯罪等颓废生活,用消极或“脱俗”的方式反抗社会;蔑视高雅文学,追求语言和表现技巧的创新。“跨掉的一代”在思想倾向上有颓废性,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创新。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杰克·凯鲁亚克(1922—1969)的《在路上》(1957),艾伦·金斯堡(1926—)的《嚎叫》(1955),威廉·巴罗斯(1914—)和格里雷里·柯尔索(1930—)等。

21. 黑色幽默小说

答案:黑色幽默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小说流派,其名称源于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辑的一本短篇小说集《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有海勒、冯内古特、品钦、巴思、巴塞尔姆等,他们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创作中表现世界的荒谬、社会对人的异化、自我挣扎的徒劳;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趋于分裂,成为带有悲喜剧双重色彩的“反英雄”。在艺术上它抛弃了传统小说的严谨结构和叙事原则,将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事件剪接在一起,笔法则富于反讽意味,语言经常打破一般语法规则和固有的词语搭配习惯。

22.废奴文学

答案:在美国独立革命到南北战争时期,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废奴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成为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的重要主题,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早期废奴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有爱默生的著名诗篇《波士顿颂》,朗费罗《废奴篇》诗八首,梭罗在的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等等。废奴文学以反对美国南方的蓄奴制和反映黑人悲惨生活为主要内容,希尔德烈斯的长篇小说《白奴》和斯托夫人的《汤姆大伯的小屋》是废奴文学的主要代表,

尤其是后者,对社会发生了重大影响,斯托夫人曾被林肯总统称为“引起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23. 流浪汉小说

答案: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一般采用自传体形式反映社会现实,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广阔的社会环境的描写交织在一起,人物形象的塑造比较突出。西班牙最有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附答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母育学校》夸美纽斯 2.学前教育功能 3.家庭教养方式 4.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5.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6.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異體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______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斷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____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______。 9.“莫”的本義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 7.賊民之主,不忠。 賊: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 9.雖然,必告不穀。 不穀: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 稱: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過: 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發: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 14.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誠: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茍: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庠序: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藝: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徴: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 1.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2.制,嚴邑也。 3.虢,虞之表也。 4.吾乃梁人也。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6.百乘,顯使也。 7.郤克傷於矢。 8.君能補過,袞不廢也。 9.故不能推車而及。 10.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11.君何患焉? 12.許子奚爲不自識? 1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14.姜氏何厭之有? 15.“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16.爾貢苞茅不入,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17.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18.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19.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2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所活用的詞(如果有多個全部指出),並解釋詞義(每題2分,10題,共20分) 1.晉靈公不君。 2.從左右,皆肘之。

2013年秋《外国文学名著导读》100分作业

作 业 1.第1题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书名来自 莎士比亚戏剧( )中的一段独 白。 A.《哈姆雷特》 B.《麦克白》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李尔王》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2.第2题 《巴马修道院》的作者是( )。 A.司汤达 B.巴尔扎克 C.福楼拜 D.狄更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3.第3题

“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的作品是( )。 A.《周末后的一天》 B.《百年孤独》 C.《枯枝败叶》 D.《死亡时刻》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4.第4题 雨果在( )这部作品中提出 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观点。 A.《九三年》 B.《悲惨世界 C.《海上劳工》 D.《笑面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5.第5题 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诗人是( )

A.阿那克瑞翁 B.品达 C.荷马 D.萨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6.第8题 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 )有“戏剧界的荷马”之称号。 A.索福克勒斯 B.埃斯库罗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7.第9题 但丁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题为( )的诗歌和散文合集。 A.《神曲》 B.《新生》 C.《论俗语》 D.《飨宴》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8.第10题 《费德尔》的作者是( )。 A.高乃依 B.莫里哀 C.拉辛 D.狄德罗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9.第11题 ( )是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之作。 A.《等待戈多》 B.《恶心》 C.《禁闭》 D.《莫菲》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药代动力学考试复习资料

08级药代动期末考参考资料 名词解释 1.清除率CL: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药 物表观分布容积数,总清除率CL等于总 消除速率dx/dt对全血或血浆药物浓度c 的比值,也就是说消除速率dx/dt=cl*c。 2.稳态坪浓度:为达到稳态后给药间期τ 内AUC与τ的比值。c=AUC/τ,该公式 的实质:对稳态各个时间点的浓度的时 间长度权重平均。 3.代谢分数:fm,代谢物给药后代谢物的 AUC和等mol的原型药物给药后代谢物 的AUC的比值。 4.负荷剂量(Loading Dose):凡首次给药 剂量即可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剂量。 5.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参数随 剂量(或体内药物浓度)而变化,如半 衰期与剂量有关,这类消除过程叫非线 性动力学过程,也叫剂量依赖性动力学 过程。 6.非线性消除: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 速率常数呈现为剂量或浓度依赖性,此 时药物的消除呈现非一级过程,一些药 动学参数如T1/2,CL,不再为常数,AUC、 Cmax等也不再与剂量成正比变化。 7.清洗期(必考):交叉实验设计中两个周 期的间隔称为清洗期,至少间隔药物的 7~9个清除半衰期。如果清洗期不够长,第一轮服药在血液中的残留对第二轮产 生干扰。存在不等性残留效应,第二轮 数据就无效了。 8.后遗效应(必考):在生物等效性试验交 叉设计中,由于清洗期不够长,第一轮 服药在血液中的残留对第二轮产生的干 扰称为后遗效应。 9.物料平衡:指药物进入体内后的总量与 从尿液、粪便中收集到的原型药及代谢 物等的总量是相等的。 10.药物转运体:存在与细胞膜上的能将药 物向细胞外排的一类功能性蛋白质或者 多肽。 11.介质效应:由于样品中存在干扰物质, 对响应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2.MAT:mean absorption time即平均吸收 时间。公式为MAT=MRT oral – MRT iv 13.波动系数:FD,研究缓控释剂得到稳态 时的波动情况, av / c- c ss min ss max C FD) ( 14.平衡透析法:测定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一 种方法,该方法是以半透膜将血浆与缓冲液隔开,将药物加入缓冲液中,待药物扩散达到平衡后测定半透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并计算出药物的蛋白结合率。 15.超过滤法:用适当孔径的滤膜,采用加 压或离心的方法将游离药物和血浆分开,通过测定血浆和滤液浓度来计算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16.药物的生物转化:药物的代谢,也称为 药物的生物转化,是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药物进入体内后部分药物在体内各种代谢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转化,再以原型和代谢物的形式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 17.首过效应:口服给药,药物在到达体循 环之前,经肠道、肠壁和肝脏的代谢分解,使进入体内的相对药量降低。18.多药耐药(MDR):最早在肿瘤细胞中发 现。对药物敏感的肿瘤细胞长期用一种抗肿瘤药物处理后,该细胞对药物敏感性降低,产生耐药性,同时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抗肿瘤药物敏感性也降低。19.表观分布容积Vd:Vd=x/c,药物在体内 达到动态平衡时,按血药浓度计算,药物分布在体内时所占的体积。3-5L即主要分布于血液并与血浆蛋白大量结合。 10-20L即主要分布于血浆和细胞外液,40L分布于细胞内外液,大于100L指示有特定分布组织。 20.消除速率常数k: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一 级速率常数。 21.消除半衰期t1/2: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 需的时间。都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速率常数。一级:T1/2=0.693/k 22.稳态水平分数:fss,药物浓度达到稳态 水平的某一分数。 23.积累系数R:经过重复多次给药后,药 物在体内有积蓄的现象,其积累程度用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09汉语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 1.隶变:隶变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它把小篆不规 则的曲线或匀圆的线条变成方折的笔画,使字形变得平直方正,并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如:“萅”变为“春”,“”省为“書”,是一次重要的简化。从此,汉字象形的意味大部分丧失了。 2.异体字:异体字是形体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古代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代替的自, 例如:猿—猨(声符不同),畧—略(声符、义符的位置不同)。从文字和词的对应关系看,异体字就是同一词的几个不同字形,即异形同词。从古书上看,异体字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两个字并驾齐驱,都是常见字,例如:憑—凭,嶽—岳,歎—嘆;第二类是一个字常见,一个字罕见,例如:時—旹,哲—喆,野—埜。 3.通假字: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 个音近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假借字(简称借字),例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寤本应用牾)。 4.古今字:古今字是不同时代为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先后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 这是一种纵向的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称为“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做今字。 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搜集了大量古今字,并强调说:“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如:“暮”字本写作“莫”,后来写作“暮”,在“昏暮”这个意义上,“莫” 和“暮”是古今字的关系。(大和太,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太叔。花和华,早生华发)。两个来源,四种情况夹9 5.六书:是传统分析汉字结构的说法,六书之名始于《周礼》,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 志》首次说出六书的内容,即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明确提出六书是造字方法。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最详细地解释了六书,他说:“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jie qu),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评价)。 6.《尔雅》:《尔雅》是研究上古同音义词的重要著作,它是我国最早的词典,作者不可考, 多认为是古代小学家们逐渐集录而成的,大约开始编撰于战国中后期,至汉代形成现代所见的规模,共收录上古时期的词语4300多个。按词语的内容归类分卷,共分19卷,如释天,释地,释言。 7.《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编。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本义、辨识音 读的字典,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训诂著作之一。作者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 理论,首创部首排检法,所收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个),依据540个部首分部排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8.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是与词的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词的最早意义,但

2016秋《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平时作业满分试题

2016秋《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平时作业满分试题

1.第1题 《费德尔》的作者是()。 A.高乃依 B.莫里哀 C.拉辛 D.狄德罗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的核心思想是()。 A.反对个人主义 B.宣扬“幸福在人间” C.倡导英雄主义 D.宣扬封建迷信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中的句子。 A.《云雀》 B.《西风颂》 C.《麦布女王 D.《解放了的普洛米修斯》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罗兰之歌》通过对罗兰奋勇拼杀、战死疆场的描写所要表达的主题是()。

A.悲观主义 B.爱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人文主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有“悲剧之父”之称号。 A.索福克勒斯 B.埃斯库罗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但丁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题为()的诗歌和散文合集。 A.《神曲》 B.《新生》 C.《论俗语》 D.《飨宴》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的是小说()。 A.《勒内》 B.《九三年》 C.《阿达拉》 D.《笑面人》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是萨特的“境遇剧”的代表作。 A.《等待戈多》 B.《恶心》 C.《禁闭》 D.《莫菲》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12题 “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的作品是()。 A.《周末后的一天》

2019专本专临床药代动力学B和答案.docx

年级班级学号 医学院 2018-2019 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A 卷 专业:药学(专升本 , 专)适用年级:2017 级科目:药物代谢动力学满分:100 分 装总页数: 4 页出题日期:2019-5-8订 概念解释(每概念 2 分,共 10 概念,共 20 分) 线一、 左 1. 血脑屏障 侧 不 准 答 2. 肝药酶抑制剂 题 3.肝肠循环 姓名 4.零级动力学消除 5.生物利用度 6.血浆半衰期 7.稳态血药浓度 8.易化扩散 9.体过程 10.药物的排泄

二、问答题(共 2 题,每题 4-6 分,共 10 分) 1、Caco-2细胞作为体外吸收模型的优点?(4分) 2、举例说明药代动力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6分) 三、选择题(共60 题,每题 1 分,共 60 分) 1.大多数脂溶性药物跨膜转运是通过 A.易化扩散B.简单扩散C.膜孔滤过D.主动转运E .胞饮2.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A.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B.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 C.需消耗能量D.有竞争性抑制现象E.有饱和限速现象 3.下列关于主动转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 B .需特异性载体 C .不消耗能量 D.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E .有饱和限速现象 4.某弱酸药物的pka=3.4 ,在 pH=7.4 的血浆中其解离度为 A. 90% B. 99% C . 99.9%D. 99.99%E. 10% 5.以下何种情况药物易通过简单扩散转运 E.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 6.下列关于药物解离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弱 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小,易吸收B.弱碱性药物在 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小,易吸收

《家庭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家庭教育学》期末复习题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属于() A.情报研究b、调查研究C.实验研究d、行动研究 2.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婚姻家庭形式是() A.血缘家庭 B.普那路亚家庭 C.对偶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 3.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变化状况呈现出核心化趋势和() A.多极化趋势 B.小型化趋势 C.多元化趋势 D.联合化趋势 4.以下选项属于家庭的历史功能的是() A.生育功能 B.性生活功能 C.生产功能 D.抚养赡养功能 5.人们对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和认识是() A.教育手段 B.教育方法 C.教育观念 D.教育原则 6.支配着学前儿童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行为及方式方法的 是学前儿童家长的() A.教育观 B.人才观 C.儿童观 D.价值观 7.中国有句俗话“儿子是自己的好”,这反映了家庭教育是一种() A非正规教育B.充满亲情的教育C.稳定的持久性教育D.无所不在的教育 8.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称为() A.亲子关系 B.道德关系 C.母子关系 D.情感关系 9.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采取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爱护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和树立个人特质,这种家长教养方式是() A.民主权威型 B.绝对权威型 C.娇惯溺爱型 D.忽视冷漠型 10.鲍尔特温将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概括为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类,他划分的依据是() A.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的相关研究 B.家长的人格特点 C.家长教养方式的基本向度 D.接受-拒绝 1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向和() A.规格 B.效果 C.未来 D.希望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8%) 1 《战国策》是一部___时代的史料汇编,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过西汉___整理的。对这部书, ___时期___作过注。 2 《说文解字》是一部分析___说解___的专书,是___时期___所撰。全书按___排列,共有___个部首。 3 汉代声训颇为流行,出现了一部声训专著,就是刘熙的___。它为后世___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 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___、___、___是古文字,___、___是今文字。二语法分析题(22%) 1 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其类型有: A 名词用如动词 B 形容词用如动词 C 量词用如动词 D 动词的使动用法 E 名词的使动用法 F 名词的意动用法 G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H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I 对动用法 J 为动用法K 名词作状语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现象,写在横线上并在它的后面填写序号。 1) 师还,馆于虞。()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6)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 7) 邴夏御齐侯。() 8) 孟尝君客我。() 9) 晋侯饮赵盾酒。( )() 10)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2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并填写序号。 A 双宾语句 B 宾语前置句 C 判断句 D 被动句 E 谓语前置句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姜氏何厌之有? 3)郗克伤于矢。 4)是吾师也。 5)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6)贤哉,回也! 7)(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寡人是征。 8)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2016年度秋《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平时课后复习满分试题

《费德尔》的作者是()。 A.高乃依 B.莫里哀 C.拉辛 D.狄德罗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的核心思想是()。 A.反对个人主义 B.宣扬“幸福在人间” C.倡导英雄主义 D.宣扬封建迷信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中的句子。 A.《云雀》 B.《西风颂》 C.《麦布女王 D.《解放了的普洛米修斯》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罗兰之歌》通过对罗兰奋勇拼杀、战死疆场的描写所要表达的主题是()。 A.悲观主义 B.爱国主义

D.人文主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有“悲剧之父”之称号。 A.索福克勒斯 B.埃斯库罗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但丁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题为()的诗歌和散文合集。 A.《神曲》 B.《新生》 C.《论俗语》 D.《飨宴》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的是小说()。 A.《勒内》 B.《九三年》 C.《阿达拉》 D.《笑面人》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是萨特的“境遇剧”的代表作。 A.《等待戈多》 B.《恶心》 C.《禁闭》 D.《莫菲》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12题 “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的作品是()。 A.《周末后的一天》 B.《百年孤独》 C.《枯枝败叶》 D.《死亡时刻》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0.第13题 开创“随笔”这一文学形式的是()。 A.蒙田 B.爱默生 C.莎士比亚 D.斯宾塞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14题 戏剧()的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戏剧的胜利。 A.《九三年》 B.《悲惨世界 C.《海上劳工》 D.《欧那尼》 答案:D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 育。 3制度化的教育:是从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 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它是人类教育的高 级形态。 4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5显性教育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6隐性教育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7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 8价值性教育目的: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实现要 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9操作性教育目的: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 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 标。 10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1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 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 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13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1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 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6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17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 第二册 1、园圃: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偏义复词。偏向于园(果园) 2、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同音或近音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3、假借字产生的两种情况:1,本无其字的假借;2,本有其字的假借。 4、注解古书的工作始于汉代。 5、疏,正义:唐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做注解叫做疏或正义 6、集解或注解:一部重要的古代汉语,注解的人非常之多,后人把各家的注解集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注解。例: 何宴注《论语》集解。 7、犹:使用这个述语时,释者与被释者往往就是同义或近义关系。 8、之言、之为言: 使用这两个述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的关系是同音关系,有 时是双声叠韵关系。例如:《论语·季氏》、《论语·为政》。 9、古书上常有异读的情况,异读有时只表现声调上的差异,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词义的词性的不同。例如:音 乐的“乐”和快乐的“乐”。 10、古书中改变字词的读音来表示不同的意义与词性的方法叫破读。 11、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这个词语用来指明古书中多出的文字现象。 12、脱文:简称脱,也叫脱字,这个词语用来指明古书中脱落了的文字现象。 第三册 1、中央官制: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邢部;工部 2、宋代科举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考经义不考诗赋。 3、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4、唐代武则天时武举开始,后沿用至清代。 5、号是一种别名,除名字以外的一种个人称呼,别号、字号、绰号、谥号、年号、庙号 6、封建皇帝在谥号之前还有庙号,如:太祖;高祖;世祖…… 7、避讳:所谓避讳是不直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则用改字、缺笔等办法回避,结果往往造成语言上的若 干混乱。 8、避讳的分类: (1)从等级制度出发,避同树樽。(避君讳、避亲讳) (2)从述信得观点出发,避凶就吉。 (3)从文明的礼貌出发,避俗就雅。 避讳常用的方法: (1)该字法(改换一个字) (2)空字法(故意空着不写) (3)缺笔法(故意不写笔法) 9、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丧服又分为五个等(五服):斩服、齐服、大功、小功、缌麻。 10、阅读古书错误的原因: (1)意义不同,不明词义、不通文理,缺乏古典文化知识,不知出典。 (2)语法不明。 (3)音韵不明。 11、古代婚姻经过的六道手续:1)、纳彩;2)问名;3)纳吉;4)纳徵;5)请期;6)亲迎。 第四册 1、赋体演变: (1)、古赋:又称辞赋,汉代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多采用问答的横式,韵文,中间夹杂散文。 (2)、六朝赋是俳文:又称骈文,特点:善用典故,有明显诗歌化趋势。用典是六朝赋不同于汉赋的又一特色。 (3)、律赋:唐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特点:由考官命题,显出八个韵字,规定八个韵脚,故说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教案

课题:第一节《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导读 教学目的: 1了解学习《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的意义、方法、要求等。 2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外国文学知识。 教学重点: 1学习《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的意义。 2古希腊神话的内容及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的意义 外国文学是介于外国文学史和作品选讲之间的基础学科,是各国文化交 流的产物。《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是《外国文学》主干课程之下的一门选修课程。 我国早在汉唐时代就与亚非国家进行交流,汉代文学影响了其他一些国家,周围国家的文化也影响了中国文化。佛经翻译的过程中,在我国产生了 严格意义上的外国文学,这就是《本生经》、《所生经》。《本生经》是佛经中 的故事集,收故事547个,作为一种宗教经典,对我国人民的思想也产生了 重大影响,这些和老庄思想互相渗透,促成了玄言诗(魏晋南北朝)的兴盛, 严羽、王土慎的神韵派诗歌理论也都是在佛经影响下形成的。 晚清闭关锁国被打破,中外文学空前交流,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传入中国, 著名翻译家林纾(林琴南),翻译了各国小说200多种,开了翻译外国小说的 先河,为中国人了解世界作了重大贡献。五四时期,新文化给旧文化以冲击, 鲁迅、郭沫若不仅创作了大量著作,还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促进了新 文化运动的发展,这些都为外国文学学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外国文学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与我国文学相比,只是大树底下 一颗幼苗,也是我国文化大合唱中的最后一个音符,这是历史的安排。目前, 世界大同,学习外国文学,研读外国文学名著,通过作品了解外国文化,以 至通过文学了解其政治、经济状况,直到风土人情、心理状态等就显得更为 重要,也更有意义。 二、学习方法 本课程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但更强调学生的实践,教师主要教授读书的各 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鉴赏,互相交流互动,并能撰写相应的赏析文字。 三、《古希腊的神话与传说》导读 (一)外国文学的源头: “两希”:西方:欧美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 东方:亚非文学古希伯莱——基督教文学 (二)古希腊文学 1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三面环海、多良港——海洋文明(蓝色文明);气候温和; 多产橄榄、葡萄——酒神崇拜。 2 古希腊神话——人类童年之梦 文字记载的希腊神话最早见于荷马史诗,其后,诗人赫西俄德的长诗《神谱》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药物代谢动力学三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卷3 一、名词解释 1. 清除率 2. 消除半衰期 3. 负荷剂量 4. 稳态血药浓度 5. 首过效应 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 1. ()()t c T t c T e V e k k e V e k k C ββααβαβββααα-------+---=) ()1()()1(210210 2. 0log 303 .2log X k t k t X e c u +-=??

3. )(0t k kt a a a e e k k X Fk x ----= 4. 0 0x V x k C m m ss -= τ 5. iv MRT t 693.02/1= 三、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表明药物的什么性质? 参考答案: 答: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比例常数。 即药物在生物体内达到转运间动态平衡时,隔室内溶解药物的“体液”的总量。 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直接的生理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其数值的大小能够表示该药物的特性:一般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物,通常在血液中浓度较低,表观分布容积通常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量。 2. 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应符合哪些条件? 参考答案: 答:①至少有一部分或大部分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泄,从而可以方便的测定尿药浓度,计算尿药量;②假设药物经肾排泄过程亦服从一级动力学过程,则尿中原形药物排泄的速率与该时体内药物量成正比关系。 3. 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参考答案: (1)治疗指数小、生理活性很强的药物; (2)在治疗剂量即表现出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期末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期末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2004 - 2005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A卷) 、单项选择题 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 《学记》 C. 《大教学论》 D. 《普通教育 学》 2.《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 洛克 B. 夸美纽斯 C. 卢梭 D. 杜威 3.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 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 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 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 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4. 实行双轨学制的国家以为代表。 A.英国 B.美国 C. 苏联 D. 中国 5.着眼于训练学生的心理官能,偏重发展智力的教学理论是 A. 传统的教育理论 B. 形式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 现代教学论 6.儿童中心论的主要代表是 B .凯洛夫 C .赫尔巴特 D .杜 7.教师中心论的主要代表是 A .夸美纽斯 B .凯洛夫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 )15. 学生自发形成和组织起来的群体叫 )8. “以尽可能大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是 的中心思想 10.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立性 11. 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 .发展学生的智力 道德品质 12.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搞好教学评价 )13. 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 )14.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 B. 教师的正面教育 A.布鲁纳课程结构论的中心思想 B .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核心 C .赞可夫教学论的中心思想 D .赫尔巴特教学论 9.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 B. 理解教材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A .教育具有社会性 B .教育具有相对独 C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 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 C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 .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 B .培养学生的能 A. 备好课 B. 上好课 C. 抓好课后的教导 D. A .社会活动能力 D .道德情感 B .自我教育能力 C .道德认 A. 班主任工作 C. 能动的道德活动 D. 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

古代汉语期末

第二单元《词汇》练习题 一.释词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得词性与意义) 1、齊先鬻勺(趙)以取秦,後賣秦以取勺(趙)而功(攻)宋。 (《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自梁獻書於燕王章二》) 答案:鬻,動詞,出賣。 2、齊王以燕為必侍(待)其?(弊)而功(攻)齊,未可解也。(同上) 答案:解,動詞,松懈。 3、夫斶前爲慕勢,王前爲趨士。(《戰國策·顏斶說齊王》) 答案:趨,動詞,接近。 4、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同上) 答案:病,名詞,屈辱。 5、斶願得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同上) 答案:娛,通“娛”,動詞,快樂。 6、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答案:願,動詞,希望。 7、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同上) 答案:來,語氣詞,加強肯定語氣。 8、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同上) 答案:狗馬,偏義復詞,指“馬”。 9、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同上) 答案:區區,疊音形容詞,小小得。 10、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答案:賢,動詞,超過。 11、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同上) 答案:微,否定副詞,不。 12、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錯,通“措”,動詞,放置。 13、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同上)

答案:休,名詞,吉兆。祲,名詞,凶兆。 14、及桓子[6],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國語·叔向賀貧) 答案:略,動詞,干犯。則,名詞,法則。 15、而離桓之罪,以亡于楚。(同上) 答案:離,動詞,遭受。 16、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以行事於諸侯,使無以寡君爲口實。(《國語·王孫圉論楚寶) 答案:口實,名詞,話柄。 17、夫子莞爾而笑。(《論語·陽貨》) 答案:爾,後綴,又叫詞尾。粘附在實語素前後,只起增加一個音節得作用,並無實在意義。 18、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詩·陳風·澤陂》:)答案:涕,名詞,眼淚。泗,名詞,鼻涕。 1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答案:感激,動詞,感動奮發。 20、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記·勾踐世家》) 答案:走狗,名詞,善跑得獵犬。 二.古文标点今译题 梁王魏嬰觴諸侯於範臺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避席擇言曰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齊桓公夜半不繺易牙乃煎敖燔炙与調五味而進之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曰後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後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楚王登强臺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仿徨其樂忘死遂盟强臺而弗登曰後世必有以高臺陂池亡其國者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也左白台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後蘭臺强臺之樂也有一於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梁王稱善相屬(《戰國策·魯共公擇言》) 參考答案:

秋《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平时作业满分试题

1.第1题 《费德尔》的作者是()。 A.高乃依 B.莫里哀 C.拉辛 D.狄德罗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第2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着《十日谈》的核心思想是()。 A.反对个人主义

B.宣扬“幸福在人间” C.倡导英雄主义 D.宣扬封建迷信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3.第3题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着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中的句子。 A.《云雀》 B.《西风颂》 C.《麦布女王 D.《解放了的普洛米修斯》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4.第4题 《罗兰之歌》通过对罗兰奋勇拼杀、战死疆场的描写所要表达的主题是()。 A.悲观主义 B.爱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人文主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5.第5题 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有“悲剧之父”之称号。 A.索福克勒斯 B.埃斯库罗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6.第6题

但丁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题为()的诗歌和散文合集。 A.《神曲》 B.《新生》 C.《论俗语》 D.《飨宴》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7.第7题 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的是小说()。 A.《勒内》 B.《九三年》 C.《阿达拉》

D.《笑面人》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8.第8题 ()是萨特的“境遇剧”的代表作。 A.《等待戈多》 B.《恶心》 C.《禁闭》 D.《莫菲》 答案:C 您的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