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基础地质学PPT》11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基础地质学PPT》11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0f2920cf84b9d528ea7a86.png)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32
二 湖泊的沉积作用
★ 化学沉积: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明显受气候控制 ☆ 干旱气候区:以盐湖(含盐度>1‰)为主,溶
解的盐类主要有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 碳酸盐湖:湖泊面积较大,水深超过1m,湖水
含盐度1‰-10‰,为半咸水湖。主要沉积物有方解石 (CaCO3)、白云石(CaMg(CO3)2)、天然碱 (Na3CO2(HCO3)·2H2O)和碱(Na2CO3·10H2O)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4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5
(1)湖泊的地质作用 太湖蓝藻爆发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6
(1)湖泊的地质作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2005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7
(1)湖泊的地质作用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8
(1)湖泊的地质作用 武汉东湖风光村附近官桥湖, 2007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26
二 湖泊的沉积作用
★ 机械沉积:主要由入湖河流及湖泊周围片流与洪流 带入,可形成砂坝、砂嘴、砂滩、三角洲;粗的在湖 岸沉积,细的在湖心沉积
沉积物特征: ☆ 同心带状沉积特征,近岸粗,远岸细 ☆ 层理较好 ☆ 具波痕、泥裂等原生构造 ☆ 夏季色浅粒粗;冬季色深粒细 ☆ 挟砂量大,可在湖口处形成三角洲或三角洲平原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35
芒硝
石膏
芒硝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36
二 湖泊的沉积作用
★ 化学沉积: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明显受气候 控制
☆ 干旱气候区:以盐湖(含盐度>1‰)为主, 溶解的盐类主要有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
氯化物湖:湖泊已基本干涸,局部残留有天 然卤水,含盐度大于50‰,为盐湖。主要沉积物 有石盐(NaCl )、钾盐(KCl)和光卤石 (KMgCl3·6H2O)等
沼泽的地质作用
![沼泽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42c4f05f78a6529647d53e0.png)
暂时性流水,当它继续向低凹处流去,并切穿地 下含水层,直接取得地下水补给时,就有常年不 涸的流水,便形成河流。 地面流动的水,蕴藏着巨大的动能,是一种最谷、建造平原, 是一名不知疲倦塑造大地面貌的雕刻家。中国
河谷中常见有沿着河谷谷坡伸展的阶梯状的地形, 称为河流阶地。河流在以侧蚀作用为主的时候方 面河谷不断加宽,一方面河谷进行沉积,其后, 由于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原因,底蚀作
用加强,就会在原有的谷底上侵蚀出"新的 河谷"来,原有的谷底相对抬高,不再被河 水淹没,便形成了阶地。阶地有的只有一级,有 时有几级。每一级阶地由
各类湖泊的沉积作用能使湖泊淤塞而成为沼泽。 沼泽是长满着嗜湿植物并被一薄层水覆盖的湿地。 沼泽只是沉积有机质。大量的有机质堆积在一起, 在缺氧的条件下,天长地久就变成
泥炭。泥炭又被深埋在地下,经过较长的地质历 史时期,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泥炭中的 氢和氧的含量减少,相对碳质增高,逐渐变成褐 煤,进一步形成烟煤、无烟煤。 在
一个平台与之相连的阶地斜坡组成,这一平台的 面,称为阶地面。 在陆地表面上流动的水,称为地面流水。它在重 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 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
是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以及活动的湖水。 在斜坡上形成的薄薄水层向低处流动,称为坡 (片)流。坡流向小沟和山涧汇集,形成一股股 快速奔腾的流水,称为洪流。坡流与洪流都是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47ad19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19.png)
湖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变化会引起氧化还原 反应,从而影响湖泊中化学物质的转化和 迁移。
湖水中的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溶 解或沉淀,改变湖泊水体的化学成分。
湖泊生物作用
01
02
03
生物扰动
湖泊中的生物活动会扰动 湖底沉积物,促进沉积物 中物质的混合和交换。
生物新陈代谢
生物通过新陈代谢过程吸 收和释放化学物质,改变 湖泊水体的化学成分。
通过建立湖泊和沼泽生态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 干扰,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恢复工程
针对受损的湖泊和沼泽生态系统,实施生态恢复 工程,包括植被恢复、生物群落重建等,促进生 态系统恢复和健康发展。
公众参与与教育
加强湖泊和沼泽生态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 环保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沼泽特点
沼泽地区水分充足,植物茂盛,是众多野生动植 物的栖息地。同时,沼泽还具有净化水质、减缓 洪水等生态功能。
形成条件及过程
湖泊形成条件及过程
湖泊的形成通常与地质构造、火山活动、冰川作用、河流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例如,构造运动可能导 致地面凹陷形成构造湖;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可形成火山湖;冰川挖蚀形成的洼地积水可形成冰川湖等。
湖泊分类
根据成因、水质、水深等多种因素 ,湖泊可分为构造湖、火山湖、冰 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河成湖
、风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等。
沼泽定义
沼泽是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 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 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 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
沼泽分类
根据水源补给情况,沼泽可分为低 位沼泽和高位沼泽。前者由地下水 补给,后者由大气降水补给。
沼泽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 值,如提供水资源、净化水质 、提供农业肥料和工业原料等 。同时,沼泽也是重要的自然
16-湖泊及沼泽地质作用
![16-湖泊及沼泽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dc45b217375a417866f8ffa.png)
4,冰川湖
由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的低洼地蓄水成湖。大多分布在高 山、高原及高纬度地区,常呈串珠状分布。
串珠状冰川湖
冰川湖
5,海成湖 沿海地带由砂脊、砂坝堵塞海湾形成泻湖以及海岸 带(潮上带)洼地中积水形成滨岸湖。
泻湖港
6,喀斯特湖(溶蚀湖与陷落湖) 在喀斯特发育区因溶蚀作用形成的洼地积水成 湖,称溶蚀湖;因地下溶蚀造成地面塌陷而积水成 湖,称陷落湖。 溶蚀湖
2,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有不同的沉积特征。 (1)干旱气候区的湖泊沉积 在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湖 水的盐度逐渐增加,达过饱和时,便发生盐类结晶。 通过实地考察及室内的盐水浓缩试验,可将盐湖的 成因分为四个阶段:
① 碳酸盐沉积阶段 碳酸盐的溶解度在盐类矿物中最小,因此在湖 水浓缩咸化过程中,首先晶出碳酸盐矿物。
不均匀侵蚀
青海湖鸟岛的湖蚀崖
2,湖流 湖水的定向运动,主要由风的吹动或入湖或出 湖的流水带动,此外还由于表层湖水与深层湖水温 度、密度的差异而引起湖水的运动。湖流的流速较 慢,小湖为数厘米/秒,大湖略大。如里海水深960 米,表层湖流的流速可达70厘米/秒,150米水深处 流速为25厘米/秒。由于湖水的上下对流,氧可带 入底层,从而促使化学作用及生物的活动。 3,浊流 发育在陡坡带,尤其山地紧邻湖盆处,在洪水 期大量碎屑混合水形成高速下冲的浊流。 湖泊中也有潮汐现象,但其规模比海洋远比海洋小, 只有几毫米-几厘米的潮差。
4,湖水的化学成分 由于湖水的化学成分除受湖盆岩石组成的影响 外,还受入湖河水的成分及流域内自然地理性质的 影响,世界各地的湖水化学成分差异很大。 以潮湿气候区的泄水湖与干旱气候区的不泄水 湖相比,盐分总量:前者少,后者多;湖水成分: 前者以Ca(HCO3)2为主,有机质多,后者多NaCl、 Na2SO4,有机质少。 根据湖水的含盐量,可把湖泊分为四类:
【管理资料】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汇编
![【管理资料】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ea954576bcd126fff7050b6b.png)
第二节 湖泊的地质作用
一、湖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机械动力:可有波浪、潮流、湖流和浊流
等,但其相对于海洋而言小得多
化H学2S动等力):和溶离解子于(湖H水CO中3的-、气SO体4(2-、O2F、e2+
等)的化学作用 生物动力:动、植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影
响湖水的pH和Eh值
二、湖泊的沉积作用
湖泊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两类。
淡水湖多发育在潮湿气候区,不同季节水位有变化,
一般为泄水湖; 咸水湖发育在干旱气候区,一般为不泄水湖。
淡水湖以机械沉积为主,咸水湖则以化学沉积为主。
(一)机械沉积作用 1、物源
主要为:地面流水搬运的碎屑物质 其次为:湖浪冲蚀湖岸岩石的碎屑 此外有:风和冰川搬运的碎屑物 2、分选作用:由湖滨—湖心,沉积物粒度由粗—细, 不泄水湖:同心环带状沉积物 3、磨圆作用:湖浪反复作用
油页岩、石油、硅藻土等
泄水湖
泄水湖和 不泄水湖
不泄水湖
(三)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按气候条件可分为两类
1 .潮湿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潮湿气候区水量充足,生物繁盛,湖泊多为泄水湖。溶解 度大的K、Na等卤化物、硫酸盐组分最早流失,很少沉淀。 由Fe、Mg、Al、Si、P等组成的难溶盐类,随后也呈离子或胶 体溶液搬运入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继发生沉积。
3)氯化物阶段 湖水进一步浓缩,残余湖水便能成为可供直接开 采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天然卤水。湖水继续蒸发,石盐(NaCl)、光 卤石(KCl·MgCl2·6H2O)和钾盐(KCl)开始析出,此类湖泊称为盐湖。
4)沙下湖阶段(盐湖干涸与盐层埋藏阶段) 当湖泊全被固体盐 类充满,全年都不存在天然卤水,盐层常被碎屑物覆盖成为埋藏的 盐矿床,盐湖的发展结束。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1a2316925c52cc58bd6bee5.png)
干旱 区盐 湖沉 积阶 段示 意图
a-咸水湖
(碱湖)
b-盐水湖
(苦湖)
c-干涸盐湖
(盐湖)
a、b、c、d d-砂层掩埋下的盐湖 -表示盐湖 (沙下湖) 1-碳酸盐 2-硫酸盐 3-氯化物 发展顺序
4-砂层
湖泊的演化
(湖泊的机械沉积作用)
第三节 沼泽的形成及其分类
陆地上湿度过剩、生长着特殊类型植物并有泥炭 形成的地段为沼泽。 沼泽的形成:潮湿、温和的气候区(潜水面低, 适合植物生长) 湖中长满了沼泽水植物 按水深,植物具有分带性
沼泽的形成
沼泽的沉积作用以生物沉积作用 为主。沼泽是地表充分湿润或有浅 层积水的地带,一般喜湿性植被发 育。
在沼泽地区生长的大量喜湿性植物 死亡后,其遗体堆积起来。在沼泽的 积水和上覆植物遗体以及泥沙的掩覆 下,通过一系列生物和化学作用,形 成含碳质较高的、质地疏松的棕褐或 黑色物质,称为泥炭 。伴随有地壳的 缓慢下降,则可形成巨厚的泥炭层 。 泥炭层在上覆沉积物压实作用下,脱 水,形成腐植煤,进而形成褐煤、烟 煤及无烟煤。
干盐湖(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干旱区盐湖沉积的四个阶段
1)碳酸盐阶段 湖水在咸化过程中,溶解度较低的碳酸盐先达到 饱和而结晶沉淀。钙的碳酸盐沉淀最早,镁、钠碳酸盐次之。若湖 水中含硼酸盐,则可出现硼砂(Na2B4O7s〃10H2sO),此类湖泊称碱湖 或苏打湖。 2)硫酸盐阶段 湖水进一步咸化,深度变浅,溶解度较大的硫酸 盐类沉淀下来,形成CaSO4〃2H2O(石膏)、Na2SO4〃10H2O(芒硝)、 Na2SO4(无水芒硝)等矿物,这类盐湖又称为苦湖。 3)氯化物阶段 湖水进一步浓缩,残余湖水便能成为可供直接开 采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天然卤水。湖水继续蒸发,石盐(NaCl)、光 卤石(KCl〃MgCl2〃6H2O)和钾盐(KCl)开始析出,此类湖泊称为盐湖。 4)沙下湖阶段(盐湖干涸与盐层埋藏阶段) 当湖泊全被固体盐 类充满,全年都不存在天然卤水,盐层常被碎屑物覆盖成为埋藏的 盐矿床,盐湖的发展结束。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cfdaf14102de2bd970588c4.png)
第十一章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目的要求湖泊与沼泽可以接纳由地表流水、地下水、风、冰川和火山作用带来的各种物质,以及大量生物繁殖的生物残骸。
因而,湖泊是大陆上重要的沉积场所。
要求学生了解湖泊的成因和类型,了解湖泊的剥蚀和搬运作用,掌握湖水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物的特点;掌握湖泊和沼泽的生物沉积作用的特点和产物特征;以及了解油页岩和煤的形成。
课时:4学时授课内容一、湖泊的成因和湖水状况二、湖泊的地质作用(一)湖泊的剥蚀各搬运作用(二)湖泊的沉积作用三、湖泊和沼泽的生物沉积作用重点湖泊的沉积作用,湖泊沉积作用的产物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湖泊和沼泽的生物沉积作用学生难以理解。
可借助一些典型的实例,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展讲解。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以讲授为主,结合局部实地照片进展说明。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湖泊的成因和湖水状况(一)湖泊的成因1、区域性地壳下降: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一般规模大。
2、断块陷落形成:如滇池、洱海、贝尔加湖、邛海等,多呈长条形。
3、火山活动形成:如天池,一般规模较小,呈圆形。
4、外动力地质作用:如牛轭湖、冰蚀湖、泻湖、岩溶塌陷湖等,一般规模较小。
(二)湖水状况1、湖水来源:降水、地面流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少数来源于冰雪融水和海水。
2、湖水的排泄:湖水通过蒸发、流泄和渗透消耗湖水。
按有无泄水中口,可分不泄水湖和泄水湖。
‰‰—25‰)、咸水湖(大于25‰)、盐湖(250‰)。
(三)湖水的动力和海水一样,仍有湖浪、潮流、湖流等。
二、湖泊的地质作用和搬运作用(一) 湖泊的剥蚀作用湖泊的剥蚀〔湖蚀〕作用包括机械冲刷、磨蚀和化学溶蚀等方式,其中以机械剥蚀为主。
湖蚀主要是由波浪运动引起,波浪越大,湖蚀作用越强,它主要发生在湖岸带。
大湖的湖岸在湖浪的冲击和磨蚀下可形成湖蚀洞穴、湖蚀凹槽等地形。
湖蚀崖逐渐后退可形成湖蚀平台。
湖蚀的产物以及由入湖河流等各种外力带来的物质〔主要是碎屑物〕被湖流、岸流、退流、浊流等动力向湖心方向搬运,在适当部位沉积下来。
湖沼地质作用
![湖沼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2750430aa00b52acec7cab7.png)
◆地面流水、地下水的作用发育。 ◆化学成分较复杂,除 K、Na、Mg、Ca 等易溶盐外,还有 Fe、Al、Mn 等难溶盐。 ◆多为泄水湖,含盐量低,常成淡水湖。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分。
机械沉积物主要是由河流等地面流水挟带
到湖泊中来的大量泥沙,此外还有湖水在湖岸 带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自粘土至卵石、漂石
均包括在内。一般夏季堆积的为砂粒,冬季多
为粘粒、粉粒。
◆一般粗碎屑沉于湖岸附近,形成 湖滩 。 ◆悬浮物质沉积于湖心,形成 湖泥 。 ◆河流入湖口处常形成 湖三角洲 。湖三角
洲进一步扩展而成 湖积三角平原 。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分。
①潮湿气候区,有氢氧化铁等析出。 ②细菌和低级水藻作用下:
一、概述 二、湖泊的地质作用 三、沼泽的地质作用
四、湖泊和沼泽对资源环境的意义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分。
1、三个基本概念:湖泊、沼泽、洼地
2、湖泊成因类型 3、湖泊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点 4、沼泽地质作用及其特点
5、湖沼对资源与环境的意义
6、比较湖泊与海洋地质作用的异同 7、如何开发和保护湖沼资源与环境
湖面海拔 (m)
3196 21
33.5
3.14
545.5 12.25
4718 34
1048
10
蓄水量 湖水最深 (108m3) (m)
854.4 28.7
248.9
16
178.0
30.8
48.7
4.8
131.3
8
33.3
5.5
768.0
35
25.3
6
99.0 15.7
36.0
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
![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d0616e6172ded630b1cb6ca.png)
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国第 一大内陆湖泊,也 是我国最大的咸水 湖。青海湖,古代 称为“西海。藏语 叫做“错温波”, 意思是“青色的 湖”;蒙古语称它 为“库库诺尔”, 即“蓝色的海洋”。 汉代也有人称它为 “仙海”。从北魏 起才更名为“青 海”。
纳木错
纳木错又叫纳木湖, 藏语错即湖的意思。 “纳木错”意为天湖、 灵湖或神湖,信徒们 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 一,传为密宗本尊胜 乐金刚的道场,是藏 传佛教的著名圣地。 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和 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
海迹湖
杭州:西湖美景三月天
杭州西湖的成因学界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火山喷发说”。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 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经多年 科学检测,整个火山通道向南延向西湖。据有 关专家称,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 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由于岩浆外 流而使地壳内部空虚,最后火山口陷落成为洼 地,这洼地就成了以后西湖的基础。 另一种说法则是“泻湖说”。认为西湖原先与 钱塘江相连,后来逐渐与钱塘江分离,自成一 湖,因此西湖古时又名“泻湖”,意为由钱塘 江“泻入”的湖。
海成湖
靠近东海的天然泻湖——永郎湖
溶蚀湖---------缅甸高原湖泊—茵莱湖
茵莱湖,梦境人生 茵莱湖在缅甸掸邦首府东 枝的南面,离东枝约30多 公里,是缅甸的高原湖泊。 这里海拔高度大约在 1300 米左右。茵莱湖是典型的 溶蚀湖,三面环山,处于 盘地中间,湖四周热带植 物茂盛,风光旖旎。
十,远处白白的可不是羊群,而是盐碱堆
三、沼泽地质作用
广义的沼泽泛指一切湿地;狭义的沼泽则 强调泥炭的大量存在。
地表过湿或有薄层积水,土壤水分几达饱和, 并有泥炭堆积,生长着喜湿性和喜水性沼生植 物的地段。 由于水多,致使沼泽地土壤缺氧,在厌氧条件 下,有机物分解缓慢,只呈半分解状态,最终 形成泥炭。又由于泥炭吸水性强,致使土壤更 加缺氧,物质分解过程更缓慢,养分也更少。 因此,许多沼泽植物的地下部分都不发达,其 根系常露出地表,以适应缺氧环境。
地质地貌第十一章 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
![地质地貌第十一章 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de3abf802d276a201292e4f.png)
长安大学 地质工程系 成玉祥
chjkk2003@
第十一章 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 及其地貌特征
• 第一节 湖沼的地质作用 • 第二节 海洋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 •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 第四节 海岸地貌 • 第五节 海洋沉积作用的特点
第一节 湖沼的地质作用
• 湖泊和沼泽是常见的自然地理单元。它们的地质作 用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不过它与河流或地下水 等陆地上流动水体不同。它们是水圈中比较宁静的 水体,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以沉积作用为主。
• 已发现现代一些温带、亚热带地区的湖泊中也有 纹泥的形成,例如瑞士苏黎世湖和我国武汉东湖。 据观察,温带深水湖泊有利于纹泥的形成,原因 在于深水湖中有分层现象,即湖水有温度分层和 化学分层现象。
• 湖水温度分层在湖水温度为4℃时最大。夏季表层 水热、质轻,上下无法对流,湖底在生物新陈代 谢和有机质腐烂分解影响下,H2S含量增加,使 湖底湖水呈还原环境,此时机械沉积的湖泥量多、 粒粗、有机质丰富但分散在湖泥中。
• 冬季表层水温低,密度大,深处密度小,可以产 生上下对流,但由于冬季有机质分解不彻底,此 时机械沉积的湖泥量少、粒细、有机质含量相对 较高,所以湖泥色深。对于武汉东湖湖心纹泥, 夏季为灰色湖泥,冬季为黑色有机质湖泥。
• (二)湖水化学沉积作用 • 湖水化学沉积作用受气候条件控制极为明显。在
不同气候区,湖水化学沉积物差别很大。因而以 湖水化学沉积物去推论当时湖区的气候状况,是 比较可靠的。按气候的干湿,将湖水化学沉积作 用分为两种:
• 湖水的来源有雨水、地面流水、地下水、冰融水 及古代海洋残留水等。
• 湖水的消耗主要通过蒸发和流泄(包括从地面流 走和渗入地下)两种方式。
• 有的湖泊有出水口,通常称为泄湖,有的湖泊没 有出水口,称为不泄湖。
第十一章 湖泊沼泽
![第十一章 湖泊沼泽](https://img.taocdn.com/s3/m/81c18b35eefdc8d376ee32e1.png)
• 湖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在岸、底的磨蚀、 湖内物质的再分配和湖盆的沉积作用等。 • 湖的磨蚀作用与湖水的运动有关,其作 用的强度与湖的规模有关 • 湖泊在早期湖水的积蓄过程中,其破坏 力很强,如果湖泊的堤坝不能抵抗这一 阶段的侵蚀破坏,则湖堤一旦崩溃,湖 泊也就不复存在了。 • 由பைடு நூலகம்水自身的破坏作用,河流、雨水携 带而产生的碎屑物可以在湖盆中沉积下 来。
长白山天池——火山口湖
镜泊湖——熔岩堰塞湖
天山天池——冰川堰塞湖
新 疆 喀 纳 斯 湖 —— 冰 川 刨 蚀 湖
云 南 滇 池 —— 构 造 沉 降 湖
浙 江 千 岛 湖 —— 人 工 湖 泊
11.2 湖泊的地质作用
• 湖水可以被多种形式的大气降水所充 填,其盐度取决于湖水的类型和气候 条件。湖水中有许多生物,以藻类、 浮游生物最多。湖水中还有许多机械 悬浮物,以细小的泥质或尘埃为主。 • 湖水的运动形式有两种,流动的和静 止的。有流动水的湖泊常为河流的一 段,其流向受河流控制。湖水由于受 热不均也可引起运动。大型湖泊同样 具有潮汐运动和风浪。
• 碎屑沉积物:碎屑物形成与湖泊相似的 同心圆状分布,由湖岸向湖心方向碎屑 物的粒度逐渐变细。具有良好的磨圆度 和分选性。 • 生物沉积物:湖水的平静状态适合于植 物的生长,不同的水深有不同的植物类 型,形成植物的分带现象,并形成不同 的生物沉积物。 • 化学沉积物:潮湿气候可形成碳酸钙沉 积,干旱气候可形成盐类沉积。
• 按照所处的位置和形成条件可将沼泽分为高地的、 过渡的、低地的和近海的四类: • 高地沼泽 位于隆起不大的分水岭、河流阶地、 高地缓坡等,由大气降水补给湿度。 • 过渡型沼泽 由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双重补给。 • 低地沼泽 分布于低洼的地段,主要由地下水补 给湿度。常由湖泊转化而成,是沼泽的主要类型。 • 近海沼泽 由海水和大气降水补给。红树林海岸 是比较典型的一种。 • 沼泽的地质作用主要是导致泥炭的形成。 • 泥炭是在沼泽中因供氧不足,使植物遗体不能充 分分解堆积而成的生物岩。泥炭经过一定的地质 条件可以转化成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海洋中;难溶元素的离子或胶体在湖 水中易于沉淀,成为湖水化学沉积的主要 成分。 当有低价的Fe、Mn、Al等元素的溶 液或胶体进入湖泊之后,与湖水相混,进 行电性中和或其它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而 沉淀,形成相应的铁、锰、铝矿床,其中 以铁最为重要。在还原条件下可形成菱铁 矿和黄铁矿。
干旱区的化学沉积是因为湖水不断 蒸发浓缩所致,湖水中所含各种元素具 有不同的溶解度,随着湖水浓度增大可 按其达到饱和的先后顺序依次析出,从 而产生沉积物的化学分异作用。 按普斯托瓦洛夫提出如下的分异顺 序:氧化铅→氧化铁→氧化锰→氧化硅 →磷酸钙→铁硅酸盐→菱铁矿→方解石
2013-8-5 21
→白云石→苏打→石膏→硬石膏→芒硝 →石盐→钾盐→镁盐。 必须指出,上述顺序中明显分为两 部分,一部分是从氧化铁至菱铁矿;另 一部分是从方解石至镁盐。前者多沉积 在淡水或正常海水中;后者则沉积在正 常海水以及蒸发水盆地中。沉积顺序因 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并不完全按上述顺序 进行,特别是菱铁矿以前的沉积顺序。 铁、锰、磷、铅 等可成悬浮微粒、胶体 等状态,其沉积易受生物影响,沉积因
2013-8-5
19
Fe(HCO3)2
FeCO3 +H2O+CO2 (菱铁矿) Fe(HCO3)2+2H2S FeS2+3H2O+CO2+CO (黄铁矿) 在氧化条件下则有褐铁矿生成。 4Fe(HCO3)2+O2+2H2O 4Fe(OH)3 +8CO2
( 褐铁矿)
2013-8-5
20
2.干旱气候区湖水的化学沉积作用
2013-8-5 2
2013-8-5
3
第一节 湖盆的成因和湖水状况 一、海盆成因
世界上大湖的湖盆一般均由内力地 质作用所成,区域性地壳下降所成的湖 盆(如洞庭湖、鄱阳湖等),一般与平 原和低丘相毗邻,外形不甚规则,湖中 往往有岛屿,湖底沉积物深厚;断层一 盘或断块陷落形成的湖盆(如贝加尔湖、 滇池等)通常位于山区,一侧常保存断
2013-8-5 25
出来。这种湖称盐湖, 湖水称卤水。卤 水的含盐量已经很高,可作矿产开采。 我国盐湖广布于西部地区青海、西 藏等省;碱湖以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 西部最为发育;硫酸盐湖和硼砂湖(硼 砂:Na2B4O7· 2O)广泛分布于西藏 10H 高原上。
2013-8-5
26
第三节 湖泊和沼泽的生物沉积作用
2013-8-5 33
然后形成“泥炭”。上述植物如果死亡 在活水沼泽中,植物的木质素、纤维素 经腐烂分解随水流失,只能剩下稳定的 角质层、果实、孢子花粉等部分,最后 转变为“残质煤”。 在湖泊的演化过程中,腐泥煤和泥 炭在空间上呈环带分布,但因地壳运动 的控制可能出现湖水深浅的变化或湖泊、 沼泽的交替,这种情况可能造成腐泥煤 (油页岩)与泥炭(后来转变为各级煤
17
三、湖水的化学作用
湖水的化学沉积作用深受气候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湖泊具有不同的沉积类型。 1.潮湿气候区湖水的化学沉积作用 潮湿气候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盛行, 矿物分解彻底,易溶的盐类(K、Na、Ca、 Mg等)和难溶的元素(Fe、Mn、Al、Si、 P等)呈真溶液或胶体状态进入湖中,其 中易溶盐类难于在湖水中达到饱和随泄水
2013-8-5 27
沼
2013-8-5
泽
28
2013-8-5
29
松潘和东北三江平原上,地势平坦,沼 泽面积大,称草甸沼泽(图11—10), 另外在沿江、沿湖、沿海也有大面积沼 泽分布。 沼泽的重要特征是植物的滋生与繁 茂,一般而言,在离岸较远的浅水地带, 生长睡莲及各种水草,动物也很丰富; 在湖岸极浅水地带生长大量芦苇;在高 出水面的湿润区有灌木及树木生长。概 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植物带,即湖内的低 等植物带与湖滨的高等植物带。
2013-8-5 32
中间部位,沉积时具有水平层理,而且 层理通常都很薄。这种沉积物经压实后 形成页里状的“油页岩”。腐泥煤具有 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提炼石油和化工生 产的主要原料。 高等植物构造复杂,内有木质素、 纤维素、树脂、角质层、果壳、孢子花 粉等组分。在湖滨沼泽环境中,植物死 亡后,在死水环境中腐烂,经细菌分解、 埋藏等过程,转变成腐植质和腐植酸,
2013-8-5
10
第二节 湖泊的地质作用
一、湖水剥蚀和搬运作用
湖水机械动力对湖岸的剥蚀及物质的 搬运与海水基本相似。湖滨基岩在波浪不剥 蚀作用之下,同样可形成湖蚀凹槽、湖蚀崖, 以及波切台和波筑台等,但规模很小。 湖水的搬运很小,进入湖泊的砾、砂 大部分停放在湖岸附近,只有较细的粘土才 能随湖流向湖心运移。
2013-8-5 11
二、湖水的机械沉积作用
湖泊中的水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沉积作用是最重要的特征。 湖水的机械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流 和冰水,次要来源于湖岸岩石的破碎产 物和风的吹入物。 湖泊从浅水区到深水区,由于静水 阻滞,沉积物机械分异非常明显。从滨
2013-8-5 12
岸到湖心,沉积物由粗到细形成同心环 状分布(图11—4)。特别是在不泄湖水 中更是如此。在泄水湖的河流入口一端, 常形成河口三角洲,粗碎屑堆积物向湖 心方向作舌状延伸,粗度的分异从入口 至出口端作半环带壮分布。 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湖滨发育砾滩、 沙滩、沙咀、沙坝等;潮湿气候区湖滨 地带喜水植物及草类十分茂盛。湖心一 般都为粉沙及湖泥沉积,在干旱区可有
2013-8-5 34
碳)的互层。 湖泊和沼泽的生物沉积作用最终结果 是形成腐植煤腐泥煤两种成因不同的产物 (表11—1)。 泥炭被埋藏之后,在上覆岩层的压力 下或其他地质因素的(构造运动、岩浆活 动等)的参与,继续发生一系列变化(由 沉积作用阶段进入成岩作用阶段)。主要 表现为密度高、水分减少和含碳量的增加, 其变化顺序为泥炭(含碳58%) →褐煤(
沼泽(marsh或swamp)是陆地表面 常年湿润,嗜湿性植物繁殖,并有泥炭 堆积的地方(图11—8) 。沼泽与湖泊关 常分 布在湖泊的边缘。在潮湿气候的低洼地 区,湖泊和沼泽相伴存在(图11—9)。 世界沼泽总面积约3500000km2,占 陆地面积的2 . 3%。我国沼泽分布较广,
2013-8-5 30
2013-8-5
31
低等植物构造简单,主要由脂肪及 蛋白质组成。湖中多水区,低等植物和 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遗体沉入水底, 由于湖底水流不畅,氧气缺乏多属于还 原环境,生物尸体很少被分解和带走, 因而能够逐渐累积。这些生物遗体在细 菌的参与下,经腐烂分解,并与同时沉 积的泥质混合形成“腐泥”。由腐泥演 变而成腐泥煤。腐泥中的蛋白质和脂肪 能转变成沥青。腐泥煤的灰分很高,有 时达70%以上。因为腐泥煤层形成在湖 水
2013-8-5 4
层崖,外形狭长,湖水很深;火山活动 可形成火山湖(如长白山天池)及熔岩 堰塞湖(如五大连池)。 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湖盆一般规 模小,湖水较浅。如河流形成的牛轭湖; 海浪作用形成的泻湖以及喀斯特陷落湖 等等。
2013-8-5
5
二、湖水状况
湖水来源因地而异。湖水通过蒸发、 流泄和渗透方式逐渐消耗。干旱气候区 的湖泊多数没有出口,为不泄水湖;潮 湿气候区的湖泊一般都有出口,为泄水 湖;有些湖泊湖水时有时无,为间歇湖。 各种湖水中都含有一定的离子和矿 物质,其数量和种类视气候条件及补给 水源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根据湖水
2013-8-5 13
2013-8-5
14
盐类夹层;在潮湿区有机质丰富,呈深色。 湖泊沉积物主要发育水平及波状层理, 并有对称波痕等层面构造,但在湖滨沉积中 同样具有斜层理和不对称波痕、泥裂、足迹 等层面构造。 世界各地的湖泊,各自所处的地质地理 位置、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及水源补给等 相差很大,因而湖泊的沉积特点也各不相同, 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沉积模式。 湖泊的寿命一般都比较短,干旱地区的
2013-8-5 9
总之,湖泊是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 相对而言,湖泊的化学和生物作用 较为重要。溶解于湖水中的各种气体 (O2、H2S等)在湖水中具有较大的活 动能力,可促进物质的溶解与沉淀。湖 泊中生活着众多的生物和微生物,它们 的新陈代谢过程影响湖水的介质性质, 生物是直接参与湖泊地质作用的重要动 力之一。
2013-8-5 15
湖泊常因过量蒸发而消亡;潮湿地区 湖泊则是由于泥沙的过量淤塞而消失。 入湖河流河口三角洲不断扩大,向湖 心及两侧蔓延,形成湖积—三角洲平 原,并可与邻河三角洲相连接使湖水 逐渐向中心收缩,逐渐演化为沼泽, 最后可全部淤塞使湖泊消失(图11— 6) 。
2013-8-5 16
2013-8-5
2013-8-5 35
表11—1 煤的成因分类简表
类 型 原始植物 低等植物,原有结构保存 低等植物,原有结构消失 形成环境
腐泥煤
腐泥煤 胶泥煤 腐植煤 残植煤
湖泊
腐植煤
高等植物的木质素、纤维素 死水沼泽 高等植物的稳定组分 活水沼泽
2013-8-5
36
含碳60—70%) →烟煤(含碳70—90%) →无烟煤(含碳90—95%)。 由上述可知,湖泊和沼泽的沉积作 用极为重要,是人类能源资源的主要来 源。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拥有许多 世界级的大煤田。年产量在十亿吨以上, 居世界第一位。主要成煤时期有石炭纪、 二叠纪、晚三叠世、侏罗纪、第三纪和 第四纪。
第十一章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2013-8-5
1
引 言
湖泊为陆地上的积水洼地,它包括湖盆和 水体两部分。 湖泊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8%。湖泊的大 小、形状极为特殊,世界最大湖泊是黑海,面 积为371000km2;最深的是贝加尔湖,最深点 为1740m。我国著名的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 纳木湖、洞庭湖、太湖、滇池等。 湖泊不仅是一种地质动力,而且能够 给 人类带来很多好处,因而被誉为蓝色宝石和镶 嵌在大地上的明珠。
2013-8-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