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和思路word版本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国有资产管理是一个关乎国家利益和财富的重要领域,其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长期以来,贪污腐败、低效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在国有资产管理中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制约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益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问题和建议两个方面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问题1.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在国有资产管理中,贪污腐败现象屡屡出现,一些管理者利用职权从中谋取私利,甚至私吞国有资产,导致资产流失严重。
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甚至被卷入了一系列贪污腐败案件,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
2.管理效率不高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管理效率不高、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先见性,导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太显著。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存在任人唯亲、物质利益至上、财务管理不规范和企业文化不健康等问题,导致企业经营不善,甚至出现了亏损的情况。
3.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机制存在缺陷,改革进展缓慢。
由于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过于臃肿,行政干预过多,往往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企业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建议1.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国有资产法制化要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国有资产法制化,严格规范管理行为,加大违规行为惩处力度,构建更加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
2.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要提高管理效率,变革企业人事制度,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针对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要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和报告制度,推动信息化建设,摒弃以往重人事、轻制度的管理模式。
3.推动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加强市场化运作应推动国有资产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体制机制优化,破除行政领导干预企业管理等弊端,营造公平竞争、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完善内部管理,建设健康企业文化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构建健康的企业文化。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和思路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和思路--- 研究文献述评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进展从总体上讲,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各地的改革也极不平衡。
1999 年9 月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要坚持“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即“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
由于实践上尚未找到成熟的管理模式,所以“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方式”。
从目前进展情况看,除了中央政府管理的国有资产,国务院有了较大动作外,地方政府管理的国有资产,主要是上海、深圳等少数地区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他大部分地区1998 年之后由于面临机构改革总体上基本处于滞后的状态。
1、中央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探索。
为了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中央政府在最近几年连续出台了几项力度较大的改革措施。
一是国务院机构改革顺利实施,撤消了主管工业企业的十个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改为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同时转变职能,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将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改为按投入资本享受所有者权益的资产纽带关系。
二是采取坚决措施,停止军队系统、中央公检法系统的一切经商活动,同时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及管理的直属企业坚决脱钩。
到1998 年底,原属52 个中央党政机关的530个国有企业和企业集团,全部解除了行政隶属关系。
三是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组建一批特大型的企业集团公司,进行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即集团公司对国家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并相应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2、以深圳、上海为代表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探索。
在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上海和深圳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头。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与思考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与思考概述国有资产是国家在经济体系中拥有的重要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有资产分散,许多国有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不规范、财务状况不透明的现象。
其次,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突出,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将国有资产转移到个人或其他企业名下。
此外,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监管不到位,监督不力。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收益和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其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可以优化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助于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防止国有资产被滥用或侵占。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首先需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和制度,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同时,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国家应该建立国有资产监督机构,负责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同时,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合法运营。
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产的主体,其内部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
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首先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和经营管理层的培训和选拔,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能力。
其次,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规范企业的运作流程,提高企业的内部风控能力。
引入市场化机制和专业化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还需要引入市场化机制和专业化管理。
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励国有企业提高效益和创新能力。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革思路引言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所有并由国家依法进行管理的一切资产,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
我国国有资产的规模庞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然而,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改革思路,以期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和保护国家利益。
现状分析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权责不清、监管不到位等。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的管理现象,导致责任不清、权力滥用的问题。
此外,监管层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管理漏洞和腐败现象。
2. 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低下我国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低下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有资产配置的决策过程缺乏透明性和科学性,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的投资方向不明确、盲目扩张。
同时,国有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损耗和效益下降。
3. 国有资产运营效益不高我国国有资产经营效益不高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经营不善、亏损等问题,影响了国有资产的收益和价值。
同时,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进一步影响了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
改革思路1.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了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应该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的权责,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管的力度和效果。
此外,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国有资本运作机制,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能和透明度。
2. 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应该加强国有资产配置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评估和审计机制,确保国有资产配置的决策科学、公正。
同时,推进国有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和建设。
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第一章引言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或国家授权机关所有、出资或出资控制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资产。
作为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对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本文旨在探讨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以及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章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2.1 国有资产规模庞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国有资产规模庞大。
根据国资委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约为170万亿元。
这些资产集中在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通信等核心领域,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2 国有资产运营效益不高尽管国有资产规模庞大,但由于一些系统性问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并不高。
首先,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营不足。
在市场竞争激烈、利益关系复杂的环境下,国有企业往往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管理机制不灵活、效率低下等问题。
其次,国有资产被过度政治化。
由于一些历史和政治原因,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存在过度政治干预的问题,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
2.3 国有资产监管不力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和审计力度不足,监管责任不清晰,导致很多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破产。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财务违规、违法经营、腐败等问题,监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未能及时发现和严肃处理,给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第三章改进措施3.1 完善国有资产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国有资产的市场化运营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关键。
首先,要加快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引入市场化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治理,完善权责清晰、风险可控的公司治理机制,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动资产证券化,提升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和效率。
3.2 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和审计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和审计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国家应加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盘点和核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浅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是一项关乎国家经济宏观发展和对市场调控力度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正处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转型时期。
由于我国特殊国情,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缺乏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但经过不断改革和探索,相信可以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问题近三十年,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在体制上以政企分开为主,在国有企业方面以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的改革。
但是国有资产的构成复杂,形态多样,难以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繁多。
主要反映出以下问题:(1)产权混乱从横向来看,中央和地方之问的产权关系不明晰,产权制度改革滞后,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权利和责任的不对等。
虽然在理论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产权边界有明确的划分,但现实中,二者的权利和责任关系却缺乏有效的规范,使得地方政府总是有足够的空间根据自身的利益关系来权衡国有资产收益,从而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从纵向来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只有100多家,大部分国有企业都由地方政府管理和支配,但是中央和地方之间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处理和决策上还没有对其所拥有的权限做出明确和合理的划分。
此外,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责任和权利的不对等。
(2)政企不分我国政府致力于职能转换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
但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
国有企业所有者主体地位缺失,政府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同时,也行使国有资产的产权职能,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中通常以政治、社会目标来取代经济目标,在国有企业的运营中不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国有企业通常担当了过多的政府职能。
(3)权责不明各部门分割管理,权力责任不清。
在国有资产责权分布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如何划分?某一项国有资产是归地方政府所有还是中央政府所有?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突出问题就是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由多部门分担,这就从体制上使得选择管理者的机构与行使重大决策权的部门互不相干。
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当今社会,国有资产资源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所有或者通过国家控制的资产,包括国有企业、国有自然资源等。
而国有资产资源管理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资源配置不合理、资产负债表不清晰、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对解决国有资产资源管理问题有所帮助。
1. 资源配置不合理国有资产的资源配置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由于部门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往往存在着偏向性和不公平的现象。
另由于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行为受到部门的影响,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对策:建立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的市场化改革,打破垄断行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公平的资源配置机制。
2. 资产负债表不清晰国有资产的负债表往往不够清晰,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财务不透明的问题。
这给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带来了困难,也给外部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带来了风险。
对策: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负债表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的核查和审计工作,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内部和外部监督。
3.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流失的原因包括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失职等。
对策: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监管和追责,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保值增值能力。
总结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建立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负债表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监管和追责,这些都是解决国有资产资源管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监管,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有资产的作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_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
国企改革最新消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我国国有企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主要揭示了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问题,包括行政化现象依然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无法真正分离;内部人控制问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等。
建议逐步取消国有企业行政化;建立多元分散的股权结构,容许非公有资本参股;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经理化;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再到沿市场化方向推进,而后实施战略性改组,直至进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新阶段,纵观这一过程,是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国有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亦是国有企业推进公司治理的过程。
尤其是在2002年以后,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我国在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重组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优化,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进一步规范,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到实践层面,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在成功背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却不得不需要我们去正视。
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行政化现象依然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无法真正分离。
按照我国政府级别,国有企业的级别主要有“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县属企业”,这四个级别的企业下又有相对应的行政级别,如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属正部级中央企业,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属副部级中央企业,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属正厅级中央企业。
以此类推,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县属企业都有相对应的行政级别。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其内部治理方式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而是由行政命令来决定。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革思路【摘要】国有资产管理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管不力、市场化程度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革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国有资产市场化改革,并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负责人制度。
通过这些措施,将不仅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还能更好地保护国家利益。
在未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有资产管理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管理的需求,需要不断探索改革的新路径,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市场化改革,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和能力。
只有稳步前行,持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问题、改革方向、监管体系、市场化改革、负责人制度、改革成果、展望。
1. 引言1.1 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国有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是国家经济命脉和重要支撑。
国有资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大国需有强大的国有资产才能支持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国有资产的规模和质量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表现。
国有资产是国家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石。
国有资产的控制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稳定。
只有健康的国有资产管理才能确保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国有资产是国家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应当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承担起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责任。
国有资产是为了国家长远发展着想。
国家应当善待和保护国有资产,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国有资产的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国有资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必须加强管理,推动改革,实现更好的利用和增值。
1.2 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国有资产管理是国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不够规范和严格,导致出现了一些管理漏洞和问题。
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现状和改革方向
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现状和改革方向随着国有资产在我国经济中的不断壮大,国有资产监管的意义也愈加重要。
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但还存在一些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现状和改革方向。
一、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现状一是制度不完善。
现行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主要包括有关行政处罚、民事赔偿、行政撤销等法律法规,但是缺乏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性法规,如全面规定所有国有企业的经营原则,完善所有权互动机制、严明财务预算和报告、规范公开透明度等方面的制度。
二是监管责任不明确。
负责监管国有资产的部门较多,但是缺乏协同作用和相互配合,监管职责不明确,引发各单位间的职权矛盾和责任错位。
目前,监管部门需要规范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监管协调。
三是监管手段不够灵活。
管控手段不够自由灵活,反应时间较慢,制度能力对于市场变化难以及时做出反应。
这就需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市场机制,强化市场供需关系在国有资产的管控中的作用,不断推进国有资产监管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程度。
二、国有资产监管改革方向一是完善法律法规。
对国有资产进行更加全面的规范管理,需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全面规范部门之间职责分工、明确监管责任的指导性法规,确立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法人地位、人事管理等规范性法规。
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组织架构。
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标准化的组织结构,统一监管标准。
并且建立一个统一负责监管的部门,明确监管职权和责任分工,建立监管机构协调配合机制,有效解决职权分散、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市场化。
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应不断创新机制和手段,完善市场化国有资产监管信息、监管手段、管理标准等市场化手段,完善市场监管机制。
促进包括资产支持证券、资本市场等各种市场化机制,有效地理顺和规范市场内的交易机制,落实股权激励机制,建立中长期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的开拓和开发。
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加强对国有资产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利用,提高监管效果。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及思路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及思路第一篇: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及思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及思路摘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大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首先阐释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并简述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的策略,以期有助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现状,思路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的新形势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改革和发展。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是防止资产流失,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是基本经济制度下,发展、维护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国有有资产管理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但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转型时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概述国有资产是属于全民所有及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
国有资产,指的是国家基于自身权益依法取得,或由各种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以及通过财政拨款、接受赠与等形成的一系列的财产权利。
实施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给资产的使用者或所有者创造利润或带来效益,发挥最大化的效用价值。
但就当前我国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职责,找出问题的根源,以规避国有资产流失的潜在风险。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及改革的现实意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并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必须要走自己的路,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历史国情决定的。
我国应经过不断的改革和探索,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已成为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问题的一个重点。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新认识国有资产,顾名思义,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存在于各个经济领域当中,虽然其表现的形态不一样,但涉及的却都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
具体地讲国有资产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1、经营性国有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
具体地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存在于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
根据经营活动的不同性质,经营性国有资产可以划分为金融性国有资产和非金融性国有资产两大类。
2、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广泛存在于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国防产业等公共领域。
随着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深入,以公共事业为主的国有资产投入将迅速增长,发展空间和活力很大,是国有资产拓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3、资源性国有资产。
资源性国有资产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知识、科技水平条件下,对某种资源的开发,能带来一定经济价值的国有资源。
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国家拥有的土地、森林、矿藏、文物等。
这一形态的国有资产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一种国家可以支配的资产;另一方面这种支配对于生态、环境等又存在较大影响,因此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统筹规划、科学利用。
二、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国有资产进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立法滞后,适应新体制要求的法律法规短缺,没有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法规来调整国有资产关系、规范国有资产运行,使国有资产的监管与经营缺少必要的依据。
(二)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尚未健全目前的情况是资产形成上渠道多头、来源复杂,资产管理分散,相关部门工作缺乏有效协调,甚至严重影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更为明显。
本文通过阐述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以及管理体制的相关内容,指出当前我国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例如:产权关系模糊、产权约束机制薄弱、现有资产运营效益不高、多头管理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问题的对策,助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稳定和创新,以达到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相关概述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配置使用、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以及产权纠纷管理,产权登记、资产清查等。
国有资产管理不仅指的是对属于国家的各类资产的使用权和经营权的管理,还包括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一般来说,国有资产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的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大致指的是,通过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及经济政策目标的管理活动,进行投资决策的制定和调整等。
国有资产的产权处置管理需要按照国家基本战略布局和经济目标,及时调整国有资产储存量。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国有资产产权关系模糊国有资产产权关系模糊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与国家之间的权力归属不清晰,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与管理不够到位,包括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行政关系不够明确,影响国家的宏观管理,也会导致企业缺乏经济活力。
产权关系模糊还包括权属不清、账实不符等情况,一般来说,产权关系不明确表现在房屋、车辆等,是由单位所得,大都没有产权证明。
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的机构改革及变动,普遍存在产权与实际不符、分立合并等情况。
大多数车辆调拨单位与被调拨单位的资产交接手续比较缺乏,在调拨以后,也缺乏过户变更证明和产权证,容易出现产权分离的情况。
产权约束机制薄弱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都普遍存在忽视自我产权约束机制的情况,国有企业并没有完全实现产权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等,久而久之,部分企业的运营目的容易产生偏离,从为社会和国家创造财富,转移到为了获取企业某几个小集团的内部利益,为提高员工及领导收入等目的。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对策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对策近几年我国国有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企业亏损严重,资产损失数额巨大,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在于政府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因此,必须加快改革步伐。
目前普遍认同并已取得初步成效的改革方法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制,从而实现改革目标。
标签: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形成是由我国的特殊历史国情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过不断的改革和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成立为开端,我国开始了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责任,享有所有则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十六大报告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在体制上以政企分开为主,在国有企业方面以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的改革。
但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在实践中主要反映出的问题为: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尚不明确,盈利性资产管理模式尚待探索。
确立合乎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目标是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很难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由于大多基础性企业都涉及为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服务,并不把追求盈利作为主要目的,因此单纯以竞争性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目标来衡量不免存在简单化行为,并容易导致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与其社会目标职能发生扭曲和错位。
二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在形式上是清晰的,但分级管理界限模糊,责权利失衡。
按照现行的“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对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则分别负有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的管理权限。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我不是专业的分析师,不具备进行详细分析和提供建议的资格,但以下是一些已有的研究和报告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和可能的改革思路:
首先,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是比较复杂和不完善的。
虽然中国拥有庞大的国有资产,但它们的收益和管理水平却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些资产往往被直接或间接地管理
和监管各种机构,包括国资委、省市委、地方政府等,而这些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
通和协调,导致了一些重复开发和利益纷争。
同时,国有资产的权益也经常被被转移
或挪用,导致严重损失或浪费,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行业和领域,如能源、交通、金
融等。
改革思路方面,一些专家和学者建议,应该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的法律和管理制度,提高其效率和透明度,突出市场导向和社会效益。
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1. 加强资产评估和监管体系,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平台,优化和整合资源和管理力量,防止质量不良和非法流失。
2.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多元化的所有权结构和股权分散化,增强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 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引入专业化和独立性的监管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加强风险防范和避免涉及官商勾结等问题。
4. 扩大社会资本参与的范围和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国有企业,创新投融资模式和机制,增强企业的市场活力和盈利能力。
5. 推进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和透明的政策和法规,分离政府和企业管理职能,优化国有资产的布局和组合,同时增强政策的进取性和稳定性,以适应复
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
这些措施均为一般性建议,实际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实际情况和市场反应,以求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
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及其子公司和国有控股企业所持股权和证券等资产。
在国际间,国有资产通常也被称为国家财产。
国有资产的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安全。
尤其是近年来,围绕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话题逐渐升温,本文旨在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1.管理主体不统一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是由国务院国资委、地方政府、各级国有企业和其子公司等多个部门或机构共同协作来完成的。
缺乏一个明确的、权威的主管机构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导致各方面的协调、沟通和管理都存在困难和问题。
2.管理方式不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以集团化经营为主,但集团间相互独立,各企业在经营管理和资源配置上存在重复和浪费现象。
同时,政府在国企管理中的“重兵把守”和“过度干预”也并不利于国企的创新和发展。
3.监管不到位国有资产监管的难点在于监管对象过于庞大、极为复杂。
加之监管部门自身存在的能力不足、监管措施不健全等因素,监管效果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4.利益关系复杂政府、国企以及相关机构之间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存在“猫鼠游戏”、“利剑效应”等问题。
例如,政府的监管部门在开展监管时,由于面对的对象是自己的同事或部下,很难真正做到严格监管。
二、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资产流转难度大国有资产一般难以转移、难以出售、难以改制,导致不能流动配置,影响国有资产的利益实现。
此外,还可能诱发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问题。
2.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运营效率和资产配置效率上。
运营效率低下是因为国有企业和国家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过于频繁,企业创新乏力,管理层人员队伍质量不高,产权压缩等原因。
资产配置效率低下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和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不足,深度合作欠缺,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下滑。
3.信息公开不充分我国国有资产信息公开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股权、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隐蔽性。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与改革措施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与改革措施摘要: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有资产过多的介入私人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背离公共利益、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模糊不清引发一系列的利益冲突。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应该区分“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关系,对非营利性资产和营利性资产进行分类制度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公共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一、在公共视角下对政府的经济职能进行定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的完善。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已经不是现在热议的话题了,现在政府的管理面临政策性选择。
虽然我国公共领域、公共部门还没有与私人领域、私人部门完全的区别开来,但从行政管理走向公共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管理的普遍共识。
从理论上来看,公关部门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就是促进公共的利益,满足人们对公共利益的需求。
市场机制可以满足人的私人诉求,然而却难以满足人的公共诉求,因此公共的诉求必须通过公共管理途径才能够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市场机制满足公共需求容易出现失灵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外部性失灵、公共性失灵、垄断性失灵、宏观性失灵、公共性失灵、公正性失灵和信息性失灵。
如果市场经济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那就需要一种非市场机制来提供服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有责任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但不必自己亲自生产,政府可以委托或是授权民营企业生产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可以直接购买私人产品和服务为公共所用。
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外部效应问题,这需要政府的有效控制,促进正外部行为,减少负外部行为。
市场上的垄断现象分为:经营性垄断、技术性垄断、行政垄断、资源型垄断、自然垄断。
其中,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是最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政府有责任对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进行管制。
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如劣质产品变为优质产品,市场机制容易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的分配不公及经济周期性的波动,进而会危害社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政府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控制。
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其改革
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其改革何欢刘青摘要: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了对我国现行经营性国有资产体制(以下简称“体制”)的总体要求、原则等。
《若干意见》包括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两方面,将优化国有资本配置体系和相应的监管体系的完善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针对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就其存在的各项问题,对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进一步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授权一、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1.体制现状我国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比较简单,主要分为工商类、金融类。
工商类。
工商类分别由三部分进行管理,第一部分是国务院通过国资委间接管理,其中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责;第二部分是由财政部间接管理,其中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责为财政部或具有国有资产监管职能的企业;第三部分是由中央有关部门直接管理。
金融类。
按照我国现行的体制,财政部持有部分股权,用于管理金融类中央国有企业。
在职能的分配和责任关系上,我国采取的是分级体系进行管理。
最高一级是国务院,它代表国有资产所有权,下面按照省、地市、县接着分级,由相应的各级别的政府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
2.体制所存在的问题从开始尝试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至今,相关的体制虽然在逐渐地完善,如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制度的建立健全等,国有企业的发展已经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取得了一定的收益,然而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政企不分、政资不分。
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国有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不够明确,责任主体不够具体,导致在进行具体的投资发展行为时政企不分、政资不分。
这样的现状大大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让国有企业不能向一般企业那样自由地根据市场调节战略,反而受制于政府的决策。
这一现状的改变需要我们明确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具体划分责任,保证国有企业自主经营的合法地位。
当二者都找到自己合适的身份和位置时才能发挥各自相应的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出制度下国有资源配置的优势。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通过我国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诣在找到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问题解决的途径,以便提高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国有资产管理上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与否,下连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近几年来,随着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各级国资委在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的工作力度,在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和促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成效显著,产权交易市场在规范中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也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为了提高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本文作如下探讨。
一、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
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
但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管理因机制不完善,导致大量流失,目前并呈快速递增态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流失800—1000亿元。
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也正在寻求解决的办法。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由于“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的现象是随处可见。
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由于市场的暂时过热,加上“区域利益”的驱动,从而鼓舞了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及企业经营者的获利信心,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80年代后期, 为使企业能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发展,合作的8550家国有企业中,有5000多家的675亿元帐面资产没有经过评估,按45.2%的升值率(有关部门计算的)计算,一年中就流失掉305亿元。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以更加科学的角度和更加务实的措施,来制定相关对策,全面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一、加强国有资产过度集中的状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我国国有资产过份集中的现状已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种过度集中,既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也让国有资产无法得到充分的市场化竞争。
我们应该加强国有资产的分散化管理,让地方国有资产实现更大程度的自主管理和自主运营,发挥地方的资源优势,创造更多的经济附加值。
还应当在国有企业中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自主权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
二、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要想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监管职能。
在过去的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监管的不足一直是制约国有资产流动性和股权激励的问题。
我们应该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上加大改革的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和威慑力,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三、加强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培育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培育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之中,一直以来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够成熟、运营效率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等问题。
为此,国家应该引入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方式,激活国有资产,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附加值。
还应该注重提高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有企业的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国有资产的激励机制,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一直是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和思路
--- 研究文献述评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进展
从总体上讲,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各地的改革也极不平衡。
1999 年9 月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要坚持“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即“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
由于实践上尚未找到成熟的管理模式,所以“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方式”。
从目前进展情况看,除了中央政府管理的国有资产,国务院有了较大动作外,地方政府管理的国有资产,主要是上海、深圳等少数地区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他大部分地区1998 年之后由于面临机构改革总体上基本处于滞后的状态。
1、中央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探索。
为了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中央政府在最近几年连续出台了几项力度较大的改革措施。
一是国务院机构改革顺利实施,撤消了主管工业企业的十个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改为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同时转变职能,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将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改为按投入资本享受所有者权益的资产纽带关系。
二是采取坚决措施,停止军队系统、中央公检法系统的一切经商活动,同时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及管理的直属企业坚决脱钩。
到1998 年底,原属52 个中央党政机关的530
个国有企业和企业集团,全部解除了行政隶属关系。
三是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组建一批特大型的企业集团公司,进行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即集团公司对国家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并相应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2、以深圳、上海为代表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探索。
在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上海和深圳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头。
以上海为例,从1993 年7 月起,上海市便着手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经过六年多的探索,目前基本形成颇具特色的“两级管理、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所谓“两级管理”,即通过市对区县的综合授权,市、区县两级政府对所属企业中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职能; 所谓“三个层次”,即经过改革,两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均
构造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及专司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及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资产为纽带的独资公司、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体系。
通过构建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体系,初步实现了“三个分离”。
二、关于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弊端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存在以下弊端:
1、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
从理论上看国有资产的最终产权主体是明确的,是全体人民;但人人所有也就是无所有者,产权的统一所有导致出资人缺位和责任主体缺位。
有学者认为目前国有资产管理是”五龙治水”,即计委管立项,经贸委管日常运转,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管劳动与工资,财政部门管资产登记和处理,组织人事部门和大型企业工委管理经营者任免。
也有学者认为是“七龙治水”,即财政部、人事部、组织部、经贸委管大型企业,计委管国企项目,财政部门管资产,工委管人事。
2、政企职责不分,政资机构不分
政府往往将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混为一谈,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管理者,政企之间仍然保持着行政隶属关系,使政府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的努力大打折扣,出现“鞭打快牛”、“拉郎配现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规律独立运作,影响了国有资产效率的提高。
3、条块分割,流通不畅
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按照行政分权的格局建立的,各个地方或部门不可避免地依据各自利益使用国有资产,重复建设、重复生产、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十分严重,生产要素难以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使得国有资产失去了在资本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获得资本增殖的机会,而且不能及时从劣势产业转向优势产业,加大了国有经济升级换代的难度,也影响了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有效发挥。
4、企业法人财产权不落实,政府承担着无限责任
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企业并未按照现代企业缺席的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企业仍未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企业吃国家“大锅饭”,敢于大胆借债,低水平重复投资,甚至炒房地产、贷款炒股,而借贷则由国家担保,一旦亏损或出现不良债务都由政府或国有银行来承担。
5 、“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
有学者具体归纳了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的8 大表现,并进而分析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的原
因:1. 在目前政企不分和政资不分的情况下,政府同企业的关系不是以资本为纽带的出资人同企业的产权关系,而是一种行政授权的关系。
其结果是一方面政府对企业在行政上的表现为“超强控制”,另一方面表现为产权上的“超弱控制”。
经理人员同政府对博弈的结果是一部分经理利用政府对产权的“超弱控制”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同时又利用政府行政上的“超强控制”推脱责任;2. 我国国有资产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不一致。
一方面没有剩余索取的刺激,内部人员的工作不努力,导致损失严重; 另一方面,内部人员利用控制权损害所有者和相关者的利益。
6、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弱化了制衡机构
有学者认为,由于国有资产缺乏人格化代表,股东没有动力来监督和激励公司经理。
在规范的公司治理中,董事会拥有聘任、监督公司经理人员的权利,有权对经理人员作出奖罚决定,甚至可以解除其职务。
但事实上,我国国有公司的董事大多是内部董事,许多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董事会无法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监督,导致的后果是董事会成员同经理人员合谋私权。
[ 34] 还有学者认为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1. 仍把董事会、经理层、监视会视为传统的
企业领导班子,强调集体负责,成员不愿发表意见;2. 认为企业非有一把手不可,于是让董事长手握重权,使本应有董事会依法决定的事也由“一把手”决定; 3. 公司治理中讲究“官阶”,监事会除主席外,其他监事被定位于中层干部,形同虚设; 4. 实行分工职责制,董事无法分工便去兼任副总经理,造成董事会与经理层高度重合; 5. 只对上级负责,只要有上级授权,什么违纪的事情都敢做。
主要参考文献:
1.庄序莹.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2)期
2.陈俊雄.借鉴西方国有资产管理经验深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南京经济,2002(2)期
3.李至信,苏瑞翩.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河北学刊,2002(1)期
4.李健.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论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1)期
5.唐宗焜.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关系问题.中国集体经济,2003(1)期
6.唐立群.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广西经贸,2003(1)期
7.余佳群.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5)期
8.金成晓.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问题再探讨—兼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财经问题研究,2002(6)期
9.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上海三联书店,1998
10.何诚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模式的比较与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0(3) 期
11.陈小洪.建立国有资本管理新体制.管理世界. 1998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