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复习要点
建筑学建筑物理复习
![建筑学建筑物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cb5e279a5e9856a561260ec.png)
建筑学建筑物理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建筑物理复习采光系数:全云天扩散光不是一个固定值,不能作出采光标准,应取相对值,这个值就是采光系数。
临界照度:在满足采光标准的要求下,室外天然光的最低照度。
体形系数:建筑物外表面(与大气接触的表面)的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冷桥:在围护结构中,保温性能差,热损失量大,容易结露的部位。
低限热阻:即最小总热阻,在保证内表面不结露的条件下,围护结构中热阻所应具有的最小热阻。
结露:空气温度或物体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有水蒸汽析出的现象。
艺术照明:即环境照明,利用突出艺术效果的照明方法来装饰建筑。
干涉:两波相叠加,使有的点加强,有的点削弱的振动现象。
驻波:振幅相同的两相干波,沿一条直线反方向相遇叠加后所形成的波。
其会使声音失声。
混响时间:声源停止发声后,声能立即衰减,声音自稳态声压级衰减60dB所用的时间。
最佳混响时间:使人感觉舒适的混响时间。
时差效应:当声源停止发音后,在人耳会停留短暂时间,即直达声消失,反射声再次进入人耳中,当两者时差在50s以内时,人耳分辨不出的效果。
声遮蔽:一个声音的可闻阈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必须提高的现象。
声环境:可测量、可感知、可控制的声音环境。
等效声级:用一个单值表示连续变化的噪声。
日照时间:冬至日建筑正南向底层满窗的日照时间。
显色性:同一颜色的物体,在不同光谱的照射下,会显示不同颜色的现象。
色温:辐射体所发出某种颜色所显示的温度。
亮度: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照度: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视度:视觉感觉清楚的程度。
光通量:衡量发光物体光能大小的物理量。
发光密度:光通量在空间分布的大小。
发光强度:光通量在空间分布的密度。
配光曲线:通过光源的对称平面截光强体所形成的曲线。
建筑化照明:将光源同建筑构件组合所形成建筑构件的照明。
显色指数:标准色在标准光源的照射下Ra=100dB(A),Ra<100反应颜色在视觉上的是真程度。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b8922ec6c175f0e7dd13704.png)
建筑热学一、名词解释1。
室内热环境:主要是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室内微气候2。
室外热环境: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因素的总称,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首要因素3。
热舒适:指人们对所处室内气候环境满意程度的感受4. 城市气候:在不同区域气候的条件下,在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候。
5。
热岛效应:由于城市的人为热及下垫面向地面近处大气层散发的热量比郊区多,气温也就不同程度的比郊区高,而且由市区中心地带向郊区方向逐渐降低的现象6。
传热:指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7。
热阻:指热流通过壁体时遇到的阻力,或者说它反映了壁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8。
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9. 材料的传湿:当材料内部或外界的热湿状况发生改变导致材料内部水分产生迁移的现象10。
建筑物采暖耗热量指标:指按照冬季或采暖期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室外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11. 建筑通风:一般是指将新鲜空气导入人们停留的空间,以提供呼吸所需要的空气,除去过量的湿气,稀释室内污染物,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以及调节气温12. 室内空气污染:指在室内空气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或原有的成分增加,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室内空气的自净能力,而使空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健康和精神状态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影响的现象.13。
日照时间:以建筑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受到的日照时数14.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15。
外遮阳系数:在阳光直射的时间里,透进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没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16。
窗口综合遮阳系数:(Sw)指窗玻璃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外遮阳系数SD的乘机二、填空及选择1、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有室外气候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家用电器等设备的影响和人体活动的影响。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dac4e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b.png)
第一章1、建筑物内部环境:室内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和室内心理环境;2、按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25%~30%,辐射散热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换热25%~30%;3、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室内热环境分为舒适的、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三种情况;4、f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g/m35、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6、td露点温度:在大气压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或相对湿度100%时的温度·按照的风的行程机理,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地方风分为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建筑气候分区及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1.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2.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3.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4.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5.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1.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2.城市风和絮流3.气温和降水 4.太阳辐射和日照;·城市气候的机制差异原因:1.高密度的建筑物改变了地表形态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资源消费结构;7、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8、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10、表面对流换热:空气沿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这种过程,既包括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这种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称为表面的对流换热;·物体的辐射特性:按物体的辐射光谱特性,可分为黑体、灰体、选择辐射体非灰体;黑体的辐射能力最大,非灰体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黑体:能发生全波段的热辐射,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大;一般建筑材料都可以看做灰体;11、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第二章1、一维传热:有一厚度为d的单层均质材料,当其宽度与高度的尺寸远远大于厚度时,则通过平壁的热流可视为只有沿厚度一个方向;2、一维稳定传热:当平壁的内、外表面温度保持稳定时,则通过平壁的传热情况亦不会随时间变化;3:一维稳定传热特征:①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②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4、多层平壁:由几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平壁;5、多层平壁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的总和;·热阻:热量由平壁内表面传至平壁外表面过程中的阻力,符号R,单位㎡·k/W 6、平壁的传热系数物理意义:在稳定的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h 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W/㎡·K7、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1.固体材料内是以导热方式传递热量的;而在空气间层中,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都明显地存在着,其传热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空气间层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8、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的方法:1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2在间层壁面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铝箔;3设置一个厚的空气间层不如设置多个薄的空气间层;9、在有限空间内的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的位置、形状,间层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10、当间层厚度较薄时,上升和下沉的气流相互干扰,此时气流速度虽小,但形成局部环流而使边界层减薄;当厚度增大时,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互干扰的程度越来越小,气流速度也随着增大,当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与开敞空间中沿垂直面壁所产生的自然对流状况相似;11、在水平间层中,当热面在上方时,间层内可视为不存在对流;当热面在下方时,热气流的上升和冷气流的下沉相互交替形成自然对流,这时自然对流换热最强;11、通过间层的辐射换热量,与间层表面材料的辐射性能和间层的平均温度有关;12、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指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采暖建筑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W/㎡;由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和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空气调节耗热量两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建筑物内部得热;13、平壁在谐波作用下的传热特征:①室外温度和平壁表面温度、内部任一截面处的温度都是同一周期的谐波动;②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振幅逐渐减小,温度波动的衰减;③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迟,温度波动的相位延迟,亦出现最高温度的时刻向后推迟;14总衰减度:把室外温度振幅与由外侧温度谐波热作用引起的平壁内表面温度振幅之比称为温度波动穿透衰减度,简称为总衰减度;16、S材料的蓄热系数:把某一均质半无限大壁体一侧受到谐波作用时,迎波面上接收的热流波幅Aq与该表面的温度波幅Ao之比;17、材料的蓄热系数是说明直接受到热作用的一侧表面,对谐波热作用反应的敏感程度的一个特性指标;18、材料的热惰性指标:是表征材料层或围护结构受到波动热作用后,背波面上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的无量纲指标,也就是说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能力的一个特性指标;它取决于材料层迎波面的抗波能力和波动作用传至背波面时所受到阻力; 19、组成维护结构的材料层热惰性指标越大,说明温度波在其间的衰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20、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在周期热作用下,物体表面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在1h 内1㎡表面积贮存或释放的能量W/㎡·K21、谐波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①材料的蓄热系数②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③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22、太阳辐射的等效高温、当量高温;psI/αe·通常情况下,屋顶和西东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θi,max应满足θi,max=te,max 23、隔热设计指标就是围护结构的隔热应当控制到什么程度;第三章1、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1)充分利用太阳能2)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3)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与平面形式4)房间具有良好的热工特性、建筑具有整体保温和蓄热能力5)建筑保温系统科学、节点构造设计合理6)建筑物具有舒适,高效的供热系统可不写2、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的方法1)建筑保温与最小传热阻法按稳定传热的理论,传热阻便成为外墙和屋顶保温性能优劣的特征指标,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则成为确定其合理的传热阻;2)建筑节能与传热系数限值法3)建筑能耗控制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3、地面对人体舒适感及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厚度约为3~4mm的面层材料;4、根据采暖房屋地面及土地的温度分布图,将地面划分为周边地面和非周边地面;5、周边地面是指据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其他地面均为非周边地面;6、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密度和湿度1密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2湿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3保温材料的选择7、保温构造的类型1单设保温层2封闭空气间层3保温与承重相结合4混合型构造8、单设保温层复合构造的形式和特点1)使外墙或屋顶的主要结构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2)由于承重层材料的热容量一般都远大于保温层,所以,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3)外保温对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是十分有利的,但具体效果则要看环境气候、材料及防水层位置等实际条件;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表面局部结露;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首先,在基本上不影响住户生活的情况下,即可进行施工;其次,采用外保温加强墙体,不会占用室内的使用面积;9、外窗与透明幕墙结构的保温与节能措施1)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2)提高窗框保温性能3)改善玻璃的保温能力4)合理选择窗户类型5)增加空气间层数量6)控制窗墙面积比第四章1、材料的吸湿特性,可用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表征,该曲线是根据不同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固定为某一值下测得的平衡吸湿湿度绘制而成;当材料试件与某一状态一定的气温和一定的相对湿度的空气处于热湿平衡时,亦即材料的温度与周围的空气温度一直热平衡,试件的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湿平衡,这时的材料湿度称为平衡湿度;2、围护结构中水分转移的原因当材料内部存在压力差分压力或总压力、湿度材料含湿度差和温度差时,均能引起材料内部所含水分的迁移;3、水蒸气渗透系数:1m厚的物体,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1h内通过1㎡面积渗透的水蒸汽量;用μ表示,单位㎡·h·Pa/g4、水蒸气渗透阻:围护结构或某一材料层,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通过1㎡面积渗透1g水蒸气所需要的时间;用H表示,单位g /m·h·Pa5、内部冷凝的检验步骤参考笔记所记,答案不对1确定水蒸气分压力Pi和Pe,计算围护结构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并作“P“分布线;对于采暖房屋,设计中取当地采暖期的室外空气的平均温度和相对平均湿度作为室外计算参数;2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ti、te确定各层温度,做出相应的饱和水分压力“Ps“的分布线3根据“P“线和”Ps“线是否相交来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凝;相交冷凝,不相交则不冷凝;6、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的措施1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2设置隔气层3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4冷侧设置密闭空气间层7、夏季结露的成因夏季结露是建筑中的一种大强度的迟疑凝结现象;1)室外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空气饱和或者接近饱和;2)室内某些表面热惰性大,使其温度低于室外空气露点温度;3)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物体低温表面发生接触;8、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1架空层结露2空气层防结露3材料层防结露4呼吸防结露5密闭防结露6通风防结露7空调防结露第五章1.建筑防热的主要内容:在城市规划中,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布局形式和建筑的朝向;在建筑设计中,选择适宜有效的维护结构隔热方案;采用合理的窗户遮阳方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注意建筑环境的绿化等以创造舒适的室内生活、工作环境;2.室内过热的原因:1.围护结构向室内的传热2.透进的太阳辐射热3.通风带入的热量4.室内产生的余热3.防热的被动式措施: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2.外围护结构的隔热3.房间的自然通风和电扇调风4.窗口遮阳5.利用自然能4.防热的主动式措施:1.机械通风降温2.空调设备降温5.外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到的日晒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隔热的重点在屋面,其次是西墙和东墙;6.遮阳的方式分四种: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7.外遮阳系数:透过有外遮阳构造的外窗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透过没有外遮阳构造的相同外窗的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8.遮阳设施遮挡设计的有关因素:1.遮阳的版面组合与构造2.遮阳板的安装位置3.材料与颜色9.风向投射角:将风向投射线与房屋墙面的法线交角10.为了更好地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正确选择建筑的朝向和间距,合理地布置建筑群,选择合理的建筑平剖面形式;合理地确定考口面积和位置、门窗的装置方法和通风的构造措施;11.建筑平面形式与剖面处理基本原则:1.建筑布局采用交错排列或前低后高或前后逐层加高的布置;2.正确选择平面的综合形式,主要使用漏空隔断、屏门、推窗、隔窗、旋窗等;在屋顶上设置撑开式或拉动式天窗扇,水平或垂直翻转的老虎窗等,都可以起导风、通风的作用;3.利用天井、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的开口面积,并利用这些开口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4.开口位置的布置应使室内流畅、分布均匀;5.引进门窗及其他构造,使其有利于导风、排风、调节风量、风速等;12.自然能源分为:太阳辐射能、有效长波辐射能、夜间对流、水的蒸发能、地冷能13.自然能源利用方式:太阳能降温、长波辐射降温、对流降温夜间通风、地冷空调、被动蒸发降温14.空调建筑节能设计:1.合理确定空调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标准2.合理设计建筑平面与体型3.改善和强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4.隔热和遮阳5.空调房间热环境的联动控制自然通风、电扇调风、空调器降温第六章1、日照就是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2、日照时数是表示太阳照射的时数;3、日照率是实际日照时数与同时间内如年、月、日的最大可照时数的百分比;4、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线间的夹角;5、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射线与地平面正南线所夹的角;6、赤纬角:即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7、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1)赤纬角,它表明季节日期的变化2)时角,它表明时间的变化3)地理纬度,它表明观察点所在地方的差异8、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纬角为0;夏至时,太阳直射北纬23°27′,切过北极圈,赤纬角为﹢23°27′;冬至时,太阳直射南纬23°27′,切过南极圈,赤纬角为—23°27′; 9、日出、日落,太阳高度角为零,中午1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位于正南;10、太阳方位角以正南为0,下午为正,上午为负;9、地方时与标准时To=Tm+4Lo-Lm。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5a87d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e.png)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一、概述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环境中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建筑热学、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建筑热学重点知识1. 传热方式:导热、对流、辐射是三种主要的传热方式。
导热是指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直接的热传递;对流是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过程中热量的传递;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2.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表示材料传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材料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对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差。
3. 隔热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室内外的热量传递,需要进行隔热设计。
常见的隔热设计方法包括设置隔热层、采用高反射材料等。
三、建筑光学重点知识1. 光的性质:光具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性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光的性质对室内光线分布、采光效果等具有重要影响。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例如,利用镜面反射可以增强室内的光线效果,利用玻璃的折射可以创造出梦幻般的光影效果。
3. 采光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提高室内光线的质量和舒适度。
常见的采光设计方法包括设置天窗、利用窗户等。
四、建筑声学重点知识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传播的。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距离,以避免噪音干扰和回声等问题。
2. 吸声材料:吸声材料可以吸收声音的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和传播。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吸声材料来改善室内音质和减少噪音干扰。
3. 隔声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室内外的声音传递,需要进行隔声设计。
常见的隔声设计方法包括设置隔声墙、采用隔声门窗等。
五、总结建筑物理是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建筑环境的各个方面。
掌握建筑物理的重点知识,对于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物理各章复习重点知识
![建筑物理各章复习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86ea63010661ed9ad51f342.png)
第一章1.室外热湿作用:属于室外的因素如太阳辐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雨雪等,统称为室外热湿作用2.室内热湿作用:属于室内的因素如空气温度和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和水分等。
统称为室内热湿作用3.室内热环境的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辐射温度。
4.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约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25%~30%5.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室内空气温度、有效温度ET、热感觉PWV-PPD指标6.7.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8. 相对湿度:在一定湿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fmax的百分比。
9.10.露点温度:在大气压力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11.气候要素: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降水,积雪,日照以及冻土等都是组成室外热湿气候的要素。
12.气候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13.采暖期:某一地区建筑设计计算采暖天数,即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c的天数。
14.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在采暖期的起止日期内,室外逐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15.采暖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c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乘以采暖期天数的数值。
16.城市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1)高密度的建(构)筑物改变了地表(下垫面)的性态;a.由粗糙度改变所引起的,对地表大气层而言,城市是一体化的下垫面曾,他对太阳辐射的净吸收率,对地转风的摩擦系数增大,而对天空的长波辐射系数减少b.表面材料性质改变使得光合作用引起的自然能量固化过程停止,失去湿“呼吸”功能从而加大了固汽两相显热交换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与资源消费结构a.向空气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增强城市区域的温室效应,b.向城市覆盖层内排放大量人为热量17.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法:导热、对流和辐射18.导热系数是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c时,在1h内通过1m2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081b91763231126fdb115a.png)
热工部分一、基本概念1.导热系数(λ):反映了材料的导热能力。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厚度材料层两面温差为1K ,在1h 内通过1㎡截面积的热量。
单位:)/(K m W • (金属>非金属和液体>气体) 影响因素:1) 材质;2) 材料干密度(正);3)材料含湿量(正);4)温度(正)2.对流换热系数(c α):表示物体对流换热能力,数值上等于温差为1K ,在1h 内通过1㎡截面积的热量。
影响因素:气流状况(是自然对流还是受迫对流);构件位置(是处于垂直的、水平的或是倾斜的);壁面状况(是有利于气流流动还是不利于流动);传热方向(由下而上(快)或是由上而下(慢))等主要影响因素。
3.辐射换热系数(r α):表示物体辐射换热能力。
数值上等于温差为1K ,在1h 内通过1㎡截面积的热量。
影响因素:各物体的表面温度、发射和吸收辐射热的能力(ε、T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4.平壁的表面换热系数()e i αα、:是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和辐射换热系数的和。
5.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反射系数 、黑度 00,I I r I I r h h ==αρ分别称为吸收系数和反射系数。
黑度(ε):灰体的全辐射本领与同温下绝对黑体的全辐射本领的比值。
对于任意特定波长,物体对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在数值上与其黑度ε是相等的。
这就是说,物体辐射能力愈大,它对外来辐射的吸收能力也愈大;反之,若辐射能力愈,则吸收能力也愈小。
6.材料蓄热系数(S):半无限厚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qo A 与温度波动振幅f A 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单位为:W/(㎡·K ) 影响因素:谐波周期;材料基本物理指标0ρλ、、c 等。
物理意义:半无限厚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表面对谐波热作用的敏感程度。
7.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Y ):材料层表面的热流波动振幅q A 与表面温度波动振幅f A 的比值。
8.热惰性指标:S R D x •=称为厚度为x 的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表示围护结构在谐波热作用下反抗温度波动的能力。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27ebdf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4.png)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建筑热工学第一章:室内热环境1.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壁面热辐射。
2.人体热舒适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体得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蒸发散热量占25%-30%3.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4.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1)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
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
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降水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5.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6.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7.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速度和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力。
8..热环境的综合评价:1)有效温度:ET 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 HSI 根据在给定的热环境中作用于人体的外部热应力、不同活动量下的新陈代谢产热率及环境蒸发率等的理论计算而提出的。
当已知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以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便可按相关线解图求得热应力指标。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0eee4b7767f5acfa0c7cdf7.png)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试从隔热的观点来分析:(1)多层实体结构;(2)有封闭空气间层的结构;(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它们的传热原理及隔热的处理原则。
答:(1)多层实体结构:多层实体材料的传热方式主要是导热。
处理原则:1)为了提高材料层隔热的能力,最好选用λ和α都比较小的材料;2)采用粘土方砖或外饰面采用浅色,可使隔热效果良好。
(2)有封闭空气间层的结构:在封闭空气间层中的传热方式主要是辐射.处理原则:1)在间层内铺设反射系数大、辐射系数小的材料如铝箔;2)外饰面的轻质隔热材料和浅色也很重要。
(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是当室外空气流经间层时,带走部分从面层传下的热量,从而减少透过基层传入室内的热量。
处理原则:1)增加进气口和排气口处的风压或热压;2)通风间层内表面不宜过分粗糙,进、出口的面积与间层横截面的面积比要大。
·为提高封闭间层的隔热能力应采取什么措施?外围护结构中设置封闭间层其热阻值在冬季和夏季是否一样?试从外墙及屋顶的不同位置加以分析。
答:提高封闭间层的隔热能力采取措施:(1)在间层内铺设反射系数大、辐射系数小的材料如铝箔;(2)把封闭间层放置在冷侧。
外围护结构中设置封闭间层,在冬季和夏季其热阻值情况:(1)空气间层的热阻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1)间层两个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对流换热;(2)是界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强度-—-—-辐射换热。
(2)在有限空间的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的位置、形状,间层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所以,对流换热不同,屋顶和外墙的热阻不同。
(3)由于冬、夏空气间层所处的环境温度,其间层中的辐射和对流换热量都随环境温度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其辐射传热不同,在低温环境中辐射换热量比高温环境少,热阻较大。
·试从降温与防止地面泛潮的角度来分析南方地区几种室内地面(木地板、水泥地面、磨石子地面或其它地面)中,在春季和夏季哪一种地面较好?该地面处于底层或楼层时有无区别?答:从降温与防止地面泛潮的角度来看,在春季和夏季用选用:木地板。
建筑物理重点
![建筑物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471cdcb14e852458fb5798.png)
1、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辐射2、各自传热原理:导热是指物体中有温差时由于直接接触的物质质点作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各微团分子作相对位移而传递热量的方式。
辐射空间任意两个相互分离的物体产生辐射,较热的物体因向外辐射而失去的热量比吸收外来辐射而得到的热量为多(以电磁波传热)。
3、热工学个物理量的单位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重量。
用f表示(g/m3)相对湿度φ=p/p s x100% 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a;p s—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 a;热流密度:q=Q/F (w/㎡) ,Q c=(t-θ)q c—对流换热强度,w/㎡;аc—对流换热系数,w/(㎡·K);R=d/λR—材料层热阻:(㎡·K)/W;λ—材料层的导热系数,W/(m·K)3、实心砖、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大小排列:实心砖、混凝土、加气混凝土4、有关材料层导热热阻取决于?(材料层厚度d和导热系数λ,r=d/λ)5、黑色物体表面比白色物体表面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一样强。
6、我国民用设计通则将我国分为七个气候区:Ⅰ严寒地区Ⅱ寒冷地区Ⅲ夏热冬冷地区Ⅳ夏热冬暖Ⅴ温和地区Ⅵ严寒地区、寒冷地区Ⅶ严寒地区、寒冷地区;二十个子气候区;分区依据:主要根据我国各地冬、夏季室外气温的特点。
7、建筑保温综合处理原则:充分利用太阳能;防止冷风渗透的不良影响;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与平面形式;使房间具有良好的热工特性与合理的供热系统。
8、间歇性采暖房间要求?9、如果想增加砖墙保温性能,想充分利用太阳能,应采取的措施:被动式太阳能采暖10、这些构件的热损失比相同面积主体部分的热损失多,其内表面温度比主体部位低故结露。
11、严寒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计应满足的指标:体形系数≤0.412、最小传热阻,冬季室外维护结构:4种(1、屋面2、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3、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4、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间的隔墙或楼板)13、采暖居住建筑用于估算室内的温度:1814、为什么控制建筑的体形系数:因为建筑物体形系数是控制建筑采暖能耗的一个重要参数。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https://img.taocdn.com/s3/m/354a2e0b0912a21614792966.png)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
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1.温度;2.湿度;3.速度;4.平均辐射温度;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
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⑶同一温度(T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 s P ——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Pa )。
(注:研究表明,对室内热湿环境而言,正常湿度范围大概在30%~60%。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2d863ebe23482fb5da4c5c.png)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章1、建筑物内部环境:室内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和室内心理环境。
2、按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25%~30%,辐射散热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换热25%~30%。
3、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
·室内热环境分为舒适的、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三种情况。
4、f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g/m³5、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
6、td露点温度:在大气压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
(或相对湿度100%时的温度)·按照的风的行程机理,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
地方风分为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
·建筑气候分区及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1.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2.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3.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4.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5.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1.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2.城市风和絮流3.气温和降水 4.太阳辐射和日照。
·城市气候的机制差异原因:1.高密度的建筑物改变了地表形态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资源消费结构。
7、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
8、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
10、表面对流换热:空气沿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
建筑物理考试重点
![建筑物理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0b6863f46527d3240ce0fb.png)
一、基本概念热阻:热量由平壁内表面传至平壁外表面过程中的阻力称为热阻。
传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h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
稳定传热:当平壁的内外表面温度保持稳定时,则通过平壁的传热情况不会随时间变化,这种传热称为稳定传热。
热惰性指标: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能力的一个特性指标,用“D”表示。
露点温度:当温度降到某一特定值时,Ps小到等于饱和值,相对湿度φ=100%,本来是不饱和的空气,终于因室温下降而达到饱和状态,这一特定温度称为该空气的”露点温度”。
对流:对流传热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辐射:辐射传热与导热和对流在机理上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以电磁波传递热能的。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线间的夹角hs称为太阳高度角。
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射线与地平面正南线所夹的角As称为太阳方位角。
赤纬角:即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来表示。
热桥:热桥,又称冷桥。
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一些部位,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形成热流相对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
表面蓄热系数:表面蓄热系数是在周期热作用下,物体表面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在1h内1 表面积贮存或释放的能量,用“Y”表示,单位W/(·K)二、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1、稳定传热原理和计算a 热阻计算(单层、多层、复合壁计算)b 温度计算c 热流计算q2、不稳定传热中热惰性指标D=RSR——材料层的热阻(·K)/WS——材料的蓄热系数W/(·K)表面蓄热系数计算3、最小热阻法R i4、hs、As三、简答题1提高墙体保温能力的方法有哪些?一、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
第一,增加外墙厚度。
第二,选用孔隙率高,密度小的材料做外墙。
第三,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
二、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
三、采用具有复合空腔构造的外墙形式,使墙体根据需要具有热工调节性能。
建筑物理重点
![建筑物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faf5e3f8c75fbfc77db2f1.png)
建筑物理重点1.1P25水平面上太阳直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
P26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P28风特性的两个要素是风向与风速。
风向与风速(m/s)通常用风玫瑰图直观的去反映。
2.2P36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导热、对流、辐射三种。
P37导热系数的物理概念:导热系数λ值反映了壁体材料的导热能力,在数值上等于:当材料层单位厚度的温度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1m2表面积的热量。
绝热材料:工程上常把λ值小于0.3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1.3P68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一定温度及大气压下,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汽量的比值。
P73建筑保温的途径(5条):1.建筑体型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
2.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
3.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
4.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
5.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
P85保温材料按材质的构造分为多孔的,板块状,松散的;从化学角度分为有机和无机的。
围护结构的保温构造可分为:保温、承重合二为一(自保温)构造;保温层、结构层复合构造;单一轻质保温构造三种。
复合构造:内保温、外保温以及夹芯保温三种方式。
内保温指保温层在承重层内部。
特点:保温材料不受室外气候因素的影响,无需特殊的防护;且在间歇使用的建筑空间如影剧院观众厅、体育馆等,室内供热时温度上升的快;但对间歇采暖的居室等连续使用的建筑空间则热稳定性不足,且极易在围护结构内部产生凝结水,影响保温材料的性能和寿命。
外保温指保温层在承重层外侧。
特点:当供热不均匀时,围护结构内表面与室内气温不致急剧下降,房间热稳定性较好;其次,对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凝结水和防止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内表面局部凝结都有利;再次,保温层处于结构层外侧,有效的保护了主体结构,尤其是降低了主体结构内部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最后,施工时对室内使用状况影响不大。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853a12be2bd960590c677c3.png)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建筑体型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2.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3.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L=D/H热阻:热流通过壁体时遇到的阻力,或者说它反映了壁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4.太阳赤纬角:是地球赤道,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
5.采光系数: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6.光气候:所谓光气候就是由太阳直射光,天空扩散光,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
7.配光曲线:用曲线或表格表示光源或灯具在空间各方向的发光强度值,通常把某一平面上的光强分布曲线称为配光曲线。
8.遮光角:是指光源发光体最边缘一点和灯具出光口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9.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音能量。
10.声衍射:声衍射: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壁或建筑部件时,如果障壁或部件的尺度比声波波长大,则其背后将出现“声影”的现象,这就是声衍射。
11.混响:是在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由于多次反射或散射延续的现象;或者说声源停止发生后,由于多次反射或散射而延续的声音。
12.听觉掩蔽: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掩蔽音的存在而提高的现象称为听觉掩蔽。
二、问答题:什么是热桥?有什么影响?解决措施?热桥:热桥是指处在外墙和屋面等围护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梁、柱、肋等部位。
因这些部位传热能力强,热流较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故称为热桥。
影响:由于楼层和墙角处有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而混凝土材料比起砌墙材料有较好的热传导性(混凝土材料的导热性是普通砖块导热性的2至4倍),同时由于室内通风不畅,秋末冬初室内外温差较大,冷热空气频繁接触,墙体保温层导热不均匀,产生热桥效应,造成房屋内墙结露、发霉甚至滴水。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d84fa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2.png)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建筑物理是指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涉及到的物理理论和原理,它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力学、建筑材料与构件的物理性能、建筑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建筑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研究建筑物的静力学、动力学和变形分析的学科。
建筑物的结构力学分析通常包括荷载分析、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变形分析等。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当的结构体系,并进行力学分析。
结构力学的知识点包括力的平衡、弹性力学、应力与应变、刚度与变形、力的传递与分配等。
2.建筑材料与构件:建筑材料是建筑物中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水泥、砖块、钢筋、木材等。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强度、刚度、耐久性、隔热性、防水性等。
建筑构件是由建筑材料组合而成的各种部件,如墙体、楼板、梁柱等。
建筑材料与构件的知识点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能、构件的力学性能、材料与构件的相互作用等。
3.建筑环境工程:建筑环境工程主要研究建筑物内外环境的热、湿、光、声、气体等因素对人体舒适性和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节建筑物内部环境条件,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筑环境工程的知识点包括热传导、空气传热、热辐射、建筑隔热、通风与空调、室内采光与照明、室内噪声与隔声等。
4.建筑物节能技术:建筑物节能技术是指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
建筑物节能技术的知识点包括建筑能量平衡、建筑外墙的保温与节能、建筑窗户的热工性能、建筑照明与采光、太阳能利用等。
5.建筑物防水技术:建筑物防水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防止水分渗透、渗漏到建筑物内部,保证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和耐久。
建筑物防水技术的知识点包括水的渗透与渗漏机理、地下室防水、屋面防水、外墙防水等。
6.建筑物抗震技术:建筑物抗震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提高建筑物对地震力的抵抗能力和耐震性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2cbc7ee0975f46527d3e164.png)
◆1.导热系数λ: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
影响因素:材质;表观密度;含湿量;温度。
◆2.传热系数K: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
◆3.热阻:R=厚度d/导热系数λ,热阻+内外表面换热阻=总热阻,总热阻的倒数就是总的传热系数。
◆4..温室效应:建筑可以通过玻璃获取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室内构件吸收辐射而温度升高,但室内构件发射的远红外辐射不能通过玻璃再辐射出去,从而可以提高室内温度。
◆5.封闭空气间层传热:辐射散热70%,对流和导热30%。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增加热阻,并且材料省、重量轻,是一项有效而经济的技术措施;如果技术可行,在围护结构中用一个厚的空气间层拨入用几个薄的空气间层;为了有效地减少空气间层的辐射热量,可以在间层表面图贴反射材料。
◆6.周期性不稳定传热:简谐热作用◆7.材料层热惰性指标D:表示围护结构在谐波热作用下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
◆8.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该状态下空气的露点温度。
◆9.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蒸汽量的百分比。
◆10.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以不考虑夏季隔热;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温和地区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11.城市气候主要特征:大气透明度差,削弱太阳辐射;城市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风速减小。
风向不稳定;城市降水增多;城市蒸发弱,空气湿度小;城市雾日增多,能见度差。
◆12,热岛效应:在建筑物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于地面覆盖物吸收的辐射较多,发热体较多,形成城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
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学考点整理
![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学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26aa78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1.png)
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学考点整理建筑物理学是注册建筑师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设计出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对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学常见考点的整理。
一、建筑热工学1、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指物体内部或接触的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对流是指流体(如空气、水)的运动引起的热量传递;辐射则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能,不需要介质。
2、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衡量围护结构传热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当室内外温差为 1 摄氏度时,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建筑师需要了解不同材料和构造的传热系数,以计算建筑的能耗。
3、保温与隔热保温是减少冬季室内热量向外散失,隔热是减少夏季室外热量向室内传递。
常用的保温隔热材料有岩棉、聚苯乙烯泡沫板、玻璃棉等。
在设计中,要合理选择保温隔热材料和构造,以满足节能要求。
4、室内热环境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主要由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和平均辐射温度等因素决定。
注册建筑师需要掌握人体热舒适的标准和评价方法,以便设计出适宜的室内环境。
二、建筑光学1、光的特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其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80nm 至 780nm 之间。
2、天然采光天然采光的设计要考虑窗口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以及房间的进深和朝向。
采光系数是衡量天然采光效果的重要指标,建筑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房间确定合适的采光系数。
3、人工照明人工照明包括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等方式。
灯具的选择要考虑光通量、发光强度、照度、亮度等参数。
同时,要注意照明的均匀度和避免眩光。
4、色彩与视觉色彩对人的视觉和心理有一定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要合理运用色彩来营造舒适、愉悦的视觉环境。
三、建筑声学1、声音的物理性质声音的频率、波长和声速是声音的基本物理量。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声速在空气中约为 340 米/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与环境中的声、光、热等物理现象以及这些物理现象与建筑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2.建筑热工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筑上的规划,有效的防护或利用室内外热作用,经济、合理地解决房屋的保温、防热、防潮、日照等问题。
3.处于室内人体的散热量取决于:室内空气温度、室内风速、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三个主要因素。
室内热湿环境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有: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辐射换热。
4.室内热湿环境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有: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室内热辐射。
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可以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从而感到舒适的室内环境条件。
5.一般情况下,人体正常散热的指标为:对流散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约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25~30%。
6.在自然界中,只要存在温差就会有传热现象,热量能由高温部位传至低温部位,传热的方式有辐射、对流和导热三种形式,建筑物的传热大多是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7.影响湿空气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有:空气温度、水蒸气分压值、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等。
8.结合建筑设计的需要,影响室外热气候的的五大要素: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大气湿度、气压与风、凝结与降水。
9.太阳辐射是房屋外部的主要热源。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地理纬度、云量和海拔高度等。
10.简述城市小气候的特点
11.简述城市热岛的成因
12.简述玻璃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
13.通过维护结构的传热有3个基本过程,即:表面感热、构件传热、表面散热。
14.材料对热辐射的吸收和反射性能,主要取决于表面的颜色、材料性质和光滑平整程度。
(并能举例说明)
15.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设计计算中,常将传热过程简化为一维稳定传热,请说明一维稳定传热的概念和传热特征。
16.在空气间层中,热阻主要取决于间层的空气层厚度和间层中界面间的辐射换热强度。
热阻:是热量由平壁内表面传至外表面过程中的阻力,表示平壁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在同样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层的热量越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越好;
增加热阻的方法:加大平壁厚度或选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2-8)
屏蔽稳定传热的条件是:平壁两侧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或平壁内部的温度场是稳定不变的)。
封闭空气间层热阻主要取决于间层的空气层厚度和间层中界面间的辐射换热强度。
17.影响热阻的因素有:材质、结构本身、容重(密度)和湿度。
(×)为了减少封闭空气间层传热,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减少辐射换热量,具有良好的提高间层热阻的效果。
对于普通封闭空气间层,在总的传热量中,因辐射换热占的比例很大,故要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设法减少辐射传热量,具有较好的提高间层热阻的效果。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每一材料层内的温度分布是直线,在多层平壁中成一条连续的折线;折线越陡峭,该层对应的导热系数越大,温度梯度越大;材料层内的温度降落程度与各层的热阻成反比,材料层的热阻越大,在该层内的温度降落越小;反之亦然。
在多层壁叠合的一维稳定传热中,材料层内的温度降落程度与各层的热阻成反比,材料层的热阻越大,在该层内的温度降落越小;反之亦然。
建筑保温隔热设计的基本目标有两点:1)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质量;2)建筑节能。
18.教材30面,例题2-2
()19.在稳定传热中,传热的多少与表面、内部温度的高低与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结构的传热阻密切相关。
()
以下材料的蓄热系数S
说明:①S值越大,材料的热稳定性越好;②谐波热一定,即热流波幅Aq一定时,蓄热系数与表面温度波动成反比;③S与材料的物理性能有关;④S与温度波动周期有关,对同一材料,与热作用波动周期开方成反比。
外墙和屋顶保温设计应考虑的问题:(教材43面)
(对)导热系数是衡量保温材料最重要、最基本的热物理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
(×)导热系数是衡量保温材料最重要、最基本的唯一热物理指标。
材料受潮以后,导热系数显著增大,试分析其原因。
外保温的优点:(教材51面)
窗户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薄弱的环节,为了更好地做好窗户的保温,应分析窗户保温性能低的原因,即:窗户缝隙透气;玻璃、窗框和窗樘等的热阻太小。
材料内部存在压力差(湿度差或温度差)时,会引起材料内部水分的迁移。
(69面)
防止和控制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措施有哪些?(教材74~77)
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有哪些?(教材114~115面)
引起室内过热的原因有哪些?
常用的建筑防热途径有哪些?
建筑遮阳的作用有哪些?
建筑遮阳的效果有哪些?
在建筑防热设计中可利用的自然能源有哪些?并简述之。
建筑遮阳的基本形式分为四种,即: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和挡板式。
19.教材习题7-2,例题7-3)
减轻或消除直接眩光的措施有哪些?(教材146面)
在建筑采光计算中,单侧采光计算点应选择的位置为:工作面上离里墙1.0m处。
建筑声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即:室内音质问题;建筑环境噪声控制;为达到上述目的而使用的建筑材料、构件和建筑空间的声学特性。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声源(振动的物体)和传播声音的介质。
人耳可听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从人耳对声音感觉敏感情况的等响曲线的分析可知,人耳对频率在2000~5000Hz范围内的声音特别敏感,对频率低的声音越不敏感。
声音的产生、传播、消失过程中,对应室内声场的声能密度也发生着变化,要经历一个增长、稳态和衰减的过程。
(?)用赛宾公式计算混响时间的适用条件是:室内总吸声量较小(平均吸收系数小于0.2),此时混响时间较长,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一致性好。
(?)用赛宾公式计算混响时间的适用条件是:室内平均吸收系数小于0.3,此时混响时间较长,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一致性好。
(?)在室内总吸声量较大、混响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混响时间的计算公式宜采用伊林公式计算。
(?)因为混响时间的计算与实际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差别较大,故混响时间的理论计算结果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19.多孔材料吸声的必要条件是,材料内具有大量深入内部的内外连通的微小孔隙和孔洞。
(?)表面粗糙的材料(如拉毛水泥),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内部具有大量微小孔洞的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有一房间,尺寸为4m×5m×3m,500Hz时,地面、墙面、顶棚的吸收系数分别为:0.02、0.05、0.25。
求总吸声量和平均系数系数。
习题14-4类型。
厅堂体形设计应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什么?(教材304)
影响双层墙隔声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隔声屏障对阻隔高频声最为有效,而对低频声隔声效果较差;人耳对2000~5000 Hz的声波最敏感,故合理设置隔声屏障可以起到较好的隔声效果。
4.良好的音质设计的应遵循哪几个基本原则?
3.在美术馆采光设计中,应主要解决哪几个问题?试简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