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渗透泵控释制剂的改进与发展(四)
渗透泵片的研究进展
第六章渗透泵型控释制剂一、概述利用渗透压原理可制成口服渗透泵片(胶囊)和渗透植人剂,它们都能在体内均匀恒速地释放药物。
本节讨论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口服渗透泵型控释片(胶囊),它也是一种控释膜包衣制剂。
渗透泵片在体内释药的最大特点,除均匀恒定外,其释药速率不受胃肠道可变因素如蠕动、pH ,胃排空时间等的影响,而且适用于制备各种溶解度的药物,是迄今为止口服控释制剂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正因为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具有其它口服缓、控释制剂难以达到的优点,因此对原有制备技术的完善和简化、对难溶性药物制备渗透泵片的深人研究以拓宽适用药物的范围以及新的包衣材料的寻找,长期以来一良是-.些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相关研究及发表论文的数量近年来有同升的趋势。
二、 口服渗透泵释药机理口服渗透泵片(OT)置于胃肠道或人工回肠液中,由于薄膜衣的半透性只允许胃肠液中的水分子进入渗透泵内,泵内的药物溶液则不能通过半透膜进人胃肠道OT 内含有渗透活性药物或辅料,溶解后产生的渗透压高于胃肠液的,即OT 内外存在着渗透压梯度,使药物从释药孔泵出.只要体系中存在固体渗透活性物质(药物、辅料),则泵内药物溶解释放速率就能维持近恒定。
其释药速率dm/dt 可用下式表示式中,dm/dt 为泵体系吸取水的容积速率;。
为泵内药物溶液的浓度。
dv/ dt 的表示式如下式中,K 为膜对水的渗透系数,A 和h 分别为半透膜的面积和厚度; △π=πξ—πe ,为系统内渗透活性物饱和溶液的渗透压,πe 为胃肠液的渗透压); △p 为流体静压差。
当泵内存在固体渗透活性物时,πξ>>πe 。
;释药孔径大小适宜时,△P 很小,与πξ相比可略去;药物饱和溶液的浓度C=药物的溶解度(Sd},合并两式即得右边各项均为常数,故在0-Z 时间内OT 内药物以零级速率释放,直至渗透活性物质刚溶解完。
然后,OT 内药物浓度低于溶解度,其体系内药物浓度(c)和渗透压(πξ)是时间的函数,释药速率为非零级过程。
难溶性药物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释 片。与传统均匀对称的半渗透膜 按 照 F Teu e 提 出的公式 , 相 比 ,这种 通过相 转变 过程 制得 的 .hews
X ,硝 苯地 平 ) 易 宁 (lct l 影 响渗透 泵控 释制剂 中药 物释 放速 不对称 包衣 膜包 括 内层 的多孔性基 L 、瑞 Guo o r
大 多 数水 溶 性药 物 “ 溶 解 度为 (
一
定 的压力范 围内不会 发生 弹性 变 成 的溶液 浓度 。
5~ 0 / O m ) 3 g lO 1,可通 过将 药 物与 形 , 即体积不 可 变 ) 作为 释药 动力 ,
但对于难溶性药物 ,因为其溶
C) 在 渗透 活性 物质制成 片 芯后 ,用醋酸 的片 芯内外 的渗透 压差 维持水 分进 解度 ( s 较 低 , 片芯 的微环境 内
形成半 透性 的刚性外 膜 , 出 , 到恒 速释 药 的 良好 效果 。对 达 渗透泵 型控释 制剂 作 为缓控释 进行 包衣 , 制 剂 的典 型代表 ,是 以渗透压 作为 然后 用激 光或 机械方 式 在该膜上 制 于初 级单室 渗透 泵 ,其 释药 速率 符
h ew s 释 药 动力 ,以零级释 放 动力学为 特 成孔 径适 宜 的释药小 孔 制得初级 渗 台 F T eu e 提 出 的如下公式 :
纤维素等不溶性高分子材料对片芯
收 稿 耳期 : 2 0 8—3 0 l一
一
步进 入片芯 内 ,导致 片芯 内静 水 难以形成较高的浓度和渗透压来维
压 力 的形成 ,从 而 引起 药物和促 渗 持有 效 的释药 速度 ,或者 要维 持持 剂 的饱和 , 水溶 液 从 释药 小孔 中释 久恒定的渗透压需要大量的渗透压
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 D H值 、胃肠 内 ,使 片芯 中的渗透 活性 物质 和药 面积 ; h一膜厚 度 ; p一膜 的通透 系 L 蠕动和食物等因素的影 响以及体内 物 溶解 ,从而在 片芯 内形 成渗透 压 数 ;o一膜对物 质 的反 射常数 ;△ r 外释药相关性较好等特点 ,已成为 很 高 ( 4 5 达 0— 0大气 压 ) 的饱 和溶 和 A P分 别 是 包衣 膜 内外 的渗透 压 在 差和 静压 差 ;C 一 s 药物 在 片芯 中形 目前 国内外研究 开发 的热 点 。对 于 液 。但 由于包 衣膜为 刚性结构 (
一种硝苯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硝苯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硝苯地平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对心脏的负荷,从而缓解症状。
然而,传统的硝苯地平治疗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剂量控制不准确、治疗效果不稳定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发出了硝苯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
硝苯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方法如下:材料准备:1.硝苯地平2.包衣材料:甘油二硬脂酸酯、乙基纤维素、PVP等3.控释层材料:甘油二硬脂酸酯、聚乙烯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三酸酯等4.辅助剂:增塑剂、抗氧化剂等制备步骤:1.制备内层:将硝苯地平与包衣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溶剂进行溶解,得到内层溶液;2.制备外层控释层:将控释层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溶剂进行溶解,得到外层控释层溶液。
3.加工压片:将内层溶液和外层控释层溶液分别放入压片机的分层装置中,通过压片机的加压和模具的压制作用,将两层药物溶液压制成片。
制备出的硝苯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具有以下特点:1.双层结构:内层包衣用于控制药物的快速释放,外层控释层则用于控制药物的渗透和缓慢释放,从而实现持续的药物效果。
2.渗透泵效应: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和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实现了药物的渗透泵效应,即在体内形成类似渗透泵的效果,稳定、持续地释放药物。
3.优化的药物释放曲线:硝苯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能够提供准确的剂量控制和稳定的药物释放曲线,使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加可靠和稳定。
4.方便的用药方式:控释片的制备形式方便携带和使用,患者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自行调整剂量,提高治疗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总之,硝苯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通过优化药物的释放方式和剂量控制,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稳定性,对于高血压和心绞痛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硝苯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将在临床应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
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作者:赵红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3期【摘要】随着制剂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口服渗透泵制剂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阐述了渗透泵制剂的释药机制,并概述了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为渗透泵制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一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对渗透泵制剂的工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渗透泵;初级渗透泵;多室渗透泵;微孔渗透泵随着给药系统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新型药用辅料的不断涌现,缓控释制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口服渗透泵制剂(oral osmotic pump tablets)因其平稳的释药速度及独特的释药方式成为控释制剂的典型代表。
渗透泵制剂以渗透压为释药动力,具有零级释药特征,可降低血药浓度峰谷现象,使因血药浓度波动而产生的毒副作用降低。
渗透泵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药物作用时间明显延长(通常为12~24h),可减少病人服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同时,渗透泵制剂的释药速率受人体生理环境因素(如胃肠道pH、胃肠道蠕动等)的影响较小,因此个体差异较小,体内外相关性良好,可用体外释药参数预测体内释药情况。
此外,渗透泵制剂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已有若干产品上市。
本文就口服渗透泵的种类及释放机理作以综述。
1 渗透泵制剂的结构及释药机理口服渗透泵制剂按照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初级渗透泵(elementary osmotic pump)、多室渗透泵(multichamber osmotic pump)及微孔渗透泵(microporous osmotic pump)。
初级渗透泵一般用于易溶性药物,由片芯和包衣膜两部分组成,片芯是由药物和渗透活性物质组成,包衣膜多是由醋酸纤维素或乙基纤维素等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半透膜,半透膜上通常用激光或其他机械力打一小孔作为药物的输出通道。
当渗透泵制剂进入体内后,片芯中的渗透活性物在水性环境中吸水后产生高渗透压,药物在渗透压差的作用下释放。
论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
论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渗透泵是利用半透膜内外渗透压差制成的控释释药系统,有着明显的零级释药特征。
渗透泵给药系统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其释药行为几乎不会被释放介质的pH 值、胃肠蠕动、胃内食物等影响。
目前,渗透泵制剂已经成为临床应用中最为理想的一种口服控释制剂。
随着新剂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渗透泵制剂的推陈出新,结构日益完善,迄今为止已有多个产品上市并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文就口服渗透泵的发展历程、释药机制、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以及现有制剂给予综述。
1 渗透泵给药系统的发展历程渗透泵制剂的报道最早见于1955 年,Rose-Nelson型渗透泵依靠渗透压作为装置的释药动力。
1971 年,Higuch 和Leeper 对其结构改进,直接利用机体内的水分,设计出了简便型渗透泵,这一创新大大简化了渗透泵装置的结构,精简了生产工艺。
Higuch 于两年后申请了渗透泵专利。
上世纪80 年代,吲哚美辛渗透泵片的突释对人消化道产生了强烈刺激,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对渗透泵的研究产生了负面影响。
但渗透泵给药系统的研究进程仍然继续向前,微孔型渗透泵( CPOP)和推挽式渗透泵( PPOP)这两种新的设计相继出现; 1991 年开发的液体口服渗透泵系统使渗透泵剂型不再受固体药物的局限; 1998年,国外学者将速释和缓释两种释药结构结合在一起研发了新的推-黏式渗透泵( PSOP) 。
近年来,国外学者相继推出了一些新的设计。
Prabakaran 等设计了上层单孔释药、下层体内微孔释药的双层混合孔型渗透泵制剂,这一创新实现了溶解性不同药物的同步释放。
Waterman 等改进了单层渗透泵片,利用膨胀挤压原理设计出可挤压芯系统( ECS) ,从此溶解度低的药物活性成分的高剂量传递成为可能。
有研究利用不对称膜即极薄而坚硬的表层和厚海绵状多孔的基底层,开发了不对称膜渗透泵控释制剂,改善了难溶性药物的释放。
2 渗透泵的释药机制渗透泵片口服进入机体后,其中的渗透剂渗出并溶于介质,在包衣膜内外形成足够的渗透压差,从而将片芯中的药液以零级释放推出释药孔,完成释药行为。
尼索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尼索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潘卫三,吴学明,聂淑芳
申请号:CN03110966.7
申请日:20030129
公开号:CN1439372A
公开日:
2003090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尼索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
该制剂含有尼索地平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聚合物。
它具有服药次数少,服用方便,作用持久,疗效稳定的特点。
按重量百分比该制剂含尼索地平5-20%,含药层中起控释作用的辅料为30-65%,助推层中控释作用的辅料为10-50%,其它辅料余量。
含药层中起控释作用的辅料为聚氧乙烯和/或氯化钠和/或羟丙甲纤维素等。
助推层中起控释作用的辅料为聚氧乙烯和/或羟丙甲纤维素和/或乙基纤维素等。
起控释作用的膜材料为醋酸纤维素和/或乙基纤维素和/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或聚乙二醇类。
本发明控释制剂将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左心室功能不全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申请人:沈阳药科大学
地址:110015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药大科研处
国籍:CN
代理机构:沈阳杰克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李宇彤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目的:为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的开发提供思路与方法。
方法:以“渗透泵”“缓控释制剂”“单成分”“多组分”“Osmotic pump”“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ingle component”“Multi component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3-2018年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口服渗透泵的研究文献,从释药原理与种类、适用的药物类型两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14篇,其中有效文献28篇。
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由片芯和包衣膜组成,分为单层渗透泵和双层渗透泵两种。
半透膜的选择、释药孔隙的多少与大小以及药物浓度是影响单层渗透泵片是否能够零级释药的关键;双层渗透泵片因助推层含有促渗透物质,其释药速度与促渗透物质的水合度也有关系。
适宜制成渗透泵制剂的药物类型包括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内分泌系统用药、精神类疾病用药等化学药以及中药单一成分、有效部位和复方等。
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作为缓控释制剂的代表,具有生物利用度较高、毒副作用小、体内外相关性好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药品需求的提高和制剂技术的发展,缓控释制剂的研发成为一大热门。
缓控释制剂的出现,能够大大减少患者的服药次数,降低血药浓度的波动,减少峰谷现象带来的不适,同时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是有长期服药需求患者的福音。
目前,缓控释制剂的剂型主要有骨架片、渗透泵片、胃滞留制剂和结肠定位制剂等,而其中的渗透泵片被誉为最为理想的口服缓控释剂型。
笔者以“渗透泵”“缓控释制剂”“单成分”“多组分”“Osmotic pump”“Sustained and controll- ed release preparation”“Single component”“Multi component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3-2018年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 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发表的关于口服渗透泵的研究文献。
口服渗透泵型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_赵丽华
口服渗透泵型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赵丽华,邹若飞,徐学君(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药械科,安徽合肥 230041)关键词:控释制剂;渗透泵;口服药物渗透泵型控释制剂作为缓控释制剂的典型代表,是以渗透压作为释药动力,以零级释放动力学为特征的一种制剂技术。
由于渗透泵控释制剂具有零级释药特征,释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p H,胃肠道蠕动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等特点,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渗透泵制剂是迄今为止口服控释制剂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最先于1973年由H i guch i设计并申请专利,T heeu w es于1975年发表了有关渗透泵的基本理论。
最早的口服渗透泵给药体系为A lza公司开发的口服渗透泵(ora l o s m otic OROS)系统。
于90年代初有平喘、降糖、抗过敏和心血管病等多类药物的口服渗透泵(O ros)上市[1]。
目前国内所发表的研究论文主要是单室型渗透泵,本文就口服渗透泵类型、释药机制,适于制成渗透泵的药物,制备工艺及目前所出现的种类做一综述。
1 口服渗透泵片的结构类型1.1 单室型渗透泵片剂单室型渗透泵片剂由主成分药物与具渗透活性成分的混合体形成的药片,外包一层控速半渗透膜,再以激光在片芯包衣膜上开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释药小孔,口服后胃肠道的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药物溶解后可被因吸水而膨胀的助推层经由释药孔推出。
此种结构设计适用于水溶性中等的药物。
单室型渗透泵片剂又有双层渗透泵片和单层高分子渗透泵等种类。
(1)双层渗透泵片。
双层渗透泵片主要由含药层与助推层的两层片芯和控制释放的半渗透膜构成,水份经半透膜进入片芯后,在含药层,难溶性药物与高分子材料迅速水化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混悬液,在助推层,高分子材料吸水膨胀后,推动含药层中的混悬液从释药孔中释出。
(2)单层高分子渗透泵。
单层高分子渗透泵与传统的初级渗透泵(EOP)相比,以具有特定性质的高分子材料替代小分子水溶性物质作为促渗透物质,当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后,片芯中的高分子材料迅速水化,与药物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均匀混悬液,并利用高分子溶解时产生的溶胀压和渗透压使形成的混悬液从释药小孔中释放出来。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解析
WVTR(膜对水蒸气的透过速率)大, 渗透泵吸水速率大,释药快 用量多少决定零级释放时间的长短,要求系 统内渗透压比胃肠道体液的渗透压大6~7倍 孔径大小是产品成功的关键。孔径太小,药液排不出 去,孔径太大,则无法控释,通常为100 ~300um 过薄,影响膜的坚固度,过厚,释药速率达 不到要求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发展过程
最早出现:Rose- Nelson型渗透泵
奠定基础:Higuchi-Theeuwes型渗透泵片
走向工业化生刚性膜
弹性隔膜
释药孔
水室 盐室 (渗透活性物质) 药室
不透性刚性膜 Rose-Nelson 型渗透泵模式图
Rose-nelson osmotic pump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特点:(1)渗透压为释放动力
控释制剂
(2)零级释放动力学特征
(3)释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pH值、
既使胃肠道内容物及黏液包裹了 体系表面,药物仍能同样释放
胃肠蠕动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
(4)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等 ——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通过体外溶出度实验可预 测体内释药速率
渗透活性物质的选择
渗透活性物质: 又称渗透促进剂,是指能够产生渗透压的物质。
促渗透剂 促渗透聚合物
适用于初级渗透泵 适用于多室渗透泵
渗透活性物质的选择
主要用于初级渗透泵控释制剂: 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钾、
甘露醇、尿素、琥珀酸镁、酒石酸等
主要用于多室渗透泵控释活性物质: 分子量为3000~5000000的聚羟基甲基丙烯酸烷烃酯,
混合、制粒,压片
片芯 包衣(醋酸纤维素与不同量PEG1500溶 解于丙酮-乙醇(95:5)的混合溶媒) 包衣片 打孔
盐酸坦洛新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盐酸坦洛新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甘勇,胥永贵,朱春柳,甘莉
申请号:CN200610117680.0
申请日:20061027
公开号:CN101167701A
公开日:
2008043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酸坦洛新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该制剂含有盐酸坦洛新和药学可接受的聚合物辅料。
它具有良好的零级控释特征,且释放行为受介质环境pH值、胃肠蠕动以及食物等因素的影响小,体内药动学参数不受食物影响的特点。
按重量百分比该制剂含有盐酸坦洛新0~2%,含药层中起控释作用的辅料30~70%,助推层中起控释作用的辅料30~70%,其他辅料余量。
盐酸坦洛新双层渗透泵片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含药层的制备;(2)助推层的制备;(3)双层片的压制;(4)双层片包衣;(5)包衣片打孔;(6)包防潮衣。
本发明盐酸坦洛新双层渗透泵控释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所致的异常排尿症状,如尿频、夜尿增多、排尿困难等。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北京红林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201203 上海市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祖冲之路555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费开逵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研制与评价
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研制与评价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研制与评价摘要: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是一种新型的药物控释系统,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渗透性,能提供更稳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以研制和评价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为主线,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研制方法、评价指标和实验结果,并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
针对慢性疾病的治疗常需要长期用药,然而传统的药物给药方式存在着不稳定、依从性差等问题,使得治疗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因此,寻找一种稳定、可控释的药物给药方式成为了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原理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制备是基于“渗透泵”的原理。
渗透泵是一种通过药物的渗透性差异来实现药物释放的关键元件,其工作原理可用“渗透压力差”来解释。
在一端的药物与另一端的药物相比,通过半透膜的渗透作用,实现了药物的控制释放。
三、研制方法1. 材料的选择盐酸哌甲酯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研制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药物载体、渗透膜和封装材料。
2. 制备工艺制备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主要工艺包括溶液制备、溶液浸渍、封装和干燥等步骤。
具体操作时,首先将盐酸哌甲酯溶解在适宜的溶剂中,然后将药物溶液浸渍到药物载体中,再通过热封装的方式将药物载体和渗透膜封装在一起。
最后,将封装好的片剂进行适当的干燥,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可控释性。
四、评价指标1. 药物释放率药物释放率是评价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通过浸泡法或校正方法,测定片剂在不同时间段内释放的药物量,得出药物释放曲线。
2. 溶出度溶出度是指药物在一定时间内溶解出来的百分比,可通过体外释放实验测定。
合格的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应具有较高的溶出度。
3. 包衣质量包衣质量是衡量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渗透泵型控释制剂
药物与一种或多种惰性骨架材料通过压制或融 合等特定工艺制成的固体制剂;
可采用常规的生产设备,应用最广泛;
性质不同的骨架材料可制成释药机理和行为不 同的制剂;
2. 亲水凝胶骨架片
原理:亲水性聚合物,遇水膨胀,形成凝胶屏障,控 制药物溶出; 释药机制:药物在凝胶层的扩散+凝胶的溶蚀 水溶性药物以药物扩散为主,难溶性药物以骨架 溶蚀为主 制备方法:多 粉末直接压片
•
2. 膜的组成(包衣液的组成) 成膜材料 包衣溶剂(成膜材料的分散介质) 增塑剂 抗粘剂 致孔剂 其它
最终达到合适的释药性能(渗透性)和机械性能
(1)成膜材料
• • •
•
•
一般为水不溶性高分子材料,常用的有渗透型丙 烯酸树脂和乙基纤维素等 EC 不溶于水、胃肠液; 很稳定; 理想的缓释包衣膜 可与HPMC混合,提高膜的韧性,增加光泽; 市售商品 Surelease 和 Aquacoat,均为水分散体。
微孔膜包衣片:
不溶性的膜 + 水溶性物质(致孔剂); 药物可加在包衣膜内,既做致孔剂又做速释部分; 水溶性药物的片芯,应具有较快的溶出速度,这样, 药物的释放速度完全由微孔包衣膜控制,释放速度 可接近零级;
•
包衣膜在胃肠道内不被破坏,最后又肠道排出体外。
•
膜控释小片
小片:常规方法制粒,压制成小片(直径约为
药物新剂型的发展趋势: 精确给药、定向定位给药、按需给药 第一代与DDS的区别
• 第一代制剂:立足于提高药物稳定性、促进溶出、 改善制剂色香味等以提高病人顺应性。
• DDS:第二、三、四代药物制剂统称为药物传递 系统,DDS。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解析
混合、制粒,压片
片芯 包衣(醋酸纤维素与不同量PEG1500溶 解于丙酮-乙醇(95:5)的混合溶媒) 包衣片 打孔
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片
双室渗透泵制剂的制备工艺
隔膜式
双室渗透泵系统
内外室式
双药库隔膜式渗透泵制剂的制备工艺
释药孔
半透膜
药库1 间隔膜
药库2
释药孔
特点:隔膜将泵体分为两室,每室均含有药物和渗透活性质,每个
不透性弹性隔膜 半透性刚性膜
释药孔
渗透活性物质 (盐室) 药室
Higuchi-Theeuwes型渗透泵片模式图
Higuchi-theeuwes osmotic pump
释药孔
半透膜
渗透活性物质(药室)
初级单室渗透泵片模式图
Elementary osmotic pump
影响渗透泵释放药物的因素
渗透泵的表面积
与体系零级释药速率成正比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
成膜材料的选择 渗透活性物质的选择 释药孔径的设计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
最常用的是醋酸纤维素, 醋酸纤维素的乙酰化率决 定其对水的渗透性
成膜材料
成膜材料
增塑剂
调节衣膜的柔韧性,使包衣膜能够耐 受膜内片芯中促渗透剂所产生的较大 的渗透压,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分子量为10000 ~36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分子量为80000 ~200000的Goodrite聚丙烯酸 分子量为100000 ~5000000以上的Polyox聚环氧乙烷聚合物
释药孔径的设计
小得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 释药孔径的要求
大得足以防止药片内的压力增加
机械钻孔
激光打孔
释药孔的形成 采用改进的冲头 包衣膜内加入致孔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层渗透泵控释制剂的改进与发展(四)
(2)片芯的水化:当片剂周围的水分渗入片芯后,水分溶解片芯内的促渗透剂(如:氯化钠等),进而造成在包衣膜内外存在一定的渗透压差,此渗透压差作为一驱动力,使得水分不断渗入片芯,片芯即开始水化,片芯的水化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其一,含药层水化,低分子量PEO同药物水化后形成均匀的混悬液;其二,助推层水化,高分子量的PE()水化膨胀,作药物释出的推动力。
对于含药层,由于其中所用的PEO的分子量较低,而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因而水分子比较容易渗入其内部使之水化。
但是,由于存在包衣膜的屏障作用,一定时间内透过膜进入片芯的水分量有限,片芯高分子很难溶解形成分子链完全伸展的溶液,而是在由膜到片芯内部方向上形成水化程度不同的黏稠的高分子混悬液。
在这一梯度方向上,靠近衣膜的层面水化程度较高,黏度较低;而在片芯内部的层面上则水化程度较低,黏度很大。
另外,含药层的高分子水化后,也会因为溶胀作用产生一定的溶胀压力,使含药层混悬液受压释出。
但是,由于含药层片芯选用的高分子材料分子量较低,溶胀作用较弱,因此,含药层高分子水化产生的溶胀压并不是释药的主要动力。
对于助推层,渗入的水分进入到高分子PEO的水凝胶结构之中,使其发生膨胀(溶胀),形成具有一定分子间交联结构的溶胀体。
在其溶胀过程中,一方面水分力图渗入高分子内使其体积膨胀;另一方面,由于高分子体积膨胀导致网状分子链向三维空间伸展,使分子网受到应力而产生弹性收缩能,力图使分子网收缩。
当这两种相反的倾向相互抵消时,就达到了溶胀平衡。
高分子在溶胀平衡时的体积与溶胀前的体积之比称为溶胀比Q。
文献报道,分子量7 000 000的PEO 在水中的Q值可接近4,作为主要膨胀性材料,可以满足助推层释药动力的要求。
另外,与含药层类似,助推层的水化程度也是沿由膜到片芯内部的各层面上呈现梯度分布。
因此,吸水膨胀一段时间后,助推层将形成曲面,其曲率的大小主要受水分在助推层中的渗透速度影响。
助推层因溶胀作用产生的膨胀应力,正是含药层混悬液释出的主要动力。
(3)药物的释出:在助推层膨胀应力的剪切作用以及含药层自身产生的溶胀压力的作用下,含药层形成的黏稠混悬液将以一定速度从释药小孔流出。
双层渗
透泵片是目前 T业化生产上难溶性药物制成渗透泵控释制剂最成熟有效的方法。
这里将通过引入一些公式及定义式来对该类型渗透泵装置释药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一些讨论。
以下的( 6-9)式是适用于各种类型渗透泵装置的通式。
式中:dm/dt-释药速率;dv/dt-流人装置内水分的总体积流量;C。
——药物在药搴之水中形成的混悬液或溶液的浓度。
式中:Q一渗透室的渗透体积流量;F-药室的渗透体积流量。
式中:C。
-药室中所有固体物质的浓度(药物十辅料);FD一——药室中药物所占的分数。
(6-12)式表明,可通过选择适宜的辅料,来避免在使用(或贮存)过程中药物与辅
料间的迁移现象,从而实现FD的恒定(即使FD为常数)。
由式(6-9)、(6-10)、(6-11)、(6-12)得:
显然,由式(6-14)和(6-18)可知,只有当渗透室的吸水压力与面积A。
的乘积为恒定值时,才可获得零级释药规律。
由此,可为制剂的处方设计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