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后支症状及体征
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的疗效
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的疗效1. 引言1.1 疾病背景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疼痛症状,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该病症常表现为腰部和下肢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因主要包括腰椎关节突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
本文将对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的疗效进行探讨,从手术操作流程、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术后康复训练、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1.2 治疗方法针对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该技术通过在椎间孔下经皮进路,定位到腰椎关节突关节,利用射频能量热凝坏死神经末梢,达到止痛的效果。
这种微创手术不需开放手术,能够减少组织损伤和术后疼痛,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仅需局部麻醉,术后可以立即活动,减少康复时间。
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的患者,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轻疾病症状有着积极的作用。
1.3 疗效评价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椎间孔镜下进行的微创手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的方法。
对于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手术的效果和治疗的效果。
疗效评价主要包括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功能改善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在术后的观察中,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即可感觉到疼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活动功能也逐渐恢复。
研究显示,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可以持续数年,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患者的满意度也是评价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手术前后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随访,可以了解患者对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的满意程度,进一步评价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
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在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病学笔记(彩色)
神经病学笔记第1节:神经病学概论一、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1、感觉障碍:(1)疼痛局部疼痛:局限于病变部位的疼痛。
放射痛:如椎间盘突出,病变在椎间盘,却放射到坐骨神经。
扩散性疼痛:从一个神经扩散到另一个神经。
(2)感觉过敏(3)感觉异常2、感觉系统损害的定位意义(1)周围神经:损伤后表现为手套和袜子感。
(2)脊神经后根:剧烈的根性疼痛。
注:脊髓前根管运动,后根管感觉,后根损害就会感觉障碍,表现为剧烈的根性疼痛。
(3)脊髓:受损平面以下感觉障碍,伴有肢体瘫痪(运动、感觉全没了)。
(4)脑干:(5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深浅感觉都障碍)。
(6)皮质:这里讲感觉障碍,就是指中央后回管(管感觉)损害①②如果受到破坏→对侧单个肢体感觉障碍,即单瘫。
3、运动系统损害:(1)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的瘫痪为中枢性/痉挛性瘫痪;(老子强硬,硬瘫)(2)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的瘫痪为周围性/弛缓性瘫痪;(儿子软弱,软瘫)典型疾病小儿麻痹症→出现肌肉萎缩,但这是运动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二、运动系统分为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之间靠脊髓皮质束连接。
●注意:老子的根据地在中央前回,儿子的根据地在脊髓前角细胞。
与运动有关的都是在前的。
(一)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1.解剖生理。
2.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引起的是硬瘫(老子强硬)。
特点:病灶对侧瘫痪。
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但长期瘫痪后可见失用性肌萎缩,肌电图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3.定位诊断:注意与感觉障碍相联系。
(1)皮层:病变部位在●中央前回。
①受损:对侧单瘫:表现为对侧的一边上肢、下肢或面部瘫痪。
②刺激:杰克逊癫痫:刺激性病灶还可引起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局灶性抽动发作。
(2)内囊:对侧三偏征。
(3)脑干:交叉瘫:同侧面部,对侧躯体,还有个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中医正骨 2008年 1O月第 2o卷第 lO期
(总 793)·69 ·
脊 神 经 后 支 பைடு நூலகம்滞 治 疗 腰 脊 神 经 后 支 综合 征
浙江省 台州市博 爱 医院(318o5O) 王相 奇 宋稼润 何 宾
主题 词 腰 脊 神 经后 支 综 合 征/治 疗 神 经 阻滞 术 临床 研 究 腰 脊 神 经 后 支 综 合 征 是 Ll—L。神 经 后 支 外 侧 支 穿 过 横
临床脊神经后支解剖特点及相关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重点评价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微创治疗技术基本原
临床脊神经后支解剖特点及相关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重点评价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微创治疗技术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及疗效总结概述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与脊柱退变和/或椎旁肌肉韧带等急慢性损伤相关。
根据病变位置不同(颈、胸、腰、舐段脊柱),表现为头面部、颈肩背、腰能臀部的疼痛及围绕脊柱区的放射痛/牵涉痛。
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椎小关节病变引起相关疼痛的发病率:腰部10%〜15%,胸背部40%〜5096,颈部45%〜55%,但未查阅到整体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发病率的文献报道。
微创治疗技术已成为慢性疼痛常用的有效临床治疗手段。
脊神经后支解剖学特点脊神经后支共31对,属于混合性神经纤维。
脊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由脊神经分出后,绕上关节突外侧后行,至相邻横突间分为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CKS4〜5及尾神经除外)。
通常后内侧支走行于小关节连线与后正中线之间,后外侧支走行于小关节连线外侧。
因脊神经后支多走行于脊柱后方的骨骼、肌肉、韧带和筋膜之间的骨纤维管中,这是其容易受到刺激、卡压/损伤,进而产生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的解剖学基础。
1.颈脊神经后支分布至颈项区、顶枕部皮肤和深层肌。
C2后内侧支为枕大神经,分布于上项线至颅顶部的皮肤。
如图1所示,枕大神经在其分出起始处、走行中及穿出上项线时,均易受到痉挛的肌肉或腱膜卡压,此为C2后支相关性疼痛的解剖学基础。
2.胸脊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由胸脊神经分出后,绕上关节突外侧后行,经上下两横突之间、肋横突前韧带及横突间肌之间,分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支配椎旁肌群的运动和背部皮肤的感觉在胸段,脊神经后支分支及走行解剖变化较多,后内侧支不但支配该神经所在的小关节,还支配它下方的一个小关节。
但是后内侧支在胸椎椎板中点偏外侧处位置较为固定,可以作为治疗靶点。
3.腰脊神经后支分布至腰区、臀区的皮肤和深层肌,1.1~1.3后外侧支参与组成臀上皮神经,跨越潞靖后部达臀区上部;舐、尾脊神经后支分布至能骨背面和臀区的皮肤。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完整版本
1
第1部分
脊神经后支的概念
由椎间管走出的神经根,在出椎间管外口前分为两支: 前支——走在横突腹侧面的神经支。 后支——走在横突背侧面的神经支;
后内侧支——沿横突根部下行,穿乳副突韧 带,至脊柱中央一侧者;
后外侧支——沿横突外侧下行,再穿竖脊肌, 并穿出至皮下者。
编辑版pppt
2
1.1 脊 神 经 框 架 表
编辑版pppt
3
1.2 颈胸腰骶段脊神经后支
▪ C1后支——枕下神经 ▪ C2后支——枕大神经(后内侧支-皮支) ▪ C3~8后支 ▪ T1~10后支 ▪ T11~L4后支 (臀上皮神经系统) ▪ L5~S5后支 (臀中皮神经系统) ▪ SO1~5后支 (臀下皮神经系统)
编辑版pppt
4
1. 3.脊神经后支的意义周围神经包括脊神经前支与后支。
编辑版pppt
21
5.3臀上皮神经系统的组成形式
▪ 臀上皮神经系统的组成形式 有以下几种: ▪ 三支型; ▪ 四支型; ▪ 五支型; ▪ 六支型。 ▪ 解剖学研究者,由于取材、解剖方法与样本的不同,其
统计结果也各异。最早材料认为三支型最常见,约占 56%;而后的许多学者提出,四、五、六支型者并不少 见。有的研究认为,臀上皮神经的组成形式以五、六支 型者最为多见。从临床角度来讲,后者符合客观实际。 它们在不同平面贯穿包括胸腰筋膜后层在内的不同结构 浅出,进入臀区。
头半棘肌 与项上部皮肤。
该肌支可穿头下斜肌与枕大神经
相连结。该神经受卡压者少。
编辑版pppt
8
2.2 枕大神经解剖标本 与枕动脉的关系
编辑版pppt
9
2.3 枕大神经的分布特点
研究证明: 脑干和脊髓在三叉神经 核与第2颈神经之间, 有神经元连接,故太阳 穴处或眶后处的疼痛, 在进行枕大神经阻滞时 会解除其疼痛。
脊神经
脊神经第一节脊神经一、概述(一)脊神经的数目和区分脊神经spinal nerves共31对,左右对称,包括8对颈神经cervical nerves,12对胸神经thoracic nerves,5对腰神经lumbar nerves,5对骶神经sacral nerves,1对尾神经coccygeal nerve。
在31对脊神经中,第1对颈神经干在寰椎与枕骨之间出椎管;第2~7对颈神经干分别通过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椎管;第8对颈神经干经第7颈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以下各对脊神经干分别经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
(二)脊神经的组成和纤维成分脊神经借前根anterior root和后根posterior root与脊髓相连。
前、后根均由许多根丝构成,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两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干,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在干中混合,故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
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一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spinal ganglion。
脊神经节内含假单极感觉神经元,其中枢突组成后根入脊髓;周围突加入脊神经,分布于皮肤、肌、关节以及内脏的感受器等,将躯体与内脏的感觉冲动传向中枢。
由脊髓灰质的前角、胸腰部侧角和骶副交感核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的运动纤维形成前根,经脊神经分布于骨骼肌、平滑肌和腺体(图6-7)。
因此,根据脊神经的分布和功能,其纤维成分可分为如下4类: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将皮肤的浅部感觉(痛、温觉等)和肌、腱、关节的深部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来自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感觉神经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运动神经纤维图6-7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模式图(三)脊神经的分支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①脊膜支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和脊柱的韧带等;②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③后支posterior branch较细,是混合性的,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向后行走(骶部的出骶后孔),主要分布于人体正中线附近的项、背、腰、臀部皮肤和肌,其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④前支anterior branch 粗大,也是混合性的,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皮肤和肌(图6-7)。
脊神经后支神经痛诊治及其解剖学基础
脊神经后支神经痛诊治及其解剖学基础谢培邦;苑继承;许凤琴;樊永卫;金绍岐【摘要】目的介绍脊神经后支神经痛诊断与治疗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软组织门诊诊断为脊神经颈、胸、腰段后支神经痛62例,诊断仅靠检查皮肤痛觉决定,治疗皆采用强的松龙加局部麻药依据其解剖学基础,药物注射至神经穿出斜方肌或背阔肌的肌性部或其腱膜处,注射部位在颈、胸、腰段各有不同.在注射后5~10 min内止痛,可以立即判断诊断无误.结果 62例皆在注射后5~10 min疼痛消除,治疗后痊愈49例,经第2次注射后痊愈11例,经第3次注射后痊愈2例,注射时间间隔1周.结论对于确诊为脊神经后支神经痛的病例,按颈、胸、腰段不同部位注射强的松龙加局部麻药的方法,紧密结合其解剖学基础,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不失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11(020)003【总页数】2页(P319-320)【关键词】脊神经后支;神经痛;强的松龙;局部注射【作者】谢培邦;苑继承;许凤琴;樊永卫;金绍岐【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门诊部,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门诊部,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门诊部,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门诊部,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门诊部,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85;R745脊神经后支神经痛较常见,尤其是骶神经后支臀中皮神经痛,有时还造成误诊[1-2]。
有关脊神经后支神经痛诊治效果及其解剖学基础,目前报道甚少。
本文收集我院软组织门诊2001年10月至2009年9月诊断为脊神经后支神经痛者228例,回顾性分析脊神经后支神经痛患者诊治效果及其解剖学基础,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62例,年龄30~70岁,女性21例,男性41例。
其中颈神经痛6例,胸神经痛17例,腰神经痛10例,骶神经痛21例,骶及尾神经丛8例。
脊神经
第5对骶神经和尾神经由骶管裂孔穿出。
[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每对脊神经都是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而成。脊神经的前根是运动性的,脊神经的后根是感觉性的,所以脊神经是混合性的。
脊神经的前根是运动性的,它除含有躯体运动纤维外,在第1胸~第3腰节前根,第2~4骶前根内还分别含有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1)皮支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行向各方,其穿出部位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一个阻滞点。主要皮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它们分布到枕部、耳部、颈前区和肩部的皮肤。
(2)肌支
1)膈神经phrenic nerve是颈丛中最重要的分支,经胸廓上口入胸腔,沿肺根前方,心包的两侧,下降至膈。膈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主要分布到胸膜和心包。右侧膈神经的感觉纤维还分布到肝和胆囊表面的腹膜等处。[图示]
膈神经损伤可引起同侧膈肌瘫痪,导致腹式呼吸减弱,严重者有窒息感。膈神经受刺激可发生呃逆。肝胆疾病患者可出现右肩痛,这与膈神经受到刺激有关,是为牵涉痛。
2)至舌骨下肌和颈部深肌的分支。
▲ 臂丛
(1) 组成 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
(2) 位置 经颈根部、锁骨下动脉的上方、锁骨之后进入腋窝。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
皮支:手掌面,分布于手掌桡侧2/3区和桡侧三个半指掌侧面的皮肤;手背面,及这三个半指背面末两节的皮肤。
c: 体表投影:正中神经的体表投影自肱动脉的始端搏动点至肘部肱骨内、外上髁间线中点稍内侧,再由此至腕掌侧横纹中点。
d:损伤后主要表现:正中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旋前肌瘫痪),屈腕能力减弱,拇、示指不能屈曲(屈腕屈指肌瘫痪),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肌萎缩(鱼际肌瘫痪)。感觉障碍以桡侧三指远节最明显。
腰骶部疼痛与脊神经后支卡压
要 :目的 : 探讨松解脊神 经后 支治疗腰骶部疼痛的效果 。 方法 : 通过影像 学定位 , 以针
刀松解为主 , 以手法复正 , 辅 火针走罐 , 激能 电按摩等方法治疗腰骶部疼 痛。结果 :8 16例 病人 , 治愈 10例 , 效 5 , 2 有 3例 无效 1 例 , 3 有效率 9 %。结论 : 刀松解为主的综合方法 3 针
觉 冲动向中枢传导的神经元 ,它不可能担负传 出神经元传出冲 动的任务 , 但通过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 , 引起初级传人神经纤 维 逆向传出冲动 , 并引致外周终末释放递质 , 从而引起 外周 神经元 性炎症反应 , 通过交通支与交感神经节的联系 , 对解说脊柱相关 疾病及其 它内脏疾病与内脏疾病的外在表现 提供 了说理依 据 , 脊髓前角主运 动 , 后角主感觉 , 当患者 出现感觉 异常如局部 的冷 热痛痒等感觉 反应 , 我们通过对局部施术诸 如火针 、 走罐 、 激能 电按摩 等起到效果 , 说理依据亦是背根反射学说 , 其 仅供同道参
可贴保护针孑 , L令患者侧卧 , 行王氏侧板手法f I 】 即可。 () 2 脊神经后外侧支的治疗 , 以患者 X 线腰椎正位片 , 定位于 病患相关横突尖及竖脊肌与髂脊骨交接外侧缘明显压 痛或酸胀 感 处 , 臀 中肌 , 或 髂胫 束 明显 压痛点 , 常规消毒 , 3号针 刀施 用 术, 在横 突尖部的针刀治疗 同腰三横 突综合症 , 在髂 嵴外缘 用针 刀松解骨性纤维管 , 以刺切及挑拨 为主 , 在臀中肌髂胫 束采 用针
1 临床 资料
男 6 , 10 , 龄最大 7 , 小 2 6例 女 2 例 年 6岁 最 4岁 , 以更 年期 女性 患者居多; 程 1 病 月至 1 0年不 等。 症状与体征 : () 1 以腰椎脊柱为 中心 的腰 骶部疼痛 , 时轻 时重 , 亦有 顽 固 持续性酸胀痛 , 腰部僵硬 , 局部喜热怕冷 , 喜按摩捶打 , 每因劳累 或天气变化时症 状加 重, 个别 患者可伴有大腿部定位不准 , 描述 不 清的不适 感 , 但不过 膝关 节 以下 ; 棘间或棘旁有深 在压 痛( 以 上为脊神经后支内侧支配区 ) X 。 线片示 :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侧 弯, 多伴椎体增生性改变。 () 2 以腰椎横突尖外侧 , 伴臀部及大腿外侧酸 痛 , 抽痛 , 部 腰 有时可明显看到一侧肌 肉隆起 ,臀部触诊有条索状感 ,压 痛明 显; 病人站立位双手下垂 , 中指尖所指处有 明显压痛 , 与热冷气 候等变化关系不大 ( 以上为脊神经后支外侧支支配区 ) 。
神经解剖学习笔记:脊髓和及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学习笔记:脊髓和及神经解剖1、髓节、体节、骨节、皮节、肌节概念:①、髓节(脊髓节段):从脊髓发出脊神经共31对,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被称为脊髓节。
②、体节: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沿身体前后轴形成一定数目的暂时性结构称为体节。
随着胚胎的继续发育每个体节分化成为生骨节、生皮节和生肌节。
③、体节腔:体节的横断面呈三角形,中央有一腔隙称为体节腔。
④、生骨节:为体节腔的内侧壁和腹侧壁。
其细胞迁至脊索和神经管并包绕这些结构,分化为脊椎骨。
⑤、生皮节:为体节腔的外侧壁。
将分化为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
⑥、生肌节:在生皮节分化之前,在其内侧产生一层新细胞,称为生肌节。
将分化为四肢和体壁的骨骼肌。
每个皮节和肌节的衍化结构无论距离其来源皮节和肌节多远,都会保持其来源皮节和肌节的神经支配。
因此:可根据某一皮区或某块肌肉的体节来源而推断其神经支配。
2、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在脊髓对应一个脊髓节段。
2.1、脊髓外观:①脊髓位于椎管内,全长约42-45cm,外观为前后扁圆形柱状,上端较大,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续,脊髓下端变尖成为脊髓的圆锥,成人脊髓下端平第1腰椎下缘。
再向下为终丝(由软脊膜向下延伸形成的一条无神经组织的细长索状物,其上段悬浮于蛛网膜下腔内,称为内终丝;下段被硬脊膜包裹,称外终丝。
外终丝与硬脊膜一起附着于尾骨)。
L1以下无脊髓,腰、骶、尾神经前、后根在穿出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下行较长一段距离,它们围绕终丝成为马尾。
②脊髓全长粗细不均,有两处膨大:•颈膨大(C5-T2)由控制上肢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构成。
•腰膨大(L2-S3)由控制下肢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构成。
2.2、脊髓的被膜:•软脊膜:脊髓末端延续为终丝。
软脊膜向两侧伸出的三角形结构被称为齿状韧带,冠状位介于前后根之间。
•蛛网膜:蛛网膜下腔在L1-S2椎体之间高度扩大称为终池,内容马尾和终丝。
•硬脊膜:向外侧延续为脊神经鞘。
2.3、脊髓的内部大体结构:①、脊髓前角:•脊髓灰质横切面呈“H”型,两侧前段膨大部称前角(柱)。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痛源” 之说 尚缺乏 依据 ; 小关节 综合 征” “ 不是 可靠 的诊断 、 关节在下腰痛中究竟 起何作 用还需进行 前膪性 的、 设对照 的、
设计更符合随机 原则 的研究 。 12 第三腰椎横 突综合征
陶甫报道 k 脊神经后 外侧 支在 L 3横突尖 部后方 向外下 穿过肌 肉附丽及 深箭膜 时 , 根容 易被 紧张的腱 膜卡 压而产 生 下腰 痛症状 , 称为 第三腰 椎横 突综 合征。刘广 杰报 道此病 经 保守治疗无效者 可手术切 断 L 横突上的箭膜附着 , 3 并将 L 4横 突尖咬除 1 一 , 神经松解 。 ~2 使 13 臀上皮神经卡压 ct o  ̄调查 24例非特 异性下腰 痛者 发现 4 %有髂嵴 部 t O 4 疼痛 , 常伴有腰 部活动痛(4 、 部活动痛 (3 ; 6 %)股 5 %)称为髂嵴 疼痛 综 台 征 (hcc ̄tpi sn rm) I / n y do 。封 闭 治疗 有 效 率 为 a ' a 5 %。该说 法 尚无临床病 理学 方面的证据 。 7
内 压升 高 的原 因
K trn 13 ) ege (9 8 曾在正 常人 的上腰部 棘间韧带 、 旁肌 肉 t 椎 内注射 6 %高渗盐水 , 均引起注射部 位及下腰部疼痛 。实验说 明对肌 肉、 韧带 等施 以物 理的 ( 液体 张力 ) 化学 的 ( 渗盐 和 高 水) 刺激 所引起 的腰痛可能与脊 神经后支 有关, 未找到解剖 但 证据 。 15 以上 4种 痛源 的解 削部 位 都在 横 突问 韧 带 平面之 后 , Meh 将之归纳为后 腔隙综 合征 。目前 大多数 治疗方 法是对 ta 主诉痛 区或 小关 节施 以物 理 、 化学 、 手术 等方 面 处理 。损伤 大, 疗效往往灾佳 作者根据神经解削及临床 实践揭示 了腰 痛与脊 神经后支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
1.4.在神经根管外口处脊神经的分支
(腰椎塑化标本侧面照片)
颈椎椎间管的解剖: 颈椎椎间管的截面呈椭园形,高 大于宽,国人测量高为7.9mm, 宽为6.7mm,神经根贴管的下壁, 各神经根自上而下逐渐变粗,下 位者神经根截面积的可占孔的1/2, 而横径则可占到全部(100/%)。 因此,神经根受压的可能性很大。
5.3臀上皮神经系统的组成形式
臀上皮神经系统的组成形式 有以下几种: 三支型; 四支型; 五支型; 六支型。 解剖学研究者,由于取材、解剖方法与样本的不同,其 统计结果也各异。最早材料认为三支型最常见,约占 56%;而后的许多学者提出,四、五、六支型者并不少 见。有的研究认为,臀上皮神经的组成形式以五、六支 型者最为多见。从临床角度来讲,后者符合客观实际。 它们在不同平面贯穿包括胸腰筋膜后层在内的不同结构 浅出,进入臀区。
椎间关节的神经配布:椎间关节接受来自脊神经后支的分支 的配布,主要来自后支的内侧支。后支的内侧支在未进入乳副 突间骨性纤维管前就发出1~2关节支分布于椎间关节的上部。
穿过乳副突骨纤维管后又发出一返支钩绕向上配布于同一关节 的下分。该内侧支继续发一关节支向下走行,分布于下位椎间 关节的上内侧分。因此,每一椎间关节至少接受两个节段的神 经支配。这种神经支配,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时都要充分考 虑在内,才会取得好的疗效。
椎椎弓板之间,头下斜肌的下侧穿出。首先发出 一细支至头下斜肌。然后,分出细小的外侧支与 粗大的内侧支——枕大神经。 外侧支支配头长肌、夹肌、头半棘肌。 内侧支——枕大神经,颈2后内侧支是脊神 经后支中最粗大的一支,甚至比前支还要粗大。 从后支分出后,由头下斜肌的前侧向下,绕过头 下斜肌,反转向上内方向,走行于头下斜肌与头
解剖学 脊神经
与闭孔AV伴行
出小骨盆
穿闭膜管
前支
后支。
肌支:
闭孔外肌、股内收肌群。
闭孔N
的分支 分 部: 副闭孔N 损伤后表现: 皮支:
(长、短、大、薄、耻)
大腿内侧皮肤。 髋关节、膝关节。 耻骨肌、髋关节。 大腿内收力减弱、仰卧时、 患肢不能置于腱肢上。
临床应用解剖学:
闭孔N前支约在股中部先穿长收肌再入 股薄肌。临床应用股薄肌替代肛门外括约 肌时,应注意保护此支(前支)。
小结:
1、手肌神经
手肌只记尺神经、
拇收3、4小鱼际、
支配歌:
注:
再加七块骨间肌、
正中神经管其余。
(1)尺N支配:
拇收肌、3、4蚓状肌、
小鱼际肌、七块骨间肌。
(2)正中N支配: 除拇收肌以外的大鱼际肌、
(短展、短屈、对掌肌); 一、二蚓状肌。
四、腰丛 :
1、组成: 2、位置: 分 支 分 部 肌支: 皮支: T12一部分;L1—4 前支。 腰大肌深面。 髂前上 腹内、 浅环。 腹股沟区、
1、髂腹下N: 腰大肌外侧缘 棘内侧 横肌间 腹壁肌。
臀外侧区、 下腹皮肤。
2、髂腹股沟N:
腹内、横肌间
前行
沿精索
浅环处外出。
肌支: 皮支:
腹壁肌。 腹股沟区、阴囊、大阴唇。
3、股外侧皮N:
腰大肌外侧缘穿出
越过腰方肌、髂肌
髂前上棘内侧
经腹股沟韧带深面 股部。
分布大腿外侧皮肤。
4、股神经:
腰大肌与髂肌之间 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 股外侧 股三角。
2)腓总N:
自国窝分出
沿股二头肌腱
内侧向下外走行
穿腓骨长肌 分 (1)腓浅N: 肌支 支 皮支
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类型等类型颈椎病疾病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
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类型等类型颈椎病疾病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颈椎病分类方法主要依据于症状学和病理学两个方面,临床上较实用根据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特点进行分类,该分类方法对医生和患者均具有指导作用。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
多见于30~50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
多数患者无明显外伤史。
男性多于女性1倍。
(一)临床症状1.根性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范围与受累椎节的脊神经分布区相一致。
与根性痛相伴随的是该神经分布区的其他感觉障碍,其中以麻木、过敏及皮肤感觉减退等为多见。
2.根性肌力障碍。
早期肌张力增高,但很快即减弱并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征。
其受累范围也仅局限于该脊神经所支配的肌组。
在手部以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为明显。
3.腱反射异常。
早期呈现腱反射活跃,而中、后期反射逐渐减退或消失,检查时应与对侧相比较。
单纯根性受累不应有病理反射,如伴有病理反射则表示脊髓同时受累。
4.颈部症状。
明显的颈部疼痛,颈旁可有压痛。
压迫头顶时可有疼痛,棘突也可有压痛。
5.特殊试验。
当有颈椎间盘突出时,可出现压颈试验阳性,脊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尤以急性期及后根受压为主者。
检查方法是令患者坐好,检查者一手扶住患者颈部,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两手呈反方向牵拉,若患者感到手疼痛或麻木则为阳性。
这是由于臂丛受牵拉、神经根被刺激所致。
6.X线检查。
一般表现为椎节不稳(梯形变),颈椎生理曲度减少、变直或成“反曲线”,椎间隙变窄,病变椎节有退变,椎体前后缘有骨刺形成。
7.CT和MRI检查。
CT检查可发现病变节段椎间盘侧方突出,或后方骨质增生,并可以判断椎管矢状径。
MRI检查可发现椎间盘变性、髓核后突,椎体及椎间隙后方对硬膜囊和神经根有无压迫。
(二)定位诊断典型表现为受累神经根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功能的改变(图3-2-2-1),临床常常以此变化作为神经根病变定位的依据。
因臂丛神经分支的变异所致,判断颈肩痛患者的受累神经根有时比较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谢!
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脊神经后支自身解剖结构的影响,此 神经卡压在诊断上较难判断,辅助检查很难观察到, 所以症状和体征在诊断中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最终确 诊仍需要行诊断性治疗--------即射线下行神经阻滞, 病人症状改善,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检查可 明确该节段脊神经后支卡压。 封闭治疗是最为有效的诊断方法!!
内侧支较细,紧贴横突根部骨纤维孔下行,并沿 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外缘向下进入乳突与附突之间长约 3mm的骨纤维管。出管后即发出细小分枝支配同位 及下位下关节、棘肌、回旋肌、棘间韧带及棘突。由 于后内侧支在走行过程中紧邻椎间关节及横突间韧带, 故腰椎椎间的关节病变、韧带损伤或骨纤维孔内径的 改变,均可能刺激、压迫该神经而引起后正中旁一侧 疼痛和压痛,疼痛还可放射至椎间关节、多裂肌、黄 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等部位。
鉴别诊断
臀上皮神经炎 鉴别要点:疼痛区域不同,无腰部症状
鉴别诊断
髋关节疾病 常见有股骨头坏死,髋臼撞击综合征,髋关节滑膜 炎等,这类疾病也会引起臀部及大腿的疼痛,鉴别 点主要在于:一,髋关节疾病有明显的髋部压痛, 大转子叩击痛 ,特别是腹股沟处压痛。二,此类疾 病大多伴随髋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无法下蹲。三, 影像学检查,X线,MRI等示:髋部有影像学改变。
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的症状及体征
河南省骨科医院 耿端
引起腰腿痛的椎管外伤害性刺激,脊神经
后支是其主要的传入中枢通路。近年来,随着 对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腿痛的研究不断深入, 源于脊神经后支的疼痛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此类疼痛发病率高,约占非特异性腰腿痛的80 %,并且疼痛性质、分布区域通常不象脊神经 前支那样明显,常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常规 疗法效果较差,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如何正 确认识此类疾病,对临床疼痛治疗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
病史 影像检查
鉴别诊断
腰椎 有明确的临床神经定位体征,脊神经后支卡 压则直腿抬高实验,挺腹实验,咳嗽实验等 阴性
鉴别诊断
腰椎管狭窄症 鉴别要点在于有无间歇性跛行。活动后有无症状加 重,封闭治疗是否有效
鉴别诊断
盘源性腰痛 鉴别要点在于疼痛症状和体位是否有关
抑郁 焦虑 失眠
临床表现---体征
辅助检查
x片往往见压痛处椎体旋转征象。具体表现为: (1)正位片上双侧面椎弓根距同侧椎体外缘
的距离不等、小关节间隙不等。 (2)侧位片可见椎体后缘有双重影。
辅助检查
三、辅助检查
动力位X线片,ct、mri、无椎体炎症、肿瘤、 结核、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征象。
骨纤维孔 骨纤维管
横突间韧带
脊神经前支
上关节突副突韧 带
脊神经后外侧支 脊神经后内侧支
外侧支较粗,沿横突背 面下行,也向同位及下 位小关节发出分支,并 于骶棘肌深面向下、外、 背侧穿行。外侧支主干 于骶棘肌中间束和外侧 束之间出筋膜,并在骶 棘肌外侧束表面继续下 降两个锥体平面至皮下。 外侧支皮下行程较内侧 支长,供应广泛。
鉴别诊断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横突尖部软组织因损伤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并导致腰痛或腰臀痛。第三腰椎横突由L1后外侧支 通过, 可在第三腰椎横突末端扪及硬结和条索状物, 但大部分病人不易触及。鉴别要点-----可分别在横突 尖部及关节突关节处封闭治疗。
鉴别诊断
腰椎峡部裂与滑脱 鉴别要点:①影像学检查 ② 封闭诊断
疾病的本质
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是一个还没有正式命名的疾病。这一疾病的
名称听起来很陌生,临床上却是非常常见的病症。 如: 急性腰扭伤 慢性腰背痛---腰肌劳损 腰臀部脂肪疝 臀上皮神经损伤 胸腰段脊椎压缩性骨折后遗腰背痛 驼背畸形等所致的急、慢性腰背、腰臀部疼等多种疾病
还包括过去一些很含糊的病名: 腰背部慢性软组织损伤 小关节滑膜嵌顿症 腰背部小关节紊乱症 腰背部急、慢性肌筋膜炎 竖脊肌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脊神经后支卡压引起的疼痛 ------机械性疼痛!!
。
病因
急性腰扭伤-----是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的另一个最常见的病因。 慢性损伤 ------慢性劳损
某些疾病的合并症-----如脊柱压缩骨折, 后凸畸形等
临床表现----症状
大体上讲,可沿上下腰 椎小关节左右各做一条 连线,发生于两线中间 区域的疼痛,多考虑为 来源于后支内侧支
疾病特点
脊神经共有31对,出椎间孔后,迅速分为前支、 后支、脊膜返支及交通支。脊膜返支经椎间孔返入椎 管分布于脊膜,交通支连接脊神经与交感干。一般来 讲脊神经前支较粗而后支较细,后支穿过横突间隙向 后行,分布于项部、背部、腰部及骶尾部的肌肉和皮 肤,很多邻近脊神经的前后支相互交通成网,有利于 脊柱活动的协调及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因其 较为复杂的神经网络分布,造成了脊神经后支性疼痛 主诉定位的不精确,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临床上可根据解剖结合疼痛区域,大体确定脊神经后 支卡压范围。
鉴别诊断
椎管内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盘源 性腰痛等
有无根性症状,活动后有无加重 椎管外病变-------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腰三横突 综合征,腰椎峡部裂等
疼痛区域 封闭诊断性治疗 腰椎以外疾病--------髋关节相关疾病
髋关节活动是否受限,髋关节前侧症状 术后引起----- 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
鉴别诊断
腰椎术后疾病------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由手术引起腰椎稳定性破坏,软组织黏连,弓弦结 构改变,创伤性关节炎等造成的一类疾病 常见有皮肤筋膜瘢痕硬结,脊神经后支卡压,关节 突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交感神经紊乱等,这类疾 病都会引起腰部疼痛,鉴别点--------皮肤硬度,腰部 晨僵,下肢发凉,封闭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