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管理制度-事故的分类和分级标准版本
安全事故分级标准

安全事故分级标准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由于人的过失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导致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
为了更好地对安全事故进行管理和预防,制定了安全事故分级标准,以便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安全事故,减少损失,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一、一级安全事故。
一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由于人的过失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导致的轻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一级安全事故通常不会对生产、工作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但也需要及时处理和解决,以免发展成为更严重的事故。
一级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是迅速处置,及时报告,做好善后工作,防止事态扩大。
二、二级安全事故。
二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由于人的过失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导致的一般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二级安全事故可能对生产、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减少损失,保障安全。
处理二级安全事故的原则是严肃调查,迅速处置,及时报告,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再次发生。
三、三级安全事故。
三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由于人的过失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导致的重大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三级安全事故可能对生产、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组织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处理三级安全事故的原则是迅速处置,立即报告,组织救援,做好善后工作,彻底调查事故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四、四级安全事故。
四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由于人的过失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导致的特别重大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四级安全事故可能对生产、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全面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处理四级安全事故的原则是立即处置,紧急报告,组织全面救援,做好善后工作,深入调查事故原因,彻底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再次发生。
五、五级安全事故。
五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由于人的过失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导致的特别重大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五级安全事故可能对生产、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全面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与响应级别安全生产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与响应级别1、安全生产事故分级怎么分的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百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度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知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道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专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其中,事故造成的属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
2、安全生产事故的等级怎么划分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百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度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版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权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
3、应急预案中事故分级、预警分级、响应分级是不是一一对应?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Ⅳ)级、严重(Ⅳ)级和特别严重(Ⅳ级)级四级,预警级别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Ⅳ级响应:当事故级别为一般(Ⅳ)级,或事故预警级别为较重(Ⅳ)级以下情形的响应。
 Ⅳ级响应:当事故级别为较大(Ⅳ)级,或事故级别为一般(Ⅳ)级,但预警级别为较重(Ⅳ)级情形的响应。
事故分级管理制度内容范文

事故分级管理制度内容范文事故分级管理制度一、背景在现代社会中,事故随时可能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事故,保障公民和单位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国纷纷建立了事故分级管理制度。
事故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对事故进行科学分类,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管理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对社会的危害。
二、概述事故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分为五级,分别是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
不同级别的事故对应不同的应急响应等级和管理要求,以及相应的处置措施。
事故分级管理制度还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影响范围将事故分为工业事故、交通事故、环境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等不同类别,以便更好地针对特定类型的事故进行管理和预防。
三、事故分级标准1. 特别重大事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或伤残,重大影响整个社会,严重破坏公共设施或重要设备的正常运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的事故。
2. 重大事故:造成较多人员死亡或伤残,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和公共生活的事故。
3. 较大事故:造成一定数量人员死亡或伤残,对当地地区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4. 一般事故:造成一定数量人员死亡或伤残,对当地地区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故。
5. 轻微事故:只造成轻微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当地地区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较小的事故。
四、应急响应等级和管理要求1. 特别重大事故:应急响应等级为一级,所有相关单位和部门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全力以赴进行救援和处置工作,防止事态扩大。
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应急工作。
2. 重大事故:应急响应等级为二级,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在最短时间内采取应急措施,组织救援和处置工作,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 较大事故:应急响应等级为三级,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根据事故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组织救援和处置工作,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安全事故的分级及其级别标准

安全事故的分级及其级别标准一、道路交通事故分类: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二、安全生产事故分级:一般事故,死亡1至2人,重伤1至9人(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直经损100万至900万,上报市级,县级处理。
较大事故,死亡3至9人,重伤10至49人,直经损1000万至5000万,上报省级,市级处理。
重大事故,死亡10至29人,重伤50至99人,直经损5000万至1亿,上报国务院,省级处理。
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重伤100人以上,直经损1亿以上,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处理。
三、火灾事故严重程度分类:1996年11月11日由公安部、原劳动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将火灾事故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三类。
1、特大火灾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2、重大火灾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事故;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一般火灾事故: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
凡在火灾和火灾扑救过程中因烧、摔、砸、炸、窒息、中毒、触电、高温辐射等原因所致的人员伤亡,列入火灾人员伤亡统计范围。
其中死亡以火灾发生后7天内死亡为限,伤残统计标准按原劳动部的有关规定认定。
事故管理制度-事故的分类和分级

事故管理制度-事故的分类和分级事故是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事件。
无论事故规模大小,都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企业生产、社会安全和民众生命财产都会产生极大危害。
因此,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需建立完善的事故管理制度,加强对事故的防备和管理,适时处理和处置事故,保障企业生产和员工安全。
事故分类一、依照事故发生的地点分1. 生产事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如工业企业的设备故障事故、农业生产中的机械事故等。
2. 交通事故:指车辆行驶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如道路、铁路、水路等交通运输事故等。
3. 公共事故:指发生在公共场所的事故,如商场火灾、水灾、地震等。
4. 居民事故:指居民生活中的各种事故,如家庭用电事故、燃气泄漏事故等。
二、依照事故性质分1. 人为事故:事故是由于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或操作不当引起的,如人为起火、爆炸等事故。
2. 自然祸害事故:是由于自然祸害,如地震、泥石流等引起的事故。
3. 技术事故:是指由于设备、工艺等技术原因引起的事故,如故障设备导致生产停止等。
三、依照事故严重程度分级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点事故、特别重点事故四个级别。
1. 一般事故: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较小,通常用人民币10万元以内的损失进行定性,如安全生产意外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导致细小的机器设备损坏等。
2. 较大事故: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下,但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污染环境等,如不可抗力或操作失误等导致设备故障或交通事故等。
3. 重点事故: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至3亿元之间,严重危害人员、财产和环境等,如核电站事故、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等。
4. 特别重点事故: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亿元,对社会产生了重点影响,并导致人员大量伤亡,如天津港爆炸事故、三峡工程事故等。
事故分级的意义事故分类和分级是事故管理制度中的紧要内容。
企业应依据事故分类和分级,实行相应的防备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和削减事故损失的同时也为决策者供给了决策依据,可以订立相关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等,有效削减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正常的生产和运营。
事故分类及分级标准

事故分类及分级标准一、事故分类:事故按发生性质分为职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生产事故、设备事故。
1、职工伤亡事故:职工工作时间在生产岗位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2、交通事故:指企业所属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3、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4、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5、生产事故:由于违章指挥,或者违反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造成停(减)产,以及跑、冒、漏、串物料的事故。
6、设备事故: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使用、检维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设备、动力、电讯、仪表(器)、容器、管道等设备及建(构)筑物等损坏,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事故分级1、职工伤亡事故等级划分: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1)轻微事故:①一次轻伤1至2人。
②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下(含本数,以下同)(2)一般事故:①一次轻伤3至10人。
②一次重伤1至2人。
③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至30万元以下。
(3)重大事故:①一次轻伤11人以上(含本数,以下同)。
②一次重伤3至10人。
③一次死亡1至2人。
④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至100万元以下。
(4)特大事故:①一次重伤11人以上。
②一次死亡3人以上。
③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2、交通事故等级划分: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1)轻微事故:①一次轻伤1至2人。
②一次事故财产: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
(2)一般事故:①一次重伤1至2人。
②一次轻伤3人以上。
③一次事故财产损失1000元至30000元。
(3)重大事故:①一次死亡1至2人。
②一次重伤3至10人。
③一次事故财产损失30000元至60000元。
(4)特大事故:①一次死亡3人以上。
事故分级处置方案

事故分级处置方案背景在社会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也就意味着存在一定的事故发生的可能。
对于事故的发生,不但会带来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会对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事故分级处置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分级标准1.一级事故:一般为一般的物质损失事故,有物质损失,但无人员伤亡;2.二级事故:一般为有轻伤人员的事故,但无较重伤员或死亡事故;3.三级事故:一般为有较重伤员、甚至死亡、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事故;4.四级及以上:一般为大面积伤亡、社会动荡的事故。
分级处置方案一级事故一级事故主要是对物质损失的处理,需要及时组织专业人士进行处理。
在处理压制事故的同时,要做好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一般建议及时请求媒体进行宣传,以及对社会大众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宣传。
二级事故二级事故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置。
当事故具有较大危害影响时,需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派急救车辆和专业人员进行救援。
同时,在保证现场安全的前提下,要做好对现场证据的保护,以便事故的追责和向有关部门递交相关报告。
三级事故在面对三级事故时,我们需要做到迅速响应,提高处理效率。
要及时组织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到现场进行救援,并在保障施救人员安全的同时,将救援工作进行到底。
同时,需要建立应急指挥部,协调各相关方面的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的情况,并保证现场安全,避免事故扩散。
四级及以上对于四级及以上的事故,除了需要做到及时响应、迅速处置外,还必须充分发挥领导机关的作用,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进行全面的协调和指挥。
同时,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并请尽快调集国家的相关救援队伍,进行全面的现场救援工作。
在救援工作完成后,需要及时做好相关调查和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追责。
结论事故分级处置方案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的事故分级就是为了更快、更精准地做出相应的应急响应。
迅速分类和准确处置突发事件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损失的扩大,而且可以为制定后续防控策略提供更加准确和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持。
事故管理制度-事故的分类和分级

事故管理制度-事故的分类和分级引言事故管理制度是组织内部重要的管理体系之一,旨在对事故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便对事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对。
本文将介绍事故分类和分级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以帮助组织建立一个完善的事故管理制度。
事故分类的基本概念事故分类是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事故进行划分的过程。
通过正确的事故分类,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事故进行针对性的管控和风险控制。
常见的事故分类包括以下几类:人员事故人员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与人员有关的事故,如人员伤亡、职业病等。
人员事故的分类主要基于受伤程度和伤害后果,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
设备事故设备事故是指与使用的设备、机械设备等有关的事故,如设备故障、机械事故等。
设备事故的分类可以根据事故原因和设备类型进行划分,以便进行有效的检修和维护。
环境事故环境事故是指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事故,如污染、泄漏等。
环境事故的分类可根据事故发生的地点、物质类型和程度等因素进行划分。
事故分类的原则在对事故进行分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分类结果准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原则一:以事故的性质为基础进行分类事故的性质是事故分类的首要考量因素,通过对事故性质进行划分,可以清晰地了解事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原则二:以事故的严重程度为依据进行分级事故的严重程度是对事故分级的重要依据,根据事故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损害程度,可以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级别,有利于对不同级别的事故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原则三:考虑事故对组织运营的影响事故对组织运营的影响是事故分类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根据事故对生产、财务和声誉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可以将事故进行细分,有助于对重要性事故的重点管理。
原则四:考虑事故的历史记录和统计数据在进行事故分类时,应考虑组织的历史记录和统计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和趋势,对事故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分级,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事故分类与分级的流程事故分类和分级的流程是建立完善的事故管理制度的关键一环。
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事故等级划分标准事故等级划分标准是对事故进行等级评定的一种标准,它是根据事故发生的影响程度、损失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来进行划分的。
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确立对于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和人员更好地进行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轻微事故。
轻微事故是指对人身、财产和环境等方面影响较小的事故。
具体表现为人员伤亡较轻、财产损失较小、环境影响较小等特点。
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中,轻微事故通常被定为一级事故。
对于轻微事故,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损失。
二、一般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对人身、财产和环境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的事故。
具体表现为人员伤亡较为严重、财产损失较大、环境受到一定影响等特点。
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中,一般事故通常被定为二级事故。
对于一般事故,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事故的影响和损失。
三、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对人身、财产和环境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的事故。
具体表现为人员伤亡严重、财产损失巨大、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等特点。
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中,重大事故通常被定为三级事故。
对于重大事故,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采取紧急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四、特别重大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对人身、财产和环境等方面造成极其严重影响的事故。
具体表现为人员伤亡极其严重、财产损失极其巨大、环境受到极其严重破坏等特点。
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中,特别重大事故通常被定为四级事故。
对于特别重大事故,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事故等级划分标准是对各类事故进行等级评定的重要标准,它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和人员更好地进行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各级部门和人员应当严格按照事故等级划分标准进行事故评定和处理,切实加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事故的分类及考核细则

安全事故的分类及考核细则(修改版)一.目的为了细化安全事故的等级,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将发生人员伤亡的生产事故(不含交通事故),按经济损失程度分级:分为以下四类(以公司所遭受的财产损失为依据)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不足5000元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5000元以上不足3万元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或者重伤2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10万元的事故.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10万以上.急性中毒事故:急性中毒事故指生产性毒物一次或短期内通过人的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大量进入体内,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职工立即中断工作,并须进行急救或死亡的事故。
二.考核1.各部门每年轻微事故不允许超过3次,一般事故不超一次,杜绝出现大事故及重大事故。
2.凡是超过考核的部门,或在大事故及重大事故中承担责任的部门及个人一律取消公司各种奖项的评比资格。
3.发生安全事故,必须报安保办公室,安保办公室召开与事故相关的各部门,对事故进行分析,确定事故的责任人或部门,再根据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来确定属于哪类事故。
对于瞒报事故的责任人处以1000元的处罚。
4.对于轻微事故的责任人处于200-500的罚款及取消当月的奖金,所在部门的工段长当月考核结果扣除100%,带班主任50%,车间主任20%。
5.对于一般事故的责任人处于500-1000的罚款及取消当月的奖金,所在部门的工段长(主管)当月考核结果扣除100%,带班主任考核扣100%,车间主任扣50%,主管部长扣20%。
6. 对于当月连续出现2次安全事故的部门,把第2次事故等级自动上升一级,并按照该等级予以处理,并加扣该部门主任及部长考核50%,并取消该部门当月的所有奖金及奖励,出现2次以上交由公司安委会商讨处理。
7.对于出现重大或特大事故,带班主任至分管副总当月考核结果扣除100%,其余惩罚由公司安委会商讨处理。
事故分级管理制度内容

事故分级管理制度内容一、制度目的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切实做好事故预防和控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生产经营单位。
三、职责分工1. 公司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事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领导。
2. 安全生产部门要负责牵头制定事故分级管理制度,具体负责本制度的宣传、解释和督导落实。
3. 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员要认真负责承担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安全检查的具体工作。
四、分级管理的原则1. 分级管理原则:将安全生产事故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四级;依据事故的大小,分别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
2. 风险评估原则:依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各级别事故的标准和应对措施。
3. 各责任主体原则:厂领导负总责,安全生产部门负具体组织领导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负具体管理和落实。
五、事故分级标准1. 一般事故:指事故发生后,造成轻微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但未影响正常生产秩序和工作生活环境的。
2. 较大事故:指事故造成一般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影响了生产秩序和工作生活环境的。
3. 重大事故:指事故造成多人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秩序和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的。
4. 特大事故:指事故因果合理、影响深远、社会危害严重、难以挽回的特别重大事故。
六、事故应对措施1. 一般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和处理,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及时整改。
2. 较大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和处理,通知相关部门参与调查,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3. 重大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和处理,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通知公安等相关部门开展调查,配合协助处理。
4. 特大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和处理,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开展事故调查和应急处置。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分级管理办法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分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分级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的整理、上报和管理,保障安全生产事故信息的传递和处置。
下面是关于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分级管理办法的具体内容:一、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的整理、上报和管理。
二、报告内容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和具体经过;2.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3.事故的责任方和事后处置措施;4.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
三、报告分级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安全生产事故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三个级别。
1.一般事故一般事故是指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不超过3人,财产损失不超过100万元的事故。
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将事故报告上级部门。
2.重大事故重大事故是指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在3人以上10人以下,财产损失在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
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将事故报告上级部门,并同时通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
3.特大事故特大事故是指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在10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
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将事故报告上级部门,并同时通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国家安监总局。
四、报告流程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应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报告:1.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事故救援和处理;2.按照报告分级要求,将事故报告整理齐全;3.上级部门收到事故报告后,进行初步核查和评估;4.上级部门根据事故的级别和影响范围,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措施;5.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6.国家安监总局对特大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发布事故通报。
五、责任追究对于未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的单位和个人,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六、监督检查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定期开展对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整理、上报和管理的监督检查,并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以上就是关于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分级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分级管理,可以快速准确地上报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等级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等级一、目的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管理,明确事故等级划分,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安全生产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设备事故、危化品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
三、事故等级划分1. 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 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 较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 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 轻微事故:指未造成人员死亡、重伤,但造成财产损失的事故。
四、事故报告程序1.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故发展,防止扩大。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3.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事故调查。
五、事故调查与处理1. 事故发生后,单位应立即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责任和损失。
2. 调查组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调查,收集证据,查明事故原因。
3. 事故原因查明后,单位应根据事故性质和责任,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
4.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记过、降职、撤职、开除等。
六、事故防范与整改1. 单位应根据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单位应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3. 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生产安全事故和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生产安全事故和事件的分类和分级生产安全事故类别分为:(一)工业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场所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单位员工和非单位人员人身伤亡、急性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不包括火灾事故和道路交通事故;(二)道路交通事故:是指所属单位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三)火灾事故:是指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
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的火灾;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汽、粉尘以及其它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引起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车辆、船舶以及其它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的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具体细分为三级:1.一般A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人以上轻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一般B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重伤,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一般C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轻伤,或者1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生产安全事件分为工业生产安全事件、道路交通事件、火灾事件和其他事件四类。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等级

一、目的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明确事故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科研、管理等活动中的安全事故。
三、事故等级划分1. 重大事故(1)一次事故死亡10人以上,或者重伤50人以上(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的事故;(2)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事故;(3)一次事故导致环境严重污染,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
2. 较大事故(1)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事故;(2)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事故;(3)一次事故导致环境污染,造成较大影响的事故。
3. 一般事故(1)一次事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的事故;(2)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3)一次事故导致环境污染,造成一般影响的事故。
4. 较小事故(1)一次事故死亡1人以下,或者重伤1人以上3人以下的事故;(2)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3)一次事故导致环境污染,造成轻微影响的事故。
5. 轻微事故(1)一次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下的事故;(2)一次事故导致环境污染,造成轻微影响的事故。
四、事故报告与处理1. 事故报告(1)发生事故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并立即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2)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情况。
2. 事故处理(1)事故发生后,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立即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2)事故调查组应根据事故等级,按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3)事故处理意见应包括事故责任追究、赔偿损失、改进措施等内容。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的所有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工作。
三、分级分类(一)轻微事故:指影响范围小,损失较少,对单位生产生活和环境没有重大影响的事故。
(二)一般事故:指影响范围较大,损失较为显著,但对单位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快速恢复的事故。
(三)重大事故:指影响范围大,损失严重,对单位生产生活和环境有着显著且长期的影响的事故。
(四)特大事故:指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对单位生产生活和环境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无法恢复的事故。
四、责任人员及职责(一)安全生产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管理工作,定期检查生产安全情况,及时报告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的具体处理工作,协助安全生产负责人进行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生产单位全体员工:负责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流程,积极配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生产安全工作。
五、分级管理流程(一)事故发生: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应当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采取应急措施,保障现场人员安全。
(二)事故评估:责任人员对事故进行初步的评估,明确事故的性质和影响范围,初步判断事故的等级。
(三)上报流程:根据初步评估结果,责任人员应当及时上报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及相关材料,由安全生产负责人决定是否启动分级管理流程。
(四)事故处理:根据事故的等级,责任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事故进行彻底的处理和整改,保障事故不再发生。
(五)事故总结:对事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六、监督和检查安全生产负责人应当定期对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分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七、责任追究对于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员,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追责处理。
事故分级管理制度

事故分级管理制度一、事故分级的依据1.危害程度:事故的危害程度是指事故发生后,可能对人员及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
一般分为轻微、一般和重大三个等级。
轻微事故对人身和环境造成的损害较小,不会造成重大影响;一般事故对人身和环境造成的损害适中,可能造成可控范围内的影响;重大事故对人员及环境造成的损害较大,可能引发重大灾难。
2.风险等级:事故的风险等级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评估。
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的大小,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低风险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后果较小;中风险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适中,后果一般;高风险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后果较大。
二、事故的分级标准1.轻微事故的标准:(1)人身伤亡:一次事故人员伤亡1人以下;(2)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下;(3)环境影响:对环境造成轻微影响,环境恢复周期在3个月以内。
2.一般事故的标准:(1)人身伤亡:一次事故人员伤亡1-3人;(2)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在100-500万元;(3)环境影响:对环境造成一般影响,环境恢复周期在3个月至1年之间。
3.重大事故的标准:(1)人身伤亡:一次事故人员伤亡3人以上,或重伤、死亡;(2)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3)环境影响: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环境恢复周期超过1年。
三、事故分级管理措施1.轻微事故管理措施:(1)建立轻微事故台账,及时记录、汇总和分析轻微事故信息;(2)加强事故预警,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3)开展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4)组织事故分析与研究,总结轻微事故教训,改进管理。
2.一般事故管理措施:(1)建立一般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处置流程;(2)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和消除隐患;(3)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的能力;(4)做好事故调查与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措施。
3.重大事故管理措施:(1)建立完善的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处置流程;(2)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采取措施降低风险;(3)加强现场管理,确保设备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4)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的能力;(5)做好事故调查与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8359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事故管理制度-事故的分类和分级标准版本
事故管理制度-事故的分类和分级
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第一条事故分类。
1.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2.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3.设备事故: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使用、检维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动力、电讯、仪器(表)、容器、运输设备管道等设备及建(构)筑物等损坏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4.生产事故:由于指挥错误,或者违反工艺
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造成停产、减产以及井喷、跑油、跑料、串料的事故。
5.交通事故:车辆、船舶在行驶、航运过程中,由于违反交通、航运规则或因机械故障等造成车辆、船舶损坏、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6.人身事故:除上述五类事故外,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与工作有关的人身伤亡和急性中毒事故。
第二条上报集团公司事故。
炼化企业上报集团公司事故:
1.一般事故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事故:
(1)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9人;
(2)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2人;
(3)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及以
上、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
(4)一次事故跑油、料在10吨以上。
(5)一次事故造成3套及以上生产装置或全厂停产,影响日产量的50%及以上。
2.重大事故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
(1)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0人及以上;
(2)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9人;
(3)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不含500万元)。
3.特大事故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特大事故:
(1)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0人及以上;
(2)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及以上。
油田企业上报集团公司事故:
1.事故等级划分
(1)一般事故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一般事故。
A.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9人;
B.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2人;
C.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
(2)重大事故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重大事故。
A.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0人及以上;
B.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9人;
C.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不含500万元)
(3)特大事故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特大事故。
A.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0人及以上;
B.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C.无控井喷事故。
2.事故上报范围
(1)油田企业发生上述事故(包括负次要责会的交通事故),属上报集团公司事故。
(2)油田企业发生30吨以上跑油事故,管道储运企业发生100吨以上跑油事故,浅海发生1吨以上跑油事故,均属上报集团公司事故。
(3)发生生产、设备事故和职业病、职业中毒方面的事故,由专业职能部门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抄送同级安全部门。
第三条重伤标准按劳动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
的意见》([60]中劳护文字第56号)执行。
第四条事故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善后费用及财产损失价值。
(1)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善后费用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执行。
(2)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①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
②损坏后能修复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损坏的修复费用计算。
(3)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①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帐面值减去
残值计算;
②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4)火灾损失按公安部《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公通字[1996]82号)中火灾损失额计算方法计算。
(5)交通事故中的车辆、船舶损失按当地保险公司理赔额计算。
2.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停产期限计算从事故发生起至完全恢复正式生产止。
停产损失按企业产品的计划成本计算。
多系统停产损失按各企业计划成本计算。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