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教案精编版
《论语_学而篇》教学设计
《论语·学而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白鹤小学陈诚兴教材分析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一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学生对第一章内容深入了解的同时为今后深入学习《论语》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多种方式朗读《论语·学而篇》中的第一则,做到熟读。
2.领悟关于人生和学习的道理的同时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诵读中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诵读,使学生了解本课内容,并在生活中践行,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人生观,让学生想学、乐学、活学活用。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教学方法1.诵读法。
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诵读,营造融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氛围,在读中了解语录,熟读成诵。
2.自学法。
有目的地让学生自学,提高40分钟课堂的教育教学实效性。
3.点拨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文本的同时,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论语·学而篇》中的第一则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答导入,激发兴趣。
1.问答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能帮帮老师吗?生:能师: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那好(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1)猴子每分钟能掰一个玉米,在果园里,一只猴子5分钟能掰几个玉米? (答案:没掰到一个)(2)世界上什么东西比天更高? (答案:心比天高)(3)世界上除了火车什么车最长? (答案:塞车)(4)牙医靠什么吃饭? (答案:嘴巴)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同学们,看大屏幕。
2.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教学内容: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初读课文,正音。
《论语》教案(通用
《论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论语》中的“学而”篇,详细内容涉及第1章至第5章。
这几章主要围绕学习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以及人际交往的道德准则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中“学而”篇的核心思想,理解古代先贤的智慧。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3. 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学而”篇中的核心观点,如学习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等。
难点: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尤其是古代文化背景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论语》教材、PPT、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引发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思考。
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第1章至第5章,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b. 对每一章节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句子结构,讲解关键词汇,翻译句子。
c. 讲解“学而”篇的核心观点,如学习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等。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一章节,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学而》2.a. 第1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第2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c. 第3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d. 第4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e. 第5章:巧言令色,鲜矣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翻译第1章至第5章的句子。
b. 请简述“学而”篇的核心观点。
c. 请谈谈学习《论语》的感悟。
2. 答案:a. (略)b. “学而”篇的核心观点包括:学习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人际交往的道德准则等。
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如何等。
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
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论语》幼儿园学而篇的第一、二章。
详细内容如下: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论语》学而篇中提到的学习方法、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中的词句,如“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等。
2. 教学重点:把握《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如孝弟、尊敬他人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论语教材。
2. 学具:论语学习笔记、彩色笔、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论语学习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论语学而篇的第一、二章,分析重点词汇和句子。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孝弟、尊敬他人等道德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论语原文,并分享学习心得。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论语》中的道德观念。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学而篇2. 内容:a.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人际关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 道德品质:孝弟、尊敬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论语学而篇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弟、尊敬他人的短文。
a. 关心父母的生活,帮助父母做家务;b. 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同学;c. 遵守学校纪律,尊敬他人;d. 乐于助人,关爱身边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论语》学而篇的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论语学而篇教案5则范文
论语学而篇教案5则范文第一篇:论语学而篇教案《论语》学而第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1——1.4 教学要求: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哲学观;2、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1、孔子的思想主张;2、《论语》的思想内涵;3、学习孔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课时:1教学过程:一、孔子介绍二、经典诵读1.出示原文内容:1.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1.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1.3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1.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2.教读词句。
3.听读音像材料。
4.三最法诵读原文。
三、经典故事四、经典哲理1.教师简述孔子本章思想内涵。
2.初知大意。
1.1【译文】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2【译文】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
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
领导者治国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是仁的根本啊!”【评析】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论语?学而篇教学设计
论语•学而篇教学设计《论语•学而篇》节选之一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前两则,并能做到当堂成诵;3、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前两则三、学习准备:课件四、学习时间:一课时五、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2500多年前,在我国山东省,诞生了一位我国最伟大的教师。
这位教师勤奋学习,博学多能,一生致力于教育,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他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
美国曾经出版一本《名人年鉴手册》,其中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他被排在第一位。
这位伟大的教师就是孔子。
(出示孔子像)孔子一生有弟子3000人,其中特别优秀的有72人。
孔子用他自己的言行给了他的弟子们深远的影响。
孔子去世后,他的这些弟子将他和弟子们的言行整理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论语》(板书:《论语》,提醒注意“论”的读音),这本书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学习其中的部分内容。
(板书:二则)(二)学习第一则1、讲述故事: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读书,他时而大声朗诵,时而低头思考,时而为书中的内容拍案叫好。
读着读着,孔子感觉到一种快乐的情绪在自己的心中慢慢荡漾开来,于是他取出一札竹简,在其中一片上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件出示这个句子)放下毛笔,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
“是我的朋友们来看我了吗?”他一阵欣喜,又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另一行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课件出示这个句子)“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管来的是谁,我都可以把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告诉他,他也可以和我谈谈他最近的收获,这不也是人生的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孔子静静地等待着,沉浸在一片幸福之中。
可是,马蹄声并没有停下来。
孔子叹了叹气,默默地在第三片竹简上写下又一行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件出示这个句子)他想,我日积月累地做学问,可是有谁能够理解我呢?哪怕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我都要宽厚待人,不恼怒,不怨恨,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君子啊!2、(出示完整的第一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则论语。
《论语》十二章(教案)-七年级2020-2021学年上册(部编版)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认为角色扮演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儒家文化。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种形式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但在组织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充分,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完善活动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对《论语》中的道德准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些准则。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文言文还不太熟悉,担心表达不准确。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论语》十二章(教案)-七年级2020-2021学年上册(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论语》十二章(教案)-七年级2020-2021学年上册(部编版)
本节课主要围绕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进行教学。内容包括:
1.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论语·为政篇:君子不器,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论语》中道德准则相关的实际问题。
2.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古代的礼仪行为,体验儒家文化。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体验。
论语学而篇教案
《论语》学而第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1——1、4教学要求:1、了解孔子的生平与哲学观;2、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1、孔子的思想主张;2、《论语》的思想内涵;3、学习孔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课时:1教学过程:一、孔子介绍二、经典诵读1、出示原文内容:1、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1、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1、3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1、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2、教读词句。
3、听读音像材料。
4、三最法诵读原文。
三、经典故事四、经典哲理1、教师简述孔子本章思想内涵。
2、初知大意。
1、1【译文】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就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不?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就是很快乐的事情不?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不也就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不?”【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就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2【译文】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
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
领导者治国就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就是仁的根本啊!”【评析】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她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就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案:古文诵读《论语》中的“学而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案:古文诵读《论语》中的“学而篇”一、引言《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其中的“学而篇”是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重要篇章。
本教案以小学语文课堂为背景,针对《学而篇》进行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学而篇》的基本内容,理解文言文的特点;2. 学习运用注释和翻译等辅助工具,解读古文;3.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4. 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论语·学而篇》;2. 音频或视频资源:《学而篇》的朗读音频或视频资料;3. 教学辅助工具:注释和翻译的教学材料、笔记本、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以“学生的学习困惑”为情境,引入《学而篇》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 导入铺垫播放《学而篇》的朗读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语调和韵律,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做铺垫。
3. 预习导引在讲解之前,向学生提供《学而篇》的版本,鼓励学生预习课文并在课前做好必要的标记和注释。
4. 课文讲解- 第一段:首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段,并解读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时习”和“不亦说乎”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探讨“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重要性”之间的关系。
- 第二段:引导学生朗读第二段,并解读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解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两个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待人接物”的道理。
- 第三段:引导学生朗读第三段,并解读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解释“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段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其他段落:按序讲解其他段落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学而篇》的整体思想。
5. 文本理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学而篇》中的习语和成语,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论语学而篇教案
论语学而篇教案教案标题:论语《学而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思想。
2. 理解《学而篇》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观点。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学而篇》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2. 分析《学而篇》中的经典语录,并探讨其深层含义。
3. 掌握《学而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1. 理解《学而篇》中的经典语录的深层含义。
2. 运用《学而篇》中的观点和思想分析现实问题。
教学准备:1. 课文《学而篇》的文本材料。
2. 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
3. 学生的教材和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你对《论语》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它的重要性是什么?”讲解(15分钟)1. 分段讲解《学而篇》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
2. 解释《学而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并引导学生记笔记。
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对《学而篇》中的经典语录的理解和感悟。
2. 每个小组选择一条经典语录,展示并解释其深层含义。
3. 引导学生就经典语录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讨论其应用和意义。
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学而篇》中的哪些观点对你的成长和发展有启示?”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3. 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和见解。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讨论成果。
2. 强调《学而篇》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3.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研究《论语》。
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阅读《学而篇》的其他章节,并选择一条经典语录进行解读和思考。
2.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探讨《学而篇》中的某个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讨论、拓展和总结等环节,全面引导学生理解《学而篇》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并提供了思考和讨论的机会。
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
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幼儿园学而篇,主要围绕教材第一、二章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章以“学而时习之”为主题,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方法;第二章以“孝悌”为主题,阐述家庭伦理道德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论语》学而篇第一章、第二章的核心观点,学会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提高家庭伦理素养。
3. 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言文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学而篇第一章、第二章的核心观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论语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家庭伦理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1)学而时习之:讲解本章的含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选取两个典型例题,分别针对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4. 随堂练习:设计两个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论语》学而篇2. 板书内容:(1)学而时习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成果(2)孝悌:尊重长辈、关爱他人、家庭伦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学而时习之”在学习中的应用。
(2)谈谈你对“孝悌”的理解,结合实际生活举例。
2. 答案:(1)示例:学习英语时,我们要经常复习所学单词,才能牢记不忘。
(2)示例: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论语》其他篇章,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启发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论语学而篇教案
文章《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独具特色的《学而篇》对于中国传统教育和人生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而篇》中的言语平实简练,意境深远,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而篇》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帮助学生有更好成长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而篇》的基本内涵,掌握语言表达的核心要义。
2.理解《学而篇》的思想精髓,透彻把握其中的理念。
3.培养学生对于知识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意识。
4.引导学生树立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中获得更多收获和成果。
二、教学流程1.以经典为引,探究道理老师将学生带领进入“学而篇”的学习世界,唤起学生对于经典的期待和好奇心。
通过慷慨激昂的描述和详尽的诠释,鼓励学生主动去研究、思考、分析、解读《学而篇》所表达的意义和内涵。
2.深入阅读,细致分析将《学而篇》逐章逐节进行系统讲授,讲解其内涵和思想,分析其教义和哲学思想。
学生应该注意对于内核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探索出相应的智慧和方法。
3.教育启示,人生经验通过学习《学而篇》,诱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和特点,并在人生道路上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以《学而篇》所体现的人生哲学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重要问题,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引和助力。
三、教学方法1.通过讲述和解读《学而篇》,引导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独特魅力和思想精髓,逐渐成为他们学习和认识经典的重要基础,进而认识到自身的成长需求和发展空间。
2.针对《学而篇》中的优秀表达和语言技巧,引导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培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3.逐步加强对《学而篇》的思想学习,将其具体化,理论化,在实际应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借鉴《学而篇》中的思想理念和方法,从而走向成功之路。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教学和作业等形式,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中的十二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对人们的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下面就针对七年级语文教学中《论语》十二章这一部分内容,制定一份教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
第一章: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不可以已。
——《论语·学而》教学目标:1. 了解《学而篇》的主要内容,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
2. 培养学生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1. 《学而篇》的主要内容。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学而时习之”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 学习主体:学生课前阅读《学而篇》,教师重点讲解其中的经典语录,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活动设计: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学而时习之”的含义,展示各自的理解。
4. 总结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方法和态度。
第二章:为政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教学目标:1. 了解《为政篇》的主要内容,明白做人做事需要以德为先。
2.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为政理念。
3. 帮助学生理解“北辰”比喻的含义,激发学生的激情和自信。
教学重点:1. 《为政篇》中关于为政以德的观点。
2. “北辰”比喻的内涵。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为政以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有关正直廉洁的名人事迹,引发学生对“为政以德”话题的讨论。
2. 学习主体:学生课前阅读《为政篇》,教师重点讲解其中反映的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3. 活动设计:设计“北辰”比喻创意绘画活动,让学生用画笔表达对这个比喻的理解。
《论语》教案:提高语文素养的教材
《论语》教案:提高语文素养的精品教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儒家思想,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论语》简介及学而篇第一教学重点:了解《论语》的背景、作者,学习《学而》篇第一章。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2. 第二课时:《论语》学而篇第二、三章教学重点:学习《学而》篇第二章、第三章,理解其中的儒家思想。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儒家思想的应用。
3. 第三课时:《论语》八佾舞篇第四、五章教学重点:学习《八佾舞》篇第四章、第五章,分析其中的道德观念。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道德观念的解读。
4. 第四课时:《论语》里仁篇第六、七章教学重点:学习《里仁》篇第六章、第七章,理解仁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仁的概念和作用的深入理解。
5. 第五课时:《论语》公冶长篇第八、九章教学重点:学习《公冶长》篇第八章、第九章,分析其中的教育观念。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教育观念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论语》原著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六、第六课时:《论语》雍也篇第十、十一章教学重点:学习《雍也》篇第十章、第十一章,理解孔子对人物的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孔子评价方法的深入理解。
七、第七课时:《论语》述而篇第十二、十三章教学重点:学习《述而》篇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学而篇教学设计
论语学而篇教学设计1. 引言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学设计是一项关键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本文将以《论语·学而篇》为基础,探讨一种针对该篇章的教学设计方案。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论语·学而篇》,使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主要理论观点。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并作出合理判断。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他们对伦理道德的思考和价值观的建构。
3.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围绕《论语·学而篇》展开,包括以下内容:3.1 孔子的背景及其影响3.2 《论语·学而篇》的概述3.3 学而、非礼勿视、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者等核心理论观点的解析3.4 学而篇中的经典案例及其含义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案例分析法结合《论语·学而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理解和归纳孔子的教育思想。
4.2 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3 影像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论语·学而篇》相关的视觉材料,增加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5. 教学流程5.1 导入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对《论语·学而篇》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5.2 课堂讲解以讲解的形式介绍孔子的背景及其影响,概述《论语·学而篇》的主要内容。
5.3 细节解析分析学而、非礼勿视、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者等核心理论观点,重点解释其中的内涵和意义。
5.4 经典案例分享呈现学而篇中的经典案例,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深层含义。
5.5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学生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与组员一起探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5.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拓展。
6. 教学评价与反馈6.1 课堂表现在课堂上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根据评价标准给予个性化的反馈。
《论语 学而篇》教案
《论语·学而篇》教案
上亭小学六(2)班梁超伯
学习目标:
一、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感悟我们民族,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
二、聆听古代圣贤学习、做人的教诲。
教学重难点:
感情圣贤学习、做人的教诲。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活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2、简介孔子。
二、新课教授
1、自由朗读,出示要求。
(1)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把不会读的字画上记号。
2、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学生认真倾听,体会教师的节奏和韵律。
(2)注意正音,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全班齐读。
4、分男妇组读。
5、指名朗读。
(二)理解古文,掌握大意。
1、出示注释,理解的大意。
2、小组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理解重点句子
小黑板出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质疑: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报。
三、联系实际,延伸课外。
1、请同学们开动脑袋,想想现实中有没有讲诚信的例子。
2、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3、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4、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论语》学习教案
《论语?学而篇第一》教课方案【教材剖析】《学而篇》包含16章,内容波及诸多方面。
此中要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围。
【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论语 ?学而篇》,做到读音正确,重音及逗留适合。
要点理解并背诵《论语?学而篇》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礼之用,和为贵”。
能意会对于人生道德和学习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在朗诵感悟中培育学生研究语言文字的能力。
经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本节内容,并在生活中践行。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指引学生建立正确的踊跃向上的学习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忱。
【教课要点、难点】: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并在生活中践行。
激发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忱。
【教课方法】朗读法。
指导学生频频朗读,创造背诵课文的氛围。
议论法。
联合生活进行议论,形成优异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合作研究法。
经过合作研究、体验反省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课内容】《论语?学而篇》中的前八章。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积厚流光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灿烂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难得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便在今日,其精髓部分依旧为人们所效法。
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多媒体出示)(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有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首创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流传,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以致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学而的教案
论语学而的教案教案标题:《论语学而》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学而》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思想。
2. 分析《论语学而》中的经典语录,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论语学而》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2. 分析《论语学而》中的经典语录,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准备:1. 《论语学而》的原文和翻译版本。
2.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和讨论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论语学而》的背景和作者孔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简要介绍《论语学而》的内容和结构,重点强调其中的经典语录和思想。
2. 分析《论语学而》中的几个经典语录,解释其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三、讨论与思考(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论语学而》中的一段经典语录,并回答相关问题。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和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全班进行深入思考。
四、个人思考与写作(15分钟)1. 要求学生个人思考并写下对《论语学而》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段经典语录,展开思考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邀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展示和讨论。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论语学而》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论语学而》中其他重要章节和语录。
2.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经典著作,比较不同思想流派的观点和价值观。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学而第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1——1.4
教学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
1、孔子的思想主张;
2、《论语》的思想内涵;
3、学习孔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孔子介绍
二、经典诵读
1.出示原文内容:
1.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
1.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1.3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
1.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2.教读词句。
3.听读音像材料。
4.三最法诵读原文。
三、经典故事
四、经典哲理
1.教师简述孔子本章思想内涵。
2.初知大意。
1.1
【译文】
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2
【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
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
领导者治国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
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
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
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
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1.3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
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
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1.4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及时的温习了呢?”
5、【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而本章所讲的自省,
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
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
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
“尽己之谓忠”。
“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
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
“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
汉代以后逐渐将“忠”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
“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
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
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五、经典背诵
学生背诵,小组检查,教师抽背。
六、经典应用
说说学习体会,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