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台湾省
中图初中地理七下《7.2第二节 台湾省》word教案 (2)
台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
1.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3.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章第二节台湾省课件
东方甜岛 海上米仓 水果之乡 兰花之乡
植物王国
四、美丽富饶的宝岛
气候湿热,水果种类多,产量大
台湾兰花品种多,种植广泛,产量大
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物数量多,山地 垂直变化显著,拥有热带到寒带的植物
台湾盛产甘蔗
水热充沛、雨热同期,土地肥沃, 水稻 产量高,品质优
小游戏:根据图片快速念出台湾宝岛的美称
1.(2016.广安)下列有关台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B.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C.台北被称为台湾省的“硅谷”
D.因盛产甘蔗,被誉为“海上米仓”
2.(2016.安岳)读图可知,台湾省( A ) A.东临太平洋,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 B.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C.地势西高东低,平原集中分布在东部 D.河流流向大多自北向南
三、台湾省的农业生产
合作探究: 在空白图中画出北回归线,指出北回归
线穿过的位置,分析台湾省的气候类型和气 候特点。归纳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台湾省的农业生产
台湾岛西部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湿热,盛产稻米、甘蔗、茶 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中东部山地多,森林面积广阔,一半以 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东方甜岛
海上米仓
水果之乡
兰花之乡
植物王国
宝岛台湾
四、美丽富饶的宝岛
樟树
台湾是世界生产樟脑最多的地区
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聆听《乡愁》
小
四、小美结丽富饶的宝岛
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省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台湾省的地形、气候、人口分布 农业生产与地形气候的联系 美丽富饶的宝岛
当堂检测
小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章第2节台湾省 (共25张PPT)
第二节 台湾省
(1)经济发展: 加工贸易实现经济起飞,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新竹科学园区被称为“台湾的硅谷”
3、经济:
(2)主要工业:(在地图册中找出台湾的主要工业) 新竹、台中、台南
(3)经济特点: 台湾地狭人稀,资源和市场有限,经济发展必须 依靠对外贸易,因此台湾的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以出口导向型为主)模式:进口——加工 ——出口
_3__5_0_0_0__平方千米。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钓鱼岛 第二节 台湾省
基隆 台北
台
澎湖列岛
湾 岛
高雄
第二节 台湾省
2、阅读教材69页,结合地图,找出台湾的海陆位置 和纬度位置
(1)海陆位置:东北临东海、东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 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邻;多优良海港, 如基隆、高雄有利于祖国大陆和其他国 家进行海上交往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本节知识小结
第二节 台湾省
台
湾 省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台湾省(第一课时)-中图版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二节《台湾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地图准确地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能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植被、河流特征以及自然要素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地图,学会描述台湾省相关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相关材料的学习,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
教材分析:台湾是中国区域篇第七章省级行政区域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从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物产及工农业等经济发展多角度来介绍台湾省,突出台湾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的学习是在整体学习中国地理后的进一步学习,它旨在使学生对祖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地理学习方法有更好的掌握。
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台湾省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1)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研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精神;(2)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抢答竞赛、画图展示以及创建思维导图等环节,平板电脑让地理知识更加形象、新颖、直观,也让地理教学变的更加生活化、趣味化、图像化、活动化、以及多元化,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一对一互动学习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让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实现个性化地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但由于初次使用,有些环节未如理想,需要今后多实践,力求完善。
7.2《台湾省》课件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河流特征
短、急
3
受岛屿轮廓以及岛东、中部纵贯南北山脉的影响,不可能发
判断依据 育形成长河;受海洋性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受东、中部山
脉影响,河流湍急
植被特征
种类丰富
4
气候湿热,有利于大多数热带、亚热带植物的生长;此外,
判断依据 台湾山脉的气候垂直变化(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为植
物种类的丰富提供了条件
练习
1.台湾省因为盛产甘蔗,所以被称之为(B )
A.海上粮仓
B.东方甜岛
C.水果之乡
D.森林之海
2.台湾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
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C )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矿产
练习
3.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台湾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 B.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 C.山地、平原各占一半 D.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东部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二节 台湾省
形似芭蕉叶的岛屿---台湾岛
1、台湾省在我国的位置--我国东南沿海大陆架上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 屿、彭佳屿、兰屿、绿岛等许多小岛,面积超过3.5万平方千米。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福 建
南海
东海 太平洋
四面环海
台湾岛北临 东海
评价台湾的地理位置
范围
地理位 置
台湾岛 的轮廓
特征
像芭蕉叶、像纺锤、像小舟...
台湾省 的主要
岛屿
包括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彭 佳屿、兰屿、绿岛等许多小岛
纬度位 置及评
价
2017 2018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72台湾省 同步测试 精选文档
2019-2019 7.2 同步测试学年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台湾省1536分)题;共一、单选题(共1. )下列关于台湾经济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A. 2060 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工业为主世纪B. 2060 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从世纪C. 2060 年代以后,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业产品加工为主世纪D. 台湾盛产稻米、甘蔗等农产品,因此在出口贸易中,以大米、蔗糖、樟脑为主2.“……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诗中写到:”“”)诗中的是指(海峡大陆在那头。
A. B. C.D. 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朝鲜海峡 3. )台湾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B. C. D. 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4. )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A.B. C. D. 天然橡胶樟脑椰子柚木5.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省份是(A. B.C. D. 广东海南浙江福建2 ))关于台湾地理描述正确的是((A. B. 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地形以平原为主 C. D. 山脉主要是西北﹣﹣东南走向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页 1 第6.( ) 台湾省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①②吸引外国资本劳动力丰富③④优良港口众多岛内市场广阔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 )台湾岛西侧的台湾海峡属于(A.B. C. D.南海渤海东海黄海8. )台湾省的经济特点是(A.B. 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单一的商品经济C. “——”D. 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出口进口型经济加工9. )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对台湾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台湾主要盐场分布在岛屿东部,东部降水少B. 台湾是水果之乡,台湾的水果有荔枝、葡萄、石榴、苹果等C. 台湾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其工业、人口也主要分布于西部沿海D. 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南部10. )台湾著名的旅游景点是(A. B. C.D. 火烧岛日月潭澎湖列岛钓鱼岛11. )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中图版七下地理 7.2台湾省 课件 (共27张PPT)
第二节 台湾省
北回归线
第二节 台湾省
1 气候特征 湿、热 判断依据 纬度、海陆位置
2 地形特征 山地面积占2/3,平原集中在西部沿海 判断依据 地形图
3 河流特征 短、急 判断依据 地形图、岛的轮廓、降水
4 植被特征 种类丰富 判断依据 气候、地形特征
第6章 认识区域特征 第二节 台湾
一、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 1. 范围 2. 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 3. 气候特征 4. 地形特征 5. 河流特征 6. 植被特征
评价 海上交通便利,是东部沿海的天 然屏障。
第二节 台湾省
23.5°N
23.5°N
看图:分析台湾的气候特征
气温: 高---热 降水: 多---湿
观测地形图,说明台湾的地形特征。
第二节 台湾省
山地面积 占2/3, 平原集中 在西部沿 海。
台湾最高峰——玉山(3952米)
第二节 台湾省
第二节 台湾省
第二节 台湾省
一、祖国的宝岛
台湾省在中国的位置
第二节 台湾省
第二节 台湾省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二节 台湾省
学习目标:
1、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 割的神圣领土。 2、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 范围。 3、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第二节 台湾省
第7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二节 台湾省
布在台湾岛 西部 沿海。
5. 台湾岛的河流特征是短、急,植物种类 丰富 。
6. 最大岛屿 最长山脉 最高山峰 最长河流 最大湖泊
台湾岛 台湾山脉 玉山 浊水溪 日月潭
二、读图填图题:
岛屿:①台湾岛,
② 澎湖列岛, ③ 钓鱼岛;
E
临海:A 东海 ,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 台湾省 教案设计
台湾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二、讲授新课(一)祖国的宝岛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B台湾省,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2316万(2010年)。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完成课本读图活动。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7章 第二节 《台湾省》 第2课时 课件
台湾产业结构的变化
时期(20世纪) 50年代
60-80年代 90年代以来
进口 以农业、工业原料为主 以工业原料、设备为主
以消费品为主
出口 以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为主
以工业产品为主 以电脑、精密仪器等豪科技产品为主
昔日靠发展“劳动密集型” 加工贸易实现经济起飞,而被 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 如今高新技术领域发展迅速。
“台湾的硅谷”——新竹科学园
• 富有海岛特色的 外向型经济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济往来
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 伙伴。2010年海峡两岸 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 称“ECFA”)的签署,进 一步增进了海峡两岸的 贸易与投资关系,建立 了有利于海峡两岸经济 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
•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玉山是台湾的最高峰
B.浊水溪是台湾最长的河流
C.台湾盛产热带水果
D.台湾森林资源贫乏
2.台湾发展富有特色的导向型经济得益于( )
A.丰富的自然资源
B.便利的海上交通条件
C.丰富的劳动力
D.广阔的消费市场
3.台湾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是( )
A.中国
B.美国
C.俄罗斯
D.日本
中中图图版版初初中中地地理理七八年年级级下上册册
第二节 台湾省 (第2课时)台湾物产丰富,是著名的“植物王国”。
台湾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台湾陆 续设立了许 多大型自然 公园和自然 保护区,全 面禁止了天 然林的砍伐。
• 自然环境的保 护
玉山国家公园 垦丁公园
• 富有海岛特色的 外向型经济
中图版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台湾省》教学教案
中图版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台湾省》教学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的自然资源和物产;初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与资源、物产之间的关系。
利用材料能够明确指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资料学会简单评价台湾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利用图文资料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与物产、资源之间关系;运用地图、资料和已学知识建构知识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爱国之情;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联系性,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学情分析本节是南方地区的最后一节,对南方区域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分区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比较熟悉,为本节课打下基础。
利用平板学习是八年级学生喜欢且能驾驭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明确任务、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重点1、说出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简要评价台湾位置的重要性。
2、学会分析台湾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说出地形、气候、河湖之间的联系。
3、学会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物产的影响。
4、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四、教学难点1、简要评价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及自然地理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流程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1.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初中中图版七下地理第7章第二节台湾省(第2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编排整理《台湾省》(第2课时)同步练习一、基础达标1.台湾岛的地形特点是()A.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B.地势西高东低C.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D.山脉为东西走向2. 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下面对台湾省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部分地区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B.山脉多为东西走向C.台湾岛的主要地形是山地D.包括台湾岛和澎湖列岛3. 下列关于台湾经济发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目前经济以农林产品加工工业为主B.大多数工业城市集中在太平洋沿岸C.当前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4. 台湾省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有“水果之乡”的美称.其主要水果是()A.枣、柿B.柑桔、苹果C.葡萄、哈密瓜D.香蕉、菠萝5. 下列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B.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C.有“东南盐仓”和“温带水果之乡”的美称D.以钢铁、机械等工业为经济支柱6. 下列关于台湾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和农产加工为主B.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C.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点发展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D.目前,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二、综合提升1. 读台湾省位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台湾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它西隔③______与______省相望,该海峡被称为“海上走廊”,沟通了②______和④______.(2)台湾岛上的地形以______为主,而______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茶叶、______和热带及亚热带水果(3)台湾省行政中心和最大城市是______,台湾最大的海港和第二大城市是______.(填数字和城市名称)(4)台湾被称为“森林之海”,岛上______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最著名的树种是______树.《台湾省》(第2课时)同步练习答案一、基础达标1.解析: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岛内约1/3为平原,2/3为山地.A、平原多分布在台湾省西部沿海,故A正确;B、台湾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平原多分布在台湾省西部沿海,因此台湾岛的地势是东高西低,故B不正确;C、台湾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故C不正确;D、台湾山脉为南北走向,以中央山脉为骨干,自东向西依次有台东海岸山脉、中央山脉、雪山和玉山、阿里山等,故D不正确.答案:A.2.解析:A、台湾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台湾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台湾岛的主要地形是山地,叙述正确,符合题意;D、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答案:C.3.解析:A.台湾目前经济以工业制品加工为主.故不符合题意.B.台湾大多数工业城市集中在西部平原地区.故不符合题意.C.台湾当前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故符合题意.D.台湾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故不符合题意.答案:C.4. 解析:台湾是世界著名的“水果之乡”.水果品种繁多,共计80多种,其中香蕉、菠萝、柑桔3种产量最多,驰名中外,质量优良,大量出口.答案:D.5.解析:台湾省是西部地势平坦,多平原地形,所以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东部沿海地势陡峭,人口和城市较少;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台湾位于亚热带和热带范围,没有温带范围,有“东南盐仓”和“水果之乡”的美称;经济上是以出口加工业为支柱,故选B.答案:B.6.解析:20世纪50年代,台湾省以农业和农产加工为主,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祖国大陆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其劳动力投入越来越少,所需的原料越来越少,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根据题意.答案:C.二、综合提升1.解析:(1)台湾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它西隔③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该海峡被称为“海上走廊”,沟通了②南海和④东海;(2)台湾岛上的地形以山地为主,而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茶叶、甘蔗和热带及亚热带水果;(3)台湾省行政中心和最大城市是台北,台湾最大的海港和第二大城市是高雄;(4)台湾被称为“森林之海”,岛上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最著名的树种是樟树.答案:(1)台湾海峡;福建;南海;东海;(2)山地;西;甘蔗;(3)⑥台北;⑤高雄;(4)1/2;樟.。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台湾省 学案
台湾省【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会运用地图和气候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准确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台湾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分析其“美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记住台北、高雄、新竹等主要城市;了解台湾省的民族构成,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学习过程】一、祖国的宝岛[自主学习]1.在下图中填注: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福建省、玉山、浊水溪、日月潭。
2.我国的台湾隔_______海峡与_________相望。
3.台湾省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 、赤尾屿等岛屿。
4. _______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
5.台湾地处低纬度,形成热带和亚热带风光,南部的山地气候呈垂直变化,形成著名的___ ________。
6.填表:[合作探究]读台湾岛地形图,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1)观察台湾岛东西部地形的差异,说出该岛以什么地形为主。
(2)台湾岛的河流有什么特点。
议一议,这些特点与地形、气候有着怎样的关系。
二、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自主学习]1.湾省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地带,居民以族为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是族。
2.台湾的______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
三、自然环境的保护台湾省在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自主学习]1.台湾省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2. 是台湾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缩影,所生产的电子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被称为台湾省的“”。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台湾省 PPT
填一填:对照地图,填出台湾省主要岛屿
赤尾 屿
钓鱼岛
澎湖列岛
台
湾 岛
地形ˎ地 势
自主学习4 读图归纳台 湾岛的地形 和地势特征
台湾山脉 主 峰—玉山。 我国东部 最 高峰
地势: 东 地形:西部
东部
高西 低
平原 。 山地 。
台湾地形剖面图
读图
地势最高地区在哪? 玉山:台湾海拔最高地区海拔3952米
在图中找出台 湾岛,澎湖列 岛,钓鱼岛, 赤尾屿等岛屿。
地理位置
福 建
南海
四面环海
东海
太 平 洋
读图填空
台湾岛北临_东___海,
东临___太平 __洋,
南临 南
海,
西隔 台湾海峡 与
福建 省相望。
地跨热带、亚热带
练习巩固: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域及隔海相望的省
福建5省
气 候
湿热
思考:台湾岛湿热的原因?
合作探究
读图找出台湾岛降水 最多的地方,说明台 湾降水东西差异? 为什么?
火烧寮 东多西少
降水少 背风坡
迎风坡
降水多
山地
暖湿
气流
植 被 植物王国
•根据以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台湾山脉由于海拔较高,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因此植被种类丰富,森林资源丰富。
范围
自主学习2
在图中找 出台湾岛, 澎湖列岛, 钓鱼岛, 赤尾屿等 岛屿。
当堂训练 1:读图填图
A 太平洋 C 东海 G 澎湖列岛 E 福建
洋, B 海,D (岛屿) F 省。
台湾 南海 台湾
海峡, 海, 山脉
当堂训练 2:填充回答
1.台湾岛降水 东部 多, 西部少,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位 于 东南季风迎风坡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 火烧寮 。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台湾省》(共43张PPT)
台北101大厦
台北夜市
玉山风光
阿里山风光
一、祖国的宝岛 台湾的范围 台湾岛
中国第一大岛 澎湖列岛 钓鱼岛 赤尾屿 共200多个岛屿 面积约35000 平方千米
一、祖国的宝岛
台湾岛的温度带位置特点:热带、亚热带
亚
热
带
热
带
一、祖国的宝岛Βιβλιοθήκη 台湾岛的海陆位置特点:四面环海
东 福 建 省 海
太
平
洋
南
海
位于台湾东部的北回归 线地标
北回归 线从台湾 岛中部穿 过。台湾 岛气候湿 热,四季 常绿,到 处呈现着 迷人的热 带和亚热 带风光。
台湾岛的自然地理要素
范围 台湾岛的 轮廓特征
像芭蕉叶、像小舟……
台湾岛的 主要岛屿 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 地 理 位 置 评价 台湾岛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暖湿 海陆位置 岛屿,四面环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 与福建省相望 受海洋影响,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是祖国海防 的天然屏障。 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
再 见
2017年5月
:台湾省略图
4.请你试着分析台湾的地理特征: 湿 、热 A.气候特征: B.地形特征: 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2∕3 C.河流特征:短、急 D.植被特征:种类丰富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学习要点
• 1.祖国宝岛台湾的位置、范围、气候、地形、 河流、植被。 • 2.台湾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 3.丰富的自然物产与自然环境的保护。 • 4.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日月潭风光
台南七股盐场
台湾的水稻田
台湾热带水果
台 湾 的 樟 树
台湾珍稀水果大青枣
评价
七年级地理下册7.2《台湾省》练习题中图版
台湾省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台湾省因为盛产甘蔗,所以被称为()A.海上粮仓B.东方甜岛C.水果之乡D.森林之海答案:B解析:台湾省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因盛产稻谷和甘蔗,被称为“海上米仓”,“东方甜岛”。
故本题选B。
2.以下是关于台湾人口、农业、工业分布特点的原因组合,正确的是①开发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而开阔③土壤肥沃④交通便利⑤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台湾的相关知识。
台湾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地形平坦而开阔,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3.目前,台湾省经济的主要特征是()A.利用肥沃的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B.利用丰富的煤、铁资源,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大力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D.吸收岛外资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解析:台湾省大部分工业原材料和能源需要进口,每年又有大量工业制成品需要出口,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答案:C4.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A.天然橡胶B.椰子C.柚木D.樟脑答案:D解析: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所以,台湾有“樟脑王国”之称故本题选D.5.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气候B.河流C.地形D.矿产答案:C解析: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台湾中部为山地,台湾山脉。
考点:本题考查台湾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台湾的范围: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包括台湾岛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民族:汉族为主体,最主要的少数民族高山族;(3)位置:纬度位置:热带与北温带,海陆位置:台湾省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自然环境: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西部平原;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岛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夏秋季节多台风暴雨,火烧潦年均降雨量是全国之最;最高的山峰是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大湖泊是日月潭;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森林之海”、“海上粮仓”、“水果之乡”、“矿产丰富”、“东南盐库”;出口导向型经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的经济”。
(完整word版)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台湾省同步练习题
(完整word版)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台湾省同步练习题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台湾省同步练习题7.2台湾省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如图为“台湾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的是广东省B. 台湾岛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C. 台湾的经济类型与日本类似D. 台湾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2.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台湾省的地形西部是平原,中部是山地,东部是丘陵B. 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C. 台湾省的河流长度较长,流量大,水流急D. 台湾省的香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1/ 113.读“台湾岛气温分布图”,完成题。
台湾岛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A. 从低纬向高纬升高B. 从周围向中部降低C. 从周围向中部升高D. 从高纬向低纬降低4.台湾岛被称为“东南盐仓”,其西海岸盛产海盐的原因不包括()A. 西海岸沙滩广布B. 西海岸日照充足C. 西海岸地处背风坡,雨日较少D. 西海岸地处迎风坡,降水多5.台湾具有以下优势(如下图),可以大力发展A. 飞机制造业B. 出口加工业C. 水产养殖业D. 旅游博彩业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台湾省同步练习题3 / 116. 读“台湾岛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完成题。
台湾岛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的地区是台湾岛上()A. 降水较少的地区B. 海拔较高的地区C. 降水较多的地区D. 人口稀少的地区7. 台湾有“海上米仓”之称,盛产稻米,其稻米主要产自()A. 台湾东部B. 台湾西部C. 台湾中部D. 台湾北部8. 台湾省旅游业发达,著名的旅游景点有()A. 窑洞、天池B. 岳阳楼、橘子洲C. 西湖、坎儿井D. 阿里山、日月潭9. 图为台湾省及其出口贸易结构图。
读图,完成题。
关于台湾城市和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科学工业园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B. 70年代后工业产品出口增长放缓C. 农产品出口额及比重不断增加D. 城市数量东部多,西部少10.如图中的台湾省(B)和陕西省(A)都在季风区内,但台湾省年降水量远远大于陕西省,可能的原因是()A. 台湾省所处纬度比陕西省低,降水多B. 陕西省受黄土高原的阻挡,降水少C. 台湾省两侧都是海洋D. 陕西省受黄河影响,降水少11.下图关于台湾的自然环境,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Ⅰ为温带季风气候,Ⅱ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 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C. 岛上河流众多,水能丰富D. 图中A为印度洋板块,B为亚欧板块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台湾省同步练习题5 / 11读台湾岛简图,回答下列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台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1.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3.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讲授新课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
2.阅读P34:蓝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材料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材料______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材料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
基隆离福州仅276 km。
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
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l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
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
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
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
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人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
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
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
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
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
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
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活动:请大家阅读P3,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
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一22℃,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
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
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请大家读图6.28)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
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
略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
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
请大家阅读P,。
材料。
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提问,学生回答。
略。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
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学生画图,分析。
教师指导,检查。
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学生回答,略。
讲述:从1965年至1998年三十多年问,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
比196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
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流程是:诗歌导入,引出台湾—亲密接触,关注台湾—扶放结合,认识台湾—总结内容,心系台湾,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课件、积极思考、联系实际、总结比较等环节使难点层层突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更加关注台湾了,更加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了,一节地理课能够激发学生心中无限的兴致和崇高的爱国情怀,就已经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