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导入新知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及其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液体变为固体或固体变为液体的情况,这些都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距离近,具有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液体:具有一定体积和无一定形状的物质,分子之间距离比固体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

•气体:不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间距离较远,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极弱。

二、熔化现象我们将重点学习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也就是熔化现象。

熔化是指把固体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固态结构破坏,分子不再保持原有有序排列,而变得无规则摆动,使固体逐渐变为液体的过程。

1. 熔点我们知道,不同物质的熔化温度是不同的,这个温度称为物质的熔点。

例如,水的熔点是0℃,冰在加热到0℃时就会熔化为水。

2. 熔化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当我们将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逐渐升高。

在物质熔化的过程中,其温度并不上升,而是保持在熔点上,只有当物质完全熔化后,温度才能再次上升。

3. 熔化和加热的能量转化当物质发生熔化时,加热所提供的能量用于破坏原有的分子排列,增加分子的运动能量,从而使固态变为液态。

这表明,在熔化过程中,加热的能量被转化为分子的动能。

因此,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需要消耗热量才能发生。

三、凝固现象凝固是指把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与熔化过程相反。

当我们将液体物质降温时,其温度逐渐降低。

在液体凝固的过程中,其温度并不下降,而是保持在凝固点上,只有当液体完全凝固后,温度才继续下降。

1. 凝固点类似熔点,不同物质的凝固温度也是不同的,这个温度称为物质的凝固点。

例如,水的凝固点是0℃。

2. 凝固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在液体凝固的过程中,其温度并不下降,而是保持在凝固点上。

这是因为在凝固过程中,凝固点的温度用于重新排列液体分子,使其逐渐转变为固态。

只有当液体完全凝固后,温度才继续下降。

3.2熔化和凝固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导学案

3.2熔化和凝固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导学案

物理导学案标题 3.2 熔化和凝固课时2教具导学案、多媒体教法讲授、问答、讨论课型新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能区分物质的三种状态,知道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识别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一、物态变化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水的常见三态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

2、物态变化:由于的变化,物质各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例如:冰化成水。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例如:水结成冰。

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药品: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试管、搅拌器、棉线、、、。

(3)实验步骤:①按图示自下而上组装器材。

②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水浴法给试管加热,观察海波(石蜡)状态的变化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③待海波或石蜡的温度升至40℃时,开始记录温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海波或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实验表格:拓展:1、熔化图像及信息:①海波:AB段:B点:BC段:C点:CD段:②石蜡:石蜡熔化过程是一个的过程,整个过程热温度。

2、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要按顺序组装。

(“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该实验的加热方法叫做,它的好处:。

将海波碾成粉末状,目的:。

搅拌器的作用:石棉网的作用:(3)酒精灯使用:用火柴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

(4)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药品要适量,其中“适量”指:试管不接触也不接触;试管中装有药品的部分在水中;试管中的药品量刚好将温度计玻璃泡。

时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海波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2 54海波状态石蜡温度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石蜡状态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有固定的,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温度。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摄氏度,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2、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判断是否适合用于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然后看清它的,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再读数;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二)导学提纲:(一)自学预习1、阅读P53.页“物态变化”第一自然段,知道: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而且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叫做。

物质由态变成态叫做熔化,从态变成态叫做凝固。

(二)、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在教师指导下了解图3.2—1中各仪器的作用。

(2)通过看书认识固体熔化过程。

A、记录固体熔化过程中时间与对应的温度,以及物质的状态。

B、在坐标上描出温度——时间的图像。

C、总结固体熔化时的规律:2、阅读课文53——54.页,初步了解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以及发生熔化和凝固时与热量的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1)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这类固体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例如蜡、松香、玻璃等,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这类固体 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晶体。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

非晶体 确定的熔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 点。

非晶体 确定的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它的凝固点 。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凝固过程中要 热,但是温度 。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凝固过程要 热,但是温度 。

3、找出晶体与非晶体,熔化与凝固的区别。

并完成下列试题:(1)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9,诲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___(填写序号).分析图象A 可获得的信息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图象B 可获得的信息有: 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4、同学们看表——几种物质的熔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萘的熔点是 ℃,萘在60℃时是状态;萘 在90℃时是 状态;萘80.5℃的 是状态 (2)为什么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作寒暑表中的液体吗?(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doc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doc

导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重点、难点(重)探究固体熔化吋温度的变化规律(难)探究固体熔化吋温度的变化规律三、知识链接自然界中我们常看到冰雪的消融,河水的结冰,它们都是物之间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物态变化。

四、学习内容A、自学导引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______ 、_______ 、_______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_________ 相互转化的。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 。

2、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熔化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合作交流(一)物态变化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

2、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 青、蜂蜡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石蜡温度/°c40 41 43 45 46 48 50 52 54 56 58 60问题1: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关系),并结合实验分析, 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问题2: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3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三) 熔点和凝固点 问题1:晶体在 ___________ 时的温度叫做 _______ 。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点和凝固点。

3、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2、难点(1)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熔化和凝固图像,并从中分析出规律。

(2)理解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的特点。

三、知识链接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四、学习过程(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化成水、蜡烛受热变成蜡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成冰、铁水铸成铁件等。

(二)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2、猜想与假设:(1)可能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可能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可能不断升高。

3、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秒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

4、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将海波和石蜡分别放入试管中,并插入温度计。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

注意:要使海波和石蜡均匀受热。

(4)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固体完全熔化,再记录 3 5 次。

5、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海波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蜡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数据分析(1)绘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课题: 3.2 融化和凝固课时数 1 上课日期:【学习目标】: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重点】:融化和凝固的条件;海波融化实验【难点】:海波融化实验【知识回顾】: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温度的原理是:3、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物态变化(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有、、。

(2)物态变化:物质各种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融化和凝固()(1)固态液态()(2)思考:结合生活实例,想一想融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小组合作、实验探究】:3、海波和石蜡的融化规律(1)实验步骤①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②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③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④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

⑤把读取的数据记录入表格,并在坐标轴上做出图像图甲海波融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海波融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⑥思考讨论:a.为什么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直接加热?b.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c.在用描点法作熔化图象时,应将所得的点用折线相连还是用平滑曲线相连?⑦结论:a.融化热,凝固热b.有的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这类固体叫做。

c.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加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这类固体叫做。

4、融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持续吸热。

凝固的条件:①达到;②持续。

【课堂检测、及时巩固】1、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2、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3、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A.晶体 B.非晶体 C.不能确定4、生活中,我们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肉一般放在凉水里解冻,试解释其原理。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导学案使用时间: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导学案编号:81WL003熔化和凝固(1)【学习目标】1.我要通过看课本的实验知道熔化的含义;2.了解熔化所发生的条件以及熔点;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区别;【新知探究】一、熔化:二、探究海波、蜂蜡的熔化特点绘出熔化曲线:晶体: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时,虽然受热,但_________保持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一类固体叫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_______叫熔点。

另一类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叫做非晶体。

归纳小结:(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非晶体:熔化过程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2)晶体熔化条件: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

常见的晶体有:常见的非晶体有:【合作探究】1、物质由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叫熔化。

熔化过程热(填“吸”或“放”)2、晶体有________,非晶体_______(有/没有)熔点。

【达标检测】1. 固体分两种:和。

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但温度却,这个温度叫做。

非晶体没有。

2、右下图是冰吸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试根据图象回答:冰的起始温度是,刚开始加热最初5min内冰为态,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min,此过程物质的状态是共存,到达20min时,冰全部变成℃的水。

3、如下图所示,属于晶体的熔化图线的是()4、用冰冷却比水好,这是由于()A 冰比水冷 B冰是固体使用方便 C 冰比水传热快 D冰熔化时要吸热5.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B.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C.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D.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6.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7.对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时,则 ( )A.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B.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且温度都不断升高8.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 )A.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C.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洒上盐水后,使冰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3.2 熔化和凝固【我的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知道固态与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会画温度和时间的图像。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不同。

(4)了解熔点和凝固点。

-------------------------------------------------课前预习案------------------------------------------------ 【我的预习任务】1、在家中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总结并记录下来【我的疑惑】----------------------------------------------课中探究案-------------------------------------------------- 【我的任务】(一)熔化和凝固熔化:凝固:(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并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会画温度和时间的图像提出问题:固体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研究___________熔化过程。

参照大屏幕选择组装器材。

待温度升至400C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物质完全熔化后再记录几次。

同时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

分析与论证: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起来,就得到了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我们还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交流与合作:(三)熔点和凝固点【活动二】独立阅读教材55页,完成下表晶体非晶体概念举例有无熔点有无凝固点【练习】看图判断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是否有熔点或凝固点——————————————————————————————温度℃/分(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活动四】阅读书上P57页对应内容,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doc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doc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你吃过冰块吗?冰化成水,是什么现象?水结成冰,是什么现象?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一)活动准备:1、让学生说出使用的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钟表火柴石蜡萘水2、让学生说一说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灯在桌子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刻用湿布扑盖。

(二)过程: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2、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这是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也可能是不变的。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参照图4.2-1选择需要的器材。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70℃左右开始,每隔1分钟(或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萘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或者: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60℃左右开始,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在蜡完全熔化后在记录4~5次。

(4)图4.2-2和图4.2-3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写上。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3熔化和凝固导学案(1)

2.3熔化和凝固导学案(1)

设计者:顾绍阳八年级班姓名:日期:2012年10月15日总编号:011课题三、熔化和凝固(1)1.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转化,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知道晶体与非晶体不同的熔化特点,了解熔点、凝固点的意义。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会从图像中说明温度变化的特点。

图4一、填空:1.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熔化。

2.通常情况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填“变”或“不变”),冰的熔点是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 (填“变”或“不变”),水的沸点是 。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不同的晶体 不同,有没有 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

4.在石英、松香、水晶、沥青、铝、食盐这些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有 ,熔化过程中吸热的有 。

5.把冰水混合物拿到室内,若室内温度为0℃,则冰____ 熔化,水____凝固(填“能”或“不能”);若室内温度高于0℃,则出现的现象是 ;若室内温度低于0℃,则出现的现象是 。

二、选择:1.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 A .把食盐加入到水中后化成了盐水 B .水泥加水搅拌C .把一大块冰打碎后变成很多小碎冰块D .铁块变成铁水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 .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3.某物质的熔点为48℃,在48℃时,该物质( ) A .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C .是固液共存状态D .以上状态都有可能4.冬天,在东北地区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体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 A .较低的沸点 B .较低的凝固点 C .蒸发性能强 D .较易流动 5.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A .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C .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 .运输海鲜产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海鲜产品变质6.小明发高烧要降温,用0℃的冰效果好,还是用0℃的水效果好?为什么?7.如图7甲、乙图线是小明同学完成探究冰、石蜡的熔化特点实验后,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所作的熔化图线。

八上物理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上物理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新人教版

熔化和凝固一、自主学习(一)明确目标:1.学习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学习重难点:①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②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背景链接:第一节对温度概念的理解以及掌握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自主探究A.基础扫描任务要求:(一)阅读课本P53 “物态变化”部分,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具体可以类比冰、水、水蒸气之间的变化):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________相互转化的。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探究文本。

任务要求:(二)阅读课本P53-55 “实验探究”部分1.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关系),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2、根据以上实验海波和蜡熔化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我们可以把固体分为_______和_______像海波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晶体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石蜡这样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3.2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体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 了解熔化和凝固。

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区别。

4.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用图像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1.海波熔化实验。

2. 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学习难点】用图像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大多数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与凝固: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吸热(吸/放)。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吸/放)。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这类固态物质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合作探究】探究一:物态变化【想一想】水有几种状态?固态的是冰、液态的是水、气态的是水蒸气。

水结冰时,是从液态变为固态;冰熔化为水时,是从固态变为液态;杯中的水慢慢减少,是水变为水蒸气,即从液态变为气态。

可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做一做】把一支蜡烛点燃,竖直固定在桌子上,观察到火焰下方蜡的状态是液态;把蜡烛油滴在桌子上,蜡烛油又凝固成了固态。

表明,蜡烛可以在固态与液态之间发生相互转化。

探究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熔化、凝固的实例。

熔化的实例:冰化成水、点燃的蜡烛熔化、雪糕熔化等。

凝固的实例:水结冰、蜡烛油凝固、食品放入冰柜中冷冻等。

【想一想】我们经常看到冰熔化成水、蜡烛点燃熔化为液态的现象,那么冰的熔化和蜡烛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进行设计实验。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3、能用图象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会根据图象分析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4、了解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2)熔化和凝固图象的分析。

2、难点(1)理解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不变但仍吸热或放热。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熔化和凝固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

三、知识梳理(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化成水、蜡烛受热熔化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成冰、钢水浇铸成钢锭等。

(二)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1)定义: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2)常见的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萘等。

(3)晶体熔化的特点: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2、非晶体(1)定义: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2)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沥青、石蜡等。

(3)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在熔化过程中,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三)熔化和凝固图象1、晶体的熔化图象(1)图象特点: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2)分析:图象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对应的温度即为晶体的熔点。

在熔化前,晶体温度不断升高;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结束后,温度继续升高。

2、晶体的凝固图象(1)图象特点: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2)分析:图象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对应的温度即为晶体的凝固点。

在凝固前,液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结束后,温度继续降低。

3、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1)图象特点:图象中温度随时间不断变化,没有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

学科:物理(八上)编写:严军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示标学习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学习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像表示出来。

二、导学(一)思考提问:冰、水、水蒸气这三种物质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态的过程。

(2).你觉得上面两个过程需要什么条件?(3).物质的状态会随着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探究一]:固体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虽然还在继续________,但温度却______________,直到海波完全________后温度才继续__________。

小结:(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___。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___。

(2).像海波这类有一定熔点的固体叫__________。

生活中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固体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化过程中,蜡的温度不断________。

小结:(1).蜡_______(填“有”或“没有”)一定的熔点。

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热。

(2).像蜡这类没有一定的熔点的固体叫____________。

生活中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1)、固体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熔化时都要_______热,凝固时都要________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第三章第2节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导学案班级:姓名:上课时间:一、【前测】【前测】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制成的,温度的单位是,符号是。

2、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注意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示标】1、了解物态变化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理解固体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5、能总结出晶体和非晶体分别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规律学习重难点: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规律三、【导标】1、熔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晶体与非晶体的共同点是:都是________,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有无确定的________4、P55页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中,(1)横坐标表示_______;(2)纵坐标表示________;5、熔化时需要,凝固时需要。

6、晶体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但是必须,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反过来,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但是温度。

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要或,但是温度四、【释标】(探究、展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甲晶体乙非晶体甲图中,晶体呈现什么状态,温度怎么变化:AB段_________________;B点_________________;BC段_________________;C点_________________;CD段_________________。

熔点是_____________℃乙图中,非晶体不断,温度(“改变”或“不变”)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甲图中,物质呈现什么状态,温度怎么变化:EF段__________________;F点______________;FG段__________________;G点___________;GH段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重点: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并知道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难点:运用相关的知识来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二、课内探究1、熔化过程①AB段。

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②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③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④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⑤石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怎样变化?2、凝固过程①DE段。

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

③EF段。

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

③FG段。

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温度_____。

④石蜡在凝固是温度怎样变化?三、巩固提升1、读物质的熔点表。

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

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教师:钨的熔点是3140℃。

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

(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2、·温度是70℃的萘是____态。

·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水银在-30℃时是____态。

·酒精在-100℃时是____态。

·想想议议: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达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

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

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

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

3、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总是0℃?(学生思考并回答)②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并回答)四、学习心得。

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doc

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doc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状态。

(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图像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

(4)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二、学习内容(一)自学思考看课本53页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回答以下问题1、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它们相互变化吗?2、物质各种状态间变化叫什么?3、什么样过程叫熔化?什么样的过程叫凝固?(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1、这次探究活动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2、根据生活经验,真对提出的问题,你自己的猜想是什么?3、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都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实验装置中不用石棉网行吗?为什么不对试管中的蔡直接加热,而是用水浴法加热?)4、在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收集到的证据是什么?5、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画图分析,海波、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的温度有什么特征?6、此实验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最失败的是什么?为更好的完成此实验,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7、你们小组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请查找其原因?8、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经过的探究过程有那些步骤?(三)自学思考看课本55页熔点和凝固点,回答以下问题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2、什么叫熔点?什么叫凝固点?非晶体是否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四)想想议议看课本56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课本55页3.2-4甲和3.2-5甲图AB.BC.CD.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在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2、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C,这是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怎么样的液体温度计?3、为什么选用车乌做灯泡的灯丝?(五)自学讨论看课本56页焰化吸热,凝固放热,完成以下问题1、请同学们解释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的道理?2、夏天我们要喝冷饮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min
《 熔化和凝固》 导 学 案
【使用说明】预习课本53-57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实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导学流程】目标预设-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点拨提升-反馈评价 一、 学习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 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 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二、导入新课:
三、自主学习:
阅读53页“物态变化”部分填空
1、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 、 、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 是 相互转化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能够分为两类: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
【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假设与猜想 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 设计并实行实验:
参照课本图4.2-1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观测结果填人表中)
定的温度下,在熔化过程中热量,温度保持 )。

给石蜡加热,在整个过程中石蜡的温度持续(换句话说:石蜡没有一定的,在熔化过程中
热量)。

问题2:海波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继续;
石蜡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

像海波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石蜡这样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熔点(选填有或没有),非晶体熔点
问题4: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凝固点(选填有或没有),非晶体凝固点。

有没有确定的熔点(凝固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我们能够根据它来鉴定物质。

问题5:熔化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需要。

五、反馈评价:
1、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比较可靠的办法是()
A.从外形是否规则来判断 B.从导电性能来判断
C.从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判断 D.从有无确定的熔点来判
2、寒冷的冬天,我们从室外拿到房间的冰块会很快熔化吗?为什么?
3、甲、乙两个试管中装有白色粉末状的物质,要判断哪个试管中装的是晶体,哪个试管中装的是非晶体,张海采用如图1.3-8装置,对两试管分别加热,并绘制出图像.
(1)图1.3-9中,是晶体,是非晶体(填“甲”或“乙”);图1.3-8 图1.3-9
(2)实验中将试管放人水中加热,它的好处是。

4、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中信息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体(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开始加热6分钟前,物质处于态。

在第10分钟时这种物质是态。

5、在北方有句古语“霜前冻,雪后寒。

”意思是说:在降霜以前比较冻,而降霜以后就不怎么冷了。

下雪时,是雪后比下雪前寒冷。

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6、如右图是一些固体的熔点,根据表中数据
要求回答:
(1)要做白炽灯的灯丝应该选择
(2)我国境内最低的温度是-53.5℃,要测这
个温度,用水银温度计行吗?说说你的想法。

(3)奈的熔点是80℃,那么奈在60℃时,是态,而当温度是80℃时,有几种可能性?
课后反思:
钨3140℃奈80℃
钢1550℃海波48℃
铜1083℃固态水银-38.8℃
金1064℃固态酒精-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