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四川卷,含解析)
高考衣食住用行衣:高考前这段时间,提醒同学们出门一定要看天气,否则淋雨感冒,就会影响考场发挥。
穿着自己习惯的衣服,可以让人在紧张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并能有效防止不良情绪产生。
食:清淡的饮食最适合考试,切忌吃太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
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吃一两个水果,补充维生素。
另外,进考场前一定要少喝水!住:考前休息很重要。
好好休息并不意味着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根据以往考生的经验,太早上床反而容易失眠。
考前按照你平时习惯的时间上床休息就可以了,但最迟不要超过十点半。
用:出门考试之前,一定要检查文具包。
看看答题的工具是否准备齐全,应该带的证件是否都在,不要到了考场才想起来有什么工具没带,或者什么工具用着不顺手。
行:看考场的时候同学们要多留心,要仔细了解自己住的地方到考场可以坐哪些路线的公交车?有几种方式可以到达?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去考场的路上有没有修路堵车的情况?考试当天,应该保证至少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历史解析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 民贵君轻 D 选贤举能【答案】B【解析】只有B项符合题干“思想领域出现融合”要求。
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
在东汉隶属少府。
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
魏晋以来,浸以华重。
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
”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答案】C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整齐,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②明显错误。
2016高考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卷III(含答案)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2014年高考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014年高考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回答1~2题。
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答案】A【解析】关键信息: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
解答本题应从改革的时间与结果来分析,从时间上来看,由“倾邻国而雄诸侯”可判定于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改革,而BCD项都是封建社会时期,不符合题意,由此排除BCD项;从结果来看,商鞅变法结果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并最终统一全国,汉武帝改革削藩是成功的,主要是大一统巩固的意义;北魏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王安石变法结果是失败的,故A正确,BCD错误。
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从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及摸着石头过河可知改革者的态度还是谨慎的,因此后开放上海,故①正确;中国改革开放,让世界了解中国,消除疑虑这是西方所欢迎的,故②错误;上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故③错误;因为上海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人们思想解放还不够的情况下,在上海试行一些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措施,容易受到人们的反对,难以使得试点顺利进行,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答案】B【解析】司马迁、司马相如均为西汉人,其生前西汉未败亡,且材料并未指明相如赋所述主题为王朝败亡,故A项错误;据材料司马相如赋“其要归引之节俭”,且“此与《诗》之风谏何异?”也即在这个方面与《诗经》相同,联系《诗经》中对社会黑暗腐败的批判,可推知他们都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故B项正确;从创作形式上看,赋形式铺排华丽,散文韵文并用,而《诗经》以四言为主,较为平实,故C项错误;据材料“相如虽多虚辞滥说”可知司马相如未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故D项错误。
2023-2024学年四川广安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四川广安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下图所示为中国古代士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情况。
促成当时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分封制的瓦解B: 私人讲学兴起C: 生产力的发展D: 诸侯割据称雄【答案】B【解答】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时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教育学术领域中的贵族垄断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出现了,这样平民也能接受教育,因此社会上不论出身的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了,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是引起士的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因素,故排除。
故选B。
第2题.秦汉开始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另一方面却容易造成暴政与压迫。
这说明了()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绝不可取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必须大力提倡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很多事物一样,都具有自身的进步性与局限性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所以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答案】C【解答】A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影响,选项只说明了一个方面,而且太绝对。
B材料也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容易造成暴政与压迫,所以并不是强调要大力提倡。
C材料反映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有好的表现,也有不好的局限性。
D材料并没有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
故选C。
第3题.隋唐两代,洛阳与长安同为东西二京,但是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是保障唐朝都城物资供应的重要城市,成为全国漕运的中枢。
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是因为()A: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B: 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C: 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D: 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答案】A【解答】材料中反映了洛阳的商业地位日益重要,主要是因为其便利的交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阳是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故A项正确;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洛阳商业地位的变化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长安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故C项错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不是洛阳,故D项错误。
2023-2024学年四川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四川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春秋齐国的政治家管仲,重视货币的流通职能,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以此实现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 肯定市场调节作用B.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调控C. 主张改革赋税制度D. 主张加强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重视货币的流通职能,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可以得出管仲注重强化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故B正确。
A与材料内容相反,排除。
材料说的是重视货币流通职能,而不是赋税制度,C理解错误。
D对材料理解太笼统,排除。
故选B。
2.“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 南方的自然条件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B. 北方持续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宁C.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D. 北宋定都开封而南宋定都临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完全超过了北方。
由此可以认定,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C正确。
A、B两项均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而不是判断依据,故排除。
D项说的是政治中心的选择,不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最主要依据,故排除。
3.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
这种状况()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3037422512114阁臣数(人)18.6322.9826.0915.537.45 6.83 2.49占比(%)A. 促进了官僚队伍的年轻化B. 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 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 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明朝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表”可知,内阁大臣的任职年限都比较短,更替频繁,材料没有涉及“内阁大臣的年龄问题”,因此,图表“数据变化”不能“促进官吏队伍的年轻化”,故A选项错误。
2023-2024学年四川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四川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郑国在繻葛大败周王室联军的一次战争。
此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 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B. 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C. 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D. 诸侯的实力逐渐增强【答案】B【解析】A.分封制逐渐瓦解是社会转型的表现,并非当时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B.所学知识可知,导致绱葛之战后,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B项正确;C.公元前707年,周天子尚未失去共主地位;D.实力逐渐增强是表现,不是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
2.南宋绍兴初年,冬小麦成为稀缺粮食,一斛麦竟至万二千钱。
为了满足百姓需求,朝廷多次下诏劝民种麦。
造成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长期战争和经济凋敝B. 北方移民的骤然增加C. 交纳岁币的现实需要D. 饮食结构的合理调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南方人口大量增加,导致粮食供应量大增,据此依据材料“为了满足百姓需求,朝廷多次下诏劝民种麦”可知B正确。
南宋经济相对发达,排除A。
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3.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雅乐”的传播A. 孕育了宗法制度B. 实现了思想统一C. 凸显了祖先功德D. 推动了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根据“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可得出,“雅乐”的传播加强了国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推动了文化的认同,D项正确;“雅乐”不是宗法制的源头,排除A;材料没有强调思想上的统一,只是文化上的认同,排除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C.4.明代内阁大学士张居正是明神宗的师傅,代皇帝管事,要各衙门奏章每样备两份,一份送交内阁,一份送交六部的六科给事中(给事中的职责:参加审核,单独发表意见,若反对,可原旨退回)。
03年高考文综试题历史部分及答案(四川用)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中国历史上,土地问题历来是一个影响全局的重要问题,回答16—19题1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一直延续到北宋17.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内实行推行的土地措施不包括()A.禁止地主收租 B.承认耕者有其田 C.没收地主土地 D.按人口重新分配全部土地18.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19.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民主与法制对中国革命与建设至关重要。
回答20—23题。
20.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②打倒军阀③统一中国④平均地权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1.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22.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为()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C.全国政协成立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23.中共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规定()A.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B.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C.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9、20世纪亚洲国家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主独立的斗争风起云涌,回答24—26题24.在19世纪的亚洲风暴中,民族解放运动比较常见的特点是()A.同时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 B.军队中的士兵是运动中的主要力量C.由最高统治者担当运动领袖 D.建立起民族独立国家25.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民族资产阶级起领导作用的是()A.朝鲜义兵运动 B.中国义和团运动 C.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 D.伊朗巴布教徒起义26.20世纪40、50年代,亚洲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获得独立,这些方式是()①依据宗主国制订的方案②通过长期战争③依照亚非会议决议④按照联合国大会有关决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7.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第Ⅱ卷(共160分)37.(34分)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
高考历史世界的人口问题专题四川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解读
高考历史世界的人口问题专题四川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解读一、概述随着经济、科技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人口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在高考历史考试中,世界的人口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针对四川地区历年真题进行解读,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人口问题相关知识。
二、人口问题的背景人口问题的出现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口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在中国,四川地区作为一个地理位置重要的省份,其人口问题也备受关注。
三、四川地区历年真题解析1. 2008年真题人口问题的出现和影响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请结合任意一个国家或地区,分析人口问题对其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人口问题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影响。
考生可以选择四川地区作为分析对象,讨论人口问题对四川地区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人口增长可能导致资源消耗过快,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环境方面,人口过多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在社会方面,人口增长可能加剧社会问题,如就业压力和社会治安。
2. 2012年真题人口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人口增长率相关的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议题。
请说明四川地区人口增长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针对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解析:这道题目要求考生说明四川地区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考生可以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四川地区人口增长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如人口红利的释放推动了经济增长、就业机会的增加等。
同时,考生还需分析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如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压力增加。
3. 2016年真题全球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之一。
请以中国为例,说明人口问题的出现、发展及其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
解析:这道题目要求考生以中国为例,说明人口问题的出现、发展以及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
考生可以结合中国的人口政策发展历程,分析人口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答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2.(4分)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3.(4分)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4.(4分)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5.(4分)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
表《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6.(4分)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历史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历史高考仿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战争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
B、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制,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
C、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中国古代文化遭受重大损失。
D、秦始皇开凿了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C解析: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是因为统一六国后的政策,而是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异己思想而采取的措施。
这一行为确实对古代文化造成了损失,但选项C的表述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直接关系不大,因此是不正确的。
其他选项A、B、D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重要历史事实。
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错误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C、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政治的新时代。
D、辛亥革命后,中国逐渐实现了民族独立。
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确实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然而,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没有立即进入民主政治的新时代,而是经历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多次政治动荡。
民族独立的问题在辛亥革命后也并未立即解决。
因此,选项C的表述是错误的。
其他选项A、B、D都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统一度量衡B、实行郡县制C、修建长城D、推广佛教答案:D解析: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实行郡县制、修建长城等,这些都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抵御外患。
而推广佛教是在东汉时期,与秦朝无关,因此D选项不正确。
佛教在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民主共和C、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D、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反对清朝统治、倡导民主共和的革命。
高考四川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四川历史练习题及答案有很多反映在历史高考复习时,总是会遗漏一些知识点,四川的学生可以做些练习题来进一步全面稳固好所学的知识。
下面是为大家的高考历史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一.选择题:总分值50分。
此题共25小题,每题2分。
1、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说明春秋时A、世卿公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2、韩非主张“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以下措施能印证韩非这一主张的是A、车同轨、书同文B、禁毁诗书C、崇尚黄老D、罢黜百家3、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
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
”即大夫胸怀母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分。
董仲舒的断案表达了A、兼爱B、以礼入法C、理D、致良知4、宋朝实行“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那么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那么无内变”的策略,没有收到的预期效果是A、强化了皇权B、消弱了地方势力C、防止了禁军将领权重D、缓和了阶级矛盾5、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那么带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详细表现在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视②废丞相,以六局部理全国政务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材料说明汉唐的选官制度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B、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吏C、适应了阶级关系的变动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7、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指出:“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近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四川省近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2007年:整顿吏治是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回答12—1412.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
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的是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御史台④军机处A ①②③ B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3.出身“布衣”,重视经济立法并严惩贪污贿赂的古代皇帝是A 隋文帝 B唐玄宗C 明太祖 D乾隆帝14.新中国成立之初。
中国共产党就很重视严惩干部队伍中饿腐化堕落分子。
图4反映的运动的作用不包括A 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 B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C 肃清了反革命残余势力D 纠正了官僚主义作风“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优乐。
”民生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
回答15---18题15.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A 官僚B 市民C 皇族 D农民16. 在近代中国,系统的出现阐释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A地主阶级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立宪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17.图5所示票证曾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 农业产量稳步增加C 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18.“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
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A 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 C整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19.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对他的学生说:“孩子们。
………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今天是你们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了,”与这一情景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普奥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普法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下列有关德国影响欧洲局势的表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A.“一战”中德国的盟国包括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B.德国在希特勒成为元首后退出可国际联盟C.通过慕尼黑协定德国割占了捷克斯洛伐克D.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在欧洲战场已无力全面进攻21. 图6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德国人意味着A. 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B. 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一C. 东西德经济差距将会迅速缩小D. 影像德国分裂的苏联即将解题22. “好男儿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
2014年高考真题(历史)四川卷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14·四川卷(课标历史)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回答1~2题。
1.[2014·四川卷] 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1.A[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四大改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商鞅变法、汉武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与题干“倾邻国而雄诸侯”的信息相符的只有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
2.[2014·四川卷]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D[解析] 本题以邓小平的谈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中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起步。
当时我国处于改革的探索时期,缺乏经验,国人的思想不够开放,故正确答案为D项。
中国经济改革国内阻力大,而非国际阻力大,故②错误;改革开放前,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雄厚,故③错误。
3.[2014·四川卷]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3.B[解析] 本题以司马迁对司马相如赋的评价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司马相如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不可能见证西汉的灭亡,故A项错误;汉赋手法夸张,内容丰富,与《诗经》古朴写实的风格不同,故C项错误;汉赋气势恢宏,文辞铺张,故D项错误;B项与题干“然其要归引之节俭”的信息相符。
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科目2022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精品文档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科目·2022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同卷地区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广西自治区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科目2022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
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
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答案:B2.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
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
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
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答案:C3.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
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
这表明,在宋朝()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答案:D4.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
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
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答案:A5.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
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
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答案:D6.“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
四川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与答案(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3.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4.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6.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7.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四川省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指导
四川省历史高考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
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这意味着国家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家长需要不断学习、提升教育能力。
以下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正确的是()A. 家庭教育决定个人的成长成才B.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C.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D. 家庭教育决定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摇篮,更是塑造孩子性格、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环节。
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A. “家庭教育决定个人的成长成才”:这一选项过于绝对。
虽然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但它并不能“决定”个人的成长成才。
个人的成长成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努力、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
因此,A选项错误。
B.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这一表述并不准确。
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它并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或补充。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和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因此,B选项错误。
C.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选项正确。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石,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关注孩子的知识学习,更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情感发展和生活技能的提升。
因此,C选项正确。
D. “家庭教育决定社会的发展”:这一选项同样过于绝对。
虽然家庭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它并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推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因此,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2、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2023-2024学年四川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四川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上工业最先进的国家是()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法国【答案】B【解析】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工业最先进的国家。
2.“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 商鞅变法B. 孝文帝改革C. 王安石变法D. 范仲淹改革【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森林民族原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指的是孝文帝改革,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3.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A.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 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C. 颁布严苛的法律D.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答案】A【解析】A.制六合是指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统治和控制,秦朝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B.三公九卿制度是中央关系,不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严苛的法律,是对整个清朝社会而不是,特别强调对地方的控制。
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主要是为了加强经济上的统一,而不是涉及到地方的统治。
故选A。
4.在古希腊,人们试图通过哲学、历史、艺术、音乐教育来体现对人的关怀。
他们认为,教育是可以塑造人性的。
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节奏与和谐进入了人的灵魂深处,它们同灵魂融为一体,赋予人以美德,使他们成为有教养的人。
四川省高考选考考试历史试题(历史)
四川省高考选考考试历史试题(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2016·广元模拟)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列史实出现最早的是()A . 内阁、都察院、风力水车B . 政事堂、御史台、高转筒车C .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D . 中书门下、三司使、以煤冶铁2. (2分)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A . 丞相B . 御史大夫C . 太尉D . 九卿3. (2分)(2018·浙江模拟) 元朝王祯《农书》中,专门写了一节“造活字印书法”。
其介绍当时创制的活字应该是()A . 泥活字B . 木活字C . 铜活字D . 铅活字4. (2分)宋瓷艺术以其端庄典雅、清新质朴、含蓄隽永的美学特征著称于世,与唐瓷的恢宏富丽、恣纵豪放形成鲜明的对照。
宋瓷的这种艺术风格得益于()A . 商品经济发展使社会生活丰富多彩B . 开明的对外政策促使文化兼容并蓄C . 理学形成促进人们对人生韵味的追求D . 文学艺术世俗化促使审美优雅化5. (2分)下图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
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A . ①②③B . ①③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④6. (2分) (2017高三上·张家口月考) 顾炎武曾北上联结反清人士,遍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等地。
“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顾炎武()A . 心系古代儒家文化的传播B . 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C . 保护清初被毁的民族文艺D .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7. (2分) (2019高一下·南宁期中) 乾隆时,“吴中(在今苏州)男子多工艺事,各有专家,虽寻常器物,出其手制,精工必倍于他所;女子善操作,织纴刺绣,工巧百出,他处效者莫能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四川卷)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
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3.下表是1620 年和1850 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
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1620 300 1700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 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 至1937 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
⋯⋯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
”面对这一“困苦”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6.图1 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 年)的漫画。
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A.①②B.②③C.③④7.图2 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
据此可知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8.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图2 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
”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9.1925 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
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
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 年。
据此可知A.1967 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10.1960 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
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准确性与具体性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回答11—12 题。
11.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 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 ,“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永恒不变'中国了” 。
他强调的是A.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B.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 年C.中国历史不存在任何不变的成分D.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12.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
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互相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 ,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
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吗?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28 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
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
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 、“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
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 ,不宜擢升。
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6 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6分)材料三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8 分)(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4 分)14.(24 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 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
” 9 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
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 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6 分)材料二哪些原因造成的?(4 分)材料三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
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4 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8 分)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II 卷(非选择题,共52 分)13.(28 分)(1)(12 分)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6分,每点2分,任答3 点即可)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2 分)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4 分)(2)(12 分)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4 分,每点1 分)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8分,每点2 分)3 )(4 分)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
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
(4 分)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
(4 分)14.(24 分)(1)(6 分)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2 分)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4 分)2)(6 分)文革时期;(2 分)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 “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
(4 分)3)(12 分)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
(2 分)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
(2 分,任答其一即可)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8 分,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