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要点
消费者行为学1.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框架:一、消费者决策过程;二、影响和决定消费者行为的个体和心理因素;(消费者资源;需要和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和记忆;消费者态度;个性、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三、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因素;(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和法律)2.消费者决策过程:①问题认知和信息搜集;②评价选择和购买;③购后行为;3.忠诚型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认定某一品牌较竞争品牌能更好地满足需要,对该品牌形成了情感上的依赖,长期反复选择该品牌。
习惯型购买决策:此消费者重复选择某一品牌是他认定不同品牌其实没有实质性差异。
两者区别:①外在形式表现上都是较长期重复选择某一品牌。
②忠,对品牌形成了特定的偏好和忠诚,竞争品牌很难赢得你的青睐。
惯,若是遇到竞争品牌降价or竞争企业采用强有力的促销手段,此消费者可能会很快转换品牌。
形成重复和习惯购买的原因:减少购买风险;简化决策程序。
4.冲动性购买impulse purchasing:定义:指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企图,而进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为。
特征:冲动性;强制性;情绪性或刺激性;对后果的不在意性。
易冲动购买对象:低值易耗品、小而轻、便于存放的产品。
激发冲动购买因素:①大众媒体广告和购物点宣传材料的通道;②商品陈列位置;③店铺位置及店堂布置;5.非店铺购买nonstore purchasing=直接营销direct marketing类型:电视购买;电话购买;目录购买;上门推销;直接邮寄;网上购物……迅速增长之因:①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性;②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③避免商店购买时所面临的不必要的问题(停车位,排队等);④个人计算机、银行自动出纳机的大量采用,消费者在技术上具备适应新的购物方式的能力。
此类消费者的社会经济地位要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企业促销组合策略:①促销信息要反映这类群体的生活方式;②信息的设计又应和企业希望塑造的产品形象一致;③促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要足够详尽;④提供退货、换货等方面的保证。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要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fùxí)要点一、名词解释:(5小题(xiǎo tí) 每题5分共25分)1、消费者行为学: 它研究个体或群体在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处理(chǔlǐ)产品、服务、创意或经验时所涉及的过程。
2、知觉(zhījué):对感觉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jiěshì)的过程(心理过程)。
感觉(sensation)指我们的感受器(眼、耳、鼻、口、指)对光、色、声、气味和质地等基本刺激的直接反应(生理过程)。
3、操作性条件反射:指个体习得能够产生积极结果并避免消极结果的行为。
4、刺激泛化:是指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有引起相似条件反应的趋势。
5、态度:是对人(包括自己)、客体、广告或出版物的一种持久的一般性的评价,它是一种持久的心理倾向。
6、差别阈限:是指一个感觉系统觉察两个刺激之间的变化或差别的能力。
能够觉察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称为最小可觉差。
7、实证主义:它假定消费者是理性、可识的,心智稳定,他们的行为动因都是可以识别、控制与预测的;在现实的消费者实践中存在简单化的真理;强调科学观察与检验,观察到经验性的证据,从而获得普遍的规律用于预测与控制消费者的行为。
8、社会阶层代码:指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者表述或解释意思的方式不同。
常见的两种代码:受限代码:在工薪阶层中占有统治地位(比较简单);精细代码:在中间和上等阶层中应用比较多(比较复杂)。
9、消费者介入:一个人基于其内在的需要、价值观和利益而对一个客体知觉到的关联性。
这里,客体指一种产品(品牌)、一则广告或一种购买情境。
10、崇拜消费:又称为神圣消费,是指在某种程度上尊重或敬畏地对待物品和事件,而区别于普通消费或世俗消费11、世代: 一个群体,其长度大约等于一个生命阶段,其界限由同侪个性来界定。
不能只从时间来理解,还必须考虑是否具有共性的行为模式和信仰。
只有那些出生于同一历史时期并且具有相似的行为特点的群体才称之为世代。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扩展型决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购买决策,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
3.有限型决策: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满意的选择。
4.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消费者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某个偏爱的品牌或产品,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5.冲动性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冲动性;二是强制性;三是情绪性或刺激性;四是对后果的不在意性。
6.双趋冲突:消费者具有两种以上都倾向选择的目标而只能从中选择其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7.双避冲突:消费者具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面临的冲突。
8.韦伯定律:个体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 和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
9.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10.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11.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2.经典性条件反射: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已有的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1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经由条件作业强化了的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物的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的阻碍因素理论1、阻碍因素论的架构: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四因素论。
消费者行为的三大阻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消费者内在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消费者行为阻碍因素的四个层面: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个人因素(个性和自我概念,年龄和生命周期时期,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心理因素(激励,知觉,学习,信念和态度)。
阻碍因素的清单:外部环境因素:1,文化和亚文化(价值观、传统、宗教、民族)2,社会消费基础结构(政策、消费基础设施、技术)3,家庭(结构、生命周期、决策模式)4,参照群体(资格、接触类型和吸引力) 消费者内部因素:5:社会阶层(年龄、地位、收入、职业、教育)6:知觉、情绪、动机、态度、学习7:个性和自我概念8:世代和生活形态营销因素:9:营销传播(广告、促销、公关、消费者教育) 10:营销要素(品牌、品质、服务、情境)2、消费者行为综合模型(CTM):霍金斯模型3、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CDP)5时期模型:认知问题,搜寻信息,评价备选方案,选择与决策,购后评价。
7时期模型:确认需求,搜集资料,购买前评估,购买,使用,用后评估,处理。
第二章消费者需求、动机与价值理论1、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需要是个体由于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平衡的状态。
它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没有需要就可不能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
当消费者希望满足的需要被激活时,动机就产生了。
动机是行为的缘故。
需要的种类:先天需要和习得需要。
动机:被视为是一种个人内在的驱力,这种驱力促使个人采取行动。
驱力要紧来自因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
积极动机、消极动机;理性动机、情感动机。
学习2、动机过程模型未被满足的需要、紧张驱力行为目标实现或需要要求和欲望得到满足认知加工紧张缓解3、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如何样应用于购买动机研究?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知识点(附答案)
消费者⾏为学复习知识点(附答案)第1章1、概念:消费者、消费者的三种状态、消费者⾏为消费者:进⾏消费的主体,即是指商品或劳务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者。
消费者的三种状态:可分为现实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永不消费者。
消费者⾏为: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评价和处置商品的⼀系列活动中所产⽣的内在⼼理活动过程和外在⾏为过程的总和。
消费:2、消费者⾏为学发展经历了哪⼏个过程?每个过程有何特点?⼀)萌芽阶段(1930年以前)1899年凡勃伦出版《有闲阶级论》斯科特第⼀次提出消费⼼理学的问题。
1903年,出版了《⼴告论》盖尔出版了《⼴告⼼理学》闵斯特伯格出版了《⼯业⼼理学》重点研究产品销售,⽽⾮消费者的需求局限于理论阐述,未⼴泛⽤于营销活动,未引起普遍重视⼆)应⽤阶段(1930—1960)1960年,美国⼼理学会成⽴了消费者⼼理学分科学会,⼀般认为,这⼀学会的成⽴标志着消费⼼理学作为⼀门独⽴的学科从此诞⽣。
消费者⾏为动机研究(Haire速溶咖啡案例)消费者品牌忠诚研究(三)变⾰与发展阶段(1960—)消费者满意研究、发展商标资产的研究、建⽴长期顾客关系的研究、跨⽂化消费研究1.研究⾓度趋向多元化2.研究范围更具⼴泛性3.研究⽅法更加多样化4.研究地域更加普遍化第2章1、概念:投射法它是通过⼀些⽆结构性的,或经过经⼼设计的测验,引出被试者的反应,从中考察被试者所投射的⼈格⼼理特征的⼼理测验⽅法,主要⽤于探究消费者内⼼深处的真实想法,真实动机。
投射法具体⽅法有:·⾓⾊扮演法·罗夏墨渍测验·词组联想·句⼦或故事完成法·主题统觉法·第三⼈称法2、消费者⾏为有哪些研究⽅法?其适⽤范围跟优缺点⼀、调查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直接观察法、⾏为记录法三、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然实验法四、投射法五、案例研究法1、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性、知觉风险、⼼理定势感觉性:是指反映刺激物的感觉能⼒,感受性⽤感觉阈限来度量。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第一章导论1.消费者:(广义):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狭义):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
2.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课堂笔记补充: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
)3.试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一、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三、有助于消费者自身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四、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4.消费者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5.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有哪些: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消费者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6.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与法律。
7.消费者行为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1)萌芽时期(1930年以前)重点研究产品销售,而非消费者的需求,局限于理论阐述,未广泛用于营销活动,未引起普遍重视。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社会学家凡勃伦《有闲阶级论》(1899)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涵义。
1901年12月心理学家斯科特(W.D.Scott)在美西北大学作报告时指出,心理学可以在销售和广告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普兰(M.T.Copeland)于1923年提出将消费物品分为便利品、选购品和专门品的分类方法部分建立在对三个方面的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之上。
(2)应用时期(1930-1960年)消费者行为动机研究、消费者品牌忠诚研究1.环境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2.20世纪40-50年代消费者行为动机的研究* 1950年,梅森海尔(Mason Haire)主持速溶咖啡的研究*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关于动机研究成果*美学者盖斯特(L.Cuest)和布朗(George H.Brown)于50年代初开始研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问题,以便找到促使消费者重复选择某一品牌的有效途径。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1消费者就是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人。
具体地说,消费者是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2所谓消费者行为,就是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以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活动和过程。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①消费者行为是受动机驱使的。
②消费者行为包含许多不同的角色。
③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同。
④消费者行为是可以诱导的。
⑤消费者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学习、价值观与态度及个性等消费者的心理因素,还包括消费者的产品知识、职业与性别、经济状况、自我意识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其他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文化因素、参照群体、社会阶层、家庭以及社会流行等。
其他环境因素包括购物环境因素、情境因素等。
营销因素包括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及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
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包括产品定位、商标、商品命名、包装装潢等,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包括促销、广告、定价、企业公共关系等。
4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投射法。
投射法是用来测量消费者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或者不能披露的情感、动机或者态度,是“根据无意识的动机作用来探询人的个性深蕴的方法”。
常用的投射法测试有很多,例如主题统觉测验、造句测验、角色扮演法等。
例如,在角色扮演法中,实验者向被试描述某种情景,然后让被试充当情景中的某一角色,观察被试在该情景中的反应,然后取得实验效果。
这是一种简介调查的方法,让被试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态度。
5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的过程,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6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需要确认、信息搜寻、方案评价、购买决策、购买后的行为。
这五个步骤代表了消费者从认识到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到评估一项购买的总体过程。
此过程是研究如何做决策的指导原则。
特别指出的是,此指导原则并不是说消费者的决策会按次序经历这个过程的所有步骤。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潘婷:含有独特的维他命B5,可以从 深层滋润秀发 飘柔:头发更飘逸 沙宣:专业美发 海飞丝:去头屑 伊卡璐(2001):芳香 润妍(2000-2002):东方女性的黑发美
案例讨论:如何用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解释百事可乐的明星代言策略?
理论分析
名人是非条件刺激US,品牌是条件刺激 CS 当名人和品牌被反复联起来来以后,名 人的形象价值就被转移到品牌上 百事反复的将这个品牌和年轻的明星如 贝克汉姆等明星联系起来,因为这种联 系可以将美好的感觉转移到产品上。从 百事在年轻人中受欢迎的程度可见广告 商这个目的是达到了的。
应用一:品牌延伸
娃哈哈乳品——矿泉水——碳酸饮料(非常可乐)——童装
理论回忆:光环效应(halo effect)
刺激辨别(Stimulus discrimination)
刺激辨别——指对于相近但不同的刺激学 会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应用:差异化品牌策略——品牌定位
例子:宝洁的多品牌策略
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ies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ies = stimuliresponse theories Premise(假设):
学习是外部事件引起的反应。 当个体对一个已知的刺激能按照可预见的 方式作出行动(反应)时,就说他或她产生了 “学习”
塑造(shaping,初步强化) 通过吸引消费者参与 来诱导希望的行为发 生
为鼓励试用而送赠品 为鼓励预订而给回扣
强化程序 (reinforcement schedules)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和生产、分配、交换一起构成社会经济的整体,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消费者:1、广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狭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家庭。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的特点:1、广泛性、分散性。
2、多样性、复杂性。
3、易变性、发展性。
4、非专家性、可诱导性消费者的意识:1、含义:指人的神经系统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变化的知觉和认识。
简言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自觉反映。
它的产生依赖于劳动和语言。
2、意识的层次:前意识;潜意识也称无意识;边意识;半意识。
3、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投射法;深度访谈法;在线调查法。
第二章科特勒的刺激反应模式:刺激作用于消费者,经消费者本人内部过程的加工和中介作用。
最后使消费者产生各种外部的与产品购买有关的行为。
消费者购买决策:含义:是指为了满足需求这一特定目标,消费者作为决策主体,在购买过程中进行的评级、选择、判断、决定等一系列活动。
购买决策的内容:1、为什么买?即购买动机。
2、买什么?即确定购买的对象和内容。
3、买多少?即购买的数量。
4、在哪里买?即确定购买地点。
5、何时买?确定购买时间。
6、如何买?确定购买方式消费者决策:根据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介入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广泛的问题解决、有限的问题解决、常规的反应行为。
问题解决策略:机械解决、理解、顿悟、直观决策、信息加工。
消费者决策的原则:1、最大满意原则。
2、相对满意原则3、遗憾最小原则。
4、预期---满意原则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确认问题---收集信息---比较评估---购买行动---购后反应顾客满意:指一个人购买和使用某产品之后通过对该产品的感知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之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顾客让渡价值: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差。
顾客总价值:产品、服务、人员、形象价值。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1、社会阶层: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2、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对于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3、记忆: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它们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4、刺激物的辨识:指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或者说是消费者对相互类似的刺激予以不同反映的过程。
5、刺激物的泛化:指消费着对某种特定刺激所做的反映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映中。
6、学习: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7、认识质量: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观理解。
8、注意:理解为意识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消费者将意识指向某一营销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集中性是指消费者对特定营销对象倾注比较多的心里资源。
9、刺激物的展露: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
10、感觉: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1、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12、重复购买: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选择一个品牌或极少几个品牌。
13、品牌忠诚:是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14冲动购买:通常是指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15、消费者满意: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水高于认知的实际水平。
16、消费者不满:指消费者由于对于交易结果的预期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而引起的行为上或情绪上的反映。
简答题1、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答:①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②消费者行为研究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政府应制定什么样的法律,采取何种手段保护消费者权益,政府法律和保护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可以借助消费者行为研究提供的信息。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内容
(一)消费与消费者消费含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消费者是从事消费活动的主体,指那些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或潜在需求的人。
消费者分为现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现实消费者:指对某种商品有现实需要,并实际从事商品购买或使用活动的消费者。
潜在消费者:指当前尚未购买、使用或需要某种商品,但在未来可能对其产生需求并付诸购买及使用的消费者。
消费者需求的潜在状态是由于缺乏某种必备的消费条件所致:(1)需求意识不明确(2)需求程度不强烈(3)购买能力不足(4)缺乏有关的商品信息(二)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消费者心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心理活动。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以货币、信用或其他方式的支出而获得商品和劳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与活动。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消费者心理是行为的基础,而行为是心理的表现。
二、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三)消费者群体心理与行为(四)消费者心理、行为与社会环境(五)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的学科性质和特点:1、综合性2、经济性3、发展性4、应用性一、消费者行为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一方面是商品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另一方面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日益发展深化产物。
二、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化和发展1、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2、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3、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心理学科分会,标志着消费者心理学独立学科正式诞生。
后称为消费者行为学。
三、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1.研究角度趋向多样化。
2.研究参数趋向多样化。
3.研究方法趋向定量化。
一、消费者行为学在我国的发展应用1、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下,商品长期短缺、市场严重萎缩,这阻碍了我国关于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消费品市场迅速发展,我国理论界对消费问题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
3、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学者开始从国外引进有关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成果,并逐步应用到相关市场营销活动中。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知识点整理版
考试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冲动购物是一种与计划购物相对的购物方式。
冲动购物主要的核心应表达缺乏意志力的购买行为,一般有两种形式:①缺乏意志力的冲动性。
②强迫的冲动性。
参与:指人们意识到某个事物或行为与其自身相关的重要结果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激发状态。
2、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购买方案中进行分析、评价、选择及表达购后感想的活动过程。
3、促销组合:就是把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直复营销等各种不同的促销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起来并加以综合运用,以达到特定的促销目标。
4、晕轮效应:也成光环效应或印象扩散效应,是指人们在管擦事物时,由于事物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使他们产生了清晰、明显的知觉,由此掩盖了对该事物其他特征的知觉,从而产生了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5、公共关系:又称为公共关系,它是指企业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以达到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商品销售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促销活动。
6消费品:是指用来满足消费者个人需求的产品。
通常可分为4类: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和非寻求品。
7、消费者:是指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人,即指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消费者购买行为由三部分组成:最终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案和环境约束。
8、消费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运行要求所制定的旨在促使消费机制正常运行,保证社会消费活动顺利进行的各项方针、制度、规定以及具体措施的总和。
9、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地和大规模地上升的现象。
10、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中,通过学习获得的、用以指导消费者行为的信念、习惯以及价值观等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1、习得性:2、民族性:3、发展性:4、稳定性:5、交流性:11、象征:是由使用它的人赋予其价值和意义,是人类加在物质或事件之上的,它产生于并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类。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考试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篇: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1什么是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意义?1.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3.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第二章1什么是消费者的感觉?商品外部的个别属性作用于消费者不同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主观印象。
2感受性的概念?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
3感受的基本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
感觉阈限指人感觉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的强度或感受强度变化所需的临界值。
2)感觉适应消费者的感受性会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
随着刺激物持续作用时间的延长,消费者因接触过度而造成感受性逐渐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适应 3)感觉的对比性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对比 4)感觉的相互作用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不是彼此隔绝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4知觉偏差1)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指一个人在与人初次接触时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或以点概面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
由于对这一品质和特征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知觉。
3)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初次印象、起始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对人具有强烈的影响。
4)定型效应定型效应又称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
5错觉原理及应用1)空间错觉与店面布局在商战中零售商店可以利用空间错觉布局店面、陈列商品取得吸引顾客扩大销售的效果。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1、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各种消费品(包括服务)的个人或居民户。
2、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品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16、注意:是指个体对展露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做出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它实际上是对刺激物分配某种处理能力。
15、刺激物的展露:是指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
14、知觉:是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展露,注意、理解)13、购买动机的冲突:是指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
通常有三种情形:①双趋冲突②双避冲突③趋避冲突21、消费者的认知(知觉)质量:是指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观理解27、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它是指个体凭借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其持续时间往往按几分之一秒计算。
30、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25、学习强度:是指习得行为或反应不被遗忘、能够持续的程度。
32、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
33、改变消费者态度的说服方式:外部刺激目标靶中介过程结果34、自我概念:时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35、生活方式:就是人如何生活。
具体的说,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在与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活动、兴趣和态度模式。
36、社会阶层: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42、角色超载:是指个体超越了时间、金钱和精力所允许的限度而承担太多的角色或承担对个体具有太多要求的角色。
43、角色冲突:是指角色集中不同的角色由于在某些方面不相容,或人们对同一角色的期待和理解的不同而导致的矛盾和抵触。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重点1.消费者(P3):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住户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P4):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也可以定义为以消费者活动为主题的研究学科---研究人们为什么购买、如何购买、购买之后的行为等3.三大项消费者活动获取产品:产品信息收集、评估产品替代方案、实际购买行为消费产品:消费者如何实际使用产品,以及经由产品使用所获得的经验处置产品:消费者在产品失去对其价值后,如何处置产品本身及其包装等活动;产品消费后的满意程度及引发的反应4.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三种方法决策导向研究法经验导向研究法行为影响研究法研究出发点消费者是积极、主动、理性的问题解决者消费者是非理性的,为了满足情绪和情感的需要而消费消费者可能受外部环境力量驱使而作出购买决定研究着眼点了解消费者是如何形成策略和计划,及作出选择的识别、发现消费者与购买相伴随的各种感觉情绪更关注通过营销手段或刺激手段的使用以影响消费者行为5、消费者决策过程( P22-23 )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7. 消费者决策过程(CDP)模型(consumer decision process model)需求确认——搜集资料——购买前评估——购买——使用——用后评估——处置CDP代表了一个消费者头脑中的路标作用•捕获了在决策生成过程中消费者所发生的活动,以及不同的内外部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消费者的想法,评估,以及行为的。
•通过理解消费者决策形成图,经营者可以发现消费者为何买或不买某种产品的原因,以及怎样做才能使他们购买更多的特定产品,或专门购买某个供应商的产品8.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类型 (P30-34, 图 2-1)•根据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介入程度的不同划分•介入程度: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的重视程度和关心程度1.扩展型决策(广泛决策 Extensive Decision)2.有限型决策(Limited Decision)3.名义型决策(例行决策 Routine Decision):1)忠诚型购买决策2)习惯型购买决策(减少购买风险;减化决策程序)图 2-1 三种消费者决策的类型9. 消费者问题的类型主动型问题: 正常情况下消费者能意识到的问题营销策略---向消费者说明产品的优越性被动型问题: 大多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营销策略---使消费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使其相信该营销产品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10.激发消费者对问题认知的两种方式( P40 )营销人员应在消费者尚未意识到问题之前就激发消费者对问题的认知。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详细版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0*2=20分)1. 连接式选择规则:在购买发生前,当消费者面临着大量备选方案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的每一个评价标准设置最低的可接受的表现水平,然后选择在所有标准上都超出了最低水平的方案。
---P412. 排除式规则:也称按序排除规则,它要求消费者首先对所有的评价标准按重要程度排序,并对每一标准设立切除点。
然后从最重要的属性开始对所有品牌进行考察,那些没有超过切除点的被排除在外。
---P423. 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既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也指一个人的内在真实自我。
---P984. 完型原则:是指即使在要素不全的情况下,消费者也有将刺激物发展成一幅完全画面或图景的趋势。
---P1525.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又叫自我形象,指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状态的体验。
它是一个有机的认知系统,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的感知和自我评价。
---P1766. 家庭: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结成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社会基本单位,一般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P2467. 态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消费者态度:是指在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所持有的评价观点和行为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这三个成分构成的一种持久而稳定的内在心理结构,在调节外界刺激和消费者的个体反应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
)---P1238.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出现的刺激物会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并在解释中被赋予更大的影响权重。
---P1539. 文化: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结果的辩证统一。
---P19610.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就是指信息及情感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总计20分)1.有些消费者会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的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别人的购买决策,这样的消费者被称为意见领袖()2.一项关于减肥食品营养价值评价的研究中,互不相识的一组同学所作的判断,强烈的受到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阿希现象()3.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四个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4.购买决策类型中消费者介入程度最低的是有限型决策()5.非正式的工作群体不能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ΧΧΧ√6.消费者在购买中的自信程度与其掌握的产品知识成正比。
()7.自我意识是天生的。
()8.观察法一般适用于行为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里。
()9.态度形成的因素越复杂,越不容易改变。
()10.效度指的是量表的可靠性。
()√ΧΧ√Χ11.对于改变那些已有的强烈态度,单面信息往往比双面信息更加有效。
()12.消费者减少风险的方法之一是购买高价格的商品。
()13.在巴普罗夫的试验中铃响是无条件刺激。
()14.有些情况下,同一个产品既会被定义为工业品又会被定义为消费品。
()15.投射技术属于定量研究。
()16.只要有需要,就一定会产生动机。
()ΧΧΧ√ΧΧ17.从事任何研究项目,首先应该全面收集与此项目相关的第二手资料()18.根据自己的拥有物来界定自我,是指消费者理想的自我。
()19.观察法一般适用于行为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里。
()20.习惯型购买也被称作是忠诚型购买,表现为较长期地重复选择某一品牌。
()√ΧΧΧ21.当消费者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后得到正强化,他在下一轮购买时选择该品牌的概率较大。
()22.自我意识是天生的。
()23.对于改变那些已有的强烈态度,单面信息往往比双面信息更加有效。
()24.“低球技术”的两个要求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ΧΧΧ判断“低球技术”……联系(错)从事……资料(对)对于改变……有效(错)当消费者……较大(对)非正式……行为(错)根据……自我(错)购买决策……有限型决策(错)观察法……跨度里(错)科尔曼……阶层(对)态度形成……改变(对)投射……研究(错)效度……可靠性(错)消费者减少……商品(对)消费者在……正比(对)习惯型……品牌(错)一项关于减肥……阿希现象(错)有些情况下……消费品(对)有些消费者……意见领袖(对)在巴普洛夫……刺激(错)只要……动机(错)自我意识是天生的(错)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总计30分)1.在下列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中,属于社会因素的是()A.宗教B.教育C.相关群体D.生活方式2.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是()A.感觉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3.以社会允许的方式来表现社会所不接受的欲望或动机,既释放心理能量又不用担心受到责罚的心理防卫机制是()A.合理化作用B.投射作用C.升华作用D.自居作用4.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而划分的群体,叫()细分A 地理变量B 人口变量C 心理变量D行为变量5.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为富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
2.消费者需要:指消费者对某一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欲望和要求,也称消费需求。
特征:多样性、发展性、层次性、伸缩性、周期性、互补性和互替性。
3.动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唤醒(使消费者处于较高水平的唤醒或激活状态)、方向(动机决定行为方向)、维持和强化(动机的作用表现为一个过程)
3.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构成:自我认知(即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自我情感(即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意向(即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
它常常表现于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
4.自我概念与消费行为的关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能只有很少部分受到产品的功能性价值影响,更多地是受消费者所觉察到的产品之象征意义的影响。
简言之,消费者所购买的和所拥有的产品是他的自我概念的反映,他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或者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倾向于购买什么样的产品。
在这里起作用的有两个原则,即追求一致性原则和增强愿望原则。
追求一致性原则意味者消费者根据他的实际自我概念而消费,他认为自己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根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角色来消费产品。
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消费者有一种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想和深切愿望,他也可能会采取行动来接近这些理想从而加强他的自尊。
5.生活方式:指消费者个体在与其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并且有别于他人的活动、兴趣和态度的模式。
6.AIO方法:AIO方法属于心理描述法,它是通过消费者的活动(activity)、兴趣(interest)和意见(opinion)来描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可分为一般性问题的AIO清单和具体问题的AIO 清单。
不管采用什么类型的AIO问题,在通过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后,都要进行心理描述分析。
第一步,是确定哪一种生活方式产生了对某种特别产品的需求。
第二步是在找出谁(具有某种生活方式的消费者)在使用这种产品后,根据20/80原则(帕累托原则),区分出谁是中度、中度和轻度的使用者。
企业的主要营销目标就是那些重度的使用者。
第三步是辨认出重度使用者后,考虑如何将自己的品牌与他们建立联系。
这一步要分析重度使用者使用该产品的理由,即弄清他们所重视的产品或服务的利益。
7.感情:指消费者在一定的刺激下所产生的直接的心理上的感受和体验。
8.影响消费者情绪情感反应的主要因素:产品、服务、环境、心态、刺激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主观特征。
9.感觉的特性:(1)适宜刺激:每种感觉器官只能反映特定性质的刺激;(2)感受性: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3)适应:适应是指人们的感觉随着时间的延长,感觉的感受性即敏感性逐渐下降的现象。
(4)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会使人们产生另一种感觉,或影响人们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
在营销中的应用:使消费者获得对商品的第一印象;对消费者发出的刺激信号强度要适应人的感觉阈限;及时掌握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适应情况,刺激消费者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为新产品开拓市场;充分利用感觉对消费者情绪及自我意识的影响。
10.知觉的特性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及在影响中的应用:知觉的特性包括直接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可帮助消费者确定购买目标。
所以营销中可以加大某些刺激条件,促使消费者对某种商品产生知觉选择;知觉的理解性和整体性可帮助消费者领会广告的诉求,所以可以利用这两种特性进行广告的创意。
11.联想的类型:(1)接近联想:由于两种事物在空间距离上、或在时间上比较接近,所以认知到第一种事物时候,很容易联想到另一种事物;(2)类似联想:两种事物在大小、形状、功能、背景、时间等方面存在类似之处,认知到一种事物的时候会联想到另一种事物;(3)对比联想:两种事物在性质、大小、外观等方面存在相反的特点,人们在认知到一种事物时会从反面想到另一种事物;(4)因果联想:两种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一种原因会联想到另一种结果,或由事物的结果联想到它的原因等;(5)特殊联想:特殊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不存在上述的关系,而由消费者经历的特殊事件造成的联想。
12.学习:指“个体获得有关购买和消费的知识以经验,以应用于未来相关行为的过程”。
消费者学习具有以下几层含义:1.消费者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多种途径学习。
2.学习可以带来行为或认知的变化。
3.消费者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认知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构成要素:动机、暗示、反应、强化和重复。
13.系统掌握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的内容(6点,估计为论述题)P168
14.刺激反映与刺激辨别的关系:从刺激泛化到刺激辨别,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
这个过程是新产品获得认同,被辨别出个性,并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15.态度的含义: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构成:(1)认知:指消费者对态度对象的评价;(2)情感:指消费者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
情感因素是态度的核心:(3)意向:指消费者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即购买意向。
16.提高劝导效果的一般策略:(1)提高信息源的信誉提高劝导的效果;(2)有效地组织和传递信息;(3)根据消费者的特性来传递信息,提高劝导效果。
17.消费者常见的几种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在劝导过程中所出现的非常规性质的逆向反应。
(1)超限逆反:指同样的刺激物在刺激时间过长,刺激强度过大时所引起的逆向反应;(2)情境逆反:指由不适当的引导时机和场合所引起的逆向反应;(3)信度逆反:指由经验积累而产生的对信息源的怀疑所带来的逆向反应;(4)归因逆反:指因对劝导者的动机产生怀疑而出现的逆反心理;(5)自主逆反:指当外界压力使对象感到其自主地位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逆向反应;(6)禁果逆反:指由简单而无充足理由的禁止所带来的逆向反应。
18.态度形成的一般规律:(1)模仿与服从。
模仿[在营销中,生产商、营销商要选择受人尊敬的、敬爱的、美丽的人物作为广告的载体,以利于费者模仿学习,形成认可、接受该产品(劳务)的态度。
];服从,又称为顺从,是指一个人按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
(2)同化:是指在思想、感情和态度上主动地接受他人的影响。
(3)内化:是指真正地从内心接受他人的思想观点。
19.态度形成的特点:1.消费态度是消费者接受各种事物的信息后经过思考判断、感情体验而形成的;2.消费需要是形成消费者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3.消费者所属的阶层、民族、家庭、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对消费态度形成的影响;4.消费态度受消费经验的影响。
20.消费者态度和行为不一致的原因:1.中间因素的影响(购买动机、购买能力、情景因素、时滞问题、社会压力 );2.态度测量与预测中的技术性问题(态度测量方法不当、态度与所要预测的行为不对应、态度可能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态度主体与所要预测的行为主体不一致)。
21.社会阶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1.在心理上的差异;2.在产品选择和使用上的差别;3.在信息获取上的差别;4.购物方式上的差异;5.在休闲活动上的差异;6.在储蓄、消费和信用卡使用上的差别。
22. 参考群体:即消费者个体在形成其购买和消费决策时,用做参照、比较的群体。
对消费者产生的宏观影响:1.规范性影响:是指由于群体规范的作用而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影响2.信息性影响:这是指参考群体其他成员的观念、意见和行为被个体作为有用的信息予以参考,由此在其行为上产生的影响。
3.价值表现性影响:这是指个体自觉遵循或内化参考群体所具有的信念和价值观,从而在行为上与之保持一致。
在价值表现性影响的下,参考群体
满足了消费者维护身份地位的需要,使其在一群相似的人中获得自我确认,并且赢得其他成员的认同。
23.参考群体对营销策略的启示:1.亲和力营销;2.广告策略:通过使用合适的形象代言人来影响潜在的目标受众,进而改善广告的效果。
(名人广告、专家型代言人、普通型代言人、经理代言人)。
24.消费流行:特定时期、特定范围内,大部分消费者出现了相似或相同消费行为的现象。
特点:新奇性、短暂性、循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