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Ⅱ)——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完整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防治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中国专家共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防治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主要方法,allo-HSCT数量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长。
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中度流行地区,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5%~6%。
2017年至2020年,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年发病率为1%左右。
HBsAg阳性或既往感染HBV的患者在接受强免疫抑制治疗、化疗、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尤其是抗CD20单克隆抗体)时存在HBV再激活的风险。
而接受allo-HSCT 治疗的血液病患者HBV再激活发生风险较其他患者更高。
目前国内仍缺乏allo-HSCT后防治HBV再激活的规范化临床共识或标准。
为此,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干细胞应用学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讨论,在回顾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就血液病患者allo-HSCT后防治HBV再激活达成共识,旨在为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亚专科及相关医师提供临床指导。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慢性HBV感染:HBsAg(或)HBV-DNA阳性6个月以上。
既往HBV感染:HBsAg阴性且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
隐匿性HBV感染(OBI):肝脏/外周血中存在HBV-DNA而HBsAg 阴性。
根据HBsAb/HBcAb的状况可分为血清阳性OBI(HBsAb/HBcAb 阳性)和血清阴性OBI(所有血清学指标均阴性)。
HBV再激活:慢性HBV感染或既往HBV感染患者在allo-HSCT 后出现HBV再次复制,HBV-DNA水平与基线相比显著上升或HBsAg 由阴性转为阳性。
HBV再激活的风险依据患者的HBV血清学状况而不同。
HBsAg 阳性患者接受allo-HSCT具有较高的HBV再激活风险。
在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中,移植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高达45%~81%。
在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既往HBV感染患者中,移植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为4.3%~40.8%。
4.5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应用简介•复发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CIBMTR)的资料显示,复发在同胞全和和非血缘全合移植后的死亡原因中分别占到了47%和33%,因此,有效的防治移植后复发是提高患者总生存率的关键措施。
复发的分类•肿瘤负荷:血液学复发,细胞遗传学和(或)分子生物学复发肿瘤细胞来源:供者型复发和受者型复发复发部位:骨髓复发和髓外复发移植后复发的治疗1.停用免疫抑制剂2.化、放疗3.二次移植4.分子靶向药物5.细胞治疗6.免疫治疗DLI的定义•1990年,Kolb等首先应用于临床,他们采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3例移植后复发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均取得了再次缓解。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一种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是指将正常供者来源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输注到患者体内以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继而清除患者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用以防治移植后白血病复发。
血液学复发患者的DLI治疗•1、立即停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或他克莫司)•2、化疗+DLI•3、DLI方案:于化疗药物停止2~3个半衰期后输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输注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剂量为1×10 8 /kg(受者体重);也可选择递增式输注等方式。
•4、DLI相关GVHD的预防:根据供者类型和既往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情况选用环孢素(CsA)或甲氨蝶呤(MTX)进行预防。
抢先治疗—细胞遗传学和(或)分子生物学复发患者的治疗•化疗+DLI•DLI•活动性GVHD的情况下不建议进行DLI预防•对于移植前处于难治复发状态的高危患者,需在出现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复发前采取预防措施。
预防性DLI•a、输注时机:如果移植后无GVHD,早期应用(+30~+120 d)。
•b、输注细胞:G-CSF动员后供者有核细胞1×10 8 /kg;新鲜或冻存的MNC均可,建议移植时冻存备用。
烧伤休克习题_1
[单选]小儿烧伤补液尿量宜维持在()A.1.5~2.0ml/(kg/h)B.1.0~0.5ml/(kg/h)C.0.2~0.5ml/(kg/h)D.0.5~1ml/(kg/h)E.2.0~3.0ml/(kg/h)[单选]烧伤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患者烧伤时体液蒸发B.大量红细胞丧失C.大量体液从血管中渗出D.疼痛E.创面感染[单选]烧伤休克期补液,成人尿量每小时少于多少毫升应考虑血液灌流不足()A.10mlB.30mlC.40mlD.60mlE.80ml[单选]严重烧伤休克期一般可延至伤后()A.24小时B.48小时C.96小时D.72小时E.以上都不对[单选]目前延迟复苏的定义一般指伤后几小时后开始予以复苏()A.2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E.48小时[单选]早期休克补液治疗简易而可靠的临床监护指标是()A.神志B.尿量C.脉搏D.体温E.呼吸[单选]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口渴时,可给予()A.大量冷开水B.少量多次盐开水C.大量橘子水D.大量糖水E.大量喝茶[单选]烧伤后病人出现休克症状时,最早的治疗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立即转往有条件的医院治疗B.镇静止痛C.立即静脉输液D.保护创面,防止再损伤E.可少量口服一些盐水[单选]重度烧伤病人休克期出现烦躁不安,多由于()A.疼痛B.反应性精神病C.血容量不足D.早期脓毒症E.心理因素[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5岁,大便时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既往曾有一过性的右侧上睑下垂病史,急诊来院。
为尽快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询问病史时应注意()A.头痛的部位B.有无高血压、动脉硬化史C.家人有无类似发作E.有无全身慢性感染病灶[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5岁,大便时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既往曾有一过性的右侧上睑下垂病史,急诊来院。
为明确定性,体检重点应是() A.眼底B.感觉神经系统C.运动神经系统D.脑膜刺激征’E.血压[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5岁,大便时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既往曾有一过性的右侧上睑下垂病史,急诊来院。
最新: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最新: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 )的成功使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数量快速增长口23]。
据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登记组报告,2019 年我国140家单位实施allo-HSCT近万例,其中haplo-HSCT占60%o 尽管allo-HSCT的疗效不断改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仍然是主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因。
目前急性GVHD的国际指南中的证据多来自HLA 相合同胞供者(简称同胞相合)移植和非血缘供者移植,各种指南的推荐存在差异,推荐的疗效评判标准和严重程度分度标准也不尽相同[4,5]。
与国外alIo-HSCT以HLA相合移植和非血缘供者移植为主的模式明显不同,我国haplo-HSCT占第一位。
鉴于我国的移植现状,加之各移植单位规模差别较大,急性GVHD的处理经验难免存在差别,所以有必要制定中国的专家共识。
本共识在国际指南基础上纳入了中国医师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旨在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诊疗规范,为各移植单位提供指导性意见,并为移植中心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共识由22 位本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讨论制定。
一、急性GVHD的定义和发生率(一)急性GVHD的定义GVH D指由异基因供者细胞与受者组织发生反应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的定义将急性GVHD分为经典急性GVHD和晚发急性GVHD :经典急性GVHD 一般指发生在移植后IOO d ( +100 d)以内,且主要表现为皮肤、胃肠道和肝脏三个器官的炎性反应;晚发急性GVHD指具备经典急性GVHD的临床表现、但发生于+100 d后的GVHD o晚发急性GVHD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0Od后新发生的急性GVH D s已获控制的经典急性GVH D在+10Od后再激活、经典急性GVH D 延续至+100 d后。
2023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1disease,IFD)是HSCT后的重要并发症。
近年来IFD诊断方法的改进,抗真菌药物种类的进一步丰富,真菌药敏试验及抗真菌药物浓度监测的使用,进一步优化了IFD患者的诊治策略。
基于中国HSCT患者IFD的流行病学数据、HSCT人群特点、中国专家IFD诊治经验以及IFD 诊治进展,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为HSCT患者IFD的防治提供合理临床路径。
一、HSCT患者IFD流行病学特征(-)HSCT患者IF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由于移植后免疫重建耗时较长以及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HSCT患者IFD 的发生率较高。
IFD(确诊/临床诊断)多发生于HSCT后6个月内,发生率为 3.4%~7.7%,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11o-HSCT)中的发生率为7.8%~13.1%,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中的发生率为12%~4.0%.确诊/临床诊断IFD的HSCT患者移植后1年死亡率为18.0%~65.3%,显著高于未发生IFD的患者^II O-HSCT后并发IFD患者的1年死亡率达36.0%~72.0%.(二)HSCT患者IFD的常见病原体分布HSCT后IFD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曲霉(Aspergi11us),在所有IFD患者中占50.7%~88.0%溟次是念珠菌(Candida)占27.5%~39.0%;另外,HSCT后IFD的病原体还包括毛霉目真菌(Mucora1es)x镰刀霉(Fusarium)x尖端赛多泡菌(Scedosponumapiospermum)s耶氏肺抱子菌(PneumocystisJirovecii)(Cryptococcus)等。
(三)HSCT患者发生IFD的危险因素HSCT患者发生IFD的危险因素包括:①患者因素:高龄、原发病活动期、移植前IFD病史、合并糖尿病;②供者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H1A)不合、遗传易感性(如供/患者T1R4、PTX3、Dectin-I基因多态性);③移植相关因素:粒细胞缺乏、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慢性GVHD、巨细胞病毒感染、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
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Ⅰ)——适应证、预处理方案及供者选择(完整版)
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Ⅰ)——适应证、预处理方案及供者选择(完整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经广泛用于恶性血液病和非恶性血液病的治疗。
在我国,仅参加HSCT登记的移植中心已经达到60个,但各个中心的移植指征、预处理方案和供者选择各不相同。
为了规范我国allo-HSCT适应证和移植时机、为患者推荐合适的预处理方案和供者,我们在参考NCCN指南、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指南的基础上,制订了体现中国特色的专家共识。
一、allo-HSCT的适应证和移植时机当具有某些特征的患者采用非移植疗法预期效果很差,或者已有资料显示该组患者接受移植的疗效优于非移植时,这类患者具有HSCT的指征。
(一)恶性血液病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APL患者一般不需要allo-HSCT,只在下列情况下有移植指征:1)APL初始诱导失败;2)首次复发的APL患者,包括分子生物学复发(巩固治疗结束后PML/RARα连续两次阳性按复发处理)、细胞遗传学复发或血液学复发,经再诱导治疗后无论是否达到第2次血液学完全缓解,只要PML/RARα仍阳性,具有allo-HSCT指征。
(2)AML(非APL):1)年龄≤60岁:①在CR1期具有allo-HSCT指征:Ⅰ.按照WHO分层标准处于预后良好组的患者,一般无须在CR1期进行allo-HSCT,可根据强化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的变化决定是否移植,如2个疗程巩固强化后AML/ETO下降不足3 log或在强化治疗后由阴性转为阳性;Ⅱ.按照WHO分层标准处于预后中危组;Ⅲ.按照WHO分层标准处于预后高危组;Ⅳ.经过2个以上疗程达到CR1;Ⅴ.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AML或治疗相关的AML。
②≥CR2期具有allo- HSCT指征:首次血液学复发的AML患者,经诱导治疗或挽救性治疗达到CR2后,争取尽早进行allo-HSCT;≥CR3期的任何类型AML患者具有移植指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共识
auto-HSCT后疾病进展
HL
难治或CLL 其它
嘌呤类似物无效或获得疗效后12个月之内 复发
嘌呤类似物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或autoHSCT后获得疗效,但24个月内复发
具有髙危细胞核型或分子学特征
发生Richter转化
难治、复发
NHL
适应症及移植时机
< 50岁 IST治疗失败 输血依赖的非SAA
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
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I)
适应证、预处理方案及供者选择(2014年版)
内容
适应症及移植时机 预处理方案 HLA配型及供者选择原则
内容
适应症及移植时机 预处理方案 HLA配型及供者选择原则
适应症及移植时机
AML
APL 非APL
诱导失败 复发治疗后,P ML/RARa仍阳性 低危患者基于MRD检测的移植策略
中高危 两个以上疗程达CR MDS转化,治疗相关 CR2及以上,未缓解
适应症及移植时机
ALL
〉14岁 ≤14岁
均推荐,尤其诱导缓解后8周MRD未转阴或具 有预后不良临床特征的患者
青少年患者如果采用了儿童化疗方案,移植 指征参考儿童部分
CR2及挽救性移植
CR1高危患者
CR2期患者的移植:很早期复发及早期复发ALL 患者
AA
SUCCESS
THANK YOU
2019/5/13
适应症及移植时机
PNH
SAA/PNH移植参考SAA
地中海贫血
依赖输血的重型地中海 贫血
范可尼贫血
输血不多且并未转变为 MDS或白血病时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等先天性缺陷、 黏多糖累积症等先天遗传代谢病等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的治疗进展
综 述?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的治疗进展千晨静,刘 芳,王晴晴,杨菲燕,夏凌辉,洪 梅Progressinthetreatmentofacutemyeloidleukemiarecurrenceafter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QIANChenjing,LIUFang,WANGQingqing,YANGFeiyan,XIALinghui,HONGMeiInstituteofHematology,UnionHospital,TongjiMedicalCollegeof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ubeiWuhan430022,China.【Abstract】Acutemyeloidleukemia(AML)isaphenotypicandprognosticheterogeneoushematopoieticstemcelldiseasethatmaybecuredinpatientsreceivingintensivechemotherapyand/or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ll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NewadvancesinsequencingtechniqueshaverevealedawealthofmolecularinformationthathassignificantlyimprovedourunderstandingoftheunderlyingpathophysiologyofAMLandfacilitatedthedevelopmentoftargetedtherapies.Severalmallmoleculesthataretargetedformolecularchangearecurrentlybeinginvestigated,suchasFLT3inhibitors,isocitratedehydrogenase(IDH)mutations,oranti-apoptoticb-celllymphoma2(bcl-2)proteins.Despitetheseadvances,manypatientswillreceive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sduringthecourseofthedisease,anduptohalfwilleventuallyrelapseafterthetransplant,dependingonthediseaseandriskstatus.Here,wereviewthestrategiesandmethodsofpost-relapsetreatmentinAMLpatientstreatedwithallo-HSCT.【Keywords】acutemyeloidleukemia,allo-HSCT,recurrence,treatmentModernOncology2021,29(09):1610-1614【指示性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表型和预后异质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在接受强化化疗和/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中可能得到治愈。
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Ⅰ)——适应证、预处理方案及供者选择(完整版)
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Ⅰ)——适应证、预处理方案及供者选择(完整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经广泛用于恶性血液病和非恶性血液病的治疗。
在我国,仅参加HSCT登记的移植中心已经达到60个,但各个中心的移植指征、预处理方案和供者选择各不相同。
为了规范我国allo-HSCT适应证和移植时机、为患者推荐合适的预处理方案和供者,我们在参考NCCN指南、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指南的基础上,制订了体现中国特色的专家共识。
一、allo-HSCT的适应证和移植时机当具有某些特征的患者采用非移植疗法预期效果很差,或者已有资料显示该组患者接受移植的疗效优于非移植时,这类患者具有HSCT的指征。
(一)恶性血液病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APL患者一般不需要allo-HSCT,只在下列情况下有移植指征:1)APL初始诱导失败;2)首次复发的APL患者,包括分子生物学复发(巩固治疗结束后PML/RARα连续两次阳性按复发处理)、细胞遗传学复发或血液学复发,经再诱导治疗后无论是否达到第2次血液学完全缓解,只要PML/RARα仍阳性,具有allo-HSCT指征。
(2)AML(非APL):1)年龄≤60岁:①在CR1期具有allo-HSCT指征:Ⅰ.按照WHO分层标准处于预后良好组的患者,一般无须在CR1期进行allo-HSCT,可根据强化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的变化决定是否移植,如2个疗程巩固强化后AML/ETO下降不足3 log或在强化治疗后由阴性转为阳性;Ⅱ.按照WHO分层标准处于预后中危组;Ⅲ.按照WHO分层标准处于预后高危组;Ⅳ.经过2个以上疗程达到CR1;Ⅴ.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AML或治疗相关的AML。
②≥CR2期具有allo- HSCT指征:首次血液学复发的AML患者,经诱导治疗或挽救性治疗达到CR2后,争取尽早进行allo-HSCT;≥CR3期的任何类型AML患者具有移植指征。
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治疗
正在探 索之 中。
在 B T后 白血 病 复 发 的 治 疗 中 , 于 急 性 白血 病 一 般 首 M 对
先 争 取 通 过 化 疗 再 次 诱 导 缓 解 后 进 行 第 2次 B T 对 某 些 病 M 。 例也 可 不 需 诱 导 缓 解 , 接 进 行 第 2次 B T 直 M 。对 一 些 情 况 较 差 , 计 不 能 耐 受 第 2次 B T 治 疗 的 患 者 , 只 能做 支 持 治 疗 预 M 则
移植 ; 目前 对 C ML移 植 后 复发 患者 多数 主 张 首 选 D I 疗 。 L治 二次移植预 处理 方案选择 : 白血 病 Al l o—H C S T后 复 发 原 因
留 白 血 病 细胞 的 存 在 和 机 体 缺 乏 移 植 物 抗 白血 病 效 应 ( V ) GL。
多, B T后 移植物抗 白血病( V ) 用不 强有 关。 目前 通过 和 M G L作
B T后 微 小 残 留病 ( D 的检 测 , 行 白 血 病 复 发 预 测 的研 究 M MR ) 进
处理有较 大的进 展 , 防 白血 痛 复发 尚 无有 效 的 方 法 , U 预 A o—
移植 后复发 患者如不 给 予进一 步 治疗 , 均 生存仅 有 3—4个 平 月, 当前认 为对移植后 复发患者 最有效的 治疗手段 是再 次移植
和供 体 淋 巴 细 胞 输 注 ( L) 此 外 还 包括 一 些 细 胞 因 子 如 IN, D I。 F
之一是 白血病 细胞产 生耐 药性 , 现 对 多种化 疗 药物 、 至对 表 甚
高 。 近 年 来 ,M B T后 白血 病 复发 率 无 明 显 下 降 。 B T后 白血 病 M 复 发 仍 是 B T 中的 一 个 重 要 问题 。 M B T后 白 血 病 复 发 除 极 少 数 为 供 者 型 复 发 外 , 大 多数 M 绝 ( 5 ) 为 受 者 型 复 发 。 发 生 白 血 病 复 发 的 原 因 主 要 是 与 >9 % 均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治疗原理及优势
治疗原理
通过大剂量化疗或放疗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 细胞,再回输采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 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优势
可明显降低淋巴瘤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特别是对于中高危、复发或难治性淋巴 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HSCT已经成为淋巴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移植健康 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达到治疗淋巴瘤的目的。
分析中国淋巴瘤患者的特点和治疗现状
中国淋巴瘤患者数量庞大,且病情复杂多样。目前,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是主要的 治疗手段,但治疗效果和预后仍待提高。
提出适合中国淋巴瘤患者的HSCT治疗策略和建议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新技术、新方法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前景
01
基因编辑技术
02
细胞免疫治疗
03
新型移植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 术,对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 ,以提高移植效率和安全性。
结合CAR-T细胞等免疫治疗手段 ,增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 重建和抗肿瘤效应。
探索微环境调控、3D生物打印等 新型移植技术,提高造血干细胞 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针对中国淋巴瘤患者的特点,专家共识提出了适合的HSCT治疗策略和建议,旨在提高 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淋巴瘤现状及挑战
01
淋巴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
类的生命健康。
02 03
传统治疗手段存在局限性
虽然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传统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淋巴 瘤的发展,但长期效果和预后仍不理想,且部分患者对传统治疗不敏感 。
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Ⅱ)——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完整版)
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H)——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完整版)白血病复发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CIBMTR)的资料显示,复发在非血缘和同胞相合移植后的死因中分别占33%和47%[1]。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的资料显示,单倍型和同胞相合移植后的复发相关死亡率在总体人群中分别为15.6%和16.7%[2],在死因中分别占32%和42%。
移植后一旦复发预后很差,目前治疗选择仍然有限;各移植中心在处理移植后复发方面各自进行了探索。
本共识综合各移植中心的经验和临床研究,并参考国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对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诊断和处理原则进行推荐。
一、定义和分类根据复发时肿瘤负荷分为血液学复发、细胞遗传学和(或)分子生物学复发;根据肿瘤细胞来源可分为供者型复发和受者型复发;从复发部位上可分为髓内复发、髓外复发和髓内伴髓外复发。
指移植后完全缓解的患者外周血中又出现白血病细胞或骨髓中原始细胞>5%或出现新的病态造血或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
2•细胞遗传学复发:指移植后已达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又出现原有细胞遗传学异常,或性别染色体由完全供者型出现受者一定比例的嵌合(比例界值尚无统一标准,且不等同于白血病细胞的增加),尚未达到血液学复发的标准。
3•分子生物学复发:是近年硏究的热点指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或)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到特异或非特异分子生物学标志异常或超过一定界值、尚未达到血液学复发的标准。
参见以下微小残留病(MRD)判定标准。
二MRD检测(一)常用MRD检测方法1•染色体:G显带、R显带和(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证明有白血病细胞或肿瘤细胞特异的染色体易位和融合基因存在是检测MRD的标志技术。
FISH检测MRD的敏感度为10-2〜10-3,佥测结果阳性即表明患者体内有残留白血病细胞。
2・FCM:FCM检测的MRD为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感度达10-4左右。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防治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免疫系统的重建 ,移植后HBV再激活的风险显著增 加。
临床表现
HBV再激活通常表现为肝炎的复发或 加重,可能伴有肝功能异常、黄疸等 症状。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肝衰 竭或死亡。
加强多学科协作和综合管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防治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需要加强多 学科协作和综合管理,提高防治效果。
提高公众认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
通过媒体、社区等多种渠道加强公众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认知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 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该技术可无创、快速地评估肝脏 硬度,间接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 ,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肝 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
05
治疗策略优化及新药进展
现有抗病毒药物选择及使用规范
核苷类药物
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通过抑制病毒DNA合成发挥作用, 需长期使用以维持疗效。
干扰素类药物
如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需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剂量和疗程。
使用规范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 进行相关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
新药研发进展及前景展望
直接抗病毒药物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关键步骤,研发直接抗病 毒药物,如HBsAg抑制剂等,目前已有部分药物进入临床 试验阶段。
未来研究方向及挑战分析
深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目前对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明确,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以制定更加精准的防治策略。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与白血病复发关系的研究
㊃论著㊃通信作者:王福旭,E m a i l :w f x h e b m u @163.c o m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与白血病复发关系的研究刘 方,张学军,牛志云,温树鹏,王 颖,王福旭(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 l l o -H S C T )后嵌合状态与白血病复发的关系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清髓性a l l o -H S C T 的成人白血病患者73例,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 T R -P C R )检测移植后+30㊁+60㊁+90天受者骨髓的供受者细胞嵌合率,分析嵌合率与复发的关系㊂结果 移植后+90天复发组嵌合率低于非复发组㊂移植后+60d ㊁+90d 低嵌合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P =0.021,0.027)㊂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疾病状态㊁+60d 嵌合率㊁+90d 嵌合率是白血病患者行a l l o -H S C T 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㊂结论 A l l o -H S C T 后嵌合状态对复发具有预测价值,+60㊁+90天低嵌合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㊂关键词: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复发中图分类号:R 7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12-1076-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12.004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n a l y s i s b e t w e e n c h i m e r i s ma n d r e l a p s e o f l e u k e m i a a f t e r a l l o g e n e i c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 s t e mc e l l t r a n s pl a n t a t i o n L i uF a n g ,Z h a n g X u e j u n ,N i uZ h i y u n ,W e nS h u p e n g ,W a n g Y i n g ,W a n g Fu x u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 e m a t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t i a l o f He b e i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W a n g F u x u ,E m a i l :w fx h e b m u @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c h i m e r i s ma n d l e u k e m i ar e l a p s ea f t e ra l l o g e n e i c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a l l o H S C T ).M e t h o d s T o t a l l y 73a d u l t s w i t h l e u k e m i a u n d e r g o i n gm y e l o a b l a t i v e a l l o H S C Tf r o m J a n u a r y 2014t oJ u n e2018w e r e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P o l ym e r a s ec h a i nr e a c t i o n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o f s h o r t t a n d e mr e p e a t s e q u e n c e (S T R P C R )w a su s e dt od e t e c td o n o rc e l l c h i m e r i s m r a t e so f r e c i p i e n t b o n em o r r o wa f t e r+30d ,+60d ,+90d o f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T h e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c h i m e r i s ma n d t h e r e l a ps e w a s a n a l y z e d .R e s u l t s T h e c h i m e r i s mr a t e o f t h e r e l a p s e g r o u p w a s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n o n -r e l a p s e g r o u p a f t e r+90d o f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o wc h i m e r i s mh a dh i g h e r r e l a p s e r a t e a f t e r+60da n d +90do f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0.021,0.027,r e s p e c t i v e l y ).M u l t i v a r i a t ea n a l y s i ss h o w e dt h a t l e u k e m i as t a t u sb e f o r e t r a n s pl a n t a t i o n ,d o n o rc e l l c h i m e r i s m r a t e a f t e r+60d a y s o f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d o n o r c e l l c h i m e r i s m r a t e a f t e r+90d a y s o f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w e r e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r e l a p s ea f t e r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a l l o H S C T.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s t u d y i n d i c a t e dt h a t c h i m e r i s m r a t eh a s p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 f o r l e u k e m i a r e c u r r e n c e a f t e r a l l oH S C T.A n d t h e r e c u r r e n c e r a t e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o wc h i m e r i s ma f t e r +60da n d +90do f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i sh i gh .K E Y W O R D S :l e u k e m i a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 s t e m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c h i m e r i s m ;r e l a ps e 因为移植物的抗白血病(G V L )效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 l l o -H S C T )广泛用于恶性血液病的治疗㊂移植物抗宿主病(G V H D )㊁感染㊁复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三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移植的疗效[1]㊂其中复发是a l l o -H S C T 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移植后一旦复发治疗手段极其有限,患者的预后很差㊂因此,预测复发,尽早地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十分重要㊂动态监测供受者细胞嵌合率可以及早发现排斥㊁复发并及时干预,对降低移植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2]㊂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提出a l l o -H S C T 后早期达完全供者嵌合状态(F D C ,即移植后供者细胞占受者的骨髓或外周血细胞比例ȡ95%)患者对移植后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3-5],移植后早期达F D C 患者复发率较混合嵌合状态(M C ,即移植后能同时检测到供者与受者细胞成分且供者细胞比例<95%)患者低,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较M C 患者长,而其他研究并没有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6-7]㊂所以,a l l o -H S C T 后患者的F D C 及M C 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存在一定的争议㊂近年来行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我国占主要地位,移植后早期多数患者的供者细胞嵌合率已达95%以上,难以㊃6701㊃‘临床荟萃“ 2019年12月20日第34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D e c e m b e r 20,2019,V o l 34,N o .1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起到预后判断作用㊂我们回顾性分析了73例行a l l o-H S C T的成人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嵌合状态与复发的关系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清髓性a l l o-H S C T的成人白血病患者84例,排除移植后+90天内治疗相关死亡未进行嵌合分析患者8例,因各种原因数据缺失者3例,剩余73例患者纳入研究㊂所有患者均通过细胞形态学㊁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等检查确诊,符合恶性血液病诊断标准[8]㊂所有患者及供者a l l o-H S C T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标本获取及送检均得到本人同意㊂1.2干细胞采集所有供者均接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 h G-C S F)动员,采用剂量5~10μg/ (k g㊃d)皮下注射,常规r h G-C S F动员4~7天,第4~7天采集干细胞,采集目标单个核细胞计数ȡ5ˑ108/k g 受者体重,C D34+计数ȡ2ˑ106/k g受者体重㊂1.3预处理方案应用m B u C y+A T G/A T G-F方案44例,m B u C y方案的19例,B u C y+A T G/A T G-F方案5例,B U/C y+F L A G+A T G-F方案1例, T B I/C y+F L A G+A T G-F方案2例,T B I/C y+F L A G方案2例㊂1.4植活检测连续3天中性粒细胞绝对值ȡ0.5ˑ109/L的第1天被认为中性粒细胞植活;脱离血小板输注,连续7天血小板ȡ20ˑ109/L的第1天被认为血小板植活㊂1.5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应用环孢素A(C s A)+吗替麦考酚酯(MM F)+短程甲氨喋呤(MT X)方案㊂1.6标本采集移植后+30㊁+60㊁+90天采集E D T A抗凝骨髓血标本3m l㊂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 T R-P C R)定量检测供者细胞百分比,计算嵌合率㊂1.7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 P S S25.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中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㊂采用K a p l a n-M e i e 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相关曲线,组间生存比较应用L o g-r a n k检验;对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不同时间点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性别㊁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危险分层㊁供受者性别㊁移植前疾病状态㊁干细胞来源㊁a G V H D㊁c G V H D㊁预防性D L I方面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㊂表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项目复发组(n=21)非复发组(n=52)统计值P值性别(例)男女1383121χ2=1.110.23年龄(岁)28.05ʃ12.2434.4ʃ2.34t=-2.000.048危险分层(例)低危1110中危19Z=21.480.00高危933供受者性别(例)相合不合1292329χ2=36.640.00移植前疾病状态(例)M R D阴M R D阳4173220χ2=3.080.08干细胞来源(例)B M SC T+P B S C T1335P B S C T611χ2=36.200.00 P B S C T+C B T26a G V H D(例)0~Ⅰ度a G V H DⅡ~Ⅰ度a G V H D147484χ2=35.630.00 c G V H D(例)有无516943χ2=7.250.007预防性D L I(例)有无7141933χ2=22.290.00 2.2两组嵌合率比较 73例患者移植后+30㊁+ 60㊁+90天中位嵌合率分别为98.65(91.26, 100)%㊁98.44(80.64,99.96)%㊁98.5(50.12, 99.93)%,嵌合率随着时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0,P=0.730),移植后+90天复发组嵌合率低于非复发组㊂其余两组的组间㊁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㊂表2两组嵌合率比较(%,x-ʃs)组别例数嵌合率+30d+60d+90d复发组2198.00ʃ0.3596.98ʃ0.5295.65ʃ1.24非复发组5298.30ʃ0.2298.33ʃ0.3398.40ʃ0.79*组间F=4.329P=0.041时间点F=2.038P=0.157组间㊃时间点F=2.724P=0.103注:与复发组比较,*P<0.052.3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以移植后是否复发为应变量,以性别㊁年龄㊁危险分层㊁供受者性别㊁移植前疾病状态㊁干细胞来源㊁a G V H D㊁c G V H D㊁预㊃7701㊃‘临床荟萃“2019年12月20日第34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防性D L I㊁+30d嵌合率㊁+60d嵌合率㊁+90d嵌合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移植前疾病状态㊁+60d嵌合率㊁+90d嵌合率是白血病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㊂见表3㊂表3白血病患者行a l l o-H S C T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因素回归系数标准误χ2值P值O R值95%C I上限下限移植前疾病状态-2.900.8013.380.000.550.010.26 +60d嵌合率-2.070.895.510.0190.130.020.71 +90d嵌合率-2.0340.737.870.0050.130.030.54常量11.152.6617.600.0000.282--2.4高低嵌合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复发比较以高嵌合(嵌合率>97%)及低嵌合(嵌合率ɤ97%)分组, +30天髙㊁低嵌合患者2年复发率分别为(25.9ʃ5.8)%㊁(40.0ʃ7.8)%㊂+60天髙㊁低嵌合患者2年复发率分别为(23.7ʃ7.2)%㊁(50.0ʃ10.2)%㊂+90天髙㊁低嵌合患者2年复发率分别为(24.6ʃ6.0)%㊁(50.0ʃ7.5)%㊂两组移植后+30天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㊂两组+60天㊁+90天累积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1㊁0.027)㊂见图1~ 3㊂图1+30d嵌合状态与复发的关系图2+60d嵌合状态与复发的关系图3+90d嵌合状态与复发的关系3讨论自从20世纪60年代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以来,a l l o-H S C T已经广泛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㊂但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G V H D㊁复发㊁移植物排斥等并发症,一旦发生严重影响移植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㊂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C I B MT R)的资料显示,复发主要发生在移植后4~18个月,在同胞相合和非血缘移植的死因中复发率分别占47%和33%,是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9]㊂国内研究资料显示,单倍体移植和同胞相合移植后的复发相关病死率分别为15.6%和16.7%[10]㊂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尤其是缺乏特异性肿瘤标志的患者,在a l l o-H S C T后难以通过细胞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预测疾病的早期复发㊂移植后一旦血液学复发,肿瘤细胞增殖速度极快,即使进行处理,但此时肿瘤负荷较大,常常难以逆转㊂所以对于白血病患者,尤其是缺乏特定的分子学标记的患者,需要通过特定的检测来预测疾病的预后,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㊂A l l o-H S C T后供者细胞植入受者体内,一般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供㊁受者造血细胞共存的状态,称为混合嵌合状态㊂移植后动态监测供受者的嵌合状态,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状况,降低患者复发率[2]㊂检测患者的嵌合率虽然不能区分受者的细胞是否为本身正常的细胞还是异常的白血病细胞,但多数认为受者细胞的比例增加或持续存在常常预示着原发病即将复发或移植物被排斥㊂本研究中73例白血病患者均接受清髓性a l l o-H S C T,移植后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其中21例复发,复发率为28.8%㊂其复发率及复发时间与Q i n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㊂本研究中患者在a l l o-H S C T后+30㊁+60㊁+90天嵌合率分别为98.65%㊁98.44%㊁98.5%,依据相关研究,供者细胞嵌合率首次大于50%定义为分子水平植入[12],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于+90天内顺利植入形成嵌合体,这更有利于研究患者的嵌合状态与复发的关系㊂本研究发现,移植后复发患者嵌合率低于非复发患者㊂有研究证实移植后患者的嵌合状态与复发风险相关,在移植后复发的患者中都能够检出患者㊃8701㊃‘临床荟萃“2019年12月20日第34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嵌合率的下降,从发现嵌合率下降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45天,且大部分患者在复发前1个月可以检出嵌合率下降[13]㊂国外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低供体嵌合水平与复发及病死率有关,可以作为早期预测预后的标志物[14]㊂B r o g l i e等[15]研究发现在清髓预处理的移植中,T细胞嵌合率<97%的患者与复发相关,在移植后T细胞嵌合率<97%患者复发率高于嵌合率>97%的患者㊂本研究发现a l l o-H S C T后+60㊁+90天低嵌合患者2年复发率明显高于高嵌合患者㊂在21例复发患者中,62%的患者在行骨髓细胞学㊁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检查证实为复发时,其嵌合状态表现供者嵌合率水平的下降,受者细胞比例的增加等不稳定嵌合状态,嵌合率水平为低嵌合状态且表现为M C㊂这表明采用97%为阈值研究患者嵌合状态较以往的95%为阈值的研究更敏感,从而在患者嵌合率下降时更早的及时行预防性治疗措施预防复发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㊂本研究结果显示,移植时疾病状态,+60d嵌合率水平㊁+90d嵌合率水平是患者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㊂相关研究发现a l l o-H S C T后早期供体嵌合率较低是复发及生存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16],我们的结果显示移植后+60㊁+90天嵌合率与疾病复发相关,且低嵌合状态患者的R R明显高于高嵌合患者㊂K e b r i a e i等[17]报道了68例成人血液病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患者的肿瘤负荷越高疗效越差,在移植时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每增加1%移植后复发相关病死率增加10%㊂所以,在移植前减少肿瘤负荷,将疾病控制在慢性期或缓解状态,将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降至最低可以有效降低移植后患者的复发率㊂综上,a l l o-H S C T后嵌合状态对复发及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60㊁+90天低嵌合状态患者的R R明显高于高嵌合患者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时疾病状态,+60d嵌合率水平㊁+90d嵌合率水平是患者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㊂当然,在移植后早期检测到受者细胞不总是能够预测复发,需要动态监测患者的嵌合率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复发的迹象,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㊂与以往的研究不同,以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使用F D C及M C即嵌合率为95%的阈值分析嵌合状态,而本研究应用97%的嵌合率进行研究分析,提高了对复发及预后预测的灵敏度㊂当然,我们的样本量较小,存在细胞遗传学㊁预处理方案等异质性因素,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来扩大样本量及制定风险分层,同时采用比S T R-P C R更敏感的方法早期密切监测嵌合状态,及时对高危患者进行个体化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㊂A l l o-H S C T后嵌合状态对复发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60㊁+90天低嵌合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㊂参考文献:[1] G o o l e y T A,C h i e n J W,P e r g a mS A,e t a l.R e d u c e dm o r t a l i t ya f t e r a l l o g e n e i c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J].N E n g lJM e d,2010,363(22):2091-3101.[2] K h a n F,A g a r w a l A,A g r a w a l S,e t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c h i m e r i s m i n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n e wv a r i a t i o n so na n o l dt h e m e[J].B o n e M a r r o w T r a n s p l a n t, 2004,34(1):1-12.[3] M i c h a l l e tA,Für s tS,L e Q H,e ta l.I m p a c to fc h i m e r i s ma n a l y s i sa n d k i n e t i c so n a l l o g e n e i ch a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o u t c o m e a f t e r c o n v e n t i o n a la n d r e d u c e d‐i n t e n s i t y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r e g i m e n s[J].B r JH a e m a t o l,2005,128(5):676-689.[4] C h e nC T,G u aJ P,L i uJ H,e ta l.E a r l y a c h i e v e m e n to f f u l ld o n o r c h i me r i s m af t e r a l l og e n e i ch e m a t o p oi e t i c 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r e d i c t sl o w e rr e l a p s er i s k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 l y m p h ob l a s t ic l e u k e m i a[J],JC h iM ed A s s o c,2018,81(12):1038-1043.[5]翟卫华,刘庆珍,施圆圆,等.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供者嵌合状态对预后的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8,39(11):932-936.[6] P i c h l e rH,F r i t s c h G,K o n i g M,e ta l.P e r i p h e r a lb l o o dl a t em i x e d c h i m e r i s m i n l e u c o c y t e s u b p o p u l a t i o n s f o l l o w i n ga l l o g e n e i c s t e m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f o r c h i l d h o o dm a l i g n a n c i e s:d oe s i tm a t t e r[J].B r JH a e m a t o l,2016,173(6):905-917.[7] D o n e y K,L o k e n M,B r y a n t E,e ta l.L a c k o fu t i l i t y o fc h i m e r i s m s t ud ie s o b t a i n e d2-3m o n t h saf t e r m y e l o a b l a t i v e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f o rA L L[J].B o n e M a r r o wT r a n s p l a n t,2008,42(4):271-274.[8]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 P a s q u i n iM,W a n g Z,H o r o w i t zMM,e t a l.2010r e p o r t f r o mt h eC e n t e rf o r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B l o o d a n d M a r r o w T r a n s p l a n tR e s e a r c h(C I B MT R):c u r r e n t u s e s a n d o u t c o m e s o f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sf o r b l o o d a n d b o n e m a r r o wd i s o r de r s[J].C l i nT r a n s p l,2010:87-105.[10] Y a nC H,X u L R,W a n g F R,e ta l.C a u s e so f m o r t a l i t y a f t e rh a p l o i d e n t i e a l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 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a n d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 H L A-i d e n t i c a l s i b l i n g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J].B o n eM a r r o wT r a n s p l a n t,2016,51(3):391-397.[11] Q i nX Y,L iG X,Q i nY Z,e ta l.Q u a n t i t a t i v ec h i m e r i s m:a ni n d e p e n d e n t a c u t e l e u k e m i a p r o g n o s i s i n d i c a t o r f o l l o w i n ga l l o g e n e i c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C T[J].B o n e M a r r o w T r a n s p l a n t,2014,49(10):1269-1277.[12]S y l w i a C,T o m a s z S,B e a t a P J,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o f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 c h i m e r i s m a f t e r a l l o g e n e i c b o n e m a r r o w㊃9701㊃‘临床荟萃“2019年12月20日第34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b y m o d e r n m o l e c u l a rt e c h n i q u e s(S T R-P C Ra n dR Q-P C R)--s i n g l e c e n t e r[J].P r z e g lL e k,2010,67(12):1282-1291.[13] Q i n X Y,L i G X,Q i n Y Z,e ta l.Q u a n t i t a t i v e c h i m e r i s mk i n e t i c s i n r e l a p s e d l e u k e m i a p a t i e n t s a f t e r a l l o g e n e i c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J].C h i n M e d J(E n g l),2012,125(11):1952-1959.[14] R e s h e fR,H e x n e r E O,L o r e n A W,e ta l.E a r l y d o n o rc h i m e r i s ml e v e l s p r ed i c tre l a p s ea n ds u r v i v a laf t e ra l l og e n e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w i t hr e d u c e d-i n t e n s i t y c o n d i t i o n i n g[J].B i o lB l o o d M a r r o w T r a n s p l a n t,2014,20(11):1758-1766.[15] B r o g l i eL,H e l e n o w s k i I,J e n n i n g sL J,e t a l.E a r l y m i x e dT-c e l l c h i m e r i s mi s p r ed i c t i v eo f pe d i a t r i cAM Lo rM D Sr e l a p s ea f t e r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J].P e d i a t r B l o o dC a n c e r,2017,64(9),254-257.[16] K o r e t hJ,K i m H T,N i k i f o r o w S,e ta l.D o n o rc h i m e r i s me a r l y af t e rr e d u c e d-i n t e n s i t y c o n d i t i o n i ngh e m a t o p oi e t i cs t e m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r ed i c t sre l a p s e a n d s u r v i v a l[J].B i o lB l o o d M a r r o w T r a n s p l a n t,2014,20(10):1516-1521.[17] K e b r i a e i P,K l i n e J,S t o c k W,e t a l.I m p a c t o f d i s e a s e b u r d e na t t i m eo fa l l o g e n e i c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i na d u l t s w i t ha c u t em y e l o i dl e u k e m i aa n d m y e l o d y s p l a s t i cs y n d r o m e s[J].B o n eM a r r o w T r a n s p l a n t,2005,35(10):965-970.收稿日期:2019-06-14编辑:王秋红㊃0801㊃‘临床荟萃“2019年12月20日第34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复发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复
发
刘楠;奚永志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29)9
【摘要】@@ 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应用30多年来已使无数恶性血液病患者获得新生.起初认为allo-BMT的抗白血病效应仅依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中大剂量化放疗效应,输注不被肿瘤污染的供者骨髓只不过起干细胞救援功效,近来发现移植物中供者T细胞诱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也起重要作用,尤其对控制移植后复发尤为突出.DLI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allo-BMT治疗理论的认识,DLI诱导CML移植后复发再次完全缓解(CR)肯定了其治疗价值.
【总页数】2页(P828-829)
【作者】刘楠;奚永志
【作者单位】100039,北京,解放军第307医院;100039,北京,解放军第307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7.2
【相关文献】
1.恶性血液病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观察及护理 [J], 周素贞;彭群英;邓秀云;江丽桃;李佩兰
2.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治疗作用 [J],
肖毅;刘文励
3.异基因骨髓移植后供者干细胞输注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抗白血病作用的比较 [J], 黄晓军;郭乃榄;任汉云;张耀臣;高志勇;许兰平;陆道培
4.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1例报告 [J], 黄宁;葛林阜;周兰月;张东红;于青青
5.G-CSF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复发 [J], 高力;张诚;张曦;高蕾;刘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防治
第14卷 第3期2023年5月Vol. 14 No.3May 2023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 ·移植前沿·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防治王佳琦 盛新歌 马志豪 鹿全意【摘要】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化学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均为治疗AML 的方法。
对于高危AML 患者而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但部分AML 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可能面临疾病复发的问题,大多数复发患者再行化学药物治疗、二次移植等的效果不佳,是导致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ML 患者的随访,并采取一些合适的手段预防移植后复发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高危AML 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监测、药物治疗和细胞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高危AML 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微小残留病灶;复发;去甲基化药物;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抗白血病【中图分类号】 R617,R5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3)03-0007-07【Abstract 】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is a group of highly-heterogeneous clonal diseases. Chemotherapy a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re considered as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ML. For high-risk AML patients,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option. However, some AML patients may still face the problem of disease recurrence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 majority of recurrent patients cannot be effectively treated by chemotherapy or secondary transplantation, which is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refore, 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follow-up of AML patients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implement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In this article, the monitoring, drug prevention and cell therapy of recurrence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high-risk AML patients were review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clinical prognosis of high-risk AML patients undergoing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Key words 】 Acute myeloid leukemia; High-risk;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Recurrence; Demethylation drug;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raft-versus-leukemia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risk acute myeloid leukemia recurrence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ang Jiaqi *, Sheng Xinge, Ma Zhihao, Lu Quanyi. *Graduate School of Xiamen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Xiamen 361102,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uQuanyi,Email:********************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07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引导性项目(2019D009);厦门市医疗卫生厅指导项目(3502Z20199174)作者单位:361102 厦门,厦门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王佳琦、盛新歌、马志豪);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鹿全意)作者简介:王佳琦(ORCID :0009-0005-3984-7203),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血液内科学,Email :*****************通信作者:鹿全意(ORCID :0000-0001-5133-720X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血液内科学,Email :********************王佳琦等.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防治第3期·365·内抗原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从而对细胞来源、分化程度、表型进行分析的高敏感检测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Ⅱ)——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完整版)白血病复发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CIBMTR)的资料显示,复发在非血缘和同胞相合移植后的死因中分别占33%和47%[1]。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的资料显示,单倍型和同胞相合移植后的复发相关死亡率在总体人群中分别为15.6%和16.7%[2],在死因中分别占32%和42%。
移植后一旦复发预后很差,目前治疗选择仍然有限;各移植中心在处理移植后复发方面各自进行了探索。
本共识综合各移植中心的经验和临床研究,并参考国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对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诊断和处理原则进行推荐。
一、定义和分类根据复发时肿瘤负荷分为血液学复发、细胞遗传学和(或)分子生物学复发;根据肿瘤细胞来源可分为供者型复发和受者型复发;从复发部位上可分为髓内复发、髓外复发和髓内伴髓外复发。
1.血液学复发:指移植后完全缓解的患者外周血中又出现白血病细胞或骨髓中原始细胞≥5%或出现新的病态造血或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
2.细胞遗传学复发:指移植后已达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又出现原有细胞遗传学异常,或性别染色体由完全供者型出现受者一定比例的嵌合(比例界值尚无统一标准,且不等同于白血病细胞的增加),尚未达到血液学复发的标准。
3.分子生物学复发: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指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或)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到特异或非特异分子生物学标志异常或超过一定界值、尚未达到血液学复发的标准。
参见以下微小残留病(MRD)判定标准。
二、MRD检测(一)常用MRD检测方法1.染色体:G显带、R显带和(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证明有白血病细胞或肿瘤细胞特异的染色体易位和融合基因存在,是检测MRD的标志技术。
FISH 检测MRD的敏感度为10-2~10-3,检测结果阳性即表明患者体内有残留白血病细胞。
2.FCM :FCM检测的MRD为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敏感度达10-4左右。
FCM检测MRD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尤其是B-ALL中的预测意义较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敏感、特异,但移植后各监测时间点的意义、抗体的组合及界值等尚未达到标准化。
多个研究在ALL中将<10-4定义为MRD阴性,提示复发率较低、预后良好[3]。
3.PCR技术:PCR技术检测的MRD包括特异分子生物学标志(TEL-AML1、BCR-ABL、AML-ETO、CBFβ-MYH11、NPM1等)和非特异标志(IgH/TCR 重排、WT1等),敏感性可达到10-5~10-6。
4.供受者嵌合状态的检测:包括DNA指纹图检测、性别染色体检测、ABO血型检测等。
(二)判定MRD阳性的标准(干预指征)是近年研究的热点。
如前所述,由于分子生物学复发的界值尚未统一,因此长期动态监测患者MRD水平极为重要。
1.无特异性融合基因标志的急性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常采用泛白血病基因WT1和(或)FCM作为检测MRD的生物学标志,具体界值尚无统一标准。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采用以下标准:移植后2个月至1年符合以下条件之一[4]:(1)WT1检测连续2次阳性,并且间隔10~ 14 d;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采用WT1阳性的界值为0.6%[4],儿童为1.5%左右;(2)FCM检测连续2次阳性,并且间隔10~14 d;(3)FCM及WT1同时阳性。
2.有特异融合基因的白血病:(1)Ph+ALL: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未转阴(RQ-PCR检测BCR-ABL表达为0,敏感度小于5个拷贝)且连续2次(间隔小于1个月)复查的结果未降低,或移植后任何时间点高于1%,或移植后BCR-ABL 由阴性转为阳性[5]。
(2)CML: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1个月比基线水平未下降2个log 且连续2次(间隔小于2个月)复查的结果未降低,或移植后3个月未达到MMR(比基线水平下降3个log),或移植后BCR-ABL连续2次检测(间隔2个月内)由阴转阳或上升1个log级[6]。
(3)伴AML1/ETO白血病:多数研究认为RUNX1 /RUNX1T1较治疗前的基线水平下降幅度小于3个log判定为高复发风险[7]。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研究发现,移植后1、2、3个月RUNX1/RUNX1T1较基线水平下降小于3个log或高于0.4%提示移植后高复发风险,但干预时机及方法尚未明确[8]。
3.STR-PCR或FISH显示嵌合体受者比例增加:当采用嵌合状态判定干预指征时,尚无肯定意见,完全嵌合(CC)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STR-PCR动态监测淋巴细胞嵌合状态有助于判断疾病复发并指导免疫调节治疗的时机和疗效[9,10,11,12,13]。
(三)监测频度及标本来源一般建议在移植后1(+1)、+2、+3、+4、+6、+9、+12、+18、+24、+36、+48、+60个月定期检测骨髓形态学、MRD和嵌合状态。
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各自掌握,必要时增加检测频度。
出现MRD者,一般建议在2周内复查以明确是否有复发趋势。
移植后白血病一旦复发,应该完善骨髓形态、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和细胞来源的检查。
嵌合状态的检测可以骨髓和(或)外周血为标本来源,但有研究显示骨髓检测更敏感。
其他MRD 检测标志一般采用骨髓为标本来源。
综上,判断MRD存在与否和MRD 水平需要多参数、多种检查方法动态、综合判断。
三、处理分为血液学复发后治疗、抢先治疗和复发的预防[14]。
防治处理措施包括减/停免疫抑制、靶向药物、放化疗、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
其中疗效肯定的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
DLI为一种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将正常供者来源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输注患者体内以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继而清除患者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用以防治移植后白血病复发。
为了减少DLI相关毒性,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DLI 的GVL作用,国内一些移植中心采用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的输注(GPBSCI)代替稳态淋巴细胞结合输注后短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一)移植后血液学复发患者的治疗一旦诊断明确,应停用免疫抑制剂并尽早开始治疗。
1.初始治疗的一线方案:(1)伴Ph+的白血病:视BCR-ABL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反应和ABL激酶区突变情况决定TKI与化疗的选择;用以TKI为主的方案达到CR后,如果不伴有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建议序贯联合DLI;TKI应用的时间长短根据BCR-ABL监测结果而定,若治疗期间连续监测BCR-ABL均转阴,TKI至少应用1年,若持续不转阴或转阴后再次转阳,进行ABL激酶区突变检查后决定是否更换TKI。
(2)AML、Ph-ALL、MDS或T315I突变的Ph+白血病:首选化疗+DLI[15,16]。
a、治疗前应确认供受者嵌合状态是否为供者型。
b、DLI前化疗方案:根据原始细胞数、既往用药史选择既往有效或目前治疗单位常用的方案,如AML/MDS: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AA)或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HA);ALL :MTX 1~1.5 g/m2;也可选择其他新药如去甲基化药物等[17]。
c、DLI方案:于化疗药物停止2~3个半衰期后输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输注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剂量为1×108/kg;也可选择递增式输注等方式:国外研究报道,CML患者给予起始低剂量DLI(CD3+细胞数量1×105/kg受者体重),如果无不良反应或疗效,间隔1~ 3个月再增加DLI剂量,CD3+细胞(1~ 5)×107/kg对分子学复发或细胞遗传学复发的患者疗效满意,且与单次高剂量DLI相比降低了GVHD发生率[18],但对于急性白血病血液学复发的疗效仍有待提高。
d、DLI相关GVHD预防:依供者类型和既往GVHD情况选用CsA或MTX,同胞HLA相合者DLI后应用MTX共4周,每周1次,每次10 mg;单倍型移植患者,如复发前无重度GVHD,应用CsA 3周,之后无GVHD 开始减量继之以MTX 3周,用法如上;如复发前曾有重度GVHD,应用CsA 6周,4周时无GVHD即开始减量,至6周停药。
若为同胞HLA全相合移植,递增式DLI不一定常规作GVHD预防。
2.免疫药物:干扰素(IFN-α)[19],IL-2[20],单克隆抗体(MoAb)如CD33、CD20、CD52等。
3.二次移植:根据复发时间早晚、上述治疗后MRD是否转阴,并结合患者身体状况、个人意愿决定是否进行二次移植[21]。
移植后复发患者中只有少数人接受二次移植[22],国内缺乏二次移植大宗病例报道,国外回顾性研究显示,二次移植更换供者和(或)改变预处理强度并未带来生存的益处[22,23];可根据患者第一次移植后CR的持续时间、年龄、身体状况、疾病状态、供者选择决定供者和预处理方案。
4.髓外复发的治疗: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视病变受累的范围选择局部治疗、全身化疗或联合治疗。
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切除、鞘内注射和局部放疗;全身治疗包括化疗、DLI和二次移植。
多数研究显示,单纯局部治疗往往伴随之后包括髓内的全面复发,因此多数学者建议进行全身治疗±DLI等预防髓内复发的措施[24,25,26]。
部分ALL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患者可以在减停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选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或单用全脑加全脊髓放疗。
5.细胞免疫治疗及其他:NK细胞[27]、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28]、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29]等,进入临床研究。
(二)抢先治疗指对移植后出现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复发、未达血液学复发的患者采取的措施。
1.干预时机或适用人群:参考MRD阳性标准即抢先治疗的指征。
2.干预方法:(1)酌情减停免疫抑制剂:根据移植后MRD发生时间和GVHD情况决定。
+100 d内减停需谨慎。
(2)靶向药物:如Ph+白血病首选TKI,具体药物选择参考既往敏感性及ABL激酶区突变检查结果。
有报道认为,TKI联合DLI可能获得更好疗效。
(3)细胞免疫治疗:对于Ph-白血病可以选择应用化疗+DLI。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的资料显示研究发现,MRD阳性患者DLI治疗后3年累积复发率为27%,无病生存率为56%,疗效显著优于IL-2[30]。
DLI前的化疗剂量不宜过大。
也可以直接进行DLI[31]。
活动性GVHD的情况下不建议进行DLI。
(4)干扰素: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的资料显示,MRD阳性患者应用IFN-α后1年累积复发率为27%,无病生存率为68%,与干预性DLI疗效相当[32]。
对于非血缘脐血移植后患者出现MRD阳性,给予IFN-α治疗可使MRD转阴,阻止血液学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