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教学设计 可下载 可修改 优质文档

合集下载

《湘夫人/屈原》教学设计(陕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湘夫人/屈原》教学设计(陕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湘夫人/屈原》教学设计(陕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湘夫人/屈原》,使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掌握屈原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湘夫人/屈原》的背景知识,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象征手法的解读。

2. 情感变化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其他诗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湘夫人/屈原》,了解诗的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分析情感变化。

4.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湘夫人/屈原》。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表达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湘夫人/屈原》原文及相关注释。

2. 网络资源: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的相关资料。

3. 图像资源:与诗中意象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湘夫人》的背景知识,理解其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 通过分析《湘夫人》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4. 通过对作品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湘夫人》的背景知识。

(2)分析《湘夫人》的艺术特色。

(3)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对《湘夫人》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2)对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湘夫人》的背景知识,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分享各自的见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湘夫人》原文及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湘夫人》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湘夫人》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分享各自的见解。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作品时的积极性,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逻辑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生的反应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

湘夫人教案精选

湘夫人教案精选

湘夫人教案精选湘夫人教案(精选8篇)湘夫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经过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品味湘君对感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2、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3、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境变化。

2、学习屈原执着于梦想、忠贞、爱国的品格。

教学难点掌握《湘夫人》中体现出的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齐来学习。

二、背景介绍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我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之后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

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此刻的斑竹。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

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杯具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

在《湘君》《湘夫人》中,仅有一个瞬间的情节——一个约会的片段,别的都是丰富的内心活动。

屈原截取这个杯具故事的一个片段,凭着精神的流动而创作了这两首优美的诗篇。

《湘君》是写湘夫人到达约会地点没有见到湘君而对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是写湘君前来和湘夫人约会儿没有见到湘夫人而对湘夫人的思念。

三、诵读课文,初步感知1、听朗读录音,梳理字词渚_________眇_________罾__________潺__________袂_________汀_________遗__________搴__________2、诵读指导(1)《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屈原《湘夫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屈原《湘夫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屈原《湘夫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湘夫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表现;
3.发掘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内涵。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A. 教学内容
1.《湘夫人》的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
2.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3.语言表现和意义分析。

B. 教学步骤
1.导入环节:介绍《湘夫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
2.人物形象分析: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其特点,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3.语言表现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重要的语言表现,如比喻、对仗、排比等,并和主题内涵联系起来;
4.深入解析: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湘夫人》的思想内涵;
5.总结回顾:让学生现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教学手段
1.PPT展示和讲解;
2.小组合作学习;
3.互动式课堂教学;
4.讨论式教学。

四、教学评估
1.小组展示主要人物形象的PPT,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互评;
2.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在最后总结回顾环节进行口头评价。

湘夫人教案(8篇)精选范文

湘夫人教案(8篇)精选范文

湘夫人教案(8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湘夫人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本事以朗读背诵的方式,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身的文言语感并积累文言知识, 体会楚辞体的节奏;欣赏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理解诗歌哀怨坚贞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能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 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 从而体味诗歌借助意象营造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生发对楚辞体这种传统文学样式的喜爱之情, 从而更深切地领悟屈原对自我人生梦想上下求索的追求精神。

教学重点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 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借助意象营造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湘水之神――导入解题1、导入:湖南岳阳的君山上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 名叫斑竹, 大家明白它的来历吗?传说湘君(古帝舜), 他南巡时死于苍梧, 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尧帝的二个女儿)听到丈夫的死讯后追随到沅、湘, 因丧夫而落下的悲痛泪水落在竹子上, 使竹竿结满了斑点, 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一传说人物有关的诗歌《湘夫人》。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诗体。

因《离骚》是楚辞中最伟大的作品, 所以楚辞也称为骚体。

特点是:①篇幅较长;②句式参差灵活;③多兮字。

西汉末年, 刘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的作品共十_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 对内进取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可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 屈原之后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 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_大处到细节各种香草精心地装饰。

香草:纯洁完美的事物的象征。

《离骚》中抒情主人公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湘夫人/屈原》教学设计(陕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湘夫人/屈原》教学设计(陕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湘夫人/屈原》教学设计(陕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湘夫人1.1 教学目标了解《湘夫人》的背景知识,理解湘夫人的形象特点。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湘夫人的背景知识介绍,包括湘水流域的文化背景。

诗歌的结构分析,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湘夫人的形象特点,如温柔、贤淑、忠诚等。

探讨屈原通过湘夫人形象表达的爱国情怀。

1.3 教学步骤引入湘夫人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对湘夫人形象的兴趣。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分组讨论,每组分析诗歌中的一个意象,探讨其与湘夫人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湘夫人的形象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表达意图。

1.4 教学评价学生对湘夫人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

学生对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学生对屈原爱国情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屈原2.1 教学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屈原的形象特点。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2 教学内容屈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介绍,包括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

诗歌的结构分析,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屈原的形象特点,如忠诚、正直、忧国忧民等。

探讨屈原通过自我形象表达的忧国忧民之心。

2.3 教学步骤引入屈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屈原形象的兴趣。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分组讨论,每组分析诗歌中的一个意象,探讨其与屈原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屈原的形象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表达意图。

2.4 教学评价学生对屈原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学生对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学生对屈原忧国忧民之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文学与文化背景6.1 教学目标了解《湘夫人》与《屈原》产生的文学与文化背景。

分析文学与文化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2 教学内容介绍战国时期至楚汉时期的文学特点及其演变。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在人教版高一选修课程中,有一本名为《湘夫人》的读本。

这本读本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

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篇文章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教材分析《湘夫人》这本读本是一部以史料为依据,用小说的形式来表现明代名人刘克庄夫人刘氏的生平事迹的作品。

该作品通过对刘氏的家族史、婚姻史、事业史以及文学成就等方面的描述,反映了“女性自强不息,生命价值和文化智慧”的主题。

同时,该作品还涉及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湘夫人》这本读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

2. 理解并掌握“女性自强不息,生命价值和文化智慧”的主题。

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语言能力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湘夫人》这本读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小说的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考虑到该读本对一些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可能会构成一定的挑战,本次教学重点将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上。

四、教学过程本次教学过程将按照课程教学的进度,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在阅读教材前,通过对文本的全盘梳理,提供整体的知识结构,以期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在阅读教材时,将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根本。

3.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朗读等方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阅读教材前,可以通过讲解故事的相关背景,为学生提供整体的知识结构。

《湘夫人》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湘夫人》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湘夫人》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湘夫人》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一、选修背景湖南女作家贵妃醉酒一生起居并不富裕,却在多少挫折中迎来她的艺术成就。

自幼聪慧的她便爱好文学,毕生写出大量的作品,描绘了大量的真实的生活场景。

其中《湘夫人》这一长篇小说,刻画了那段风波故都的狂热岁月。

本连载小说是可以看做一个反应那时代风俗的人类考察小说, 不仅包括了逝水茶楼中的风情及文化人物, 还描绘了那个时代, 故都及朝堂上的激烈风云. 无论从人物、故事情节还是历史背景,都是值得研究、品读的经典之作。

二、教材概述1.教材名称选修10:湘夫人2.作者贵妃醉酒3.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4.出版年月 2012年三、教案内容一. 模块安排本课程设计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二选修10《湘夫人》一书,设计了以下五个模块:模块一说“湘夫人”与湘乡模块二“湘夫人”的作者贵妃醉酒模块三八旗女子嫁到湘、乡村妇女的生活模块四观察桥段情感描绘模块五对话个人的羞愧心理二. 模块介绍模块一:说“湘夫人”与湘乡本单元主要是介绍关于“湘夫人”的典故的起源、历史背景及相关的文化传统、地域文化和文化典故等内容。

希望学生了解了“湘夫人”的真正意义和历史背景。

模块二:贵妃醉酒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贵妃醉酒的生平、文学成就和《湘夫人》的写作背景等,引导学生理解贵妃醉酒创作的故事内容、了解其代表作品,更好地体验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模块三:八旗女子嫁到湘、乡村妇女的生活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小说情节来展现八旗女子嫁到湘地和当地乡村妇女的生活状况差别,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区域生活差异。

同时,也为学生呈现那个年代妇女地位的低下,以及即使出身富贵,处于退场妇女阶段的生活独特性,从中引发学生思考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模块四:观察桥段情感描绘本单元是从小说中抽取社交场合等相对隆重的场景,教学生进行情感描写;分别看《湘夫人》中的小说中是否设置情节舞会这个场面,场间经过是怎样刻刻画出来的等等。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第一篇:《湘夫人》教案《湘夫人》【学习要点】1.探究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诗歌的形象。

【探究活动】诗歌的主人公是谁,这一形象有何特征?【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主张让学生自由探究,诗歌中的形象一般有下面几种: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形象有以下几种:①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⑤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诗歌写了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讨论明确】最普遍的观点就是认为“我”是指湘君;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是指屈原;第三种观点认为“我”既是指湘君也是指屈原;第四种观点认为诗歌中的“我”是指湘夫人。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形象特征:彷徨迷惘、幽思深长、对爱情坚贞不渝、执着追求理想、。

要点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探究活动】诗歌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教师释疑】塑造形象的方式主要是直接的描写和间接的描写,直接描写主要是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间接描写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和其它事物的衬托,本文直接描写主要是人物的动作、肖像和心理的描写,间接描写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即“香草美人”的比喻的运用,答题时要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湘夫人》教案1.doc

《湘夫人》教案1.doc

《湘夫人》教案1《湘夫人》教案i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塑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3情感日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二教学重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2,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三,教学难点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四,教学方法男女分组诵读,师生问答五,教学用具(无)教学过程(—•课吋)一,导入师:我们前几天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板书],我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屈原这个人的生平。

生:……[师板书]师:好。

我们再思考一下“楚辞体”有哪些特点?[提示:可以结合《离骚》注释看], ••••••师:好。

在前儿篇诗歌中我们都能看出比兴手法的运用,同样在这篇诗歌中也存在着比兴于・法的运用,请大家在本课的诗歌学习中注意一下运用比兴于•法的诗句!现在我们來一起学习《湘夫人》。

二,课堂讨论师:首先请同学们自山阅读课文,注意将文中注释的拼音标注到文中,阅读时同时对照诗歌释文,把握诗歌大意。

生:读3分钟。

师:下面我们分男女两大纽來读这首诗,男生先读,“帝子降兮北渚”,预备开始……生:齐读师:同学们朗诵的很好,但其中有几个字音要注意一下:[板书]师: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诗读出了什么故事情节?生:...师:对了,这首诗主要写男女水神在相互述说爱慕之词,却因无法见面Ifij黯然神伤的故事。

同学们可以结合译文感受他们对爱情的期盼。

师:下面我们來看具体的段落。

第i段我先來读一下,大家注意听我语气的停顿。

[师读]刚才大家听我读了一便,有什么感觉。

生无语。

师:你们不说我来问大家。

这四句哪一•句写的最好,最能给你深思?生一:…生二:.....师:你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一句,说说看,它好在哪里?[提示:我们高一•学过《说木叶》这一•课, 大家想想,那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句诗的?]{老师自己补充,别指望学生说了}师:这一段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兴,大家看看,谁能找出来?(假如生一错,就叫生二..…一直到说出來)师:写的什么意思呢?心:..师:不错,这句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伯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屈原及楚辞的特点,感受本诗的凄美意境。

2、掌握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解题:《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

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

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

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

《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

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

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

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

出身于楚国的同姓贵族。

屈原在楚怀王时曾担任左徒的官职。

《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博闻强志,勇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课文分析一、课文朗读二、背景简介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实为祭歌,是屈原在当时楚国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辞。

三、内容赏析:1、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读《湘夫人》首四句,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

《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凄艳哀恻,令人感慨。

第二段,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

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驰于沅、湘之间。

第三段,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第四段,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

筑室水中,容与江滨,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与《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衬。

寸心难表,两情不通,会合无缘,生离死别,自是古来恨事,又岂止儿女旖旎之情!2、佳句赏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高二语文教案-屈原《湘夫人》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屈原《湘夫人》教案

屈原《湘夫人》教案一、导入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常识介绍介绍屈原、楚辞和背景知识三、把握诗歌情感,理解诗歌主题(一)播放录音,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朗读诗歌。

(二)(1)师问:这首诗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答:讲了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恋故事,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动。

(2)师问:诗人是以怎样的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的?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情感讲述这个苦恋故事?(启发学生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来把握诗人情感、理解诗歌主旨)生答:幽怨哀婉生答:诗言志,诗人借讲述这个哀婉、动人的苦恋故事,来表达他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幽怨,借湘君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来表达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情愫。

附屈原其人其事: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湘夫人》教学设计方案

《湘夫人》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楚辞》的背景和特点,认识屈原及其作品。

(2)正确朗读、背诵《湘夫人》,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艺术魅力。

(3)掌握《湘夫人》中的重点字词,如“湘夫人”、“窈窕”、“舟辑”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湘夫人》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感受《湘夫人》的意境美。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湘夫人》相关的诗歌或绘画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湘夫人》。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艺术魅力。

(3)掌握《湘夫人》中的重点字词。

2. 教学难点:(1)探究《湘夫人》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发挥想象,创作与《湘夫人》相关的诗歌或绘画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楚辞》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楚辞》的背景和特点。

(2)简要介绍屈原及其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范读《湘夫人》,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跟读、齐读,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分组背诵《湘夫人》,检查背诵效果。

3. 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湘夫人》中的意象,如“湘夫人”、“湘水”、“荷花”等。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

4. 探究写作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湘夫人》的写作手法,如比兴、象征、拟人等。

(2)学生分组探究,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

5. 创作与展示(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湘夫人》相关的诗歌或绘画作品。

(2)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湘夫人》的艺术魅力和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教案:《湘夫人》一、教学目标:1. 了解《湘夫人》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 理解并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节;3.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及句型;4. 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了解《湘夫人》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及句型。

三、教学准备:1. 《湘夫人》小说;2. PPT或黑板、粉笔;3. 翻译工具、笔记本。

四、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对《湘夫人》的故事背景进行简单了解,并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开展简单的讨论。

Step 2: 阅读与分析1. 学生阅读《湘夫人》的相关章节,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 解读一些重要的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含义。

3. 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讲解。

Step 3: 模仿与对话1. 学生模仿小说中的对话和场景,在小组内进行对话练习,以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演绎小说中的情节,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Step 4: 讨论与思考1. 引导学生就小说中出现的问题、冲突、人物关系等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2.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对文本中的价值观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

五、教学延伸:1. 改编比较:将《湘夫人》与其他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不同作者对同一题材的处理方式,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小说中的情节或主题进行创作,如写作文、绘画、设计漫画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和创作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学生对《湘夫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同时,可通过阅读理解题、写作题、口语表达等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湘夫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湘夫人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2. 增强对湘夫人的尊重和敬仰;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湘夫人的生平事迹;2. 湘夫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3. 珍惜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相关视频或展示湘夫人的图片,介绍湘夫人是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述湘夫人的生平事迹(10分钟)简单介绍湘夫人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和嫁娶生子等事迹,让学生初步了解湘夫人的生平。

三、探讨湘夫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湘夫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她的音乐才华、志向和追求等,强调她对中国传统音乐及古琴艺术的贡献。

四、了解湘夫人的家族历史(10分钟)介绍湘夫人的家族背景和相关的文化传承,让学生了解湘夫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家族文化。

五、思考湘夫人对我们的启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湘夫人的精神,如音乐艺术的追求、对历史文化的重视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总结湘夫人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并展望未来如何珍惜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湘夫人的了解程度,并评价学生对湘夫人的尊重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湘夫人相关的音乐欣赏和琴艺表演,加深学生对湘夫人的理解和对古琴艺术的兴趣。

教学反思:湘夫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讲述湘夫人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可以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等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湘夫人教案5则

湘夫人教案5则

湘夫人教案5则湘夫人教案湘夫人教案(一):教学目的:1、熟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2、分析诗中环境描述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3、透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重点:1、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熟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环境描述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2、透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第一节一、导入:湖南岳阳的君山上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名叫“斑竹”,大家明白它的来历?传说湘君(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尧帝的二个女儿)听到丈夫的死讯后追随到沅、湘,因丧夫而落下的悲哀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一传说人物有关的诗歌《湘夫人》。

二、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群众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用心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

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民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

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远游》《卜居》《渔父》。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湘夫人/屈原》教学设计(陕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湘夫人/屈原》教学设计(陕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湘夫人/屈原》教学设计(陕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湘夫人1.1 教学目标了解湘夫人的背景和故事,理解其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学习湘夫人的诗歌创作技巧,欣赏其优美的词句。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重点湘夫人的背景和故事的理解。

湘夫人的诗歌创作技巧的分析和欣赏。

1.3 教学难点理解湘夫人的爱情观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分析湘夫人的诗歌创作技巧。

1.4 教学准备准备湘夫人的诗歌和相关资料。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湘夫人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引起学生对湘夫人的兴趣。

1.5.2 教学内容介绍湘夫人的背景和故事,让学生了解湘夫人的爱情观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分析湘夫人的诗歌创作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其优美的词句。

1.5.3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湘夫人的诗歌,感受其情感表达。

学生讨论湘夫人的爱情观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1.5.4 教学评价学生对湘夫人的背景和故事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湘夫人的诗歌创作技巧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屈原2.1 教学目标了解屈原的背景和故事,理解其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学习屈原文献的创作技巧,欣赏其优美的词句。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重点屈原的背景和故事的理解。

屈原文献的创作技巧的分析和欣赏。

2.3 教学难点理解屈原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分析屈原文献的创作技巧。

2.4 教学准备准备屈原的文献和相关资料。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通过展示屈原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引起学生对屈原的兴趣。

2.5.2 教学内容介绍屈原的背景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屈原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分析屈原文献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其优美的词句。

2.5.3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屈原的文献,感受其情感表达。

学生讨论屈原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2.5.4 教学评价学生对屈原的背景和故事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屈原文献的创作技巧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第六章:诗歌主题分析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湘夫人》和《屈原》的诗歌主题。

屈原湘夫人的教案设计及原文(优秀6篇)

屈原湘夫人的教案设计及原文(优秀6篇)

屈原湘夫人的教案设计及原文(优秀6篇)教学难点篇一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教学方法篇二男女分组诵读,师生问答九歌湘夫人屈原篇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X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獭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鳎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饧日拧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九歌湘夫人译文:湘君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X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湘夫人》的背景及意义;(2)掌握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3)分析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湘夫人》的创作背景及意义;(2)分析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3)欣赏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湘君和湘夫人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2)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及其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湘夫人》的背景及意义;(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3)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及其表现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们的分析成果。

4.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2. 谈谈你对《湘夫人》中的神话元素的理解;3. 请举例说明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收获。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教学重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2、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课时安排】 1 课时【导语】上节课我们骑马奔驰在黄河流域的厚厚黄土上,随着马蹄扬起的阵阵尘土倾听思妇们唱起的游子之歌。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坐着船去汨罗江边寻觅一位中国最早的行吟诗人,沿着他的足迹来领略荆楚文化的魅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大家已经掌握的有关《楚辞》的文学常识。

一、相关背景知识介绍(一)关于屈原1 、屈原生活的时代简介:屈原(约前340至约前278)出生于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姓。

祖先屈瑕,为楚武王熊通之子,被封于“屈”之地,后代以“屈”为氏。

始祖为传说中的古帝颛顼高阳氏。

“帝高阳之苗裔合,朕皇考曰伯庸。

”(《离骚》)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

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

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

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这天正是五月初五。

屈原家乡为湖北秭归县。

贵族出身,使他有机会接受教育。

学识渊博,同时由于他和楚王同姓,所以培养出较浓厚的宗国感情。

屈原生活的时代在战国中期,七大国之间连年征战。

当时最有条件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和楚国,但秦国占优势,因为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更加强大起来,而楚国在吴起变法失败后越加腐败,所以楚国必须和齐国结盟共同对抗秦国。

2 、屈原作品及特色(1)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总结课文】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活动类型I:
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接触文章,读懂诗歌。
活动类型II:
学生集体诵读,辅助解决字音问题。
活动类型III:
学生自主改写与集体讨论相结合。【活动组织过程】第一步,学生自己改写;第二步,小组讨论;第三步,小组推荐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总结段落大意,梳理文章内容。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祠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的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
(3)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4)对“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的理解。
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大家可以参看课本第9页课下注释1和第11页“相关链接”,了解屈原、楚辞、《九歌》、《湘君》、《湘夫人》的相关背景。
【环节设置目的】通过知人论世,为以意逆志作铺垫。
【过渡与衔接】我们了解了相关背景,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
2、诵读诗歌。任务目标:解决重点字词。
A、注意课下注释中,注音的字。
(1)注意诗歌的情感基调。
(2)注意诗人采用的意象。
(3)注意诗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4)可以适当发挥想象。
【环节设置目的】将《湘夫人》改写成散文,通过教师适当点评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
【点评中需提示的问题】
(1)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的作用——情景交融的的手法。
于是,他矢志不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环节设计目的】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入课文,设置悬念,增强课堂整体感。
【过渡与衔接】这,就是屈原——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我们曾经学习过他的《离骚》,今天我们再来学他《九歌》组诗中的一首诗——《湘夫人》。
二、走入文本,理解课文。
(2)“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此诗要表达的爱情有什么关系?
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一种理解(郭沫若):九嶷山的诸神都和湘君一起来迎接湘夫人,连绵不断,犹如天上的流云一样,场面十分热闹,可是湘夫人并没有来。又一种理解(胡念贻):九嶷之神纷纷都来迎接,众神像云一样地来到。(我则归九嶷,湘夫人不得见了。)第三种理解(陆侃如、龚克昌):九嶷山上的众神啊都来欢迎,你和侍从们前来啊像流云一样。在这三种理解中,第一、二种理解都把句子中的“灵”解释为九嶷山上的众神,而第三种理解则把“灵”解释为湘夫人及其侍从。与第一、三种理解不同,第二种理解是九嶷山众神把湘君迎走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体会楚辞独特的语言结构,理解文意。
2.掌握分析诗歌常用手法的方法。
3.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感受屈原的情感。
教学教法
1、运用诵读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运用改写法,将《湘夫人》改写成散文,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
3、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情感。
4、运用比较法,比较《湘君》和《湘夫人》这两首诗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屈原名句
他曾经寄予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他曾经傲然于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但他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B、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 .帝子降兮北渚渚:水边的浅滩。
2 .与佳期兮夕张张:张设罗帐。
3 .罾何为兮木上 罾:鱼网。
4 .蛟何为兮水裔裔:边。
5 .朝驰余马兮江皋皋:边。
6 .葺之兮何盖 葺:编草盖房子。
【环节设置目的】引导学生打好语言的基本功,首先读懂《湘夫人》。
3、改写诗歌。
【过渡与衔接】通过诵读诗歌,我们初步领略了诗歌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改写成散文,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意旨。在改写之前,有几点提示:
《湘夫人》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
课题
湘 夫 人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时
2课时
上课时间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分析文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深入了解屈原的心志。
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心情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驰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盼,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