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阻尼受迫振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受迫振动共振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共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受迫振动的基本原理和共振现象。

2. 通过实验验证受迫振动共振的条件,并观察共振现象。

3. 研究不同频率、阻尼和激励力对受迫振动共振的影响。

4. 掌握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受迫振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的振动现象。

当外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发生共振现象,此时物体的振幅达到最大值。

实验原理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运动方程可表示为:\[ m\ddot{x} + c\dot{x} + kx = F(t) \]其中,\( m \) 为物体的质量,\( c \) 为阻尼系数,\( k \) 为弹簧劲度系数,\( x \) 为物体的位移,\( F(t) \) 为外力。

当外力为简谐振动时,即 \( F(t) = F_0 \cos(\omega t) \),则运动方程可简化为:\[ m\ddot{x} + c\dot{x} + kx = F_0 \cos(\omega t)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波尔共振仪2. 信号发生器3. 数字示波器4. 阻尼器5.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将波尔共振仪的摆轮与阻尼器连接,并调整阻尼器,使摆轮处于自由振动状态。

2. 打开信号发生器,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产生简谐振动信号。

3.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连接到波尔共振仪的输入端,开始实验。

4. 使用数字示波器观察波尔共振仪的振动信号,记录振幅和频率。

5. 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共振现象,记录共振频率和振幅。

6. 改变阻尼器的阻尼系数,观察阻尼对共振现象的影响。

7. 改变激励力的幅度,观察激励力对共振现象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与波尔共振仪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现象,振幅达到最大值。

2. 随着阻尼系数的增加,共振频率逐渐降低,振幅逐渐减小。

3. 随着激励力幅度的增加,共振现象更加明显,振幅达到最大值。

六、实验结论1. 受迫振动共振现象是当外力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物体振幅达到最大值的现象。

受迫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研究实验报告受迫振动研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受迫振动现象及其规律,了解振动的幅值、频率、阻尼等因素对受迫振动的影响,并掌握减振降噪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受迫振动是指物体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往复运动。

本实验中,我们将采用电动振动台作为驱动力,使实验物体产生受迫振动。

振动台的振幅、频率和阻尼均可调,以便探究不同因素对受迫振动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电动振动台、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等。

2.将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固定在振动台上,连接数据采集器与电脑,启动数据采集系统。

3.将待测物体放置在振动台上,调整物体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等参数。

4.设定振动台的振幅、频率和阻尼,启动振动台,使物体产生受迫振动。

5.通过电脑实时监测位移和力的变化情况,记录多组数据。

6.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受迫振动的幅频图和相频图。

7.改变振动台的振幅、频率和阻尼,重复步骤3至6,探究不同因素对受迫振动的影响。

8.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振动的幅值、频率、阻尼等因素对受迫振动的影响,并探讨减振降噪的方法。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设定了不同的振幅、频率和阻尼,并记录了相应的位移和力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因素下的受迫振动的幅频图和相频图。

2.数据分析与结论(1)振幅对受迫振动的影响:随着振幅的增加,物体的振动幅度增大。

当振幅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振动幅度将趋于稳定。

这一现象表明,当驱动力足够大时,物体的振动将达到一个稳定的极限值。

(2)频率对受迫振动的影响:随着频率的增加,物体的振动幅度减小。

当频率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振动幅度将趋于零。

这一现象表明,高频率的驱动力对物体的影响较小。

(3)阻尼对受迫振动的影响:随着阻尼的增加,物体的振动幅度减小。

当阻尼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振动幅度将趋于零。

这一现象表明,阻尼大的物体对外部扰动的抵抗能力较强。

受迫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一、引言。

受迫振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受迫振动的研究,探讨受迫振动的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受迫振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振动系统产生的振动。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研究的对象定为单摆系统。

单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受迫振动系统,它由一个质点和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组成,质点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周期性的振动。

当外力施加在单摆系统上时,就会产生受迫振动。

三、实验内容。

1. 实验仪器,单摆装置、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2. 实验步骤:a. 将单摆装置悬挂好,并调整至静止状态。

b. 将振动传感器连接至数据采集系统,并将数据采集系统连接至计算机。

c. 施加外力,记录单摆系统的振动数据。

d. 分析数据,得出受迫振动的特性参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 受迫振动的频率与外力的频率相同,且振幅受到外力的影响。

2. 外力的频率与振幅的变化会影响受迫振动的稳定性。

3. 受迫振动的共振现象会在特定的外力频率下出现。

五、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单摆系统的受迫振动进行研究,得出了受迫振动的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受迫振动在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其特性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受迫振动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受迫振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与实践,能够更好地将受迫振动理论运用于工程实践中,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七、致谢。

在本次实验中,感谢所有参与实验的同学们的辛勤劳动和支持,也感谢实验中得到的指导和帮助。

以上就是本次实验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受迫振动的研究有所帮助。

阻尼震动实验报告

阻尼震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阻尼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阻尼振动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3. 研究不同阻尼系数对阻尼振动的影响;4. 分析阻尼振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振幅衰减规律。

二、实验原理阻尼振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振动系统由于阻尼力的作用,其振动幅度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的过程。

阻尼系数是描述阻尼力大小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阻尼对振动系统的影响程度。

在阻尼振动实验中,我们通常采用简谐振动系统,如弹簧振子、摆等,来模拟阻尼振动现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阻尼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可表示为:m d²x/dt² + c dx/dt + k x = F(t)其中,m为质量,c为阻尼系数,k为弹簧刚度,x为位移,F(t)为外力。

三、实验装置1. 弹簧振子:包括弹簧、质量块、支架等;2. 阻尼装置:用于调节阻尼系数;3. 传感器:用于测量振动位移;4. 数据采集器:用于记录实验数据;5. 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将弹簧振子固定在支架上,调节阻尼装置,使阻尼系数为0;2. 用传感器测量弹簧振子的初始振幅;3. 在弹簧振子上施加外力,使其开始振动;4. 使用数据采集器记录振动过程中的位移数据;5. 改变阻尼系数,重复步骤3和4,记录不同阻尼系数下的振动数据;6. 分析实验数据,研究不同阻尼系数对振幅衰减和能量损失的影响。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阻尼系数为0时,弹簧振子进行无阻尼振动,振幅保持不变;2. 随着阻尼系数的增加,振幅逐渐减小,衰减速度加快;3. 当阻尼系数达到一定程度时,振幅趋于稳定,表明振动系统已达到稳态;4. 阻尼系数与振幅衰减速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可用阻尼系数与振幅衰减率的比值来描述。

六、结论1. 阻尼振动是振动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由于阻尼力的作用,振动幅度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的过程;2. 阻尼系数是描述阻尼力大小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阻尼对振动系统的影响程度;3. 阻尼系数与振幅衰减速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阻尼系数越大,振幅衰减速度越快;4.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阻尼振动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为研究振动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受迫振动终结报告

受迫振动终结报告

受迫振动终结报告受迫振动是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振动。

本次实验主要研究了受迫振动的特性以及振动系统的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叙述实验的目的、步骤、结果以及结论。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证明受迫振动现象,并观察振动的频率与外力频率之间的关系。

2.探究振动系统的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3.理解振动系统的共振现象。

实验步骤:1.首先搭建受迫振动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弹簧振子和一个电机。

2.调整电机的转速,使其产生固定的外力频率。

3.测量不同外力频率下振子的振幅,并记录数据。

4.改变振子的质量、弹簧的劲度系数以及电机的转速,观察振动频率的变化。

5.添加阻尼装置,观察振子的振动情况,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受迫振动的频率与外力频率相同,振幅取决于共振频率。

2.振动系统的阻尼程度对振动的幅度和相位角有明显影响。

3.随着阻尼的增加,振动的幅度逐渐减小,相位角逐渐增大。

4.当阻尼达到一定程度时,振动会停止,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实验结论:1.受迫振动的频率与外力频率相同,且振幅与共振频率有关。

2.阻尼会抑制振动的幅度,并改变振动的相位角。

3.已知振动系统的质量、劲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可以计算出共振频率和阻尼比。

4.阻尼过大会使振动停止,而阻尼过小会引起共振现象。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1.在调整电机转速时,由于电机速度的突变,振子振动不稳定。

可以尝试使用电机启动时的加速均匀调整方法。

2.实验室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可以选择在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实验,以减小外界因素的干扰。

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受迫振动现象和阻尼对振动的影响,深入了解了振动系统的特性以及共振现象。

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符,达到了预期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受迫振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实验中还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方法,这对我今后的实验思考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研究受迫振动实验报告

研究受迫振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理解并掌握受迫振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学习使用实验设备(如波尔共振仪)进行受迫振动实验。

3. 通过实验观察并分析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4. 研究不同阻尼力矩对受迫振动的影响,观察共振现象。

5. 学习使用频闪法测定运动物体的某些量,如相位差。

二、实验原理受迫振动是指物体在外部周期性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振动。

这种周期性力称为策动力。

在稳定状态下,受迫振动的振幅与策动力的频率、原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以及阻尼系数有关。

当策动力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系统产生共振,振幅达到最大值。

实验中,我们采用摆轮在弹性力矩作用下自由摆动,并在电磁阻尼力矩作用下作受迫振动来研究受迫振动特性。

摆轮受到周期性策动力矩 \( M_0 \cos(\omega t) \) 的作用,并在有空气阻尼和电磁阻尼的媒质中运动时(阻尼力矩为 \( -b\omega^2 x \)),其运动方程为:\[ m \frac{d^2 x}{dt^2} + b \omega^2 x = M_0 \cos(\omega t) \]其中,\( m \) 为摆轮质量,\( x \) 为摆轮位移,\( \omega \) 为策动力频率,\( b \) 为阻尼系数。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波尔共振仪2. 频闪仪3. 秒表4. 数据采集系统5. 计算机四、实验步骤1. 将波尔共振仪安装好,调整摆轮至平衡位置。

2. 打开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摆轮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自由振动数据。

3. 逐步增加策动力矩,观察并记录摆轮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差。

4. 改变阻尼力矩,重复步骤3,观察并记录不同阻尼力矩下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差。

5. 使用频闪仪测定摆轮在不同频率下的相位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幅频特性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受迫振动的幅频曲线。

从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策动力频率的增加,振幅先增大后减小,在策动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振幅达到最大值,即发生共振。

受迫振动演示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受迫振动的概念和特点。

2. 观察受迫振动中共振现象的产生。

3. 研究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4. 学习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受迫振动实验。

二、实验原理受迫振动是指物体在周期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振动。

当策动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系统产生共振,振幅达到最大值。

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是指振幅与策动力的频率之间的关系,相频特性是指振幅与策动力频率之间的相位差。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波尔共振仪2. 弹簧摆轮3. 电磁阻尼装置4. 频闪仪5. 数据采集器6. 计算机及分析软件四、实验步骤1. 连接波尔共振仪,确保各部分工作正常。

2. 将弹簧摆轮固定在波尔共振仪上,调整摆轮的初始位置,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3. 打开电磁阻尼装置,调整阻尼力矩,使阻尼系数适中。

4. 利用频闪仪观察摆轮的振动情况,并记录下摆轮的振动频率。

5. 改变策动力的频率,记录下不同频率下的振幅和相位差。

6. 利用数据采集器记录下摆轮的振动数据,并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

7. 分析振幅与策动力频率之间的关系,绘制幅频特性曲线。

8. 分析振幅与策动力频率之间的相位差,绘制相频特性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当策动力的频率与摆轮的固有频率相同时,观察到摆轮的振幅达到最大值,产生共振现象。

(2)随着策动力频率的增加,振幅逐渐减小,相位差逐渐增大。

(3)幅频特性曲线呈倒U形,相频特性曲线呈线性。

2. 分析(1)共振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策动力的频率与摆轮的固有频率相匹配,使得系统在策动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振幅。

(2)幅频特性曲线表明,在共振频率附近,振幅随策动力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当超过共振频率后,振幅逐渐减小。

(3)相频特性曲线表明,振幅与策动力频率之间存在相位差,相位差随着策动力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六、实验结论1. 受迫振动是物体在周期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振动,具有共振现象。

2. 共振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策动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匹配。

受迫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研究实验报告受迫振动研究报告1. 实验原理1.1受迫振动本实验中采用的是伯尔共振仪,其外形如图1所示:图1铜质圆形摆轮系统作受迫振动时它受到三种力的作用:蜗卷弹簧B 提供的弹性力矩,轴承、空气和电磁阻尼力矩,电动机偏心系统经卷簧的外夹持端提供的驱动力矩。

根据转动定理,有式中,J为摆轮的转动惯量,为驱动力矩的幅值,为驱动力矩的角频率,令则式(1)可写为式中为阻尼系数,为摆轮系统的固有频率。

在小阻尼条件下,方程(2)的通解为:此解为两项之和,由于前一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这反映的是一种暂态行为,与驱动力无关。

第二项表示与驱动力同频率且振幅为的振动。

可见,虽然刚开始振动比较复杂,但是在不长的时间之后,受迫振动会到达一种稳定的状态,称为一种简谐振动。

公式为:振幅和初相位(为受迫振动的角位移与驱动力矩之间的相位差)既与振动系统的性质与阻尼情况有关,也与驱动力的频率和力矩的幅度有关,而与振动的初始条件无关(初始条件只是影响达到稳定状态所用的时间)。

与由下述两项决定:1.2共振由极值条件可以得出,当驱动力的角频率为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值,产生共振:共振的角频率振幅:相位差由上式可以看出,阻尼系数越小,共振的角频率越接近于系统的固有频率,共振振幅也越大,振动的角位移的相位滞后于驱动力矩的相位越接近于.下面两幅图给出了不同阻尼系数的条件下受迫振动系统的振幅的频率相应(幅频特性)曲线和相位差的频率响应(相频特性)曲线。

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受迫振动的相频特性1.3阻尼系数的测量(1)由振动系统作阻尼振动时的振幅比值求阻尼系数摆轮如果只受到蜗卷弹簧提供的弹性力矩,轴承、空气和电磁阻尼力矩,阻尼较小()时,振动系统作阻尼振动,对应的振动方程和方程的解为:可见,阻尼振动的振幅随时间按指数律衰减,对相隔n个周期的两振幅之比取对数,则有:实际的测量之中,可以以此来算出值。

其中,n为阻尼振动的周期数,为计时开始时振动振幅,为的n次振动时振幅,T为阻尼振动时周期。

受迫振动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受迫振动实验,探究受迫振动系统的特性,并验证受迫振动的共振现象。

实验仪器与设备,振动台、弹簧振子、电磁振子、频率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实验原理,受迫振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振动系统产生的振动。

当外力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振动系统将出现共振现象。

实验步骤:1. 首先,将弹簧振子固定在振动台上,并接通电源,调整振动台的频率,使弹簧振子产生自由振动。

2. 然后,将电磁振子放置在弹簧振子旁边,接通电源,并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使电磁振子产生受迫振动。

3. 使用频率计测量弹簧振子和电磁振子的振动频率,并记录下数据。

4. 利用示波器观察弹簧振子和电磁振子的振动波形,分析受迫振动的特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量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1. 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为f1=10Hz,电磁振子的固有频率为f2=12Hz。

2. 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0Hz时,弹簧振子和电磁振子的振幅达到最大值,出现共振现象。

3. 通过示波器观察,我们发现在共振时,振动系统的振幅明显增大,且振动波形呈现出明显的共振特征。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受迫振动系统的共振现象是由外力频率与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相匹配所导致的。

2. 在共振时,振动系统的振幅显著增大,能量传递效率提高。

3. 受迫振动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验证了受迫振动的共振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受迫振动系统的特性,掌握了受迫振动的共振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受迫振动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振动现象的理解,也为日后的科研工作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信号发生器频率调节不准确的问题,影响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反复调节信号发生器,确保频率的准确性,最终获得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展望:受迫振动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受迫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受迫振动的研究,探索振动系统的特性,并验证受迫振动的理论知识。

实验仪器与设备,振动台、弹簧振子、电磁振子、频率计、示波器、电源供应器等。

实验原理,受迫振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振动系统受到迫使而产生的振动。

当外力的频率接近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会出现共振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改变外力的频率和振幅,观察振动系统的响应,从而研究受迫振动的特性。

实验步骤:1. 将弹簧振子和电磁振子分别固定在振动台上,并连接到电源供应器和频率计上。

2. 调节频率计和电源供应器,使弹簧振子和电磁振子的固有频率分别为f1和f2。

3. 分别设置外力的频率为f1、f2和f3,观察振动系统的响应,并记录数据。

4. 调节外力的振幅,重复步骤3的实验,并记录数据。

5.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当外力的频率等于弹簧振子或电磁振子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系统会出现共振现象,振幅急剧增大。

2. 外力的振幅对振动系统的响应有明显影响,振幅越大,振动系统的响应越明显。

结论,受迫振动是振动系统的一种重要现象,外力的频率和振幅对振动系统的响应有显著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受迫振动的特性,为振动系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探讨了受迫振动的特性,并验证了受迫振动的理论知识。

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振动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外界干扰和仪器误差等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减小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的意义与展望,受迫振动作为振动系统的重要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受迫振动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振动系统的特性,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受迫振动的特性,拓展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阻尼振动实验报告

阻尼振动实验报告

阻尼振动实验报告
在阻尼振动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验装置测量了阻尼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阻尼对振动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下是本次阻尼振动实验的报告:
实验装置及步骤
本次实验采用了一台带有阻尼装置的简谐振动器,实验装置包括振动器、振幅测量器、频率计等设备。

实验步骤如下:
1. 将振动器固定在实验台面上,并调整振动器的参数,使其处于稳定状态。

2. 将频率计连接至振动器,准确测量振动器的振动频率。

3. 启动振动器,记录振动的振幅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我们得到了阻尼振动的振幅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随着时间的推移,振幅逐渐减小,表明系统的振动受到了阻尼的影响。

2. 随着阻尼系数的增加,振幅的减小速度也随之增加,说明阻尼对振动的影响是显著的。

3. 阻尼对振动系统的自由振动频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振动频率随阻尼系数的增加而减小。

实验结论和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阻尼对振动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阻尼能够减少振动系统的振幅,降低系统的能量,并影响系统的振动频率。

在实际工程中,阻尼的控制和优化对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阻尼对振动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得出了结论和分析。

阻尼振动是振动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次实验报告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阻尼振动的原理和特性。

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实验报告

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实验报告

清华大学实验报告工程物理系工物40 钱心怡 2014011775实验日期:2015年3月3日一.实验名称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二.实验目的1.观测阻尼振动,学习测量振动系统参数的基本方法2.研究受迫振动的频幅特性和相频特性,观察共振现象3.观察不同阻尼对振动的影响三.实验原理1.阻尼振动在转动系统中,设其无阻尼时的固有角频率为ω0,并定义阻尼系数β其转动的角度与时间的关系满足如下方程解上述方程可得当系统处于弱阻尼状态下时,即β<ω0时,θ和t满足如下关系解得阻尼振动角频率为ωd=,阻尼振动周期为T d=同时可知lnθ和t成线性关系,只要能通过实验数据得到二者之间线性关系的系数,就可以进一步解得阻尼系数和阻尼比。

2.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受迫振动当存在周期性外力作用时,振动系统满足方程θ和t满足如下关系:该式中的第一项随着时间t的增大逐渐趋于0,因此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系统在外力作用下达到平衡,第一项等于0,在该稳定状态下,系统的θ和t满足关系:其中;(θ∈(0,π)) 3.电机运动时的受迫振动当波尔共振仪的长杆和连杆的长度远大于偏心轮半径时,当偏心轮电机匀速转动时,设其角速度为ω,此时弹簧的支座是弹簧受迫振动的外激励源,摆轮转角满足以下方程:即为与受周期性外力矩时的运动方程相同,即有可知,当ω=ω0时φ最大为,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

四.主要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1.实验仪器波尔共振仪主要由振动系统和提供外激励的两个部分组成。

振动系统包括弹簧和摆轮。

弹簧一端固定在摇杆上。

摆轮周围有一圈槽型缺口,其中有一个长缺口在平衡时对准光电门。

右侧的部分通过连杆向振动装置提供外激励,其周期可进行调节。

上面的有机玻璃盘随电机一起转动。

当摆轮转到平衡位置时,闪光灯闪烁,照亮玻璃盘上的白色刻度线,其示数即为在外激励下摆轮转动时落后于电动机的相位。

2.实验步骤(1)调整仪器打开电源并断开电机和闪光灯的开关。

阻尼调至0档。

手动调整电机的偏心轮使其0标志线与0度刻线对齐。

物理受迫振动实验报告

物理受迫振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受迫振动的概念及其特性;2. 掌握测量受迫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3. 研究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4. 通过实验观察共振现象。

二、实验原理1. 受迫振动:物体在周期外力的持续作用下发生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这种周期性的外力称为策动力。

当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系统发生共振,振幅达到最大。

2. 固有频率: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自由振动时,其振动频率称为固有频率。

3. 幅频特性:受迫振动系统在不同策动频率下的振幅变化规律。

4. 相频特性:受迫振动系统在不同策动频率下的相位差变化规律。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波尔共振仪;2. 秒表;3. 频率计;4. 数据采集器;5. 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 将波尔共振仪的弹性摆轮固定在支架上,调整摆轮的初始位置,使其静止。

2. 打开波尔共振仪,设置初始频率,开始实验。

3. 使用秒表记录摆轮振动周期,计算频率。

4. 逐渐改变策动频率,记录不同频率下的振幅和相位差。

5. 重复步骤3和4,直到获得足够的数据。

6. 分析数据,绘制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固有频率的测量:通过实验,测得受迫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0。

2. 幅频特性: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幅频曲线。

曲线表明,当策动频率接近固有频率时,振幅逐渐增大,直至共振时达到最大值。

3. 相频特性: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相频曲线。

曲线表明,当策动频率接近固有频率时,相位差逐渐增大,直至共振时达到90°。

4. 共振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当策动频率接近固有频率时,摆轮振幅明显增大,共振现象明显。

六、实验结论1. 受迫振动系统在不同策动频率下的振幅和相位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2. 当策动频率接近固有频率时,系统发生共振,振幅达到最大。

3. 通过实验,成功测量了受迫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并研究了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阻尼力矩对振幅和相位差有显著影响。

受迫振动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受迫振动实验,掌握受迫振动的基本规律,了解振幅、频率和相位对受迫振动的影响。

实验仪器,振动台、弹簧振子、电磁振子、频率计、示波器等。

实验原理,受迫振动是指振动系统受到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在实验中,我们将振动台与电磁振子相连,通过改变电磁振子的频率和振幅,可以观察到振动台的受迫振动情况。

根据受迫振动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振幅、频率和相位对受迫振动的影响规律。

实验步骤:1. 将弹簧振子固定在振动台上,调整振动台使其水平放置。

2. 将电磁振子的振幅和频率调节到一定数值,接通电源。

3. 观察振动台的受迫振动情况,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4. 改变电磁振子的振幅和频率,重复步骤3,记录数据。

5. 利用频率计和示波器对振动台的受迫振动进行进一步分析。

实验数据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受迫振动的数据,包括不同振幅、频率下振动台的振动情况。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振幅对受迫振动的影响,振幅的增大会使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但在一定范围内振幅的增大并不会导致振动台的受迫振动频率发生变化。

2. 频率对受迫振动的影响,频率的增大会使受迫振动的振幅减小,频率的减小会使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

3. 相位对受迫振动的影响,相位的变化会导致受迫振动的相位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不会对振幅和频率产生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受迫振动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振幅、频率和相位对受迫振动的影响规律。

这些规律不仅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调节和控制振动系统,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实验数据记录要准确,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得出。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电源,做好实验仪器的清理和保养工作。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受迫振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受迫振动的基本规律。

这些知识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受迫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2)

受迫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2)

受迫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2)实验题目:受迫振动研究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受迫振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对振动现象的理解;2、学会用示波器观察和记录振动现象的振幅、频率等参数,并用多种方法测量振动参数(频率、周期、振幅)及其误差;3、通过实验,在实验中养成细心、认真做实验的良好习惯,加深对实际现象的理解。

实验仪器:1、示波器:需要一个能够输出正弦波的信号源,以促使被研究的简谐振动成为受迫振动。

2、单摆实验器材:支架、单摆杆、单摆球等。

实验原理:在一个简谐振动中,振幅、频率和周期是三个基本物理量。

其中,振幅是指物体从平衡位置最大的偏离距离,频率是指每秒钟振动的周期数,周期是指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为了更好地观察振动现象,我们需要一个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电子测量仪器,能够将交流信号的波形可视化处理,以方便观察和测量。

在受迫振动中,需要一个外力的作用,以促使物体发生振动。

这个外力称为驱动力。

驱动力通常采用正弦波信号的形式,频率可以自由设定。

驱动力频率和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受迫振动会变得非常明显。

这种现象称为共振现象。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将示波器连接到正弦波信号源上。

2、振幅测量:用单摆实验器材在水平面内安装单摆,制备一个只有重力驱动的简谐振动系统。

利用单摆的振幅测量器,测量单摆的振动振幅,将该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内。

3、受迫振动研究:稳定实验环境后,控制信号源频率与单摆自由振动频率接近。

通过示波器记录振幅、频率等数据。

测量并记录各项数据。

实验结果:实验测得,单摆自由振动的周期为2.06秒,频率为0.485Hz,振幅为13.72cm。

进行受迫振动研究时,设定驱动力频率为1Hz,当驱动力频率与单摆自由振动频率接近时,单摆振幅迅速增大,达到峰值后又迅速下降。

该现象即为共振现象,此时单摆振幅达到最大值为53.2cm。

实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在受迫振动中,当驱动力频率与自由振动频率接近时,共振现象会出现,此时振幅增加明显。

受迫振动的研究 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的研究 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研究受迫振动的特性,探究受迫振动的频率与振幅之间的关系。

实验仪器与材料:弹簧振子、振动发生器、示波器、电压表、计时器。

实验原理:受迫振动是指在外界周期性力的作用下,振子产生的振动。

受迫振动的特点是振子在外力的驱动下,振动频率等于外力的频率,而振幅受到振子本身的固有频率和外力频率的共同影响。

实验步骤:1. 将弹簧振子固定在水平台上,并调整其初始位置,使其处于平衡位置。

2. 将振动发生器与振子连接,开启振动发生器,并调节频率为一定值。

3. 使用示波器观察振子的振动情况,并测量振子受迫振动的周期T。

4. 改变振动发生器的频率,重复第3步,得到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周期T。

5. 根据周期T计算受迫振动的频率f=1/T。

6. 改变振动发生器的振幅,重复第2步至第5步,得到不同振幅下的振动频率f和周期T。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频率(Hz)周期T(s)-5 0.210 0.115 0.06720 0.0525 0.04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受迫振动的频率和周期,并绘制频率-振幅示意图。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可得,当受迫振动频率为5Hz时,其周期T为0.2s;当频率为10Hz时,周期T为0.1s;当频率为15Hz时,周期T为0.067s;当频率为20Hz时,周期T为0.05s;当频率为25Hz时,周期T为0.04s。

可见,受迫振动的频率与周期呈反比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频率-振幅示意图显示,当受迫振动的频率变化时,振幅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当频率较小时,振幅较大;随着频率的增加,振幅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频率过大时,振幅几乎趋近于零。

这是由于受迫振动的特性决定的。

在低频时,振子能够跟随外力的驱动进行较大幅度的振动;随着频率的增加,振子的响应速度有限,无法完全跟随外力的变化而发生滞后,导致振幅变小;当频率过大时,振子无法迅速响应外力的变化,振子的振幅几乎趋近于零。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来自于实验仪器的精度以及实际振动情况的复杂性。

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 实验报告

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 实验报告

《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测阻尼振动,学习测量振动系统基本参数的方法;2.研究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观察共振现象;3.观测不同阻尼对受迫振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有粘滞阻尼的阻尼振动弹簧和摆轮组成一振动系统,设摆轮转动惯量为J ,粘滞阻尼的阻尼力矩大小定义为角速度d θ/dt 与阻尼力矩系数γ的乘积,弹簧劲度系数为k ,弹簧的反抗力矩为-k θ。

忽略弹簧的等效转动惯量,可得转角θ的运动方程为220d d J k dt dtθθγθ++=记ω0为无阻尼时自由振动的固有角频率,其值为ω0=,定义阻尼系数k/J β=γ/(2J ),则上式可以化为:2220d d k dt dtθθβθ++=小阻尼即时,阻尼振动运动方程的解为2200βω-<(*)())exp()cosi i t t θθβφ=-+由上式可知,阻尼振动角频率为,阻尼振动周期为d ω=2d dT π=2.周期外力矩作用下受迫振动的解在周期外力矩Mcos ωt 激励下的运动方程和方程的通解分别为22cos d d J k M t dt dtθθγθω++=()())()exp coscos i i m t t t θθβφθωφ=-++-这可以看作是状态(*)式的阻尼振动和频率同激励源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叠加。

一般t >>τ后,就有稳态解()()cos m t t θθωφ=-稳态解的振幅和相位差分别为m θ=2202arctanβωφωω=-其中,φ的取值范围为(0,π),反映摆轮振动总是滞后于激励源支座的振动。

3.电机运动时的受迫振动运动方程和解弹簧支座的偏转角的一阶近似式可以写成()cos m t tααω=式中αm 是摇杆摆幅。

由于弹簧的支座在运动,运动支座是激励源。

弹簧总转角为。

于是在固定坐标系中摆轮转角θ的运动方程为()cos m t t θαθαω-=-()22cos 0m d d J k t dt dtθθγθαω++-=也可以写成22cos m d d J k k t dt dtθθγθαω++=于是得到m θ=由θm 的极大值条件可知,当外激励角频率时,0m θω∂∂=ω=系统发生共振,θm有极大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即 ������ 2 ������ ������������ ������ 2 + ������ + ������������ = ������������������ cos ������������ ������������ ������������ 它和弹簧支座固定、摆轮受周期外力矩������������������ cos ������������作用时运动 方程在形式上完全一致,等效外激励力矩的振幅为������������������ ,则对 应的稳态解振幅和相位差分别为 ������������ = ������������ ������2 0
������ ������ 0 ������ 、 ������
=
������ 2 ������������ 2������
2 ������2 0 −������
3. 阻尼振动周期������������ = 4. 时间常数������ = 的时间。 5. 品质因素������ ≡
1 2������ 2������ ������ 1 ������
������������ ������������
,������ 为阻尼力矩系数。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忽略弹簧的等效转动惯量,得摆轮转角������的运动方程为 ������ 2 ������ ������������ ������ 2 + ������ + ������������ = 0 ������������ ������������ 记������0 = ������/������为无阻尼时自由振动的固有角频率,定义阻尼系 数������ = ������/(2������),则运动方程化为 ������ ������ ������������ + 2������ + ������2 0 ������ = 0 2 ������������ ������������
2 ������0 − ������ 2 ������ + ������������ + ������������ cos ������������ − ������
由微分方程理论可知, 此通解是一个阻尼振动与一个频率和激 励源相同的简谐振动的合成。当������ ≫ ������之后(������定义为阻尼振动 振幅衰减到������−1 所需的时间)就有稳态解 ������ ������ = ������������ cos ������������ − ������ 稳态解的振幅和相位差分别为 ������������ = ������/������
(2) 测量最小阻尼时的阻尼比������ 和固有角频率������0,阻尼系数������。
[4]
由 阻 尼 振 动 的 解 ������ ������ = ������������ exp −������������ cos
2 ������0 − ������ 2 ������ + ������������
,可以推出������0 =
2������ ������������ 1−������
2
= ,是阻尼振动振幅衰减到原来 ������−1 需要
,是系统共振锐度或频率选择性的量度。
������������ ������
6. 对数缩减率Λ =
=
2������������ 1−������ 2
,定义为衰减阻尼振动中相邻两
2
+1
1 − 2
, ������0 =
2������ ������������ 1−������
2
, 求出������������和������ 后便可求出阻尼系数������
和固有频率������0。
实验中直接测量������������ 和10������������ , 取自然对数后通过逐差法计 算������,进而计算������ ,������������ 则由10������������ 求得。将开关臵于“摆轮” , 拨动摆轮使偏离平衡位臵150° ~180° 后摆动,由大到小依次 读取显示窗中的振幅值������������ 。周期臵于“10”的位臵,按复位 钮启动周期测量,停止时读取数据(10������������ ) ,并立即再次按 复位钮启动周期测量,记录50组振幅值������������ 和5组周期值10������������ 。
1 2������ 1 ������
同样也可求得。 同时, =−
������������ ������

(4) 测定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开启电机开关, 开关臵于 “强迫力” , 周期选择臵于 “1 ” , 调节强迫激励周期旋钮改变电机运动角频率������,依然选择阻 尼状态“3”和“4” ,测定幅频、相频数据点。每次调节电 机状态后, 摆轮要经过多次摆动后振幅和周期才能稳定, 这 时再记录数据。每条曲线至少12个数据点,包括位移共振 点,即������ = 的点,并求:
2 ������
1. 用此法测定的������0与已有结果的比较 2. 逐点求实测相位差������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偏差。
四、 注意事项 (1) 为避免剩磁影响, 不要随便拨动阻尼开关, 并且在同一阻尼 状态需测量完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再拨动到另一个阻尼状 态。 (2) 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要在振动稳定后测量 (3) 共振点附近随时调节������,避免振幅过大损坏仪器
可知,经过一个周期,振幅 ������������ 衰减为 ������������−1 的 ������−������������������ 倍,而 ������������ =
2������
2 ������2 0 −������
,可得−������������������ = −2������ ������ −2 − 1
2������ ������2 0 −������
2

[1]
(2) 周期外力矩作用下的受迫振动 在周期外力矩������ cos ������������激励下的运动方程和方程的通解为 ������ 2 ������ ������������ ������ 2 + ������ + ������������ = ������ cos ������������ ������������ ������������ ������ ������ = ������������ exp −������������ cos
(3) 测量阻尼状态“3”和“4”的振幅,仿照(2)的方法求������ ,周 期的不确定度取其10 倍加上其显示值末位变化“1”所对 应的量值。
−5
实验中需测量每次振动的周期,周期选择臵于“1”的
[5]
位臵,只需要记录10组������������ 的值,取自然对数后用逐差法算出 ������, 进而算出������ 和它的不确定度, ������ = 测量10组������������值,由������ = −������������������ 得������ =
2.11 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
一、 实验目的: (1) 观测阻尼振动,学习测量振动系统基本参数的方法; (2) 研究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观测共振现象; (3) 观测不同阻尼对受迫振动的影响。
二、 实验原理 (1) 有粘滞阻尼的阻尼振动 弹簧摆轮振动系统中,摆轮转动惯量为������,粘滞阻尼的阻尼力 矩大小定义为������
2 + 4������ ������2 ������2 0 − ������ 2 2
������ = arctan
2������������ 2 ������0 − ������ 2
2 ������0 − 2������2 时,������������ 取得极大
则可求得������������ 在外激励角频率������ = 值
2 + 4������ ������2 ������2 0 − ������ 2 2
������ = arctan
2 ������0
2������������ − ������ 2
可见摆轮受迫振动总是滞后于激励源支座的振动。 (3) 波耳共振仪的受迫振动运动方程和解 波耳共振仪中,偏心轮的偏心半径为������,偏心轮的电机角速度 为������,则弹簧支座的偏转角一阶近似为 ������ ������ ������ = ������������ cos ������������ = cos ������������ ������ 可见支座是弹簧运动的激励源。则弹簧形变的总转角为 ������ − ������������ cos ������������。而������ 正是摆轮相对于固定坐标系的转角。则对 于摆轮,它的运动方程为 ������ 2 ������ ������������ ������ 2 + ������ + ������ ������ − ������������ cos ������������ = 0 ������������ ������������
[6]
六、 数据处理 (1) 最小阻尼时的阻尼比������ , 阻尼系数������和固有角频率������0 1 ������ −������ ������ = 2 ln ������+25 = −������. ������������ × ������������ 25 ������=1 ������������ 1 −3 −4 ������25������ = 6.219 × 10 , ∆������= ������25������ = 2.5 × 10 25 由实验原理可知 ������ = ∆������ =
−0.5
,如果测量一组
������������ 的值,则它们的自然对数 ln ������������ 是等差级数,级差正是 ������ = −������������������ ,此时������ 的表达式为 ������ = 而������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