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培养
接种后,将种瓶(袋)置于适温下培养。菌种瓶初放时,应直立于床架上,当菌丝吃料后,再将其横放。菌种袋根据气温可单层或多层叠放。隔4~5天转动或调换位置,以利于受温一致,并避免培养料水分的沉积。
常检查:及时去除出现杂色、粘液及菌种死亡的瓶或袋。
逐渐降温:当菌丝长至料深的1/2时,降温2~3℃,以免料温升高,并有壮丝作用。
将菌种管置干燥器中放置一个月,换胶塞置冰箱中或低于20℃干燥条件下保存(1~2年)。
2.菌种复壮
(1)制备菌丝悬浮液 将待复壮菌种的菌丝体刮下,置入100ml有玻璃珠的无菌水三角瓶中,充分摇荡,使菌丝分散。吸取10ml菌丝液注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小瓶中,摇匀备用。
(2)制混合平板 将融化的PDA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凝固后滴入2~3滴菌丝液,用无菌涂棒涂抹,使菌丝均匀分散于平板上。
配方:粮食粒98.5%,石膏粉1%,碳酸钙0.5%。
配制:将洗净的粮食粒洗净,用1%石灰水泡胀,文火煮沸15~20min(熟而不烂,勿破皮),捞出晾至无明水后拌入余料。原种多使用颗粒培养基。
②棉籽壳麦麸培养基
配方:棉籽壳87%,麦麸10%,白糖1%,石灰1%,过磷酸钙1%。
配制:将棉籽壳、麦麸、石灰混合为主料,余料溶解于少量水后浇入主料中。边加清水边翻拌至含水量达60%~65%(紧握料的指缝中有水泌出而不下滴)。
注意菌龄:原种约30~40天、栽培种约20~30天菌丝长满,再继续培养7~10天是使用的最好菌龄。
六、实验报告与实验汇报
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按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格式要求写作小论文。每组同学做好1份实验论文PPT,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老师进行点评。
七、思考题
1.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2.比较原种与栽培种生产过程的异同点
3.颗粒为何要进行泡和煮?
4.菌种的表面有一块残留的琼脂块,证明该菌种是哪级菌种?
5.菌种表面有少许玉米粒或麦粒,证明该菌种是哪级菌种?
6.一批菌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了十多天,发现有一瓶菌种块丝毫未萌动,请分析原因?
实验
一、实验教学目的
学会利用自然基质保藏菌种。掌握淘汰衰退菌丝的复壮法,能用数据证明菌种复壮前后的区别。
三、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在该实验中,涉及到了农学类和生物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微生物学(菌丝降解纤维素等,…)、仪器分析(……),……
四、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1. 器具:菌种瓶、棉塞、打孔棒、菌种袋、接种耙、大镊子、酒精灯、火柴、酒精棉球、标签、高压灭菌锅、接种箱、消毒药品等。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内容
(一)制作发酵料
(二)袋栽
(三)排袋发菌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和管理
(二)方法步骤
1、发酵料的制作
(1)培养料配方籽壳96%,石灰2%,过磷酸钙1%,石膏1%。
(2)拌料提前一天将棉籽壳摊薄、撒石灰粉、洒水预湿。然后拌入石灰及石膏粉,过磷酸钙溶解少量水后拌入。最后加清水将培养料拌到含水量(挤出1~2滴水),调pH8.0~9.0 。(3)发酵建长形堆,纵横打料孔,顶部盖草被,四周围薄膜。料温升至65℃时保持一天翻堆,共翻2~3次堆。气温高时可在最后一次翻堆时喷0.1%多菌灵。发好的料呈咖啡色、有香味、pH7.0~7.5、含水量以指缝泌水而不下滴为宜。
三、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在该实验中,涉及到了农学类和生物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微生物学(大型真菌的栽培等,…)、仪器分析(……),……
四、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1.器具:聚乙烯栽培袋、线绳、铁锨、水桶、大盆、脸盆、喷雾器、大镊子等。
2. 材料:棉籽壳、石灰粉、过磷酸钙、栽培种、高锰酸钾等。
2. 材料:麦粒、麦麸、母种、三角瓶装的培养基等。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内容
1、复壮
(1)制备菌丝悬浮液
(2)制平板
(3)培养
(4)转管
2、保藏
(1)制备自然基质
(2)高压灭菌
(3)接种
(4)培养
(5)保藏
(二)方法步骤
1.菌种保藏
(1)麸皮保藏法 将麸皮和自来水按1:1比例拌匀,装入试管,装量约占试管高度的1/3,洗净管壁,堵棉塞,扎捆后进行高压灭菌(152kpa、30min),经无菌检查后接入绿豆粒大的母种。在适温下培养至菌丝长满麸皮。
2.培养基的灭菌
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的容器大、装量多,应增加灭菌压力及灭菌时间。高压蒸汽灭菌,一般在152kpa压力(1.5kg/cm2)、温度约128.1℃条件下,保持灭菌时间1~2h。若采用常压灭菌,需保持最高温度10h左右,再闷1天或1晚。
3.接种
灭菌后的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及时运送至无菌环境中,待料温降至约30℃,进行抢温接种。
(2)分装 原种培养基装入菌种瓶(或其他大口瓶),装量约占瓶高的1/2(非颗粒培养基可装至瓶肩,用锥形棒打一料孔),瓶口擦净,堵棉塞后外包牛皮纸或双层报纸。
栽培种培养基一般装入聚丙烯菌种袋,上端套颈圈后如同瓶口包扎法。两端开口的菌种袋可将两端扎活结。要求装地外紧内松,培养料需紧贴瓶壁或袋壁。松散的培养料会导致菌丝断裂及影响对养分、水分的吸收。
2.装袋
用宽25~28×50cm聚乙烯袋,事先扎3道微孔线(中间及距两端6~7cm处各一道线)一端扎活结,层播法装袋(微孔线处放菌种),上端再扎活结。
两端用种量各占总用种量的2/5,中层1/5,多撒于四周。菌袋要装得外紧内松,光滑、饱满、充实。
3.排袋发菌
根据气温决定菌袋放置的场所及袋层高度。
管理要点是:
(1)接原种 用接种耙取蚕豆大母种(连同培养基),放于瓶中培养料的孔口处(1支母种约接5~8瓶原种)。斜面尖端及原来的母种块勿接入。
(2)接栽培种 用大镊子、接种铲或接种匙取枣大原种,放于瓶或袋中料面上(若两端扎活结的菌种袋,每端都要接入原种)。1瓶原种约接60瓶或25袋栽培种。去弃表面老化菌丝及老种块。堵棉塞或用线绳扎袋口。贴标签,注明菌种名称和接种日期。
二、实验基本原理
母种、原种、栽培种都是具有统一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代,品性相同,只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健壮。菌种生产就是从母种开始,到栽培种为止。原种和栽培种的培育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在接种时接的菌种级别不一样。两菌种培养基的配方可以相同,也可有所区别,由于栽培种经过了母种及原种两次的驯化,其培养基可比原种培养基更粗放些。
2.材料:棉籽壳、麸皮、蔗糖、石灰粉、过磷酸钙、母种、原种等。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内容
1、培养料的配制
2、菌种瓶及菌种袋的分装
3、原种的接种
4、栽培种的接种
(二)方法步骤
两菌种的生产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接种时取接的菌种不一样。
1.培养基的配制
(1)配方与配制
①颗粒培养基(麦粒、玉米粒等)
在该实验中,涉及到了农学类和生物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微生物学(真菌的保藏和复壮等,…)、仪器分析(……),……
四、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1.器具:试管、棉塞、装100ml水的三角瓶(有玻璃珠)、装90ml水的试剂瓶、高压锅、接种环、接种箱、精精灯、火柴、干燥器、注射器或吸管等。
喷水时,勿强水喷、硬风吹;勿喷珊瑚期以前的菇;勿喷后闷湿。通风时,勿通对流风与干热风,有风天气开背风窗。
六、实验报告与实验汇报
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按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格式要求写作小论文。每组同学做好1份实验论文PPT,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老师进行点评。
七、思考题
1.将自己装的菌袋进行管理,记录各期的生长情况,并对异常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将菌种管置干燥器中放置一个月,换胶塞置冰箱中或低于20℃干燥条件下保存(1~2年)。
源自文库(2)麦粒保藏法
保藏菌种的麦粒含水量宜低,大约在25%。
将籽粒饱满的麦粒洗净,浸泡约5h,加水煮沸15min,使麦粒熟而不破,捞出沥干表面明水,装入试管,装量约占试管高度的2/5。高压蒸汽灭菌(152kpa、1h)。经无菌检查合格后接入菌种,在适温下培养至菌丝长满麦粒。
2.培养料在发酵中出现变黑、发粘、发臭现象,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3.子实体生长期,若喷水过多及通风太强的易出现哪些问题?
(3)培养 适温下培养,使菌丝萌发生长。挑取健壮尖端菌丝转管。
(4)检测 通过菌丝形态特征的检查及出菇试验等项目测定,符合原菌种性状即可用于生产。
六、实验报告与实验汇报
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按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格式要求写作小论文。每组同学做好1份实验论文PPT,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老师进行点评。
二、实验基本原理
创造低温、干燥、缺氧、少营养等不利于菌种生长的一切条件,使其代谢降到休眠状态。菌种经长期人工培养及保藏,难免引起某些优良性状的减弱或丧失,必须及时进行菌种复壮。菌种的使用、保藏、复壮应密切结合。保藏,复壮都是为使用服务的,不会保藏、复壮菌种,就容易使好种退化或者绝种。
三、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
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
实验名称
建议学时数
每组人数
必选/可选
1
原种、栽培种的培育
2学时
4人
必选
2
菌种保藏及复壮
2学时
4人
必选
3
平菇袋栽
4学时
4人
必选
实验一、原种、栽培种的培育
一、实验教学目的
能制作适宜培养料,独立完成接种前的准备工作,用无菌操作法准确进行原种、栽培种的接种。并通过培养观察,分析自己的接种结果。
七、思考题
1.记录菌种在麦粒和麦麸基质上的生长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2.麦粒与麦麸在处理方法上有哪些不同?
3.本实验采用的菌种复壮法的原理是什么?
4.试设计一个防治菌种衰退的菌种使用方案
实验
一、实验教学目的
能制作优质发酵料,快速正确的进行袋栽。正确处理发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二、实验基本原理
平菇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发酵料塑料袋栽培法。聚乙烯塑料袋具有保温湿、防虫菌、易成功、便管理、可移动、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
防杂菌、害虫,料温20~25℃,光线暗,空气新(1周后逐渐加强通风),空气湿度60%~70%。7~10天倒换一次菌袋位置。直至白色菌丝长满菌袋,吃透培养料。
4.分化加大温差(8~10℃)、提高空气湿度(80%~85%)、加强通气及光照条件。
5.育菇现原基时解口或划口,保持光照及85%~90%空气湿度,随菇体的长大加强通气条件,直至菌盖边缘变薄时成丛扭收或割收。
接种后,将种瓶(袋)置于适温下培养。菌种瓶初放时,应直立于床架上,当菌丝吃料后,再将其横放。菌种袋根据气温可单层或多层叠放。隔4~5天转动或调换位置,以利于受温一致,并避免培养料水分的沉积。
常检查:及时去除出现杂色、粘液及菌种死亡的瓶或袋。
逐渐降温:当菌丝长至料深的1/2时,降温2~3℃,以免料温升高,并有壮丝作用。
将菌种管置干燥器中放置一个月,换胶塞置冰箱中或低于20℃干燥条件下保存(1~2年)。
2.菌种复壮
(1)制备菌丝悬浮液 将待复壮菌种的菌丝体刮下,置入100ml有玻璃珠的无菌水三角瓶中,充分摇荡,使菌丝分散。吸取10ml菌丝液注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小瓶中,摇匀备用。
(2)制混合平板 将融化的PDA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凝固后滴入2~3滴菌丝液,用无菌涂棒涂抹,使菌丝均匀分散于平板上。
配方:粮食粒98.5%,石膏粉1%,碳酸钙0.5%。
配制:将洗净的粮食粒洗净,用1%石灰水泡胀,文火煮沸15~20min(熟而不烂,勿破皮),捞出晾至无明水后拌入余料。原种多使用颗粒培养基。
②棉籽壳麦麸培养基
配方:棉籽壳87%,麦麸10%,白糖1%,石灰1%,过磷酸钙1%。
配制:将棉籽壳、麦麸、石灰混合为主料,余料溶解于少量水后浇入主料中。边加清水边翻拌至含水量达60%~65%(紧握料的指缝中有水泌出而不下滴)。
注意菌龄:原种约30~40天、栽培种约20~30天菌丝长满,再继续培养7~10天是使用的最好菌龄。
六、实验报告与实验汇报
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按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格式要求写作小论文。每组同学做好1份实验论文PPT,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老师进行点评。
七、思考题
1.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2.比较原种与栽培种生产过程的异同点
3.颗粒为何要进行泡和煮?
4.菌种的表面有一块残留的琼脂块,证明该菌种是哪级菌种?
5.菌种表面有少许玉米粒或麦粒,证明该菌种是哪级菌种?
6.一批菌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了十多天,发现有一瓶菌种块丝毫未萌动,请分析原因?
实验
一、实验教学目的
学会利用自然基质保藏菌种。掌握淘汰衰退菌丝的复壮法,能用数据证明菌种复壮前后的区别。
三、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在该实验中,涉及到了农学类和生物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微生物学(菌丝降解纤维素等,…)、仪器分析(……),……
四、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1. 器具:菌种瓶、棉塞、打孔棒、菌种袋、接种耙、大镊子、酒精灯、火柴、酒精棉球、标签、高压灭菌锅、接种箱、消毒药品等。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内容
(一)制作发酵料
(二)袋栽
(三)排袋发菌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和管理
(二)方法步骤
1、发酵料的制作
(1)培养料配方籽壳96%,石灰2%,过磷酸钙1%,石膏1%。
(2)拌料提前一天将棉籽壳摊薄、撒石灰粉、洒水预湿。然后拌入石灰及石膏粉,过磷酸钙溶解少量水后拌入。最后加清水将培养料拌到含水量(挤出1~2滴水),调pH8.0~9.0 。(3)发酵建长形堆,纵横打料孔,顶部盖草被,四周围薄膜。料温升至65℃时保持一天翻堆,共翻2~3次堆。气温高时可在最后一次翻堆时喷0.1%多菌灵。发好的料呈咖啡色、有香味、pH7.0~7.5、含水量以指缝泌水而不下滴为宜。
三、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在该实验中,涉及到了农学类和生物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微生物学(大型真菌的栽培等,…)、仪器分析(……),……
四、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1.器具:聚乙烯栽培袋、线绳、铁锨、水桶、大盆、脸盆、喷雾器、大镊子等。
2. 材料:棉籽壳、石灰粉、过磷酸钙、栽培种、高锰酸钾等。
2. 材料:麦粒、麦麸、母种、三角瓶装的培养基等。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内容
1、复壮
(1)制备菌丝悬浮液
(2)制平板
(3)培养
(4)转管
2、保藏
(1)制备自然基质
(2)高压灭菌
(3)接种
(4)培养
(5)保藏
(二)方法步骤
1.菌种保藏
(1)麸皮保藏法 将麸皮和自来水按1:1比例拌匀,装入试管,装量约占试管高度的1/3,洗净管壁,堵棉塞,扎捆后进行高压灭菌(152kpa、30min),经无菌检查后接入绿豆粒大的母种。在适温下培养至菌丝长满麸皮。
2.培养基的灭菌
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的容器大、装量多,应增加灭菌压力及灭菌时间。高压蒸汽灭菌,一般在152kpa压力(1.5kg/cm2)、温度约128.1℃条件下,保持灭菌时间1~2h。若采用常压灭菌,需保持最高温度10h左右,再闷1天或1晚。
3.接种
灭菌后的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及时运送至无菌环境中,待料温降至约30℃,进行抢温接种。
(2)分装 原种培养基装入菌种瓶(或其他大口瓶),装量约占瓶高的1/2(非颗粒培养基可装至瓶肩,用锥形棒打一料孔),瓶口擦净,堵棉塞后外包牛皮纸或双层报纸。
栽培种培养基一般装入聚丙烯菌种袋,上端套颈圈后如同瓶口包扎法。两端开口的菌种袋可将两端扎活结。要求装地外紧内松,培养料需紧贴瓶壁或袋壁。松散的培养料会导致菌丝断裂及影响对养分、水分的吸收。
2.装袋
用宽25~28×50cm聚乙烯袋,事先扎3道微孔线(中间及距两端6~7cm处各一道线)一端扎活结,层播法装袋(微孔线处放菌种),上端再扎活结。
两端用种量各占总用种量的2/5,中层1/5,多撒于四周。菌袋要装得外紧内松,光滑、饱满、充实。
3.排袋发菌
根据气温决定菌袋放置的场所及袋层高度。
管理要点是:
(1)接原种 用接种耙取蚕豆大母种(连同培养基),放于瓶中培养料的孔口处(1支母种约接5~8瓶原种)。斜面尖端及原来的母种块勿接入。
(2)接栽培种 用大镊子、接种铲或接种匙取枣大原种,放于瓶或袋中料面上(若两端扎活结的菌种袋,每端都要接入原种)。1瓶原种约接60瓶或25袋栽培种。去弃表面老化菌丝及老种块。堵棉塞或用线绳扎袋口。贴标签,注明菌种名称和接种日期。
二、实验基本原理
母种、原种、栽培种都是具有统一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代,品性相同,只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健壮。菌种生产就是从母种开始,到栽培种为止。原种和栽培种的培育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在接种时接的菌种级别不一样。两菌种培养基的配方可以相同,也可有所区别,由于栽培种经过了母种及原种两次的驯化,其培养基可比原种培养基更粗放些。
2.材料:棉籽壳、麸皮、蔗糖、石灰粉、过磷酸钙、母种、原种等。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内容
1、培养料的配制
2、菌种瓶及菌种袋的分装
3、原种的接种
4、栽培种的接种
(二)方法步骤
两菌种的生产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接种时取接的菌种不一样。
1.培养基的配制
(1)配方与配制
①颗粒培养基(麦粒、玉米粒等)
在该实验中,涉及到了农学类和生物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微生物学(真菌的保藏和复壮等,…)、仪器分析(……),……
四、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1.器具:试管、棉塞、装100ml水的三角瓶(有玻璃珠)、装90ml水的试剂瓶、高压锅、接种环、接种箱、精精灯、火柴、干燥器、注射器或吸管等。
喷水时,勿强水喷、硬风吹;勿喷珊瑚期以前的菇;勿喷后闷湿。通风时,勿通对流风与干热风,有风天气开背风窗。
六、实验报告与实验汇报
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按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格式要求写作小论文。每组同学做好1份实验论文PPT,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老师进行点评。
七、思考题
1.将自己装的菌袋进行管理,记录各期的生长情况,并对异常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将菌种管置干燥器中放置一个月,换胶塞置冰箱中或低于20℃干燥条件下保存(1~2年)。
源自文库(2)麦粒保藏法
保藏菌种的麦粒含水量宜低,大约在25%。
将籽粒饱满的麦粒洗净,浸泡约5h,加水煮沸15min,使麦粒熟而不破,捞出沥干表面明水,装入试管,装量约占试管高度的2/5。高压蒸汽灭菌(152kpa、1h)。经无菌检查合格后接入菌种,在适温下培养至菌丝长满麦粒。
2.培养料在发酵中出现变黑、发粘、发臭现象,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3.子实体生长期,若喷水过多及通风太强的易出现哪些问题?
(3)培养 适温下培养,使菌丝萌发生长。挑取健壮尖端菌丝转管。
(4)检测 通过菌丝形态特征的检查及出菇试验等项目测定,符合原菌种性状即可用于生产。
六、实验报告与实验汇报
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按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格式要求写作小论文。每组同学做好1份实验论文PPT,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老师进行点评。
二、实验基本原理
创造低温、干燥、缺氧、少营养等不利于菌种生长的一切条件,使其代谢降到休眠状态。菌种经长期人工培养及保藏,难免引起某些优良性状的减弱或丧失,必须及时进行菌种复壮。菌种的使用、保藏、复壮应密切结合。保藏,复壮都是为使用服务的,不会保藏、复壮菌种,就容易使好种退化或者绝种。
三、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
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
实验名称
建议学时数
每组人数
必选/可选
1
原种、栽培种的培育
2学时
4人
必选
2
菌种保藏及复壮
2学时
4人
必选
3
平菇袋栽
4学时
4人
必选
实验一、原种、栽培种的培育
一、实验教学目的
能制作适宜培养料,独立完成接种前的准备工作,用无菌操作法准确进行原种、栽培种的接种。并通过培养观察,分析自己的接种结果。
七、思考题
1.记录菌种在麦粒和麦麸基质上的生长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2.麦粒与麦麸在处理方法上有哪些不同?
3.本实验采用的菌种复壮法的原理是什么?
4.试设计一个防治菌种衰退的菌种使用方案
实验
一、实验教学目的
能制作优质发酵料,快速正确的进行袋栽。正确处理发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二、实验基本原理
平菇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发酵料塑料袋栽培法。聚乙烯塑料袋具有保温湿、防虫菌、易成功、便管理、可移动、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
防杂菌、害虫,料温20~25℃,光线暗,空气新(1周后逐渐加强通风),空气湿度60%~70%。7~10天倒换一次菌袋位置。直至白色菌丝长满菌袋,吃透培养料。
4.分化加大温差(8~10℃)、提高空气湿度(80%~85%)、加强通气及光照条件。
5.育菇现原基时解口或划口,保持光照及85%~90%空气湿度,随菇体的长大加强通气条件,直至菌盖边缘变薄时成丛扭收或割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