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7-1998)

合集下载

俄罗斯金融危机及启示

俄罗斯金融危机及启示

俄股票市场最具全球流动性。按证券交易所的交
易量来衡量,在全球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总量中, 2000年俄罗斯证券交易所交易量所占比重仅为 0.05%,2007年上升至7.4%,排名第15位。在发 展中国家排名第4位,仅次于中国、香港和韩国。
2、从股市自身价值衡量
1995~2007年俄罗斯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市 值总额从390亿美元增加到14070亿美元,年 均增长达到51.7%。交易额从2000年的220亿 美元增至2007年的12060亿美元,年均增长 77.2%。
由于套利交易活动的形态多种多样,很多运作是在表 外业务(金融衍生品投资)上进行的。因此,很难在事 前去准确地把握它的发展动态。所以,至今为止,人 们对它的认识还是不充分的。
4、俄罗斯具备套利交易的条件
实现套利需要三个前提: 一是获得外币贷款的成本较低。 二是具有流动性和稳定性的外汇市场。 三是有充足的以本币计价的金融资产。 到2003年俄罗斯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油气价格的适度增长被非
二、俄罗斯金融危机解析 俄罗斯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样经历了: 疯狂—恐慌—死亡(崩溃) 2008年俄罗斯证券市场由盛到衰急剧逆转。 证券市场2008年年中出现下跌趋势,到下半年
开始崩溃(死亡)。
金融危机时期俄罗斯股市和石油价格的变化 资料来源:俄PTC;Всемирный банк в России:обзор экономики, Доклад об экономике России,НОЯБРЬ 2008,c.22.
正是因为这个“杠杆效应”,
如果股市和汇价波动的方向与投资者的预期相 一致,运用套利交易策略可获得放大数倍的投 资回报。
但是,当股价和汇价走势与预期不一致时,投 资损失也会被急剧放大,投资者必须及时中止 套利策略,才能缩小损失,尤其在金融危机爆 发时,套利交易会发生迅速变化,投资者有可 能不计成本的解除套利交易头寸。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


第一,稳定基金的储备机制,为应对危机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俄罗斯政府在2004年建立的稳定基 金机制,积累了充足的资金储备,是政府危机财 政政策的根本保障。俄罗斯稳定基金主要分为储 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两部分,其中储备基金用 于保证政府财政在油价下跌时的开支,国家福利 基金则用于解决退休金问题,二者的主要目的在 于维持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稳定基金由石 油价格超过基准价格形成的超额税收收入提取形 成,单独核算和管理,在石油价格低于基准价格 的情况下用于保障政府预算的稳定。据俄罗斯财 政部资料显示,2000—2007 年,俄罗斯从中获得 了4750 亿美元额外收入,其中72%纳入财政预算 体系。

实际上,俄罗斯金融危机是由从1997年10 月到1998年8月期间的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 其特点是,金融波动的周期间隔越来越短,规 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了金融 危机的大爆发,并波及全球,引起全球的金融 动荡。
俄罗斯金融危机的三个阶段
第一次 97年10月28日-11月中旬 第二次 98年5月-6月 第三次 98年8月

财政收支失衡除了受收入来源减少的影响外,俄 税收工作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俄税收制度苛 刻复杂,税率极高。然而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愿纳 税,特别是不愿交纳所得税。具有公民意识而诚 实纳税的企业会发现,如果继续按照现行税率纳 税,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俄我斯的税制事实 上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由于税收无法满足财 政需求,税局便相应提高税率和增加税项,这样 一些企业更是避税若火,有些企业甚至将生产活 动转入地下,因而影响了税收,加剧了财政收支 失衡。

俄罗斯自90年代初实行经济改革以来,石油、天 然气及有色金属等大型生产企业仍是其国民经济 的绝对支柱,能源、原材料及军火出口所换取的 外汇则用于大量进口食品和日用品,并且这种进 口依赖较改革前更为严重。在这种经济结构下, 1998年以来世界石油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下降 对俄罗斯的出口收入形成巨大打击,进而使财政 收入大幅减少,加剧了财政收支的失衡,最后导 致财政对预算拨款部门的工资及社会退休金的大 量拖欠,引发了社会动荡。

俄罗斯经济危机

俄罗斯经济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怎样崩溃卢布贬值或蔓延全球发表时间:2014-12-16 14:06:28昨日国际油价一度跌破每桶60美元,创五年半新低,卢布对美元的汇率跌逾10%。

俄罗斯央行连夜开会决定加息650个基点,这是1998年债务违约以来最大幅度加息。

分析人士警告称,俄罗斯可能重演1998年的金融危机。

经历昨日的“莫斯科保卫战”,这种隐忧更有可能成真,更有必要回顾1998年俄罗斯怎样陷入危机。

普京与叶利钦(右)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共有三波。

第一波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下大量外资撤离俄罗斯市场。

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10日,俄罗斯股票市场大跌30%,殃及债券和外汇市场。

俄罗斯央行救市后仍有100多亿美元外流。

第二波发生于1998年5-6月。

当时俄罗斯内债和外债余额高达2000亿美元,那年政府预算中债务还本付息额已占到财政支出的58%。

同时国会又修法改变了外资持有俄罗斯公司股份的比例,加剧了国际资本外流。

俄罗斯国债收益率狂飙至80%,卢布大幅贬值,金融资产无人问津。

第三波源于俄罗斯政府的试图稳定金融市场的干预措施:将卢布对美元汇率的浮动上限由1:6.295扩大到1:9.5(即主动贬值50%);到期外债延期90天偿还;短期国债展期为3年期国债。

投资者信心因此彻底丧失,股市、债市、汇市统统暴跌,引发银行挤兑和居民抢购,1998年那年GDP下降了2.5%,工业生产下降3%,粮食产量下降2400万吨。

1998年俄罗斯的债务危机也连带伤害了其他国家。

在俄罗斯最大的债权国德国,商业银行产生大量坏账。

在同为独联体国家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其本币分别贬值35%和70%。

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受波及。

为什么俄罗斯会发生这样的金融危机?招商证券在研究报告中归纳了四大经济根源:1、1990年代俄罗斯独立初期,叶利钦政府选择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提出“休克疗法”,意图一步到位完成从前苏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这种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经济全面衰退。

俄罗斯人的噩梦:1998卢布危机

俄罗斯人的噩梦:1998卢布危机

俄罗斯人的噩梦:1998卢布危机始于2014年的俄罗斯卢布暴跌,不免让人想起1998年该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情形。

那场危机对俄罗斯的冲击之大、危害之深,堪称空前,在俄罗斯人的心底留下深深烙印,成为俄罗斯人不愿回忆、更不愿重演的噩梦。

政府危机点燃导火索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在泰国率先爆发,但俄罗斯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中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卢布没有出现大幅贬值,金融市场上也没出现大量抛售股票和债券的现象。

反而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近7年的持续衰退后,于1997年出现稳定迹象,当年GDP增长在改革以来首次出现正数(0.4%)。

正当国内外期待1998年“经济回升年”到来的时候,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出现风波。

1998年3月23日,叶利钦总统不顾国家杜马反对,坚持把以稳重著称的切尔诺梅尔金总理革职。

有分析称,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形势趋稳以及叶利钦个人身体状况基本恢复,叶利钦认为自己有资本参加2000年的总统竞选,于是把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切尔诺梅尔金革职,这一决定在俄罗斯引起巨大争议,围绕新总理人选,各方争执不下。

4月24日,经过三次杜马表决才勉强通过基里延科总理的任命。

在这一个月政府危机期间,俄罗斯政府相当于宣布破产,少收税款30亿美元,令原本就拮据的国家财政雪上加霜。

同时,由于新任命总理基里延科只有35岁,资历浅,缺乏财团、政党的支持,人们对新政府信心不足,那时已有部分投资者开始撤离。

虽然1997年俄罗斯在治理恶性通货膨胀、遏制经济下滑等方面取得成效,经济一度出现好转迹象,但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财政状况一直处于严重困境,国家预算年年入不敷出,赤字剧增,债台高筑。

最终政府发生支付困难,严重的债务危机直接导致证券市场剧烈动荡,引起金融恐慌。

股市频现“黑色交易日”从5月13日开始,俄罗斯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市暴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27日达到高潮,被称为俄罗斯的“黑色星期三”。

在恐慌心理影响下,人们纷纷抛售卢布,争购美元。

俄罗斯1998债务危机

俄罗斯1998债务危机

俄罗斯1998债务危机我们这代人都经历过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它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然后影响到全世界,包括我们中国。

那是相当可怕的一场危机。

但是我作为经济日报的常驻莫斯科的记者,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亲历过一场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它对于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和人民生活造成的损害,却是触目惊心的。

那是1998年的8月17日,当时的基里延科政府为稳定金融市场采取了一些断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扩大卢布汇率的浮动幅度。

为此,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年至2000年的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

而从这一年的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为6至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将在此范围内浮动。

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中央银行的官方汇率。

第二,延期清偿内债。

凡是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劵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而偿还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

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

在此之前,俄罗斯政府曾号召持有国债劵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债劵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劵,利率在12%以上。

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廖廖,同意转换的债劵,仅有44亿美元,没有解决内债清偿问题。

第三,冻结部分外债。

凡是俄罗斯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外汇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一律冻结90天。

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转入偿还期在一年内的卢布资产。

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即国债。

刊登政府有关决定时,莫斯科各大报纸所加的标题是:《允许卢布下滑》、《措施别出心裁》、《政府束手无策》、《俄罗斯宣告破产》等等。

反应是消极的,程度有所不同,但都已意识到,一场严重的金融风暴已经席卷而来。

(一)危机起因这场危机的爆发应在预料之中。

凡是注视俄罗斯经济情况,特别是金融情况的人,早已估计到,政府至今执行的财政金融政策难以为继,必将失败。

案例: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7-1998)

案例: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7-1998)

俄罗斯金融危机(1997-1998)一、进程与原因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三次金融危机。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

俄罗斯于1996年起对外投资开放,1997年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

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

1997年10月韩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立即对俄罗斯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30%,债市和汇市也纷纷告急。

当时央行拿出35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吸住外资。

虽然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资依然撤走了100亿美元。

第二次金融大波动发生在1998年5月~6月间。

具体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政府危机引起投资者对俄罗斯政局不安;第二、俄罗斯严重的财政、债务危机引起投资者心理恐慌;三是议会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

面对上述不断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政府当时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条:首先,保卢布,办法是提高利率,同时抛售美元干预汇率。

其次,由举借内债转向举借外债。

第三,延长整个债务的偿还期。

1998年8月,俄罗斯又爆发了更为严重的第三次金融大波动。

这次金融大波动的直接诱因是由于政府贸然推行三项强硬的稳定金融措施:第一项,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第二项,延期90天偿还到期外债;第三项,转换内债偿还期。

这三项措施一公布,股票大跌而停摆,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卢布汇率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

到8月28日,俄国综合指数所包括的100种股票的市价下跌85%。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报告前言:一、原因分析:1.经济结构问题:俄罗斯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是在转型过程中面临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主要依赖于资源输出,尤其是能源输出。

当时全球石油价格下跌,俄罗斯经济受到重创。

2.财政问题:俄罗斯政府面临着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外债问题。

为了填补财政赤字,俄罗斯政府不得不发行大量国债。

然而,由于国内经济形势不佳,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开始动摇,外债支付压力加大。

3.金融机构不健康:俄罗斯的金融机构一直存在着风险和不健康的问题。

许多金融机构存在潜在的贷款风险和违约风险,这使得金融体系无法有效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

4.政治问题:俄罗斯政府内部的腐败和不稳定也是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政治动荡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对俄罗斯的信心减弱,进一步恶化了金融危机。

二、影响分析:1.经济方面: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了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率飙升,失业率攀升,国民经济陷入了困境。

许多企业破产、倒闭,经济活动受到严重的限制。

2.金融市场方面: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波及范围超出了俄罗斯国内市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股市和货币市场遭到了重大的损失,投资者纷纷撤资,导致了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3.社会方面: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人们失去了工作和财富,社会不满情绪高涨。

危机后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社会矛盾激化等。

三、经济、政治因素分析:1.经济因素: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俄罗斯经济结构的问题。

依赖资源输出的经济模式在全球经济波动中显得十分脆弱,对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的抵御能力较弱。

2.政治因素:俄罗斯政府内部的腐败和不稳定也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政府的政策不稳定性和缺乏透明度削弱了投资者的信心,使得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对策建议:1.经济结构:俄罗斯需要减少对资源输出的依赖,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非资源产业,提高经济的多元化程度。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Microsoft Word 文档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Microsoft Word 文档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金融风暴启示录对冲基金(Hedge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原指广泛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投资保值的一类基金,现今指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一种投资模式。

亚洲金融危机,又称亚洲金融风暴,是指1997年发源于泰国,之后进一步影响到临近亚洲国家,甚至全球货币、股票市场和其他资产价值的一场金融大危机。

其过程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7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投机者瞄准泰铢注入大量热钱,迫使泰国政府于7月2日宣布放弃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并很快波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其它东南亚国家;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香港,香港恒生指数自1996年以来首次跌破10000点;11月中旬,韩国爆发金融风暴,随之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由此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随之日元也大幅贬值,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使其遭遇失利。

继而因俄罗斯国家政策的突变,在俄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再次大伤元气,并带动美欧国家股市、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由此亚洲金融危机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

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

胡进、张才进:“全球金融动荡加剧的四大成因”, 《港澳经济》,1997年第3期。

而且过分集中于简单加工业。

结果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冲击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出口扩张势头放缓,带动经济增长下降,从而导致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对固定汇率产生压力,最终使金融风暴在区内广泛爆发。

俄罗斯金融危机

俄罗斯金融危机
2)俄罗斯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货币发行机关,不具 有超然独立地位,不能有效罗斯企业和居民对本国金 融机构和本币不信任。
4)企业相互之间的拖欠款。
5)金融犯罪活动猖獗,尤其是 企业和银行相互勾结,违法 违规操作,形成影子经济和 地下经济,使投融资活动的 投机性和风险性加大。
• 全球股市动荡,俄 罗斯金融市场持续 动荡且局势进一步 恶化是这次欧洲股 市全线下泻的主要 原因。图为1998年 8月28日莫斯科股 票交易所内一名交 易员同时拿着两部 电话接听有关指令。
莫斯科物价飞涨
图为莫斯科一家“阿迪达斯”专 卖店最后一天甩卖时被顾客挤破 了门槛。
俄罗斯卢布贬值
图为市民在美元卖价较低的兑换点购 买美元保值。
• 爆发原因
• 三次金融大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 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 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但具体诱 因,则有所不同。第一次大波动主要 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波及之故, 第二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 引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 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 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128207
1997年 128207百万美元 1998年 20598百万美元
20598
1998年比1997年下跌84% 1997年
1998年
百万美元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俄罗斯外汇储备量变化
12771
1997年 12771百万美元 1998年 7800百万美元
图为莫斯科市民在一家大 商业银行前等待取款。
• 1998年8月10日,由于亚洲金融市场日元不 断贬值,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下跌以及 认为

俄罗斯金融危机分析

俄罗斯金融危机分析
银行体系非均衡发展 汇率问题 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网 本素材来自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风险及原因分析
风险分析
市场风险:俄央行在对商业银行资 金投向上没有任何监管限制,银行 因此而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
流动性风险:民 众挤兑使得银行 资金流动性降低, 多家银行破产
俄罗斯金融危机
1 简介 2 风险及原因分析 3 风险管理 目录
Contents
4 方案评价 5 启示
Part
1
简介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网 本素材来自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三次金融危机
1998年
从1997年10月到 1998年8月经历了由 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 的金融危机
16
原因分析:银行体系非均衡发展
提高货款 名义利率 以补偿信 用风险
1996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得到 控制,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为 21. 8%(1995年为131% ), 1997年通货膨胀进一步降低, 但银行的货款利率却没有同幅度 下降。商业银行必须考虑货款能 不能偿还的可能性,以提高货款 名义利率的方式补偿信用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 利用利率信用风险阻碍了实体经 济货款的需求,成为实体经济发 展的不利因素。
延期清 偿内债
冻结部 分外债
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 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 等条件另行公布。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 市场停止交易。
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 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 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 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
23
Part
4

金融经典案例

金融经典案例

金融经典案例金融经典案例是指在金融领域中具有代表性、影响深远的案例。

这些案例不仅仅是经济学家和金融从业者的研究对象,也是广大投资者和普通人了解金融市场的重要途径。

下面列举了10个金融经典案例,以供参考。

1.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这次崩盘导致了全球经济大萧条,许多人失去了工作和财产。

这个案例揭示了股市泡沫的危险性,以及政府干预的重要性。

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波及了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这个案例揭示了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和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

3.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这个案例揭示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和监管不足的问题,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4. 1995年巴林银行破产1995年,巴林银行破产,导致了巴林金融市场的崩溃。

这个案例揭示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监管机构的作用。

5. 2001年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导致美国股市暴跌。

这个案例揭示了政治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投资者情绪的重要性。

6. 1992年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1992年,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导致英镑贬值。

这个案例揭示了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市场对政策的反应。

7. 2006年中国股市泡沫2006年,中国股市泡沫破裂,导致股市暴跌。

这个案例揭示了股市泡沫的危险性,以及监管机构的作用。

8.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俄罗斯经济崩溃。

这个案例揭示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9. 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导致欧元区动荡。

这个案例揭示了债务危机的危险性,以及欧洲联盟的作用。

10. 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发生了一次大规模崩盘,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1997-1998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1997-1998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1.1 实体经济
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外向型经济受到打击 泰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出口推动,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有着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但由 于泰国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电子产品和服装) ,随着经济的增长,工资 成本显著上升,使得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其次,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和其他国家与地区同类 产品的竞争 (例如其重工业产品受到来自韩国和前苏联国家的挑战) , 导致出口萎缩。 此外, 而劳动力的素质却提高较慢, 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 以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使泰国的外向 型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
国家 泰国 印尼 菲律宾 马来西亚 韩国 GNP(亿美元) 1997/6 1700 2050 750 900 4300 1998/7 1020 340 470 550 2830 ▼40.0% ▼83.4% ▼37.3% ▼38.9% ▼34.2% 铢 盾 比索 令吉 韩圆 涨跌幅 货币 对 1 美元汇率 1997/6 24.5 2380 26.3 2.5 850 1998/7 41 14150 42 4.1 1290 ▼40.2% ▼83.2% ▼37.4% ▼39.0% ▼34.1% 涨跌幅
1.4 政府监管
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泰国政府在经济高增长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金融监管缺位。 首先,泰国政府对大量流入的外资缺乏有效监管,使外资比例失调。一是流入的短期资 金过多; 二是大量外资特别是短期外资投向了房地产业和证券业。 据统计, 截至 1996 年底, 泰国私人部门的 700 亿美元外债(含短期外债 400 亿美元)中的大部分投向房地产和股市, 大大助长了了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 这种监管不力不仅造成泰国通货膨胀加剧, 而且使泰 国经济金融体系易遭受到投机资本的严重冲击。 其次,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力,尤其对房地产业和银行业的金融监管不力,导致金 融机构对房地产的过度信贷, 各行各业为牟取暴利而纷纷加入房地产的开发浪潮。 直到危机 发生以后政府才匆忙开始着手改革银行规章,增加财务透明度,改革企业破产法,关闭有问 题的金融机构并限制企业投资房地产,但此时危机已然发生。 再次,政府对经常项目赤字的风险未予以足够重视。1996 年,泰国经常项目赤字已占 GDP 的 8.1%, 比墨西哥 1994 年发生金融危机之前的 7.2%还高, 但泰国政府并未吸取国际经 验教训, 甚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对泰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发出过警告, 但政府并未做出必要 反应。 总之, 泰国政府面对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 房地产业的泡沫持续膨胀和持续了 8 年的经 常项目赤字,没有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充分反映其风险意识淡薄与风险防范缺位。

金融专业《案例:俄罗斯卢布危机》

金融专业《案例:俄罗斯卢布危机》

案例:俄罗斯卢布危机组织插手俄罗斯的原因是俄罗斯卢布的持续贬值,这种贬值是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和公共部门债务不断增长的结果。

1992年1月至1995年4月,卢布对美元的比价从1美元=125卢布跌至1美元=5 130卢布。

这次贬值发生的同时,俄罗斯正在实施一项旨在将步履蹒跚的中央方案经济转变为具有活力的市场经济的改革。

这项改革涉及几方面的步骤,包括自1992年1月1日起取消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取消之后,价格水平立即飞涨,通货膨胀率即刻之间到达了每月30%。

在整个1992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高达3 000%。

1993年的年通货膨胀率大约为900%。

俄罗斯的通货膨胀有几方面的因素。

在共产主义时期,价格被方案制定者人为地压到了较低的水平。

当时由于许多根本物品短缺,许多俄罗斯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购置,只好储藏卢布。

价格管制解除之后,这个国家突然之间受到了较多的卢布追逐供给仍然有限的商品的冲击。

结果价格就被迅速地哄抬了起来。

紧随价格自由化之后的通货膨胀的火焰也是俄罗斯政府自己点燃的。

由于不愿面对国有企业私有化之后产生的大量失业带来的社会后果,俄罗斯政府仍然向一些亏损的建设工程提供补贴。

结果政府预算赤字猛增。

1992年第1季度预算赤字到达了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到1992年末已经上升到了17%。

由于不能或者不愿通过扩大征税来弥补赤字,俄罗斯政府发现了另一个解决方案——大量印制钞票,这就为通货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不断上升,卢布的汇率直线下跌。

1992年末,汇率为1美元=480卢布,而到1993年末那么为1美元=1 500卢布。

随着1994年事态的开展,情况变得越益明显:由于剧烈的政治对立,政府无法按照它原先设想的那样迅速降低预算赤字。

9月份通货膨胀又开始加速。

10月份一开始就十分糟糕,在这个月的前10天卢布对美元的汇率就下滑了10%以上。

在10月11日市场收市时,卢布对美元的比价又猛降%,到达15美元=3 926卢布〔疑是1美元=3 926卢布──译者注〕!尽管俄罗斯政府公布了一个强硬的预算方案对货币供给量加以严格的控制,卢布仍在持续下跌,1995年4月汇率跌至1美元=5 12021。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目录一.摘要二.引言三.正文(一).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1)对俄罗斯本国的影响(2)对中国的影响(3).对本国以及中国以外国家的影响(三).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是四.参考文献2014年俄罗斯经济危机案例分析一.摘要:2014年,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受到强烈冲击,卢布在短期内快速贬值,爆发金融危机。

这场似曾相识的危机,与1997年—1998年发生于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本文对2014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危机后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合1998年俄罗斯的债务危机进行阐述,对于我国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相似经济危机时的建议与应对举措。

关键词:俄罗斯金融危机原因影响措施二.引言2014年,俄罗斯的莫斯科的冬天尤其寒冷。

持续的西方制裁和国际油价下跌,使得俄罗斯经济运行前景不明,其国内也正处于货币汇率下跌、财政收入减少、资本大量外流、经济放缓的煎熬中。

事实上,仅今年西方制裁和油价下跌对俄造成的损失就超过了去年GDP的6%,更令人担忧的是,俄央行最新预测显示,2014年俄GDP增长率仅为0.3%,卢布越来越不值钱了,卢布持续贬值,是现在俄罗斯经济困境中最为显着的一个特点。

当年12月15日,卢布兑美元汇率暴跌13%,创下199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自年初以来,俄罗斯6次加息,投入超过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都未能阻止卢布贬值49%。

三.正文长期以来,外资对弥补俄罗斯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和促进投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俄罗斯之所以能跨入新兴经济体行列,外国投资功不可没。

很多西方投资者因担心俄罗斯经济前景而大量撤资是该国经济运行的一个巨大挑战。

2014年俄罗斯经济危机的爆发让人不由得想起发生于1997年的一场金融大风波。

苏联解体后,受政局状况影响,经济秩序混乱,开始实行“休克疗法”,进如果这个数字到年底得到验证,将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最高的通货膨胀率。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三次金融大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

但具体诱因,则有所不同。

第一次大波动主要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波及之故,第二、三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引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宣布卢布贬值、并推迟所有外债偿还期,不仅导致大量投资俄罗斯政府国债的投机资本损失惨重,而且致使国际商业银行的大量金融债权难以收回,引发俄罗斯债务危机。

俄罗斯在制度和结构方面的薄弱性是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的深层矛盾,主要表现在政府不能制定和实施一个连贯的经济政策;公共管理如同虚设;制度框架要么不存在,要么无法实施;一些法律和制度基础几乎完全缺位,这些都造成俄罗斯经济的动荡和脆弱。

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不良资产比重过高,本币信誉低下。

危机原因1)俄罗斯金融业并不发达,但金融机构却林立丛生。

目前俄罗斯约有商业银行1800家,其中半数以上其资产总额在15万美元以下。

这些商业银行主要从事高息揽存和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

现在俄罗斯商业银行的呆帐约占其资产总额比例的50%,尽管商业银行的资产有保险机制保护,但保险公司的实际保付能力估计也只能达到应付资产的50%左右。

2)俄罗斯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货币发行机关,不具有超然独立地位,不能有效履行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的职责。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政府的干预下靠大量增发货币来维持财政开支和救助商业银行。

二是调控方式不灵活。

三是具有明显的盈利倾向。

3)俄罗斯企业和居民对本国金融机构和本币不信任。

据估计,1994-1997年俄罗斯吸引外资共计580亿美元,但同期企业和居民流出国内的资金却高达670亿美元;现在俄罗斯居民手持外汇资金高达400-500亿美元,根本不往本国银行里存。

俄罗斯卢布危机论文

俄罗斯卢布危机论文

俄罗斯卢布危机论文摘要: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历程,其实不难发现,旧的国际货币体系不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是货币危机爆发的根源。

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货币危机,必须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进行重新设计。

虽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但是要想根除货币危机,就要想办法做到。

尽管目前看来,货币危机、经济危机都是不可避免的的,它们有着一定的周期规律,不断发生着,但相信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不断更改完善,货币危机是可以避免的。

随着卢布汇率的稳定,“卢布危机”似乎已得到缓解,但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并没有好转,俄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丝毫不敢松懈,加紧推出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措施,不仅在当地时间12月27日(上周六)签署最新的银行救助法案,同时以“假期也要把控局势”为由,下令取消了各部部长的新年假期。

我认为说这次危机已经结束还言之过早,危机带来的各种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打击,经济想要恢复,想要彻底解决货币危机留下的各种后遗症,还有一段路要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频繁发生。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危机实际上是本国货币对外价值(表现为汇率)出现实际或潜在的剧烈的不稳定性并给国内经济产生不良后果的一种状态。

近些年爆发的几次较为严重的货币危机主要以危机国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为标志。

实际上,本币贬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下降,是货币对外价值不稳定的表现形式。

俄罗斯的这次卢布危机,就是卢布不断贬值,本币贬值,货币对外价值不稳定,货币对外价值的下降。

这是继1998年俄罗斯卢布危机、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又一次危机。

第一次卢布贬值发生在1998年,发轫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由于当时韩国投资者在俄罗斯金融市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比重,韩国国内发生金融危机后,投资者开始大量抛售股票撤资回国,俄罗斯股价平均下跌30%。

此后的1998年,国际油价急转直下,一度下滑至9美元左右,俄罗斯的国际收支雪上加霜,迫于发债压力,政府公布财政状况,揭露出严重的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国际金融案例(俄罗斯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案例(俄罗斯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市场案例分析案例内容: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动荡愈演愈烈。

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崩溃,一场自俄罗斯独立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爆发了。

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

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将该汇率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

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

(2)延期清偿内债。

1999年12月31 Et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

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

俄罗斯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

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很少人响应,内债问题没有解决。

(3)冻结部分外债。

俄商业银行和公司在国外银行和投资公司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

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内的卢布资产。

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

这“三大措施”出台后,俄国内金融危机并未得到缓解,相反,金融市场上一片混乱,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金融市场来看,汇市混乱、股市暴跌、债市停滞。

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1997年8月17 El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2.4:1,贬值72%,6天后又反弹为8.9:1,升值160%;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一年前的230点跌为约40点;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14家俄罗斯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

0亿美兀缩水为160亿美元。

俄债市停业近4个月,政府债券在国际债市上的市值仅为面值的6%。

受冲击最大的是尚处于发展初期且十分稚嫩的银行系统,银行总资本、存款和吸收的贷款均减少了1/3。

俄国金融危机

俄国金融危机

题目俄国金融危机主讲人Brian Murray博士时间1998年10月23日地点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福轩主讲人简介Murray博士负责AIG公司的全球投资风险分析工作,专长于对俄国和东欧的研究。

俄国金融危机关于此次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各方讨论甚多。

紧随其后的俄国金融危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

1998年10月7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邀请了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美国国际集团(AIG)的Brian Murray博士作了关于俄国金融危机的报告。

Murray博士负责AIG公司的全球投资风险分析工作,专长于对俄国和东欧的研究。

一、1992年~1997年的俄国十年以前,俄国开始了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性变革。

俄国模仿波兰,采用“休克疗法”进行改革。

1992年1月,原先由政府制定的消费品价格一夜之间变成了自由浮动的价格,俄国改革由此开始了其艰难的历程。

当时俄国决定采用“休克疗法”有以下几点原因:(1)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方式到1989年停滞不前;(2)波兰在此方面良好的经验;(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都建议休克疗法,因为短暂的价格失控可加速渡过转轨的衰退期;(4)要收获就必须要有艰难付出。

对体制改革来说,未经历过艰难的改革过程是不可能成功的。

初期的私有化计划是高度民主且经济上可行的,然而随着实施过程中的修改,大、中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份额留归经理和负责人,这对国有企业是十分不利的。

在私有化过程中,央行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面对价格失控、货币贬值和国有企业的混乱,俄国央行束手无策,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坏的央行。

货币、财政政策不得力,央行行长换了几任。

私有化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便是被称作“贷款换股票”的工作,即商业银行向俄国政府发放贷款,以换取需要被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股份。

这项行动大大改善了俄国政府的财政赤字。

然而贪污腐败横行,俄国老百姓只要一提到“贷款换股票”、或者是“私有化”,就会联想起贪污、腐败、行贿、受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金融危机(1997-1998)
一、进程与原因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三次金融危机。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

俄罗斯于1996年起对外投资开放,1997年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

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

1997年10月韩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立即对俄罗斯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30%,债市和汇市也纷纷告急。

当时央行拿出35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吸住外资。

虽然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资依然撤走了100亿美元。

第二次金融大波动发生在1998年5月~6月间。

具体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政府危机引起投资者对俄罗斯政局不安;第二、俄罗斯严重的财政、债务危机引起投资者心理恐慌;三是议会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

面对上述不断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政府当时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条:
首先,保卢布,办法是提高利率,同时抛售美元干预汇率。

其次,由举借内债转向举借外债。

第三,延长整个债务的偿还期。

1998年8月,俄罗斯又爆发了更为严重的第三次金融大波动。

这次金融大波动的直接诱因是由于政府贸然推行三项强硬的稳定金融措施:第一项,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第二项,延期90天偿还到期外债;第三项,转换内债偿还期。

这三项措施一公布,股票大跌而停摆,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卢布汇率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

到8月28日,俄国综合指数所包括的100种股票的市价下跌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