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考查报告
参观三星堆博物馆实习报告

三星堆博物馆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期,我有幸参观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这是一座以三星堆遗址为核心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馆内收藏和展示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充分展示了古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此,我将以此次参观实习为契机,对三星堆博物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二、三星堆博物馆概况三星堆博物馆成立于1992年,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
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3公顷,馆区包括一号展馆和二号展馆。
第一展馆是综合馆,陈列金、铜、玉、石、陶等类文物;二号展馆是青铜专馆,包括序展厅、众神之国(各种青铜器面具的展示)、千载蜀魂(三星堆的精髓文物的展示)、三星永耀(大事纪及三星之谜)四个部分。
三、实习内容1. 参观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首先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的综合馆和青铜馆。
综合馆展示了各类文物,包括家居用品、陶器、石器和玉器等。
这些展品让我对古蜀人的生活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青铜馆则展示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等。
这些精美的文物让我感受到了古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文物了解在参观过程中,我还详细了解了三星堆遗址的发掘过程和考古价值。
三星堆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
其文化堆积距今约4500-2800年,面积达12平方公里。
三星堆遗址核心区域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古蜀国都城遗址,年代约为商代。
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古蜀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3. 博物馆管理在实习期间,我还对三星堆博物馆的管理工作进行了了解。
博物馆采用现代化科学手段实施管理,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以及陶器、骨器等千余件珍贵文物。
此外,博物馆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三星堆市场调研报告

三星堆市场调研报告
背景介绍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与绵竹市交界处,是中国第一批发现的早期文明
遗址之一,距今约4000年,具有重要的考古、历史和文化价值。
近年来,三星堆
遗址已经成为研究和旅游的热门地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探索。
市场调研
游客群体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三星堆遗址的游客主要来自四川省内外,还有部分来自其
他省份和国外。
主要游客群体为青年人和中老年人,他们对文化历史和考古遗址有浓厚的兴趣。
旅游产品需求
游客希望能够更深入了解三星堆遗址的历史和文化,希望有专业的讲解和解说
服务。
此外,游客也希望有更多的旅游产品可供选择,如书籍、纪念品等。
市场竞争分析
在三星堆遗址周边,已经涌现出不少旅游服务机构和商家,提供各种旅游产品
和服务。
竞争激烈,但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市场机会
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针对游客的需求,可以开发更多与三星堆相关的文化旅游产品,如主题纪念品、书籍、导览手册等,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三星堆的宣传推广,增加游客的认知度和兴趣,吸引更多
游客前来参观。
精准定位市场
根据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和偏好,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提高市场占有率。
结论
三星堆作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开发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三星堆旅游的品质和体验,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星堆调查报告

三星堆调查报告篇一:关于三星堆最大的青铜立人像的研究报告关于三星堆最大的青铜立人像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三星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考古成果,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的青铜立人像激发了我的兴趣,使我很想了解青铜立人像。
二.调查方法:1.参观博物馆,了解青铜立人像的具体特征。
2.查阅有关书籍,了解青铜立人像代表什么。
3.通过上网,了解青铜立人像手中玉琮的文化内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1.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身高1米7左右,连座通高米,重180公斤,被尊称为"世界铜像之王"。
其面部特征为高鼻、粗眉、大眼,眼睛呈斜竖状,宽阔的嘴,大耳朵,耳垂上有一个穿孔。
他头顶花冠,脑袋后端有发际线。
立人像身躯瘦高,手臂和手粗大,两只手呈抱握状。
2. 青铜大立人不是一件写实风格的雕像,这件雕像表现的不是一般意义的人。
像那么粗大的手,那么细的身体,那么长的脖子,就可能代表的是一种艺术造型,一种抽象、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是古蜀人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他也可能代表的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是蜀王的象征。
总之,这尊立人像在中众铜人像中起着指挥全局的作用。
3. 环管状双手所握成的“空心管道”是对玉琮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众所周知,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时期,是“天”、“上天”、“天帝”观念的产生期和扬播期,玉石礼器滥觞于华夏大地。
而作为祭器的玉琮,“内圆像天,外方像地”,其内圆即为中空的环状管道,被视为能够穿天贯地、知古达今的通道,是人类与天地、神灵、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
显然,古蜀国帝王或巫师们创造性地将这一观念移植在了他们自己的身上,让双手“长”成环状管道,无疑是在强调他们是超人,是人神;只有他们才能与天地、神灵、祖先对话,传达上苍的指示和祈求上苍的护佑。
这是古蜀国帝王或巫师们非凡的独创。
四、结论:这尊青铜立人雕像雄伟壮观,而且,还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代文物群中最早、最大、最奇特、最神秘的立人像,不愧是“铜像之王”。
三星堆文化调查报告[范本]
![三星堆文化调查报告[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7064f1e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3.png)
三星堆文化调查报告[范本]调查时间:2021年6月调查地点: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博物馆调查目的:了解三星堆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调查方法:参观三星堆遗址博物馆,阅读相关资料,采访工作人员。
一、三星堆文化简介三星堆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距今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兴盛于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青铜时代中期。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青铜文化遗址之一。
二、三星堆文化的主要特点1.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青铜文化。
该文化时期的三星堆人民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物。
这些器物图案丰富、造型独特,有的象征着自然界中的图腾,有的表现出生产、生活、祭祀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表现。
2.独具特色的祭祀文化三星堆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祭祀文化。
三星堆遗址中的大量青铜祭器、玉雕面具、额饰等文物证明了其独具特色的祭祀活动。
据推测,三星堆人民信仰的主要对象为龙神和祖先,他们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如祭祀、祭祀、祭祀等。
3.高度的艺术性和技术性三星堆文化的器物不仅造形独特、图案精美,而且工艺水平高,堪称艺术和技术的杰作。
例如,三星堆青铜祭器多为铸造而成,细节极其精细,包括动物纹样、人面纹样、几何纹样等,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三星堆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促进中国青铜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三星堆文化为研究和传承中国青铜文化提供了重要素材和参考。
其精美的青铜器物、独特的制作技艺和祭祀文化,对于推动中国青铜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展现中华文明的魅力和文化底蕴三星堆文化的精湛艺术和深厚文化底蕴,为世界展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文化魅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
三星堆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魅力的文化、创新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三星堆文化调查报告

三星堆文化调查报告三星堆辉煌照世界——关于三星堆及其历史的考察报告三星堆遗址向世界展示了古蜀文明的辉煌灿烂,那么,三星堆究竟蕴含了怎样的古文明了?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就三星堆遗址进行了以文献研究为主,实地考察为辅的研究.从三星堆的年代、城址、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社会形态等方面加以详尽阐述,通通过重现三星堆时期的社会面貌,深入了解三星堆灿烂的文化。
古蜀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与中原古代文明各有千秋.而四川是蜀文化的中心源地,文化发展源远流长.三星堆遗址与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商业街蜀王船棺独木棺墓葬,成都西郊金沙遗址一起重现了古蜀文明中最辉煌灿烂的片断.勘称古蜀文明的精典之作.三星堆遗址带着古老神韵向世人展示了古蜀文明,它蕴涵着古蜀王国的谜底及文明演进的踪迹,具有全方位认识古蜀社会以及探索长江中上游文明的重大学术价值.三星堆如一本待解读的百科全书,引人入胜.五月十四日,我们这群历史专业的后生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踏入了远古神秘的三星堆世界,目睹了面纱后的三星堆.广汉三星堆位于成都平原北部之沱江冲积扇上,西出广汉市七里,北临沱江支流湔江,面积达12平方公里.三星堆是目前中国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殷商古城遗址,它出土了大量能够代表古蜀文明高度的精美器物.因此,三星堆遗址成为了长江上游著名的古蜀文化遗存,成为了一个世界知名的古代文明中心.(一)三星堆遗城所反映的年代从三星堆文化的地层堆积和器物出土的情况分析,这是一座曾经欣欣向荣的、连续使用达两千年的古城遗址,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持续到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中间没有出现过断裂的痕迹.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器物——陶器为例,考古学家们把三星堆文化分为了四个连续发展的时期.第一个时期为新时期时代晚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次为夹砂褐陶和灰黄陶;第二个时期为夏至商代前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新出现的器形有喇叭行大口罐、盂、圈足盘等;第三个时期为商代时期,陶器仍以夹砂褐陶为主,但泥质陶的比例较上一期有所下降,泥质橙黄陶基本消失,器形主要有小平底罐、高柄豆、圈足豆、圈足盘等;第四个时期为商末周初时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泥质灰陶的比例有所增加。
三星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作为一名热爱历史的学生,我有幸在三星堆博物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三星堆文化,亲身体验了博物馆的工作,对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博物馆的日常运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博物馆的日常运营工作,包括接待游客、解答疑问、引导参观等。
通过与游客的交流,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还深入了解到了游客对三星堆文化的兴趣和需求。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处理突发状况,确保游客的参观体验。
2. 文物保护与修复在实习过程中,我有幸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室。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学习了文物的清洗、加固、修补等基本技艺。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体会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性,更加珍惜文化遗产。
3. 策展与教育活动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博物馆的策展与教育活动。
协助工作人员策划展览,设计教育活动,使我对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策划展览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平衡学术性和趣味性,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三星堆文化。
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我注重发挥观众的参与性,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4. 学术交流与研究在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多次学术交流活动,与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这些交流,我对三星堆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参与了博物馆的研究项目,协助整理和研究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
这使我提高了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基础。
三、实习感悟1.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热爱历史的重要性。
因为热爱,我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实践。
正是这份热爱,让我在实习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断进步。
2. 传承与创新并重在博物馆的工作中,我认识到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我们要尊重历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善于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3. 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星堆博物馆学习实习报告

三星堆博物馆学习实习报告一、前言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我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三星堆遗址的不断发掘,越来越多的文物展品得以与观众见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三星堆文化,我决定前往三星堆博物馆进行学习实习。
二、实习内容1. 博物馆参观在实习期间,我先后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的两个展馆,分别是青铜器馆和玉器馆。
通过参观,我对三星堆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青铜器馆内的展品丰富多样,有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等珍贵文物。
其中,青铜大立人高1.8米,重约180公斤,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
这些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玉器馆内的展品同样引人注目,有玉璧、玉琮、玉佩等。
这些玉器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展示了古代蜀国高超的玉器制作技艺。
2. 实地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参加了三星堆遗址的实地考察。
参观了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了解了三星堆古城的分布范围和建筑特点。
此外,还参观了大型宫殿基址等重要遗迹,对三星堆文化面貌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3. 文物修复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的开放式文物修复馆。
在修复馆内,我了解到文物修复人员的工作流程和修复技巧。
通过观察修复师们对青铜器、玉器等文物的修复过程,我对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实习感悟1. 文化传承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通过展示珍贵文物,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作为一名实习生,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应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2. 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艰辛和紧迫性。
作为一名实习生,我应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关注文物修复技术的发展,为文物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是公众普及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
在实习期间,我注意到博物馆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研学实践、讲座、展览等。
三星堆的研究报告

三星堆研究观察报告2021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再次大发现,出土文物光彩夺目,全年亮点不断,堪称三星堆闪耀之年。
2021年,适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走过百年历程,三星堆系列学术工作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为考古百年增光添彩。
三星堆这一年,是色彩斑斓的复调长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奇幻的艺术享受。
堆东堆西,“星”里攸同;坑里坑外,启迪思考。
结合实地考察和文献梳理,从发掘发布、文博展览、研讨活动、学术发表、平台构建、公共考古等方面,本篇综合观察报告对三星堆2021年进行全年盘点,旨在促进交流,助力研究。
■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考古发掘】从两个“十八字”把握三星堆新一轮发掘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在新一轮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中,采用了直播的形式,让民众通过网络感受到六个祭祀坑发掘的缤纷多彩,体会到一个精彩的浪花接着另一个魔幻的浪花。
我们紧扣两个“十八字”,可以把握也可以清晰理解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三星堆考古工作。
一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重要实践。
二是秉持“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理念,探索形成考古发掘新模式。
走进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发掘现场,迎面是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钢结构考古发掘大棚,在大棚南侧的小山坡上,竖立着十八个大字:“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与其他考古工地不同,大棚内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方法,建立了四个考古方舱,发掘和提取都在方舱内进行,并在大棚内设立科技保护平台进行处理。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秉持十八字工作理念,联合国内39家科研机构、大学院校以及科技公司,共同开展新发现六座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
此次发掘工作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总负责,具体由“一院三校”——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分别负责,探索集全国考古学界之力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首创模式。
3月20日,第一次发布阶段性成果,9月9日,第二次发布阶段性成果。
3月,通过央视直播4天,各类媒体集中报道,在全国掀起三星堆热潮。
张檬 广汉三星堆实录 (中国考古学通论 指导教师耿纪朋)

张檬201101010560 中国考古通论论文(四)指导教师:耿纪朋广汉三星堆考察实录自己这篇论文写作的时间或许已经超出了老师规定的时间,但我实现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小愿望,即使超出时间我也想用我自己看到的真实感受写出它。
自幼喜爱历史的我,对于历史的一切都很有兴趣,虽然说自己并不是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学生,但自己喜爱历史的心并没有因为此而失去动力。
自己心中有一个十分向往的地方——广汉三星堆。
2013年6月11日带上自己向往的心踏上了自己的梦想之旅,就犹如长沙马王堆汉墓一样,它的发现无疑震惊了世界,震惊了考古界。
也在历史上突出的证明了在距今4800年—2800年间,我巴蜀大地神奇的创造能力。
四川我把它称为中国版图的“肚脐眼”他处于中国版图重要的地位,如果说人灵魂的中心是大脑的话,哪肉体的中心则就是四川。
上通京津冀、下达祖国西南边陲、右抱沿海省师、左深祖国西北。
是我国版图中重要的因素。
很早就坐车来到了广汉,经过班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广汉南兴镇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因三星堆遗址庞大我主要考察了在建博物馆与东城墙遗址。
1930年在月亮湾的发掘至今,三星堆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持续发掘清理,古蜀文明的面貌也逐渐的被揭示出来。
1986年发掘祭祀坑时出图了很多造型怪异的青铜人像、人面具青铜艺术作品等。
例如:青铜人面像、眼泡、神树、神坛、太阳型器、挂饰等等。
三星堆青铜艺术脱胎于原始艺术,在表现手法上写实与抽象的因素参半,这也是由它的宗教艺术的本质所决定的。
听讲解员讲些我了解的,如青铜大立人(高263CM)这一尊铜像基本采用了写实的手法,按照真实的比例、动态进行塑造,做着同时又对铜立人的眼睛、耳朵做了较大的夸张,加强了雕塑语言的表现力,也强化了他超凡的一面,使人感觉到他体内蕴含的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
三星堆出图了很多祭祀用的礼器,在三星堆里每一件青铜艺术作品都具有神秘的宗教含义和浓厚的宗教情感,可以说他们是有着独立价值和宗教美术的辉煌之作。
三星堆考查报告

三星堆青铜之光照耀世界―――三星堆考查报告〖课题类型〗中学历史课外活动专题讲座〖实施计划〗配合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历史的讲述,分两阶段开展:其一为专题讲座,即通过本CAI课件向学生全面介绍中国青铜文化时间为5—8课时;其二为研修班教师参观广汉三星堆后再带领学生参观。
〖选题思路〗①王国维治史强调“二重证据法”,即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
中国青铜器,不论是历代遗留的、还是考古发掘的,其深刻的内容是史书及其它文字资料所无法取代的。
让学生从青铜器入手,认知、理解青铜文化,可以潜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方法。
②陈寅恪治史主张“感同身受”;理想的教学方式也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历史情景,但奴隶社会实在太遥远太难于想象。
而丰富多彩的青铜器世界,可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政治制度、文化形态、科技水平、生产生活方式……等等,进而初步勾勒出奴隶社会的全景图和变迁图。
③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尤其是三星堆文化更是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素材。
同时,也可使学生形象深切的感受到中国文化起源的多源化和同一性。
〖活动目标〗1、基本认知目标:中国青铜文化是中国奴隶社会文明的标志;了解各类青铜器的基本造型及其功用;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精品;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明贵贱、辨等级”的标志物;青铜铭文;青铜器的冶铸方法;古蜀文明的遗存——广汉三星堆;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化。
2、思想教育目标:①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通过认识辉煌灿烂的中国青铜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认识广汉三星堆青铜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忱。
③通过了解青铜礼乐制度及其发展变化,引导学生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3、能力培养目标:①通过欣赏青铜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②通过分析青铜器造型与功用之间的联系,以及三星堆青铜器与中原文化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考查过程〗2007年4月13日,青羊区历史研修班的老师们踏上了去广汉三星堆探究古蜀文明的征程,此行虽只花掉一天,但收获的却是满满的历史沉淀及巨大的历史震撼。
三星堆考古研究报告总结

三星堆考古研究报告总结
根据三星堆考古研究报告的总结,以下是一些主要发现和结论:
1. 三星堆是一座古代文明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附近。
考古发现表明,这个地区的文明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千年左右。
2. 三星堆遗址的最显著特点是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包括铜质面具、器皿、武器等。
青铜器的数量和精美程度显示出当时社会的高度发达和工艺水平。
3. 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玉器、玛瑙器等贵重品,表明当时社会存在丰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4. 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座庞大的建筑群,其中包括殿堂、祭祀场所和住宅等。
建筑群的规模和布局显示了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
5. 人类骨骼遗骸的研究表明,三星堆的居民多为黄种人,身体健壮,平均寿命相对较短。
6. 考古研究还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书写记录,包括青铜铭文、甲骨文和竹简等。
这些记录提供了有关当时社会组织、宗教信仰和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综上所述,三星堆考古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文明的重要线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文化交流和社会结构等方
面的信息。
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和世界古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星堆调查报告

三星堆调查报告篇一:关于三星堆最大的青铜立人像的研究报告关于三星堆最大的青铜立人像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三星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考古成果,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的青铜立人像激发了我的兴趣,使我很想了解青铜立人像。
二.调查方法:1.参观博物馆,了解青铜立人像的具体特征。
2.查阅有关书籍,了解青铜立人像代表什么。
3.通过上网,了解青铜立人像手中玉琮的文化内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1.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身高1米7左右,连座通高米,重180公斤,被尊称为"世界铜像之王"。
其面部特征为高鼻、粗眉、大眼,眼睛呈斜竖状,宽阔的嘴,大耳朵,耳垂上有一个穿孔。
他头顶花冠,脑袋后端有发际线。
立人像身躯瘦高,手臂和手粗大,两只手呈抱握状。
2. 青铜大立人不是一件写实风格的雕像,这件雕像表现的不是一般意义的人。
像那么粗大的手,那么细的身体,那么长的脖子,就可能代表的是一种艺术造型,一种抽象、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是古蜀人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他也可能代表的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是蜀王的象征。
总之,这尊立人像在中众铜人像中起着指挥全局的作用。
3. 环管状双手所握成的“空心管道”是对玉琮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众所周知,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时期,是“天”、“上天”、“天帝”观念的产生期和扬播期,玉石礼器滥觞于华夏大地。
而作为祭器的玉琮,“内圆像天,外方像地”,其内圆即为中空的环状管道,被视为能够穿天贯地、知古达今的通道,是人类与天地、神灵、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
显然,古蜀国帝王或巫师们创造性地将这一观念移植在了他们自己的身上,让双手“长”成环状管道,无疑是在强调他们是超人,是人神;只有他们才能与天地、神灵、祖先对话,传达上苍的指示和祈求上苍的护佑。
这是古蜀国帝王或巫师们非凡的独创。
四、结论:这尊青铜立人雕像雄伟壮观,而且,还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代文物群中最早、最大、最奇特、最神秘的立人像,不愧是“铜像之王”。
关于三星堆文字考古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三星堆文字考古的研究报告作文
三星堆文字,神秘符号背后的故事。
嘿,说起三星堆的文字,那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啊!这些文字长得跟我们认识的汉字完全不一样,简直就像外星文一样。
但你知道吗?这些符号其实挺有艺术感的,有的像山,有的像水,还有像动物和植物的。
看着这些,我都能想象出古蜀人生活的场景了。
说到这三星堆的文字,考古学家们可是费了好大劲才研究出点门道。
他们发现,这些文字跟周围的地方文化都不太一样,可能是古蜀人自己搞出来的。
想想看,这得多有创造力啊!而且,这也告诉我们,古代文明之间也不一定都是互相影响的。
虽然这些文字我们还不能完全看懂,但考古学家们可是通过各种方法推测出了它们的大概意思。
据说啊,这些文字可能跟宗教、祭祀和王权有关。
也就是说,古蜀人可能用这些文字来记录一些重要的事情,传承他们的文化,还有表达他们的信仰。
你说神奇不神奇?这些文字就像是古蜀人给我们留下的一封封未解之谜。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的文字,揭
开更多的秘密。
到时候,我们就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文明了。
所以啊,这些文字可是宝贝中的宝贝,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呢!。
三星堆调查报告

三星堆调查报告篇一:关于三星堆最大的青铜立人像的研究报告关于三星堆最大的青铜立人像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三星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考古成果,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的青铜立人像激发了我的兴趣,使我很想了解青铜立人像。
二.调查方法:1.参观博物馆,了解青铜立人像的具体特征。
2.查阅有关书籍,了解青铜立人像代表什么。
3.通过上网,了解青铜立人像手中玉琮的文化内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1.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身高1米7左右,连座通高米,重180公斤,被尊称为"世界铜像之王"。
其面部特征为高鼻、粗眉、大眼,眼睛呈斜竖状,宽阔的嘴,大耳朵,耳垂上有一个穿孔。
他头顶花冠,脑袋后端有发际线。
立人像身躯瘦高,手臂和手粗大,两只手呈抱握状。
2. 青铜大立人不是一件写实风格的雕像,这件雕像表现的不是一般意义的人。
像那么粗大的手,那么细的身体,那么长的脖子,就可能代表的是一种艺术造型,一种抽象、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是古蜀人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他也可能代表的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是蜀王的象征。
总之,这尊立人像在中众铜人像中起着指挥全局的作用。
3. 环管状双手所握成的“空心管道”是对玉琮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众所周知,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时期,是“天”、“上天”、“天帝”观念的产生期和扬播期,玉石礼器滥觞于华夏大地。
而作为祭器的玉琮,“内圆像天,外方像地”,其内圆即为中空的环状管道,被视为能够穿天贯地、知古达今的通道,是人类与天地、神灵、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
显然,古蜀国帝王或巫师们创造性地将这一观念移植在了他们自己的身上,让双手“长”成环状管道,无疑是在强调他们是超人,是人神;只有他们才能与天地、神灵、祖先对话,传达上苍的指示和祈求上苍的护佑。
这是古蜀国帝王或巫师们非凡的独创。
四、结论:这尊青铜立人雕像雄伟壮观,而且,还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代文物群中最早、最大、最奇特、最神秘的立人像,不愧是“铜像之王”。
四川三星堆考察—曹帅帅

在1980年以后的多次发掘中,三星堆遗址考古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资料,其中 最具震撼力的发现是l986年夏相继发现的两个“祭祀坑”和20世纪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发掘并确认的三星堆古城址的东、西、南三面城墙。大批考古新发现, 极大地丰富了三星堆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引起了“三星堆文化”概念的发展演 变。 从文化内涵上看,l986年以前所提出的三星堆文化概念,通常把它作为早期蜀 文化看待,还认识不到它是一个古代文明的概念。1986年两个“祭祀坑”发现 后,出土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象牙以及数千枚海贝,加上后来发现 的三星堆古城址,这些重大考古新发现立即突破了以前的认识,使学术界最终 充分认识到,三星堆文化(不包括三星堆遗址一期文化)是一个拥有青铜器、 城市、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三星堆考察报告
2011级——曹帅帅 学号:201101010543 指导老师:耿纪朋
三星堆文化的命名,是基于1933年至1980、1981年的若干次考古调查和 发掘所获资料。自1933年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林名均首次发掘,直到 1949年以后才对三星堆一带展开科学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四川省文物管 理委员会、四川大学历史系等于1956年、1958年、1963年、1964年和l980 年5月在这一带进行过考古工作,当时称这一带的古遗址为中兴古遗址 (因遗址位于广汉县中兴公社范围)。1980年11月至l981年5月,四川省文 管会、省博物馆和广汉县文化馆在三星堆进行发掘,获得丰富的资料, 发现房屋基址l8座、灰坑3个、墓葬4座、玉石器110多件、陶器70多件及l0 万多件陶片。年代上限距今4500±150年,大致延续至距今3000年左右, 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相当中原夏、商时期。根据三星堆遗址古文化在 四川地区分布较广,又具有一群区别于其他任何考古学文化的特殊器型, 发掘者建议将这一考古学文化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2019年三星堆文化调查报告

三星堆文化调查报告三星堆辉煌照世界——关于三星堆及其历史的考察报告三星堆遗址向世界展示了古蜀文明的辉煌灿烂,那么,三星堆究竟蕴含了怎样的古文明了?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就三星堆遗址进行了以文献研究为主,实地考察为辅的研究.从三星堆的年代、城址、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社会形态等方面加以详尽阐述,通通过重现三星堆时期的社会面貌,深入了解三星堆灿烂的文化。
古蜀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与中原古代文明各有千秋.而四川是蜀文化的中心源地,文化发展源远流长.三星堆遗址与XX平原史前城址群.商业街蜀王船棺独木棺墓葬,XX西郊金沙遗址一起重现了古蜀文明中最辉煌灿烂的片断.勘称古蜀文明的精典之作.三星堆遗址带着古老神韵向世人展示了古蜀文明,它蕴涵着古蜀王国的谜底及文明演进的踪迹,具有全方位认识古蜀社会以及探索长江中上游文明的重大学术价值.三星堆如一本待解读的百科全书,引人入胜.五月十四日,我们这群历史专业的后生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踏入了远古神秘的三星堆世界,目睹了面纱后的三星堆.广汉三星堆位于XX平原北部之沱江冲积扇上,西出广汉市七里,北临沱江支流湔江,面积达12平方公里.三星堆是目前中国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殷商XX遗址,它出土了大量能够代表古蜀文明高度的精美器物.因此,三星堆遗址成为了长江上游著名的古蜀文化遗存,成为了一个世界知名的古代文明中心.(一) 三星堆遗城所反映的年代从三星堆文化的地层堆积和器物出土的情况分析,这是一座曾经欣欣向荣的、连续使用达两千年的XX遗址,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持续到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中间没有出现过断裂的痕迹.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器物——陶器为例,考古学家们把三星堆文化分为了四个连续发展的时期.第一个时期为新时期时代晚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次为夹砂褐陶和灰黄陶;第二个时期为夏至商代前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新出现的器形有喇叭行大口罐、盂、圈足盘等;第三个时期为商代时期,陶器仍以夹砂褐陶为主,但泥质陶的比例较上一期有所下降,泥质橙黄陶基本消失,器形主要有小平底罐、高柄豆、圈足豆、圈足盘等;第四个时期为商末周初时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泥质灰陶的比例有所增加。
对三星堆实践报告

对三星堆实践报告对三星堆实践报告篇一:四川大学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四川大学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小组成员:康越谭平丁智颖赖泫蓉蒋媛黎媛媛任贤聪四川大学博物馆简介四川大学博物馆是中国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
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开始筹建,由美国学者戴谦和(D.S.Dye)教授出任馆长。
到20世纪40年代,华大博物馆就已经发展为一座规模较大,海内知名的博物馆,享有“西南最完善之博物馆”的美誉。
此后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四川大学博物馆作为全国高等院校中最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在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九十多年来,四川大学博物馆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藏品。
现有文物4万多件,包含石刻、书画、陶瓷、青铜器、古钱币、古印、刺绣、漆器、拓片等几十个门类,其中尤以书画、陶瓷、美术雕刻以及民族文物、民俗文物等方面的收藏最有特色,称誉国内文博界。
2005年5月,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落成。
新馆坐落在蓉城风景秀丽的锦江河畔,与望江公园毗邻,总建筑面积达13000余平方米,整体轮廓舒展宏伟,与四川大学百年老校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成为古城成都的又一座标志性建筑。
博物馆展厅分4层,设有考古学陈列馆、石刻艺术陈列馆、民俗学陈列馆、民族学陈列馆、书画艺术厅、古代瓷器厅、古代服饰艺术厅等七个基本展馆,常年向社会观众开放。
实践经历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我们最终将本次实践内容选择为参观四川大学博物馆,因为这不仅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是对四川大学文化底蕴的深化认识,访谈形式也将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
周五下午,我们坐着校车向四川大学博物馆进发,经过漫长的寻找终于成功一睹其风采,而展品之丰富,收获之丰硕可谓不虚此行。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同样就读于四川大学的讲解员,并在参观结束后进行了互动访谈。
三星堆开题报告

三星堆开题报告三星堆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三星堆是中国四川省广汉市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其文化遗存显现出一种高度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被誉为“古代东方文明之光芒”。
这一遗址中发现了众多令人惊异的文物和遗存,例如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牙雕器、木器等等,这些发现对于探究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贡献。
因此,研究三星堆文化遗址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研究目的在对三星堆遗址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清晰的研究目的,以便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研究三星堆文化遗址中遗存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了解古代东方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
2.通过研究三星堆文化遗址中的陶器、图案、文字等遗存,探究该地区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和经济及社会结构等方面情况。
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三星堆遗址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三维建模,初步还原古代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需要借助多种学科知识以及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考古学:通过对三星堆文化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寻找更多的文物和遗存,还原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文化景象。
2.文物鉴定:对于三星堆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进行细致的鉴定和评估,了解其制作工艺和特色,进一步突现出古代东方文明的特色和成就。
3.数字化技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三星堆文化遗址进行三维建模和虚拟还原,还原出古代东方文明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更为丰富和直观的依据。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次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对三星堆文化遗址进行深入的考古和文物鉴定,进一步证明古代东方文明的繁荣和特色。
2.通过对三星堆文化遗址中的陶器、图案、文字等遗存的研究,进一步探究该地区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情况,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更为系统和深入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星堆青铜之光照耀世界
―――三星堆考查报告
〖课题类型〗中学历史课外活动专题讲座
〖实施计划〗配合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历史的讲述,分两阶段开展:其一为专题讲座,即通过本CAI课件向学生全面介绍中国青铜文化时间为5—8课时;其二为研修班教师参观广汉三星堆后再带领学生参观。
〖选题思路〗①王国维治史强调“二重证据法”,即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
中国青铜器,不论是历代遗留的、还是考古发掘的,其深刻的内容是史书及其它文字资料所无法取代的。
让学生从青铜器入手,认知、理解青铜文化,可以潜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方法。
②陈寅恪治史主张“感同身受”;理想的教学方式也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历史情景,但奴隶社会实在太遥远太难于想象。
而丰富多彩的青铜器世界,可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政治制度、文化形态、科技水平、生产生活方式……等等,进而初步勾勒出奴隶社会的全景图和变迁图。
③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尤其是三星堆文化更是教育学
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素材。
同时,也可使学生形象深切的感受到中国文化起源的多源化和同一性。
〖活动目标〗
1、基本认知目标:
中国青铜文化是中国奴隶社会文明的标志;了解各类青铜器的基本造型及其功用;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精品;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明贵贱、辨等级”的标志物;青铜铭文;青铜器的冶铸方法;古蜀文明的遗存——广汉三星堆;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化。
2、思想教育目标:
①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通过认识辉煌灿烂的中国青铜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认识广汉三星堆青铜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忱。
③通过了解青铜礼乐制度及其发展变化,引导学生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
3、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欣赏青铜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②通过分析青铜器造型与功用之间的联系,以及三星堆青铜器与中原文化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考查过程〗
2007年4月13日,青羊区历史研修班的老师们踏上了去广汉三星堆探究古蜀文明的征程,此行虽只花掉一天,但收获的却是满满的历史沉淀及巨大的历史震撼。
在此之前,研修班里来
自树德实验中学的曾庆沙老师已在全区上了一节历史活动课,以青铜鉴宝的形式让学生首次接触了中原地区青铜器与三星堆青铜器,并在鉴宝过程中初步领略了二者的差别,通过认识辉煌灿烂的中国青铜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鉴赏广汉三星堆青铜文化,培养起了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忱。
中国青铜文化起源多元化,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以及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系统的青铜文化。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构成了一幅错综复杂而又绚丽多姿的中国青铜文化发展图景。
纵观中国青铜时代历史可知,以夏商周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的凝聚力。
夏朝时期它只占黄河中游的一段,发展到春秋末年,便已包括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长城南北的广大地区了。
祖国其他各区青铜文化对中原青铜文化具有强烈的向心力,或多或少的受其影响,同时或多或少的保持着独特的地方气息。
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文化,便是一个既具有浓厚地方特色而又不乏中原文化影响的典型代表。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3,000至5,000年前的古蜀文化遗址,1929年春被当地农民燕道诚偶然在广汉三星堆发现,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变化之后重见天日。
1986年夏,又在遗址内发现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出土各种珍贵文物近千件,很多是青
铜礼器。
三星堆青铜文化瑰宝的重大发现,轰动了国内外。
伦敦不列颠博物馆首席中国考古专家杰西卡·罗森认为:“这些发现看来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
”
三星堆博物馆建在三星堆遣址的东北面,由两大占地面积宏伟的展馆组成,一馆为我们展出了三星堆出土的陶器,玉器。
出了一大展馆,还得坐上电瓶车开行不短的一段时间才能到达二馆――青铜器馆。
在第一展区,铸土为范的陶器造型各异,不仅向我们无言地宣告着当年先民们无桌椅的生活现状,更让我们看到了最早巴蜀鸳鸯火锅的雏型,为古人灵巧的双手感到由衷的高自豪。
在渐入佳境的玉器馆,我们看到了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精美而奇异的玉器。
不产玉的四川三星堆,其玉器出土数量不仅占全国玉器出土数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时玉器做工的精致与细密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正因为这一点让人不得不生出史前文明为何会有这么发达的疑惑。
难怪许多人都会认为三星堆文化乃外星人所为。
至于三星堆青铜器,则与中原文化判然有别,奇花独放,风格迥异。
馆内出土文物中,大型青铜立人像无疑最为卓尔不群,成为三星堆的镇馆之宝之一,他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连同脚下的方座或叫法台通高262厘米。
专家认为他可能是古蜀王杜宇,同时又是一个上承帝意、下达民情的巫师。
青铜人头像数量众多,风格奇异,更能令人遐想。
他们一个个圆眼外凸、阔嘴紧闭、大耳穿孔,扑面而来的是不尽的威严和神秘。
这些头像有的头顶是子母口形的,似乎还应该有一顶帽子之类的“上层建筑”才对。
顶沿还留有几个加固用的小孔呢。
有的不但头上盘根大辫子,耳廓上还留了三个小圆孔。
是留来戴三副耳环的吗?有的头戴“回”字形花冠,粗眉大眼、阔嘴巨耳,颈部下端均铸成倒三角形,同他的平顶花冠一样引人注目。
有的头顶圆而无帽,头发向后梳理成最醒目的“蝴蝶”状的花笄头饰。
头像中还出土有金面罩铜质平顶人头像,他们地位似乎高人一等。
面戴黄金面罩。
金面罩的眉、眼部分镂空。
三星堆两个祭祀坑一共出土了包括金杖、金面罩、金虎等在内的100多件金器,是我国一次性出土商代金器数量最多的一例。
从多杖上的纹饰到薄如纸片的面罩,无不说明古蜀人对金这种贵重金属的运用能力。
在所有人头像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纵目人面像。
同样作为镇馆之宝的他们,有长长的眉毛、棱形纵目、鸟翅状的巨耳,一副“千里眼”、“顺风耳”的造型,昭示着他们的显赫地位。
面具之一,鼻梁低矮,但上面装饰的卷云纹倒非常高。
从技术分析来看,用的是高超的焊接工艺。
他们的眼球突出达9厘米到16厘米长。
史书《华阳国志》上记载古蜀王蚕丛纵目,难道他们就是传说中的蚕丛象征?
青铜神树座,虽然损毁较严重,但其尊严地位不容怀疑。
神树残余高度约380厘米,枝干、花果齐全,下有山形树座,上有飞禽走兽,还悬挂着各种铜铃及其它挂饰,树干上还攀附着一条头下尾上的游龙,构思巧妙,造型奇特。
三星堆神树上栖息的鸟共有9只,鸟的神态与最近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饰非常相近。
因此判定三星堆青铜神树为“扶桑”也在情理之中。
这棵高大奇异的神树,也或许就是《山海经》中提到的“建木”。
传说建木生长在成都平原,是沟通天地供神灵上下的天梯。
神树种植于山丘形状的树座之上,树干上攀附着一条能上天下地的游龙,正是神树乃天梯的寓意,而树旁的跪姿人像,当然是奉祭者的形象写照了。
三星堆青铜文化这种神秘的思维构想,大胆的艺术夸张,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意识形态。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确切证明这里是一个区别于其他地区文明的古蜀文明的生长点;也证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三星堆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又一起源。
神秘精美三星堆青铜文化不但有着强烈的地方特色,同时也有着明显的复合型文化因素。
以下两件礼器就明显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正是由于吸收了中原文化在内的其他文化的优秀因素并加以融合改造,才形成了如此光辉璀璨、博大精深的三星堆古蜀文明。
考查过三星堆之后,在震撼之余,我们不禁生出许多疑问,正是这些困惑成为三星堆迷人面纱的一角,成为历史给予我们的悬念与财富:
悬念一:三星堆出土器物中阵形豪华,引人遐思的是青铜面具和人像,真的是古蜀国统治阶层,巫师集团、部落首领和神仙神灵的“集体照”吗?
悬念二:三星堆王国的消失是很突然的,是在非“正常”状态下发生的,这无疑让我们试图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三星堆王国是怎样突然消失的?
悬念三:如此辉煌灿烂,光照千秋的文明,真是由古蜀人一手创造的吗?他们当时连像样的文字都没有,能够制造出这样一种惊人的文化吗?假如不是古蜀人创造的这种文明,那么又会是谁把这种文明带到了蜀地?三星堆文明是外来文明吗?
悬念四: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金器、玉器让我们看到了古蜀王国统治阶层所拥有的财富、信仰和权力。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普通的古蜀先民所拥有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他们到底使用什么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呢?到哪里采集金矿,铜矿与玉矿?他们是如何开凿坚硬的玉石的呢?是如何用工具制造出如此多巧夺天工、甚至只有最现代的工艺技术才能制造出的装饰品与陪葬品呢?
当王朝的兴衰更替已成为历史,当一切荣华富贵与悲欢离合都化作烟云,唯有那些凝聚了一个时代的文明精华,依然闪耀着光彩,并以其穿越时空的魅力震动着我们心弦┅┅
愿文明与我们同在,因为三星堆的存在,我们历史老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愿这份幸福感能通过我们在教改过程和教学实践中的努力,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同样体会到这份快乐与终身的幸福!
2007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