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相古地理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沉积环境:以沉积作用为主的地理环境,称沉积环境。或表述为:发生沉积作用的,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而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
2.相标志:相标志是指存在于沉积岩(物)中,对沉积环境具有指示意义的成因标志。
3.退积型垂向序列:是伴随沉积盆地水体不断扩张,形成的远源的或较深水沉积物覆于近源的或相对水体较浅的沉积物之上。
4.进积型垂向序列:是指沉积物在不断向沉积盆地中心方向推进过程中所形成的近源的或浅水沉积物覆于远源的或相对深水沉积物之上的垂向沉积序列。
5.沉积相:沉积相的概念存在分歧,目前主要观点有:①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总和;②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条件的物质表现。
6.沉积体系:①成因上被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联系在一起的沉积相的三维组合。
②由沉积物散布作用联系起来的沉积环境组合。
7.萨布哈:原意是指波斯湾海岸的一片荒芜低平的盐碱地,现在用来代表干旱气候条件下有盐壳的盐坪、盐沼和盐碱滩沉积环境。
8.曲流河道:河道呈明显的弯曲形态(有人规定弯曲度>1.5),发育一系列明显的深潭和浅滩的河道。从地质作用而言,其最大特点是从上游凹岸侵蚀下来的物质被搬运到下游的凸岸沉积,形成边滩(或点砂坝),在弯曲度很高的地方时常出现截弯曲直。曲流河道的河床坡度较小、搬运量稳定,一般出现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9.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其辫状分流平原由单条或多条底负载河流提供物质。
10.河口坝:平原辫状河道入水后,携带砂质由于流速降低而在河口处沉积下来,即形成河口坝。
11.古流分析:确定古水流的方向。
12.天然堤:由于洪水漫过河岸,当河水流速降低时,携带的大量悬浮物在岸边沉积形成天然堤。
13.冲积扇:在山谷出口处由于地表坡度减缓,水流及泥石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大量堆积,而形成的山麓堆积物。
14.冲越扇:产生在障壁岛向泻湖一侧的扇形体,是风暴潮穿越障壁岛形成的。
15.三角洲平原:三角洲陆上为主的部分,它与河流体系的分界是从河流大量分叉处开始的。主要由分支河流和沼泽组成。P125
16.三角洲前缘:是三角洲的水下为主的部分,介于三角洲平原与前三角洲之间,位于分支流河道的前端(河口部位)。主要由河口砂坝和远砂坝组成。
17.辫状河道:是指主河道总体弯度不大,宽度很大,且被众多的河道砂坝分为若干次一级河道,或者绕河道砂坝不断分叉和重新汇合而呈辫状。
18.潮坪:潮坪是具有明显周期性潮汐活动(潮差一般大于2m),但无强波浪作用的十分平缓倾斜的海岸地区。其主要部分位于潮间带。
19.扇三角洲: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25.决口扇:洪水期过量河水冲开天然堤,在堤岸靠近平原一方斜坡上形成由树枝状水系组成的扇状堆积物。
21.前缘席状砂:是由河口砂坝、远砂坝经海水冲刷作用重新分布而成,薄而面积大,砂质纯净、分选好,常见平行层理。
22.叠置砂体:位于不同层位的各砂体的垂向投影基本重合的砂体组合。
23.错移砂体:是指上下不同层位砂体,其垂向投影明显偏离的砂体组合。
24.粒度分析:确定主碎屑沉积物或碎屑岩中各粒级碎屑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的等值线图。
25.含砂率图:某一地层单元内砂岩总厚度与该地层总厚度百分率的等值线图。
26.纯砂图:某一地层单元内所有砂体的累积等厚图。
27.泥石流:是介于挟砂水流和滑坡的一种由水和粘土沙砾、碎屑以及气体组成的混合流体。
二、简述题
1、砂体的形态分类?
1)平面形态分类①等维砂体:长宽比约等于1比1(席状、毯状砂体)。②纵长形砂体:多出现于沿岸砂坝,河道障壁障壁岸
2)剖面形态分类a上平下凸状砂体;B 上凸下平状砂体 C楔状砂体 D透镜状砂体
2.湖泊亚环境的划分。P113
湖泊亚环境可划分如下:
1)滨湖:洪水期湖岸线与枯水期湖岸线之间的地带
2)浅湖:枯水期湖岸线与浪基面在湖底交线之间的地带
3)深湖:湖泊浪基面与湖底交线
4)湖泊三角洲:河流流入湖泊的河口附近的陆上和浅水环境中形成的碎屑沉积体(海陆过渡三角洲环境相似)
3.沉积模式的表示方法及其作用。
(1)沉积模式的表示方法
A、直观模式:以简化的图式直观地表现出沉积环境、沉积作用过程和沉积产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B、数学模式:以数学方法模拟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的模式,例如用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模拟海平面上升、降雨量增加、沉积物供应等与沉积作用的关系。(2)沉积模式的作用
A、在沉积环境或沉积相分析中,沉积模式起到对比标准的作用;
B、在观察和研究地层剖面时,起到有目的的搜集、分析相关信息的提纲或指南作用;
C、对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纵、横向变化可以起到预测作用;
D、对沉积相形成的水动力等成因条件起到解释的作用。
4.概率累积曲线及其在几种主要沉积环境中的特征。
在正态概率坐标纸上,以横标表示粒径,用Φ值标度;纵标为累积百分含量,以概率标度,从左至右由粗到细依次标出各粒级的累积百分含点,再连接这些点所构成的图形,称概率累积曲线.
5.C-M图及其在几种主要沉积环境中的特征。
CM图是在自下而上系统取自某同一成因岩层(砂体)的一套(20~30或更多)样品,并绘制出各样品的累积曲线的基础上绘制的图。其方法为: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以纵标表示C值(即累积曲线上累积含量为1%处所对应的粒径值),下细上粗,以横标表示M值(即累计曲线上累积含量为50%处所对应的粒径值),左细右粗。纵横坐标均以μm为单位标注,根据各样品的C、M值进行投点,然后按点群的分布范围绘出图形。
6.沉积模式及其种类。
沉积模式是在对大量现代和古代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及室内模拟实验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某种沉积环境及相应的沉积条件、沉积作用的演化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后,概括出该沉积环境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特征及其空间组合形式,并对其形成机理作出解释的模型。沉积模式种类划分如下:
1)根据建模资料的广泛性和适用性,分为:
A.一般性(标准)模式:是在对现代和古代沉积环境大量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表现了某种沉积环境固有沉积特征的理想化、典型化模式,可在全球范围内各地质时代的沉积地层研究中,作为比较或参照的标准。 B.地方性模:在某一地区,根据实际具体地质资料归纳、提炼而建立起来的区域性沉积模式。它只适于同类沉积条件的地区使用,对其它地区不能应用或只能作为参考。
2)根据时间和空间变化分为:
A.静态模式:表示在特定时间内沉积环境、沉积物横向变化的一种沉积模式。
B.动态模式:表示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和沉积产物在某地点随时间而变化的纵向(垂向)特征的沉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