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答案(第六章)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习题解——邵世凡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习题解——邵世凡

习 题 66-1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 s s s G 1.015.0110++= 绘出系统的Bode 图并求出相角裕量和幅值裕量。

若采用传递函数为(1+0.23s)/(1+0.023s)的串联校正装置,试求校正后系统的幅值和相角裕度,并讨论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有何改进。

6—2设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ωωωωωj j j j H j G 25.01625.011++= ①绘出系统的Bode 图,并确定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以及系统的稳定性; ②如引入传递函数()()()0125.025.005.0++=s s s G c 的相位滞后校正装置,试绘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并确定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6 3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8210++=s s s s G 设计一校正装置,使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80,并使闭环主导极点位于s=-2±j23。

6-4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93++=s s s K s G ①如果要求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超凋量σ =20%,试确定K 值;②根据所确定的K 值,求出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调节时间t s 。

,以及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③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K v ≥20,σ≤25%,t s 减少两倍以上。

6 5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2.011.0++=s s s K s G 设计校正网络,使K v ≥30,γ≥40º,ωn ≥2.5,K g ≥8dB 。

6-6 由实验测得单位反馈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6-38所示.要求①绘制系统的方框图,并标出参数值;②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 =20%,峰值时间t p =0.5s ,设计适当的校正环节并画出校正后系统的方框图。

6-7设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5.012.010++=s s s s G 要求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γ=65º。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5-25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已知参数3=n ω,7.0=ξ,试确定截止频率c ω和相角裕度γ。

解 依题意,可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4(143.2)37.02(3)2()(22+=⨯⨯+=+=s s s s s s s G n n ξωω绘制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ωL 如图解5-25所示,得143.2=c ω︒=+︒=63)(180c ωϕγ5-26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已知σ%=15%,s 3=s t ,试计算相角裕度γ。

解 依题意,可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2n ns s s G ξωω+=依题 ⎪⎩⎪⎨⎧====--n s o o o o t e σξξπ5.331521联立求解 ⎩⎨⎧==257.2517.0nωξ有 )1333.2(1824.2)257.2517.02(257.2)(2+=⨯⨯+=s s s s s G绘制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ωL 如图解5-26所示,得1824.2=c ω︒=+︒=9.46)(180c ωϕγ5-27 某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 G s ss s s ().(.)(.)(.)=+++1670810251006251试应用尼柯尔斯图线,绘制闭环系统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解 由G(s)知:20lg16.7=24.5db 交接频率:ω1108125==.. , ω210254==. , ω310062516==.图解5-27 Bode 图 Nyquist 图5-28 某控制系统,其结构图如图5-83所示,图中 )201(8.4)(,81)1(10)(21s s s G ss s G +=++=试按以下数据估算系统时域指标σ%和t s 。

(1)γ和ωc(2)M r 和ωc(3)闭环幅频特性曲线形状 解 (1) )201)(81()1(48)()()(21ss s s s G s G s G +++==db 6.3348lg 20= 20,1,125.081321====ωωω065,6≈=∴γωc查图5-56 得 13.16.6,%21%===CS t ωσ秒(2) 根据M r ,ωC 估算性能指标 当 ω=5 时: L(ω)=0, ϕ(ω)=-111°找出: )65(,103.1sin 1===r rM r , ωC =6 查图5-62 得 13.18.6,%21%===CS t ωσ秒(3) 根据闭环幅频特性的形状ω 0.3 1 2 3 4 5 6 7 8 9 10 L(db) 36 18 9.5 5 3 0 -2 -4 -5 -7 -20 ϕ(°) -142.5 -130 -118.5 -114 -111 -111 -112.5 -115.5 -118.5 -124 -148 M(db) 0 0.68 1 1.05 0 1.1 -2.1 -3.3 -4 -5.5 -19.3令 M M r 01113==. 或)(05.1dB M r = f f f f b a a====721023241196πππ,,,. N M f M a ===()..411911190 79.0113.110706=⋅=⋅=M M f f F r aσ%[()]%%=+=411710Ln NFt F f S a=-=2160406...秒5-29 已知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5-84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完整)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完整)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免费)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6-1 已知系统状态方程为:()100102301010100x x u y x•-⎛⎫⎛⎫ ⎪ ⎪=--+ ⎪ ⎪ ⎪ ⎪⎝⎭⎝⎭= 试设计一状态反馈阵使闭环系统极点配置为-1,-2,-3.解: 由()100102301010100x x u y x•-⎛⎫⎛⎫ ⎪ ⎪=--+ ⎪ ⎪ ⎪ ⎪⎝⎭⎝⎭=可得:(1) 加入状态反馈阵()012K k k k =,闭环系统特征多项式为:32002012()det[()](2)(1)(2322)f I A bK k k k k k k λλλλλ=--=++++-+--+-(2) 根据给定的极点值,得期望特征多项式:*32()(1)(2)(3)6116f λλλλλλλ=+++=+++(3) 比较()f λ与*()f λ各对应项系数,可得:0124,0,8;k k k ===即:()408K =6-2 有系统:()2100111,0x x u y x•-⎛⎫⎛⎫=+ ⎪ ⎪-⎝⎭⎝⎭= (1) 画出模拟结构图。

(2) 若动态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可否任意配置极点? (3) 若指定极点为-3,-3,求状态反馈阵。

解(1) 模拟结构图如下:(2) 判断系统的能控性;0111c U ⎡⎤=⎢⎥-⎣⎦满秩,系统完全能控,可以任意配置极点。

(3)加入状态反馈阵01(,)K k k =,闭环系统特征多项式为:()2101()det[()](3)22f I A bK k k k λλλλ=--=+++++ 根据给定的极点值,得期望特征多项式:*2()(3)(3)69f λλλλλ=++=++比较()f λ与*()f λ各对应项系数,可解得:011,3k k ==即:[1,3]K =6-3 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2)(1)(2)(3)s s s s s -++-+试问可否用状态反馈将其传递函数变成:1(2)(3)s s s -++若能,试求状态反馈阵,并画出系统结构图。

自动控制原理 题库第六章 线性系统校正 习题

自动控制原理 题库第六章 线性系统校正 习题

6-1证明RC 无源超前校正环节 最大超前相角为采用半对数坐标时最大超前相角所对应的频率位于两个转折频率的中间或等于零、极点乘积的平方根,即 6-2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指标为上升时间0.1r t ≤秒,超调量%16%σ≤,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0.05ssv e ≤。

(a )试问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需要满足什么要求?中频段需要满足什么要求?(b )在s 平面内绘制出能满足设计要求的系统主导极点所在的区域。

6-3某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误差c r e -=,01≥K ,02≥K 。

(a )要求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t t r =)(的稳态误差3.0≤,主导极点的阻尼比707.0≥ξ,调节时间 2.33s t ≤秒(按5%误差考虑),请在s 平面上绘制出满足上述设计要求的闭环极点的可行区域,给出1K 、2K 应满足的条件。

(b )设11=K 、2、10,绘制三种情况下以2K 为可变参数的根轨迹。

(c )设101=K ,确定满足(a )中性能指标的2K 的值。

6-4下图所示为钟摆的角度控制系统,其中被控对象为阻尼为零的二阶系统。

(a )试问控制器()c G s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系统为非条件稳定系统?(b )选用常规调节器,使得系统对阶跃扰动输入w 稳态误差为零,系统还可以做到非条件稳定吗?(c )选用PID 控制器应用根轨迹方法分析p k 、i T 和d k 发生变化时对系统快速性、稳定性的影响。

答案:应用关系12d i TT k T =和12p i TT k T +=容易给出分析结果。

6-5力、转矩的积分为速度、转速,速度、转速的积分为位置、转角,许多重要的运动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可以描述为二重积分器传递函数,即用根轨迹法分析比例控制p k 、比例微分控制(1)p d k k s k s +=+和超前校正(1)(12)k s s ++、(1)(9)k s s ++、(1)(4)k s s ++几种情况下闭环根轨迹的情况和闭环系统的性能。

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第六章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第六章习题答案

7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习题解答 电三刘晓峰制作
-40
-20 14 -20
L(ω)
-40 4 1 ω -60
ω1
ω2
-10 -40
-60
校正后的系统传递函数为:
5(s / ω 2 +1) G(s)Gc(s) = s(s /ω 1 +1)(s +1)(0.25s +1)
设校正后系统中频段宽度为 16,校正后的截止频率 ω c' = 1/ 4 = 0.25 ω 2 = 1/16
8 G(s) = s(2s +1)
若采用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Gc(s) = (10s +1)(2s +1) (100s +1)(0.2s +1)
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试绘制系统校正前后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并计算系统校正前后的 相角裕度。 解:
8
系统校正前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 ,其对数幅频渐近特性如下:
-40 1 ω 4.47
截止频率为 ω c = 4.47 ,相角裕量 γ (ω c) =12.60 不满足要求。 其希望的对数频率渐进曲线如下(按二阶最佳校正) : -20 26 L(ω)
-40 20 1 4.47 40 ω
20
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Gc(s) =
s(s/ 40 +1) G(s)Gc (s) 所以 Gc(s) = = s +1
1 ess < 15
(3)截止频率 ω c ≥ 7.5rad / s 。
rad
1 解: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由于 ess < rad ,所以 K >15 取 K = 20 15 20

自动控制原理(孟华)第6章习题答案(含过程)

自动控制原理(孟华)第6章习题答案(含过程)

第六章习题6-1.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1.0(200)(+=s s s G试设计一个串联校正网络,使系统的相角裕量︒≥45γ,剪切频率s rad c /50≥ω。

解:方法一:原系统的截止频率为44.16rad/s ,相稳定裕度为180°-90°-arctan4.416=12.76°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均不满足要求,需加入串联超前校正,选择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TsaTsKs G c ++=11)(取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s rad c /52=ω,相角裕度︒=50γ。

则Ta c 1=ω,6.2lg 10lg 20=+a K ,︒=+-+︒5011arctan11a a 由上述3式的64.0,01.0,4.4===K T a)101.0)(11.0()104.0(128)()(+++=s s s s s G s G c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为s rad c /53=ω,相角裕度︒=5.49γ,满足要求。

方法二:按二阶系统最佳模型设计,设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Ts s Ks G则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22222//1/)(nn n s s T K Ts s TK K s Ts K s ωζωωφ++=++=++= 令50=K ,707.0=ζ由T n /12=ζω,T K n /2=ω,得01.0=T 。

即)101.0(50)()(+=s s s G s G c ,101.011.041)(++=s s s G c 。

易验证该校正环节满足要求。

6-2.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4.0()(+=s s s G要求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1≤ss e ,相角裕量为︒≥45γ,试确定系统串联校正网络。

解:本题可首先检验系统得性能指标,针对系统在性能上的缺陷并结合校正网络的作用,选用合适的校正网络,再按相应的步骤确定校正网络的参数。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第六章线性系统校正习题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第六章线性系统校正习题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第六章线性系统校正习题6-1证明RC无源超前校正环节1T11T1最大超前相角为Tz,1pT11采用半对数坐标时最大超前相角所对应的频率位于两个转折频率的中间或等于零、极点乘积marcin1的平方根,即m1Tzp6-2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指标为上升时间tr0.1秒,超调量%16%,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ev0.05。

(a)试问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需要满足什么要求?中频段需要满足什么要求?(b)在平面内绘制出能满足设计要求的系统主导极点所在的区域。

6-3某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误差erc,K10,K20。

rK1(2)c1K2(a)要求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r(t)t的稳态误差0.3,主导极点的阻尼比0.707,调节时间t2.33秒(按5%误差考虑),请在平面上绘制出满足上述设计要求的闭环极点的可行区域,给出K1、K2应满足的条件。

(b)设K11、2、10,绘制三种情况下以K2为可变参数的根轨迹。

(c)设K110,确定满足(a)中性能指标的K2的值。

6-4下图所示为钟摆的角度控制系统,其中被控对象为阻尼为零的二阶系统。

wrGc()112c(a)试问控制器Gc()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系统为非条件稳定系统?(b)选用常规调节器,使得系统对阶跃扰动输入w稳态误差为零,系统还可以做到非条件稳定吗?(c)选用PID控制器Gc()kp1Tikd(T11)(T21)Ti应用根轨迹方法分析kp、Ti和kd发生变化时对系统快速性、稳定性的影响。

答案:应用关系T1T2kdTi和T1T2kpTi容易给出分析结果。

6-5力、转矩的积分为速度、转速,速度、转速的积分为位置、转角,许多重要的运动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可以描述为二重积分器传递函数,即G()12用根轨迹法分析比例控制kp、比例微分控制kpkdk(1)和超前校正k(1)(1、2k)(1)(9)、k(1)(4)几种情况下闭环根轨迹的情况和闭环系统的性能。

自控原理习题解答(第六章)(课堂PPT)

自控原理习题解答(第六章)(课堂PPT)

2
900 2 1 2025 2 1
yt Gj 0.8sin0.1t Gj
3.2 0.8
sin 0.1t 2tg130 0.1 tg1 45 0.1
900 0.12 1 2025 0.12 1
2.56 sin0.1t 143.13 77.47
10 21.25
0.056sin0.1t 220.6
1
GjHj
5 12
1 0.12 1 0.22 1 22
GjHj tg1 tg1 0.1- tg1 0.2 tg1 2
0 : M 5, 0
: M 0, 90 90 90 90 180
13
答6 41 3.MATLAB画法
GsHs
0.04s3
5s 1 0.62s2
kT1s 1
T2s 1
k
T1s
1
T2
1 s
1
R1 R2
k
R2 R1 R2
, T1
R1C, T2
R1R 2C R1 R2
T1 T2 , k 1
1
1 T1
2
1 T2
22
L dB
1
2
90 45
0
1
2
- 45
- 90
23
答6 5b
E0 s Ei s
R2
1 Cs
1 R 2 R1 Cs
R1
R
R1C1s 1R 2C2s 1 2C2s 1R 2C1s 1 R1C2s
R1C1s 1R 2C2s 1 R1C1R 2C2s 2 R1C1 R 2C2 R1C2
s
1
Tas 1Tbs 1 Ta Tbs 2 Ta Tb Ta Tb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习题答案

119第六章习题及解答6-1 试求下列函数的z 变换T ta t e =)()1(()()223e t t e t=- 21)()3(ss s E +=)2)(1(3)()4(+++=s s s s s E解 (1)∑∞=---=-==0111)(n nnaz z azza z E(2)[]322)1()1(-+=z z z T t Z由移位定理:[]333323333232)()()1()1(TTTTTTte z ez zeT ze ze zeT et Z -----+=-+=(3)22111)(ssss s E +=+=2)1(1)(-+-=z Tz z z z E (4)21)(210++++=s c s c sc s E21)1(3lim212)2(3lim23)2)(1(3lim221100=++=-=-=++==+++=-→-→→s s s c s s s c s s s c s s s2211223+++-=s s s)(22)1(23)(2TT e z ze z z z z z E ---+---=6-2 试分别用部分分式法、幂级数法和反演积分法求下列函数的z 反变换。

120()()()()11012E z z z z =-- 211213)()2(---+-+-=z zz z E 解 (1))2)(1(10)(--=z z zz E① 部分分式法)12(10210110)()2(10)1(10)(210110)2)(1(10)(-=⨯+⨯-=-+--=-+--=---=nnnT e z zz z z E z z z z zz E② 幂级数法:用长除法可得+-+-+-=+++=+-=--=---)3(70)2(30)(10)(7030102310)2)(1(10)(*3212T t T t T t t e z z z z z z z z z z E δδδ③ 反演积分法[][])()12(10)()12(10210110)(210110lim)(Re 10210lim)(Re 0*221111nT t t e nT e z zzz E s z z z z E s n nnnnnz z n nz z n --=-=⨯+⨯-=⨯=-=⋅-=-=⋅∑∞=→→-→→-δ(2) 2221)1()13(12)13(213)(-+-=+-+-=+-+-=--z z z z z z z zz zz E① 部分分式法∑∑∞=∞=---=-⎥⎦⎤⎢⎣⎡--=⨯--=----=----=--=0*222)()32()(32)()(132)(13)1(2)(13)1(2)1(31)(n n nT t n nT t nT Tt e t t Tt e z z z z z E z z z z zz E δδ121② 幂级数法:用长除法可得--------=-----=+-+-=---)3(9)2(7)(5)(3)(9753123)(*32122T t T t T t t t e zzzz z z z z E δδδδ③ 反演积分法[][]12111)3(lim!11)(Re )(-→→-⋅+-=⋅=n s z n zz zdzd z z E s nT e[]32)1(3lim 11--=++-=-→n nzz n n ns∑∞=---=*)()32()(n nT t n t e δ6-3 试确定下列函数的终值()()()11112E z Tzz =--- )208.0416.0)(1(792.0)()2(22+--=z z z zz E解 (1)∞=--=---→21111)1()1(lim zTz z e z ss(2)1208.0416.01792.0208.0416.0792.0lim)()1(lim 2211=+-=+-=-=→→z z zz E z e z z ss6-4 已知差分方程为c k c k c k ()()()-+++=4120初始条件:c(0)=0,c(1)=1。

自动控制原理(山东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山东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山东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山东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下列家用电器哪个属于闭环控制?()A:洗衣机 B:冰箱 C:电子手表 D:电视机答案:B2.下列系统哪个属于闭环控制?()A:无人售货机 B:十字路口红绿灯系统 C:数控机床 D:空调答案:D3.开环控制方式简单,控制精度高。

A:错 B:对答案:A4.只要有反馈通道,一定是闭环控制。

A:对 B:错答案:A5.线性系统一定会满足叠加原理的。

A:对 B:错答案:A6.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一定是线性系统。

A:错 B:对答案:B7.复合控制方式是既有开环控制,又有闭环控制。

A:错 B:对答案:B8.电枢控制的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是属于()。

A:恒值控制系统 B:离散控制系统 C:连续控制系统 D:线性定常系统答案:ACD9.雷达天线控制系统是属于()。

A:连续控制系统 B:恒值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线性定常系统答案:ACD10.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属于()。

A:程序控制系统 B:离散控制系统 C:非线性控制系统 D:线性控制系统答案:B第二章测试1.不同的物理系统,可以是同一种环节,同一个物理系统也可能成为不同的环节,这是与描述他们动态特性的微分方程相对应的。

A:错 B:对答案:B2.常见的典型环节有几种?A:4 B:5 C:7 D:6答案:D3.在线性定常系统中,系统输出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

A:对 B:错答案:B4.物理系统线性微分方程一般表示形式中,方程左端导数阶次都输入的阶次。

A:高于 B:低于或等于 C:低于 D:高于或等于答案:D5.传递函数描述系统本身属性,与输入量的关系是:A:与输入量的大小无关,与输入量的类型有关。

B:与输入量的大小有关,与输入量的类型无关。

C:与输入量的大小和类型均有关 D:与输入量的大小和类型均无关答案:C6.传递函数表示成零极点表达式时,其中的传递系数又叫根轨迹增益。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 习题及解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 习题及解析

第6章 习题及参考解答6-9 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校正前对数幅频特性)(0ωL 如图6-63中点画线所示,串联校正装置对数幅频特)(c ωL 如图6-63中实线所示,要求1)作出校正后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进特性)(ωL 。

2)比较校正前、后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0ωL 和)(ωL ,说明校正装置的作用。

习题 6-9 参考解答:1)校正后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进特性)(ωL 是)(0ωL 和)(c ωL 的线性叠加,如图右上图中红色实线所示。

2)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2(1)()101c s G s s +=+,为滞后校正装置。

它的作用:①抬高了低频段幅值,可提高速度输入的稳态精度;②固有特性以-40dB/dec 穿越0dB 线,校正后的Bode 图以-20dB/dec 穿越0dB 线,中频段变缓,平稳性变好;校正后系统Bode 图的高频段幅值降低了,抗干扰能力提高;校正后系统的开环截止频率减小了,滞后校正是靠牺牲系统的快速性来换取平稳性的。

6-10 图6-64为三种校正装置的对数渐近幅频特性,它们都是由最小相位环节组成。

系统为单位负反馈 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02400()(0.011)G s s s =+试问: 1)这些校正网络特性中,哪一种使已校正系统的稳定性最好?2)为了将12Hz 的正弦噪声削弱10倍左右,你确定采用哪种校正网络特性?习题 6-10 参考解答: 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分别是12310.110.510.51(),(),().1010.0111010.0251c c c s s s s G s G s G s s s s s ++++===++++。

1)a )使用滞后校正网络,校正后021400()(0.011)1().101c G G s s s s s s =+++10()()1c G j G j ωω==L (图6-63 题6-9图图6-64 题6-10图102400()()1110180arctan 6.32180arctan 0.01 6.32arctan16.3211.7063.2cc c co oo c G j G j ωωωωωγω⨯=⇒⨯⨯≈=-=+--⨯-⨯=b )使用超前校正网络,校正后022400()(0.011)0.11().0.011c G G s s s s s s =+++10()()1c G j G j ωω==1024000.1()()11180arctan 0.140180arctan 0.0140arctan 04032.4.0140c occ c o o G j G j ωγωωωω⨯=⇒⨯=+⨯---⨯==⨯≈c )使用滞后-超前校正网络,校正后0223400()(0.011)(0.51)().(101)(0.0251)c G G s s s s s s s =++++2230224000.5()()11011180(arctan 0.510)180arctan 1041010arctan 0.02510arctan 0.01108.2cc c c o o c oG j G j ωγωωωωω⨯=⇒⨯⨯⨯=+⨯--⨯-⨯-⨯=≈=由上述结果可知,在这些校正网络特性中,滞后-超前校正网络,其相角裕量γ=48o 最大,所以滞后-超前网络使已校正系统的稳定性最好。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第6章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第6章

串联超前校正
一般而言,当控制系统的开环增益增大到满足其稳态精度时,有可能其稳定裕量不够甚 至不稳定,或者即使稳定,其动态性能一般也不会满足设计要求。为此,需要在系统前向通 道中增设一个超前校正装置,已实现在开环增益增大的情况下,使系统的动态性能也能满足 设计要求。本节先讨论超前校正装置的特点,然后介绍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

a ) 按给定补偿的复合校正 图 6-3 复合校正 3
b)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校正
复合控制系统充分利用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优点,解决了系统静态与动态性能方面, 以及对扰动的抑制与对给定的跟随两方面的矛盾,极大地改善了系统的性能。 在系统设计中,究竟采用那种校正方式,取决于系统中的信号性质、技术实现的方便性、 可供选用的元件、抗干扰性、经济性、环境使用条件以及设计者的经验等因素。一般来说, 对于一个具体的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宜选用串联校正或反馈校正。通常由于串联 校正比较简单,易于实现,所以工程实际中应用较多,也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图 6-1 串联校正
为了减少校正装置的输出功率,降低系统功率损耗和成本,串联校正装置一般装设在前 向通道综合放大器之前,误差测量点之后的位置。串联校正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但需附加放大器,且对于系统参数变化比较敏感。 串联校正按照校正装置的特点分为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校正后系统开 环传递函数为
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范畴有两方面:一方面已知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研究和分析其 三个基本性能,即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称此过程为系统分析。本书的第 3 章~第 5 章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另一方面在是被控对象已知的前提下,根据工程实 际对系统提出的各项性能要求,设计一个新系统或改善原性能不太好的系统,使系统的各项 性能指标均能满足实际需要,称此过程为系统校正(或综合) 。本章就是研究控制系统校正的 基本问题,并介绍基于 MATLAB 和 Simulink 的线性控制系统较正的一般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建立系统校正的概念,掌握校正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利用 MATLAB 和 Simulink 对系统进行校正分析,为进行实际系统设计建立理论基础。

中国矿业大学常俊林版自动控制原理6章课后习题解答

中国矿业大学常俊林版自动控制原理6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1. 1图1・18是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在任意情况下,希望液而髙度c维持不变, 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块图。

解: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液而髙度不变。

水箱是被控对彖,水箱液位是被控变量。

电位器用来设置期望液位髙度c•(通常点位器的上下位移来实现)。

当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时,电动机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左的开度,使水箱的流入水屋与流岀水量相等,从而使液面保持在希望高度C•上。

一旦流出水量发生变化(相当于扰动),例如当流岀水量减小时,液面升髙,浮子位置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从中点位宜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减小阀门开度,使进入水箱的液体流量减少。

这时,水箱液位下降.浮子位巻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为止,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位恢复给定髙度。

反之,当流出水量在平衡状态基础上增大时,水箱液位下降,系统会自动增大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位升到给左髙度cl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4・1所示。

图解1.4.1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1. 2恒温箱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如图1. 19所示。

(1) 画出系统的方框图:(2) 简述保持恒温箱温度恒左的工作原理;(3) 指出该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和被控变疑分别是什么。

「调压器220〜图1.19恒温箱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解:恒温箱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运行,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平方成正比,电压增 高,炉温就上升。

调压器电压由其滑动触点位苣所控制,滑臂则由伺服电动机驱动.炉子的 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作为反馈电压与给左电圧进行比较,得岀的偏差电压经放 大器放大后,驱动电动机经减速器调宵调压器的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期望温度T,热电偶的输岀电压等于给泄电压。

此时偏差为零, 电动机不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

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 从电阻丝获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5 • 20 •c • 6 •c 1 c •1• • 200 •cc
c 3rad s
230
验算指标(相角裕度) c 2.1rad s
(20j 1)(6j 1) • 5
1
(200j 1)(0.3j 1)j(j 1)(0.25j 1)
180 0+(c)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计算未校正系统的
相角裕度和截止频率。
(3)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期望相角裕度和截止频率。
Mr
1
sin
,
350 900
超调量 0.16 0.4(Mr 1), 1 Mr 1.8
调节时间
ts
K c
K 2 1.5(M r 1) 2.5(M r 1)2
超调量 0.3 0.16 0.4( 1 1) , 1 1.35 460
装置:
(1)
Kv
70
1 s
(2)
ts 0.1S
(3) % 30%
解(1) 根据I型系统和速度误差系统要求取:K=70
G( j)
70
j(0.12 j 1)(0.02 j 1)
70
exp j 90 tg-10.12 tg-10.02
(0.12)2 1 (0.02)2 1
(2)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如图红线所示。由图可知
1
2
1 10
1.35 1.35
= 1
1 2.6

2=2
rad s
1 1 1.35 = 1 ,
3 10 1.35 1 17.4
3
20
ra
d s
L( )dB
60
40 20 0 0.1 -20
-20
LLc () -40

(完整word版)自动控制原理系统校正部分习题

(完整word版)自动控制原理系统校正部分习题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系统校正部分习题一.选择题1. 在Bode图中反映系统动态特性的是()。

A.低频段B.中频段C.高频段D.无法反映2. 开环传递函数,当k增大时,闭环系统()。

A.稳定性变好,快速性变差B.稳定性变差,快速性变好C.稳定性变好,快速性变好D.稳定性变差,快速性变差3.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相位滞后校正B.相位滞后超前校正C.微分控制器D.积分控制器4. 引入串联滞后校正将使系统()。

A.稳态误差减小B.高频相应加强C.幅穿频率后移D.相位裕量减小5. 一个系统的稳态性能取决于()。

A.系统的输入B.系统的输出C.系统本身的结构与参数D.系统的输入及系统本身的结构参数6. 串联校正环节,是()。

A.相位超前校正B.相位滞后校正C.增益调整D.相位滞后-超前校正7. 串联超前校正的作用是()。

A.相位裕量增大B.相位裕量减小C.降低系统快速性D.不影响系统快速性8. 串联滞后校正的作用是()。

A.高通滤波B.降低稳态精度C.降低系统快速性D.使带宽变宽9. 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

A.减小增益B.超前校正C.滞后校正D.滞后-超前10. 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希望相位裕量为()。

A.0 ~ 15°B.15° ~ 30°C.30° ~ 60°D.60° ~ 90°选择题答案:1.B 2.B 3.C 4. A 5.D 6.B 7.A 8.C 9.A 10.C二.是非题1. PI控制是一种相位超前校正方式。

()2. 串联超前校正可以使系统幅穿频率下降,获得足够的相位裕量。

()3. 相位裕量是开环频率特性幅度穿频率处的相角加90°。

()4. PID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5. 对最小相位系统来说,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低频段的形状取决于系统的开环增益和积分环节的个数。

自动控制原理(北大丁红版)第六章习题解答

自动控制原理(北大丁红版)第六章习题解答

1800 900 arctan(0.1 60) arctan(0.0077 60) arctan(0.03 60) 45.60
满足要求。
L( ) 60 40 20
0dB 46
dB
-20 -40 1 10
1 c
c 60 100
-20
2
-20
-40

rad/s
L( ) dB
20
14 0dB
-20 0.01
0.05
0.1 rad/s
( ) 度
00 -900
(4) G ( s )
rad/s
s 1 0 .2 s 1
解: =0 时, G (0) 1 ,在低频段, L ( ) 20 lg1 0dB ; 时, G ( j ) 5 ,在高频段,
200 。 j (0.1 j 1)
在低频段,ω=1 时,20lg200=46dB,斜率为-20dB/dec。 转折频率为, 10 ,转折频率后斜率增加-20dB/dec。
L( ) 60 40 20
46 26
dB
-20 -40 1 10
0dB
-20
c
100

rad/s
当ω=1 时,L(1)= 46dB,可以推算,ω=10 时,L(10)= 26dB。通过斜边为-40 的直角 三角形可以计算 c , 40 lg
令 L( ) 0 ,可得 c 4.8
180 o 90 o arctan(0.4 c ) arctan(0.2 c ) arctan(0.5 c ) arctan(0.08 ) 20.2 o 0 o
第 169 页(共 34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conditions for stability are: K > 0, K > 2, and 5 K
β
K
+ 2 . 9055
γ ε
2
K
2
− 2 . 9055
K
+ 3 .4419
ϕ
− 10 − K > 0 .
3
<0.
The second-order term is positive for all values of K . Since these are contradictory, the system
5
+ 600
s
4
+ 50000
s
3
+ Ks
2
+ 24
Ks
+ 80
K
=0
Routh Tabulation:
s s
5
1 600 3
50000 K
7
24 K 80 K
4
s
3
× 10
−K
00 K
7
14320 K 600
K
< 3 × 10
7
600 s
2
214080 3
−K
2
× 10 − K
2
marginally stable. The auxiliary equation is A ( s ) The frequency of oscillation is 1.7026 rad/sec.
= 3.4495
s
2
+ 10 = 0 .
The solution is s
2
= −2 .899
.
(d)
s
2
+ 16 s + 16 = 0
Roots: − 1.222 ± j 0 .8169 , 0 . 0447 ± j 1.153 , 0 .1776 ± j 2 .352
Routh Tabulation:
s s s 1 2 16 8 15 20 16 16
5
4
− 15
2
= 0 .5
40
− 16
2
= 12
0
s
0
50 s
2
(c)
s
3
+ 25
3
+ 250
s
+ 10 = 0
Roots: − 0 . 0402 , − 12 .48 + j 9 . 6566 , − j 9 . 6566
Routh Tabulation:
s s s 1 25 6250 250 10
2
1
− 10
= 249
No sign changes in the first column. No roots in RHP.
s s s
4
1 K 5K
5 10 10 K
3
>0 − 10 > 0
or K
2
− 10
K
5K
>2
50 K s
1
− 100
K 5K
− 10
K
2
− 10
K
=
50 K
− 100 − 10
5K
K
3
− 10
5K
− 10 − K > 0
3
s
0
10 K
K
>0
The last condition is written as
K
2
=
K
−1
K
s
1
−9 K − 1
K
−1
−9 K −1 > 0
s
0
10
2 2
The conditions for stability are: K > 0, K > 1, and − 9 K − 1 > 0 . Since K is always positive, the last condition cannot be met by any real value of K . Thus, the system is unstable for all values of K .
2
= 20
s
2
+ 100 = 0 .
The solution of the auxiliary
= −5 .
2
The frequency of oscillation is 2.236 rad/sec. K
(e)
s
4
+ Ks + 5 s + 10 s + 10
3
=0
10 K K
Routh Tabulation:
s
3
− 33 −396 + 24 −33 − 541 .1 + 528
11 .27
− 48 = 11 .27 = −1.16
16
s
2
s
1
0
s
0
0
Four sign changes in the first column. Four roots in RHP.
(f)
s
4
+ 2 s + 10
3 4
s
2
+ 20 s + 5 = 0
0
equation is A ( s ) = 0 . 6 s oscillation is 0.632 rad/sec.
2
+ 0 .24 = 0 .
2
The solution of the auxiliary equation is s
2
= − 0 .4.
The frequency of
6-4
The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is Ts
.6 0
25 s
0
10
(d)
2s
4
+ 10
s
3
+ 5 . 5 s + 5 . 5 s + 10 = 0
2
Roots: − 4.466 , − 1.116 , 0 .2888 + j 0 . 9611 , 0 .2888 − j 0 . 9611
Routh Tabulation:
71
s s s s
4
K
K K
1
284
− 25
= 20 − 1. 76
20
− 1. 76 >0
K
>0
or K
< 11 . 36
14.2 s
0
K
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hus, the system is stable for 0 < K < 11.36. When K = 11.36, the system is marginally stable. The auxiliary equation equation is A ( s ) = 14.2 s frequency of oscillation is 0.894 rad/sec.
Chapter 6
6-1 (a)
Poles are at s
STABILITY OF LINEAR CONTROL SYSTEMS
= 0 , − 1. 5 +
j 1. 6583 ,
− 1. 5 −
j 1. 6583
One poles at s = 0. Marginally stable . Two poles on j ω axis. Marginally stabl e . Two poles in RHP. Unstable . All poles in the LHP. Stable . Two poles in RHP. Unstable . Two poles in RHP. Unstable .
2
+ 11 . 36 = 0 .
The solution of A(s) = 0 is s
2
= − 0 .8 .
The
(b)
s
4
+ Ks + 2 s + ( K + 1) s + 10 = 0
3 2
Routh Tabulation:
s s s
4
1 K 2K K
2
10 K K
3
+1
10
>0 >1
2
2
− K −1
s
3
+ 25
3
s
2
+ 10 s + 450 = 0
Roots: − 25 . 31 , 0 .1537 + j 4.214, 0 .1537 − 4.214
Routh Tabulation:
s s s 1 25 250 10 450
2
1
− 450
25
= −8
Two sign changes in the first column. Two roots in RHP.
0
s
0
450 s
2
(b)
s
3
+ 25
3
+ 10 s + 50 = 0
Roots: − 24. 6769 , − 0 .1616 + j 1.4142 , − 0 .1616 − j 1.4142
Routh Tabu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