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河流地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常见地貌形态——以河流地貌为例

沙市五中肖俊【课标解读】

本节选取地理1第四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一部分内容。

课标2.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3.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旨在向学生提供地貌形态变化的基本原理,让学生能探究内外力作用地表形态的基本机制——内力作用通过奠定地貌格局,外力作用加以修饰。以河流地貌为例,着重通过外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参与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变。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紧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地表形态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实现地质构造的不断演变和地貌形态的塑造、再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着重阐述内、外力的表现与岩石圈物质的运动,既从宏观层面架构内、外力作用地表形态演变的机制,又从微观层面说明岩石圈物质作循环运动。第2节《山地的形成》则侧重于地质构造的学习,通过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构造运动阐明内力作用于常见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则侧重于微地貌的学习,河流(外力)侵蚀、搬运与堆积塑造着地表形态。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各自旅游过程中偶尔见识过各种常见的微地貌形态,譬如:溶洞、河岸、海滩等,有较好的感性认识基础,在本节学习过程之中,能获得较好的理性提升。

在本章第1节、第2节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理论有了一定把握,对于岩石圈物质运动与能量迁移机制有了较好的认识,对于本节学习提供理论基础(第1节)及同类知识迁移的条件(第2节)。

【教学目标】

学生在认识一些常见的地貌形态之后,重点学习河流地貌;以长江流域地貌为例,学生通过情景嵌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说明不同河段地貌表现、不同外力作用形式的表现;学生最终认识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长江流水的绵绵悠长,培养亲近自然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河流堆积的三种形态;

2、河漫滩形态特征与曲流发育。

【教学难点】

1、河流侵蚀所表现的河谷形态;

2、河漫滩形态特征与曲流发育。

【学法指导】

1、情景嵌入:以身边的长江为例,让学生明了身边有地理,刺激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内同学的合作讨论,提升对地貌基本原理的认识;

3、自主探究:初步掌握地貌基本原理,自主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

【情景切入】PPT播放地貌实景照片——学生认识地貌(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突出主题】常见地貌——流水地貌——河流地貌——长江地貌(吸引学生注意力);

【自主探究】山区河段——金沙江段河谷横剖面形态及其成因;

1、自主探究:(图片展示)这是金沙江的一处,请问这里地形特征及河谷横剖面形态如何?(学生简要回答)

2、自主探究:(图片展示)根据景观图片及学习材料,请你分析这种河床断面是如何形成的?(学生说明,教师点评)

【阶段小结】河流侵蚀形式及河谷形态。(板书)

河流侵蚀形式:

•下蚀:河床加深

•侧蚀:河床展宽

•溯源侵蚀:河道延长

河谷呈“V”型

【承前启后】山地(横断山区)与平原(成都平原)连接点——河流出山口山麓地带;

3、自主探究:(图片展示)富饶的成都平原西侧便是巨大的横断山区,来自山区的碎石、泥沙随水流奔腾而下,出山口之后会怎样呢?(学生依据学案结合课本回答)

(教师归纳)来自山区的泥石出山口后,因水流分散、速度下降而呈扇状相继沉积下

来,形成规模,便是冲(洪)积扇。

【前后衔接】魅力三峡(景观欣赏)。

【自主探究】平原段(江汉平原)河流(荆江)形态及河谷横剖面形态;

(图片展示)九曲回肠,荆江河段的历史变迁。(学生感受河流还可以自由摆动)

(图片展示)学生指出此处地表形态特征、河流形态及河床横剖面形态。(教师答案)

4、自主探究:请问,此处河道为何弯弯曲曲,河床为何为浅宽型? (学生说明,老师点评)

【小组合作】凹凸岸的深入分析,曲流发展的发育机制;

1、认识河曲(教师讲解)

2、河曲流水——单圈螺旋(教师引导学生认识)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下列四个问题

(1)、河曲发育所依赖的地形条件(第一小组)

(2)、河流发育所依赖的动力条件(第二小组)

(3)、说明平原段河曲发育的过程(超链接:河漫滩的运动)(第三小组)

(4)、说明江汉平原的形成过程(第四小组)

【阶段小结】河流堆积地貌及平原段河床形态。(板书)

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出山口—山麓冲(洪)积扇

•平原段河曲—河漫滩平原

•河流入海口—河口三角洲

河谷呈“U”型

【辨析提升】

1、北半球河流侧蚀作用都是在右岸较为明显吗?(学生上台作图说明)

2、弯曲的河段一定存在河漫滩吗?(学生辩论,教师利用“金沙江大拐弯”总结)

【典型例题】例题讲解,巩固知识。

1.常见的河流侵蚀地貌有 ( A )

A.河流阶地、大峡谷

B.喀斯特地貌、坡地地形

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角峰、U形冰川谷

2.关于河流侵蚀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向河口方向的侵蚀叫溯源侵蚀

B .侧蚀使河流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C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叫下蚀,它使河床加深

D .溯源侵蚀使河口不断加宽,海岸后退

读“陆地地形与海洋示意图”,分析回答第3~4题:

3.图中B 处的地形名称是( A )

A .冲积扇

B .河流三角洲

C .山脊

D .悬崖

4.河流堆积物从B 到A 处堆积的情况是( C )

A .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 .由B 处到A 处依次是粘土、粉砂、砂、砾石

C .由B 处到A 处依次是砾石、粘土、粉砂、粗砂

D .由B 处到A 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粘土

5.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D )

A .①—a ,②—b ,③—c

B .①—b ,②—a ,③—c

C .①—c ,②—b ,③—a

D .①—c ,②—a ,③—b

6.与河流位置a ,b ,c 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 )

A .侵蚀,搬运,沉积

B .侵蚀,沉积,搬运

C .沉积,搬运,侵蚀

D .搬运,沉积,侵蚀

7、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B )

A 、河源

B 、凸岸

C 、凹岸

D 、河口 【课后作业】河流入海口(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情感提升】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得到升华。(教师结课)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