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2.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摆法和算式。(可以每排摆12个,摆1排或每排摆1个,摆12排。这两种是一样的,都可以用12×1=12来表示。还可以根据不同摆法,得到乘法算式6×2=12和4×3=12)
在这里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接着多媒体演示操作过程,为学生作表象支撑,然后抽象出乘法算式,为接下来讨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提供了素材,显然,课件在直观和抽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四)从总结到延伸,感悟文化魅力
在总结全课后,我带领学生一起走进与因数有关的“完美数”的世界。通过课件向学生初步介绍了“完美数”,认识了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奥秘。课堂中有了文化气息,数学才会更有灵魂。
四、说板书设计:
数学板书是学生思维的拐杖,我巧妙利用多媒体作为副板书揭示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而主板书简洁地点出倍数和因数的主要特征。让学生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2、出示一道判断题。(45是倍数,3是因数。
)判断以后,要求学生说出正确的说法。让学生在正反说法中进一步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3、利用课件出示了一个友情提醒。对研究范围进行了一个说明。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C.变式拓展:
出示:3、5、18、20、36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根据教学内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经历探索有序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体会有序思维的数学价值。
3.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的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板书:
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
个数
最小的
最大的
因数
有限的
1
它本身
倍数
无限的
它本身
――
以上是我的说课,定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2、数学游戏。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数学游戏。每人有一张数字卡片。请某一位同学到台前来找一找:例如我是6,我的倍数朋友在哪里?是他朋友的就站到讲台前。还可以找我的因数朋友在哪里?其余同学作裁判。这个游戏人人参与,并要合作完成,可以综合检验学生对于倍数和因数的掌握情况,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享受到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接着我采用“有意义接受”和“迁移”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我首先以3×4=12为例,12是4的倍数,学生口答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学生齐答3也是12的因数。
4、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以后,让学生根据另外两道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并用课件展示出正确的说法,让学生及时比较纠正。
B.练习内化:
1.课件出示: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倍数和因数,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为后面利用除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做好伏笔。
在练习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算式说一说。学生选择哪一题,课件就在哪一题上闪烁。这时课件不仅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了注意力,更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如何让中年级学生理解一个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设计了一个欲擒故纵式的数学游戏。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下面我们轻松一下,来一个小比赛。
看谁能最先写出3的所有倍数。
请男生推荐一个代表,再请女生推荐一个代表。
随着我的一声“开始”,一个友情陷阱由此展开。
显然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同学们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中一定会深刻地感受到3的倍数是永远写不完的,极限思维在这个有趣的比赛中得到巧妙化解。
3、然后让学生练习找一找15和16的因数。
4、接着利用课件向大家介绍也可以用除法算式一对一对地找出所有的因数。
5、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点?在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并课件出示。一个数最小的因数
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B、探索找倍数的方法。
2、这时再通过课件将题目中的“所有”二字去掉,说说可以怎样有顺序地写出3的倍数,学生自然地得出可以用3以次与1、2、3……相乘,所得的积是3的倍数。并通过课件展示。
3、接着让学生写出2和5的倍数。
4、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一个数倍数的特征。教师小结,并通过课件出示: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二)从探索到建构,寻找倍数和因数
A、探索找因数的方法。
1、由刚才的练习引出一个问题情境。在这5个数中,同学们发现3、18、36都是36的因数。36的因数是不是只有这3个呢?你能把36的所有因数都找出来吗?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要求同学们先独立寻找,再小组交流。
2、在全班交流时,我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份作业利用实物展示台进行展示。(有的是遗漏的或重复的,有的虽全面但无序,有的是有序地一对一对地写,等等。)让学生对这几份作业进行评价。并讨论交流: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从因数的意义去思考。()×()=36,两个数相乘的积是36,这两个数都是36的因数。我们可以从1×36=36开始,一对一对地找,并从两端写起。这时,课件的展示显得比较巧妙: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形象地再现了寻找因数的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学重点: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有序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当今社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3、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自己采取用教材,而不搬教材的教学设计。
三、说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复习“除尽”和“除不尽”。理解“整除”的意义。
(一)从操作到感悟,认识倍数和因数
A.操作感悟
1、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如果老师请你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能不能就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请看清操作要求,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说教材
《倍数和因数》是数论知识的基础,它以学生已有的整数乘除法的知识为建构基点,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通分等奠定基础。
(三)从应用到游戏,促进智能内化
1、生活应用
指导学生做书本15页练习二的第2题、第3题。第2题是一个数的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乘坐小艇每人应付4元,让学生根据不同人数填写应付元数。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并讨论下面的问题。第3题是一个数的因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样先根据数量关系填表,然后讨论下面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因数的含义。课件中题目和问题以及答案的层层展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2.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摆法和算式。(可以每排摆12个,摆1排或每排摆1个,摆12排。这两种是一样的,都可以用12×1=12来表示。还可以根据不同摆法,得到乘法算式6×2=12和4×3=12)
在这里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接着多媒体演示操作过程,为学生作表象支撑,然后抽象出乘法算式,为接下来讨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提供了素材,显然,课件在直观和抽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四)从总结到延伸,感悟文化魅力
在总结全课后,我带领学生一起走进与因数有关的“完美数”的世界。通过课件向学生初步介绍了“完美数”,认识了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奥秘。课堂中有了文化气息,数学才会更有灵魂。
四、说板书设计:
数学板书是学生思维的拐杖,我巧妙利用多媒体作为副板书揭示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而主板书简洁地点出倍数和因数的主要特征。让学生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2、出示一道判断题。(45是倍数,3是因数。
)判断以后,要求学生说出正确的说法。让学生在正反说法中进一步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3、利用课件出示了一个友情提醒。对研究范围进行了一个说明。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C.变式拓展:
出示:3、5、18、20、36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根据教学内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经历探索有序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体会有序思维的数学价值。
3.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的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板书:
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
个数
最小的
最大的
因数
有限的
1
它本身
倍数
无限的
它本身
――
以上是我的说课,定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2、数学游戏。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数学游戏。每人有一张数字卡片。请某一位同学到台前来找一找:例如我是6,我的倍数朋友在哪里?是他朋友的就站到讲台前。还可以找我的因数朋友在哪里?其余同学作裁判。这个游戏人人参与,并要合作完成,可以综合检验学生对于倍数和因数的掌握情况,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享受到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接着我采用“有意义接受”和“迁移”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我首先以3×4=12为例,12是4的倍数,学生口答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学生齐答3也是12的因数。
4、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以后,让学生根据另外两道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并用课件展示出正确的说法,让学生及时比较纠正。
B.练习内化:
1.课件出示: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倍数和因数,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为后面利用除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做好伏笔。
在练习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算式说一说。学生选择哪一题,课件就在哪一题上闪烁。这时课件不仅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了注意力,更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如何让中年级学生理解一个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设计了一个欲擒故纵式的数学游戏。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下面我们轻松一下,来一个小比赛。
看谁能最先写出3的所有倍数。
请男生推荐一个代表,再请女生推荐一个代表。
随着我的一声“开始”,一个友情陷阱由此展开。
显然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同学们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中一定会深刻地感受到3的倍数是永远写不完的,极限思维在这个有趣的比赛中得到巧妙化解。
3、然后让学生练习找一找15和16的因数。
4、接着利用课件向大家介绍也可以用除法算式一对一对地找出所有的因数。
5、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点?在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并课件出示。一个数最小的因数
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B、探索找倍数的方法。
2、这时再通过课件将题目中的“所有”二字去掉,说说可以怎样有顺序地写出3的倍数,学生自然地得出可以用3以次与1、2、3……相乘,所得的积是3的倍数。并通过课件展示。
3、接着让学生写出2和5的倍数。
4、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一个数倍数的特征。教师小结,并通过课件出示: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二)从探索到建构,寻找倍数和因数
A、探索找因数的方法。
1、由刚才的练习引出一个问题情境。在这5个数中,同学们发现3、18、36都是36的因数。36的因数是不是只有这3个呢?你能把36的所有因数都找出来吗?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要求同学们先独立寻找,再小组交流。
2、在全班交流时,我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份作业利用实物展示台进行展示。(有的是遗漏的或重复的,有的虽全面但无序,有的是有序地一对一对地写,等等。)让学生对这几份作业进行评价。并讨论交流: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从因数的意义去思考。()×()=36,两个数相乘的积是36,这两个数都是36的因数。我们可以从1×36=36开始,一对一对地找,并从两端写起。这时,课件的展示显得比较巧妙: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形象地再现了寻找因数的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学重点: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有序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当今社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3、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自己采取用教材,而不搬教材的教学设计。
三、说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复习“除尽”和“除不尽”。理解“整除”的意义。
(一)从操作到感悟,认识倍数和因数
A.操作感悟
1、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如果老师请你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能不能就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请看清操作要求,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说教材
《倍数和因数》是数论知识的基础,它以学生已有的整数乘除法的知识为建构基点,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通分等奠定基础。
(三)从应用到游戏,促进智能内化
1、生活应用
指导学生做书本15页练习二的第2题、第3题。第2题是一个数的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乘坐小艇每人应付4元,让学生根据不同人数填写应付元数。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并讨论下面的问题。第3题是一个数的因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样先根据数量关系填表,然后讨论下面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因数的含义。课件中题目和问题以及答案的层层展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