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灰雀》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引领,品读感悟,情意共升

——《灰雀》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走进名人”中的第一课《灰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说教材分析:立足文本,明确目标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的重点在于讲述名人身上平凡的小事,让学生从小事中感受他们的不平凡。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列宁喜爱公园里三只美丽的灰雀,更爱知错改错的诚实的孩子。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对小男孩的爱护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小男孩,从而促使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故事体现了列宁关爱小朋友,尊重小朋友,善解人意的优良品格。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去体会名人身上的优良品格。

说教学目标: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灰雀”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爱“灰雀,寻找丢失的“灰雀”,“灰雀”归来为主线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去领悟人物的内心活动。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A、认识5个生字,重点指导“诚”、“仰”两个字地书写。B、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婉转”、“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词语的意思。C、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抓住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尊重、爱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体会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一种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说教法、学法:

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品、议、说、写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读人物内心,思课文所写,品文中语言,说心中所想,学习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句子,进而达到以读促写,读写共提升的目的。

说教学流程:

基于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运用寻找文中六要素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自学生字,重点指导“诚”、“仰”两个字地书写,并且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识灰雀,联系上下文理解“婉转”、“惹人喜爱”的意思,抓住“经常、每次、都要”等词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读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悟列宁那含而不露的拳拳爱

心。

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质疑激趣,品读感悟。

1、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本课时一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的问题,以激发孩子读书学习的兴趣。教师导入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漂亮的灰雀和热爱灰雀的列宁,可有一天灰雀不见了,你想知道点什么?”请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孩子们有了个人的疑问,就会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教师顺势而导:“是呀,灰雀丢了,列宁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问题的答案,并写下个人的感悟。然后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交流体会。

2、细读,想一想,“灰雀丢了,列宁会怎么做?”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书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列宁和小男孩的情感变化。列宁从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担心(“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到为灰雀的失踪而难过、惋惜(“……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再到明知故问的略显惊讶(“会飞回来?”);小男孩从一开始回答列宁“没看见,我没看见”时的支支吾吾,到他认识到自己错了,肯定灰雀“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再到下决心改错的坚定态度――“一定会飞回来的!”这些情感的变化都只能在细细的读书中体会。

3、精读,当学生学完这部分课文内容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部分内容该怎样读,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读完以后说一说。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语言的情感,感知语言的表达形式。比如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一句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惋惜,而读“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男孩的坚定是从“一定”和“!”看出来的。

4、品读,在引导学生对这部分课文内容进行初读、细读、精读之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即为品读。品读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真正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进而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训练语感,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学生容易体会到,而列宁对男孩的爱却含而不露,这就必须让学生进入文中的角色却朗读,去感悟,去体验,并在读书中感受列宁人格的魅力,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教育。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已经成为教育界同仁的共识。遵循“主体性”原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1、本课时的教学中,围绕“灰雀丢了,列宁会怎么做?”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了读书、思考、讨论之后,启发学生自由发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的思维、表达提供了自主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智情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进行第三部分内容教学时,当学生读懂了“男孩果然把灰雀放回来”之后,让他们再细细地读课文,想想从这部分课文内容还能知道什么,体会到什么?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合作讨论中,学生之间一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许多学生可以克服胆怯、孤独等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学有所得。

三、激趣导思,突破难点。

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当“列宁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枝头歌唱”这一动态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会为之惊喜,仿佛自己也来到白桦树下,看到了灰雀欢蹦乱跳的身影,听到了灰雀悦耳的歌声,喜爱灰雀之情油然而生。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果然回来了,这是因为男孩知错改错把它放回来的,而男孩之所以知错改错是因为列宁对灰雀充满了喜爱之情,对男孩充满了爱护之心。这种仿佛身临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