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热力学基础
大学物理第8章:热力学基础
说明:A. 准静态过程为理想过程
弛豫时间 ( ):系统的平衡态被 破坏后再恢复到新的平衡态所需 要的时间。
气缸
B.一个热力学过程为准静态过程的必要条件为过程 所经历的时间大于驰豫时间 t 如:若气缸缸长 L 101 (m ),则 103 ~ 104 ( s ) 若活塞以每秒几十次的频率运动时, 每移动一次经 1 tt 时 t 10 ( s ) ,则满足 , C.准静态过程可以用宏观参量图给予表示
讨论: (1) n=0, 等压过程,Cp=CV+R ,过程方程: T/V=C4; (2) n=1, 等温过程,CT = , 过程方程: pV=C5; (3) n= , 等体过程, CV =iR/2 , 过程方程: p/T=C6; (4) n= , 绝热过程,CQ=0, 过程方程:
pV C1 , TV
RdT
由 pV=RT 于是得
C CV
pdV
pdV+Vdp=RdT
R pdV (1 ) Vdp 0 C CV dp R dV (1 ) 0 p C CV V
令
R 1 n —多方指数 C C V
21
dp dV n 0 p V
完成积分就得多方过程的过程方程:
V1
V2
i ( p2V2 p1V1 ) 2
只与始末状态有关
M i RT 2
( if
c const )
Q cM (T2 T1 )
与过程有关
特点
与过程有关
对微小过程:dQ=dE + dA
M i dQ RdT pdV 2
14
例题 8-2 如图所示,一定量气体经过程abc吸热 700J,问:经历过程abcda吸热是多少? 解 Q= E2-E1 + A i 过程abc : 700= Ec -Ea+ Aabc= ( pcVc paVa ) Aabc
第八章热力学定律
第八章热力学定律本章学习提要1.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反映了系统内能的变化和系统通过做功及传热过程与外界交换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初步会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理想气体的一些过程,以及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知道熵是描写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了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即孤立系统自发地朝着热力学平衡方向——最大熵状态——演化。
这两个定律都是通过对自然界和生活、生产实际的观察、思考、分析、实验而得到的,这也是我们学习这两条基本定律应采取的方法。
人类的进步是与对蕴藏在物质内部能量的认识和利用密切相关的。
热力学定律为更好地设计和制造热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指明了方向。
随着生产和科学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步领悟到有效利用能源的意义,懂得遵循科学规律的重要性,从而更自觉地抵制违背科学规律的行为。
A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学习要求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
初步会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理想气体的一些过程,以及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应聚焦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构建过程,理解它既包括内能的转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这一定律是通过对自然界以及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深入观察、思考、分析和实验而得出的自然界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定律之一。
通过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我们能体会到它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感受到它对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二、要点辨析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含义和表式热力学第一定律涉及到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两个方面。
内能是物质内部大量微观粒子无序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形式。
一个物质系统的内能变化是由它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结果,而这种能量交换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做功和热传递。
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系统内能变化(ΔU)与系统与外部环境交换的功(W)和热量(Q)之间的定量关系。
ΔU=Q+W。
2.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正、负号的含义当热力学第一定律表示为ΔU=Q+W时,ΔU为正值,表示系统内能增加;负值表示系统内能减小。
工程热力学-第八章 压气机的热力过程
➢ 三种压缩过程耗功量
(1)可逆绝热压缩
wC,s wt,s
k 1
k
k
1
RgT1
1
p2 p1
k
(2)可逆多变压缩
wC,n wt,n
n1
n
n
1
RgT1
1
p2 p1
n
(3)可逆定温压缩
wC,T wt,T
RgT1
ln
v2 v1
RgT1 ln
wC h2s h1 Aj2T 2s m
定压线
✓实际压缩过程
不可逆绝热压缩1-2’
wC h2 h1 Aj2T2n wC wC,S h2 h2 Am2S2nm
✓压气机的绝热效率
可逆绝热压缩时压气机所需的功与不可逆绝热 压缩时所需的功之比称为压气机的绝热效率,也 称为压气机的绝热内效率:
p1 p2
压缩过程中气体终压和初压之比,称为增压比,
即:
p=
p2 p1
wC,s wC,n wC,T
T2,s T2,n T2,T
采用绝热压缩后,比体积较大,需要较大储气罐; 温度较高,不利于机器安全运行。
因此要尽量接近定温过程,所以采用水套冷却。
8-2 余隙容积的影响
一、余隙容积
当活塞运动到上死点位置时,活塞顶面与气
工程上采用压气机的定温效率来作为活塞式 压气机性能优劣的指标:
即:可逆定温压缩过程消耗的功与实际压缩
过程消耗的功之比
C ,T
wC ,T wC
9-4 叶轮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 活塞式压气机缺点:单位时间 内产气量小(转速不高,间隙 性的吸气和排气,以及余隙容 积的影响)。
大学物理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CV
2019/5/21
P.12/42
§8.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基础
§8.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本质:包括热现象在内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E2 E1 W Q (E2 E1) W E W
Q
dQ dE dW
Q
E E2 E1
W
+ 系统吸热 内能增加 系统对外界做功
系统放热 内能减少 外界对系统做功
2019/5/21
P.13/42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于任何系统(气液固)的任何过 程(非准静态过程也适用),
Q E PdV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另一叙述:第一类永动机 是不可 能制成的。
第一类永动机:Q = 0, E = 0 ,A > 0的机器;
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一开始的状态,用W1表示外界对 气体做的功,W2表示气体对外界做的功,Q1表示气体 吸收的热量,Q2表示气体放出的热量,则在整个过程中 一定有( A )
A.Q1—Q2=W2—W1 ; B.Q1=Q2
C.W1=W2 ;
D.Q1>Q2
2019/5/21
P.16/42
【例8-4】如图,一个四周绝热的气缸热,力中学基间础 有 一固定的用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板C把气缸分 成 A.B 两部分,D是一绝热活塞, A中盛有 1mol He, B中盛有1mol N2, 今外界缓慢地
等压膨胀过程 V2>V1 , A>0 又T2>T1, 即E2-E1>0 ∴Q>0 。气体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内能的增加,
一部分用于对外作功;
等压压缩过程 A<0 , T2<T1, 即E2-E1<0 ∴Q<0 。
第八章第二节 热力学定律及能量守恒 气体
发器中制冷剂汽化吸收箱体内的热量,
经过冷凝器时制冷剂_______. A.热量可以自发地从冰箱内传到冰 箱外
B.电冰箱的制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 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是因为其消 耗了电能 C.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不违反热力学 第一定律 D.电冰箱的工作原理违反热力学第 一定律
二、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 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 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 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三、气体的状态参量 1.温度 (1)宏观上:表示物体的______程度. 冷热 (2)微观上:表示气体分子无规则热运
激烈 动的______程度.
C.若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断升高, 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 D.气体温度每升高1 K所吸收的热量 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 E.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内能 一定增大
解析:选AD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pV =C,p、V不变,则T不变,分 T 子平均动能不变,又理想气体分子势 能为零,故气体内能不变,A项正确; 理想气体内能不变,则温度T不变,由 pV =C知,p及V可以变化,故状态 T 可以变化, B项错误;
于所有分子动能的和,内能增加,气 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温度升高, 选项A正确. 二、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1.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中,“自 发地”、“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涵义
(1)“自发地”指明了热传递等热力学 宏观现象的方向性,不需要借助外界 提供能量的帮助. (2)“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涵义是发生 的热力学宏观过程只在本系统内完成, 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力学方面的影响. 如吸热、放热、做功等.
两类永动机第一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从单一热源吸热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机器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实现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实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8-3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 摩尔热容
Cp,m 5 R 2 7 R 2
γ
5 = 1.67 3 7 = 1.40 5 4 = 1.33 3
5
多原子分子
6
3R
4R
P217表 P217表8-2列出了部分理想气体的有关理论值. 列出了部分理想气体的有关理论值.
8-3 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 摩尔热容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i +2 i i 摩尔热容: 二 摩尔热容: CV ,m = R Cp,m = R + R γ = i 2 2
1 dE p dV 1.理想气体定压摩尔热容: Cp,m = 理想气体定压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定压摩尔热容: + ν dT ν dT p
由
i E = νRT 2
PV =νRT
得
i 理想气体定压摩尔热容。 定压摩尔热容 Cp,m = R + R -理想气体定压摩尔热容。 2
2.理想气体定体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定体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定体摩尔热容 ∵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理想气体等体过程: 四 理想气体等体过程:
dQV =νCV ,mdT = dE
m QV = CV ,m (T2 −T1) = E2 − E1 = ∆E M
等 体 升 压
p1
p
p2
2 ( p ,V , T ) 2 2 1 V
( p1 ,V , T1 )
等 体 降 压
p2
p1
p
1 ( p1 ,V , T1 )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理想气体等体过程: 二 理想气体等体过程:
dW = 0
dQV =νCV ,mdT = dE
m 或 Q = CV ,m (T2 −T1) = ∆E V M
第8章热力学习题解答
第8章 热力学基础8.1基本要求1.理解准静态过程、功、热量的概念,并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理想气体各等值过程中的应用。
3.掌握理想气体定体和定压摩尔热容及比热容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理解绝热过程,能熟练地分析、计算理想气体在此过程的功、热量和内能的增量。
5.理解循环过程的基本特征,理解热机循环和致冷循环的物理意义,理解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掌握卡诺循环及其特点,能熟练地分析、计算卡诺循环的效率。
6.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等效性,了解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及卡诺定理。
7.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了解熵的概念和熵增加原理。
8.2基本概念1 准静态过程系统经历的每一个中间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态的状态变化过程。
2 功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的一种方式,准静态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的功为21V V V W pdV pdV ==⎰⎰3 热量传热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的另一种方式。
4 摩尔热容当一个系统温度升高(或降低)dT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如果为dQ ,则系统的热容定义为:dQ C dT= 5 定体摩尔热容若1mol 的理想气体在等体过程中温度改变dT 时所传递的热量为V dQ ,则定体摩尔热容为:,2V V m dQ i C R dT ==,等体过程中内能的增量可表示为:21,21()V m E E C T T ν-=- 6 定压摩尔热容若1mol 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温度改变dT 时传递的热量为p dQ ,则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为:,pp m dQ C dT =,与定体摩尔热容的关系为,,p m V m C C R =+,等压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可表示为:,21()p p m Q C T T ν=-7 比热容比定压摩尔热容,p m C 与定体摩尔热容,V m C 的比值,用γ表示,,2p m V m C i C iγ+== 8 循环过程 系统经过一系列的状态变化过程以后又回到原来状态的过程,循环过程的重要特征是内能的增量0E ∆=9 正循环及热机的效率过程进行的方向在p V -图上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的循环过程叫正循环,工质作正循环的热机效率为:1221111Q Q Q W Q Q Q η-===- 10 逆循环及致冷机的效率 过程进行的方向在p V -图上按逆时针方向进行的循环过程叫逆循环,工质作逆循环的致冷机效率为:2212Q Q e W Q Q ==- 11 可逆和不可逆过程 系统逆过程能重复正过程的每一状态且不引起外界任何变化的状态变化过程称为可逆过程,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是从实际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想过程。
第八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1
i2 2 , i i 1
R 1 T1 T2 p1V1 p2V2 A 1 1
V 1 p1V1 1 1 1 V2
1
气体的摩尔定压热容为:
C p ,m 1 dQ 1 dE p dV dT p dT p dT p
i E RT , pV RT 2
C p,m
i RR 2
Qp C p,m T2 T1 C p,mT
QV CV ,m T2 T1 CV ,mT
热力学第一定律为: dQV dE 理想气体内能:
i E RT 2
i E RT CV , m T 2
i E RT CV , m T 2
p
2 ( p ,V , T ) 2 2 1
V
( p1 ,V , T1 )
p p1
p2
V T 1 ( p1, 1, )
p p1
2
V2
1 ( p1, 1, ) V T
( p2 , 2 ,T ) V
A
V1
p2
( p2 , 2 ,T ) V
A
V1
2
V2
o
V
o
V
QT
E
A
QT
E
A
等温膨胀,从外界吸热,等温压缩,气体对外界放热
例题8.1
气体等温过程:vmol的理想气体在保持温度T不变 的情况下,体积从V1经过准静态过程变化到V2。求 这一等温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和它从外界吸收的 热。 解: pV=vRT 代入(9)式:
间为1s。内燃机的压缩时间0.01s。均可视这一过程为准静 态过程 • 3 准静态过程的表示方法:p-V图(p-T图、V-T图) a 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一个 准静态过程 b 非平衡态不能用一定的状态 参量描述,即不能表示为状态 图中的一条线!
12第八章 缔合系统热力学
式中 A B 均按单体计算 另一方面 由物料衡算
代入式(1-9.15)并与式(1-9.16)比较 可得 式子表明 混合物如将单体作为基本单元 各组分的化学位 A和 B 应等于真正
对于交叉缔合体 AB 相应得
其中 Nothnage1 等列出了各种气体的 b 值 以及缔合焓和缔合熵 由此
可得缔合平衡常数 并按上法计算表观逸度系数
8.3 液相缔合的热力学
8.3.1 缔合系统的过量函数和活度系数
缔合系统的过量吉氏函数可近似地表达为化学缔合贡献 GEm,ch 和物理作用贡 献 GEm,ph 之和
式中 Kø2,乙丙为乙酸与丙酸交叉二缔平衡常数 对于醇类 气相缔合比较微弱 缔合现象主要存在于液相中 且形态比较复
杂
除 NMB 数据为 23 外 其余均为 25
表 1 列出洪建康 韩崇家和胡英 55 利用红外吸收数据 以及洪建康[62] 利用核磁共振数据 计算所得各种正构醇的线性二缔和环状四缔标准平衡常数 表中还有其他作者的数据 由表可见 平衡常数随链长变化并不显著 结合不同
烷二元系的计算结果
可见包括了物理作用后
GmE 有 很 大 改 善
但
H
E m
还不能完
全符合 图 1 23 为 35 时甲醇 四氯化碳系统的活度系数 拟合情况相当良 好 assa 和 Katayama[71]还研究了交叉缔合的情况
2.Kretschmer Wiebe 模型[72] 按式(1 9.64) K 与 i 有关 可写出
到各个方面 无限线性缔合模型可表示为
由于每一次链的增长都涉及相同的 H O H 氢键 因此可合理地假设 ai 与 i 无 关 有时为了更好拟合实验数据 将 a2 独立赋值 与其它的 ai 区别开来 这 样就有两个平衡常数 a 虽然取相同数值 K 却由于使用不同混合熵式可能有 不同的形式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模型 设组分 B 不缔合 也无交叉缔合 醇在 非极性溶剂中的溶液可作代表 1 Mecke Kempter 模型[70]: 按式(1 9.57) 可设 K 与 i 无关 物料衡算得
8-5循环过程,卡诺循环
8-5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三 制冷循环过程 1. 循环曲线逆时针。 系统吸热,对外做正功;返回 时,系统放热,对外做负功; 循环面积为负值(W<0)。 高温热源
P
1
Q放
逆循环
W
o
Q吸
2
V2
V
Q放
致冷机
V1
W
2. 制冷机-热泵
是逆循环工作的 ,是通过 外界作功将低温源的热量传递到 高温源中。使低温源温度降低。 16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五
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热机效率
Q放 T2 得 C 1 1 Q吸 T1
1
讨论: ⑶热机效率不能大于 1 或等于 1,只能小于 1。 •如果大于 1,W > Q吸 则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如果为 1 则要么 T2=0, 但现在的技术还不能达到绝对 0 K; 要么 T1→∞, 这是不能实现的.
2 → 3 绝热过程
p2 p4
W
4
p3
V2↑→ V3,Q23=0, T 1↓→T2
T2
V2
o V1 V4
V
V3
V2 T1 V3 T2
1
1
20
8-5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四 卡诺循环 1 → 2 等温膨胀吸热
m V2 Q吸 Q12 RT1 ln M V1
2 → 3 绝热过程
Q吸
低温热源
8-5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冷凝器
电冰箱工作原理
Q放
压缩机 节流阀 Q吸 冰室
17
8-5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p
A
Q放
统计热力学基础第八章
压力 P
质量 m
熵 S
内能 U
Gibbs自由能G
统计热力学 热力学
量子力学
统计热力学
优点:将体系的微观性质与宏观性质联系起来, 对于简单分子计算结果常是令人满意的。不需要 进行复杂的低温量热实验,就能求得相当准确的 熵值。 局限性:计算时必须假定结构的模型,而人们对 物质结构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这势必引入一定 的近似性。另外,对大的复杂分子以及凝聚体系, 计算尚有困难。
微观态:系统的力学状态。 确定方法:①可分辨的全同粒子系统(玻耳兹曼系统); ②不可分辨的全同粒子系统(玻色、费米系)
宏观性质是大量微观粒子运动的集体表现; 宏观物理量是相应微观物理量的统计平均值。
确定各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就能用统计的方法求 出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从而求出相应宏观物理量, 因此确定各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是统计物理学的基本 问题。
玻色子和费米子
ˆ 12 表示交换 设两个微观全同粒子的状态|1,2>, P
两个粒子的操作, P ˆ 12 1, 2 2,1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全同的微观粒子不可分辨的, 交换两个粒子的操作只能有两种结果
ˆ 12 1, 2 1, 2 P
全同粒子的交换或者是对称的,或者是反对称的。
N个不同粒子实现这种分布的可能性有 ?种
数学知识
(6) 将N个不同的物体分成k份,要保证: 第一份:n1个 第二份:n2个 …………… 第 k 份:nk个 则组合数:
N! n1!n2! nk !
N! ni ! i 1
k
定域子系的微观状态数
对E V N确定的系统
e1 w1
• 玻尔兹曼分布-最概然分布 • 求物理量的统计平均值
8热力学
习题及参考答案第八章 热力学 参考答案思考题8-1 “功、热量和内能都是系统状态的单值函数”这种说法对吗?如有错请改正。
8-2 质量为M 的氦气(视为理想气体),由同一初态经历下列两种过程:(1)等体过程;(2)等压过程。
温度升高了ΔT ,要比较这两种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有一种解答如下:(1) 等体过程T C ME V V ∆∆μ= (2) 等压过程T C ME p p ∆∆μ=∵V p C C ,∴Vp E E ∆∆以上解答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改正。
8-3 摩尔数相同的氦气和氮气(视为理想气体),从相同的初状态(即p 、V 、T 相同)开始作等压膨胀到同一末状态,下列有关说法有无错误?如有错误请改正。
(1)对外所作的功相同; (2)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相同; (3)气体分子平均速率的增量相同。
8-4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p-V 图上同一初态A 开始,分别经历三种不同的过程过渡到不同的末态,但末态的温度相同,如图所示,其中A →C 是绝热过程,问:(1)在A →B 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为什么? (2)在A →D 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为什么?8-5 在下列理想气体各种过程中,哪些过程可能发生?哪些过程不可能发生?为什么?(1)等体加热时,内能减少,同时压强升高; (2)等温压缩时,压强升高,同时吸热; (3)等压压缩时,内能增加,同时吸热; (4)绝热压缩时,压强升高,同时内能增加。
8-6 甲说:“系统经过一个正的卡诺循环后,系统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乙说:“系统经过一个正的卡诺循环后,不但系统本身没有任何变化,而且外界也没有任何变化。
”甲和乙谁的说法正确?为什么?8-7 从理论上讲,提高卡诺热机的效率有哪些途径?在实际中采用什么办法? 8-8 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如有错误请改正: (1)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2)功可以全部转变为热量,但热量不能全部转变为功。
8-9 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abc 平衡过程,则该系统对外作功A ,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 和内能的增量ΔE 的正负情况为(A )ΔE >0,Q >0,A <0; (B )ΔE >0,Q >0,A >0; (C )ΔE >0,Q <0,A <0; (D )ΔE <0,Q <0,A >0。
08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完整版)
¾ 多变比热容
q = cn (T2 − T1 )
⎫ n −γ ⎪ cV ⎬ cn = n −γ n −1 q= cV (T2 − T1 ) ⎪ n −1 ⎭
n=0 c p = γ cV
cT → ∞ cs → 0 n =1 n=γ
n取特殊值,可 得四种基本热力 过程的比热容
对理想气体各种可逆热力过程的分析,可以 参考以下内容和步骤进行: 第一步:建立过程方程 第二步:由过程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建立初、终态p,v,T参数之间的关系式。根 据理想气体的计算式,求得热力学能变化、 2 焓变、熵变 v2 dT
Δu = u2 − u1 = ∫ cV (T ) dT
1 2
¾ p-v图和T-s图
pv = const. dp p =− dv T v
¾ 能量转换
dT = 0 d ( pv) = 0 qT = Δu + w = w = Δh + wt = wt w = ∫ pdv = ∫
v1 v2 v2
Rg T v
v1
dv
v2 v2 p2 = Rg T ln = p1v1 ln = − p1v1 ln v1 v1 p1 wt = w
¾ p-v图和T-s图
dT ds p = c p T dT T = ds p c p
第8章热力学第一定律2(循环修定)
a
Q1
d
T1 T2
T1
b
V2 V3 V1 V4
V3 ln Q2 T2 V4 1 1 Q1 T1 ln V2 V1
第八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P2 P4
A
Q2
P3
T2
V2
c
O V1 V4
V
V3
T2 1 T1
西南大学 大学基础物理学
讨论 (1)要完成循环,必须有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
Q2
V0 图8–15 奥托循环
V V
TeV TbV
1 1
TdV0 TcV0
1
1
西南大学 大学基础物理学
TeV TbV
1 1
TdV0 TcV0
1
(Te Tb )V 1 (Td Tc )V0 1
1
1
Te Tb V0 Td Tc V
V0 Te Tb Q2 1 1 1 Q1 Td Tc V
1
1
1 V V 0
1
1
1
r : 压缩比
效率决定于压缩比。
r 1 可见,奥托循环的
第八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西南大学 大学基础物理学
§8.6 卡诺循环 1824 年法国的年青工程师卡诺对热机的最大可能 效率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的一个理想循环 — 卡诺循 环, 它给出了热机效率的理论极限值。 该循环: 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 由两个准静态等温过程和两个 准静态绝热过程所组成。 工质在两个恒定的高、低温热源 之间工作。
一种。内燃机是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
体,推动活塞并输出动力的机械。1872年,德国工程 师奥托(N.A.Otto,1832–1891)研制成功了第一台 四冲程活塞式煤气内燃机。 1883 年,德国人戴姆勒 ( G.Daimler , 1834–1900 )成功地制造出了第一台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第8章高分子体系的热力学性质
8.2.1 Flory-Huggins晶格模型理论
(2)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焓。 能量的变化为
混合前后总能量变化为
8.2.1 Flory-Huggins晶格模型理论
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焓为
8.2.1 Flory-Huggins晶格模型理论
8.2.1 Flory-Huggins晶格模型理论
8.2.1 Flory-Huggins晶格模型理论
8.3.3 溶剂的选择和评价
8.4 高分子体系的相平衡
1
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2
高分子溶液的相分裂 高分子化合物的共混
3
8.4.1 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8.4.1 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8.4.1 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8.4.1 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8.4.1 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8.4.1 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② 所有高分子具有相同的聚合度;高分子链形成的所有
构象具有相同的能量。 ③ 溶液中高分子链节均匀分布,即链节占有任一格子的 概率相等。
8.2.1 Flory-Huggins晶格模型理论
8.2.1 液的混合熵 根据统计力学可知体系的熵与体系微观状态数Ω 有如下 关系
此外,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度参数还可以从重复单元中
各基团的摩尔引力常数F值来估算
8.3.2 溶解过程热力学分析
8.3.2 溶解过程热力学分析
8.3.2 溶解过程热力学分析
8.3.2 溶解过程热力学分析
8.3.3 溶剂的选择和评价
(1)极性相似原则 (2)溶剂化原则
(3)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
(4)Huggins参数判断原则
8.4.2 高分子溶液的相分裂
*8.4.3 高分子化合物的共混
高等工程热力学——第八章
第八章 实际气体的热力性质与过程本章主要阐明如何根据热力微分方程,得到利用状态方程及比热容关系计算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的方法。
将介绍热工计算中常用到得内能、焓、熵、定压比热容及定容比热容,以至焦汤系数和逸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声速、等熵指数等热力性质的计算法。
至于目前热工分析中有很有用的 火用 参数,它根据已知焓、熵等的计算式可以按 火用 的定义式计算。
8—1 导出热力性质关系式的条件和基本方法1、利用由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关联的热力状态参数的基本热力学方程,以及根据状态参数的微分在数学上是恰当微分的特性而得出的一般数学推论,可以导出热力性质一般关系式。
2、单项简单可压缩系统:在大多数场合下我们遇到的,单相纯质或混合物的化学成分不变的系统,其作功方式是通过容积膨胀。
我们称这种系统为单项简单可压缩系统。
“简单”二字表示系统只有一种作功方式。
“可压缩”指系统只能通过体积改变来作功。
根据状态公理,这种系统只要有两个独立变量,即确定任意两个热力性质后,系统的状态就确定。
3、本章讨论的热力性质关系式,仅限于分析定成分单相简单可压缩闭口系统的热力性质的函数关系式。
4、单相简单可压缩闭口系统关联不同热力性质的四个基本热力学方程⎭⎬⎫+=-=vdp Tds dh pdv Tds du 不受过程性质及物质性质的限制。
pdv sdT da --= (表示摩尔自由能a ) vdp sdT dg +-= (表示摩尔自由焓g ) 5、任意状态参数的微分是恰当微分a 、1221z z dz -=⎰ (任意热力性质z 只决定与状态,与到达这个状态所经历的过程性质无关。
)b 、Ndy Mdx dz += 即 y x xNy M )()(∂∂=∂∂ 结合四个基本热力学方程,可得麦克斯韦关系式:(可用可测状态参数间的关系,来表示不可测状态参数间的关系)v s sp v T )()(∂∂-=∂∂p s sv p T )()(∂∂=∂∂v T T p v s )()(∂∂=∂∂ p T Tv p s )()(∂∂-=∂∂ c 、进行热力偏导数的变换时:0),,(=z y x f ⇒⎪⎪⎩⎪⎪⎨⎧∂∂+∂∂=∂∂+∂∂=dzz y dx x y dy dz z x dy y x dx x z y z )()()()(⇒dz zxz y y x dx x y y x y x z z z ])()()[(])()(1[∂∂+∂∂∂∂=∂∂∂∂- (选x 、z 为独立变量) 1)、若dz=0,dx ≠0 就得 1)()(=∂∂∂∂z z x y y x 即 z z xy y x )(1)(∂∂=∂∂ (倒数关系)2)、若dx=0,dz ≠0 就得 0])()()[(=∂∂+∂∂∂∂y x z zxz y y x 即 1)()()(-=∂∂∂∂∂∂y x z x z z y y x (循环关系)8—2 热力性质的一般表达式一、内能的一般表达式1、若状态方程以p 为显函数,即p=f(T,v),则可以利用下面导出的关系式来求内能变化。
第八章 热力学作业(答案)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一、选择题[ A ]1.(基础训练4)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A →C 等温过程;A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A)是A →B. (B)是A →C. (C)是A →D.(D)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提示】功即过程曲线下的面积,由图可知AD AC AB A A A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E A Q ∆+= AD 绝热过程:0=Q ; AC 等温过程:AC A Q =;AB 等压过程:AB AB E A Q ∆+=,且0>∆AB E[ B ]2.(基础训练6)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 0,右边为真空.今将隔板抽去,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A) p 0. (B) p 0 / 2. (C) 2γp 0. (D) p 0 / 2γ. 【提示】该过程是绝热自由膨胀:Q=0,A=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A E =+∆得 0E ∆=,∴0T T =;根据状态方程pV RT ν=得00p V pV =;已知02V V =,∴0/2p p =.[ D ]3.(基础训练10)一定量的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设其热力学能增量为E ∆,熵增量为S ∆,则应有 (A) 0......0=∆<∆S E (B) 0......0>∆<∆S E . (C) 0......0=∆=∆S E . (D) 0......0>∆=∆S E【提示】由上题分析知:0=∆E ;而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孤立系统中的不可逆过程,故熵增加。
[ D ]4.(自测提高1)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从相同状态出发,分别经历等温过程、等压过程和绝热过程,使其体积增加1倍.那么气体温度的改变(绝对值)在 (A) 绝热过程中最大,等压过程中最小. (B) 绝热过程中最大,等温过程中最小. (C) 等压过程中最大,绝热过程中最小.(D) 等压过程中最大,等温过程中最小. 【提示】如图。
8-5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则
Q2 T2 e W T1 T2
Q2 T1 T2 W Q2 e T2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8 – 5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每秒钟从室内取走的热量为通过起居室墙壁导进的 热量,即
T1 T2 Q2 T1 T2 W Q2 C e T2 T2
Q2 C (T2 T1 )
1
1
7
0.4
55%
实际上汽油机的效率只有25%左右。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持他们的起居室处于一个舒适的温度,现考虑用卡诺
循环机来作温度调节,设月球白昼温度为100℃,而夜
间温度为 1000C,起居室温度要保持在20℃ ,通过起 居室墙壁导热的速率为每度温差0.5kW。 求: 白昼和夜间给卡诺机提供的功率。 解: 在白昼欲保持室内温度低,卡诺机工作于致冷 机状态,从室内吸取热量Q2 , 放入室外热量Q1
2
10.9 10 W
3
在黑夜欲保持室内温度高,卡诺机工作于致冷机 状态,从室外吸取热量Q1, 放入室内热量Q2
Q1 T1 e W T2 T1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T1 Q1 W T2 T1
8 – 5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每秒钟放入室内的热量为通过起居室墙壁导出的热量
Q 2 Q1 W C (T2 T1 ) T1 T2 W W W T2 T1 T2 T1
解得
C (T2 T1 ) 3 W 24.6 10 W T2
2
此种用可逆循环原理制作的空调装置既可加热,又可
降温,这即是所谓的冷暖双制空调。
热力学统计物理第八章
d
ln y
dy
d
ln
ln
d
d
ln
d
ln
d
ln
d(ln ln ln )
是 dU Ydy dN 的积分因子。
1
对于开系: dU Ydy dN , 存在积分因子 T
1 (dU Ydy dN ) dS
T
比较可知: 1
kT
kT
因此:dS kd(ln ln ln )
d ,
h3
e 1 x
0
U
g
2V
(2mkT )3/2 kT
x3/2
d ,
h3
e 1 0 x
1
1
e (1 e ) x
x
e 1 e (1 e ) x
x
x
e x是小量。
利用: 1 1 q q2
1 q
( q 是小量)
N
g
2V
(2mkT )3/2 e [
x e dx e 1/2 x
x1/2e2 x dx],
§8.3 波色-爱因斯坦凝聚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BEC)
20世纪头20年,物理学界正在萌发量子力学的新兴学科。 在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的研究中诞生了量子的概念,光的量子被称为光子。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找到了一个经验公式,很好地符合了黑体辐射观测得到的曲线, 但是他当时不能解释这一经验公式的物理含义。时光推到1924年,当时年仅30岁的玻色, 接受了黑体辐射是光子理想气体的观点,他研究了“光子在各能级上的分布”问题, 采用计数光子系统所有可能的各种微观状态统计方法, 以不同于普朗克的方式推导出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证明了普朗克公式可以从爱因斯坦气体模型导出。 兴奋之余,他写了一篇题为《普朗克准则和光量子假设》 的文章投到英国的《哲学杂志》,但被拒绝了。不得已, 他把那篇只有六页的论文寄给了爱因斯坦,期望爱因斯坦能理解他的发现。 爱因斯坦立即意识到玻色工作的重要性,他亲自将文章翻译成了德文,帮助在 《德国物理学报》发表了。之后,爱因斯坦把波色统计方法推广到静止质量不为零、 粒子数不变的系统上,建立了量子统计学中波色—爱因斯坦统计。爱因斯坦将玻色的 理论用于原子气体中,于1924和1925年发表了两篇文章,他推测到,在正常温度下, 原子可以处于任何一个能级,但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大部分原子会突然跌落到最低的 能级上,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 后来物理界将这种现象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工程热力学第八章
二、流量计算 根据连续方程,喷管各截面的质量流量 相等。但各种形式喷管的流量大小都受最小 截面控制,因而通常按最小截面(收缩喷管 的出口截面、缩放喷管的喉部截面)来计算 流量,即: A2 c f 2 收缩喷管: qm v2 缩放喷管:
qm Acr c fcr vcr
代入速度公式可得:
qv A2
8-3 喷管的计算
喷管的计算:
喷管的设计计算:
据给定条件(气流初参数、流量及背 压),选择喷管的外形及确定几何尺寸。
喷管的校核计算:
已知喷管的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尺寸及不同的工作条 件,确定出口流速和通过喷管的流量。
一、流速计算及其分析
1、计算流速的公式:
h0 h2
出口流速:
c2 f2 2
h1
缩放喷管(拉伐尔喷管):
缩放喷管可实现气流从亚声速变为超声速,在 喷管最小截面(喉部截面或临界截面)处Ma=1,在 临界截面处的参数称为临界参数(以下标cr表示), 如:
c f ,cr c kP cr vcr
喷管内参数变化示意图
对于扩压管管(dcf < 0) : Ma>1,超声速流动,dA<0,截面收缩; Ma=1, 声速流动,dA=0,截面缩至最小; Ma<1, 亚声速流动,dA>0,截面扩张;
临界速度:
cf 2
k 1 k kp0 v0 p2 2 1 k 1 p0
k
c f 2,cr
k 2 p0 v0 k 1 k 2 Rg T0 k 1
pcr 2 k 1 cr ( ) p0 k 1
二、渐缩渐放喷管
在设计工况下:喉道处为临界状态,收缩段为 亚音速,扩张段为超音速;图中A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V E dA
M RT
M
CvT
dE
Vdp pdV
pdV
M
M
Cv
RdT dT
R Vdp pdV pdV
Cv
CVVdp (CV R) pdV
P I
等温过程
II
绝热过程
V
C p pdV Vdp dp dV
CV
pV
pV const
ln
p
lnV
const
刚性多原子分子气体 i 6
5 1.67
3
7 1.40
5
8 1.33
6
§8-3 热力学第一定律用于理想气体
一 等容过程
dQv dA
dE dA
pdV
0
dQv
dE
Qv
E2
E1
M
Cv T
P II
A=0 IV
结论:等容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完全用来增加热力学系 统的内能
二 等温过程
pV
const
V T 1
const
p T 1 const
讨论:同一初始状态气体的等温过程与绝热过程的比较
绝热过程p-V曲线的斜率
pV
const
(
dp dV
)Q
pA VA
等温过程p-V曲线的斜率
pV
const
(
dp dV
)T
pA VA
同一初始状态气体的绝热过程与等温过程相比,变化相同体 积时,绝热过程压强下降更快。原因是绝热过程对外做功, 依靠的是系统的内能的减小,而压强减小既由于气体动量的 减小,又由于气体密度的减小。等温过程对外做功,气体分 子的动量依靠对外吸收热量保持不变,压强的减小原因仅由 于气体分子密度的减小。
考虑到 dA pdV RdT
E M i RT
2
理想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量
CP
dQP dT
i R 2
R CV
R
6.比热容比(绝热系数)
CP i 2
CV
i
例:求单原子分子气体、刚性双原子分子气体、刚性多原子 分子气体的绝热系数
由
CP i 2
CV
i
单原子分子气体
i3
刚性双原子分子气体 i 5
吸收的热量
CV
dQV dT
例:理想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量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dQ E dA
考虑到 dA pdV 0
E M i RT
2
理想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量
CV
dQV dT
iR 2
5.定压摩尔热容量
等压情形下,一摩尔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吸收的热量
Cp
dQp dT
例: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量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dQ E dA
E M i RT
2
说明: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只是热力学系统状态 参量的函数
§8-2 热容量
一 相关概念
1.热容量:热力学系统温度升高单位温度所吸收的热量 C dQ dT
2.摩尔热容量:一摩尔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吸收的热量
3.比热容:单位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吸收的热量
4.定容摩尔热容量 等容情形下,一摩尔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
dQ E dA 说明:A.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引入态函数——内能的理论基础 B.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第一永动机是不可实现的
三 热力学平衡态的态函数——内能,理想气体的内能
1.内能的定义:热力学系统内部,分子的动能、分子间势能、 热力学系统所处外场的相互作用能的总和
2.理想气体的内能 E Ek U
的深刻含义以及宏观测量对微观测量的依赖关系 三 本篇内容结构
第七章 统计物理初步 第构
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 从一个平衡态转化到另一个平衡态时,能量所满足的规律 §8.1
§8-1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 热力学过程的相关概念 热力学过程:从一个热力学平衡态转化到另一个热力学平衡
E
dQT dE dA
M
CV T
dE
0
dQv
dA
dQv
pdV pdV
QT
M
V2 pdV
V1
RT
QT
M V2
V1
RT V
dV
QT
M
RT lnV2 V1
或
QT
M
RT
ln P1 P2
P
结论:等温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完全用来对
I
外做功,而不用来增加热力学系统的内能 II
V
三 等压过程
dQp dE dA dA pdV pV M RT
2.热量 当系统与外界有热传递时 Q cm(T2 T1 ) 其中,C为比热容
说明:A.热量是一过程量,而不是状态量(表示方法:dQ) B.热量的正负号规定:系统吸收热量为正,放出热量为负 C.热量与作功是热力学系统能量发生改变的两种不同方式 3.热力学第一定律——实验定律 大量实验表明:确定的两热力学平衡状态所经历的中间过程 的功和热量的总和是一定的
第二篇 热力学•统计物理
篇序
一 热学的研究对象
• 研究热运动的规律及其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影响 • 研究物质热运动与其它运动形态之间的转化规律 二 研究方法 1.统计物理研究方法 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依据每个粒子所遵循的力学规律, 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宏观物体的热力学性质 优点:深入热现象的本质对其作出理论解释,能够解释决定 宏观物理量的微观决定因素,物理过程与物理意义清晰
所经历的时间大于驰豫时间 C.准静态过程可以用宏观参量图给予表示 二 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1功 对无摩擦准静态过程 dA p(s dl) pdV
说明:热力学系统中对功正负符号的规定:体积膨胀时,系 统对外作正功,体积缩小时,系统对外作负功
如果热力学系统经历非准静态过程,而外界压强恒定,上面 表述式仍然适用
dV
M
R p
dT
dA
M
RdT
dQ p
M
(Cv
R)dT
状态函数 E
M
CvdT
或
dQ p
M
C pdT
Qp
M
C p (T2
T1 )
四 绝热过程
1.绝热过程的功
dQv dE dQ 0 M
E CvT
dA
dA
dE
M
dE CvdT
A
M
Cv (T2
T1 )
2.绝热过程的状态方程
缺点:定量统计,需要理想近似物理模型,因而常带有近似 色彩,与实验结果有一定误差 2.热力学研究方法 由观察和实验总结出热力学定律;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研 究宏观物体的热力学性质 优点:热力学根据热现象给出普遍、可靠的结果,可用来验
证微观理论的正确性 缺点:常带有经验或半经验性质,不能从本质上阐述热现象
态所经历的热力学过程的总合 驰豫时间:从一个热力学平衡态转化到另一个热力学平衡态
所需要的时间 非准静态过程:从一个热力学平衡态转化到另一个热力学平
衡态所经历的中间状态是非平衡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从一个热力学平衡态转化到另一个热力学平衡
态所经历的中间状态为平衡态
说明:A.准静态过程为理想过程 B.一个热力学过程为准静态过程的必要条件为两平衡态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