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版)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解读
2021/4/8
报告目录
• 一、修改过程简述 • 二、课程标准解读 • 三、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修改过程简述
• 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
• 2005年全部使用。
• 2005年 3月,两会期间对数学课程标准出现争论。
关于基本理念的修改
• 原课标: 数学课程 数学学习 评价
数学 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 修改后: 数学课程 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
课程内容 学习评价
关于数学观
——如何认识数学
• 原课标: •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
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 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 新课标: •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 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能使 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 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本质属性
• 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这些本应被 “突出体现”的属性有被弱化(或“异化”) 的倾向。在相当大范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课程从一开始就被导入应试升学的轨道, “突出体现”的就是竞争性、区分性和筛选 性,这给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 《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本质属性 的强调颇有“正本清源”之意。
• 2005年 6月,在教育部 9 楼会议室召开会议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正式成立。
– 周济部长到会 – 陈小娅副部长讲话 – 基本要求 1. 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的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基本理念; 2. 总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经验; 3. 使数学课程标准更加完善; 4. 使数学课程标准便于实施。
内容的主线、课程的聚焦点
• 如何清晰地体现数学课程的核心? 抓住课程内容的主线?
——从6个关键词到10个核心概念
关注课堂—实施的数学课程
• 课改以来数学课堂发生了那些变化? • 那些该改变?那些该继承?那些该倡
导? • 什么是数学课堂最应关注的事?
(二)数学课程标准有哪些新变化?
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方面: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什么是课程 的基本理念?
• 基本理念反映出我们对数学、数学课程、数 学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应具有的基本认识和 观念、态度,它是制定和实施数学课程的指 导思想。《标准》中的每一部份内容都要贯 穿基本理念的思想和要求。同时,教师作为 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数学 观、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学观、评价观等数 学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 动。
• 修订组成员。由14人组成,包括: – 数学教授 6 人: 史宁中(组长,东北师范大学)、柳彬(北京大学)、 李文林(中国科学院)、顾沛(南开大学)、张英伯(北 京师范大学)、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 – 数学教育教授 5 人: 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马复(南京师范大学)、黄翔 (重庆师范大学)、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张丹(北 京教育学院); – 数学教研员 1 人:杨裕前(江苏常州教育研究室); – 数学教师 2 人:张思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储瑞年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义教数学课程标准修订, 2005年6月,教育部成立义务 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工作组,启动修 订工作。组长由史宁中教授担任,成员中增加了数学家。
• 2006年4月,完成修改初稿。向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 和一线教师征求意见,邀请中科院院士和数学家座谈, 征求对修改稿的意见。2006年10月形成《数学课程标准 (修改稿)》。同原《课标》组部分成员进行了座谈, 征求对修改稿的意见。2007年7月,教育部《标准》 (修改稿)向全国10个省教研室和10个国家级和省级实 验区,40位专家征求意见。
二、课程标准解读
• 搞好课堂教学应该 深入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
(一)此次课标修订最关注的是什么? (二)数学课标有哪些新变化?
(一)此次课标修订最关注的是什么?
• 此次课标修订特别关注三个方面要 求: 时代发展的要求 数学学科的要求 课堂教学的要求
注意体现时代发展 对数学课程的如下要求:
•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变化 • 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 • 要以课程为载体实实在在推进素质教育 • 要体现教育的均衡、公平,要为所有学
生提供良好的教育 • 要体现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特性:普及
性、基础性、发展性
如何使课程目标 体现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
• 基于上述要求思考如何对课程目标做 修改,使数学课程目标能更好地适应 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第一次会议在吉林松花湖畔召开。 确定了课程标准修改原则;进行了大体分工。
– 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方向; – 使得标准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 – 更适合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习评价; – 进一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2.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 3.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4.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 1.关于基本理念 • 2.关于设计思路 • 3.关于课程目标 • 4.关于课程内容 • 5.关于课程实施
1. 关于基本理念的修改
(在前言中增加了课程性质的描述, 修改、丰富了基本理念的一些提法)
《前言》增加了对数学课程性质的表述
• 数学课程的性质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 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
进一步反思:
• 数学教育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 今日之数学课程究竟应该教给孩子
们什么样的数学? • 数学课程目标、内容设计如何更加
合理?
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
注意用科学、辩证的态度处理好数学 课程内容及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关系。如:
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 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 此外,还有直观形象与抽象思维、合情 推理与演绎推理等的关系。
新课标: ——揭示了作为一门科学的数学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解读
2021/4/8
报告目录
• 一、修改过程简述 • 二、课程标准解读 • 三、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修改过程简述
• 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
• 2005年全部使用。
• 2005年 3月,两会期间对数学课程标准出现争论。
关于基本理念的修改
• 原课标: 数学课程 数学学习 评价
数学 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 修改后: 数学课程 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
课程内容 学习评价
关于数学观
——如何认识数学
• 原课标: •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
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 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 新课标: •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 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能使 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 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本质属性
• 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这些本应被 “突出体现”的属性有被弱化(或“异化”) 的倾向。在相当大范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课程从一开始就被导入应试升学的轨道, “突出体现”的就是竞争性、区分性和筛选 性,这给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 《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本质属性 的强调颇有“正本清源”之意。
• 2005年 6月,在教育部 9 楼会议室召开会议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正式成立。
– 周济部长到会 – 陈小娅副部长讲话 – 基本要求 1. 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的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基本理念; 2. 总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经验; 3. 使数学课程标准更加完善; 4. 使数学课程标准便于实施。
内容的主线、课程的聚焦点
• 如何清晰地体现数学课程的核心? 抓住课程内容的主线?
——从6个关键词到10个核心概念
关注课堂—实施的数学课程
• 课改以来数学课堂发生了那些变化? • 那些该改变?那些该继承?那些该倡
导? • 什么是数学课堂最应关注的事?
(二)数学课程标准有哪些新变化?
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方面: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什么是课程 的基本理念?
• 基本理念反映出我们对数学、数学课程、数 学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应具有的基本认识和 观念、态度,它是制定和实施数学课程的指 导思想。《标准》中的每一部份内容都要贯 穿基本理念的思想和要求。同时,教师作为 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数学 观、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学观、评价观等数 学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 动。
• 修订组成员。由14人组成,包括: – 数学教授 6 人: 史宁中(组长,东北师范大学)、柳彬(北京大学)、 李文林(中国科学院)、顾沛(南开大学)、张英伯(北 京师范大学)、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 – 数学教育教授 5 人: 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马复(南京师范大学)、黄翔 (重庆师范大学)、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张丹(北 京教育学院); – 数学教研员 1 人:杨裕前(江苏常州教育研究室); – 数学教师 2 人:张思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储瑞年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义教数学课程标准修订, 2005年6月,教育部成立义务 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工作组,启动修 订工作。组长由史宁中教授担任,成员中增加了数学家。
• 2006年4月,完成修改初稿。向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 和一线教师征求意见,邀请中科院院士和数学家座谈, 征求对修改稿的意见。2006年10月形成《数学课程标准 (修改稿)》。同原《课标》组部分成员进行了座谈, 征求对修改稿的意见。2007年7月,教育部《标准》 (修改稿)向全国10个省教研室和10个国家级和省级实 验区,40位专家征求意见。
二、课程标准解读
• 搞好课堂教学应该 深入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
(一)此次课标修订最关注的是什么? (二)数学课标有哪些新变化?
(一)此次课标修订最关注的是什么?
• 此次课标修订特别关注三个方面要 求: 时代发展的要求 数学学科的要求 课堂教学的要求
注意体现时代发展 对数学课程的如下要求:
•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变化 • 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 • 要以课程为载体实实在在推进素质教育 • 要体现教育的均衡、公平,要为所有学
生提供良好的教育 • 要体现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特性:普及
性、基础性、发展性
如何使课程目标 体现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
• 基于上述要求思考如何对课程目标做 修改,使数学课程目标能更好地适应 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第一次会议在吉林松花湖畔召开。 确定了课程标准修改原则;进行了大体分工。
– 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方向; – 使得标准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 – 更适合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习评价; – 进一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2.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 3.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4.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 1.关于基本理念 • 2.关于设计思路 • 3.关于课程目标 • 4.关于课程内容 • 5.关于课程实施
1. 关于基本理念的修改
(在前言中增加了课程性质的描述, 修改、丰富了基本理念的一些提法)
《前言》增加了对数学课程性质的表述
• 数学课程的性质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 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
进一步反思:
• 数学教育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 今日之数学课程究竟应该教给孩子
们什么样的数学? • 数学课程目标、内容设计如何更加
合理?
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
注意用科学、辩证的态度处理好数学 课程内容及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关系。如:
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 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 此外,还有直观形象与抽象思维、合情 推理与演绎推理等的关系。
新课标: ——揭示了作为一门科学的数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