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材
高一(必修1)物理教材
![高一(必修1)物理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e5f9437327284b73f24250db.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第2节时间和位移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框架)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第4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第5节自由落体运动第6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框架)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第2节弹力第3节摩擦力第4节力的合成第5节力的分解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运动的描述质点:形状、大小可忽略不计的有质量的点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坐标系:用来准确描述物体位置及位置变化基本概念概念对比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时间路程:质点实际运动的轨迹的长度;单位m。
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置的变化;单位:m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速度、位移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路程、时间定义: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公式:txtx=∆∆=ν;单位:m/s矢量性:矢量定义: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txtx=∆∆=ν;单位:m/s矢量性:矢量平均速度速率:表示速度的大小;标量。
平均速率:表示某义过程中的一段路程与其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标量速率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公式:tvvtva t0-=∆∆=;单位:m/s2矢量性:矢量,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加速度实验打点计时器分类: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振动频率:均为50Hz,即每隔0.02s打一个点纸带分析:a.可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b.粗略计算瞬时速度一、物体和质点(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物理意义: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人教版(教材)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2时间位移PPT
![人教版(教材)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2时间位移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6ee20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4.png)
时刻与时间的两种判定方法 (1)根据上下文判断:时刻对应事件状态,时间间隔对应事件过程. (2)利用时间轴判定:画出时间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两个时刻 间一段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典例示范】
例 1 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计时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博尔特百米夺冠成绩“9.58”是指时刻 B.乙图中的列车到点“16:30”是指时间间隔 C.乙图中的列车“晚点 1 小时 8 分”是指时间间隔 D.甲、乙两图中所列计时数据均指时间间隔
四、位移—时间图像 (自学教材第 16 页“位移—时间图像”部分) 1.位移—时间图像建立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选时刻 t 为横轴,选位置 x 为纵轴,物体 运动的初始位置选作位置坐标原点 O,位置—时间图像就成为位移— 时间图像,又称 x -t 图像.
x -t 图像 2.图像的意义 从 x -t 图像可以直观地看出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问题探究】 探究点 1 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 读图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
提示:对应数轴来看就可以啦,10 分钟对应的是一段,为时间间隔.8 点对应的是一个点,是时刻.
时刻对应着某个事件开始、结束或进行到某一状态时所对应的瞬 间,时间间隔对应着某个事件所经历的某个过程.
探究点 2 时刻和时间间隔的生活用语和专业术语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经常会遇到生活用语和 专业术语,要注意它们的区别,这一点要引起重视.甲同学问:什么 “时间”上课?乙同学说:8 点上课.甲又问:一节课多长“时间”? 答:45 分钟. (1) 甲 同 学 第 一 次 问 到 的 “ 时 间 ” 是 “ 时 刻 ” 还 是 “ 时 间 间 隔”? (2)第二次问到的“时间”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
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796e7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f.png)
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分析简介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以下是对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的综述。
内容概述《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是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课程的教材,共分为多个单元,涵盖了力学、能量与功、电学等基础物理概念和原理。
每个单元以引入问题或实际案例的方式展开,配以相应的实验项目、数学推导和题练,力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特点分析1. 组织结构合理:教材按照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从引入问题开始,逐步展开,以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与原理。
2. 知识贯通性强:教材中的各个单元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相互衔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整体结构。
3. 突出实验与实践:教材注重实验的引入和应用,在理论知识的介绍之后,提供相应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4. 强调数学方法:教材中的数学推导环节对物理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价值《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对于研究物理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组织结构合理、贯通性强和注重实验与实践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同时,教材中的数学推导环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为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是适用于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课程的教材。
其合理的组织结构、贯通性强的知识内容以及注重实验和数学方法的特点,使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师和学生可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和研究,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及高中所有物理教材目录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及高中所有物理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bdbce438b84ae45c3a358c07.png)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自由落体运动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 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 追寻守恒量2 功3 功率4 重力势能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 动能和动能定理8 机械能守恒定律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第六章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4 抛体运动的规律5 圆周运动6 向心加速度7 向心力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 行星的运动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 万有引力定律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 宇宙航行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1、电荷库仑定律2、电场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4、电流和电源5、电流的热效应第二章磁场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2、电流的磁场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5、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交变电流4、变压器5、高压输电6、自感现象涡流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1、电磁波的发现2、电磁光谱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信息化社会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2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1、分子及其热运动2、物体的内能3、固体和液体4、气体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1、能量守恒定律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机的工作原理4、热力学第二定律5、有序、无序和熵6、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第三章核能1、放射性的发现2、原子核的结构3、放射性的衰变4、裂变和聚变5、核能的利用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热机的发展和应用2、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3、新能源的开发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1 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1、电场2、电源3、多用电表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5、电容器第二章磁场1、磁场磁性材料2、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3、洛伦兹力和显像管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感应电动势3、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第四章交变电流电机1、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2、变压器3、三相交变电流第五章电磁波通信技术1、电磁场电磁波2、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3、电视移动电话4、电磁波谱第六章集成电路传感器1、晶体管2、集成电路3、电子计算机4、传感器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2 第一章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2、平动和传动3、力矩和力偶4、力矩的平衡条件5、刚体平衡的条件6、物体平衡的稳定性第二章材料与结构1、物体的形变2、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3、常见承重结构第三章机械与传动装置1、常见的传动装置2、能自锁的传动装置3、液压传动4、常用机构5、机械第四章热机1、热机原理热机效率2、活塞式内燃机3、蒸汽轮机燃气轮机4、喷气发动机第五章制冷机1、制冷机的原理2、电冰箱3、空调器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3 第一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折射率2、全反射光导纤维3、棱镜和透镜4、透镜成像规律5、透镜成像公式第二章常用光学仪器1、眼睛2、显微镜和望远镜3、照相机第三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1、机械波的稍微和干涉2、光的干涉3、光的衍射4、光的偏振第四章光源与激光1、光源2、常用照明光源3、激光4、激光的应用第五章放射性与原子核1、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2、原子核衰变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第六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1、核反应和核能2、核列变和裂变反应堆3、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库仑定律3 电场强度4 电势能和电势5 电势差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 电容器与电容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2 电动势3 欧姆定律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 焦耳定律6 电阻定律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8 多用电表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0 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1 磁现象和磁场2 磁感应强度3 几种常见的磁场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1 划时代的发现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 楞次定律5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6 互感和自感7 涡流第五章交变电流1 交变电流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 变压器5 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 传感器的应用(一)3 传感器的应用(二)4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3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 分子的热运动3 分子间的作用力4 温度的温标5 内能第八章气体1 气体的等温变化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1 固体2 液体3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 功和内能2 热和内能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 热力学第二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4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 简谐运动2 简谐运动的描述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 单摆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1 波的形成和传播2 波的图象3 波长、频率和波速4 波的反射和折射5 波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多普勒效应第十三章光1 光的折射2 光的干涉3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4 光的颜色色散5 光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全反射8 激光第十四章电磁波1 电磁波的发现2 电磁振荡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5 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1 相对论诞生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4 广义相对论简介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 动量守恒定律(一)3 动量守恒定律(二)4 碰撞5 反冲运动火箭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 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3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4 概率波5 不确定的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 电子的发现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 氢原子光谱4 玻尔的原子模型5 激光第十九章原子核1 原子核的组成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 探测射线的方法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5 核力与结合能6 重核的裂变7 核聚变8 粒子和宇宙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高一物理教材目录
![高一物理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425726cff705cc17552709b3.png)
必修一:
第1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时间和位移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专题三用牛顿定律的综合应用
7、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8、
5、自由落体运动
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相互作用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弹力
3、摩擦力
4、力的合成
5、力的分解
6、专题二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动态平衡
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牛顿第二定律
4、力学单位制
5、牛顿第三定律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3篇高一物理教科版教材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3篇高一物理教科版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52aaa0c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7.png)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3篇高一物理教科版教材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3篇高一物理教科版教材,供大家阅读。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1[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2、力的分类[重点难点]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
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
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2、力的分类(力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 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②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老师直接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
后面的力,告诉同学们名称,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分析是性质力还是效果力。
以增强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这比直接把几个力都写出来效果好多了。
)(这里还有两个没有学过的知识,老师可以提前简单地做一下介绍。
第一个是“弹力”,我告诉同学们说,“弹力”这一概念是中学物理中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理解的概念,它包括三层含义,先是“变形”二是“恢复原状”,三是“产生弹力”,然后叙述: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第二个是“电场力”,让同学们想象小学学到的“摩擦起电”中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初中学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实际上物理学上把这种力叫做电场力;同理,磁体间的作用力就叫磁场力。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性质力一般不超过这六种)[巩固练习](练习时间:三分钟)把下列的力按“性质力”和“效果力”进行分类弹力、重力、动力、摩擦力、磁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斥力、引力。
厦门高一物理教材版本
![厦门高一物理教材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7d00ebd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0.png)
厦门高一物理教材版本
厦门地区高一物理教材的版本一般有多种,具体版本可以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规定和教师的选择而有所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厦门高一物理教材版本:
1.《新高中物理科学(实验班)》:这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物理教材,包含了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验实践,适用于高一学生。
2.《华师大物理》:这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编写的一套高中物理教材,内容丰富、深入,形式多样,适合高水平物理学习者。
3.《人教物理》:这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一套全国性高中物理教材,被许多地区采用为教材,内容详细、全面,适合一般高中物理学习者。
需要注意的是,教材版本可能因为地区和学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建议咨询当地学校或教师了解具体的厦门高一物理教材版本信息。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及高中所有物理教材目录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及高中所有物理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f42f88ac284ac850ad0242f0.png)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自由落体运动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 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 追寻守恒量2 功3 功率4 重力势能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 动能和动能定理8 机械能守恒定律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第六章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4 抛体运动的规律5 圆周运动6 向心加速度7 向心力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 行星的运动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 万有引力定律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 宇宙航行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1、电荷库仑定律2、电场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4、电流和电源5、电流的热效应第二章磁场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2、电流的磁场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5、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交变电流4、变压器5、高压输电6、自感现象涡流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1、电磁波的发现2、电磁光谱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信息化社会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2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1、分子及其热运动2、物体的内能3、固体和液体4、气体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1、能量守恒定律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机的工作原理4、热力学第二定律5、有序、无序和熵6、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第三章核能1、放射性的发现2、原子核的结构3、放射性的衰变4、裂变和聚变5、核能的利用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热机的发展和应用2、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3、新能源的开发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1 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1、电场2、电源3、多用电表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5、电容器第二章磁场1、磁场磁性材料2、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3、洛伦兹力和显像管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感应电动势3、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第四章交变电流电机1、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2、变压器3、三相交变电流第五章电磁波通信技术1、电磁场电磁波2、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3、电视移动电话4、电磁波谱第六章集成电路传感器1、晶体管2、集成电路3、电子计算机4、传感器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2 第一章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2、平动和传动3、力矩和力偶4、力矩的平衡条件5、刚体平衡的条件6、物体平衡的稳定性第二章材料与结构1、物体的形变2、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3、常见承重结构第三章机械与传动装置1、常见的传动装置2、能自锁的传动装置3、液压传动4、常用机构5、机械第四章热机1、热机原理热机效率2、活塞式内燃机3、蒸汽轮机燃气轮机4、喷气发动机第五章制冷机1、制冷机的原理2、电冰箱3、空调器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3 第一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折射率2、全反射光导纤维3、棱镜和透镜4、透镜成像规律5、透镜成像公式第二章常用光学仪器1、眼睛2、显微镜和望远镜3、照相机第三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1、机械波的稍微和干涉2、光的干涉3、光的衍射4、光的偏振第四章光源与激光1、光源2、常用照明光源3、激光4、激光的应用第五章放射性与原子核1、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2、原子核衰变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第六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1、核反应和核能2、核列变和裂变反应堆3、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库仑定律3 电场强度4 电势能和电势5 电势差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 电容器与电容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2 电动势3 欧姆定律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 焦耳定律6 电阻定律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8 多用电表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0 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1 磁现象和磁场2 磁感应强度3 几种常见的磁场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1 划时代的发现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 楞次定律5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6 互感和自感7 涡流第五章交变电流1 交变电流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 变压器5 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 传感器的应用(一)3 传感器的应用(二)4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 分子的热运动3 分子间的作用力4 温度的温标5 内能第八章气体1 气体的等温变化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1 固体2 液体3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 功和内能2 热和内能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 热力学第二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 简谐运动2 简谐运动的描述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 单摆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1 波的形成和传播2 波的图象3 波长、频率和波速4 波的反射和折射5 波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多普勒效应第十三章光1 光的折射2 光的干涉3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4 光的颜色色散5 光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全反射8 激光第十四章电磁波1 电磁波的发现2 电磁振荡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5 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1 相对论诞生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4 广义相对论简介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 动量守恒定律(一)3 动量守恒定律(二)4 碰撞5 反冲运动火箭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 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3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4 概率波5 不确定的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 电子的发现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 氢原子光谱4 玻尔的原子模型5 激光第十九章原子核1 原子核的组成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 探测射线的方法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5 核力与结合能6 重核的裂变7 核聚变8 粒子和宇宙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完整word版)江苏高中物理教材目录
![(完整word版)江苏高中物理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fd1e41a33169a4517723a3cf.png)
江苏物理教材目录必修1(高一上)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时间和位移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5.自由落体运动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弹力3.摩擦力4.力的合成5.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必修2(高一下)第五章: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2.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3.抛体运动的规律4.实验:研究平抛运动5.圆周运动6.向心加速度7.向心力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行星的运动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万有引力定律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宇宙航行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2.功3.功率4.重力势能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动能和动能定理8.机械能守恒定律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能量守恒定律选修3—1(高一下学完第一章)第一章. 静电场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库仑定律3.电场强度4.电势能和电势5.电势差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静电现象的应用8.电容器与电容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 恒定电流1.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2.电动势3.欧姆定律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焦耳定律6.电阻定律7.闭合电路欧姆定律8.多用电表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组10.简单逻辑电路第三章. 磁场1.磁现象和磁场2.磁感应强度3.几种常见的磁场4.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选修1—1(文科)第一章.电场电流1.电荷库仑定律2电场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4电容器5电流和电源6电流的热效应第二章.磁场1.指南针与航海2.电流的磁场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4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5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3.交变电流4.变压器5.高压输电6.自感现象涡流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1. 电磁波的发现2. 电磁波谱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信息化社会5. 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选修1—2(江苏不学)第一章.分子动力论1.分子及其热运动2.物体的内能3.固体和液体4.气体第二章.能量守恒与耗散1. 能量守恒定律2. 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机的工作原理4. 热力学第二定律5.有序、无序和熵6.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第三章. 核能1.放射性的发现2.原子核的结构3.放射性衰变4.裂变和聚变5.核能的利用第四章.1.热机的发展和利用2.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3.新能源的开发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 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选修2—1(江苏不学)第一章. 电场直流电路1. 电场2. 电源3. 多用电表4.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5. 电容器第二章. 磁场1. 磁场磁性材料2. 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3. 洛仑兹力和显像管第三章. 电磁感应1. 电磁感应现象2. 感应电动势3. 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第四章. 交变电流电机1.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2. 变压器3. 三相交变电流第五章. 电磁波通信技术1. 电磁场电磁波2. 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3. 电视移动电话4. 电磁波谱第六章. 集成电路传感器1. 晶体管2. 集成电路3. 电子计算机4. 传感器选修2—2(江苏不学)第一章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2.平动和转动3.力矩和力偶4.力矩的平衡条件5.刚体平衡的条件6.物体平和的稳定性第二章材料与结构1.物体的形变2.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3.常见的承重结构第三章机械与传动装置1.常见的传动装置2.能自锁的传动装置3.液压传动4.常用机构5.机械第四章热机1.热机原理热机效率2.活塞式内燃机3.蒸汽轮机燃气轮机4.喷气发动机第五章制冷机1.制冷机的原理2.电冰箱3.空调器选修2—3(江苏不学)第一章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折射率2. 全反射光导纤维3. 棱镜和透镜4. 透镜成像规律5. 透镜成像公式第二章常用光学仪器1.眼睛2.显微镜3.照相机第三章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和偏振1.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2.光的干涉3.光的衍射4.光的偏振第四章光源与激光1.光源2.常用照明光源3.激光4.激光的应用第五章放射性与原子核1.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2.原子核衰变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第六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1.核反应和核能2.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3. 核裂变和受控热核反应选修3—2(理科学)第四章. 电磁感应1.划时代的发现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3.楞次定律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6.互感和自感7.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第五章.交变电流1. 交变电流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变压器5.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 传感器的应用一3. 传感器的应用二4.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选修3—3(江苏不选)第七章.分子运动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的热运动3.分子间的作用力4.温度和温标5.内能第八章. 气体1.气体的等温变化2.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4.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1.固体2.液体3.饱和汽与饱和汽亚4.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功和内能2.热和内能3.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 热力学第二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选修3—4(理科学)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1.简谐运动2. 简谐运动的描述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单摆5.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 机械波1.波的形成和传播2.波的图像3.波长、频率和波速4.波的衍射和干涉5.多普勒效应6.惠更斯原理第十三章. 光1.光的反射和折射2.全反射3. 光的干涉4.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5. 光的衍射6. 光的偏振7. 光的颜色色散8.激光第十四章. 电磁波1.电磁波的发现2. 电磁振荡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5. 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1.相对论的诞生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4.广义相对论简介选修3—5(理科学)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 动量守恒定律(一)3. 动量守恒定律(二)4.碰撞5.反冲运动火箭6.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1.物理学的新纪元:能量量子化2.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3.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4.概率波5.不确定性关系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氢原子光谱4.玻尔的原子模型第十九章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探测射线的方法4.放射性的应用于防护5.核力与结合能6.重核的裂变7.核聚变8.粒子和宇宙江苏物理近五年高考题结构08年:一单选题(5题,每题3分,共15分)二多项选择题(4题,每题4分.共计16分。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上)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上)](https://img.taocdn.com/s3/m/8226a702a98271fe910ef992.png)
目录第一讲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第二讲时间和位移 (6)第三讲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0)第四讲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5)第五讲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3)第六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3)第七讲运动学典型问题 (42)第八讲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58)第九讲相互作用之重力和弹力 (67)第十讲相互作用之摩擦力 (78)第十一讲力的合成与分解 (88)第十二讲整体法与隔离法解决平衡问题 (102)第十三讲牛顿第一定律 (106)第十四讲牛顿第二定律 (115)第十五讲牛顿第三定律 (121)第十六讲用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127)第十七讲动力学中的典型问题 (133)第一讲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质点1.定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忽略物体的______________,而突出“物体具有________”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________的物质点,这样的点称为质点.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________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是一个________的物理模型,实际上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二、参考系1.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即运动的________性.(2)描述某一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________性.2.参考系: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做________的其他物体称为参考系.3.参考系的选择是________(填“任意”或“唯一”)的.4.参考系对观察结果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观察结果____________(填“可以不同”或“一定相同”).三、坐标系1.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这个坐标系上包括原点、________和单位长度.2.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时,一般建立一维______________,坐标轴上的一个坐标点对应物体的一个________;研究平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建立____________坐标系;研究空间物体的运动,一般建立________坐标系.[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做质点,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2)乒乓球很小,可以看成质点;但地球比较大,一定不能看成质点.()(3)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是存在的.()(4)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对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一定相同.()(5)一个坐标系应该包括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1一、质点1、(多选)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评委为体操运动员刘璇的“跳马”动作评分,可将刘璇看做质点B.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但是实际是存在的C.物理学中的“质点”跟几何学中的“点”没有区别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的或次要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E.研究汽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时可以把汽车看成质点F.旋转的物体,肯定不能看成质点G.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做质点,有时不能看做质点H.质点是把物体抽象成有质量而没有大小的点I.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大,所以不能看做质点J.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成质点K.研究“神十一”的轨迹时,“神十一”可以视为质点L.研究“神十一”和“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过程时,“神十一”和“天宫二号”可视为质点M.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N.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O.选万吨货轮为研究对象,确定它在航行过程中某时刻的位置,万吨货轮可以看成质点P.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理想模型2二、参考系1、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2、(多选)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中“云与我俱东”是以船为参考系的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以山石为参考系的C.“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是以旗杆为参考系的3、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4、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A船肯定是静止的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B船可能是静止的5、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参考系是地面B.地球绕太阳近似做圆周运动,参考系是太阳C.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只能取地面为参考系D.在不同参考系中描述物体的运动,简繁程度会不同6、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眼睛盯着汽车车轮边缘3上某一点,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A.B.C.D.7、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乙匀速下降,乙>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乙<甲,丙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丙也匀速下降,乙>丙,且丙>甲D.甲、乙匀速下降,丙也匀速下降,乙>丙,且丙<甲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定参考系B.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的参考系是岸C.研究同一物体运动,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所得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是相同的D.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9、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到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
人教版(教材)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时间位移
![人教版(教材)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时间位移](https://img.taocdn.com/s3/m/09a2436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c.png)
前3秒
课堂练习
在时间轴上标出下列时间(时刻):
1、第2s初
2、第2s末
3、第4s初
4、第3s末
5、第4s
6、前4s
7、第一个2S
0 1 2 3 4 5 t/s
课堂练习
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是 ( D )
A. 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 物体在5s内就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的
.
0 1 2 3 4 5 t/s
1、时刻:
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一点表示。 2、时间间隔:
两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 段表示,时间间隔也简称时间。
一、时间间隔与时刻
第1秒内、第2秒末、第3秒初、前3秒、4s时, 以上说法表示的是时间还是时刻?在时间轴 上如何表示?
第3秒初 第1秒 第2秒末 4s时
A 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2)物体在第3s初的位置为何处? 明确: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最后这一自然段是尾声:秦王惊魂未定。 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 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引(要导点 学1难生点思)】考、路回答。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18.《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最近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经营模式,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了新的内涵。
青海省2022年新高一物理教材
![青海省2022年新高一物理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507312e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5.png)
青海省2022年新高一物理教材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福建泉州高一物理教材版本
![福建泉州高一物理教材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c576fab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1.png)
福建泉州高一物理教材版本
福建泉州地区高一物理教材版本有多种选择,以下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版本:
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该版本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
的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密切对应,涵盖了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适合高中物理初学者。
2. 北师大版-物理1:该版本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的
教材,是一种系统、全面、科学的教材。
内容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物理内容,讲解详细,重点突出。
3. 人教版-实验物理:该版本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实验
物理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实验内容。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物理教材版本,实际选择应根据学校教学要求、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建议咨询学校物理学科教师或参考学校教学大纲来确定最适合的版本。
2022年洛阳高一物理教材
![2022年洛阳高一物理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117036f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4.png)
2022年洛阳高一物理教材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社版《物理》第一册,共三章,分别为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和第七章《机械能》,每周3.5课时。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目标:以元显恭甩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基准,研究物体搞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辨认出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领域;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动量的观点去处置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第五章《曲线运动》可以分成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诉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制备和水解,用这个方法具体内容研究元显恭甩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就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第三单元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Vergt现象.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章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自学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叙述的有关科学知识.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第三单元第四节至第六节,自学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科学知识.第七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诉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领域。
第四单元第八节,讲述伯努利方程,为选学内容。
四、教学进度表:时间课题内容器材作业第一周一、曲线运动二、运动的制备和水解第二周三、元显恭甩物体的运动习题课四、匀速圆周运动第三周五、向心力 contribution加速度六、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七、Vergt现象及其应用领域第四周习题课习题课一、行星的运动第五周二、万有引力定律三、引力常量的测定习题课第六周四、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领域五、人造卫星宇宙速度六、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第七周习题课习题课习题课第八周一、功二、功率三、功和能够第九周习题课四、动能动能定理五、重力势能第十周习题课习题课习题课第十一周六、机械能守恒定律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一、指导思想新的学年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了解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达州高一物理教材版本
![达州高一物理教材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2e063e0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8.png)
达州高一物理教材版本摘要:一、引言二、达州高一物理教材版本概述1.人教版2.北师大版3.华东师大版4.高中物理实验教材三、各版本教材特点及比较1.人教版特点2.北师大版特点3.华东师大版特点4.高中物理实验教材特点四、选择合适的教材建议正文:【引言】在我国,高中物理教材版本繁多,各个版本教材都有其特色和优势。
本文将重点介绍达州地区高一物理教材的几个主要版本,并对其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
【达州高一物理教材版本概述】1.人教版人教版教材内容丰富,系统性强,紧密贴合高考大纲。
该版本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基础知识的阐述较为详细,适合对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使用。
2.北师大版北师大版教材注重实践应用,强调实验操作。
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图文并茂。
同时,该版本教材紧跟时代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适合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使用。
3.华东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教材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教材内容简洁明了,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此外,该版本教材还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适合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使用。
4.高中物理实验教材高中物理实验教材以实验为核心,通过大量实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
该版本教材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适合对物理实验感兴趣的学生使用。
【各版本教材特点及比较】1.人教版特点人教版教材系统性强,知识点全面,适合应对高考。
但缺点是理论讲解较多,对于实验操作方面较为欠缺。
2.北师大版特点北师大版教材实验操作性强,形式新颖,但理论讲解方面可能没有其他版本教材详细。
3.华东师大版特点华东师大版教材简洁明了,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但对于物理实验方面涉及较少。
4.高中物理实验教材特点高中物理实验教材以实验为核心,实验操作性强,但理论讲解相对较少。
【选择合适的教材建议】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专项突破”基础知识点归纳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BAB C图1-1(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1)位移图象(x-t 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 1=20m/s,v 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 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 速度运动。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tv v a t 0-=(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 1、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1)2B AB BC T υ+=,2C BC CDT υ+=(2)2C B CD BCa T Tυυ--== 考点解剖: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图2-5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
③v=ts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4).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率是标量。
②v=ts是平均速率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 例题评析【例1】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和v 2=15m/s ,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设每段位移为s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v =212121212//22v v v v v s v s st t s +=+=+=12m/s [点评]一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与它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平均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不能用公式v =(v 0+v t )/2,因它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2】.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作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求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分析与解答】当t=0时,对应x0=5m,当t=2s时,对应x2=21m,当t=3s时,对应x3=59m,则: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02 1xx v -==8m/st=2s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3 2xx v -==38m/s[点评]只有区分了求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才能正确地选择公式。
【例3】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60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分析与解答】设飞机在头顶上方时距人h,则人听到声音时飞机走的距离为:3h/3对声音:h=v声t对飞机:3h/3=v飞t解得:v飞=3v声/3≈0.58v声[点评]此类题和实际相联系,要画图才能清晰地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挖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如本题中声音从正上方传到人处的这段时间内飞机前进的距离,就能很容易地列出方程求解。
【例4】如图所示,声源S和观察者A都沿x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 S和v A.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 p.设v S<v p,v A<v p,空气相对于地面没有流动.(1)若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时间间隔为△t,.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确定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t'.(2)请利用(1)的结果,推导此情形下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的关系式.【分析与解答】: (1)如图所示,设为声源S发出两个信号的时刻,为观察者接收到两个信号的时刻.则第一个信号经过时间被观察者A接收到,第二个信号经过时间被观察者A 接收到.且设声源发出第一个信号时,S、A两点间的距离为L,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图1-1-1例4图的过程中,它们运动的距离关系如图所示.可得由以上各式,得(2)设声源发出声波的振动周期为T ,这样,由以上结论,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振动 的周期T'为 。
由此可得,观察者接受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声波频率间的关系为f v v v v f sp A p --=' ⑤[点评]有关匀速运动近几年高考考查较多,如宇宙膨胀速度、超声波测速等,物理知识极其简单,但对理解题意、建立模型的能力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