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叙事类)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让学生实现以上种种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内部,汲取文本语言的养分。我认为对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作一个精当的主问题设计是可以起到一驭十、提挈全篇的作用的,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鲁迅的小说《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令人自失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往往教师已经入境了,而学生没有跟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没有建立起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但是教师和学生都比较累。课改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然而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对小说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感知认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农村水乡生活经验的学生,觉得课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没有这种生活体验的学生,乌蓬船和豆子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如何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一个问题。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个人以为,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有限的教学时间”涉及到一节课、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一个年段,乃至整个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在各个不同的教学时间里,语文学习的目标、内容与侧重点,应该体现出不同的要求。下面我以鲁迅的名作《社戏》为例,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点个人看法。

一、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1、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被忽视。其实,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一是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想一想《社戏》这篇文章美在哪里?并写在练习本上,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把学生的作业收上来,针对学生的情况,知道自己到底要讲解什么,让学生在这节课上学什么,为什么学,------于是,教学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2、提高教师备课程序预设的有效性。教师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社戏》是小说,文中所叙之事易懂有趣,我可以把它当作叙事作品来学习,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思路,让学生明白本文的景美情美是怎么表现的。顺着这个思路,我可以确立教学重点之一:从本文的叙事艺术角度,学习本文叙事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奠定了基础。

3、提高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生懂的不教,只教学生不懂的。我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设计的问题是:同学们阅读《社戏》一文后,都感受到它的景美情美,那么景美情美通过什么来展现的呢?学生听后,表情大都呈现出兴奋和思考状。我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及时引导学生。问学生“当我们读完一个故事时,有时会情不自禁的说:这个故事真美。在

你们的心目中故事美的标准是什么?” 我总结学生的理解,因势利导帮助认识、理解叙事美的标准。同学们都认为生动的、情节曲折的故事是感人的,是美的,那么《社戏》叙事美表现在哪里呢?看戏的过程是否一帆风顺?学生若有所思,进入解读课文的情境中------呈现情境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情境,使学生想合作,要合作。个人以为,可以通过以下五个举措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1)结合文本环境,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兴趣;(2)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情感情境,使学生有情感的涌动;(3)结合文章旨意,创设冲突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4)创设障碍情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5)运用文本,创设活动情境,体味人物的形象美。要依据学生的学情设计主问题。

二、多方给力,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还应把握住以下三点:

1、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社戏》的体裁是小说,我放弃了小说教学的传统模式,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找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不能明明白白说出学生在《社戏》中到底学会了什么。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关注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和运用,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

2、明确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回答的问题有很多独到的地方,如关于景物的、声音的,关于看戏时的;有的是我在备课时都没有发现的,而他们发现了。当学生隐约发现了声音描写的美、看戏时红红绿绿的动的感觉时,我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和启示,归纳总结方法,站在一个高度,带领他们往更深层的方向前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3、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语文教学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在《社戏》的教学中,我把这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课时从“乐土”切入,让学生找找:迅哥儿在平桥村经历了哪些让他感到“乐”的生活?目的是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文章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接着让学生看看:文章详写的一次看社戏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让学生按照时间、地点的不同将文章主体部分划分层次,并概括要点,进而总结出平桥村的生活:自由、无忧无虑,很美好——生活美。这课的第二环节探讨平桥村的“景美”,主要探讨文章的两处集中写景的段落(月夜行舟、月夜归航)。学习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写景,以及从字里行间体现出的人物的心情、感受,学习情境交融的写法。第二课时首先探讨平桥村的“人美”,详细分析双喜、阿发、六一公公,最后概括出平桥村的人具有宽厚纯朴、热情好客的民风。下半节课由文章的最后一段切入,由讨论“戏好看吗”“豆好吃吗”,引向文章主旨:既然戏不好看,豆很普通,那主人公为什么如此怀念?他怀念的到底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那夜的戏、豆与之后生活中看的一场场戏及吃到的豆有哪些不同?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只对文章作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要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分析,以研读之。

4、我们也可以要换位思考,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过程,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转化为学生的内化体会,这样便于提高听课效率。如:教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可将本文的情节概括为“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归航偷豆——六一送豆”八段情节以后,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特点、兴趣特点设计了两个主问题:(1)你读哪一段情节觉得最奇趣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