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声合唱训练的问题
童声合唱训练计划(3篇)
童声合唱训练计划(3篇)
童声合唱是一种将多个童声歌手合作演唱的音乐形式。
童声合唱给人一种纯真而动人
的感觉,因此有很多人对童声合唱很感兴趣,并希望能够参与其中。
童声合唱需要一定的
技巧和训练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下面是一份童声合唱训练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童
声合唱的水平。
第一周:
1. 声音基础训练:每天练习发声和呼吸的基本技巧,包括喉咙和腹部的放松,深呼
吸和控制呼气等。
这些基础训练将帮助你更好地掌握童声合唱的技巧。
2. 合唱练习:和其他童声合唱歌手一起练习合唱曲目。
选择一首简单的合唱曲目,
并反复练习,注意掌握节奏、音准和声音的平衡。
3. 分声部排练:根据歌曲的需要,将童声合唱组分成高音、中音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
每天练习自己声部的部分,然后与其他声部合并进行整体排练。
第三周:
1. 音乐理论学习: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调式、音程和节拍等。
这些知
识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演唱合唱曲目。
2. 表演技巧训练:学习一些合唱表演的基本技巧,包括站姿、舞台动作和面部表情等。
这些技巧将帮助你更好地与观众进行互动,并提升合唱演出的效果。
3. 演出准备:准备一场小型的童声合唱演出,并将之前学习的歌曲进行彩排和演练。
注意调整和平衡声音,并与其他合唱歌手进行良好的协作。
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耐心和毅力。
童声合唱并不是一项容易的技能,需
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坚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份训练计划不断提升自己
的童声合唱水平,享受音乐的快乐。
浅析童声合唱训练中应注意的瓶颈问题
发 现 了 一些 瓶 颈 问题 并 总 结 了一 些心 得 合唱 是 一个 群体 艺 术 够 达 到 应 有 的 声 音 效 果 因 此 就 不 会 像 独 唱 一 样 比 较 彰 显 个 人 风 采 更 直 接 得 到 老 师 和 他 人 的 肯 定 。 俗 话 说 的 好 兴 趣 是 学 习 的 最 好 老 师 只 有 感 兴 趣 的 东 西 孩 子学
文 明 秩 序 的 权 力 话 语 和 资 本 主 义 永 世 长 存 的神 话 归 于 失效 它 对 旧 有 的 东 西 勇 敢 地 批 判 否 定 在 音 乐 文 化
切 意义 都 成 为合理 。它打 破 了 乐音
和 噪 音 的区 分 。后 现代 主义 音 乐彻 底
方面
艺术 家 们 以超 乎寻 常 的勇 气 和
著名 作 曲家 的音 乐作 为教 材 在 平 日的 教学 训 练过 程 中 导 师 一 直 运 用 这 几 种 教 学 手 段 不 仅 孩 子 们 更 舢 軎 蛾 什 唱 而 且 一 些 性 格 孤 僻 的 孩 子 也 逐 渐 变 得 开 朗 敢 J丧 自 己 课 堂 有 静 有 动 力特 别集 中 的时 间段 张 弛 有度 方 面 抓 住 r孩 f, i意 在 静 中 学 到 了 台 唱 另 万 面 也 兜
较 大点 的 孩子 可能 会 对 比较成 人化 的 音 乐有 更浓 的兴 趣 认 为一 些童 谣 和儿 歌都 太 幼稚 了 这 就要 求教 师 一定 要 多 观察 根 据这 些细 微 的差 距将 孩子 进 行分 班 上课 避 免孩
步 一步 地 主动 说出 应该 怎 么样 演唱 需要 什 么样 的感
文 \ 王 丽娟
摘 要 :自万传统音乐是理性 王体地位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它是英雄主女的精英正化,追求深度概念 在
童声合唱中声音的训练
童声合唱中声音的训练1、引导儿童运用柔声唱法。
在儿童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之前,轻声歌唱能使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的协调活动,能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能保护儿童幼嫩的发声器官,对以后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但轻声唱并不是松垮无力的歌唱,而应该是在气息支持下的轻唱。
轻声歌唱是手段,目的是把“无管制〞的童声先“管制〞起来,为以后更好地“放开〞歌唱做好准备。
童声合唱中声音训练的第一个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
这是指导发声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缺乏经验的教师,容易在解决音质问题之前,首先考虑解决音量问题,这往往会导致训练的失败。
2、培养儿童用头声歌唱。
所谓的头声歌唱是指以头声为主的歌唱方法,也可以称为“向前的发声〞方法。
这种唱法可以纠正儿童过去养成的不良发声习惯,防止他们把声音闷在喉咙里,可以使声音“向前方流出来〞。
学习向前发声,可以借助Wu和Lu音的发声练习来进行,Wu和Lu音的发音动力在于舌尖,声音集中在前方,不用向前的头声是很难发出这些音的。
3、在儿童自然音域范围内进行训练。
训练儿童歌唱时,有的教师往往急于扩展音域,发声练习时常常过分注重扩展音域的练习,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为了获得美好的童声,首先必须集中力量在自然音域内进行练习,然后在把这种稳定的声音扩展到高音区和低音区。
这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受了过分偏重大音域训练的儿童,往往会把高音的“挤〞和低音“过松〞的毛病带到歌唱当中去。
4、歌唱的呼吸。
有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优美动听的音质后,还应引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做到正确地发声和正确地呼吸齐头并进。
过多的深奥的声乐理论,儿童是很难理解的,因此,用“延长的气息唱〞是让儿童养成正确呼吸习惯的有效方法。
因为唱一个乐句常比说一句话的时间长得多,加之有音高上的要求,歌唱时需要比说话更多、更长的气息,仅依靠孩子习惯的较浅的呼吸是远远不够的。
在练声时有意识地强化呼吸训练,并持之以恒,就能到达提高延长气息能力的目的。
童声合唱音准问题探究
童声合唱音准问题探究音准是指音乐演奏中声音的准确程度,也是音乐表演的重要要素之一。
童声合唱音准问题是指由童声合唱团演唱时,出现的音准不准确或不稳定的情况。
这个问题在童声合唱表演中比较常见,对童声合唱团的整体音乐表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究童声合唱音准问题的原因和改善方法。
童声合唱音准问题的产生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首先是童声合唱团成员年龄较小,技巧和经验相对不足。
由于他们的声音还未完全成熟,音域和音质较窄,对音高的掌握相对较难。
由于年龄的限制,童声合唱团成员的训练时间也相对较短,对音准的训练不够充分。
童声合唱团的排练时间相对较少,无法进行充分的集中排练,这也导致了音准不稳定的问题。
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场合和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如演唱会、庆典等,这些不同的场合和环境对音准的要求也会变得更高,增加了童声合唱团保持音准的难度。
针对童声合唱音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善方法:需要加强童声合唱团成员的基础音乐训练。
包括声乐技巧的训练、耳朵训练和音高训练等。
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提高童声合唱团成员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感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音高和音准。
需要增加童声合唱团的排练时间和频率。
通过增加排练时间和频率,可以让童声合唱团成员更好地熟悉曲目和配合默契,从而提高音准的稳定性。
还可以通过采用分声部排练的方式,针对不同声部分别进行训练,以提高整体的音准。
需要选择合适的演唱场合和环境。
在童声合唱演唱时,尽量选择音响效果好、各种干扰因素少的场所进行演唱,以保证音准。
在演唱前进行充分的声音检查和音调调试,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准确地掌握自己的音高。
童声合唱音准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训练、增加排练时间和频率、选择合适的演唱场合和环境等方式进行改善。
童声合唱团成员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童声合唱表演中展现出更好的音准,为观众带来更高水平的音乐享受。
教学中如何进行童声合唱训练
教学中如何进行童声合唱训练童声合唱是指由儿童组成的合唱团体,他们以纯真、纯洁的声音融合为一体,演绎出美妙的合唱作品。
对于合唱指导老师来说,如何进行童声合唱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开始合唱训练之前,指导老师需要了解每位学生的音域、音色等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声音发展不同,有些孩子可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指导老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训练计划。
此外,合唱团还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声音特点的合唱曲目。
其次,合唱训练中的声乐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指导老师需要给合唱团的孩子们进行一些基本的声乐训练,包括喉咙放松、发声练习、呼吸控制等。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保护嗓子和声带,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音准和音质。
第三,合唱团中的团队合作和听觉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童声合唱要求每个孩子都能够与其他团员紧密配合,保持统一的节奏和音准。
指导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例如音程练习、分声部合唱等来提升孩子们的听觉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还可以教导他们如何在合唱过程中互相帮助和支持。
第四,表演技巧也是童声合唱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除了唱歌技巧的训练,指导老师还应该教导孩子们如何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如何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等。
表演技巧的训练不仅可以提升合唱团的舞台表现力,还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是合唱训练的最终目标。
合唱团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指导老师可以与孩子们分享音乐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合唱活动,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总结起来,童声合唱训练需要兼顾声乐基础、团队合作、听觉训练、表演技巧等方面。
指导老师需要进行个别指导,设计合适的训练计划,并注重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持续的训练和培养,童声合唱团将能够展现出纯真而又动人的声音,给人们带来美妙的听觉体验。
有关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
有关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
童声合唱训练方法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特开展童声合唱训练。
训练对象:学校合唱团成员
训练目标:
规范学生发声,培养科学的发声方法。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舞台表现能力。
训练方法:
(一)气息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基础,训练方法包括:
叹气放松练习,体会胸腹式呼吸。
打嘟噜练习,加强呼吸肌力量。
闻花香练习,改善呼吸控制。
(二)发声训练
根据学生的发声水平,进行不同的发声训练:
平稳连贯的唱法训练,提升声音稳定某。
某跳有力的唱法训练,增强声音穿透力。
(三)发音训练
注重咬字吐字清晰准确,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习惯。
结合发声训练,练习不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
朗读歌词,提高发音咬字的标准。
(四)音准训练
训练内容:排练选定曲目,如《乡间的小路》、《我爱米兰》、《共同长大》等。
训练时间:每周二、三早自习
训练原则: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注重实效,注重训练过程中的效果。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营造积极向上的训练氛围,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系统的训练,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让孩子们那甜美、纯净的童声合唱响彻校园,为学校增添光彩。
浅谈童声合唱声音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童 声 的音准 训练
音 准是合 唱各声 部声 音和谐之基础 ,合 唱要求声音统
Ab s t r a c t T h e v o i c e i s t h e s o u l a n d c o r e o f a c h o r u s .A
we l l - t r a i n e d a n d h i g h - l e v e l c h i l d r e n ’ S c h o r u s c a n ma k e p e o p  ̄ e x p e i r e n c e t h e b e a u t y o f t h e y o u n g w i t h he t i r b e l t - l i k e v o i c e . T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q u a l i t i e s a q u a l i i f e d c h i l d r e n ’ S c h o r u s s h o u l d p o s s e s s , a n d d i s c u s s e s he t i s s u e s t h a t s h o u l d b e p a i d t- a
声音是合唱 的灵魂 ,是合 唱的核心 ,一支训练有
地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 , 让学生们树立声音音准 概念 , 了解
一
素、 高水平 的童声合唱 队, 它银铃般 的歌声能够让人 赏心悦 耳, 让人倍 感青春旋律之美。一个声音训 练有素 的合唱队体 现在音色美 、 音准 正 、 音域宽广 、 音响和谐 、 声部 清晰 、 层 次
A Br i e f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I s s u e s ha t t s h o u l d b e Pa i d At .  ̄n i f o n t o i n Vo i c e Tr a i n i n g o f Ch i l d r e n ’ S Ch o r u s/ /Z h a o C h a n g c h e n g
童声合唱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
童声合唱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关于童声合唱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一个好的童声合唱队伍,在演唱作品时,声音听起来亮而不尖,圆而不暗,高音强而不噪,低音弱而不虚。
下面是介绍童声合唱的一些基本方法,欢迎阅读,仅供参考!科学的发声方法,能迅速提高歌唱的调控能力,取得较为理想的演唱效果。
在训练中,教师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状态。
一、姿势,不论是站姿坐姿,还是训练演出,都要求有坚实的脚跟,全身放松,略有含胸拔背之势,使发声器官保持在自然通畅的歌唱状态,以便随时灵活地做出歌唱的一系列动作。
坐姿时不要靠在椅子的靠背上,上身自然直立微微前倾,两手心向上放淤大腿之上。
二、呼吸,众所周知,歌唱是靠气息冲击配合的声带来发出声音的,气息是歌唱的支柱,没有好的气息运用就没有好的歌唱。
在童声呼吸的训练中,应着重反复练习较深的胸腹式呼吸。
吸气时口鼻并用,以腹腰膨胀为主,吸入的气息量足,但不能过于太多,吸气过饱过深反到会使各器官变得僵硬,使发声不灵活并影响音准。
呼气歌唱时,要控制气息流量,吐气均匀、漫长、集中,有气柱感,作到快吸稳吐。
歌唱呼吸运用自如后,在训练中,呼吸要与作品情绪想结合,把呼吸和气口变为歌唱情绪的需要。
合唱,它所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的和谐与秩序,它要求合唱队中的每一个合唱队员,每一个合唱声部都必须容入合唱及合唱队这个整体中去。
要求合唱队员要善于与他人合作,精心配合,准确修饰声音,并在长期训练的基础上达到心灵与感觉的默契。
这不仅是衡量混合声音的合唱及相同声音的合唱,也是衡量童声合唱声乐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任何一类的合唱,包括童声合唱都是注重集体成员的共性,不准许有个别音质、音色在合唱队里出现。
在童声中出现的各色音质,如“公鸭嗓”的声音,必须通过集体打开声音的练习,让这样的声音与众声靠拢,使声音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般童声合唱队的情况,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视谱水平不高,缺乏较专业的合唱训练,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声练习及正确运用气息的训练。
童声合唱的训练技巧
童声合唱的训练技巧关于童声合唱的训练技巧童声合唱采用正统美声发声方法,音乐家们发现:10岁到14岁之间、变声期之前的男孩子,声音更加丰满纯净,他们会发出一种近似女声,却又比女声更加纯净的音色,而女孩的嗓音则显得尖细了一些;如果要听女童声,则以15岁到19岁为最好。
一些男童合唱团下属的合唱学校也开始招收女生,但正式演出登台的团员却仍是男孩。
下面是关于童声合唱队一些训练技巧,欢迎阅读参考!一、选拔队员要“精”一般而言,学生参加合唱团的积极性很高,教师不能仅凭学生的兴趣,就不加筛选地确定人选,并随意地将学生划分为高、中、低声部。
这样草草地选人、定声部是不可取的,在以后的排练中往往后患无穷。
因此,在选拔学生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音准。
一位连自己声部都无法唱准的学生是无法把握合唱的音准的。
不仅如此,他一个人的“威力”足以让周围四五位队员跟着跑调。
因此队员必须进行听唱、模唱等测试,合格后方可入选。
2、音色。
不同的声部对音色的要求不同。
高声部的音色要清脆、明亮,中、低声部的音色要厚实、圆润。
选拔时,既要把握音色标准,但也不能强求个个都是好嗓子,只要选择接近音色标准的就可以了。
在日后的正规训练中,学生的各种音色会相互融合,逐步达到音色的统一。
合唱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艺术,所以只有“精”选出合唱队员,做好合唱排练的这些前期准备工作,才能为合唱发出天籁之声奠定坚实基础。
二、训练声音要“牢”正确且稳定的发声习惯的建立,是合唱训练中必不可少且难以突破的一个环节。
歌唱状态如何做到“牢”,达到较强的稳定性,教师的方法尤为重要。
如何将复杂的“气息”、“位置”、“共鸣”、“面罩”、“集中”等这些专业名词让小学生易于理解又能做得到呢?教师在训练时可总结出几个精辟的要点,编成顺口溜,目的鲜明地去进行专项训练。
例如,“打开、拢起、穿眉心”这个顺口溜,在训练时,教师逐一讲解并示范:“打开”,即大牙关打开,下巴放松,鼻翼微张。
让学生反复练习这一动作。
浅谈童声合唱的训练
浅谈童声合唱的训练童声合唱是一种激起人们情感的音乐形式,也是一种音乐创作的重要形式。
童声合唱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抓住人们的心,让他们能够从中受益。
在当今的音乐演奏中,童声合唱曲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音乐形式,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都融入了歌者的童声,让人们在聆听童声时受到内心的感染,并有所震撼。
那么,童声合唱的训练是如何进行的呢?童声合唱的训练涵盖了很多方面:首先是养成正确的演唱习惯。
正确的演唱是童声合唱的基础,是能把歌曲唱出来的关键。
训练中,童声合唱队应努力养成纯正的发音、良好的唱法、熟练的音准和节奏感的演唱习惯,这是最为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其次是选曲技巧。
在童声合唱曲目中,不仅要选择适合童声合唱的歌曲,还要考虑到合唱队成员的声乐技能水平,该怎样将不同人的声音融合在一起,才能做出最好的效果,使听众有所收获。
只有选择合适的曲子,再对细节进行一个个练习后,才能使童声合唱达到完美的效果。
再次,是声乐基础训练。
童声合唱的基础是正确的基本音准和节奏感,在童声合唱训练中,应该元音、谐音、联音等都要有所把握,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才能使童声合唱精确、富有表现力。
此外,颤音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童声合唱中,颤音是表现出歌曲的风格和气氛的重要手段,训练中,应该掌握正确的颤音技法,以及把握好颤音的时长,以便在音乐表演中能有更好的表现效果。
最后,文武双全的音乐素养也是童声合唱的重要要素。
要让童声合唱真正的体现出音乐的魅力,除了熟练掌握基本的音乐技法外,还需要通过观赏、聆听、研究,来扩大自己的音乐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歌曲的音乐表现方式,以及在现场表演时能够活泼地展示出歌曲的风格。
以上就是童声合唱的训练的基本要素,想要从事童声合唱的训练,必须要做到以上所述的几点,以便在实践中能够表现出最好的效果,让人们在聆听童声合唱时受到内心的感染,并有所震撼。
童声合唱训练不仅教会孩子唱歌,也能让他们学习团体合作,发展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演讲水平,丰富课外活动。
童声合唱课前训练教案设计
童声合唱课前训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合唱技巧和技能的训练,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训练中充分发挥他们的音乐潜力,提高合唱的质量。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合适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课前训练所需的歌曲和乐谱。
四、教学过程。
1. 暖身活动。
在课前训练开始之前,可以进行一些暖身活动,如拉伸运动、呼吸训练等,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为接下来的训练做好准备。
2. 声乐训练。
(1)呼吸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呼吸训练,如深呼吸、吐气练习等,以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2)音准训练,通过唱准音阶、练习音程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音准感,保持良好的音高。
(3)发声练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发声练习,如清唱练习、音域拓展等,以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的嗓音。
3. 合唱训练。
(1)声部分组练习,根据学生的音域和音色,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声部,进行声部分组练习,以帮助他们熟悉自己的声部,并加强合唱的和声效果。
(2)歌曲排练,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合唱曲目,进行歌曲排练,包括节奏、音准、和声等方面的训练。
(3)合唱技巧训练,教师可以针对合唱曲目的特点,进行一些合唱技巧的训练,如发声技巧、音色调配等。
4. 音乐表达训练。
(1)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帮助他们在演唱时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2)音乐细节处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细节处理,如音符的延长、音色的变化等,以提高演唱的艺术水平。
五、教学总结。
在课前训练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他们在日常练习中继续努力,提高合唱的质量。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下一次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生合唱比赛注意事项
小学生合唱比赛注意事项一、选曲恰当选曲时要注意歌曲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当,以免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
同时要考虑歌曲的主题和内容,是否符合孩子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让他们能够乐在其中。
二、排练充分排练是合唱比赛成功的关键,因此要保证充分的排练时间,让学生熟悉歌曲、掌握技巧。
在排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音准和表现力,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整体效果。
三、统一音色统一音色是合唱比赛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发声训练,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
同时要强调声音的和谐、平衡,避免出现突兀的声音,以保证整体效果的美感。
四、注重表现力合唱比赛不仅仅是唱准歌曲,更是要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让他们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通过表情、动作等来增强表现效果。
五、服装整洁服装是合唱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选择合适、整洁的服装,以体现合唱队的整体形象。
同时要注意服装的舒适度,避免影响孩子们的表演。
六、指挥准确指挥是合唱比赛的核心人物,因此要保证指挥的准确性。
指挥者要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速度和强弱变化,同时要善于调动队员的情绪,让整个队伍的表演更加流畅、自然。
七、心态调整比赛时紧张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过度的紧张会影响学生的表现。
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心态调整能力,让他们在比赛中保持冷静、自信的状态,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八、合唱队形合唱队形也是合唱比赛的一个重要方面,排练中要考虑学生的身高、体型等因素,合理安排位置和站位,以保证整体的美感和平衡感。
同时要注意队形的变化,让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童声合唱的一些训练小技巧
童声合唱的一些训练小技巧关于童声合唱的一些训练小技巧童声合唱,天籁之音,小天使们将用天籁般的嗓音唱响《同一首歌》、《歌声与微笑》等歌曲……合唱与齐唱一样是多人参加的集体演唱,但它同齐唱有很大的区别。
下面是介绍童声合唱的一些训练技巧。
一、注重合唱教学的音准音准是合唱中的基本要求。
由于合唱是多声部的组织体,且由人声来表现,所以,合唱音准受很多因素的制约。
首先,在歌唱中歌唱的状态及呼吸往往对音准产生直接影响。
当气息的支持与声带振动处于最良好的比例时,音准一般总是良好的,所以要维持良好的音准,就需要永远保持良好的呼吸状态。
其次,音准与换声区。
由于每个声部,每个人的自然换声点与进入头声区的换声点的不同,对于音准也直接产生影响。
在自然换声点之外,如果歌唱状态不理想,音准容易偏低,而在高声区换声点之处如果气息支持不好,则音准容易不稳定。
所以在分声部排练时,更要注意这方面的倾向。
再次,音准与声音位置。
声音位置的高低对合唱音准的影响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声音位置过低,音准也必然偏低,高位置的声音音准就稳定,随着旋律线条的下降,常常声音位置也会垮下来。
所以排练中可多采用从上往下的方法来保持声音位置,这对于音准偏低是大有好处的。
最后,音准与吐字。
由于歌唱中的吐字和母音色彩与声音位置密切相联,因此吐字对音准就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歌词很密的情况下,喉部状态易改变而往往会影响合唱音准。
最后还要考虑到字的母音色彩容易对音准有影响如含“u”“o”“a”母音的字只要声音位置良好,音准也就好控制。
我们弄懂了控制音准的道理与方法,就可以有意识地做到相对的准。
二、注重合唱教学的纪律合唱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艺术,其统一性和整体性取决于各个合唱队员良好的素质,要调试好童声合唱队的'声音,队员之间强烈的相互配合意识及集体的凝聚力是成败的关键。
而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前提是合唱队要有良好地纪律。
众所周知,合唱队的人数一般都要在五十人左右,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训练时学生肯定心不齐,五十个人就有五十种声音,甚至于讲话声、打闹声都会出现。
儿童合唱歌曲的训练技巧3篇
儿童合唱歌曲的训练技巧3篇儿童合唱歌曲的训练技巧1合唱队在进行训练时,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习惯,并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为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养正确的合唱姿势。
姿势是呼吸的源泉。
唱歌时,首先要有正确的姿势,姿势正确了,发声器官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⑴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
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精神饱满的状态。
⑵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
⑶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稳。
⑷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演唱中眼睛应睁大一些,应集中到指挥的身上。
⑸嘴巴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下頜收回。
⑹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內在情感赋予适当的动作,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矫揉造作,画蛇添足。
⑺坐唱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要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靠在椅背上,注意臀部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1/3的面积,两脚稍分开,自然弯曲,不能翘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叉叠起。
正确的合唱姿势,是唱歌发声的基础。
无论坐和站,都要求学生要保持一种优美的姿势。
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语言、手势反复提醒他们,按要求去做。
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合唱的正确姿势就会逐渐形成。
2、培养正确呼吸的方法。
歌唱过程中的呼吸,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与学习,才能在唱歌时不感觉费力、接不上气等不良现象。
对于合唱的呼吸训练,可采用腹式呼吸法。
正确的方法是:要用口鼻同时吸气,将气吸的深沉一些,肚子稍微往外撑开;呼气时,肚子微微往里收缩。
使用腹式呼吸,不要太用力,肩膀不要耸,吸气时不要有声音。
练习、体会的方法是:①先吐气,可借助于发一个“嘶”音,待气全部吐出来后,快速吸气。
②晚上睡觉或躺的时候,感受一下自然的腹式呼吸,并练习慢吸慢呼、慢吸快呼。
还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练习:一是练习。
要会坐,屁股坐在凳子的前端,双腿并拢,脚一前一后,嘴轻轻闭上,两手贴在肋下,呼吸2到3分钟。
童声合唱音准问题探究
童声合唱音准问题探究童声合唱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现力。
童声合唱音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因为童声合唱音准的问题不仅关乎音乐表演的质量,更关乎孩子们音乐教育的质量。
本文将对童声合唱音准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童声合唱音准问题的表现1. 音高偏差童声合唱中常见的音准问题之一就是音高偏差。
孩子们在演唱时,由于声带、听觉等因素的限制,很容易出现音高偏差的情况。
部分孩子可能唱得偏高,部分孩子可能唱得偏低,这就导致了整个合唱音乐的音准问题。
2. 声部不协调在童声合唱中,由于孩子们的音域和音色不尽相同,有时候会出现声部不协调的情况。
有些孩子可能抢先唱出声部之外的音符,有些孩子则可能停滞不前,造成整个合唱音准的混乱。
3. 节奏不统一除了音高方面的问题,童声合唱中还常见的一个音准问题就是节奏不统一。
孩子们在唱歌时可能会出现各自的节奏感,从而导致整个合唱团在演唱中节奏不统一的情况。
1. 年龄因素童声合唱音准问题的存在与孩子们的年龄和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声音处于发育的阶段,声带的发育情况以及音域的范围都会受到限制,这就导致了在童声合唱中出现音高偏差、声部不协调等问题。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也是影响童声合唱音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合唱指导老师在教学中可能忽视了对音准的训练,而更专注于声音的美感和表现力,导致孩子们在演唱中音准效果不佳。
3. 管理与指挥管理与指挥是影响童声合唱音准的关键之一。
一个合唱团的管理与指挥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合唱的音准效果。
如果合唱指挥对声部的分配和指导不够专业,或者对节奏的管理不够严格,都会导致合唱音准的问题。
1. 合理安排声部要解决童声合唱音准问题,首先要合理安排声部。
根据孩子们的音域和音色,将他们分成高音、中音、低音三个声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声部不协调的问题。
2. 注重音准训练在童声合唱的教学中,要注重音准的训练。
浅谈童声合唱训练方法
浅谈童声合唱训练方法童声合唱是指由儿童组成的合唱团体,他们以其纯净、明亮的声音和灵活的音域而闻名。
为了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演能力,童声合唱训练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导师选择、声乐训练、合唱曲目选择等方面,浅谈童声合唱训练方法。
首先,在童声合唱训练中,导师的选择非常关键。
导师应具备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和对儿童音乐发展的了解。
导师需要具备耐心和爱心,能够与孩子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此外,导师还应了解儿童的身体和声音的特点,因为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声音产生还不成熟,需要特殊的训练和引导。
其次,声乐训练是童声合唱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声乐训练应注重基本演唱技巧的培养,如呼吸、声音的发声、共鸣等。
儿童的嗓音较脆弱,所以要避免过度使用胸腔和喉咙声音来发声,而应注重腹式呼吸和正确的发声姿势。
此外,声乐训练还应包括音调、节奏、音准等方面的练习,以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协调性。
第三,曲目选择是童声合唱训练中的重要环节。
合适的曲目能够帮助儿童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曲目选择时,首先要考虑孩子们的年龄和音域限制。
由于儿童的声音在不断发展中,他们的音域较狭窄,所以要选择适合他们音域范围的曲目。
其次,曲目的内容和风格也要与孩子们的兴趣和特点相符。
儿童喜欢欢快、明亮的曲调,因此在曲目选择中可以考虑一些轻快活泼的合唱歌曲。
此外,童声合唱训练还应注重团队合作和舞台表演的培养。
合唱团的成员需要相互配合和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在训练过程中,导师可以安排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如合唱比赛、合唱演出等,来增强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此外,针对舞台表演的训练也非常重要,通过舞台表演的训练,孩子们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演素养。
总结起来,童声合唱训练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导师、注重声乐训练、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和音域的曲目,并注重团队合作和舞台表演的培养。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够培养出具备优秀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的童声合唱团体。
童声合唱应该怎么训练
童声合唱应该怎么训练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
以下是整理的童声合唱应该怎么训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合唱队员需音准好,音色美1.良好的音准是使合唱队的演唱做到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
音准训练应先从中声区开始,再逐渐向高音区两边扩展。
2.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合唱队要求有统一的音色。
指导学生歌唱,用“轻唱法”使学生的音色和谐、统一、3.合唱队音量控制的大小,主要体现在歌曲演唱时的力度表现上。
可先做连音练习,再做跳音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再将这种力度感觉逐步带到歌曲的强弱需要中去。
其实歌曲中强弱的对比,也是演唱者音量大小的对比,我们的学生若能较好地控制音量大小,那么他们演唱歌曲的表现力也就大大地加强了。
二、在童声音域扩展方面,解决自然声的局限。
1.童声是发音稳定的时期,男女的音色相同,我们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经“轻声带假声”,以“假声找头生”,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寻找共鸣位置,逐步扩大到两个八度,为变声期解决方法上的困难,也能为他们成年后修声乐感到方便或具有基础。
2.童声合唱训练的第一个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
当然,训练轻声歌唱不是目的,而是养成自然歌唱的习惯,提高演唱水平的手段。
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活动的,并能使儿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同时对保护儿童的嗓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切不可忽视。
3.轻声歌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绝不是那种消极的漏气声音。
它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安静下来,头脑冷静,精力集中,随时能听到教师的提示,并按要求和提示去做;便于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放松喉肌,正确打开喉咙,减少声带负荷,避免损伤嗓音;便于找到明亮、轻柔的头声,有助于伸展音域,轻轻地唱出高音;只有轻声练习,才能体会“假声”的感觉,放开喉咙大唱大叫,是永远也找不到“假声”的。
童声合唱练声的方法
童声合唱练声的方法篇1:童声合唱练声的方法一、合唱团的组建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来难度更大。
(一)合唱团的规模在着手组建一支童声合唱团之前,首先要考虑现有条件,而后考虑合唱团的发展方向,达到什么目标,以此确定合唱团的规模及声部配置,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招生工作。
一所普通学校的童声合唱团人数一般在20-60人之间为宜。
若少于20人,则在形式上更接近于小合唱、表演唱,演唱多声部作品的能力会显得弱,多余60人,又会给组织工作及整体水平的提高增加一定的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因为各种合唱比赛较多,有些学校和团队为了保证声势宏大、声音嘹响,比赛时不吃亏,尽量的追求人数上的最多。
但这恰恰忽略和削弱了合唱团的整体素质和作品的表现能力。
单纯的追求人数,往往会把乐感不强、发声和音准上有问题的学生吸纳进来。
歌唱时这些学生不但增加的音量不大,而且会影响周边的队员和合唱团整体水平的发挥。
要认识到,合唱团“音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该团声乐训练的水平,而不仅仅取决于团体人数的多寡。
(二)合唱队的组织1、挑选队员、划分声部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合唱队中所吸收的成员都应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变声期前的儿童一般可大致划分为童高音和童低音两个声部。
划分的方法通常是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声部,两声部人数大致相等。
识谱、听音能力较强的儿童可适当编入低音部。
2、队形排列和声部安排正确的队形排列,是合唱训练和演出的重要条件。
合唱队全体成员应排列成一个不大的半圆形(即弧形),而不要排列成直线队形。
童高音排在左边,童低音排在右边,身材较高的队员站在中间,身材较矮的队员站在两边,第二排应比第一排高一些,第三排应比第二排高一些,依此类推,使每一个队员都能看到乐队指挥二、队的训练在进入正式的合唱教学前,首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与发声训练,使全体队员掌握基础知识,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童声合唱训练的问题湖滨路小学朱娜娜怎样才能算是良好的歌唱1、歌唱时由气、声、字、腔、情几个部分组成的,前四者是手段,而后者是目的。
正确而良好的歌唱应符合以下标准: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正确的起声准确的母音状态(母音色彩)圆润的音色丰满而集中的共鸣位置清晰的语言准确的感情表达2、认识合唱训练中的几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从技术角度看,合唱训练中的几个对立统一关系包括:呼吸与发声的对立统一(即气与声的对抗)起声本身就是气与声的对抗,起声动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的表现力。
力度的强弱、音响幅度的大小、音色的明暗变化,甚至吐字的正确与否往往都直接受刹那间起声动作的制约。
所以我常向合唱团提出:“发音有点,线随点延”的要求,因此这是正确歌唱的首要环节。
发声与吐字的对立统一(即声与字的结合)从艺术角度来看,歌唱本身是线条的运动,并不是孤立地演唱一系列的母音,所以就存在声与字的结合问题。
字的母音状态也带来声音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母音在发音部位及共鸣位置上又要以起声做基础。
因此,就需要使声和字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
歌唱要达到感染听众的目的,当然离不开清晰的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讲,歌唱本省就是语言的夸张与美化,而这又需要一美好的声音来传递。
我国传统上所称的“字正腔圆”指的就是需要声与字的良好而协调的配合,它是歌唱艺术上的要求,而不仅仅是手段。
因此,字正的人不一定腔圆,腔圆的人不一定字正,“重字轻声”或“重声轻字”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发挥出歌唱艺术的感染力。
气、声、字与行腔的对立统一(其中包括声与情的对立统一)在歌唱中无论是气、声、字都不能离开对作品内容与感情的表达。
有生命力的歌唱就是气、声、字与行腔的结合。
在训练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绝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形成某个阶段只解决某个问题,而最多是某个阶段有意识地看中解决某个问题,使歌唱者在不知不觉中曲感受,曲解决,有时甚至是在对作品的艺术感受过程中来解决某些技能问题。
要达到以上三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对合唱团来说,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使合唱团的每个人的感觉和客观效果逐渐地达到相对统一,这样当演出时团员们就可以随着指挥的手势形成条件反射,从而达到相对完美的表现作品的目的。
合唱训练的统一要求合唱是集体的歌唱活动个人的演唱必须服从整体的要求,如果各行其是,旁若无人的引吭高歌,只能是一种杂乱的音响,无法取得协调的效果,更谈不上艺术的表现了。
只有在各种技术因素都达到高度统一,才可能使合唱队灵巧而有表现力,演出才能有魅力、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因此合唱的统一要求就决定了合唱队的水平。
一、姿势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整齐美观的问题。
统一姿势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合唱队员身体器官的状态一致,使发出声音的“乐器”处在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这是做到其他统一要求的基础。
而且,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减少疲劳,提高排练效率。
正确的排练姿势应上身正直,不靠椅背,不搁二郎腿,双脚平放地面,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两肋扩张,小腹微收而下沉,垂肩且微微向前,双眼平视前方,脸面微仰,提眉,下巴稍收而放松,脸部安详而自然微笑,头部适当后移,使咽腔置于声门上方,臀部最好只坐三分之一,或者双手互握于前排椅子背上,有一种“随时可以离椅起立”的准备状态,如果站立训练,则上身要求与坐姿相同,双脚略分开小半步,重心一虚一实,脚跟虚脚尖实。
这些要领并不是使人如坐针毡,而是在一种必要的工作状态之中保持放松。
事实上,稍经训练都是可以做得到的。
◆不论坐或立,要感到很高很轻地在臀部之上。
◆试想像你自己好像有一根绳子从你头的后面将你挂起来。
◆当你唱歌的时候,好的姿势总会使你感到自信。
二、呼吸是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吐字等的基础,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也就没有好的歌唱。
1、日常身心平静时的呼吸时无意识而较浅的,激烈运动或者情绪紧张时呼吸会自然加深。
歌唱时属于较深的呼吸,是有意识、有控制的,而且更深沉,腹部的活动更积极。
单这并不是说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上面,而是体会这种正确的活动状态,以适应演唱的需要。
2、歌唱时的呼吸时口鼻同时进行的。
口腔内部打开,软腭提起,面部提眉,两肋及腹部口张,自然就完成吸气过程了。
区别于其他呼吸活动的是要把这种状态维持住,用来准备发声,并且支持整个歌唱过程。
脑子里想着这种“吸”的状态,结合感情进行歌唱,就能产生富于感染力的纯净而嘹亮的歌声,这种感觉始终不能松懈而要贯穿始终,演唱进行中的呼吸千万不能放松。
3、吸气的深浅按歌唱的需要,切忌太深,那会影响发声的灵活性,使呼吸器官僵硬,音也无法唱准。
一段快速而短的乐句吸气更少,慢速乐句稍深些,以自然舒畅而又能很好完成演唱为宜。
如果感到气息不够或者憋闷,都应作相对调整。
4、整个合唱队的呼吸和分句都要统一,特殊的高音,延长音或破句的呼吸尤其要由指挥指示并经过练习。
有一种特殊的合作技巧,训练有素的合唱队才能掌握好,就是循环呼吸。
简单的说就是合唱队员轮流换气,使合唱音响不间断,没有句逗间隙,刻画一种连绵高远无垠的意境。
比如孟晓东版本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结尾部分的13拍的长音就可以采用“循环呼吸”的技巧。
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求队员们具备破句呼吸的能力。
、,可以在任何瞬间退出演唱,又可以不动声色地悄悄介入。
关键是把歌唱的生理和精神状态保持住,共鸣位置不动,呼吸时不闭口。
还要努力倾听邻近同伴的演唱,别人正在换气时自己不能同时进行,待别人完成呼吸重新加入演唱时,顺着集体的音响动势不动声色不露痕迹的收住声音,两肋微张,腹部扩张,吸气后再同样加入演唱。
对于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员,这是一个时间极短的过程;使用这个方法,合唱队的一个声音可以无限制地延长,这是独唱演员无法做到的。
◆每一个歌者应该对所要唱的乐句以充足的气息。
◆只要吸入的气量使歌唱的乐句唱的舒畅就够了。
过多的气量那只会使肌肉僵硬。
◆在胸部高而平静的情况下,学生应学会用腰围四周的扩大来吸气,用腹壁的挤缩来吸气。
◆最好的呼吸控制是由胸与腹的安静而平滑的联合动作。
对声乐来说是用最少的气息通过深而有控制,安静而正常地排出来。
横膈膜不过是吸气的肌肉,而腹壁是呼气的肌肉,而前膜壁是主要的力量,呼气必须靠前腹壁来完成。
◆让我们着重指出歌唱时的呼吸不应当先于咬字吐字或与咬字吐字分开练习,歌唱者会因为过分注意呼吸而损害共鸣及咬字吐字。
而这样很少能得到艺术性及有表情的演唱。
三、音量很多作品都要通过小而弱的音量来表现内容,造成力度的对比音量大的合唱队员必须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歌声,以免破坏整个声响效果。
弱声时要求更集中、更有力、更有紧张度。
因此,队员应该掌握半声、轻声、抑制声的唱法:学会随时调整力度,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使演唱符合整个歌曲色调的变化要求。
四、音色(音质)通过对共鸣泛音的调节,使音色有灵敏而多样的变化能力,或浓或淡,或明或暗,能高亢激越,能深沉委婉,有极大的适应性,能根据音乐内容而作出变化,这些变化又统一在色调处理之中。
近些年来情况的变化总的倾向是“轻、柔、美、高”,即音量轻,音响柔和,音色美,共鸣位置高。
采用积极的轻声作为基本力度,在表现需要时才偶尔用强声。
用抒情性女高音的音色感觉作为统一的基础,其他声部与之靠拢,在取得共性的前提下发挥各声部的表现特长。
这个新的趋势使合唱音色亲切热情,声部之间融合,容易取得音准协和,高位置共鸣使低声部不在笨拙,整个合唱节奏鲜明、灵巧而富于变化,从而扩大了刻画音乐形象的能力,更便于深刻细腻地抒发感情。
这体现了现代人审美标准的变化。
我们应该掌握这个动向,使合唱艺术更加科学化。
◆好的合唱音质应该表现在:“一个欢乐而微笑的表情”,“松弛而打开喉”,“自由活动的低下巴”,“没有决一死战的表情”,“没有拉紧感和紧张度”……五、发声儿童发声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宜多用上部共鸣(软腭以上的头腔共鸣,即含有鼻腔、额窦、蝶窦的共鸣),但这不等于说不让儿童有节制地、科学地运用下部共鸣(即口盖以下喉腔、咽腔口腔与胸腔的共鸣)。
要知道发高音头声时,如有胸声参加,会使头声结实丰满;而发低音胸声时有头声参加,又会使胸声明亮柔和。
上部共鸣作为歌唱发音的“顶”,发挥高位置作用;同时下部共鸣作为歌唱发音的“底”,发挥根基(支持)作用。
——著名的童声训练专家彭其婉六、波动在童声合唱训练中波动是合唱的忌讳,尽可能的不要使用,因为波动的幅度大小或波动的太快都会破坏合唱的音响。
七、统一歌唱方法,提高声部歌唱能力我们知道,童声合唱的音响就是通过各个声部共同完成的。
要想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要求每个声部都达到整齐。
每个声部就如同弦乐重奏中的一件乐器,有着自己演奏的旋律和技巧,几个声部交织一起会达到一个理想的整体音响效果。
童声合唱训练中,要实现理想音响效果的提前,首先是提高声部内个人的演唱水平。
声部内各成员呼吸的运用、发声的位置及共鸣、音色、吐字的方法等诸方面都应基本达到统一,才能使整个声部的声音达到一致。
其次是演唱上整个声部要根据指挥的要求,像一个人那样开始和结束,同一时间发出同一个词的音,在指定的地方呼吸,共同完成渐快和渐慢的过渡,各声部以相同的力度来演唱,以同样纯正的音高曲演唱歌曲,清晰、准确地唱出作品的歌词等等。
因此,声部内的成员统一了歌唱方法后,要随指挥有目的地进行单独声部的训练以及所有声部的和声训练。
只有将每个声部的歌唱能力提高了,再去强调整体的演唱水平,效果才会更佳。
八、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
保持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具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由于合唱是集体活动,情绪的相互影响很重要。
所以,当某一声部只要有一个人精神状态不对,很可能就会影响整个声部或整个合唱团的精神。
其次,在不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最容易损害嗓子。
歌唱器官是有机的整体,任何肌肉只有在兴奋的状态下才能灵活自如,让不使用的部分保持松弛,形成紧张与松弛的平衡。
这样可以培养合唱团员具有良好的耐力和持久性。
音准、节奏的统一要求就无需专门讲述了。
总之,合唱的统一要求是为了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做到了这些就可达到强而不炸,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统一得越好,合唱队的演唱水平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