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哲学部分——第一讲
马原资料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讲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原理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1)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
对它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唯物、唯心两大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于物质存在的。
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
(2)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对它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可以被认识。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怀疑人类的认识能力,认为世界在原则上是不可以认识的,或至少是不可彻底认识的。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1)社会历史根源——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2)阶级根源——落后阶级的需要和宣扬(3)认识根源——割裂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把认识的某一方面、环节、过程片面地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3、怎样理解马哲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从内容上看,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从对象上看,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从社会作用上看,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服务。
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
理论难点1、一元论就是唯物论。
(1)错误。
(2)一元论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
唯物论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3)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唯一的本原是精神)和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唯一的本原是物)。
唯心论也是一元论,此题说法以偏概全。
2、马哲是科学之科学。
(1)错误。
(2)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
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主要知识点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P27)2、哲学的基本问题。
(P28)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有神论、无神论;辩证法、形而上学。
(P29)4、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5、列宁的物质定义。
(P30)6、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P30)7、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31)8、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P32)9、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32)10、什么是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是什么?(P32)1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P33)12、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P35)13、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1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8—39)第一章第二节主要知识点1、什么是联系?联系有那些特点?(P40)2、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P41)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4、矛盾及其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P43)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44)6、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P44—45)7、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P45)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P45)9、什么是质、量、度?(P46)10、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P46)11、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P46—47)1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P47)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方法论意义(P49—50)14、辨证思维方法有哪些?(P50—52)第一章第三节主要知识点1、规律及其特点。
(P54)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P55)3、意识的能动作用及主要表现。
(P56—57)4、如何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P57—58)5、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P58—59)6、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第一章
3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着眼于思考中的推理和证明,而辩证逻辑更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认知源于实践,并且必须 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实。 知识不是从空中掉下来的, 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
马克思主义承认全体人民 的贡献,不仅是社会发展 的被动的接受者和观察者, 更是积极的推动者和活跃 的参与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第 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倡人们以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分析为基础,发现一切内在 的矛盾,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பைடு நூலகம்义
1
辩证法基本命题
在辩证法中,相互矛盾的两个事物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彼此转化。这是一种有机的 联系。
2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命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变化是由内在矛盾的斗争而产生的。这种内在矛 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基于自然和社会的分析而产生的哲学。它提供了一种 深刻的理解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并从中汲取教训。希望此课 件对大家有所启发。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主要 矛盾
每个矛盾具有主要方面和非主 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关键,是 找出主要矛盾并抓住这个矛盾 的主要方面。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区别
1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是针对思维中所用的概念和理性思考过程所进行的逻辑分析。它通常涉及推 理、证明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
2
辩证逻辑
辩证逻辑是一种从关联的整体和内部相互影响的角度来看待细节和过程的方法。这种 方法通常用于矛盾和发展的分析。
社会革命与变革的驱 动力
社会变革来自社会内部的 矛盾,也可能来自外部的 挑战,任何一个社会都会 经历从生存方式到能力的 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
马原课件第一章
——是绝对的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是相对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及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
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一个极端: 认为静止就是绝对地不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另一个极端: 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人类社会的突出特点
人类世界具有“为人性”。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界是无主体的纯粹客观过程,而社会则是由人的活动造成的。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界是无意识的纯粹自发过程,而社会则是由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过程遵循单纯的客观因果性规律,而社会运动则是客观规律性和主体目的性的统一。
高级
低级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2、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
(1)含义: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的稳定和平衡状态。 其基本内容: 第一,相对于一定的空间位置 第二,相对于事物自身的“质”
(2)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相对静止是认识不同事物的前提; 相对静止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 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下例现象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1)镜中花水中月 (2)阶级斗争 (3)引力场 (4)未实施的城市规划 (5)梦中树
(1、2、3)
下列诗句中体现了哪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更幽
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1)正确的原则 (2)人们的主观愿望 (3)领导者的意图 (4)客观存在的事实
马原第一章(第一节)
基历 本史 问观 题的
社 会社 意会 识存 的在 关与 系
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 社会存在
唯物 史观
唯心 史观
(3)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 学所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解决哲学的其它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决定着一定哲学派别的方向和路线。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实 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本质的 科学揭示
•所 谓 实 践 , 就 是 人 类 能 动 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物质 活动。
(2)实践的特点
A.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
B.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C.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A.实践是物质性的活 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首先,现代科学进一步证实和深化了辩证 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形态的可变性和物质 不可穷尽性的原理。
其次,现代科学证明,新发现的物质客体 及其复杂结构和特性,并没有改变物质 是“客观实在”的事实,而是进一步丰 富和充实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科学论断。
(三)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
• 第二,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有力地批判了不 可知论。
• 第三,它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 括,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 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体现了唯物论和辩 证法的统一。
•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定义经受了科学实践发展 的不断检验,日益显示其深刻性、正确性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课第一章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3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 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 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 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 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4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
(1)哲学对象上的革命: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培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6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为某种原初物质,如水、 气、火、风等,它们坚持了物质统一性 的正确立场,并在不同的程度上具有朴 素辩证法的成份,但普遍存在直观性的 缺点并缺乏科学的论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7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
义,坚持用原子来解释整个物质世界,把 科学发展与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继承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世界本原的 思想,吸取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是从 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许多细节方面更加清晰准确了。不过它 同样受到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状况的限制, 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 严重缺陷。
2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 :人只不过是一 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 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人类全部的 尊严就在于思想。(人是靠思想站起来 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哲学源起
哲学作为一种理论思维形式已有三千年左右 的历史。
“philosophy”一词源于古希腊文 “Philosophia”,表示:“追 求”(philem)“智慧”(sophia),即爱智慧。 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 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 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 作哲学。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及其基本问题一、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方法论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
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
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最重要方面,哲学史上称之为本体论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哲学史上称之为认识论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基本问题是由于:其一,它是任何哲学和哲学家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其二,思维与存在之间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哲学中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其三,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根本原则和理论依据;其四,它也是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其中的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原第一章知识点
马原第一章知识点
马原第一章主要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以下是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
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提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矛盾普遍存在、事物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观点。
2.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3. 社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实践的动物,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4. 劳动与劳动力:劳动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方式,而劳动力是人们进行劳动的能力。
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力量,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中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6.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7.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不断推动的,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明。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马原第一章的核心内容,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和思想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和理解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一章
(2)、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 观中的贯彻
•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有了社会存在,才有了社会意识
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 回答,社会历史观可划分为:
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
历史唯心主义
认为社会意识 决定社会存在
(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文献参阅
• 1.俞吾金: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北京大学学报 (哲社版)》1997年第2期 。 • 2.邓晓芒: 重审哲学基本问题, 《开放时代》2002年第 2期。 • 3.李文阁:我们还可以在什么层面上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动态,2006年第12期。
(二)、 物质的客观实 在性
点评:世界观能影响人生
• • • • • • • • 人对世界外物有不同的感悟, 会对人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结论: 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统一。
(1)哲学基本问题的 含义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 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 • —— 恩格斯
•
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内容
•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 • 其二,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
•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不 同派别: • 第一问题划分了: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 第二问题划分了: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周易》之《系辞》 • 一以贯之谓之道
马原第一章知识点
马原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原的第一章主要涉及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是马原第一章的核心内容之一。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即人的思想和意识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
唯物论的观点与唯心论相对立,唯心论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是马原第一章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辩证法是一种研究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方法和理论。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统一的,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得以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不断性。
此外,马原第一章还涉及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唯心主义是对物质世界的歪曲和片面的认识。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批判了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形而上学只关注事物的表象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原第一章的知识点还包括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以阶级斗争为动力的。
马克
思主义强调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必然性,认为只有通过革命和社会变革,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
总之,马原第一章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涉及到唯物论、辩证法、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原理第一章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自身同一物”问题
• 这个世界之所以显现为这样而不是别样,是也只 能是因为我们理性本身,或者说,是也只能是我 们的理性使这个世界显现为这样而不是别样。因 为这个世界只能是在我们的理性意识中向我们显 现,并因而是“这个世界”。 • 因此,对这个世界的根据的追问,在根本上就是 对理性本身的追问,因而也就是对理性本身的反 思。通过追问这个世界的根据,理性以反思的方 式返回自身。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 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 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自身同一物”问题
• 把事物在意识中的显现规定为这一事物自 身,或者说,这一事物被直接等同于它在 意识中的显现: A是A。 • 当我们把被命名为“树”的相遇者在我们 意识中的显现就当做“树”本身的时候, 我们就在给出一个树的自身同一物:树的 如此这般的显现就是树本身(全部);或 者说,树本身仅仅就是它的如此这般的显 现。
唯心主义Idealism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唯心主义并不主张心灵在一种实质性的意义上创 造了物质或物质世界。这种观点并没有混淆思想 与思想的对象。它的中心论点是,外在世界只有 通过观念的工作才能得到把握;我们对于外在世 界所能够说的一切都是以心灵活动为中介的。世 界自身当然不依赖心灵,但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 一定是由心灵构造的。唯心主义是关于我们所认 识的世界如何能够是这样的一种哲学观点。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自身同一物”问题
• 哲学虽则从自身同一物出发,但是它并不是以自 身同一物为对象,而恰恰是要摆脱、离开自身同 一物,去追寻自身同一物从中显现出来的本源。 • 哲学对“这个世界”的根据的发问:如果这个世 界就是它显现的这样,那么,它为什么是这样而 不是别样?如果这个世界并不一定是它显现的这 样,那么它为什么会显现为这样,而不显现为别 样?这也就是这个世界的根据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PPT课件
23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 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 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 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60 60
形而上学
世 界
辩证法
发展的观点
是
承认矛盾
怎
样
孤立的观点
的
问
形而上学
静止的观点
题
否认矛盾
13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4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 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是历史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 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 是历史唯心主义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 互联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把握世界发展中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 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发展自身。
56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发展联的系实—质相:互新作事用物—的运产动生—和变旧化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上指升合或乎前历进史—前进发方展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下指降丧或失后历退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15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6
工蜂
雄蜂 蜜蜂
蜂王 蝴蝶 昆虫 动物
斑马
世界是多样的,
花草
生物 石油
有机物 水
又是统一的,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第五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这首先是由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主 义哲学源于实践,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 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与实际紧密结合。正是这一特性,决定了我们学 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必然是要将它的基本原理与实际结合起来,用 它指导我们去观察、研究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马克思是德国人,以他的名字命名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德国,带有德 国的民族性。相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外 来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一种世 界哲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科学体系。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世界观是人类 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对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 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经过哲学家的加工和整理, 上升为系统理论,形成哲学学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分不开的。所谓方法 论,是指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对整个世界的总的 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以这一总的根本的看法为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便是方法论。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它的诞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思维最一般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做到
(完整版)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性,广泛联系和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一部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整体见解和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依据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系统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想和存在,终究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我们对四周世界的认识关于这个世界自己的关系是如何的?思想可否定识或反响存在的问题。
哲学史上的基本门派: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
可知论和不行知论;有神论和无神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联系孤立、发展静止、内部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心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坚持世界的物质一致性原理有何意义?答: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独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久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坚持世界的物质一致性原理的意义:坚持世界的物质一致性原理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去思虑和理解而且解决问题。
世界的来源是物质,不单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拥有物质性,世界的真切一致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来源,物质,运动,时间,空间拥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的实践活动依靠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限制着人的实践活动。
我们经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经过必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
人们要获得实践的成功和成功,就一定正确认识客观本质的发展规律,依据客观规律做事。
这也就是坚持世界的物质一致性原理。
因此世界的物质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全部从本质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情·婚姻·生活
❖ 后来的一天,柏拉图又问老师:“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 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但这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 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了。过了三天三夜, 他仍没有回来。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 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 看的花么?”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 的花。”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柏拉图 回答老师:“ 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 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 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 二朵最好看的花。”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 生活的真谛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哲学部分
基本内容
❖ 第一讲 哲学的一般问题; ❖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 ❖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部分; ❖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 ❖ 第五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部分;
第一讲 哲学的一般问题
❖ 一、什么是哲学 ❖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 三、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领域 ❖ 四、哲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师。”
——张岱年
一则故事
❖ 曾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 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 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 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 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 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 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 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 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 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人,什么才是成熟的人 最基本的素质。
什么是哲学
❖ 海德格尔 :WAS IST DAS-DIE PHILOSOPHIE ?
“哲学是个什么东西?” ❖ 哲学的词源学考察:philien+sophia=philosophy ❖ 智慧和知识的关系
❖ 哲学是智慧,但智慧并不就是哲学。作为哲学的智慧,就不 是回答和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小智慧”和“小聪明”,而 是关于人类安身立命和生存发展的“大智慧”和“大聪明”。
爱情·婚姻·生活
❖ 又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 拉底又叫他到杉树林里走一次,不回头地走,并在途中 取一棵最好、最适合当圣诞树用的树材,但只可以取一 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出去了。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 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苏 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老 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 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 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婚姻?”
❖ 2.哲学与人生:有助于人们了解世界的本质、理解 人生的意义、锻造自身的价值。
❖ “君子坦荡荡”、“君子忧道不忧贫”、“内省不 疚,夫何忧何惧”
❖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
❖ 关于爱情、婚姻、生活
❖ 因为哲学本身是一门反思的学问。哲学的反思是在对世界和 人自身进行思考的各种文化形式基础上进行再思考,因而能 够不局限于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个侧面和局部,从而可以达到 对世界和人自身的总体把握和对它们本质的深刻揭示。
❖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 思
❖ “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 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 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跳出罗陀斯岛, 是同样愚蠢的。” ——黑格尔
爱情·婚姻·生活
❖ 柏拉图有一天问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不回头地走,并在途中要 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 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了。但过了半天他仍没有 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 回的原因:“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 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 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 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 是爱情。”
❖ 3.哲学与常识:真知与熟知
❖ “一般说来,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 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 ——黑格尔
❖ “熟知”并非就是“真知”,正是在“熟知”中隐 含着“无知”。
❖ “哲学家不必是世界上知识最丰富的人,而是深切
的追求真知之人。哲学家常自疑其知,虚怀而不自
满,总不以所得未必是。凡自命为智者,多为诡辩
❖ “爱智慧”的哲学,是以理性的方式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本 质,是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理论,因为“智慧” 不仅要获得关于世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要获得关于世界 之中人的意义的理解,即要以此为根据来确定人的理想,进 而为人的正当合宜的生活提供指导。换句话说,哲学就是为 人寻找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一个“精神的家园”。
❖ 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使我们“像上帝那样去看,不从一个
此地和此刻去看,不期望,不恐惧,也不受习惯的信仰和传
统的偏见所束缚,而是恬淡地、冷静地、以纯粹追求知识的
态度去看,把知识看成是不含个人成分的、纯粹可以冥想的、
人类所可以达到的。
——罗素
❖ 1.哲学与时代:哲学能够集中体现每个历史时代的 时代精神
一、什么是哲学
各抒己见:自有哲学以来,不同的哲学对哲学及其 功能做了不同的解答,同学们认为哲学有什么用以 及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否有用?
惩罚骡子的故事 经营橄榄机发财的故事
(一)无用之为大用;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
❖ (二)哲学为境界之学;
❖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我 指关于实际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 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冯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