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分离讲解

合集下载

第二章_萃取分离

第二章_萃取分离

③丙酮:半极性,与水互溶,可脱脂、脱水,易 挥发易燃。
④乙醚: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 ⑤氯仿: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 ⑥石油醚: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常用作脱 脂剂。 ⑦甲醇、乙酸乙酯等。
(4)常用浸取辅助剂 凡加入浸取剂中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及制品 的稳定性或能除去或减少某些杂质的试剂称为浸取辅 助剂。 浸取辅助剂作用: ①促进有效成分溶解。 ②增加制品稳定性。 ③减少杂质。
轻相(有机相) 萃取剂 重相(水相)
杂质 溶质 原溶剂
浓度 C
有机相
水相
时间 t
(2)反萃取:调节水相条件(如酸度和络合剂、 还原剂等),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 产物或便于下一步分离操作的实施。
对一个完整的萃取过程,常在萃取与反萃取之间 增加洗涤操作:使杂质由有机相反萃到水相,而被萃 物仍留在有机相,目的是除去与目标产物同时进入有 机相中的杂质。
(3)扩散阶段 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后形成浓溶液具有较高渗透压, 形成扩散点,不停地向周围扩散其溶解的成分。 分子扩散:完全由于分子浓度不同而形成的扩散。 对流扩散:由于有流体的运动而加速扩散。 实际浸取过程两种扩散方式均有,而对流扩散对 浸取效率影响更大。
4、中药浸取类型 (1)单体成分提取。指单一成分的提取、分离、
(3)渗漉法。原料上端不断添加溶剂,溶剂渗过 药粉从下端出口流出,由此浸取出有效成分。
渗漉法的提取效果优于浸渍法。非组织结构药材 易软化成团、易堵塞,不宜用此法。
(4)水蒸汽蒸馏法。原料粉用适量水浸泡,加热 蒸馏或通过水蒸汽蒸馏,原料中具挥发性成分随水蒸 气而带出,经冷凝后分层,收集。
适于具挥发性、遇水蒸汽不破坏、难溶或不溶于 水的物质。
萃取 → 洗涤 → 反萃取

萃取分离的原理

萃取分离的原理

萃取分离的原理
萃取分离是一种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开来的方法。

它基于物质之间存在的溶解度、挥发性、沸点、熔点、密度等性质的不同,通过适当的处理手段来实现分离。

萃取分离的原理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溶解度差异原理:根据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实现分离。

例如,酸和碱的分离可以利用它们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沉淀物或析出物来分离。

2. 蒸馏原理:利用物质的不同挥发性和沸点来实现分离。

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具有较低沸点的成分先蒸发,然后冷凝收集,即可达到分离的目的。

3. 重结晶原理:利用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加热溶液使其达到饱和溶解度,然后逐渐冷却,使其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结晶出来,从而实现分离。

4. 色谱分离原理:利用物质在固体吸附剂或液体吸附剂上的吸附性差异,通过溶剂在固体或液体上的流动来实现分离。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和溶解性差异,可以将其分离成不同的组分。

5. 膜分离原理:利用物质在膜上的渗透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通过使用有选择性的膜,使特定成分能够通过或滞留在膜上,从而实现分离。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原理,还有一些其他的萃取分离方法,如萃取分液法、离心分离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根据物质性质和差异来实现分离,具体的选择取决于实际情况和需求。

萃取分离在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广泛应用,为研究和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萃取分离

萃取分离

1)、β>1,β值越大,越有利于分离,还可以减少萃 取 剂的用量,从而降低萃取剂的回收能耗。 2)、β=1,kA=kB,表示萃取相中组分A、B的组成比值 与萃余相中组分A、B的组成比值相同,故无分离能力, 说明选取的萃取剂不合适。
第二节
液---液萃取设备及其选择
一、混合—澄清萃取器 组成:混合室和澄清室. 特点:1)、混合器可单独调 节,有可能选择最佳分散度, 传质效率高。 2)、适合于特别高或特别低 的相比,流量变化时不会降 低效率。 3)、适应性强,结构简单。 缺点: 1)、由于安装在同一平面上, 占地面积大。 2)、所需搅拌功率大,能耗高。
4、防腐蚀及防污染要求(对有较强腐蚀性的物系,宜选结构简单的填料塔 或脉冲填料塔;对于放射性元素的提取,脉冲塔和混合澄清槽用得较多) 5、生产能力(当处理量较小时,可选用填料塔、脉冲塔;对于较大的生产 能力,可选用筛板塔、转盘塔、混合澄清槽)
特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处理量大,
适合于处理腐蚀性液体。
2、筛板萃取塔 组成:塔内装有若干层筛板,筛孔 直径比气液传质的孔径要小,工业 生产中用孔径为3~9mm,孔距为孔 径3~4倍,板间距为150~600mm。
(1)、若以轻相为分散相,则它们 通过板上筛孔分成细滴向上流,然 后又凝聚于上一层筛板下面,而连 续相由溢流管流至下层,横向流过 筛板并与分散相接触。
三、塔式萃取设备 塔式萃取设备是借助液液两相的密度差和重力进行垂直 逆向流动实现萃取分离的设备。 无能量 输入的 塔 分类 有能量 输入的 塔 填料萃取塔 筛板萃取塔 搅拌填料萃取塔 转盘萃取塔 脉冲萃取塔
往复活塞型 脉动隔膜型 风箱型 脉动进料型 空气脉动型
1、填料萃取塔
重相作为连续相由上部进入,下部排出;而 轻相作用:填料可以减少连续相的纵向

萃取分离讲解

萃取分离讲解
问题: DA 和DB相差不太大,如何处理?
分配比可以衡量被萃物在一定条件下进入有机相的
难易程度,但它不能直接表示出被萃物有多少量已 被萃取出来。那么,如何表示萃取完全程度 呢?
萃取率 (Extractability / Percent Extration))
被萃物在有机相中的量 E (%) 被萃物在两相中的总量 100
许多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如烷烃、油脂、萘、 蒽等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物质的这 种性质称为疏水性(亲油性)。
萃取过程
萃取过程可以看作是被萃物M在水相和 有机相中两个溶解过程之间的竞争。萃取 过程为:
S-S + 2(M-Aq) —→ Aq-Aq + 2(M-S)
★ 有机物(包括一些在水中不离解的非极性 的共价化合物)的萃取原理适用于“相似相 溶原理”。 ★ 从水溶液中将某些离子萃取到有机相,必 须设法将离子的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所关注的是被萃物分 配在两相中的实际总浓度各为多少,而不 是它们的具体存在的型体。
分配比
D CA(有) C A( 水 )
即,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萃取平衡时,被萃物质 在有机相和在水相的总浓度之比。
分配系数和分配比的比较
●概念不同,关注的对象有差别 ●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分配比随着萃取条件变化而改变。 因而改变萃取条件,可使分配比按照 所需的方向改变,从而使萃取分离更 加完全。
KD 表 示 在 特 定 的 平 衡 条 件 下 , 被 萃 物 在 两 相中的有效浓度(即分子形式一样)的比值; 而D表示实际平衡条件下被萃物在两相中总浓 度(即不管分子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比值。 分配比随着萃取条件变化而改变。
②分离系数: A/B = DA / DB “表示两种分离组分分离的可能性和效果”

萃取分离

萃取分离

萃取分离技术Extraction 5.1 概述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之间溶解度的不同而使物质得到分离纯化或浓缩的方法称为萃取。

目标物液体:液液萃取固体:液固萃取(浸取)有机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液膜萃取反胶束萃取超临界萃取5.2 液固萃取(浸取)¾液固萃取,又称浸取或提取,是一种分离和富集某些天然产物、生化试剂和添加剂的有效手段。

由于溶剂渗入固体试样内部是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液固萃取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连续萃取。

浸提分为冷浸和热浸两种:¾冷浸法:适用于提取遇热易被破坏的物质及含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样品。

¾热浸法:由于提高温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故提取效果较冷浸好。

该方法操作时间长,浸出溶剂用量大,往往浸出效率差,不易完全浸出,不适合有效成分含量低的原料。

为了有效成分的浸出,固体样品尽量粉碎传统的液固萃取装置是利用索氏(Soxhlet)提取器浸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用油¾除了采用传统的压榨法外,常采用溶剂浸提其中所含的油脂。

黄豆经溶剂浸提后,豆渣中残油量往往低于l%,远较压榨法的豆渣的残油率2%~2.5%为低。

除了油料种籽可以采用浸提法抽取其所含的油脂外,有时还采用浸提法抽取鱼肝或鱼皮的油脂。

常用溶剂:己烷、庚烷、环己烷速溶咖啡¾从咖啡豆中浸提出可溶性成分,经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可制得速溶咖啡。

食品功能成分的提取5.3 溶剂萃取法(Solvent Extraction)杂质目的产物料液萃取剂Light phaseHeavy phase溶剂萃取过程示意图实验室溶剂萃取过程分液漏斗有机相水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萃取是根据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分配平衡的差异是实现分离的。

物理萃取:利用溶剂对需分离的组分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分离过程纯属物理过程,理论基础是分配定律;化学萃取:溶剂首先有选择性地与溶质化合或络合,从而在两相中重新分配而达到分离目的,服从相律及一般化学反应的平衡定律。

关于萃取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萃取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萃取的知识点总结一、萃取的原理1.1 分配定律分配定律是萃取原理的基础,它描述了在两种不相溶的溶液之间,溶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比例是恒定的。

具体表达式如下:\[K = \frac {C_{2}}{C_{1}}\]其中,K为分配系数,\(C_{1}\)为溶质在溶剂1中的浓度,\(C_{2}\)为溶质在溶剂2中的浓度。

1.2 萃取的原理在进行萃取时,通过控制溶剂和混合物的接触时间、温度、pH值等条件,使得目标物质按照其在两种相中的亲和性进行转移,达到目标成分的分离和富集。

1.3 萃取的类型萃取可以分为固相萃取、液液萃取、液固萃取等不同类型。

其中,液液萃取是最常见的一种,通过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来实现萃取分离。

1.4 萃取的影响因素萃取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溶剂的选择、pH值、温度、混合物中其他成分的影响等。

二、萃取的方法2.1 溶剂萃取溶剂萃取是常见的一种萃取方法,通过选择具有亲和性的溶剂来使目标成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溶剂萃取分为分离漏斗法、蒸馏法等不同方法。

2.2 固相萃取固相萃取是一种利用固相吸附剂来进行萃取分离的方法,包括固相萃取柱、固相微萃取等不同形式。

固相萃取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的优点。

2.3 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基于超临界流体的化学分离技术,具有温和条件、高效率、环保等优点。

2.4 萃取的自动化技术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进步,萃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自动化萃取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高通量的样品处理,提高了分析效率。

三、萃取的应用3.1 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在化工生产中,萃取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原料提纯、产品分离、废水处理等方面。

3.2 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在药物制备和生物样品分析中,萃取是一种关键的预处理步骤,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富集和净化。

3.3 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在环境监测和分析中,萃取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样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3.4 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在食品安全监测中,萃取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中有害残留物质的检测,保障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萃取分离

萃取分离

D = C I2, o =
[ I 2]o
=
KD
C I2, w
[ I 2]w + [I3-]w
1 +K [ I - ]w
可见: 分配比D随[ I- ]W而变!
3. 萃取率E(萃取效率)
E
A在有机相中的总量 A在两相中的总量和
C A,O VO
DVO
C A,O VO C A,W VW DVO VW
D
• 在上述的例子中,
碘+水
CCl4
碘+CCl4;水
• 选用的CCl4——既是萃取溶剂,同时也是萃取 剂。
• 萃取剂——在水中加入某种试剂,使被萃物质与试
剂结合成不带电荷的、难溶于水的分子。这种试剂称萃
取剂。
• 萃取溶剂——主要起改善有机相物理性质的作用。
• 有时有机相由两种溶剂组成,一种是萃取溶剂, 另一种是萃取剂。
校正:若浓度较高(I ≠ 0),则应校正 I 的影
响,即用活度比PD代替浓度比KD。
PD
o w
o[ A]o w[ A]w
o w
KD
只有在稀溶液中,两相中的活度系数为1,此时 KD=PD.
• 讨论:
• 1)不同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 K 值;
• 2)K 值越大表示该溶质在有机相中的溶解度 越大;
(2) 中性配合萃取体系
• 关键词:中性 • 特 点:中性的萃取剂与中性的被萃物结合生成中性
的配合物。
• 中性配合的萃取剂的分类: – 中性含磷萃取剂:膦酸酯、次膦酸酯、膦氧化物、 焦膦酸酯等; – 中性含氧萃取剂:包括酮、醚、醇、酯和醛等; – 中性含氮溶剂:如吡啶类 – 中性含硫萃取剂:二甲亚砜、二苯基亚砜等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萃取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萃取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萃取
萃取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它是将有机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从其他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它一般由分离、洗涤和精馏三步构成:
(1)分离:所谓“分离”,即将母液中的混合物分成二组,分离出含有目标物质的一组,另一组就是其它混合物,可以用乙醇把有机溶液中的混合物分成二组,乙醇溶解的被称为混合有机液,而不溶解的被称为不溶解混合物。

(2)洗涤:所谓“洗涤”,即将混合有机液中残留的粉末洗净。

一般情况下,将混合有机液与乙醇溶液混合,然后继续搅拌,使固体颗粒完全溶解,将剩余的固体析出,用蒸馏水洗涤,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质。

(3)精馏:所谓“精馏”,即将混合有机液中的目标物质精炼出来,一般采用相对密度不同的溶剂进行精馏。

密度小的溶剂将混合有机液中的有机物质萃取出来,然后再混合溶剂进行精馏,从而实现对有机液中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以上是萃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实际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正确的溶剂:不同的有机物配制不同的溶剂,以不造成有机物的交联或反应为前提。

2.注意安全:使用有毒或易燃有机溶液时,应注意安全,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萃取分离法详解

萃取分离法详解
• ②低浓度高沸组分的分离,用精馏能耗很大,如 稀醋酸的脱水;
• ③多种离子的分离,如矿物浸取液的分离和净制 ,若加入化学品作分部沉淀,不但分离质量差, 又有过滤操作,损耗也大;
2020/6/13
13
• ④不稳定物质(如热敏性物质)的分离, 如从发酵液制取青霉素。萃取的应用,目 前仍在发展中。元素周期表中绝大多数的 元素,都可用萃取法提取和分离。萃取剂 的选择和研制,工艺和操作条件的确定, 以及流程和设备的设计计算,都是开发萃 取操作的课题
2020/6/13
2
• 萃取是利用两者的溶解 度不同。萃取,溶解原 理,比如说现在A跟B混 在一块,有一种溶剂C ,它与A相溶,但不与B 相溶,那么我们可以在 AB的混合液中加入C, 此时A溶入于C,与B分 离。
2020/6/13
分液漏斗
3
• 液-液萃取:用选定的溶剂分离液体混合物中某 种组分,溶剂必须与被萃取的混合物液体不相 溶,具有选择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须有好的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有小的毒性和腐蚀 性。如用苯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用有机溶剂分 离石油馏分中的烯烃; 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
2020/6/13
17
反萃取(stripping或back extraction)是将萃
•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 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 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 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叫“浸沥”。
2020/6/13
4
原理
• 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 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 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 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 提取出来。
• 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 (如氯化钠),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 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 萃取效果。

《萃取分离法》PPT课件

《萃取分离法》PPT课件

② 冠(穴)醚萃取体系 冠醚与阳离子配位后,阳离子原来的配对阴离子仍
伴随在外。
硫氰化铷
穴醚[特点
(1)金属阳离子与冠(穴)醚中的杂原子(O、N、S、P等) 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配合物后进入有机相。
(2)配合物的稳定性与空穴直径、杂原子种类、数目和空间排 列、环上取代基、金属离子体积和电荷、溶剂性质等有关。
(9)第三相形成的影响
第三相的形成影响萃取过程,必须避免。
(3)穴醚具有多环,三维结构,其球形空穴对金属离子的配合 能力比单环的冠醚要大得多。
(4)冠(穴)醚的亲水杂原子向内侧,外侧是疏水的-CH2- CH2-基,使萃取配合物在有机相溶解性增加。
③ 佯盐萃取体系:
机理:以乙醚萃取6 mol/L盐酸水溶液中的Fe3+为例
水相中被萃取金属离子Fe3+与适当的阴离子Cl-结合形 成配阴离子
85.00
热力学分配平衡常数K0
K 0 org [ A]org org KD也称(萃取aq )分[配A]系aq 数 aq
KD
org aq
2. 分配比
当溶质在某一相或两相中发生离解、缔合、配位或离子聚集
现象时,同一溶质在同一相中就可能存在多种形态。
如:OsO4在CCl4/H2O体系中分配时:
Walther Nernst
20世纪40年代以后,溶剂萃取走向成熟: ◆ 完善的理论体系 ◆ 丰富的萃取模式 ◆ 广泛的应用领域
溶剂萃取法的优缺点
优点
• 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 分离选择性高; • 应用范围广:无机物、有机物;大量、微量组分富集。 • 处理量大,适合工业规模分离,易于实现连续自动操作。
(3)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
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对萃取几乎无影响,金属离子浓 度很高时,会导致有机相中游离萃取剂浓度降低。

第四讲萃取分离技术

第四讲萃取分离技术

稀释剂组成摆动效应
➢ 稀释剂组成的变化明显地影响萃取平衡,这 是稀释剂组成摆动效应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稀释剂本身对溶质的物理溶解能力;稀释剂 对于萃合物的溶解性能;稀释剂对于络合剂 的表观碱性的影响。
➢ 在萃取过程中采用高组成比例的极性稀释剂 的萃取剂,保证较高的萃取分配系数;在溶 剂再生过程中,采用低组成比例的极性稀释 剂的萃取剂以利于反萃的进行。稀释剂组成 的变化由蒸馏操作完成。
➢ 溶剂损失小:萃取相与萃余相易于分层,萃取过程中 不产生第三相,不发生乳化现象;
➢ 萃取剂基本物性适当:萃取剂的密度、粘度及体系界 面张力等基本物性适当,保证在萃取和反萃取过程中, 传质速率较快,两相分离和流动性能良好。
萃取剂与被分离混合物应有较大的密度差;粘度小对萃 取剂有利 ;界面张力较大时,有利于分层;界面张力过大, 难以使两相混合良好;界面张力过小时,两相难以分离。
化学萃取:伴有化学反应过程,利用被萃取 组分能与选定的萃取剂产生某种化学反应, 形成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萃合物而 被提取分离。基于可逆络合反应的萃取分离 方法(络合萃取法)对于极性有机物稀溶液 的分离具有高效性和高选择性。
络合萃取工艺
可逆络合反应萃取分离是一种典型的 化学萃取过程,已经成为化工分离技术 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1 萃取剂的选择
➢ 萃取能力强、萃取容量大; ➢ 选择性高;
1)萃取剂的选择性
A在萃取相中的质量分率 B在萃取相中的质量分率
A在萃余相中的质量分率 B在萃余相中的质量分率
yA xA yA yB yB xB xA xB
β=1 , yA yB xA xB
kA kB
A、B两组分用萃取分离不适宜;
温度摆动效应
➢ 一般而言,萃取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而 下降,这就形成了络合萃取的温度摆动效应, 因此,可以在低温下萃取,高温下反萃取, 通过浓缩结晶后得到最终产品。

萃取分离讲解PPT课件

萃取分离讲解PPT课件

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结词
工艺条件对萃取分离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优化工艺条件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纯 度。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萃取温度、压力、搅拌速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根据实际 情况调整工艺条件,以实现高效、低能耗的分离过程。
新型萃取分离技术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萃取分离技术不断涌现,为复杂体系的分离提供了更多选 择。
压力
压力对液体的沸点和相平衡有影响,进而影响萃取分离效 果。加压可以提高萃取剂的溶解度,但也可能增加设备投 资和操作成本。
停留时间
萃取剂在料液中的停留时间也会影响分离效果,过短的停 留时间可能导致萃取不充分,而停留时间过长则可能引起 逆向扩散和萃取剂的损失。
料液的性质
浓度与组成
料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和组成直接影 响萃取分离的效率和经济性。浓度越 高,分离效果通常越好,但也可能导 致萃取剂用量增加。
萃取分离讲解
目录
• 萃取分离简介 • 萃取分离过程 • 萃取分离设备 • 萃取分离的影响因素 • 萃取分离的优化与改进 • 萃取分离案例分析
01
萃取分离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萃取分离是一种利用物质在两种不混 溶液体中的溶解度差异,将目标物质 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分 离技术。
原理
基于不同溶剂对目标物质的溶解度不 同,通过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目标物 质在两相之间进行有效的转移和分离。
萃取剂的密度和粘度对分离 效果也有影响,密度差异有 助于相的分离,而粘度过高 可能导致流动性能降低。
工艺条件
温度
温度对萃取分离过程的影响显著,温度升高通常能提高传 质速率,但也可能导致萃取剂分解或料液中物质的热分解 。
搅拌强度

萃取分离法

萃取分离法

A.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过程 B.金属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过程 C.络合物进入有机相的过程 D.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的过程
2.含Al3+的溶液20mL,用等体积的乙酰丙酮 萃取,已知其分配比为10,则Al3+的萃取率
为(B)。
A. 99% B. 90% C. 85% D. 95%
5.把物质从水相转入有机相的过程称为 ___萃__取__,而相反的过程成为 反萃取。
两相中的存在形态相同,平衡时,在
有机相的浓度为[A]有, 水相的浓度为[A] 水 之比,用KD表示。
分配定律
KD=
[A]有 [A]水
分配比: 物质A在两相中可能存在多种形态,在两相 中的各形态浓度总和(c)之比,用D表示。
D=
cA有 cA水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1]有+[A2]有+…+[An]有 [A1]水+[A2]水+…+[An]水
萃取一次:
m m V D c有 ( m V c水

0 1
)
1 水


m1

m0 (
V水 DV有 V水

二次
m2

m1
V水 DV有
V水


m0

V水 DV有
V水
2
n次
mn

m0

V水 DV有 V水
n
1.萃取过程的本质可表述为( D )。
§12-3 溶剂萃取分离法
依据物质对水的亲疏性不同而进行的分 离方法又称液—液萃取分离法。萃取分离法 是将对水的亲疏性不同的物质在同水相和与 水互不相溶的有机相充分接触后,它们就会 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重新进行分配。

萃取分离的原理

萃取分离的原理

萃取分离的原理萃取分离是一种分离和提纯化学物质的方法。

在萃取分离过程中,目标化合物从一个相转移到另一个相中,通常是从有机相(非水相)到水相或从水相到有机相。

这种分离能够利用化合物在不同相中的相溶性差异来达到目的。

萃取分离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相溶性差异原理:相溶性是决定化合物能否在两相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溶剂具有不同的极性和溶解度,在两个相之间形成平衡。

对于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有机物-水体系,可以利用它们的相溶性差异将目标化合物选择性地从一个相移动到另一个相中。

2. 溶质的官能团和相互作用原理:萃取过程中,化合物的官能团与溶剂中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极性化合物倾向于在水相中溶解,因为它们能与水分子通过氢键等相互作用。

而非极性化合物则更易在有机相中溶解,因为它们与溶剂中的分子能够通过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

3. 酸碱性的调节原理:pH值对于萃取过程中的离子化合物具有重要作用。

在一些情况下,通过调节溶剂的pH值可以改变化合物的离解度,从而保证化合物的选择性转移。

例如,在酸性环境下,弱酸性物质更容易以中性形式存在,而在碱性环境下,弱酸性物质更容易以负离子形式存在。

通过调节pH值,可以控制目标化合物在两相之间的分配。

4. 萃取剂的选择原理:萃取剂是用来实现分离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化合物对不同的萃取剂具有不同的选择性。

常见的萃取剂包括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氯仿和二甲基硫醚等)、金属络合物(如某些有机锌化合物和有机钠化合物等)等。

通过选择适当的萃取剂,可以增强目标化合物和所需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其选择性转移。

以上原理不仅适用于液-液萃取,还适用于固-液和气-液萃取。

萃取分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分离技术,可以用于提取天然产物、分离和纯化有机合成产物、去除杂质等。

它具有操作简单、选择性高、效率较高等优点,因此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萃取分离的名词解释

萃取分离的名词解释

萃取分离的名词解释萃取分离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环境等领域。

该技术利用物质在两相溶液中的分配行为,通过选择性溶解、分离和回收目标物质。

萃取分离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种称为溶剂的介质,将目标物质从初始混合物中转移到溶剂中进行分离。

萃取分离技术的原理基于物质的相溶性差异。

当不同物质在两相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时,可以利用这个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

通常,溶液中的溶质会在两相之间按照一定比例分配。

这一分配行为可以通过设定适当的操作条件,例如溶剂选择、温度、压力和物质浓度等来引导。

在萃取分离的过程中,溶剂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溶剂应具备与所需分离物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溶解度,且与混合物中其他成分无或较小的相容性。

有机相和水相是常用的两相溶剂组合。

对于有机溶剂,通常选择极性较高的溶剂,如酯类、醚类和醇类溶剂。

而对于水溶性物质,选择极性较大的溶剂,如水、酸或碱溶液。

通过适当的溶剂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目标物质的提取效率和分离纯度。

在实际应用中,萃取分离技术可以用于提纯、富集或回收目标物质。

例如,在制药工业中,常常需要从天然产物或反应产物中提取活性成分。

此时,可以利用萃取分离技术,通过适当的溶剂选择和操作条件,将目标物质与其他成分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产物。

类似地,萃取分离技术也可用于环境监测领域,例如从水体或土壤中富集和分离环境污染物,以便于后续分析和检测。

除了纯物质的分离外,萃取分离技术还可用于混合物的分馏和回收。

例如,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可以利用萃取分离技术将原油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并回收,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产品的优化。

此外,该技术还可用于萃取和分离天然产品中的特定成分,如从植物中提取精油、生物质中提取生物燃料等。

值得注意的是,萃取分离技术不仅适用于液相的体系,也可用于气相的分离。

例如,气相色谱和液相/液相微萃取等技术,通过萃取分离气相组分,实现了气体分析和检测。

这些应用进一步拓宽了萃取分离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领域。

第四章萃取分离法详解

第四章萃取分离法详解

萃余率:
原 萃始 余料 液液 中中 溶 1溶 质 0% 0质 总 E总 1量 1量 10% 0
理论收率:
111 10 % 0E 10 %0
E1
E1
例如:
洁霉素在20℃和pH10.0时表观分配系数〔丁 醇/水〕为18。用等量的丁醇萃取料液中的 洁霉素,计算可得理论收率
1 1810% 09.4 7%
第四章萃取分离法详解
根底知识
•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亦称抽提〔通用于石 油炼制工业〕,是一种用液态的萃取剂处 理与之不互溶的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实 现组分别离的传质别离过程,是一种广泛 应用的单元操作。
• 将溴水和苯在分液漏斗里混合后振荡、静 置〔静置后液体分层,Br2被溶解到苯里 ,苯与水互不相溶,苯比水轻在上层,因 溶有Br2呈橙红色,水在下层为无色〕、 分液即完成萃取
1 81
假理设论改收用率1:1/3体 积丁6醇1 萃0 取% 0 ,E8 1.57% 811/3 6
61
注:当分配系数一样而萃取剂用量减少时, 其萃取率下降。
〔二〕多级错流萃取
萃余率:
nE11E2 11 En110 % 0
理论收率
n
1
E1n
10% 0
1 n 1E 11 n 1% 0 0 E E 1 1 n n1 1% 00
• ①多级错流萃取。料液和各级萃余液都与新颖的萃 取剂接触,可达较高萃取率。但萃取剂用量大,萃 取液平均浓度低。
• ②多级逆流萃取。料液与萃取剂分别从级联〔或板 式塔〕的两端参加,在级间作逆向流动,最后成为 萃余液和萃取液,各自从另一端离去。料液和萃取 剂各自经过屡次萃取,因此萃取率较高,萃取液中 被萃组分的浓度也较高,这是工业萃取常用的流程 。

有机化学实验中如何正确使用萃取分离技术

有机化学实验中如何正确使用萃取分离技术

有机化学实验中如何正确使用萃取分离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萃取分离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操作,它能够帮助我们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和提纯所需的化合物。

正确使用萃取分离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还能保证实验的安全和成功。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如何正确使用萃取分离技术。

一、萃取分离技术的原理萃取分离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溶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

通常,我们将含有目标化合物的溶液称为料液,将用于萃取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当料液与萃取剂充分接触混合后,目标化合物会在两种溶剂之间进行分配,然后通过静置分层或离心等方式将两相分离,从而实现目标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例如,在从水溶液中萃取有机化合物时,常用的萃取剂有乙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这些有机溶剂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通常比水大,因此有机化合物会更容易溶解在萃取剂中,从而实现从水相到有机相的转移。

二、萃取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萃取剂是成功进行萃取分离的关键。

以下是选择萃取剂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1、溶解度萃取剂对目标化合物的溶解度要大,对杂质的溶解度要小。

这样才能有效地将目标化合物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同时减少杂质的夹带。

2、选择性萃取剂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即只对目标化合物有较强的萃取能力,而对其他物质的萃取能力较弱。

这样可以提高萃取的纯度。

3、互溶性萃取剂与料液应不互溶或微溶,以便在萃取后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实现两相分离。

4、化学稳定性萃取剂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在实验条件下发生分解、聚合等反应。

5、安全性萃取剂应无毒、不易挥发、不易燃烧,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

6、经济性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价格低廉、易得的萃取剂,以降低实验成本。

三、萃取设备和操作方法1、分液漏斗分液漏斗是最常用的萃取设备之一。

使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时,首先要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然后,将料液和萃取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分液漏斗中,通常萃取剂的体积约为料液体积的 1/3 至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萃取分离
● 溶剂萃取 ● 索氏萃取(提取) ● 微波萃取
§4.1 溶剂萃取(Solvent extraction)
溶剂萃取是利用液-液界面的平衡分配关系
进行的分离操作。液液界面的面积越大,达
到平衡的速度也就越快。因此要求两相的液
滴应尽量细小化。平衡后,各自相的液滴还
要集中起来再分成两相。通常溶剂萃取指物
影响金属螯合物萃取的因素
1)酸度
lg D lg Kex n lg[ HR]有 npH
当 V有 V水 时,
E D 100 D
,则有
lg D lg E lg(100 E )
在溶剂萃取中, pH1/2和萃取曲线是两个很重要 的数据图表。
Hg完全萃取
Zn范围
pH1/2
萃取曲线的基本特征: 沿横轴的pH值(曲线位置)取决于表观萃取常数的大小; 曲线的斜率取决于金属离子的电荷数, n 越大,曲线越陡, 越有利于分离; 可直观估计分离的可能性。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分配比较小的萃取 体系,可采用多次萃取操作技术提高萃取 率,以满足定量分离的需要。 萃取次数:
lg(100 E n ) 2 n lg(100 E1 ) 2
两种物质的分离
在实际工作中,萃取常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间的定 量分离。决定两物质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因子被定义为分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of distribution of solute in Craig extraction process
Distribution of solutes A and B in the Craig apparatus
例 4.1 8-羟基喹啉/氯仿萃取La3+
有机物萃取的溶剂选择 : 难溶于水的物质用
石油醚等溶剂;较易溶者,用乙醚或苯萃取;易 溶于水的物质用乙酸乙酯或其它类似溶剂萃取。
● 极性和非极性有机混合物
如丙醇和溴丙烷混合物,可加入水萃取丙醇;马 来酸酐和马来酸混合物,可加入苯萃取马来酸酐。
● 极性相差不大的混合物
对于这类混合物,应选择合适的萃取条件,使混 合物中某些组分与其它组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同 时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萃取。例如,


分离系数
萃取率与萃取次数
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A 水 A油
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下,当萃取分配过 程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的 浓度比为一常数。即
分配系数
KD
[ A]油 [ A]水
例如,I2稀溶液在H2O//CCl4的分配
例 含有I-的I2溶液在H2O//CCl4的分配,水 溶液不仅有I2 ,还有I3-,这时分配系数并 不是一个常数。
KD 表示在特定的平衡条件下,被萃物在两 相中的有效浓度(即分子形式一样)的比值; 而D表示实际平衡条件下被萃物在两相中总浓 度(即不管分子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比值。 分配比随着萃取条件变化而改变。
②分离系数: A/B = DA / DB
“表示两种分离组分分离的可能性和效果”
问题: DA 和DB相差不太大,如何处理?
质由水相转入另一与水相不互溶的有机相后
实现分离的方法。
萃取分离特点:简便 、快速、应用广
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
1.为什么溶质会转移? 2.如何达到分配平衡?
水相:样品液 试剂 萃取体系 有机相:萃取剂 / 溶剂
含Ni2+水溶液(水相) 丁二酮肟萃取剂
氨性缓冲液(pH9) 加入CHCl3有机相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所关注的是被萃物 分配在两相中的实际总浓度各为多少,而 不是它们的具体存在的型体。
分配比
D
C A( 有 ) C A( 水 )
即,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萃取平衡时,被萃物质 在有机相和在水相的总浓度之比。
分配系数和分配比的比较
●概念不同,关注的对象有差别 ●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分配比随着萃取条件变化而改变。 因而改变萃取条件,可使分配比按照 所需的方向改变,从而使萃取分离更 加完全。
10mL氯仿一次萃取,E = 95.6%
10mL氯仿分二次萃取:
第一次,E 1= 91.5%
第二次,E 2= 99.3%
可见,连续两次萃取提高了萃取率。
§4.1.2
有机化合物的萃取
有机物的溶解规律: 极性有机化合物,包括易形
成氢键的化合物或盐类,通常溶于水而不溶于非极 性或弱极性有机溶剂;非极性或弱极性有机化合物 则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非极性和弱极性有机溶剂。
Kex [ MRn ] 有 [ H ]n [ M ][ HR]n 有
当萃取反应达到平衡时,金属离子在两相中的分 配比为:
D [ C M ]有 [ C M ]水 [ MRn ] 有 [ M n ] [ MRn ]
上式可进一步简化:
D
[ MRn ] 有 [ M n ]
[ MRn ] D [ MRn ] [ M n ] D K p n [ R ]n
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能强化溶剂萃取的效率, 使固体或半固体试样中的某些有机成分与基体 有效地分离,并能保持分析对象的原本化合物 状态。 特点:快速、节能、节省溶剂、污染小;有利 于热不稳定物质,较少受被萃物极性的限制 实验条件:萃取剂及用量,时间、温度和压力 应用:提取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等污染 物;动植物中的天然产物
在实际工作中, pH1/2 常用来表示某一萃取体系中,不同金 属离子的萃取能力。
nHRorg
有机相 水相 1. KD nHR 2. Ka Mn+ + nR3. Bn MRn MRn,org
4. KP
萃取平衡关系图
1)
萃取剂在两相中的分配 HR水HR有
KD
[ HR] 有 [ HR]
HR R H [ R ][ H ] Ka [ HR]
2) (弱酸)萃取剂在水相中的电离
)n
从分配比公式可以看出: 分配比与被萃物的浓度[Mn+]无关,即不管 其含量多少,萃取率都一样,符合定量分离 的要求; 决定螯合物萃取的分配比大小有许多因素, 包括萃取剂的Ka, KD及其浓度以及水溶液的pH 等; 在同一萃取体系中,不同离子的分配比是 水溶液pH和萃取剂浓度的函数。
● 羧酸、酚、胺和酮混合物的分离 ● 甲苯、苯胺和苯甲酸的分离
§4.2 液固萃取----索氏 (Soxhlet) 萃取
液固萃取,又称浸取或提取,是一种分 离和富集某些天然产物、生化试剂和添加剂 的有效手段。由于溶剂渗入固体试样内部是 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液固萃取需要较长的 时间,一般需要连续萃取。
H O Ni
2+
O
CH3
C C
N N
OH OH
CH3 CH3
O
C C
+ 2
CH3
CH3 CH3
Ni(H2O)62+
丁二酮肟
H
NiDx2/CHCl3
中和电荷
引入疏水基
萃取剂----“运载工具”
亲水性水合阳离子→中性疏水螯合物 → 萃入有机相
+
8-羟基喹啉
萃取法基本参数
① 分配定律和分配比
分配比可以衡量被萃物在一定条件下进入有机相的
难易程度,但它不能直接表示出被萃物有多少量已 被萃取出来。那么,如何表示萃取完全程度 呢?
萃取率 (Extractability / Percent Extration))
被萃物在有机相中的量 E (%) 100 被萃物在两相中的总量
E [ M ] 有 V有 [ M ] 有 V有 [ M ] 水 V水 100
3)
螯合反应
M n nR MRn [ MRn ] n [ M n ][ R ]n
M n nHR有 MRn有 nH Kex [ MRn ] 有 [ H ]n [ M ][ HR]n 有
4)
螯合物在两相中的分配
萃取反应为: M n nHR有 MRn有 nH
§4.1.2 金属螯合物的萃取
典型的金属螯合剂有Ox, H2Dz, DDTC, APDC等。 螯合物萃取萃取具有如下特点: 金属螯合物通常具有较大的分配比 金属螯合物在有机相的溶解度一般不大。 可用于萃取分光光度测定
萃取平衡
金属螯合物萃取体系不单是螯合物在两相 中的分离问题,而是牵涉到许多因素,如金 属离子性质、螯合剂性质、溶剂性质、溶液 酸度和其它络合剂等。现分别讨论如下:
w1 w0 (
V水 DV有 V水

每次用V有 新鲜溶剂,连续萃取n次,则水相被萃物的剩 余量为:
wn w0 (
V水 DV有 V水
)n
萃取进入有机相的被萃物总量为:
V水 DV有 V水
w w0 wn w0 [1 (
)n ]
w0 wn E (%) 100 w0
n [ HR ] K P n K an [ H ]n
[ MRn ] 有
[ HR] 有 n 1 K P n K ) n ( KD [H ] n [ HR] 有 n K P n K a ( ) n KD [H ]
n a
K ex (
[ HR] 有 [H ]
0.01 0 50 100
E%
D
E%
1
50
9
90
99
99
999
99.9
萃取率与萃取次数的关系─多次萃取
设水相体积为V水(mL),水中含被萃物W0 (g),用V有 (mL)萃取剂萃取一次,水相中剩 余W1 (g)被萃物,则
D [ M ]有 [ M ]水 w0 w1 ( ) / V有 ( w0 w1 )V水 FW w1 w1V有 ( ) / V水 F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