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劝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9课《劝学》课件(共64张PPT)
绝:1、停止 2、 隔绝 3、到了极点 4、非常 5、横渡
望:1、眺望 2、盼望 3、名望 4、农历每月十五
一词多义: 于:1、青取之于蓝
2、而青于蓝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而: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吾尝终日而思矣 5、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 在动词“参省”前,作状 语,当“每日”讲。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 用在动词“食”、“饮” 前,作状语,当“向上” (指在地面上),“向下” (指在地下)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 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 词,活用作动词。
本段旨在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对人性改 造的价值。
9
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 比 喻 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改变自己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完善自己。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变化 提高 变化 不可逆 木、金
结论:
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形作名 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 高处) 3、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使动用法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 使…弯曲) 2、加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的使动 使…走的快)
望:1、眺望 2、盼望 3、名望 4、农历每月十五
一词多义: 于:1、青取之于蓝
2、而青于蓝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而: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吾尝终日而思矣 5、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 在动词“参省”前,作状 语,当“每日”讲。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 用在动词“食”、“饮” 前,作状语,当“向上” (指在地面上),“向下” (指在地下)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 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 词,活用作动词。
本段旨在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对人性改 造的价值。
9
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 比 喻 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改变自己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完善自己。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变化 提高 变化 不可逆 木、金
结论:
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形作名 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 高处) 3、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使动用法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 使…弯曲) 2、加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的使动 使…走的快)
高中语文《劝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023/5/14
生产计划部
第二十七页,共27页。
荀子: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 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宇宙观方面,荀子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 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 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 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 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 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 素的唯物思想。
明显,显著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名词作动词,
游水
于物也。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强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憎恨
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快
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嫉妒
5、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病
第十页,共27页。
第二课时
劝学
——荀子
第十一页,共27页。
积
方法态度 坚持不懈
(十一喻)
专心致志
舍之 不舍
不折 可镂
用心一
用心躁
持
专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课堂练习
1、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
参考答案:
1、知识如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 知识就会枯竭。
2、空虚的头脑若以知识来充实,犹如雨水浇灌着干旱的土地,使它 能恢复生气。
孔子:“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朱熹: “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 子思(儒学家)“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
之、笃行之。 宋濂: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课件 (53张PPT)
教
1、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其作品。
学
2、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
目
式等了文解作言者文生平知、思识想并及其掌作握品.文化常识。
标
3、熟读背诵全文,学习本文比喻
论证和对比论证,理解学习的意义、
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二、解题
劝 学
作者以《劝学》为
题目,勉励人们要不
鼓 停止地坚持学习,只 励 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
发展才能,培养高尚
学 的品德。“劝”这个
习
字统领全篇,告诉我 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
努力学习的文章。
三 、 作 家 作 品
四、预习设计
1、根据课文填空 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 ⑵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 ⑶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 ⑷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 。 《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 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⑸《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跂( qì )而望矣 舆(
)马 生(
)非异也
跬( )步 骐骥(
) 驽( )马
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 埃( āi )土
二螯(
) 蛇鳝(
)
用心躁( zào)也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 朗
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读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
中:符合 。绳:拉直的墨线。輮:使……弯曲 。虽:即使。 有:又 。 暴:晒;槁暴,晒干。挺:直。 然:这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9《劝学》课件
学习 要专一 (对照)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喻体 (即: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 2.设喻方式多样:正面、反面设喻。 3.设喻和说理紧密结合,情势灵活。
学习很重要,这个道理谁都懂。但说服别人还真不 易。现在,请同学们两个人为一组,一个扮演不爱学 习或学习不讲方法的人,另一个同学对其进行劝导。
“劝”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劝”是劝勉、鼓励意思。作者以《劝学》 为题目,鼓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 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走近荀子及作品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的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 于兰陵。荀子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 后一个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主张人性恶, 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认为人定胜天。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 法、术治理国家。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
要求:对话的时候双方要摆明自己的观点,而劝导 者在劝导对方时,要尝试用比喻论证或对照论证的方 法(也可引用课文中荀子的原话)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荀子》二十卷,现存32篇,由荀子和弟子所著。该书由《论 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 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 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补充:
荀子与孟子在人性的问题上,持对峙的观点:孟子主张“性善论”, 荀子主张“性恶论”,但他们都很重视教育和学习的作用。
12
人,要靠后天学习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喻体 (即: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 2.设喻方式多样:正面、反面设喻。 3.设喻和说理紧密结合,情势灵活。
学习很重要,这个道理谁都懂。但说服别人还真不 易。现在,请同学们两个人为一组,一个扮演不爱学 习或学习不讲方法的人,另一个同学对其进行劝导。
“劝”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劝”是劝勉、鼓励意思。作者以《劝学》 为题目,鼓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 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走近荀子及作品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的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 于兰陵。荀子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 后一个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主张人性恶, 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认为人定胜天。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 法、术治理国家。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
要求:对话的时候双方要摆明自己的观点,而劝导 者在劝导对方时,要尝试用比喻论证或对照论证的方 法(也可引用课文中荀子的原话)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荀子》二十卷,现存32篇,由荀子和弟子所著。该书由《论 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 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 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补充:
荀子与孟子在人性的问题上,持对峙的观点:孟子主张“性善论”, 荀子主张“性恶论”,但他们都很重视教育和学习的作用。
12
人,要靠后天学习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学课件(共44张ppt)
“鞣”通“煣”,使……弯曲
2、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日。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
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使……弯曲
形容词作名词
• 1、其曲中规 (形作名 曲度、弧度)
古今异义词
1、金就砺则利
古义:泛指金属 今义:专指黄金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古义:地下水 今义:阴间
特殊句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心一也。(句式特点:定语后置句 )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向上吃尘土向 下喝地下水,用心专一。
延伸拓展
古乐府诗 《长歌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
虽有稿暴,不复挺者
知名而行无过矣
C、
吾尝终日而思矣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答案:D
3、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求人可使报秦者。 •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答案:B
寒于
輮
直木 木 金
绳 砺
轮 直 利
引申 推 论
人
客观事物变化过程 发展、提高
学习
提高、发展
引申 推 论
人
人工改造
客观事物
改变原来
状况
博学
知明而行无过
第一段: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青出于蓝
能提高自己,
超越前辈
冰寒于水Biblioteka 学知习明
的
而
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第9课《劝学》 (共32张PPT)精编课件
作 者 简 介
预习检测
中心论点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绳,輮以为轮,其 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 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 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 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 误了。
提出“性恶论”,进而更加强调教育和 “礼治”的作用,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 朴,多用排比和比喻。
劝:劝告,劝说,劝阻
——今义
解题:《劝学》 “劝”为何意?
劝,勉励。这个字统领全篇, 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要不 停止地努力学习的文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 ng绳輮(ró u 煣)以为轮其曲中zhò ng规虽有(yò u又)槁 gǎo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 直金就砺lì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ǐng乎 己则知(zhì 智)明而行无过矣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比天还大,时下食 品安全已被媒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造成国民 “谈虎色变”的恐慌心态。政府在指责厂商不良 行为,违法经营;媒体在指责职能部门严重失职, 监管不力;厂商在指责政府税负过重,营运成本 过高,不采取非正常措施,生存艰难;监管部门 在指责媒体推波助澜,报道失实;民众在指责政 府对社会管理失控,不作为、乱作为;好一个乱 象丛生。 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多年来, 我们丢掉和放弃了中华民族最传统的仁义道德、 礼义诚心教育,导致全民诚心缺失道德滑坡。国 家总理温家宝在和网民交流时也说:“我想对房 地产商说句话: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 液”,一个国家总理喊出“应该流着道德的血 液”,可见全民的道德底线已全面失守,从当前 官德、医德、师德社会顶层的道德水准可见整体 的道德现状有多么可怕。
人教版必修三 《劝学》 课件 (共31张)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
,
。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
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
也会有所成的句子:
,,
,
,。
10.荀子《劝学》说:
“
,
;
,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
让后波。”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
作者介绍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 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同 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 他认为人类天生有欲求,有欲求必有争夺,任 其天性发展,必做恶事,因此他提出“性恶论 ”,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质,所 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 ,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认为人和物都可以改 变,能改造好,能“知明而行无过”。
,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
,
。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
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
的关系的句子是:
,
。
8.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家 思想 比较
同 仁的思想
孔子 爱人
孟子 仁政
荀子 仁义
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它 有“劝告”“劝勉”“鼓励”的意思。“劝学”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9课 《劝学》课件(共82张ppt)
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
7.致②此 ( 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③专心致.志 (
)
答案 7.①动词 到达 ②动词 招引,招来 ③形 容词 尽,极
(二)虚词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② ③吾 则尝知终明日而.而 行.无思矣 过矣( (
) )
1.而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文本探究·思维培养
[ 整体感知 ]
本文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 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 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 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 养高尚品德。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基础,旁征博引, 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
第9课 劝 学
晨读在线·含英咀华
◎ 诗海撷英
偶成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赏析】 人生时光易逝,少年如果不珍惜时光,一 晃就要衰老。年轻时学习效果好,年纪大了学习就困难多 了。
从池塘春草到阶前梧桐叶落,这便是岁月的脚步。 它使人意识到人会很快老去。
这是朱熹的人生感悟,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 学业,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
◎ 名句集锦
有关“学习”的名句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也。——《论语》 3.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 别。——唐太宗
4.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王充
(2)直木“ 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客 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9《劝学》 课件 (共24张PPT)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人
为的。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 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 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 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 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 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 了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 子。
任务导学
劝学
《荀子》
劝 学
劝 勉
作者以《劝学》 为题目,勉励人 们要不停止地坚
学
持学习,只有这 样才能增长知识,
习 发展才能,培养
高尚的品德。
劝 学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 特殊句式。
2.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重 要性及学习的方法。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 反对比论证。
改变原来
状况
博学
知明而行无过
学习的 意义
青出于蓝 提
冰寒于水 高
輮以为轮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木受绳则直 改 变
金就砺则利
则知 明而 行无 过矣
跂而望 登高招 顺风呼
登高博见
见者远
推
闻者彰 论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一般的自然条件)
千里 绝江河
善假于物
推 (在利用自然条件的 论 基础上改进创造)
1.读课文,正音。 2.疏通文意,在课文中标注出重点实虚
词的意思。 3.找出本课中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
异义、一词多义字。 4.找出本课中文言句式。
小组展示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 5、文言句式
巩固练习
1. 《劝学》作者是 荀子,也叫 荀况 ,后世尊 称他为 荀卿 。 2. 学不可以已 可以:古义可以……把 今 能够 。
高中语文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劝学》课件 (26张PPT)
15
文本探究2
1.本段论述了关于学习的 什么内容?
2.采用什么方法来论述的?
比喻 、 对比
2020/6/16
16
跂而望
不如登高
学习的
作用 登高而招
见者远
善
顺风而呼
闻者彰
假 于
弥 补 假 舆马
物 致千里
不足
假 舟楫
绝江河
2020/6/16
17
终日 跂而望
须臾 登高之博见
必须依靠“学习”这个外部条 件
④跪:蟹的脚
⑤螯:蟹钳
⑥躁:浮躁,不专心
2020/6/16
21
文本探究3
1.本段论述了关于学习的 什么内容?
2.采用什么方法来论述的?
比喻 、 对比
2020/6/16
22
学习 方法 和态 度
积累 坚持 专心
2020/6/16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正面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设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20/6/16
10
文本探究1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学 学习的意义
不 非常重要,
学习应
可 不能停止.
采取的正确
以
态度和方法是
2020/6/16
不能停止
已
11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来阐述学习的意义?
比喻
2020/6/16
12
学习的 意义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2020/6/16
②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骐骥:骏马
④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2020/6/16
语文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3 3-9《劝学》 精品课件(共29张PPT)
日:时间名词,放在动词“参 省”前,作状语,当“每日、 每天”讲。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 词“食”、“饮”前,作状语, 当“向上”(指在地面上), “向下”(指在地下)讲。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
水:作“游泳”讲。能愿动词
或副词后的名词要用作动词。
终止 隔断 到了极点 非常 渡
挽弓当挽强
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大
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竭力,勉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
假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 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
与“真”相 对
吾尝跂而望矣
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希望
(4)用心一也 “数词作形容词”
一:作“专一”讲。
(4)句式特点:
木直中绳,輮以 为轮
省略句式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式
青,取之于蓝 蚓无爪牙之利
介词结构后 置
定语后置
无以至千里
固定句式
(5)重要文言实词: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青,取之于蓝 从
而青于蓝
比
于 善假于物也
对
赵氏求救于齐 向
使不辱于诸侯 被
所谓战胜于朝廷 在
二、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
学习的 意义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 词“食”、“饮”前,作状语, 当“向上”(指在地面上), “向下”(指在地下)讲。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
水:作“游泳”讲。能愿动词
或副词后的名词要用作动词。
终止 隔断 到了极点 非常 渡
挽弓当挽强
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大
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竭力,勉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
假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 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
与“真”相 对
吾尝跂而望矣
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希望
(4)用心一也 “数词作形容词”
一:作“专一”讲。
(4)句式特点:
木直中绳,輮以 为轮
省略句式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式
青,取之于蓝 蚓无爪牙之利
介词结构后 置
定语后置
无以至千里
固定句式
(5)重要文言实词: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青,取之于蓝 从
而青于蓝
比
于 善假于物也
对
赵氏求救于齐 向
使不辱于诸侯 被
所谓战胜于朝廷 在
二、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
学习的 意义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劝学》 课件 (39张PPT)
和
胜于蓝
2.金就砺则利 金 :古义 金属 今义 黄金
3. 【骐骥】一跃 ( 骏马 ) 驽马十【驾 】 ( 马走一天的路程 )
【锲】而舍之 ( 雕刻 )功在不【舍】 ( 停止) 4.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正音
中( zhòng) 輮( róu) 有( yòu ) 槁暴(gǎopù) 参省( cānxǐng) 臾( yú ) 楫( jí ) 生(xìng ) 跬( kuǐ ) 骐骥(qíjì) 锲( qiè) 镂( lòu )
青①:靛青(染料);②:蓝色(深)。 之:它。[代词,代指第一个“青”] 于①:从;②:比。 [介词] 蓝:一种草,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而:但是、可是。 [表转折的连词]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靛青(这种染料),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
的颜色深。
劝 学
重点句子讲解: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 学
是先秦时期儒 家学派最后一个代 表人物。韩非和 李斯都是他的学 生。他特别强调 教育的作用。主张 选贤任能,兼用礼、 法、术治理国家。 他的许多思想被法 家所吸取。
荀子思想概说
宇宙观 认识论 政治观 人性论
“制天命而用之”
“行”对于“知” 的必要和后天学习 的重要。
“法后王”
(主张效法当代圣明君王的 言行﹑制度,因时制宜。与 “法先王”相对 )
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 学
重点句子讲解:第一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停止 含义: ①: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
②:对学习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 能停止。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
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 可是,但是,转折连词 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 明显,显著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名词作动词,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游水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于物也。 辞 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5、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学习要珍惜时间 苏秦悬梁、孙敬刺股
匡衡凿壁、孙康映雪 车胤囊萤、羲之临池 左思补拙、江郎才尽 学习要讲究方法
得到的启示
学习要持之以恒
学习要勤奋刻苦
课堂练习
1、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
参考答案:
1、知识如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 了知识就会枯竭。
2、空虚的头脑若以知识来充实,犹如雨水浇灌着干旱的土地,使 它能恢复生气。
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 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
善假于物⑧也 ①假:借助,利用 ③利足:脚步快 ④致:达到 ⑤能水:指游水,能,动词 ②舆:车
⑥绝:渡
⑦生:通“性”,资质,禀赋
⑧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表修饰的连词 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3、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黑暗中的远征。 4、没有知识的头脑,像不长谷物的荒地 5、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 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 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朗自大。 6、勤奋的人,像一颗明珠,无时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懒惰的人, 像生了锈的铁,毫无用处。
本文的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
①正面设喻
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 “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②正反设喻
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 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 得更具体明白。 ③反复设喻
规律: 1.助词:①用在完整的句子后面 ,作语 气词,主要表示直陈语气,相当于“了, 啊,呢”, 可不译。②作句中语气词, 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③形容词词 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2.代词:①疑问代词,用在动词前面, “哪里”; ②指示代词,用在及物动词 后面,相当于“之”,可译为“他”、 “它”。 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4.兼词:用在非及物动词后面,译为 “于之”,兼有介词和代词两种词性
虽①有②槁暴③ ,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① 虽: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晒。 ④挺:直
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
①受绳:经墨线量过
②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③就:动词,靠近,接近 ④砺:磨刀石
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知 ④明而行无过⑤矣。
①参:验,检查 ②省:省察 ③乎:相当于“于”
④知:通“智”,智慧
⑤过:过错
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 乎己,则 知明而行 无过矣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学不可以已
分 论 点 比 喻 句
变化 提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学习的意义: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提高自己,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改变自己。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①焉:兼词,于此,译为:从这里。
②渊:深水
③德:品德
④得:获得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 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 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荀子》为文的特点,在于“雄浑”。其 学问渊博精深,所以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比如 《劝学》、在《富国》《王霸》篇中,纵横于古今,引述历代兴亡 鉴辙。而《天论》篇,则探微扶隐,极宇宙之玄奥,昌言“天道有 常”之旨。文章气势雄浑, 总结了治学经验,为后世传诵宗法为 诸子所不及。后人称其文“学分之足,了数大儒”(《艺概•文 概》)可谓中的之论。
小
结
课堂拓展
古人的”劝学“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 读 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孔子:“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朱熹: “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 子思(儒学家)“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 辩 之、笃行之。 宋濂: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劝,勉励。“劝 学”就是勉励世 人努力学习,只
有这样才能增长 知识,发展才能, 培养高尚的品德。
(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 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 他荀卿。汉代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 心稷下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 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 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强 憎恨 快 嫉妒 病
相当于“而”,连词
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 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跂而望 学习的 作 用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弥 补 不 足 假 舟楫
不如登高 见者远 闻者彰 善 假 于 物
假 舆马
致千里 绝江河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分论点 比 喻 句
学习
• 《荀子》二十 卷。由《论 语》、《孟子》 的语录体,发 展为有标题的 论文,标志着 古代说理文的 进一步成熟。
• 《荀子》大部分是荀 子所著,一小部分出 于其弟子之手,现存 20卷,32篇,内容 涉及哲学、政治、治 学、处世学术等。 • 《荀子》说理透彻, 气势浑厚,语言质朴, 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 一篇。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 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宇宙观方 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 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 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 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 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 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 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学”加一“劝” 字,是本文的主题,也 成了荀子对人们的谆谆 教导。当你懈怠的时候, 他告诉你要“锲而不 舍”;当你满足的时候, 他提醒你“学不可已”; 当你无助的时候,他告 诉你“登高而招”;当 你急躁的时候,他告诉 你“用心专一”。几千 年来,他是学子们的路 标和指针,激励一代代 学子不断努力和进取, 从成功走向辉煌。
①锲:刻
②镂:雕刻
③一:数作形,专一。
④跪:蟹的脚
⑤螯:蟹钳
⑥躁:浮躁,不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学习 方法 和态 度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正面 设喻 反面 设喻
学习
要积累 (对比)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积累 坚持 专心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学习 要恒心
(对比)
学习 要专一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对比)
课文结构图
中心论点 分论点 论 改变自己 提高自己 据 论证方法
学习的意义
学 不 可 以 已
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达到目标
比喻论证
善于积累
学习的方法态度
坚持不懈 用心专一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思考:文章主要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荀子: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 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 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 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 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 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 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 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 之”、“锲而不舍”。 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 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 “善假于物也”的道理。 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 一步论证。 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 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 “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
见 闻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空想
借 助 学 习 弥 补 不 足
学习的
作用: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弥补不足。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陆
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要靠后天学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 ;积水成渊② ,蛟 龙生焉;积善成德③ ,而神明自得④ ,圣 心备焉。
故不积跬①步,无以②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③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④ ,功在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