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伶官传序》的作者和作品背景;2.理解《伶官传序》的文言文阅读技巧;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伶官传序》的主题和写作手法;2.学会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和解读文言文中的难句;2.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进行翻译和理解。

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们对伶官传进行预热。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共同研读伶官传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3.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齐读、分析句意等方式,对伶官传序进行解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回忆和了解《伶官传序》的作者和作品背景,让学生们热身。

二、研读《伶官传序》(15分钟)1.教师进行整体导读:指导学生们快速浏览《伶官传序》,了解其主题和写作手法。

2.学生合作研读:学生们分组,共同阅读并理解《伶官传序》,并在小组内讨论彼此的理解。

教师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三、理解文言文阅读技巧(15分钟)1.教师进行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们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常见的句式结构和解读方法。

2.学生学习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分析和理解《伶官传序》中的难句,并尝试翻译和解读。

四、个别辅导与整体分享(15分钟)1.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学生们翻译和解读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和解答。

2.整体分享:学生们将自己的翻译和解读结果与全班分享,互相学习和探讨。

五、梳理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们梳理归纳他们对于《伶官传序》的理解和感悟,对于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们阅读整篇《伶官传序》,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以《伶官传序》为例,帮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1《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导学目标】1.了解《伶官传》的作者和背景2.掌握《伶官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了解《伶官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4.培养学生欣赏古典小说的兴趣和能力【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1.《红楼梦》中的“伶人”角色有哪些?2.你了解什么是“伶官”?他们在古代的生活和工作是什么样的?二、自学环节1.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章进行自学。

每组成员担任问题提出者或者问题回答者。

2.问题提出者的任务:针对所分的章节,提出3-5个问题,问题的涉及全文内容的主旨、细节和比较一类。

3.问题回答者的任务:要根据自己所负责的章节,认真阅读相关内容,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4.阅读结束后,主动汇总不同组的问题和回答情况,加深了解全文的主旨、情节和形式特点。

三、课堂讨论1.每组分别对所分的章节进行汇报,对关键问题和难点进行讨论和解决。

2.集体讨论和互动,更加深入透彻理解了小说的内涵和形式特色,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核心,在思辨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文化素养。

四、课后拓展1.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探究《伶官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加深对其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2.通过文学阅读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能力。

难点: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探究其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评价】1.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好的适应了高中的学习要求。

2.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适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3.学生通过本次导学案活动,更好的了解到《伶官传》的文学价值和人生智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心,掀起了一股学习经典、追求卓越的阅读热潮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伶官传》的内容和文学特色,增强了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意识。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2篇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2篇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篇4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

2、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法。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的相关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钩玄提要,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

难点: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英国培根在《培根随笔》中说:读史使人明智。

杜牧读六国之史,明白了骄奢暴虐可以亡国;苏洵读六国之史,看到了勇于抗敌才可以兴国。

那么欧阳修读五代之史,又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就一起去学习《五代史伶官传序》,去回到历史现场,鉴往知来。

二、写作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三、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的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伶官传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欧阳修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组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F.古今异义:至于3.能力目标:A.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B.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词类活用2.课文第三段。

教学难点:对名句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学法: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一、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位文学家的作品,苏洵、苏轼、王安石,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

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

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

是二十四史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

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

二、释题:师:伶,乐工,艺人。

伶官,乐工作了官。

《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

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作者宋仁宗景……。

高中语文_伶官传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伶官传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

论述了“盛衰之理,在与人事”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

2.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

《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中间要把历史情况略尤其是李存勖的“忧劳”而意气骄盛的战绩作补充,这有利于下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

3.文章平易流畅,正反对比鲜明深刻,句式整散结合,要求学生通过诵读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得到的历史教训。

让学生通过写作感悟“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知识与能力】1、了解时代背景及相关的文本知识;2、结合学案梳理归纳文中文言知识。

3.结合语境揣摩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理解、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当下,体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3分钟)著名词人李清照有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赞扬项羽是一个英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项羽引起了后世人的无限感慨。

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之理”的文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二、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三、文学常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

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

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学案博苑2013-04-16 09485d56b7b40102e5i1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学习掌握下列字词1.理解“原、恨、其、乃、纳、贼、泣、何其、本、逸豫、忽微”等11个常用文言词;2.归纳“与、归、遗”三个多义词的义项;3.辨析活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

二、能力目标背诵第三、四段,共192字。

三、德育目标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学习重难点】一、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重)二、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难)【学习方法】1、从诵读切人,摘出名句,把握的观点,理解针对北宋现实所总结的历史教训,结合课后练习第一、三、四题,以自学为主,解决基础字词。

2、结合课文后花边内附录的《新五代史·伶官传》书选内容,了解五代兴亡过程和庄宗李存勖其人其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疏通课文大意(一)背景资料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宇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续和发展了唐朝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

他团结并培养了大批古文作家。

如“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皆出其门下。

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奠定了一代文风。

2.五代。

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唐是李存勖(庄宗)建立的,其父李克用因出兵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

所以,依史家惯例,李存勖继位死后应被谥为“庄宗”。

3.庄宗大事年表908年,24岁,袭晋王之位于太原。

912年,攻燕。

913年,破幽州,“系燕父子(刘仁恭、刘守光)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于洛阳即帝位。

926年,皇甫晖、李嗣源叛乱,传人亦作乱,庄宗中流矢而亡,年42岁。

4.《新五代史》,“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为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称《新五代史》5.《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

高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教学课件+教学阐释】

高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教学课件+教学阐释】


的中心论点的?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内容加以分析。

程 ➢ 作者讲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过程,各有什么特点?
得失天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盛极一时

十五年沙场征战,身先士卒, 疆场驰骋百战归,克敌制胜酬壮志


探 究
失天下
衰颓不堪
只三载帝王生活,心幸伶人, 一夫夜呼惊帝梦,千秋霸业竟成空
能 力 提 升
——《伶官传序》教学阐释
教什么? 怎么教?
能力习得 渔 知识积累 鱼
学生 人 自我









目录
壹· 教材分析 叁· 教学重难点 伍· 教法和学法
贰· 教学目标 肆· 学情介绍 陆·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居高观课标
强化方向感
“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 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
难点:理解文字讲述的道理,学习欧阳修对国家 强烈的责任意识
五、教法 学法——内化生成 力
吟咏诵读法
学案导学法
合作探究法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学 过
【讨论探究】 【能力பைடு நூலகம்化】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营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 学 过 程



要反复诵读,要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过 程
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于漪

教 学
➢ 1、通过导学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高中语文 伶官传序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

高中语文 伶官传序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

伶官传序教学过程教师提出文言前置状语句的概念以及特征:概念:能翻译成“当……的时候”“等到……的时候”等的语句。

类型1:“也”字结尾句。

特征:“也”前为主谓结构。

例句: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类型2:“方”字打头句。

特征:“方”后往往跟着一个或若干个主谓结构甚至是复句式短语。

例句: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类型3:“及”字打头句。

特征:“及”后往往跟着一个或若干个主谓结构甚至是复句式短语。

例句:及仇雠已灭,……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讲析课文:1、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的体裁?(实际上是史论)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现代语意思是:盛衰在于人事。

3、由第1段可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明确:一问:例证法。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二问: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1、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身”。

2、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明确:“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3、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明确: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

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这一极盛到极衰,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

4、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板书作业。

《伶官传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伶官传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伶官传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理解识记常见文言词语、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了解作者观点及对人生的启示。

相关知识:1、关于序序是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读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做的序。

2、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3、关于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基础知识1、诵读全文,给加点字注音。

请其矢( ) 盛( )以锦囊方其系( )燕父子以组乱者四应( ) 伶( )官泣下沾襟( ) 盛( )衰之理誓天断发( ) 及仇雠( )已灭2、补写名句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形容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三、古今异义1、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3、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四、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2、归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而其归书也必速还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祈使语气)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反诘语气,同“岂”)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第21课伶官传序1.掌握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作者的历史观和文中所包含的个人努力决定成败的道理。

3.理解“满招损,谦得益”等名言警句的深刻含意。

4.学习本文结构文章的手法和论证方法。

“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即“艺人、乐工”;“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本文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是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于读者理解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1.六一居士。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吉州永丰人。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2.北宋文坛领袖。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革新的领导人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

他的散文多议论当世之事,切中时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他积极培养、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上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以散文的造诣为最高。

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4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最终被乘危作乱的伶人郭从谦用乱箭射死。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学习中掌握和巩固常用文言词语知识;(2)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说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异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2)懂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导学策略教学重难点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难点:弄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结论的评价。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课件PPT课时安排两课时主要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导学目标:了解相关资料,扫清字音障碍,能初步朗读。

学生活动个性补充导入新课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划船靠岸)船待。

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之亡我,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真的是天亡他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一、介绍及时代背景: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

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

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

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

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诗、词也有很高成就。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精选10篇)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德育目标: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教学重点:1、文中关键字、词、句。

2、文章议论思路。

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

(《醉翁亭记》)。

2、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3、由学生介绍欧阳修。

4、关于序。

5、背景介绍。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①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

(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②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

(“方其”领起下面分句一气贯通,有声势,不可一世的气概。

)③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④读出玉器,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

(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年级:高二编写:谢一彰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编制时间:2013--1班次:小组:姓名:使用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明确本文的中心,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4、背诵文中重点段落,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大声诵读、积累归纳、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庄宗的“壮”与“哀”的情感,用古代“人事”鉴今人生活,明确个人的主观努力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作用;懂得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重点难点预测】: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

【知识链接】1、简介“序”。

序,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 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等;别人代写的序叫“ 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古代另有一种“ 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

还有一种写在诗歌前面“ 诗序”,多交代与所咏诗歌有关的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如《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

2、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吉水(现在江西吉水)人。

幼年丧父,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

历史上,欧阳修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与宋祁等合写了《新唐书》,又自撰了《新五代史》,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3、写作背景:《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人教版高二选修)一、学习目标1.了解《伶官传序》的作者及其背景2.学习《伶官传序》的文学特点和创作背景3.理解《伶官传序》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二、课前预习1.预习教材,了解《伶官传序》的内容2.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作者冯梦龙的生平和作品三、课堂授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牡丹亭》这一舞台艺术的代表作,并向学生展示从《牡丹亭》到《长生殿》梦境演艺的脉络,进而介绍《伶官传序》这一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讲解】1. 冯梦龙及其作品背景介绍(冯梦龙生于明末清初,著有《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二刻拍案惊奇》《三言》等,被誉为是明清小说的巨匠之一。

)2. 《伶官传序》的文学特点(其笔触细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李弘、沈明霞等人物形象,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和描绘手法,以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3. 《伶官传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该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人性弱点和暴力现象,成为后来文学家的借鉴和启示。

)【讨论】1.对冯梦龙和冯梦龙的作品进行讨论,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创作手法。

2.对《伶官传序》的描写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讨论,理解其文学功底。

【拓展】通过阅读《伶官传序》,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到明清小说的文学特点和时代背景,增强其对中国文学的认识。

此外,学生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读书视野,通过多元的阅读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作业布置1.阅读《伶官传序》全文2.寻找其他明清小说,进行阅读和比较分析。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次阅读和探讨,学生应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冯梦龙作为明清小说的巨匠之一,其作品《伶官传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学案:伶官传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学案:伶官传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1.通过质疑解难,归纳梳理《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文中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2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一、导入了解基本知识1.关于“序”:序作为一种文体,序也作“叙”或称“引”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有助于读者理解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古代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等,前面都有一段序。

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2.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晚年又号,谥号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

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

著作有《六一诗话》、《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3.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

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2《伶官传序》学案设计(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2《伶官传序》学案设计(含答案)

《伶官传序》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过程和方法:分析课文结构,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的特点;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与态度: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二、导读1.了解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2.解题《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3.文章故事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导学案
一、基础积累: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永叔,晚年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读课文,正字音:
伶()官盛()衰之理盛()以锦囊()仇雠()契()丹三矢()逸豫()函()梁君臣之首
系()燕父子以组困于所溺()为()天下笑
二、课文解析及内容总结
1. 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推究)庄宗之所以(……
翻译划线的句子: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吗?
段意: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这一立论的根据。

第二段:世言(世人传言)晋王之将终(临死)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为兄弟,(1)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遗留的仇恨)也。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志!”庄宗受(接)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祭祀)庙,请
段意:论证中心论点。

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

第三段:(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敌)已灭,天下已定,(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匆忙)东出,未及(没有等到)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4)满招损,谦得益。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翻译划线句子:
(1)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

(2)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

(3)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4)“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5)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段意: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中心论点。

第四段:故方(当)其盛也,举(全)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被)天下笑(讥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的事物困扰,
段意: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2.结构总结:
三、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⑴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名作动,订立盟约)⑵而告以成功(动作名,成就了的功业)
⑶函梁君臣之首(名作动,用匣子装)⑷一夫夜呼(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盛衰由于人事
忧劳可以兴国
后唐庄宗失天下总

提出论点:


正面
后唐庄宗得天下分

反面
逸豫可以亡身


满招损,谦受益


得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⑸乱者四应(名词作状语,在四面)⑹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向东)
⑺忧劳可以兴国(使动,使……兴旺)⑻逸豫可以亡身(使动,使……灭亡)
⑼祸患常积于忽微(形容词作名词,细小的事情)⑽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作名
2、文言句式
A、燕王,吾所立
B、此三者,吾遗恨也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盛以锦囊
E、系燕王父子以组
F、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G、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词结构后置句:(CE)被动句:(FG)判断句:(AB)省略句:(D)
3.一词多义
(1)与
与尔三矢(给,动词)无乃尔是过与(读yú,通“欤”,语气助词)尝与人佣耕(为,给,替。

介词)
与其所以失之者(和,连词)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动词)
(2)易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形容词)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副词)
以乱易整,不武(替代,动词)
(3)归
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附,依附)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
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若水之归下也(归聚,汇聚)
(4)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5)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形容词,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动词,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强盛)
(6)困
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陷入困境)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
(7)微
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8)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4.古今异义(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人为之事)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表原因)今义(表结果)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古代指一般的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
(4)系燕父子以组古义(绳索)今义(因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而结合成的小单位)四、讨论·探究
作者写李存勖盛衰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中作者通过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说明了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哉”。

请同学们在古今历史上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例句中加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B)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A.自然之理也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当窗理云鬓,
2.下列句中的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AC)
A.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B.举以予人
C.举世无双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3.下列四句中的“其”与其他三项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D)
A.请其矢,盛以锦囊 B.与其所以失之者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下列四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D)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智勇多困于所溺索 D.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5.下列四句加线的词,与“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C)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晋军函陵 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6.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传说晋王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枝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原文并没有否定天命)
C庄宗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会被自己耽溺的东西所害,
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