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精品PPT课件新版
合集下载
神经定位诊断学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 颅神经的检查
• 二、视神经的检查 1. 视力检查 可应用远或近视力表。 小于1.0即为视力减退,视力减退到
0.1以下不能用视力表检查时,可嘱患者在 一定距离辨认检查者的手指(数指、手动), 记录其距离以表示视力。视力减退更严重 时,可用电筒检查患者有无光感,完全失 明时光感也消失。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影响 视力的眼部病变。
第二节 颅神经的检查
• 七.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 这两对脑神经在解剖及功能上关系密切,常同时受损,
故同时检查。 1.运动
发音是否低哑或带鼻音,饮水是否呛咳、吞咽是否困难。 嘱患者张口观察软腭及腭垂位置。一侧麻痹时,该侧软腭 变低,腭垂偏向健侧。嘱患者发“啊”音,正常时两侧软 腭均上提,腭垂居中;一侧麻痹时,该侧软腭上提差,腭 垂更向健侧偏。需要时用间接咽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情况。
第二节 颅神经的检查
• 2.视野检查 视野是指患者正视前方,在眼球不动的情
况下能看到的范围。一般用手试法:让患者背光 与检查者面对面坐,相距约60cm,试左眼时,患 者用右手遮其右眼,注视检查者的右眼。检查者 则用左手遮住左眼,用右眼注视患者左眼,检查 者用示指或白色物体在两人中间分别从上内、下 内、上外、下外的周围向中央移动,至患者能见 到手指或试标为止,检查者 以本人正常的视野与 患者的视野比较,可粗测患者的视野是否正确。 用同法再试患者右眼。精确的测定要用视野计
第二节 颅神经的检查
• 四、三叉神经 1.面部Leabharlann 觉:与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感觉一样。用针、
棉签以及盛冷,热水的试管分别检查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 皮肤的痛、触和温度觉,两侧对比。
2.咀嚼肌群的运动 先观察咬肌、颞肌有无萎缩,再用双手分别按在两侧 该肌肉上,让患者作咀嚼动作,注意有无肌张力与收缩力 减弱,两侧是否相等。 嘱患者张口,以露齿时上下门齿的中缝线为标准,如 下颌偏向一侧,指示该侧翼肌麻痹,这是因为健侧翼肌收 缩,使下颌推向患侧所致。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新版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培训课件.ppt

一、诊断原则 1、纵向定位
明确病变的上界及可能的下界 注意脊髓受损平面 和椎体的关系。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2、横向定位 硬膜外或硬膜内的定位 脊髓内或脊髓外的定位 脊髓内部的精细定位
3、病因诊断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脊髓纵向定位诊断 (一)确定脊髓病变平面的
主要依据
1、运动障碍 a 节段性运动障碍 肌肉萎缩、肌束震颤 b 瘫痪类型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三)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1、重症肌无力:
部位——眼外肌、面肌、咀 嚼肌、延髓肌、肢带肌和呼吸 肌。
特征:病理性疲劳, 少见肌萎缩及反射改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突触前膜病变: 多为骨盆带肌无力, 常有疼痛等。 肌无力活动后减轻。 多见于50以上的男性, 常为肺癌的副肿瘤综合征。
4、6区病变: 肌张力高,反射高, 病理反射阴性。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十)癔病性瘫痪 1、不符合上述部位和瘫痪的
特点。 2、鲜明的心理因素。 3、性别、年龄特征。 4、人格特征。 5、暗示有效。
感觉障碍的定位
一、感觉障碍的性质 (一)阳性症状: 刺激性症状——
疼痛、感觉异常、发冷感等。 (二)阴性症状: 破坏性症状——
有颈丛(枕神经区)、臂丛和腰 骶丛。
感觉障碍的定位
(八)、神经干型 按神经干分布区的感觉缺失。 如坐骨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或
正中神经分布等。
感觉障碍的定位 (九)、末梢型 从肢体的最远端开始, 逐渐向近端波及。 由远向近呈梯级样。
感觉障碍的定位 纯末梢型感觉障碍 多见于异烟肼中毒、某些遗传性
神经病或糖尿病等。
周围神经损害
肌源性:不符合神经分布,瞳孔不 受影响。 重症肌无力:波动性 恶性突眼:甲状腺损害 + 水肿 + 肌肉变粗 线粒体脑肌病:KSS 肌营养不良:眼咽型
明确病变的上界及可能的下界 注意脊髓受损平面 和椎体的关系。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2、横向定位 硬膜外或硬膜内的定位 脊髓内或脊髓外的定位 脊髓内部的精细定位
3、病因诊断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脊髓纵向定位诊断 (一)确定脊髓病变平面的
主要依据
1、运动障碍 a 节段性运动障碍 肌肉萎缩、肌束震颤 b 瘫痪类型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三)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1、重症肌无力:
部位——眼外肌、面肌、咀 嚼肌、延髓肌、肢带肌和呼吸 肌。
特征:病理性疲劳, 少见肌萎缩及反射改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突触前膜病变: 多为骨盆带肌无力, 常有疼痛等。 肌无力活动后减轻。 多见于50以上的男性, 常为肺癌的副肿瘤综合征。
4、6区病变: 肌张力高,反射高, 病理反射阴性。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十)癔病性瘫痪 1、不符合上述部位和瘫痪的
特点。 2、鲜明的心理因素。 3、性别、年龄特征。 4、人格特征。 5、暗示有效。
感觉障碍的定位
一、感觉障碍的性质 (一)阳性症状: 刺激性症状——
疼痛、感觉异常、发冷感等。 (二)阴性症状: 破坏性症状——
有颈丛(枕神经区)、臂丛和腰 骶丛。
感觉障碍的定位
(八)、神经干型 按神经干分布区的感觉缺失。 如坐骨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或
正中神经分布等。
感觉障碍的定位 (九)、末梢型 从肢体的最远端开始, 逐渐向近端波及。 由远向近呈梯级样。
感觉障碍的定位 纯末梢型感觉障碍 多见于异烟肼中毒、某些遗传性
神经病或糖尿病等。
周围神经损害
肌源性:不符合神经分布,瞳孔不 受影响。 重症肌无力:波动性 恶性突眼:甲状腺损害 + 水肿 + 肌肉变粗 线粒体脑肌病:KSS 肌营养不良:眼咽型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距状沟两侧。
整理课件ppt
7
视觉通路不同部位受损时, 引起的症状:
A:一侧视神经损伤可致该侧
视野全盲;
B:视交叉的交叉纤维损伤致
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
C:一侧视束以后的部位受损,
致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
D:一侧视交叉外侧部的不交叉
纤维损伤,则患侧视野的鼻
整理课件ppt 侧半偏盲。
8
视神经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整理课件ppt
3
(一)颅神经的分布
I—IV : 位于中脑
V—VIII: 位于桥脑
IX—XII:
位于延髓
整理课件ppt
4
整理课件ppt
5
(二)颅神经
1. 嗅神经 : 鼻粘膜 入 颅 进入嗅 球,传导嗅觉。
整理课件ppt
6
2.视神经视觉传导通路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
状体 视辐射
经内囊
脑
薄束核和楔
束核
发出纤维交叉
至对侧,形成内侧丘系
止于丘脑
经内囊
中央后回。
整理课件ppt
26
痛、温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 传导通路:
皮肤感受器 入脊髓后角
经后根进 发出纤维
交叉至对侧上行
脊髓丘脑侧束
丘脑
经内囊
中央后回。
整理课件ppt
27
痛、温觉传导通路
2.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
头面皮肤感受器 三叉神 经节细胞 三叉神经
整理课件ppt
16
8.听神经:略 9.10.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主要:支配茎突咽肌 及咽喉肌。
整理课件ppt
17
11.副神经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小脑半球病变:同侧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减
低、肢体性共济失调
蚓部病变:躯干性共济失调
2019/9/5
43
2019/9/5
44
五、大脑半球病变
额叶病变: 毁坏病变
刺激病变
中央前回 对侧偏瘫或单瘫 对侧限局性痉挛发作
额中回后部 注视病灶同侧
注视病灶对侧
额下回后部 运动性失语和书写不能
前额叶
出现智能障碍、社会能力减退、行为障碍
2、脊后动脉综合征 一侧或双侧脊髓后1/3损害, 少见。
2019/9/5
20
2019/9/5
后索
后根 皮质脊髓束
C TL S 脊髓丘脑束
前白联合 21
前根
脊髓病纵向定位诊断:
1.纵定位:①运动方面: 上肢
高颈段 上运动神经元体征 颈膨大 下运动神经元体征 胸段 腰膨大
下肢 上 上 上 下
2019/9/5
下颌偏向患侧
面神经损害:同侧周围性面瘫
听神经损害:听神经聋
舌咽、迷走神经损害:真性球麻痹
舌下神经损害:伸舌偏向患侧伴同侧舌肌萎缩
2019/9/5
41
2019/9/5
42
四、小脑病变
功能:平衡、共济运动和肌张力
肢体性共济失调:同侧肢体指鼻、轮替及跟膝
胫试验不准,张力及腱反射低
躯干性共济失调:行走不稳,Romberg征阳性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 病史和检查:详尽的病史、认真的查体,必
要的 辅助检查
• 定位诊断:
根据症状和体征,结合解剖、生理和
病理知识,推断病变部位的诊断过程。
• 定性诊断:
根据起病方式、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精品PPT课件(参考)新版

25
(二)临床表现:
1、耳聋: A传导性聋:外耳病变(炎症、阻塞等) B神经性聋:
耳蜗性聋:内耳病变所致,如病、迷路炎等。听 力减退以高音频为主,多伴有眩晕。
神经性聋:听神经病变所致,如听神经瘤等。听 力减退以高音频为主,多伴有眩晕。
中枢性耳聋:由于双侧耳蜗神经核及核上听觉中 枢径路的损害所引起的听力减退,如松果体瘤累 及中脑下丘。
▪ 视辐射全部损害: ▪ 病人对偏盲常
无感觉,偏盲侧 瞳孔对光反应存 在,视野的中心 部常保存,成为 黄斑回避。
1
(3)核间性眼肌麻痹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 一个半综合征
2
1)对光反射 光线传入
视网膜
视神经 中脑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副核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瞳孔括约肌
3
四、三叉神经
8
2、感觉减退: 三叉神经受损,颜面部温、痛、触觉减退。 3、运动障碍: (周围性) 张口下颌偏歪,咀嚼无力。
9
4、角膜反射弧
角膜刺激后通过以下途径引起闭眼反应:
角膜
三叉神经眼支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两侧面神经核
面神经
眼轮匝肌
10
5、三叉神经脊束核部分受损: 出现颜面部温、痛觉减退、触觉存在。(脑桥
脑桥延髓沟 (中)
茎乳孔
下颌下N节
舌前2/3 味觉
舌下腺
下颌下腺
17
3、内脏感觉纤维
▪ 起自舌前2/3味觉 鼓索支 面神经管的膝状神经节(第 Ⅰ级神经元交换) 孤束核 上部(Ⅱ级) 丘脑(Ⅲ级) 皮层中央后回下部。
18
Ⅶ
面神经核 上泌延核 孤束核
面神经 n.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缓慢的迂曲的和蠕动特点的异常动作,当动 作持续时最好把它看成是异常姿势,这时则 采用肌张力障碍一词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61604PPT112页

丘脑比邻病变定位诊断
丘脑比邻病变定位诊断
病变症状和体征: 1、颅内压升高:因松果体病变压迫第三脑
室和中脑导水管所致。 2、内分泌变化:可见早熟、第二性征不全
和尿崩症等。
丘脑比邻病变定位诊断
3、上视或下视麻痹:四叠体受压,瞳孔反 应异常常见,有时有眼震。典型的眼征 是“丘脑眼”——落日眼、针尖瞳孔。
4、耳聋:见于四叠体受压,常见。 5、动眼神经麻痹:四叠体区病变特征之一。
顶叶病变定位诊断
3、运算不能、失用、失认、构图不能、空 间定向障碍等,见于次顶叶病变。
4、纯失读:角回病变,极罕见。 5、失算—失写—左右失认:又称
Gerstmann’s综合征,见于优势侧角回病 变。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简要解剖: 外侧裂以下、枕叶以前的皮层区域
称为颞叶。有上、中、下三个横回,分 别以颞上、下沟为界。 1、听觉机能:听觉综合分析机能。
6、眩晕:颞上回中、后部的刺激性病变可 导致眩晕。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7、眼运动障碍:颞上回中、后部负责探测 附近皮层接受的音响刺激定位,病变时 听眼反射障碍。
8、颞叶刺激征:也称为颞叶释放征,包括: 幻嗅、精神运动性癫痫、睡梦状态、听 幻觉和发作性性行为异常等。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病变体征: 1、相限偏盲。 2、感觉性失语。 3、其它。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2、感觉性失语: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 出现语言理解功能严重缺陷,又称 Wernicker氏失语。
3、阅读书写障碍:损害部位亦为优势半球 颞上回后部,与理解不能有关。
4、健忘性失语:又称命名性失语,优势半 球颞叶后部及顶叶下部的所谓语言形成 区病变。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5、记忆障碍:不伴智能障碍的近记忆缺失, 见于颞叶内侧面,尤其是海马的破坏性 病变。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及定位诊断)PPT

缓解症状。
常用的物理治疗包括电刺激疗 法、超声波疗法、按摩疗法、 针灸疗法等,具体治疗方法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而定。
物理治疗过程中,患者需积极 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进 行治疗,不可自行更改治疗方 式或停止治疗。
同时,患者需注意观察身体反 应,如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加 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治 疗方案。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神经系统传导障碍,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无 法有效缓解症状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前,患者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确保 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神经减压术、神经重建术等,具体 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同时,患者需了解手术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积极配合 医生的治疗方案,以便尽快康复。
症状
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感觉异常等,具体 症状取决于受损的周围神经类型和部位。
治疗
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针对不同病因和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
04
神经系统传导障碍的诊断方 法
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
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判断神 经传导是否正常,有助于诊断神 经根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通过测定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和 潜伏期,评估神经传导功能,有 助于诊断周围神经病变。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通过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观察 颅脑内部结构,有助于诊断脑出血、 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
MRI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技术,生成脑部 高分辨率图像,有助于诊断脑部肿瘤 、脑血管疾病等。
神经活检
• 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取部分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 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金标准。
常用的物理治疗包括电刺激疗 法、超声波疗法、按摩疗法、 针灸疗法等,具体治疗方法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而定。
物理治疗过程中,患者需积极 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进 行治疗,不可自行更改治疗方 式或停止治疗。
同时,患者需注意观察身体反 应,如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加 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治 疗方案。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神经系统传导障碍,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无 法有效缓解症状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前,患者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确保 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神经减压术、神经重建术等,具体 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同时,患者需了解手术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积极配合 医生的治疗方案,以便尽快康复。
症状
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感觉异常等,具体 症状取决于受损的周围神经类型和部位。
治疗
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针对不同病因和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
04
神经系统传导障碍的诊断方 法
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
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判断神 经传导是否正常,有助于诊断神 经根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通过测定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和 潜伏期,评估神经传导功能,有 助于诊断周围神经病变。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通过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观察 颅脑内部结构,有助于诊断脑出血、 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
MRI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技术,生成脑部 高分辨率图像,有助于诊断脑部肿瘤 、脑血管疾病等。
神经活检
• 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取部分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 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金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4.感觉异常: paresthesia无外界刺激而发生 的异常感觉。如麻木,痒,针刺,蚁走感, 灼热感,电击感,束带感
5.疼痛:pain 是感觉纤维受刺激的表现
(1)局部疼痛:系病变部位的限局性疼痛
(2)放射性疼痛 :疼痛可由局部放射到受累 感觉神经的支配区。如坐骨神经痛
(3)扩散性疼痛:某神经分支的疼痛可扩散 至另一分支分布区。手指远端挫伤-整个上肢
2
临床神经病学 概述
是人体最精细的系统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 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两个部分。前 者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 后者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系统的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 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断联休 克症状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缺损症状:指神经组织受损使正常神经功能减弱 或缺失(三偏征,面神经炎)
Clinical Neurology
1
临床神经病学 概述
定义:是研究神经系统与骨骼肌的病因、发 病机理、病理、症状、诊断、预后、治疗 和预防的一门科学 与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神经遗传学、 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放射学、 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 学等学科有关
26
27
第二节 运动系统
28
运动系统 概述
运动机能可分为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随意运动--有意识的,能随自己的意志而执 行的动作 不随意运动--不经意的,不受自己的意志控 制的动作。在正常情况下,它常伴着随意 运动而产生,协调着随意运动,使动作完 成准确,保持机体正常姿势
15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二)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指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 (较强的疼痛感)
16
2.感觉倒错:dysesthesia 对某种刺激的感觉错误。如冷的刺激产
生热的感觉,非疼痛性刺激却诱发疼痛感 觉
3.感觉过度: hyperpathia 一般发生在感觉 障碍的基础上。感觉的刺激阈增加, 反应 时间延长,强烈,定位不明确。见于周围 神经或丘脑病变
(4)灼性神经痛:为烧灼样剧烈疼痛
18
感 觉 障 碍 定 位 诊 断
19
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一)周围神经损害: 各种感觉成分绝大多数都在同神经内进入 脊髓,因此完全断离时,支配区域各种感 觉均丧失
20
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1.末梢型:对称性手套和袜套样分布。如:多 发性神经炎 2.神经干型:感觉障碍大片状分布,沿神经 干压痛 3.神经丛型:多片状分布 4.神经后根型:阶段性分布,根性疼痛
12
感觉系统 解剖生理
肢体的分布规律较复杂 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的阶段性感 觉分布不同 每个感觉根或脊髓阶段支配一片皮肤的感 觉,称皮节 重叠支配:绝大多数的皮节是由2~3个神 经后根重叠支配
13
髓内感觉传 导束的层次排列
对诊断脊髓病 变有重要价值
14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 (一)抑制性症状: 感觉径路被破坏或功能受抑制时-→感觉缺 失或感觉减退(痛温触深) 如果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 感觉保存 -→分离性感觉障碍
23
24
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1.丘脑性损害: 对侧各种感觉缺失 刺激性-→对侧自发性疼痛,弥漫性,一般 镇痛剂无效 2.内囊性损害:内囊后肢1/3损害 对侧偏身 感觉缺失
25
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3.皮质性损害: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附近 (第3,1,2区)。单肢感觉障碍 皮质性感觉障碍的特点是出现精细性感觉 障碍 刺激性病灶 -→感觉性癫痫发作 癔病性感觉障碍
7
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投射纤维 第三级N元
交叉 第二级N元
中枢突 第一级N元
周围突 感受器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丘脑腹后外侧核
对 脊髓丘系 侧 脊髓丘脑侧束
白质前连合
脊髓 I、V、VII、VIII层
背外侧束中上升1-2节段
后根外侧部 脊N节
脊N 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
S5 9
每一脊神 经后根的输入 纤维来自一定 的皮肤区域,此 种阶段性支配 现象于胸段最 明显
10
颈:C3 肩:C4 乳头:T4 剑突:T6 脐:T10 腹股沟:T12、L1
11
上肢:外侧:C5 、C6 中指:C7 内侧:C8 、T1 、T2
下肢:股前:L1-3 膝:L4
小腿内侧:L4 小腿外侧:L5 大腿后:L4-S2 鞍区:S3-5
中脑 脑桥 延髓 脊髓
8
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传
导通路
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投射纤维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中脑
第三级N元
对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脑桥
侧 内侧丘系
交叉 第二级N元
丘系交叉 薄束核、楔束核
延髓
中枢突
薄束、楔束 后根内侧部
C8
第一级N元
脊N节
T4
周围突
脊N
L3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21
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二)脊髓损害 1.后角型:单侧阶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病 变阶段痛温觉丧失,触觉、深感觉保存。 见于一侧后角病变(脊髓空洞症) 2.前联合型:双侧阶段性分离性感觉障 碍,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深感觉保存 3.传导束型:
22
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后柱损害--深感觉丧失和触觉减退,感觉性 共济失调 侧柱损害--脊髓丘脑侧束损害--对侧浅感觉 丧失 半侧损害Brown-Sequard Syndrome:损害 平面以下同侧中枢性瘫痪和深感觉缺损, 对侧痛温觉缺失如外伤、脊髓肿瘤早期 (三)脑干损害 交叉性感觉障碍
4
第二章 神经系统损害的 定位诊断
5
第一节 感觉系统
6
感觉系统 概述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觉器官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 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 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黏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 位置觉和振动觉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 认觉、定位觉和重量觉等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产生的过度兴奋 表现(大脑皮质运动区刺激性病变—部分性运
动性发作 )(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 释放症状:CNS受损-对低级中枢控制功能减弱-
低级中枢的功能表现出来(锥体束征) 休克症状:CNS急性局部性严重病变引起与之功
能相关 的远隔部位的神经功能短暂缺失 (脑休 克,脊髓休克)
4.感觉异常: paresthesia无外界刺激而发生 的异常感觉。如麻木,痒,针刺,蚁走感, 灼热感,电击感,束带感
5.疼痛:pain 是感觉纤维受刺激的表现
(1)局部疼痛:系病变部位的限局性疼痛
(2)放射性疼痛 :疼痛可由局部放射到受累 感觉神经的支配区。如坐骨神经痛
(3)扩散性疼痛:某神经分支的疼痛可扩散 至另一分支分布区。手指远端挫伤-整个上肢
2
临床神经病学 概述
是人体最精细的系统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 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两个部分。前 者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 后者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系统的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 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断联休 克症状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缺损症状:指神经组织受损使正常神经功能减弱 或缺失(三偏征,面神经炎)
Clinical Neurology
1
临床神经病学 概述
定义:是研究神经系统与骨骼肌的病因、发 病机理、病理、症状、诊断、预后、治疗 和预防的一门科学 与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神经遗传学、 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放射学、 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 学等学科有关
26
27
第二节 运动系统
28
运动系统 概述
运动机能可分为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随意运动--有意识的,能随自己的意志而执 行的动作 不随意运动--不经意的,不受自己的意志控 制的动作。在正常情况下,它常伴着随意 运动而产生,协调着随意运动,使动作完 成准确,保持机体正常姿势
15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二)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指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 (较强的疼痛感)
16
2.感觉倒错:dysesthesia 对某种刺激的感觉错误。如冷的刺激产
生热的感觉,非疼痛性刺激却诱发疼痛感 觉
3.感觉过度: hyperpathia 一般发生在感觉 障碍的基础上。感觉的刺激阈增加, 反应 时间延长,强烈,定位不明确。见于周围 神经或丘脑病变
(4)灼性神经痛:为烧灼样剧烈疼痛
18
感 觉 障 碍 定 位 诊 断
19
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一)周围神经损害: 各种感觉成分绝大多数都在同神经内进入 脊髓,因此完全断离时,支配区域各种感 觉均丧失
20
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1.末梢型:对称性手套和袜套样分布。如:多 发性神经炎 2.神经干型:感觉障碍大片状分布,沿神经 干压痛 3.神经丛型:多片状分布 4.神经后根型:阶段性分布,根性疼痛
12
感觉系统 解剖生理
肢体的分布规律较复杂 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的阶段性感 觉分布不同 每个感觉根或脊髓阶段支配一片皮肤的感 觉,称皮节 重叠支配:绝大多数的皮节是由2~3个神 经后根重叠支配
13
髓内感觉传 导束的层次排列
对诊断脊髓病 变有重要价值
14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 (一)抑制性症状: 感觉径路被破坏或功能受抑制时-→感觉缺 失或感觉减退(痛温触深) 如果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 感觉保存 -→分离性感觉障碍
23
24
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1.丘脑性损害: 对侧各种感觉缺失 刺激性-→对侧自发性疼痛,弥漫性,一般 镇痛剂无效 2.内囊性损害:内囊后肢1/3损害 对侧偏身 感觉缺失
25
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3.皮质性损害: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附近 (第3,1,2区)。单肢感觉障碍 皮质性感觉障碍的特点是出现精细性感觉 障碍 刺激性病灶 -→感觉性癫痫发作 癔病性感觉障碍
7
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投射纤维 第三级N元
交叉 第二级N元
中枢突 第一级N元
周围突 感受器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丘脑腹后外侧核
对 脊髓丘系 侧 脊髓丘脑侧束
白质前连合
脊髓 I、V、VII、VIII层
背外侧束中上升1-2节段
后根外侧部 脊N节
脊N 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
S5 9
每一脊神 经后根的输入 纤维来自一定 的皮肤区域,此 种阶段性支配 现象于胸段最 明显
10
颈:C3 肩:C4 乳头:T4 剑突:T6 脐:T10 腹股沟:T12、L1
11
上肢:外侧:C5 、C6 中指:C7 内侧:C8 、T1 、T2
下肢:股前:L1-3 膝:L4
小腿内侧:L4 小腿外侧:L5 大腿后:L4-S2 鞍区:S3-5
中脑 脑桥 延髓 脊髓
8
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传
导通路
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投射纤维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中脑
第三级N元
对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脑桥
侧 内侧丘系
交叉 第二级N元
丘系交叉 薄束核、楔束核
延髓
中枢突
薄束、楔束 后根内侧部
C8
第一级N元
脊N节
T4
周围突
脊N
L3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21
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二)脊髓损害 1.后角型:单侧阶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病 变阶段痛温觉丧失,触觉、深感觉保存。 见于一侧后角病变(脊髓空洞症) 2.前联合型:双侧阶段性分离性感觉障 碍,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深感觉保存 3.传导束型:
22
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后柱损害--深感觉丧失和触觉减退,感觉性 共济失调 侧柱损害--脊髓丘脑侧束损害--对侧浅感觉 丧失 半侧损害Brown-Sequard Syndrome:损害 平面以下同侧中枢性瘫痪和深感觉缺损, 对侧痛温觉缺失如外伤、脊髓肿瘤早期 (三)脑干损害 交叉性感觉障碍
4
第二章 神经系统损害的 定位诊断
5
第一节 感觉系统
6
感觉系统 概述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觉器官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 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 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黏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 位置觉和振动觉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 认觉、定位觉和重量觉等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产生的过度兴奋 表现(大脑皮质运动区刺激性病变—部分性运
动性发作 )(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 释放症状:CNS受损-对低级中枢控制功能减弱-
低级中枢的功能表现出来(锥体束征) 休克症状:CNS急性局部性严重病变引起与之功
能相关 的远隔部位的神经功能短暂缺失 (脑休 克,脊髓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