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理谚语

合集下载

与地理有关的 谚语或诗歌

与地理有关的 谚语或诗歌

与地理有关的谚语或诗歌1、“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降水较多,为我国华南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

2、“黄梅时节家家雨”,梅雨季节,位于江淮地区3、“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此地种植麦子,为华北地区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为西北地区,一般指新疆。

5、:“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说明该地为秦岭,6、“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跟瑞雪兆丰年是一样的意思。

一个是因为雪把害虫给冻死了,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松软的雪中间有空气,这不流通的空气可以起到保温效果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9、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12、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13、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1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16、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1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1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2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21、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2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2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地壳变动2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2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26、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2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2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3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3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3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3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到达不了我国的西北地区。

高三地理知识点谚语

高三地理知识点谚语

高三地理知识点谚语地理学作为一门关于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谚语,它们简洁有力地概括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三地理知识点相关的谚语。

1. 万物由水而生水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物活动的基础。

这句谚语强调了水在地球上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生物对水资源的依赖。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谚语表达了山地地貌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地势虽不高,但山上有修炼成仙的人,因而具有了独特的名气和影响力。

3.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谚语描述了地理环境的美丽和丰富,吸引了无数英雄人物前来探索和征服。

地理环境的各种特点对于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气候决定土壤,土壤决定产业这句谚语强调了气候和土壤对于农业以及其他产业的重要性。

气候条件的变化不仅决定了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对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谚语形象地描述了风对于地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即使树木欲静止,风仍然不停地吹拂,显示了自然界中力量的不平衡和振荡。

6.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句谚语表达了地理环境给予生物自由发展的机会,并强调了生物对于适应环境并实现进化的重要性。

它也提醒我们要保护好生物栖息地,让更多的物种得以繁衍和生存。

7. 山青水秀诗韵长这句谚语形象地表达了山水风景对于文学艺术的启发,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观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描绘和写作的对象。

8.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句谚语表达了地理环境对于季节性变化和植被的丰富影响。

在秋季,山上的植物呈现出斑斓的红色,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9. 东西南北中,乃是中国这句谚语简洁地概括了中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西南北以及中部地区都有具有不同特点和优势的地理环境和资源。

10. 青山绿水,人杰地灵这句谚语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于人们精神境界和文化底蕴的影响。

地理诗句谚语

地理诗句谚语

地理诗句谚语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

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

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

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3.“日似金丸,月似金盘”(乐钧《一翦梅》)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

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盘”。

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4.“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

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

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

”(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此诗句描述了月食的情况。

完完,月圆的样子。

农历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挡着太阳光,产生月食现象。

农历初一,则可能产生日食现象。

5.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这一组诗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

“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月亮出现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就落到地平线以下,月亮的亮面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摘要:1.谚语与地理的关系2.常见的地理谚语分类3.我国的地理谚语特点4.地理谚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正文:一、谚语与地理的关系谚语是民间流传的富有智慧的短句,通常用来表达人们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

在地理领域,谚语同样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它们不仅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特点,还揭示了人们在不同地域环境下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二、常见的地理谚语分类1.气象谚语:这类谚语主要描述天气现象,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用来预测雨雪天气,“春寒冻死牛,春暖花开早”表示气温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等。

2.水文谚语:这类谚语主要涉及江河湖海的水文特征,如“涨水不涨,落水不落”描述潮汐现象,“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说明水源地的重要性等。

3.地貌谚语:这类谚语主要反映地貌形态和成因,如“沧海桑田”描绘地壳运动带来的海陆变迁,“水滴石穿”体现地貌的侵蚀作用等。

4.农业谚语:这类谚语主要与农业生产有关,如“瑞雪兆丰年”表示降雪对农业的积极作用,“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指导农民进行春耕生产等。

三、我国的地理谚语特点1.区域性强:我国的地理谚语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谚语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例如,北方地区的谚语多涉及旱作农业和水资源,南方地区的谚语则多与水乡环境和水稻种植相关。

2.生活性强:我国的地理谚语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这些谚语为人们提供了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智慧。

3.文化性强:我国的地理谚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我国人民世世代代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这些谚语传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四、地理谚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尽管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但地理谚语依然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指导农业生产,预测天气变化等。

同时,地理谚语作为一种民间智慧,也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可以激发人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综上所述,地理谚语是我国民间智慧的瑰宝,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还为人们提供了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方法。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
摘要:
1.地理与谚语的关联性
2.常见的地理相关谚语
3.地理谚语的来源和意义
4.地理谚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正文: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在我国,地理与谚语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地理知识通过谚语的形式被广泛传播和传承。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有很多,这里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山高水长” - 描述地形对水文特征的影响,意味着地势高的地区水源丰富,河流流长。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3.“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 反映人们根据所处地理环境发展出相应的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

4.“山雨欲来风满楼” - 描述气候现象,预示着大雨将至。

这些地理谚语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他们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这些谚语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们以简洁明了的形式传递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自然环境。

在教育领域,地理谚语可以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理概念。

在文学作品中,地理谚语的运用也能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此外,在旅游、规划等领域,地理谚语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总之,地理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了丰富的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与民间智慧的结晶。

地理谚语

地理谚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明月林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绿树林边合,青山廓外斜”(孟浩然)——森林美化环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地形对气候、植被的影响,山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植被相应呈垂直变化“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气温的日较差所有的雷声闪电,都是在雷雨云里发生的。

* 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

(浙江)* 南闪千年,北闪有雨来。

(浙江、《田家五行》论电)* 南闪半年,北闪跟前。

(江苏常熟、无锡)* 电光西南,明日炎炎。

(浙江义乌、江苏常熟、元锡)* 电光西北,下雨涟涟。

(同上)* 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

(湖北应城)* 南闪晴,北闪雨。

(广东)这几句所讲的闪电,是发生在冷锋上的,称为冷锋雷雨,或飑线雷雨。

冷锋位于北来冷气团的前锋,从北向南行动。

看到雷电发生在北方,可见冷气团将跟着冷锋,自北向南而来,所以"北闪有雨来"。

如果看到电闪发作在南方,它必定再向南去,不再北来。

这时在本地方盛行着的是干燥而清洁的北方气团,刚到时比较冷些,但是因为天青无云,阳光强烈,温度是会很快升高的,所以说“南闪火门开”。

* 东闪西闪,晒煞泥锹黄鳝。

(浙江)* 东霍霍,西霍霍,明天转来干卜卜。

(福建福州)* 电光乱明,无雨天睛。

(陕西武功)夏季雷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锋面雷雨,一种是局地热雷雨。

前者是由于锋面上升气流引起的,呈带状分布,范围广,生命久;后者是由于局地性强热对流引起的,范围小,生命短。

“东闪西闪”就是第二种雷雨体现的现象。

我们仅能看到电光,听见雷声,而不涉及降水。

因此“电光乱明,无雨天晴”。

* 东霍三年,北霍眼前。

(江苏常州)* 东拉西拉,泊泥湖里开拆;南闪一夜,北闪对射。

(河北 )* 东闪西闪是空骗,南闪停三天,北闪在眼前。

10条地理谚语和解释

10条地理谚语和解释

1. 落叶归根:意指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思念和回归故乡或根源。

2.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形容自然界的山川永恒不变,寓意着生生不息,永恒不变。

3. 山高水长,别有洞天:指山水之间隐藏着许多美好景致或奇特景观,寓意着世界之大,处处皆有惊喜。

4. 水至清则无鱼:意指水太清澈的话,鱼会因为无处藏身而被捕捉,暗示事物过于明朗可能会暴露问题。

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人受环境影响,接触好人会变好,接触坏人会变坏。

6. 风雨同舟:形容在困难时期互相帮助、共同渡过困境。

7.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比喻开放包容的胸怀能容纳各种不同的意见和人才,才能有所作为。

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意指一个地方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山,只要有仙人出现过,就能成为有名的地方。

9. 一山还有一山高:表示人们永远有追求更高更好的目标和追求。

10.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比喻只有经历过时间和困难考验,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品性和能力。

与地理有关的谚语或诗歌

与地理有关的谚语或诗歌

与地理有关的谚语或诗歌1、“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降水较多,为我国华南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

2、“黄梅时节家家雨”,梅雨季节,位于江淮地区3、“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此地种植麦子,为华北地区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为西北地区,一般指新疆。

5、:“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说明该地为秦岭,6、“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跟瑞雪兆丰年是一样的意思。

一个是因为雪把害虫给冻死了,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松软的雪中间有空气,这不流通的空气可以起到保温效果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9、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12、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13、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1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16、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1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1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2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21、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2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2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地壳变动2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2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26、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2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2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3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3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3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3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到达不了我国的西北地区。

关于地理常识的谚语

关于地理常识的谚语

关于地理常识的谚语
关于地理常识的谚语如下:
1、“今朝日头乌云托,明朝晒坏乌龟壳”上海崇明岛
2、“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
3、“一日南风三日暴”江苏南京
4、“打早打辣雾,尽管洗衫裤”广西白州
5、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时间、空间性)
6、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
7、“一日南风三日暴”江苏南京
8、“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

9、“三日风三日霜三日日头公”福建厦门
10、三山夹两盆”
11、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

”四顶山特征
12、“冬寒冷皮春寒冻骨”福建厦门
1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草原地理
14、“冬至无雨一冬晴”广东汕头
15、“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云贵高原。

中国的地理谚语和俗语

中国的地理谚语和俗语

中国的地理谚语和俗语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理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在中国的文化中,地理谚语和俗语被广泛运用,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传递智慧和经验。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的地理谚语和俗语,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内涵。

一、江山如画“江山如画”是中国文化中常用的谚语,形容美景如画、风景优美。

这个谚语源自中国众多的山水画,山川如画、风光优美的景色被艺术家们用画笔表现出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而这个谚语又进一步比喻重要的位置或者地点非常美丽,给人带来愉悦和惬意的感受。

二、山高皇帝远“山高皇帝远”是中国民间俗语中的一句常用语,意为山区较远离皇帝统治中心,代表地理偏远、与政权疏远。

这个俗语常常用来形容远离城市的乡村地区,指代的是农村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环境相对较为落后。

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谚语意味深长,表达了水的双面性和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在中国,大量的河流和水域给人们提供了交通和繁荣的机会,同时也有可能带来灾害和危险。

这个谚语告诉人们,在利用水源时要善于掌握平衡,明智利用水资源。

四、地大物博“地大物博”是中国的一句谚语,形容中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

中国的辽阔疆域使得各地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气候、地形、水域、动植物等等。

这个谚语也暗示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也因此有所差异,形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

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中国的一句谚语,意味着有特殊人物存在的地方就能得到名声。

这句谚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人们认为一些山区中的仙人或者神仙存在,因此给这些地方带来了美誉和特殊的地位。

这个谚语也暗示着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与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相吻合。

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中国的一句谚语,表达了地理环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

地理谚语

地理谚语

地理谚语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福建交通的困难。

3、“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气候特征。

4、“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的写照。

5、泥鳅吐气泡,雨天将来到。

6、乌龟背出汗,出门带雨伞。

7、知了叫个不停,连绵阴雨来临。

8、蚂蚁搬家,将有雨下。

9、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

10、动物震前活动谚语: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鸡飞上树,猪乱拱;鸽子惊飞不回巢,鱼儿惊慌水面跳,鸭不下水,狗狂叫。

11、“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

12 “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指北方13“三日风三日霜三日日头公”福建厦门 14“冬寒冷皮春寒冻骨”同上15“打早打辣雾,尽管洗衫裤”广西白州 16“日出热辣辣,中午雨淋头”同上 17“冬至无雨一冬晴”广东汕头18“吃过端午肉,坝上紧紧筑”浙江杭州 19“一日南风三日暴”江苏南京20“今朝日头乌云托,明朝晒坏乌龟壳”上海崇明岛 21“东闪西闪(闪:闪电),晒煞泥鳅黄鳝”同上谚语与地理来源:于由的日志地理: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更新时间:2007-5-7 9:52:47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

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

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

气象谚语解释 地理

气象谚语解释 地理

气象谚语解释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天上钩钩是指天空出现一端成为钩状的洁白云丝,这种云一般产生在锋面的前部,因此预示着锋面即将到来,将来可能有雨。

(锋面是一种气象上称为冷暖空气的交界面,这里常发生降水、大风和其它天气现象)2、鱼鳞天,不雨也风颠---------鱼鳞天,是指天空中的云彩像鱼鳞一小朵一小朵排列在天空,它不是像鱼鲤鱼斑那样大,而是较小朵的,在气象上称这种云为高积云,它多产生在低气压的前部,一般表示未来二十四小时后有低气压北上,天空不太稳定,天气将转坏,即使不下雨也要刮风。

3、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日落之处,乌云接驾,这乌云实际是一种低云,颜色黑,说明西方的或西南方、东南方的阴雨正在迅速移来,黑云向上发展,潮湿的空气从南面上来了,未来低压将移至本站,天空将要下雨了。

4、连起三场雾,小雨下不住--------连续几天有雾,说明本地正处于冷暖空气交锋地带,暖空气中水汽充沛,冷空气又导致降温,是生成雾的极好条件,而冷暖空气的交锋往往带来阴雨天气。

5、日出一点红,不雨便是风--------日出时呈红色,说明空气中水汽甚多(太阳光经过水汽时,发生散射,只有红光能够射到我们眼中),如此丰富的水汽一般是阴雨天气造成,故为风雨将临的征兆。

6、早看东南,晚看西北--------大气中的空气也随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晚看西北,如果西北天空黑云滚滚,说明未来要有降水过程移入本地,天气将转坏。

如果西北方是晴天,则未来天气将转好。

早晨起来看东南,如东边天气好,这说明坏天气将过去,未来天气晴好;如果东边天气不好,很可能随着南边的天气向北发展,天气逐渐转坏。

7、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云盖住山顶,叫“山戴帽”。

云层挡住山腰,可见山顶,叫“云拦腰”。

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

云层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越多,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

但是,如果山戴帽了,云层不增厚;或者在雨后出现的云抬高的“山戴帽”,就不是有雨的预兆。

有趣的地理俗语大全

有趣的地理俗语大全

有趣的地理俗语大全地理谚语是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加以提炼、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易赅的话语, 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地理俗语合集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地理俗语合集11.天文地理方面(1) 上下四方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时间、空间性)(2) 斗转星移。

(地球运动)(3) 日中万影正, 夕中万影倾。

(太阳高度周日变化规律)(4) 斗柄指东, 天下皆春; 斗柄指南, 天下皆夏;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斗柄指北, 天下皆冬。

( 北斗七星与四季变化)(5) 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6) 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月相变化及太阳东升西落规律)2.气象方面(1) 东风急, 备斗笠风急云起, 愈急必雨一日东风三日雨, 三日东风无米煮。

( 风)(2) 十雾九晴天上鲤鱼斑, 明日晒谷不用翻。

(云雾)(3) 瑞雨兆丰年雪打高山, 霜打平地。

(雨雪露霜)(4) 雷打惊蛰前, 高山好种田当头雷无雨, 卯前雷有雨( 雷电)(5) 虹低日头高, 明朝晒断腰。

(天空景象)(6)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江淮梅雨)(7) 春寒雨绵绵, 夏热火烧天。

(长江流域春寒、伏旱天气)(8) 古龙晒太阳, 不久台风狂。

(台风)(9) 霜后暖, 雪后寒热生风, 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

( 气象关系)(10) 雨后青山分外青。

(大气散热作用)(11) 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12) 一年无四季, 一日见四季。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13) 一年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横断山区垂直气候明显)(14) 春雨贵如油。

(华北平原春旱严重)(15) 天无三日晴。

(云贵高原东部冬季天气)3.农业方面(1) 人误地一时, 地误人一年。

(农业季节性)(2) 伏里有雨多种麦。

(气象与农业关系)(3) 槐树不开花, 晚田不归家。

气候地理谚语

气候地理谚语

气候地理谚语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福建交通的困难。

3、“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气候特征。

4、“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的写照。

5、泥鳅吐气泡,雨天将来到。

6、乌龟背出汗,出门带雨伞。

7、知了叫个不停,连绵阴雨来临。

8、蚂蚁搬家,将有雨下。

9、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

10、动物震前活动谚语: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鸡飞上树,猪乱拱;鸽子惊飞不回巢,鱼儿惊慌水面跳,鸭不下水,狗狂叫。

11、“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

1、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北方房子朝正南,接受的太阳辐射多2、有钱不住东厢房,东不暖,夏不凉3、六月打墙六月倒,六月不倒直到老鲁南六月水气多4、十雾九晴下雾天一半情况下天气晴朗,因为此时大气的逆辐射弱5、久晴大雾鱼,久雨大雾晴这是因为天气久晴,空气中所含水份较少,尽管夜间降温,一般仍不会产生大雾。

如果突然出现了大雾,很可能是因为暖湿空气侵入,形成了平流雾,预示天气将转阴雨。

相反,雨后空气中水份很充沛,但由于云层覆盖地热不易散发,晚上地面降温不显著,也不易形成雾。

6、早穿皮袄午穿纱,把着火炉吃西瓜宁夏昼夜温差大7、冬雪是宝,春雪是草(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春雪应该是寒潮引起的吧8、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最早接触应该是高中语文《古都的秋》,冷暖锋9、朝霞不出门,暮霞走千里,此皆言雨后乍晴之霞。

在天旱已久时,阳光下空气对流旺盛,大气中尘埃较多,此时出现霞光,且红光显得纯净,这预兆晴天。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天气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受西风带影响,系统性天气过程自西向东移动,如果东方出现早霞,而西方天空有厚云,将有系统性降水天气。

另一个是对流性降水过程,随着日照加强而空气对流增强,因此往往随太阳移动,在中午前后形成局地降雨,如果雨后晴天,东方出现朝霞,表现出大气中湿度很大,这是雨兆。

1地理谚语

1地理谚语

我国古今诗词、民谣、谚语等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它们不但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学修养,而且让地理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记忆,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鲜明。

例如:与天气、气候及地表植被有关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的是地形对气候、植被的影响,山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植被相应呈垂直变化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说明其日温差大“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反映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的时节,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我国云南省省会昆明的气候特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我国南岭一带清明节前后的天气“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杭州西湖烟雨迷蒙的景观。

"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描述的是云贵高原崎岖的地形特点及多雨的气候特点8.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从东到西是“风吹草低见牛羊” ---“浅草才能没马蹄”“---川碎石大如斗---风沙莽莽黄如天”那么植被的变化从东到西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它是随着水分的变化而变化与地形地貌及有关的:“会当岭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五岳之一泰山的雄伟“自古华山一条路”说的是五岳之一华山之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庐山瀑布的壮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指的是巴彦喀拉山、“海”指的是渤海“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我国长江的上游地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国丘陵地区的地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旅游圣地是庐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民间谚语地理知识点总结

民间谚语地理知识点总结

民间谚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环境1. 江山如画这句谚语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各地山水的美丽景色。

在中国,不同地理环境的山水景色各不相同,有的山峦连绵,有的湖光山色,有的峡谷险峻。

这句谚语反映了中国地理环境丰富多彩的特点。

2. 山清水秀这句谚语形容的是山水怡人的景色。

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着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如五岳、江南水乡、桂林山水等。

这些地方的山水景色都以其秀美而著名。

3. 百川归海这句谚语比喻事物最终都会回归到本源。

从地理上看,这句谚语反映了水循环的基本规律。

地球上的水源最终都会归于海洋,再经过蒸发和降水过程,循环不息。

4. 山高水长这句谚语形容的是地势高峻、河流长度等地理特点。

在中国,有很多高山大河,如长江、黄河、喜马拉雅山脉等,都体现了山高水长的特征。

二、气候特点1. 阴雨连绵这句谚语形容的是天气阴沉、雨水不断。

在中国南方,有许多地区常年阴雨连绵,这种气候特点影响了当地的农林业生产和民众的生活方式。

2. 阳光明媚这句谚语形容的是阳光普照、天气晴朗。

在中国北方,有许多地区阳光明媚,这种气候特点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也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

3. 冬暖夏凉这句谚语形容的是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气候特点。

在中国南方,有许多地区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这种气候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4. 春暖花开这句谚语形容的是春季温暖、鲜花盛开的景象。

在中国各地,春季便是万物复苏、花开如海的季节,这种气候特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赏花踏青。

三、自然资源1. 水清无鱼这句谚语形容的是水质清澈、没有鱼类栖息的情况。

在中国,很多地方的水质受到了污染,导致水清无鱼的现象。

这句谚语也提醒我们重视环境保护,保护水资源。

2. 山河破碎这句谚语形容的是山地崎岖、河流纵横、地形复杂的地貌特点。

在中国,有许多地区的山河破碎,这种地理特点也对当地的交通、资源开发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3. 瓦釜雷鸣这句谚语形容的是不合时宜的声音,也可引申为不合适的行为。

地方谚语大全

地方谚语大全

地方谚语大全经典地方谚语1、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2、四川太阳云南风,贵州下雨如过冬。

3、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无。

4、南天春意浓,北国正冰封。

5、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6、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7、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8、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9、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

(江西婺源)10、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嵩山天下奥,衡山天下秀,恒山天下奇,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1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12、苏杭不到枉为人。

13、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14、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

15、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三峡天下雄。

16、五岳归来不看山。

17、华山自古一条路。

18、内地苏杭,关外巴塘。

19、九寨归来不进沟,九寨归来不看水。

20、金山屋里山,焦山山里屋。

21、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在屋顶过。

22、雁门关外野人家,朝穿皮袄午穿纱。

23、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数三叠。

24、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25、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厍车的羊羔一枝花。

26、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7、三山六水一分田。

28、河跟山走,城住河流。

29、七倍长江八倍巢,只抵洞庭半截腰.30、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经典常用的地方俗语“小二〞管“大王〞挨着勤的没懒的矮子面前不说短话按下葫芦起来瓢八抬大轿请不去八字没一撇拔根汗毛比腰粗白披一张人皮半斤对八两半路上出家饱汉不知饿汉饥背着抱着一般沉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笨鸟儿先飞鼻子气歪了比登天还难比上缺乏,比下有余比死人多口气廉价没好货,好货不廉价别人牵驴你拔橛子兵败如山倒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病急乱投医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不吃馒头争(蒸)口汽不吃羊肉惹身臊地方经典谚语俗语精选不打不相识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费吹灰之力不分青红皂白不够塞牙缝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真佛不烧香不进山门不受戒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不可同日而语不拉屎占茅坑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怕慢,就怕站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心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食人间烟火不是省油的灯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死也扒成皮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在话下不知道哪头炕热不知哪块云彩下雨不知天高地厚不撞南墙不回头。

经典地理谚语大全

经典地理谚语大全

经典地理谚语大全导语:地理谚语是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加以提炼、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易赅的话语, 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

谚语是生活中的口头语, 不但通俗易懂, 便于记忆, 而且具有一定的哲理, 极易生趣。

1.天文地理方面(1) 上下四方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时间、空间性)(2) 斗转星移”。

(地球运动)(3) 日中万影正, 夕中万影倾”。

(太阳高度周日变化规律)(4) 斗柄指东, 天下皆春; 斗柄指南, 天下皆夏;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斗柄指北, 天下皆冬”。

( 北斗七星与四季变化)(5) 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6) 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月相变化及太阳东升西落规律)2.气象方面(1) 东风急, 备斗笠”;“风急云起, 愈急必雨”;“一日东风三日雨, 三日东风无米煮”。

( 风)(2) 十雾九晴”;“天上鲤鱼斑, 明日晒谷不用翻”。

(云雾)(3) 瑞雨兆丰年”;“雪打高山, 霜打平地”。

(雨雪露霜)(4) 雷打惊蛰前, 高山好种田”;“当头雷无雨, 卯前雷有雨”( 雷电)(5) 虹低日头高, 明朝晒断腰”。

(天空景象)(6)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江淮梅雨)(7) 春寒雨绵绵, 夏热火烧天”。

(长江流域春寒、伏旱天气)(8) 古龙晒太阳, 不久台风狂”。

(台风)(9) 霜后暖, 雪后寒”;“热生风, 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

( 气象关系)(10) 雨后青山分外青”。

(大气散热作用)(11) 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12) 一年无四季, 一日见四季”。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13) 一年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横断山区垂直气候明显)(14) 春雨贵如油”。

(华北平原春旱严重)(15) 天无三日晴”。

(云贵高原东部冬季天气)3.农业方面(1) 人误地一时, 地误人一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地理谚语
天文地理方面
(1)“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时间、空间性)(2)“斗转星移”。

(地球运动)
(3)“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

(太阳高度周日变化规律)(4)“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与四季变化)
(5)“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月相变化及太阳东升西落规律)
气象方面
(1)“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

(风)
(2)“十雾九晴”;“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云雾)(3)“瑞雪造丰年”;“雪打高山,霜打平地”。

(雨雪露霜)(4)“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当头雷无雨,卯前雷有雨”。

(雷电)
(5)“虹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

(天空景象)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江淮梅雨)(7)“春寒雨绵绵,夏热火烧天”。

(长江流域春寒、伏旱天气)
(8)“古龙晒太阳,不久台风狂”。

(台风)
(9)“霜后暖,雪后寒”;“热生风,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气象关系)
(10)“雨后青山分外青”。

(大气散热作用)
(11)“早穿皮袄午换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
(12)“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1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横断山区垂直气候明显)(14)“春雨贵如油”。

(华北平原春旱严重)
(15)“天无三日晴”。

(云贵高原东部冬季天气)
(16)“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以后数九寒天)
(17)“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锋面雨)
农业方面
(1)“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农业季节性)
(2)“伏里有雨多种麦”。

(气象与农业关系)
(3)“槐树不开花,晚田不归家”。

(农业气象预测)
(4)“豌豆开花,最怕风打”。

(农业气象灾害)
(5)“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秦岭南北差异)(6)“八百里秦川好地方,人杰地灵大粮仓”。

(关中地区农耕发达)
(7)“近水全收,远水半收,无水难收”。

(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湖广熟,天下足”。

(湖南湖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耕作区)
(9)“枣发芽,种棉花”;“清明前后,栽豆种瓜”;“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

(农业生产季节性周期)
交通方面
(1)“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一人修路,万人安步”。

(交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
(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崎岖、险峻,交通不便)
水文、土壤、生物方面
(1)“水滴石穿”。

(流水作用)
(2)“百川归海”。

(海陆间水循环)
(3)“一碗水,半碗泥”;“一担水,六斗泥”。

(黄河含沙量大)
(4)“保土必先保水,治土必先治山”。

(水土保持)
(5)“先栽不护,白费功夫”;“山上没有树,水土保不住”。

(护林)
(6)“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毛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食物链)
(7)“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骡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地震前兆)
老幼皆知的诗词材料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赤道地区地球自转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地气候(3)“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雨更护花”------生物循环(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垂直地带性规律(5)“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相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8)“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环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