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力环流-和风考点11讲解
高考地理小专题11 热力环流和风
高考地理小专题11 热力环流和风一、热力环流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冷热不均)2、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①高低气压:无论在上空还是在近地面,“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一般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对于某垂直面,近地面气压值高于高空气压值,且高低空的气压名称相反。
②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同一等压面上各处气压相等;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等压线: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③气流方向:水平气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地面风和高空风。
垂直气流受热力作用影响,受热上升,受冷下沉,和气压高低无关。
注: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例题1读图6-2 , 判断正确的叙述:A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B .甲地多晴朗天气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答案】C二、几种重要的热力环流1、城市风 城市释放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称为“城市热岛”。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空气在城市地区上升,在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因此在城市和效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上图),称为城市风。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工厂选址、卫星城选址等都要考虑其不利影响,尽可能位于城郊环流的外围,避免污染物流入。
2、海陆风 海边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
受热 受热 冷却 等压面(线) 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小范围:热力环流3、山谷风山谷中,白天吹谷风,夜间吹山风。
4、焚风:空气越过山脉后,沿坡下降,空气绝热增温,使背风坡空气温度比迎风坡高,这种现象叫焚风。
高考地理复习——热力环流上课课件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 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如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 产景观图。据此完成5~6题。
6.当大棚的门打开时, 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 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 情况相同的是( )
A
(2016·福州模拟)下图 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 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 读图回答1~3题。
热力环流
1、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有哪些? 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哪些? 3、、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有何作用?
一、热力环流
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
①画出垂直气流
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
②写出A、B、C、D的气压类型
③画水平气流
④据图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D
C
高
低
等高面
低
高
地面
A
B
热
冷
1、形成过程及原因
1.与M地相比,N地( B ) A.气温高、气压低 B.气温低、气压高 C.气温高、气压高 D.气温低、气压低 2.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 是( A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3.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C ) A.两地都多云雨天气 B.两地都多晴朗天气 C.M地多有阴雨天气 D.N地多有阴雨天气
热低压、冷高压
6.风压关系:
同一水平面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请在图中B地垂直方向上找出一 点E(与A点气压相等),并将A、E用曲线连结。 读图说明等压面的弯曲规律
高 D
低C
等高面
E
低
高
地面
A
B
热
冷
①同一地点,高空与近地的气压相反 7. ②等压面的弯曲规律:高凸低凹
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之风系列(一)---认识风
高考地理之风系列(一)----认识风高考地理中风涉及的题目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历年高考当中涉及的风有哪些。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空气流动现象,一般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热力环流。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是风。
一、大尺度背景风1.季风主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并且随着季节交替,盛行风向有规律地转域的风。
在冬季,空气从高压的陆上流向低压的海上,这叫冬季风;在夏季,风从海上吹向陆上,叫夏季风。
我国是季风显著的国家,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
这就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冬干夏湿、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特点。
2.信风在低层大气中,从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广大区域内的持续性风。
在北半球,信风盛行风是东北;而在南半球则是东南。
信风的特征是具有高度经常性,朝一个方向以几乎不变的力量整年吹。
3.盛行西风盛行西风又称中纬西风,由南北纬30度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南北纬60度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所形成的风。
由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盛行西风在北半球右偏为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为西北风。
4.极地东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的高纬地区形成东北风,南半球的高纬地区形成东南风,因两者风向都偏东,并环绕极地地区,故称为极地东风。
其影响区域称为极地东风带,是地球的行星风带之一。
二、中小尺度局地风除大尺度背景风以外,还有因特殊地理位置,地形或地表性质等影响而产生的带有地方性特征的中、小尺度风系。
常由地形的动力作用或地表热力作用引起。
一般情况下,强度不大,在大范围气压场较弱时表现较明显。
主要有海(湖)陆风、山谷风(坡风)、冰川风、焚风、布拉风和峡谷风等。
地方性风可以归纳为周期性的和非周期性的两类,前者如海(湖)陆风、山谷风(坡风)、冰川风等,后者如焚风、布拉风、峡谷风等。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热力环流
考点10 热力环流考点热度★★★☆☆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1)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
(2)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
(3)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冷热有何关系?提示: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
(4)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提示: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应用1.形成原因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1)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 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 造成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 热力环流。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①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3)三个关系①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②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a 、b 、c 、d 处所示)。
2.常见热力环流(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热力环流热力环流与实例一、考纲透析(1) 描述热力环流及其形成的缘由,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热力环流。
(2) 如何能抓住形成热力环流的几点规律。
(3) 怎样运用所学大气受热过程学问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不同下垫面状况下形成的热力环流形式。
(4) 弄清如何依据热力环流学问,分析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体验高考(2021·大纲全国)一般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2.正午前后 (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消失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消失强劲的偏南风3.(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基础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假如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④假如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C.②④4.(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A.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B.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 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三、自建基础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太阳辐射能的不均,造成凹凸纬度间的差异。
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形式。
3.关于热力环流的几点小学问:(1)同一地点,气压值是随高度的增加而;(2)同一地点,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3)高压、低压,是相对于而言。
4.热力环流的形成四、总结提高1.要留意一些规律的使用前提。
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肯定要留意是在同一地点。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肯定要留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状况下才成立。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B.东南方
【真题探究】 大气环流 (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 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 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分布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2)下垫面状况
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和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 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候的影响十 分显著。下垫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 于地面的比热容及反射率。一般可以跟 水汽进行联系。水汽含量较大,比热容 较大。吸热慢,放热慢。一般来说,土 壤的反射率:深色<浅色,潮湿<干燥, 粗糙<平滑;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 95%。
整层空气下沉,厚度减 少,顶部增温大于底部
多在高气压区
【真题探究】 逆温现象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C )
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B气更
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真题探究】 热力环流 (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0题。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D)A.东北方
题1.。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A )
高考地理考点11大气的水平运动含解析
考点11 大气的水平运动考点热度 ★★★☆☆1.影响风的三种力方向 大小对风的影响风速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 偏向力始终 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上为零 不影响 风速的大小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摩擦力始终与 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使风速减小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斜穿等压线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 (北半球)受力 F 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F 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 1(水平气压梯度力)、F 2(地转偏向力)和F 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成一夹角考向一 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读1.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且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2.如何根据风向判断气压高低和南北半球(1)根据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可知:图中南侧为高压,北侧为低压。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可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F水。
(3)从图中可知风向比F水偏右,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
并在风向的右侧绘出地转偏向力F地,并且垂直于风向。
(4)根据摩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绘出摩擦力F摩。
下图示意某区域2016年某月29日08时海平面气压形势。
图示天气系统正以75千米/小时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M地29日08时的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与29日08时相比,M地风向基本逆转的时间大致是A.29日14时B.29日20时C.30日02时D.30日08时【答案】1.B 2.D【解析】1.由图可知闭合曲线里为一局部高压中心。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32张) (共32张PPT)
赤道低压带
0
小结: 冷热不均产生了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 高压带,乃热力因素 所致。
(二)三圈环流的形成(考虑地球自转)
高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赤 道 低 压 带
东北信风带
启发:南半球的三圈环流是什么模式?
(三)六风七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盛
南 行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提问: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 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 有何差异?
• 赤道低气压、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 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由热力原因形 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 气运动所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 这两个气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
3、山谷风
白 天 谷 风
增温快 (热源)
增温快 (热源)
增温慢 (冷源)
3、山谷风
探究巴山夜雨的成因?
夜 晚 山 风
降温快 (冷源)
降温快 (冷源)
降温慢 (热源)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有人说:“乡下的风,城里的雨”,用所学的 (上升气流降温、凝结、成云致雨)那么 知识能解释吗? 风是如何形成的呢?
给出两个近地面的点:A(受冷)、B(受热),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
(二)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等压面: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问题)(课件)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水1有.循北T环大1、活西T跃洋2在,暖(海流陆经A温过)差,①小可7月,以7因增0此加°N7西,0部°都N海较,岸小T1温②、度1T月,2都3减0较小°N小海,,陆都①温正差确,。②1正月确为。北大半陆球中冬部季青,藏南高北原
温较的差小存大在③,加7月3大04了°0N°东N大,岸陆都的西较冬岸大季冬④陆季1地受月的西5寒0风°冷N带,程控都度制较,,大增温加和A了.少东①雨岸②,温海差陆,热③交错换误较。多1,月海亚陆欧温大差陆小形,成T亚2 较 降B洲.小低高①;的压④海3,0洋东°N水部C大温陆.陆,地②东使受③岸得西冬海北季D陆季受.温风西③差影北④变响季2小,.风,寒1控月T冷制1亚干较,欧燥小在大,,冬陆海②季4陆正5风°温确N的差。以推大7动月,下4④0,°正N沿确大岸。陆南C西下正岸的确是冷。地水中流海较气强候,, 夏北季,炎△T热较少大雨的,主陆要地气温高,T2较大;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海陆热交换 较多,T1较小,③错误。1月50°N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附近有暖流经过,温和多
由于地冷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热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冷即
为热力环流。由于水平方向空气密度(气压)发生改变导致
原本水平分布的等压面发生形变(如下图)。
浙江省高考地理知识点总复习课件-热力环流和风
具体如下图所示 ( 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 状况和气压高低。)
2.水平气压梯度力(a) 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 的 高气压区 力。该力 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 低压 成的直 垂直 接原因。
流向 低气压区 ,它是风形
3.风的形成过程(b) 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高空 中的 风 近地 面的 风 受 力 风 图示(北半 向 球)
第5课时Βιβλιοθήκη 热力环流和风
【考试标准】 大气环境 全 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 热力环 流原理及图示 (c) ; (2) 水平气压梯度力 (a) ; (3) 风 的形成过程(b)。
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c)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太阳辐射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 与等压 和 线平行 力 与等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 摩擦 线之间 力、 成一夹 力 角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大气运动之热力环流与风
峡谷风
峡谷风 是气流穿过狭窄地形时形成的强风。在 狭窄而陡峭的山谷或河谷,当有气流平 行穿越时,由于气流通道狭窄,横截面 积减小,迫使流线密集,使风速增大而 形成的强风。中国的台湾海峡、以及松 辽平原等地,因两侧山岭使地形呈喇叭 管状,当气流直灌管口时,经常有大风 出现。
布拉风
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溢道向下倾落寒冷而又干燥的风暴,称布拉风。 典型的布拉风出现在黑海的冬季,其破坏力很大,最大平均风速可达 40m/s—60m/s,气温可迅速降低到-27 ℃,可造成严重的“船舶积 冰”。类似现象在土耳其沿海和亚得利亚海均可出现。
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是隆起的土 堆,隆起的土堆使乙洞口处气流抬升,形成上升气流, 气压较低。甲洞口没有气流抬升,气压较高。风吹进 了洞穴,形成了 “穿堂风”。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 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 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结合热力环流的 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 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 洲快,乙地气温高于甲地;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 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即西北风。
(2020·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高三月考) 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 地,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下图示意2019年 8月24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谷风出现的时间为( ) A.6点前后 B.11点前后 C.18点前后 D.24点前后 2.武夷山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坡地,原因是与谷底相比坡地( ) A.白天多上升气流 B.白天多下沉气流 C.夜晚多上升气流 D.夜晚多下沉气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十一:热力环流与气温【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1】(2015·四川文综,7—8,8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⑴~⑵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 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 40°N 附近大陆东岸(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图形解读】【解析】第⑴题,读图知,城市冬季等温线在0℃以下,说明位于温带地区。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大于0℃。
40°N附近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大于0℃。
40°N附近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小于0℃。
第⑵题,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热岛效应强,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结合前面分析,城市纬度较低,降雪的可能性小。
通过城市环流,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至郊区。
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区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答案】⑴D ⑵A【考点透析】一、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及成因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其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热力环流的形成可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大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直接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⑴海陆风环流13~15时最强,此后逐渐减弱,到17~20时左右转为陆风。
⑵山谷风环流⑴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图形解读】【解析】在等压线图中可以判断任意一点的风向,方法是:首先,画出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其次,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该点的风向。
根据上述方法可得到四个城市在两幅不同日期等压线图中的风向:台北市前后两天都大致吹东北风,上海市前后两天都大致吹东南风,首尔市前后两天都吹偏南风,北京市先吹东南风后吹东北风。
【答案】⑴D【考点透析】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1.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知识,主要掌握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力状况和风的关系。
⑴影响风的三种力⑵三种不同受力情况对风向的影响比较(1)确定风所在的半球(2)明确影响风向的主要因素①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与等压线垂直;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且从高压吹向低压。
②近地面的风在运动过程中往往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高空的风一般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③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
④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500米为参考数值。
(3)在等压线图上画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
如图所示(北半球):(4)在等压线图上比较风力①同一等高线图上,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正,风力小。
②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等压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反之,越小。
“不同比例尺图”等压线图中,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反之,越小。
[考点规律揭秘]等压面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1.等压面的判读及其应用⑴等压面的判读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其常用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区域的气压差异。
①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即PA>PC,PB>PD。
②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者气压高,下凹者气压低,即PC>PD,PB>P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2)等压面图的应用①判断气压高低: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PB>PA>PC>PD。
②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和冷热:a.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气温较高;上凸者为海洋(湖泊),气温较低。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气温较高;上凸者为陆地,气温低。
b.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c.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气温较高;上凸者为郊区,气温较低。
③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 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B地。
2.等压线的判读及其应用等压线图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
⑴认识基本气压场①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②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
③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
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槽线。
④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
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脊线。
⑤鞍形气压场:简称鞍,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
⑵掌握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①根据气压状况判断近地面气温:气压高的地方一般气温低,气压低的地方一般气温高。
②根据气压状况判断气流垂直运动:一般情况下,气压高的地方气流下沉,气压低的地方气流上升。
③根据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天气:低压区和低压槽上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压区和高压脊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④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判断风向:风从高值线吹向低值线,顺着风向,气压值越来越小(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⑤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力:在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反之越小。
还应注意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差和不同地图的比例尺。
[示例](2013北京文综,6,4分)下面的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⑴题。
⑴图(a)中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解析】读图(a)可知,②地比①地的等压线密集,②地的气压梯度力比①处大,②比①的风速大。
①位于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③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阴雨天气较多。
读等压线数值,可知②比③气压高。
④位于冷锋前的暖气团,②位于冷锋后的冷气团,④比②的气温高。
【答案】⑴B【考点经典试题训练】[3年高考真题]1.(2014·山东文综,8)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2.(2013全国课标Ⅰ卷,9,4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2013山东基本能力,58,1分)城市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
下图为某城市市区轮廓示意图,读图回答3题。
3.该城市夏季午后某时刻气温沿图中虚线所示方向的变化曲线可能为[创新预测试题]一、选择题(2015·中山七校联考)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大面积的的水域会对降水产生重要的影响。
根据所学回答1~2题。
1.谚语中有“雷雨不过江”的说法,其原因是A.雷雨遇到江河会自然消失 B.江水为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C.江水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 D.河流两岸的高地阻挡了雷雨2.新安江水库是拦坝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
水库建成后,气候有显著的变化,其表现最不可能的是A.库区夏季不象过去那样热,冬季又不如过去冷B.库区初霜推迟,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C.库区范围内,降水明显增加,水库中心增加最多D.水库附近的雾日比过去增多(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二诊断性考试)下图为对流层大气等温面垂直剖面图,甲乙两地位于近地面。
a、b、c、d、e为不同的温度值。
且a>b>c>d>e。
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等温面状况是由甲乙之间的热力环流导致的,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大小比较,最可能的是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4.甲乙之间热量差异会引起热力环流,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大气运动形式。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2015·济南一模)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据图完成5~6题。
5.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6.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2015·福州月考)如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着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A地温度高,气压低 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C.B地温度低,气压高 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8.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A.为白天,吹海风 B.为白天,吹陆风 C.为夜晚,吹海风 D.为夜晚,吹陆风9.(2015·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垂直风速切变指数大,则大气垂直混合程度弱,空气对流不活跃。
读下图,叙述正确的是西宁市5000米高度内垂直风速切变指数A.清晨与傍晚切变指数的差异夏季比冬季小 B.秋冬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最大C.夏秋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傍晚比清晨大 D.近地面空气污染冬季比夏季严重(2015·四川内江三模)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