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报告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含解析)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含解析)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考点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实验原理(1)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2)线粒体呈无色,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用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1)观察叶绿体(2)观察线粒体考向线粒体、叶绿体观察实验的原理与操作1.下列有关“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健那绿给活细胞染色时会杀死活细胞B.观察叶绿体时必须使细胞处于有水状态C.高倍镜下可看到短棒状或哑铃形的叶绿体D.观察叶绿体可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健那绿是一种活细胞染色剂,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A错误;观察叶绿体时必须使细胞处于有水状态,以保证细胞活性,B正确;高倍镜下可看到短棒状或哑铃形的线粒体,而叶绿体呈球形或椭球形,C错误;菠菜叶的表皮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观察叶绿体应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附带的叶肉细胞,D错误。

易错警示走出叶绿体、线粒体观察实验的“5”个误区(1)观察线粒体应选择人体或动物细胞或植物体无色部位细胞,不能选择绿色组织细胞。

(2)观察线粒体与叶绿体均需保持细胞活性状态。

(3)观察叶绿体时需保持叶片有水状态,防止失水。

(4)制作观察线粒体的临时装片时,是滴一滴健那绿染液于载玻片用于染色,而不是滴一滴生理盐水。

(5)叶绿体不仅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还随光照方向的改变而旋转,一般叶绿体以正面朝向光源,以利于接受更多光照。

2.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灰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B.若视野比较暗,可调节反光镜和减小光圈C.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D.藓类叶片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答案】D【解析】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A错误;若视野比较暗,可通过调节反光镜和增大光圈来增加进光量,B错误;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不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C错误;藓类叶片薄而小,叶片由单层细胞构成,内含叶绿体,因此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D正确。

观察叶绿体线粒体实验报告

观察叶绿体线粒体实验报告

观察叶绿体线粒体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学习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材料1. 鲜嫩的植物叶片2. 显微镜3. 盖玻片4. 细悬浮液5. 10%的醋酸实验步骤1. 将几片鲜嫩的植物叶片放入细悬浮液中,并用盖玻片盖好。

2. 在显微镜下,以低倍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位置。

3. 向盖玻片下方滴添加10%的醋酸,使细胞质细小透明,以进一步观察叶绿体的结构。

实验结果在低倍镜下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叶绿体位于植物细胞的质体中,并且形状呈现出类似棒状或片状的结构。

叶绿体通常密集分布在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中,主要在细胞质内。

在添加醋酸后,通过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发现叶绿体的内部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叶绿体内部存在着一系列被称为叶绿素的色素体颗粒,这些颗粒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成分之一。

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供植物进行代谢活动。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学习,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叶绿体是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反应。

2. 叶绿体的形态和位置在不同植物细胞中可能存在差异,但通常位于细胞的质体中。

3. 叶绿体内部含有叶绿素,该色素体颗粒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化学能。

这些观察结果和结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提供了基础。

实验总结叶绿体线粒体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结构,加深对其功能的理解。

通过该实验,我们了解到叶绿体是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它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这一色素体颗粒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生物化学过程所需的化学能。

实验中合理运用显微镜和化学试剂,配合对叶绿体的仔细观察和镜下调整,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还有许多细节和特点有待进一步探究。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同学们,在这节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现在我请问: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布分布在哪些细胞中呢?(叶绿体分布在叶肉细胞中,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

今天我们的实验是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目的是为了观察它们的形态和分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实验原理。

1、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我们可以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2、线粒体的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型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线粒体形态多样,无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时我们可以选择新鲜的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等)。

若是藓类的叶,镊子取其一片小叶即可;若用菠菜的叶,在撕取下表皮时,一定要稍带些叶肉,因为我们所观察的叶绿体就分布在叶肉细胞中,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否则很难如愿以偿。

(至于为什么是撕取下表皮和叶肉细胞而不是上表皮是因为上表皮受光照强,叶绿体小而多(小,保护自己不被灼伤。

多,保证光合速率足够大)下表皮的叶绿体大而少。

大叶绿体观察方便。

苔藓类植物叶子薄而小,直接取一个小叶片即可;菠菜叶下表皮是菠菜叶的背阳面,叶绿体大而少,撕取时要少带些叶肉。

当然,实验时应首选葫芦藓、墙藓的叶为宜。

我们实验室是用韭菜做实验,它的好处就在于取材容易,不受季节限制,观察到的叶绿体多而清晰。

生理盐水是指生理学实验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氯化钠溶液。

生理学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相等的氯化钠溶液,其浓度用于两栖类时是0.67~0.70%,用于哺乳类和人体时是0.85~0.9%生理盐水的作用:能够避免细胞破裂,它的渗透压和细胞外的一样,所以不会让细胞脱水或者过度吸水,所以各种医疗操作中需要用液体的地方很多都用它至于显微镜,在之前我们也已经很详细的学过它的使用方法,我今天就不过多的介绍,我就先简单的介绍它的使用方法: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和线粒体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讨论
01 实验目的
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和 操作步骤,包括调节 焦距、对光、移动载 玻片等。
了解显微镜的保养和 维护,确保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和仪器的使 用寿命。
用纸巾轻轻按压盖玻片,去除多余的 液体。
用镊子夹取染色后的组织块,放在载 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 的载物台上。
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观察到的 图像清晰。
仔细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 分布和数量。
记录观察结果
01
用笔记录观察到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和 数量。
高倍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高倍显微镜是一种光学仪器,通过透镜的放大作用,将微小的物体放大并清晰地呈 现出来。
高倍显微镜通常配备有多个透镜,包括物镜、目镜和聚光镜等,以实现更高的放大 倍数和更好的观察效果。
在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时,高倍显微镜能够提供足够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使观察 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形态和分布。
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 用技巧,如选择合适 的放大倍数、调整光 圈大小等。
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或组织切片, 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特征,
如大小、形状、数量等。
学习如何识别和区分叶绿体和线 粒体,了解它们在细胞内的分布
情况。
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在不同类型 细胞中的差异分布和功能特点。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对微 观世界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训练学生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微生物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
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研究微生物细胞内部的结构和运动。

实验材料:
1. 高倍显微镜
2. 显微镜玻璃片
3. 微生物细胞样本
实验步骤:
1. 准备显微镜和显微镜玻璃片。

2. 将微生物细胞样本放置在显微镜玻璃片上。

3. 将显微镜玻璃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4. 调整显微镜的倍数为高倍。

5. 使用显微镜的焦距调节器调整焦距,使细胞样本清晰可见。

6. 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和运动,特别注意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7. 记录观察的结果,包括叶绿体和细胞质的运动方向、速度和频率等。

实验结果:
根据观察,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微生物细胞内的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叶绿体呈现出向一定方向流动的运动方式,同时细胞质也可以观察到流动的现象。


动的方向可能因细胞类型和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

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和频率
也会根据细胞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讨论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细胞的内部结构和运动方式。

叶绿体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的流动有助于保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细胞质流动则有利于物质的输送和细胞代谢的进行。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细胞的功能和特点提供基础。

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情况,可以了解到微生物细胞的生理状态和运作机制。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过程,以及利用微生物的技术应用。

微生物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
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
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
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
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
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
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为什么要滴加健那绿染液? 提示:健那绿是对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活 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从而在高倍 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线粒体的分布和形态。
1.(2013·亳州模拟)关于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选用含叶绿体小而少的细胞来观察 B.活细胞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静止不动的 C.选用含叶绿体大而少的细胞来观察 D.制片时叶片应用于临时装片的制作,且含 水量高,因此适宜用于观察。 (2)据A、B、C三组实验可知,光照、温度可影响叶绿体的形 态和分布。 (3)制作临时装片需要载玻片、盖玻片等。 (4)叶绿体主要分布于叶肉细胞中,且下表皮中叶绿体大且少, 易于观察,因此应选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答案:(1)叶片薄,有些部位只有一层细胞 (2)适当增加光照和提高温度 (3)载玻片、盖玻片 (4)叶绿体主要分布于叶肉细胞中,且下表皮中叶绿体大且少, 易于观察
【解析】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 体内膜光滑,基质中含有类囊体堆叠成的基粒,类囊体薄膜上 含有ATP合成酶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 形成嵴,据此可以得知甲是线粒体,乙是叶绿体。观察线粒体 所用染色剂为健那绿染液,而观察叶绿体选用菠菜稍带叶肉的 下表皮作为实验材料。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在 结构上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光反应的产物是O2、ATP和 [H];Mg是形成叶绿素的必要元素,植物缺少Mg,将直接 影响光反应过程。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它与该细胞 器的复制有关系。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O2参与有氧 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形成H2O。
4.选取易于观察的材料 选取的实验材料观察现象越明显,越有利于得出正确结论,如 观察植物细胞的液泡时不能选用叶肉细胞,因为叶肉细胞的液 泡基本无色,并且叶绿体的绿色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5.选取易于操作的材料 选取的材料易于操作,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如检测生物组 织中的脂肪,不能将芝麻种子做切片观察,因为芝麻种子很小, 不容易操作。

微生物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告引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显微镜是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

在生物学中,高倍显微镜是常用的工具之一,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细胞质流动等现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了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现象。

实验原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高倍显微镜使用的透明物镜的数值孔径一般在0.95-1.4之间,相对应的物镜倍数也较高,可达40-100倍以上,镜头组数一般为4-8个。

因此,高倍显微镜可以获得更高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在标本和目镜之间放置一个载玻片,并加背景光源来增强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以达到更好的观察能力。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器官,负责光合作用。

叶绿体是由外层、内层两层膜包裹的,其中内部膜所包裹的空间称为类囊体。

类囊体中有色素体,色素体里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物质,可以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使得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此外,叶绿体还会产生氧气和含能的养分分子。

细胞质流动细胞质流动又称细胞质转移,是细胞生命活动与代谢的过程之一。

通过细胞质的流动,许多物质可以在细胞内进行迅速地传递和转移。

细胞质流动的速度和方向可能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例如细胞活动的状态、细胞内的物质浓度、细胞核分裂等。

实验步骤1.取得一台高倍显微镜,并打开光源开关。

2.取得一片装有茉莉花叶片的载玻片,用其作为目标观察对象。

3.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并将高倍物镜贴近载玻片表面,调整焦距,调整光源,使得显微镜获得清晰的图像。

4.观察载玻片下方的叶绿体,观察其形态、大小和运动情况。

5.观察载玻片下方的细胞质流动,观察其速度、时间和方向等特征。

实验结果叶绿体的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叶绿体呈椭圆形,大小为3-4微米左右。

在光线的照射下,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会发出绿色的光线,使得叶绿体能够更为直观地被观察到。

此外,我们也观察到许多叶绿体在细胞内部进行快速的移动,这可能与细胞代谢的活跃度和充足的养分供应有关。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2节的实验部分。

在第一章中学生已经使用高倍镜观察过几种细胞,对高倍镜的使用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在第二章中学生也学习过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与本实验有相似之处,这些都为本实验的顺利开展做了铺垫。

本实验主要是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与叶绿体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细胞器,在实验之前学生也学习过它们的大致结构和功能,本实验将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由于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本实验也为第五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观,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1、说出本实验的原理。

2、概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特点过程与方法1、能够正确地使用高倍镜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结合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及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特点。

难点临时装片的制作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接下来我将简单介绍下我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我所理解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四、教法首先当然是在教学中应用最广的讲授法,在我们的印象中讲授法似乎就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简单的传递,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

但是如果我们能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样也是有意义学习。

其次是实验演示法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还有谈话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是讨论法,有利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我认为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缺点,在教学中我们应灵活选用,做到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 【答案】D
● 6.(2018年北京卷)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 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 ●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 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 【答案】C
● 2.(2020年山东济南模拟)溶酶体参与了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
噬作用,作用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才有自噬● 作用
B.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和细胞器是通过 自噬作用完成的
C.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出的各种酸性水解 酶在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不变
D.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可通过加强自 噬作用降解非必需物质以维持基本生存
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
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
【答案】D
B.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 基体内
● (3)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 2.实验步骤 ● (1)观察叶绿体。
● (2)观察线粒体。 ●
● (3)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 培养:将黑藻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 ● 制片: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水,用镊子取一片黑藻叶片放入水滴 中,加盖玻片。 ● 观察:低倍镜下找到黑藻叶肉细胞,高倍镜下观察细胞内的叶 绿体随细胞质定向流动。

微生物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
胞质流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是椭圆形的。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移动并改变椭圆体的形状。

要,这样才能接受更多的光,而不被强光灼伤。

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面面对。

朝向光源;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圆体的正面面对光源。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

苔藓,其小叶中叶绿体椭圆体的形状并不完全相同。

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为了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我们可以使用细胞质基质中的细胞质。

叶绿体运动是一种标志。

第三,材料和器具。

苔藓叶、新鲜黑藻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

1.暂时装载苔藓叶子。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用于临时装载。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动词(verb的缩写)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还存在吗,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这对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作用?
意思是?
4.用铅笔画一个叶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向。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高中生物十七项实验合集BY Stitch实验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实验原理:1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2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观察叶绿体1、取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者取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2、制片放载玻片—滴清水—取叶片—加盖玻片3、观察低倍镜:找到叶片细胞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分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显微镜应放在操作者的左前方,镜筒朝前,镜臂朝后。

2、观察时要左眼视镜,右眼睁开,以利绘图。

3、转动转换器时要以听到“嘎”之声为准。

4、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从侧面看物镜,以防压碎装片或损换镜头;镜筒上升眼视目镜,以利看到清晰的物象。

5、移动装片时要明确“倒像原理”。

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是倒像。

因此,要使物象向上移动,就要向下移动装片;要使物象向左移动,就要向右移动装片。

实验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1、黑藻的培养: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2、制片:取载玻片—滴清水—放叶—加盖玻片3、观察:低倍镜:找到黑藻叶片细胞高倍镜:细胞内的叶绿体随细胞质绕液泡定向流动观察——寻找三“最佳”1、寻找最佳参照物叶绿体视其叶绿体的运动情况证明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2、寻找最佳部位靠近叶脉处靠近叶脉的细胞水分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流动。

3、寻找最佳视野相对较暗高倍显微镜下的观察一般要调出较暗的视野,这样有利于辨别物象的动态变化实验3种群密度取样调查1.样方样方也叫做样本。

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就叫做样方。

2.随机取样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

注意: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否则,就难以避免调查人员想获得调查属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调查结果偏大。

2022学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四__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探究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学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四__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探究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四)——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任务1 实验原理(1)叶绿体呈________、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可直接观察。

(2)线粒体呈无色,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用________染成蓝绿色制片后可观察。

任务2 实验步骤(1)观察叶绿体(2)观察线粒体特别提醒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四点提醒(1)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失水皱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的观察。

(2)健那绿染色剂发挥作用时,不需要破坏细胞,因为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3)由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既含有叶绿体,又含有线粒体,所以观察线粒体时不宜选用叶肉细胞,否则叶绿体的颜色会影响对线粒体的观察。

(4)制作观察线粒体的临时装片时,需滴一滴健那绿染液于载玻片中央用于染色,而不是滴一滴生理盐水。

[深度思考](1)观察叶绿体时,为什么常用藓类叶片?(2)选择菠菜叶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为什么要撕取带少许叶肉的下表皮?(3)观察线粒体时,为什么选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观察叶绿体为何不需染色?(4)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的原因是什么?考向一实验原理的考查1.[经典高考]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C.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D.甲基绿、吡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2.(多选)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细胞染料,几乎不损伤细胞B.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C.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蓝绿色D.藓类叶片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考向二实验过程的考查3.(多选)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液泡清晰可见4.(多选)下列有关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清晰可见B.观察叶绿体时,应保证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保持有水状态C.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一般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网络建构提升][长句应答必备]1.生物膜使真核细胞区室化,对新陈代谢的意义:减少彼此干扰,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解析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解析

•3.染色
•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线粒体需用 健那绿 色,染色后为 蓝绿 色。
染液染
•4.实验流程 •(1)观察叶绿体
•(2)观察线粒体
•[思维激活3] 试区分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提示 光镜下观察到的是显微结构,电镜下观察到的是 亚显微结构。
•1.实验材料的选取
•(1)观察叶绿体常选用藓类叶片,这是因为藓类叶片很薄, 仅有一两层叶肉细胞。若选用菠菜叶作为材料,要撕取 带少许叶肉的下表皮,因为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是海 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易撕取,且所含叶绿体数目少, 但个体大,便于观察。
•(2)观察线粒体不选取植物细胞的原因是经健那绿染色的 线粒体颜色与叶绿体颜色相近,会掩盖并影响对线粒体 的观察。
•2.实验注意事项
•(1)制作观察叶绿体的临时装片时要随时保持着水状态, 以免影响细胞活性。
•(2)取人口腔上皮细胞时,要先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 察物像的干扰。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用于线粒体染色的活细胞染料, 需要溶解于生理盐水中,保证染色后不影响细胞的正常 形态。
1.分布和形态
(1)叶绿体主要分布于 叶肉细胞 中,呈扁平的 椭球形 或 球形,颜色为 绿色 。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 动、植物细胞
中,形态多样,
有 哑铃形 、圆球形、线形、 短棒状 等。
2.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应选用新鲜的 藓类 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 等);观察线粒体应选用人的 口腔上皮 细胞。
•【巩固2】 下列有关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在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清晰可见
•B.观察叶绿体时,应保证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保持有水 状态

【学霸笔记】微专题10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学霸笔记】微专题10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微专题10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一、实验原理1.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2.线粒体呈无色,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用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二、实验步骤1.观察叶绿体(1)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①在结净的载玻片中央第一滴清水;②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小表皮,放入水滴中;③盖上盖玻片。

(2)低倍显微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3)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观察线粒体(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①在结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②用消毒牙签刮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后涂抹于染液中;③盖上盖玻片。

(2)低倍显微镜下找到口腔上皮细胞。

(3)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例1.下列有关“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健那绿给活细胞染色时会杀死活细胞B.观察叶绿体时必须使细胞处于有水状态C.高倍镜下可看到短棒状或哑铃形的叶绿体D.观察叶绿体可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答案】B三、走出叶绿体、线粒体观察实验的“5”个误区1.观察线粒体应选择人体或动物细胞或植物体无色部位细胞,不能选择绿色组织细胞。

2.观察线粒体与叶绿体均需保持细胞活性状态。

3.观察叶绿体时需保持叶片有水状态,防止失水。

4.制作观察线粒体的临时装片时,是滴一滴健那绿染液于载玻片中央用于染色,而不是滴一滴生理盐水。

5.叶绿体不仅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还随光照方向的改变而旋转,一般叶绿体以正面朝向光源,以利于接受更多光照。

例2.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灰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B.若视野比较暗,可调节反光镜和减小光圈C.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D.藓类叶片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答案】D。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报告及答案)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报告及答案)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报告及答案)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一、实验原理(补充完整)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__色、______或球形。

无需染色即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_____和_____中。

线粒体形态多样,有____、___、线形、哑铃形等。

____染液是将____中的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燃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____,而细胞质接近____。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2、绘制相关细胞图像三、材料及用具黑藻、口腔上皮细胞、1℅的健那绿染液、清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四、方法步骤(补充完整)1、观察叶绿体①制作临时装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临时装片的中的材料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____状态。

②低倍镜观察。

③高倍镜观察。

2、观察线粒体①制作临时装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低倍镜观察。

③高倍镜观察。

四、作业1、绘制你所观察到的细胞图像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绿扁平的椭球形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短棒状圆球状健那绿活细胞蓝绿色无色三、材料及用具黑藻、口腔上皮细胞、1℅的健那绿染液、清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四、方法步骤(补充完整)1、观察叶绿体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干净嫩绿的黑藻叶片,放入清水中,盖上盖玻片。

有水2、观察线粒体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消毒的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

放在染液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实验名称: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一、实验原理(补充完整)大于大质壁分离小于质壁分离复原三、材料及用具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紫色的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滴管、吸水纸。

【课外阅读】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

【课外阅读】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

实验四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1一P47)
一.实验目的:
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 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 。

三.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

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 ,
可取整个小叶直接放到载玻上制片,不用剪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

因为表皮细胞 。

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答:不是。

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

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
条件下改变方向。

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实验四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1一P47)
二.实验原理:活细胞, 蓝绿色 。

三.实验材料: 这些叶小而薄,可以直接用于制片 ,没有叶绿体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一、实验原理(补充完整)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__色、______或球形。

无需染色即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_____和_____中。

线粒体形态多样,有____、___、线形、哑铃形等。

____染液是将____中的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燃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____,而细胞质接近____。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绘制相关细胞图像
三、材料及用具
黑藻、口腔上皮细胞、1℅的健那绿染液、清水;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
四、方法步骤(补充完整)
1、观察叶绿体
①制作临时装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临时装片的中的材料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____状态。

②低倍镜观察。

③高倍镜观察。

2、观察线粒体
①制作临时装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低倍镜观察。

③高倍镜观察。

四、作业
1、绘制你所观察到的细胞图像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绿扁平的椭球形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短棒状圆球状健那绿
活细胞蓝绿色无色
三、材料及用具
黑藻、口腔上皮细胞、1℅的健那绿染液、清水;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
四、方法步骤(补充完整)
1、观察叶绿体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干净嫩绿的黑藻叶片,放入清水中,
盖上盖玻片。

有水
2、观察线粒体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消毒的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
轻地刮几下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

放在染液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实验名称: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一、实验原理(补充完整)
大于大质壁分离小于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及用具
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紫色的洋葱鳞片叶;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滴管、吸水纸。

四、方法步骤(补充完整)
1、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上,划出2-5平方毫米的小方格,然后用镊子
撕下方格内的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铺平,盖上盖玻片。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使洋
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5、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使洋葱鳞
片叶外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