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端午节的由来大班教案(通用8篇)

端午节的由来大班教案(通用8篇)

端午节的由来大班教案端午节的由来大班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的由来大班教案(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的由来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

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

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活动反思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

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

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

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

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

中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12篇)

中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12篇)

中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12篇〕中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12篇〕中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1活动目的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2、帮助幼儿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3、让幼儿学会完好讲述生活经历,开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活动准备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活动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贺呢?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2、老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老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如今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历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老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答复,老师适时引导。

2、师:好了,如今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三、引进新的讲述经历,运用句型"不仅……还……"1、老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历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味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2、老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如今,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好的句子告诉老师老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答复〕四、稳固和迁移讲述经历老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历讲述,稳固句型运用。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重点学习课文三---六自然段二、理解文中重点文句的意思,体会屈原忠诚爱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人们对他的崇拜、爱戴与怀念之情。

3、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文句,体会屈原的爱国忠心。

用自己的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会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资料〈如何复述课文〉一、谈话入题上节课咱们就开始学《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了。

谁来告知我你通过上节的学习取得了哪些信息?二、把握课文脉络师:端午节是因什么而引发的?板书:起因:屈原投江屈原投江后人们主要做了什么事?板书:人们:投食物祭祀后来呢?(每一年五月初五都投放粽子)结果怎么样?板书:结果:形成了端午节三、深切学习课文过渡:理清了课文的大体线索,咱们此刻来深刻领会课文的内容。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师注意学生的发音、语气等,并相机指导。

)师:独立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A 屈原是个如何的人B 他对国对民的贡献C 受到权贵诬告,被楚王流放D 流放时仍然爱国爱民(《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尤能表达屈原对处于苦难生活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哀怜。

)别离读出描述这几方面的内容,并谈谈从中体会到什么。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抽小组读后提问:屈原为何要投江自杀?(抓住“悲忿”来理解。

)他因何而悲?(报效祖国无门,自己和祖国同胞都成了可悲的亡国奴。

)因何而愤?(为昏庸的楚王和祸国殃民的奸臣权贵们。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屈原不肯苟且偷生,具有真正忧国忧民的情怀,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表达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决心,因此加倍深受人们的崇拜和爱戴。

)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过渡:如此忧国忧民深受人们崇拜爱戴的忠诚之士突然投江自杀,人们有什么反映?(1)抽生读第4自然段(2)同桌讨论:屈原自杀后,人们做了什么?(抓住“放声大哭”、“高声呼唤”、“沿江打捞”、“投”、“祭祀”“祈祷”……)(3)理解重点文句。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屈原投江、伍子胥避祸、曹娥救父等。

2. 端午节的传说: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物的故事。

3. 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

三、教学重点1.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2. 端午节的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四、教学难点1. 端午节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

2. 学生对端午节文化内涵的把握。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物的故事。

3. 小组讨论法:探讨端午节的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制作粽子、挂艾草等实践活动。

您可以根据这五个章节的内容,继续编写剩余的十个章节。

每个章节可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教学准备1. 课件:端午节的由来相关图片、视频等。

2. 教具:粽子、艾草、香囊等实物。

3. 教材:关于端午节的书籍、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端午节相关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介绍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物的故事。

3. 案例分析:分析端午节的传说,引导学生理解端午节的意义。

4. 习俗讲解: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制作粽子、挂艾草等实践活动。

6. 小组讨论:探讨端午节的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7.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端午节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和习俗。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 反思学生反馈:学生对端午节的理解程度,是否存在问题。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的由来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粽、檐、囊、辅、措、诬、颂”7个字,会写“佩、戴、措、诬、颂、驾、尸、俗”8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提纲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吧!二、展示与交流1、汇报生字词。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学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翘舌音。

“颂”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词语:辅佐:协助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祈祷:宗教仪式之一。

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

3、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4、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1)端午节的由来。

(2)爱国诗人屈原。

(学生说出大概的内容既可,不做更细的要求。

只是大致的了解。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是由何而来的呢?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简要的说明呢?2、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

3、学生汇报。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

由来: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

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

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1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2设计意图: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2.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3.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活动难点: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活动准备:1.赛龙舟的图片、鼓。

大班语言社会《端午节的由来》优质教案

大班语言社会《端午节的由来》优质教案

大班语言社会《端午节由来》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端午节由来》选自大班语言社会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屈原故事,端午节起源,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解端午节由来,知道屈原故事。

2. 学习和掌握端午节相关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等。

3.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屈原故事,端午节习俗由来。

2. 教学重点:掌握端午节相关习俗,能用自己话讲述端午节由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屈原图片,龙舟模型,粽子实物。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端午节龙舟比赛、吃粽子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节日?这些图片上人在做什?”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述屈原故事,引导幼儿解端午节由来。

通过展示龙舟模型、粽子实物,讲解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端午节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b.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c. 屈原为什要投江?4. 语言表达(10分钟):每组选一名代表,用自己话讲述端午节由来及习俗,其他幼儿倾听并给予鼓励。

5. 制作手工(15分钟):指导幼儿制作端午主题手工作品,如:粽子、龙舟等。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由来:屈原投江,纪念屈原。

2.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佩香囊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自己话,写下端午节由来和习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屈原故事,让幼儿解端午节由来,通过实物展示和手工制作,使幼儿更好地掌握端午节习俗。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确保他们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与家长一起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如包粽子、观看龙舟比赛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同时,可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历史知识。

幼儿园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篇1教材分析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端午节》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儿歌,以浅显的语言表达了端午节的地方风俗习惯。

本此次活动从引导幼儿回忆端午节习俗入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引导幼儿大胆运用有节奏的朗诵,体验儿歌的韵律美。

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尝试仿编儿歌,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经验准备:了解端午节来历和习俗物质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1、谈话交流,回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提问:端午节就要到了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小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挂香囊、龙舟比赛等。

2、结合教学课件欣赏诗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幼儿交流倾听儿歌后的感受。

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2)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1)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加深印象。

提问:刚刚的儿歌里面,你听出哪些音比较像?小结:小朋友听的很仔细,听到了阳(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师发现儿歌里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大班语言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精选8篇)

大班语言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精选8篇)

大班语言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精选8篇)大班语言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端午节的来历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1、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品尝粽子。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注:有关端午节的风俗见《教师资料手册·科学社会》分册)教学反思:教师要做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

大班语言端午节的来历教案2一、活动目标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通过学习端午节的相关故事,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 屈原的故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的渊源。

2. 屈原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激发学生兴趣。

Step 2:讲授端午节由来1. 教师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包括屈原的故事、龙舟竞渡、包粽子等习俗。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Step 3: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Step 4:案例分析1. 教师呈现屈原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屈原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2. 学生分享感受,谈谈自己对屈原精神的理解。

Step 5:实践活动1. 学生动手制作端午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粽子、龙舟等。

2. 教师指导,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Step 6:总结反馈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端午节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Step 7:作业布置2. 学生领取作业,认真完成。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端午节习俗,如南方地区的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等,以及北方地区的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家庭传统,感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七、文化传承1. 教师介绍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如屈原精神、家庭亲情、社区团结等。

2. 学生讨论如何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传承下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八、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端午节的文化价值和传统习俗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端午节的敬意和热爱。

九、作业布置2. 学生领取作业,认真完成。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容,希望大家喜欢!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篇一:一、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其他另外三种传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二、端午节的习俗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2、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

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7篇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7篇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端午节的由来》教案7篇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准备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生动性,一个周密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端午节的由来》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端午节的由来》

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通过故事、讨论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端午节的由来2.端午节的习俗3.端午节的相关诗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教学难点:端午节相关诗词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端午节相关的物品,如粽子、艾叶、龙舟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与端午节的关系。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吗?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引导幼儿展开讨论。

二、讲解端午节的由来1.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包括屈原投江、龙舟竞渡等故事。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场景,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三、介绍端午节的习俗1.教师介绍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等。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里过端午节的习俗,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四、学习端午节相关诗词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端午》、《渔家傲·端午》等诗词,让幼儿感受诗词中的端午节氛围。

2.教师简要解释诗词中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诗词。

五、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制作端午节手工制品,如粽子、香囊等。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端午节主题的绘画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

2.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将所学内容与家人分享,传承传统文化。

七、教学反思1.在讲解端午节由来时,部分幼儿对故事内容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在课后进一步辅导。

2.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幼儿手工制作能力较弱,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和指导。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屈原吗?他为什么要投江呢?”教师问:“端午节我们都会做些什么呢?”幼儿回答后,教师补充:“对,我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还有挂艾叶和佩香囊,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我们的传统习俗。

幼儿园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精选13篇)

幼儿园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精选13篇)

幼儿园端午节的来历教案幼儿园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精选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感知、实验认识艾叶和菖蒲,知道它们都是草本植物,具有防蚊蝇的功能。

了解“恶月”的含义。

2、积极参加实验活动,并能够细致地观察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1、每组备有艾叶、菖蒲若干。

2、收集一小瓶蚊子。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察艾叶和菖蒲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草本植物。

2、通过仔细观察小实验,知道它们中含有的芳香油能够驱除蚊蝇。

3、通过讨论“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上挂艾叶和菖蒲”了解“恶月”的含义。

4、拓展话题:如何防止蚊叮虫咬?幼儿园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篇2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体验吃粽子的快乐。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

活动准备:每组桌子放上大小形状味道各不一样的粽子一盘,湿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1、猜猜摸摸今天老师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的,猜猜会是什么?——幼儿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形状的,再猜猜会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这一会儿像……有一会儿像……会是什么呢?——哇,原来是是香香的粽子2、尝尝说说——好香的粽子,你吃过吗?什么味的?你们还想不想吃?——幼儿吃粽子A、每位幼儿拿一个小粽子,自己来剥,剥下的粽叶放在盘子里。

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吗?B、幼儿边吃粽子边随机问: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C、吃完后提问与小结:——吃粽子的时候先把什么解开。

(绳子)然后剥开什么?(粽叶)——你刚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鲜鲜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

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

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教材《传统文化我知道》,章节为《端午节的由来》。

详细内容包括:端午节的起源、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屈原的故事,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使学生掌握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起源。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习俗及其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屈原故事音频。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粽子模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端午节赛龙舟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展示PPT,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讲解端午节的习俗,结合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深入了解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的寓意。

4.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龙舟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学生动手制作粽子,掌握基本的折纸和粘合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屈原的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2. 内容:(1)端午节的起源(2)屈原的故事(3)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自己的话复述屈原的故事。

(2)画出自己心中的端午节。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应注意时间的分配,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

(2)组织学生参观龙舟比赛,亲身体验端午节的氛围。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增进家庭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1【内容简析】《端午节的由来》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

有关端午节由来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是流传较广的一种,反映了百姓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爱戴与怀念。

故事首先介绍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习俗以及端午节的历史与意义;接着重点讲述了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悲愤投江,百姓千方百计打捞他的尸体,用各种方法祭奠屈原的凄苦悲壮的故事;最后点明了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

课文结构清楚,语言浅显易懂,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培植民族精神的好教材。

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熟悉端午节这个节日及习俗生活,但不清楚习俗的由来这个矛盾心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屈原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

插图有助于学生感受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忧国忧民、宁死不屈的不朽形象。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注意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要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反复研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并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生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促进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学“粽、檐、囊”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佩、戴、措”等8个要求会写的字,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以及速度。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是本课的重点,复述课文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1.制作有关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以及地图等课件。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xx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xx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难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3.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端午节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你们对端午节有什么了解?”二、讲解端午节由来(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包括屈原的故事、五月初五的习俗等。

2. 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注意记录重点信息。

三、角色扮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包括屈原、渔夫、百姓等。

2. 每组学生表演端午节的由来故事,其他学生观看并提问。

四、小组讨论(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文化?”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并提出今后如何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端午节由来和传统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思考和反思。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难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3.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教学过程:六、讲解端午节的习俗(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佩戴香囊等。

2024年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

2024年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

2024年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我知道》中的《端午节的由来》。

详细内容包括: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起源,以及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知道屈原的故事,理解端午节的含义。

2. 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等,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屈原的故事及端午节习俗的由来。

教学重点:理解端午节的意义,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屈原画像、龙舟模型、粽子实物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展示屈原画像,让学生猜测人物身份。

b. 讲述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端午节的意义。

2. 新课内容呈现: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及意义。

a. 通过PPT课件展示端午节的起源,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

b. 讲解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引导学生了解节日习俗的寓意。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龙舟制作和粽子品尝。

a. 分组进行龙舟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b. 品尝粽子,让学生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

4. 例题讲解:以端午节为主题,设计语言表达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家过端午节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2. 内容:a. 屈原的故事b. 端午节的起源c.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吃粽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端午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过端午节的情景。

2. 答案示例:端午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了奶奶家。

奶奶提前准备好了粽子,有豆沙的、肉馅的,还有我最喜欢的蜜枣粽子。

我们一起观看了赛龙舟比赛,还学会了包粽子。

这个端午节过得真有意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活动和随堂练习,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三---六自然段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屈原忠诚爱国、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人们对他的崇敬、爱戴与怀念之情。

3、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屈原的爱国忠心。

用自己的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会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资料〈怎样复述课文〉
一、谈话入题
上节课我们就开始学《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了。

谁来告诉我你通过上节的学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把握课文脉络
师:端午节是因什么而引起的?
板书:起因:屈原投江
屈原投江后人们主要做了什么事?板书:人们:投食物祭奠
后来呢?(每年五月初五都投放粽子)
结果怎么样?板书:结果:形成了端午节
三、深入学习课文
过渡:理清了课文的基本线索,我们现在来深刻领会课文的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师注意学生的发音、语气等,并相机指导。


师:独立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A 屈原是个怎样的人
B 他对国对民的贡献
C 遭到权贵诬陷,被楚王流放
D 流放时依然爱国爱民(《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尤能表达屈原对处于苦难生活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哀怜。


分别读出描写这几方面的内容,并谈谈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抽小组读后提问:屈原为什么要投江自杀?(抓住“悲愤”来理解。


他因何而悲?(报效祖国无门,自己和祖国同胞都成了可悲的亡国奴。

)因何而愤?(为昏庸的楚王和祸国殃民的奸臣权贵们。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屈原不愿苟且偷生,具有真正忧国忧民的情怀,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表达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决心,因此更加深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


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过渡:如此忧国忧民深受人们崇敬爱戴的忠诚之士突然投江自尽,人们有什么反应?
(1)抽生读第4自然段
(2)同桌讨论:屈原自杀后,人们做了什么?
(抓住“放声大哭”、“大声呼唤”、“沿江打捞”、“投”、“祭奠”“祈祷”……)
(3)理解重点词句。

看课文后面第三题,比较句子,体会哪句好,为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人们怎样的心情?(万分悲痛,崇敬爱戴、怀念……)
(4)小组有感情地读这一自然段,评价.
(5)师:后来,人们怎么又往江里投放粽子?默读第六自然段,回答。

(6)理解重点词句子看课文后面第三题,比较句子,体会哪句好,为什么?
小结:从中表达了人们热爱屈原的思想感情。

4、端午节的形成
全班齐读“从此……等习俗”
五、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复述课文。

1学习资料《怎样复述课文》,掌握复述技巧。

2小组练习复述本文。

3上台来复述给大家听。

(可以参照课文和资料)
六、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懂得一个什么道理?
(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我们应当了解每个节日的由来,才能让这些传统节日过得有意义。


六、家庭作业
回家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制作的图片文件和实物挂件等形式,让孩子们对民俗文化能有直观的感性的理解和领悟。

显然,同学们对于这些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是喜闻乐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