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的古代汉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匹B. 个C. 只D. 条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以下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左传》D. 《论语》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A. 衣领B. 腰带C. 鞋带D. 帽子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哪位古代文人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5.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反?A. 画龙点睛B. 画蛇添足C. 画虎类犬D. 画饼充饥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桃李”指的是什么?A. 桃树和李树B. 桃树和李子C. 李子和桃子D. 桃李满天下7.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以下哪部古代典籍?A. 《周易》B. 《尚书》C. 《论语》D. 《孟子》8.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以下哪个成语的原句?A. 虎口拔牙B. 虎口脱险C. 虎口逃生D. 虎口夺食10.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之涣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你”的敬语。

2.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我”的谦词。

3.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他”或“她”的词。

4.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我们”的词。

5.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他们”或“她们”的词。

6.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这里”的词。

7.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那里”的词。

8.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哪里”的词。

9.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什么”的词。

10.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怎么”的词。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组在古代汉语中表示“非常”?A. 甚是B. 非常C. 甚好D. 甚矣答案:B2. “子曰”中的“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韩非子答案:A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是指:A. 道路B. 河流C. 花园D. 山林答案:A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A. 衣服B. 书信C. 朋友D. 思念答案:A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哪种思想的体现?A. 仁爱B. 忠诚C. 礼仪D. 智慧答案:A9.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指的是:A. 四匹马B. 马车C. 马队D. 马夫答案:A10.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以下哪个历史事件?A. 长平之战B. 垓下之战C. 淝水之战D. 巨鹿之战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常用词。

答案:然而2.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如果”的常用词。

答案:若3.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那么”的常用词。

答案:则4.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因为”的常用词。

答案:因5.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所以”的常用词。

答案:故6.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虽然”的常用词。

答案:虽然7.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另一个常用词。

答案:然则8.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即使”的常用词。

我整理的古代汉语考试试卷

我整理的古代汉语考试试卷

我整理的古代汉语考试试卷一填空题重点七月侍坐读音词性意思解释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

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

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

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1.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词的用法是名词用作状语?A. 风烟俱净B. 星汉灿烂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答案:A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之口?A. 司马迁B. 陶渊明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指代用法的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可以休矣D.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A. 早中晚三次反省B. 反省三次C. 反省自己的三个方面D. 反省三次不同的事情答案:C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身材苗条B. 举止优雅C. 心灵手巧D. 容貌美丽答案:B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路自然形成B.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道路自然变得平坦C.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D.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径自然形成答案:D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答案:C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捕获老虎的幼崽B. 不经历困难和危险,怎么能获得成功C.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了解老虎的生活习性D.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知道老虎的凶猛答案:B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美丽的女子C. 明亮的星星D. 清澈的泉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2. “______,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意味着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古代汉语知识试卷

古代汉语知识试卷

古代汉语知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汉字属于象形字的是()A. 休。

B. 日。

C. 明。

D. 从。

2. 在古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是()A. 行走。

B. 跑。

C. 离开。

D. 散步。

3.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代词的是()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公将鼓之。

C. 学而时习之。

D. 辍耕之垄上。

4. 下列句中“于”字表示被动的是()A. 战于长勺。

B. 君幸于赵王。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 下列古汉语句式属于判断句的是()A. 沛公军霸上。

B.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 具告以事。

D. 君何以知燕王?6. “六书”中,“形声”字的特点是()A.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B.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C.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D.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7. 古代汉语中表示第二人称的敬称是()A. 汝。

B. 尔。

C. 君。

D. 若。

8. 下列词语在古汉语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A. 国家。

B. 妻子。

C. 父兄。

D. 以上都是。

9. “其”字在句中可表示祈使语气的是()A. 吾其还也。

B. 其真无马邪?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 其皆出于此乎?10. 在古代汉语中,“汤”的本义是()A. 热水。

B. 菜汤。

C. 汤药。

D. 汤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下列属于古今字的有()A. 莫 - 暮。

B. 然 - 燃。

C. 说 - 悦。

D. 知 - 智。

E. 辟 - 避。

2. 以下关于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名词用作动词后,一般表示与这个名词相关的动作行为。

B.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时,这个形容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C.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行为。

D. 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E. 数词有时也可以活用为动词。

3.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是()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河曲智叟亡以应。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古代汉语中的时尚词汇的是:A. 麃(bēi)B. 鬈(quán)C. 刎(wěn)D. 鳢(lǐ)2.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颜色词是:A. 靑(qīng)、苍(cāng)、黛(dài)B. 靛(diàn)、赭(zhě)、绀(gàn)C. 藐(miǎo)、碧(bì)、翠(cuì)D. 翛(xiāo)、苇(wěi)、赅(gāi)3. 下列古代诗词中,不属于宋词的是:A. 春江花月夜B. 静夜思C. 渔家傲D. 西江月4. 以下句子中,哪一句是正确的古代用法?A. 忧郁自然年年老。

B. 动静深相似。

C. 韶光塞巷空。

D. 不覩当年行人。

5.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是:A. 曹操B. 施耐庵C. 罗贯中D. 曹雪芹二、问答题1.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草木皆兵”一词。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草木皆兵”形容因为过度恐慌而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敌视和威胁。

2. 用古代汉语表达“感恩”和“报恩”的意思。

答案:古代汉语中,“感恩”可以用“戴德”表达,而“报恩”可以用“延宠”。

3. 请用古代汉语造句,表达“岁月静好”。

答案:岁月如矢,静好如初。

4.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墟落”一词。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墟落”指的是乡村、村庄。

三、阅读理解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和理解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汉语的特点是词义丰富、表达方式独特,同时也有一些时尚词汇和独特的句法结构。

通过阅读古代诗词、名著以及古代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回顾和巩固他们对古代汉语的学习成果。

通过选择题、问答题和阅读理解,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补充说明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最终以教师布置的考试内容为准。

古代汉语的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实践,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古代汉语水平。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多项选择题1、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从总的方面来看,大致有______。

(2 分)2、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是______。

(2 分)3、下列句子中都有双声连绵字的是?(2 分)5、给《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作注释的是?(2 分)6、下列上古韵部中属于入声韵的是?(2 分)8、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______。

(2 分)9、下列句子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是?(2 分)10、连词“则”的主要用法是______。

(2 分)单项选择题11、下列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2 分)12、下列句子中与“公语之故”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13、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

(2 分)14、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项是()。

(2 分)15、“六书”之名始见于__________。

(2 分)16、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比喻的一项是()。

(2 分)17、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1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克”的意思是?(2 分)19、下列句子中与“公赐之食”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20、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2 分)21、《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指的是“六书”中的()。

(2 分)22、下列各句中,用“所”字帮助表示被动的一句是?(2 分)23、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是______。

(2 分)24、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第一次给“六书”中的每一书下了定义,并举例予以说明,其中“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六书”中的______。

(2 分)25、“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2 分)26、________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该书收单字56000左右。

(2 分)27、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2 分)28、“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中“给”的意思是?(2 分)29、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对待的一项是()。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德行C. 仁义D. 礼智2. “诗经”中的“风”指的是:A. 风景B. 民歌C. 风土人情D. 风尚3. 古代汉语中,“吾”和“余”在人称代词中分别代表:A. 第一人称单数和复数B. 第二人称单数和复数C. 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D. 不定人称4. “左传”是下列哪一本史书的注释?A. 春秋B. 尚书C. 礼记D. 周易5.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是指: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尊称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哪部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7. “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字,其在句中的作用是:A. 助词,无实际意义B. 代词,指代人或物C. 连词,连接前后句子D. 副词,表示程度或范围8. “礼失求诸野”中的“野”指的是:A. 野外B. 未开化之地C. 民间D. 边疆9. “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淤泥”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比喻:A. 污泥B. 困境C. 恶劣环境D. 低贱出身10. “夫子喟然叹曰”中的“喟然”表示:A. 悲伤B. 惊讶C. 感慨D. 愤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古代汉语中,“__”是指通过诗歌、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的一种礼仪教育。

2. “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

3. “__”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4. “__”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意在强调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5. “__”是《尚书》中的一篇文献,记载了周公辅佐成王治理国家的故事。

6. “__”是《左传》中的一个典故,讲述了晋国大夫屠岸贾因忠诚而遭受不幸的故事。

7. “__”是《孟子》中提出的一个政治理念,主张君主应以民为本。

8. “__”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9. “__”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述了汉代名将卫青的生平事迹。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不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A. 之B. 乎C. 者D. 马答案:D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什么意思?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明答案:B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什么?A. 桃树的果实B. 桃树的叶子C. 桃树的花朵D. 桃树的枝干答案:C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A. 儿子的衣领B. 女子的衣领C. 男子的衣领D. 女子的发饰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形容的是什么?A. 身材苗条B. 品德高尚C. 容貌美丽D. 举止优雅答案:C6. “君子之交淡如水”中的“君子”指的是什么?A. 有学问的人B. 有道德的人C. 有地位的人D. 有财富的人答案:B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是什么意思?A. 知识B. 知道C. 智慧D. 认识答案:B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故”指的是什么?A. 过去的事情B. 旧的知识C. 古老的书籍D. 传统习俗答案:B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是什么意思?B. 危险C. 疲劳D. 空虚答案:A1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是什么意思?A. 在这里B. 在那里C. 在其中D. 在那边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______,可以攻玉”出自《诗经》,意指坚硬的石头可以雕琢出美玉。

答案:他山之石2. “______,小人长戚戚”描述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态。

答案:君子坦荡荡3. “______,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4. “______,不亦君子乎?”是孔子对有德行的人的赞美。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5. “______,小人喻于利”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的看法。

答案:君子喻于义三、翻译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古代汉语试卷

古代汉语试卷

1、下列哪个字在古汉语中表示“早晨”?
A. 旦
B. 暮
C. 夕
D. 昼
(答案)A
2、古汉语中,“之”字最常见的用法之一是作为:
A. 动词
B. 名词
C. 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D. 形容词
(答案)C
3、下列哪个词在古汉语中不表示“吃”的意思?
A. 食
B. 啖
C. 飧
D. 饮
(答案)D
4、古汉语中,“足”字除了表示人体的脚之外,还可以引申为:
A. 足够,充足
B. 行走
C. 站立
D. 奔跑
(答案)A
5、下列哪个成语中的“行”字,在古汉语中意为“行走”?
A. 行云流水
B. 行将就木
C. 行尸走肉
D. 行远自迩
(答案)D
6、古汉语中,“兵”字最初的含义是指:
A. 士兵
B. 武器
C. 战争
D. 军队
(答案)B
7、下列哪个字在古汉语中表示“看”的意思?
A. 观
B. 望
C. 窥
D. 以上都是
(答案)D
8、古汉语中,“疾”与“病”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是:
A. 疾指小病,病指大病
B. 疾指急性病,病指慢性病
C. 疾指外伤,病指内疾
D. 疾指传染病,病指非传染病
(答案)A
9、下列哪个字在古汉语中不常用于表示“说”的动词?
A. 言
B. 语
C. 谓
D. 谈(注:此题设“谈”为不常用,因古汉语中“谈”更多指谈论的内容)(答案)D
10、古汉语中,“衣”字作为动词时,意为:
A. 穿衣
B. 脱衣
C. 洗衣服
D. 做衣服
(答案)A。

古代汉语十套试卷

古代汉语十套试卷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一、填空题(共11分,每格1分)1.是一种封闭词,它不与其他词组合,总是单独成句。

2.不称说事物本身的名称,而借相关的事物来称代,这种修辞手法叫。

3.北宋时期的韵书《广韵》反映的是中古时期的语音,全书共有韵。

宋元时期的等韵图又将其韵母系统归纳为摄。

4.宋人三十六字母中的舌音包括舌头音端、透、、泥和舌上音知、、澄、娘。

5.中古的声调系统有平、上、去、。

6.古代常用的注音是注音法,这种注音方法选用两个汉字为一个汉字注音,其注音原则是上字定声母,下字定韵母和声调。

7.在产生之初有“曲”、“曲子”、“杂曲”和“曲子词”等名称。

8.研究上古音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有的入韵字和谐声系统。

二、选择题(共12分,每题1分,在题前的括号中打√表示对,打╳表示错)()1.下列训诂术语中用来校勘古代文献中错字误字的术语是A 读为B 当为C 读如D谓之()2.“是鲁孔丘之徒与”中的“与”是A 连词“和”B介词“和”C 动词“参与”D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欤”()3.“恶得不禁恶而劝爱”中的第二个“恶”的读音和意义是A è,凶恶B wū,哪里C wù,厌恶、憎恨D ě,恶心()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A 西取由余于戎。

B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

C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

D 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5.“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诗·大雅·文王》)”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连文B 变序C 互文D 顶真()6.宋人三十六字母中有两组唇音声母:“幫滂並明”和“非敷奉微”,而隋唐时期以前只有“幫滂並明”一组,这种现象清代学者归纳其为A 古无舌上音B 古无轻唇音C 照二归精D娘日归泥()7.“辞”、“语辞”、“语助”、“语助辞”等术语是古人用来诠释什么词的训诂术语A 实词B 词C 介词D 虚词()8.“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互文B 比喻C 借代D 变序()9.《切韵》的作者是A 陈彭年B 陆法言C 王仁昫D 孙愐()10.下列句子中的“以”是连词的是A 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德C. 学而时习之D. 不亦说乎答案:A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左传》答案:A3.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指的是: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尊称答案:B4.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学习”?A. 学B. 习C. 问D. 阅答案:A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古代汉语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其基本含义是__________。

答案:爱人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__篇。

答案:《子衿》3. “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了__________的思想。

答案:孔子4. 在古代汉语中,“士”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读书人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__________。

答案:《论语》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既有现实主义精神,又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诗中多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实感受。

2. 阐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在行为和态度上保持适度,避免走向任何极端。

中庸强调内心的平和与稳定,认为这是达到道德完善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它倡导人们在处理事务时既不过分激进,也不过分保守,而是要寻求一个平衡点。

3. 描述《左传》的文学价值。

答案:《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生动叙述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上。

书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技巧,如夸张、对比等,使得叙述富有文学性和戏剧性。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连绵词的是()。

A. 婵娟B. 窈窕C. 姽婳D. 娉婷答案:C2.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属于哪一类词?()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名词答案:B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的意思是()。

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明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的意思是()。

A. 节省B. 反省C. 省份D. 省份的简称答案:B5. “君子不器”中的“器”指的是()。

A. 器具B. 才能C. 器皿D. 工具答案:A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

A. 圆规和直尺B. 规则和法律C. 行为准则D. 古代的度量衡工具答案:C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的意思是()。

A. 哪里B. 于是C. 之D. 于答案:D8.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

A. 故事B. 事故C. 旧知识D. 故乡答案:C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分别表示()。

A. 迷惑和危险B. 危险和迷惑C. 迷惑和迷惑D. 危险和危险答案:A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的意思是()。

A. 知识B. 知道C. 认识D. 智慧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______,可以攻玉”,这句话出自《诗经》。

答案:他山之石12. “______,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出自《论语》。

答案:君子喻于义13. “______,不亦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

答案:有朋自远方来14. “______,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15. “______,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出自《论语》。

答案:君子坦荡荡16. “______,必有近忧”,这句话出自《论语》。

答案:人无远虑17. “______,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行有途径,知有依止,虽小无妨”这句话出自下列哪部古代典籍?A. 《尚书》B. 《论语》C. 《大学》D. 《中庸》答案:C. 《大学》2. 古代汉语里的“夙兴夜寐”是形容什么样的生活状态?A. 早起晚睡B. 日理万机C. 黑白颠倒D. 心事重重答案:A. 早起晚睡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下一句是?A.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B.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D. 青春健康,人人向上答案:A.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多样性和崇尚国风。

古代中国文学以诗、赋、词、曲为主要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诗歌。

古代文学注重表达情感和抒发感慨,特别是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思考。

同时,中国古代文学也强调对传统文化和国家荣誉的崇尚,这在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谁的诗句?请简要介绍该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杜牧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擅长写现实主义诗歌。

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外,他的代表作还有《秋夜将晓斜风起》等。

三、辨析题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正确的解释,并简要阐述。

1. 不可思议A. 想象力差,无法理解B. 难以置信,超出常理C. 不值得思考D. 智商不高答案:B. 难以置信,超出常理解释:不可思议指的是某种事物或现象超出人们的理解和常理,难以用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解释。

2. 回首A. 翻过来看B. 审视过去,回想过去C. 看到后方D. 看到前方答案:B. 审视过去,回想过去解释:回首是指将视线投向身后,引申为审视过去的经历或回想过去的事情。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打印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打印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___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D)。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B)。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

A莫、休、甘、武___、寒、贼、___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C)。

A错措___C置寘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D)。

___顾谓___。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B)。

A吾孰与城北___。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

A___裁___C___D___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

A其后秦稍蚕食魏。

___勤于民事而野死。

___庖岁更刀,割也。

___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许慎。

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用词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衣,声符为才。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形声,如“叔”的本义是伯父。

答案:C2、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忙亡肝B世明易C饰餐館D耳取聞答案:B3、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日月明星B人口囚困C田园圃D山川岛屿答案:A4、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上下左右B一二三四C十百千万D口耳目手答案:C5、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兼形声字的一组是()A肚胃腹B君臣相C鼠猫鼻D鱼鸟鸣答案:B6、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指事字的一组是()A蒸汽气B鱼肉鲜C鸟语鸣D火灰烬答案:A7、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假借字的一组是()A马路桥梁B菜篮子农贸C电视机电影D水泥砖块答案:C8、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会意字的一组是()A鬼怪妖B牛羊马C犬狼狗D鸟兽虫答案:B9、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象形字的一组是()A口哥哥B心想念C马赛跑D手握拳答案:C10、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指事字的一组是()A书本页B车辆路C鸟儿翅D人口言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1、左传作者是(___)。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把酒问青天D. 黄河入海流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史记》3. 以下哪位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A. 李清照B. 薛涛C. 辛弃疾D. 李白4. “夫子何为者?树德而崇道。

”中“树德”的含义是:A. 种植德树B. 树立德行C. 种植道德D. 树立道德观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仗修辞手法的是:A. 朝辞白帝彩云间B. 两岸猿声啼不住C. 轻舟已过万重山D. 千里江陵一日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_,非礼也。

”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

2. “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 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以“__________”回击了廉颇的挑衅,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4. “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5. “__________,万径人踪灭。

”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2. 描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特点。

四、论述题(30分)请论述《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作文题(30分)以“我心中的古代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B4. B5. D二、填空题1. 礼之用2. 月落乌啼霜满天3. 吾岂是尔等闲杂之人4. 长风破浪会有时5. 千山鸟飞绝三、简答题1. 《诗经》的艺术特点包括: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具有韵律美;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劳动、战争、婚恋等;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三种手法,形象生动,富有情感。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汉字中,属于同音字的是:A. 甲、假、价B. 乙、亿、艺C. 丙、病、并D. 丁、顶、定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以下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左传》D. 《史记》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谁说的?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4. 下列成语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反的是:A. 画龙点睛B. 画饼充饥C. 画地为牢D. 画虎不成反类犬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的果实很受欢迎。

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的花朵很美丽。

C.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的果实很甜美。

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的树荫下自然形成了小径。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然而”的常用词。

7.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常用词。

8.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因为”的常用词。

9.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所以”的常用词。

10.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如果”的常用词。

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1. 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成现代汉语。

13. 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成现代汉语。

14. 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6. 简述《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7. 论述《左传》在古代汉语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18. 论述《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六、作文题(20分)19. 以“古代汉语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A4. A5. D二、填空题6. 然7. 而8. 因9. 故10. 若三、翻译题11. 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匹B. 头C. 支D. 个答案:C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语气词,其中“者”通常用于:A. 提问B. 强调C. 列举D. 转折答案:C3. 古代汉语中,“子曰”中的“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蛇添足B. 刻舟求剑C. 掩耳盗铃D. 狐假虎威答案:A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桃夭》C. 《蒹葭》D. 《鹿鸣》答案:B6. “君子不器”中的“器”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A. 器皿B. 工具C. 才能D. 性格答案:B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A. 法律B. 道德C. 工具D. 制度答案:D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指的是:A. 四匹马B. 马车C. 马夫D. 马匹答案:A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述而》答案:A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和“新”分别指的是:A. 过去和未来B. 旧知识与新知识C. 故乡和新居D. 故人和新人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汉语中,“______”指的是父母去世后子女守丧的时期。

答案:三年之丧2.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老师的尊称。

答案:夫子3.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年长者的尊称。

答案:丈人4.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朋友的称呼。

答案:君子5.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君主的尊称。

答案:陛下6.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皇帝的尊称。

答案:天子7.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父亲的称呼。

答案:阿翁8.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母亲的称呼。

答案:阿母9.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兄长的称呼。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的是: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项伯杀人,臣活之C. 齐师伐我D.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答案:B2.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代词时,通常指代:A. 人B. 物C. 事D. 以上都可以答案:D3. 下列句子中,“而”字表示转折关系的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 君子不器。

答案:C4. “乎”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语气词时,通常用于:A. 疑问句B. 感叹句C. 祈使句D. 以上都可以答案:D5. “焉”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疑问代词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A. 哪里B. 什么C. 怎么D. 为什么答案:B6. 下列句子中,“其”字用作副词的是:A. 其真无马邪?B. 其如土石何?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 其孰能讥之乎?答案:C7. “也”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语气词时,通常用于:A. 陈述句B. 疑问句C. 感叹句D. 祈使句答案:A8.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动词的是:A. 吾欲之南海B. 之二虫又何知?C. 学而时习之D. 项脊轩志答案:A9. “乎”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助词时,通常用于:A. 形容词后,表示程度B. 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进行C. 名词后,表示所属D. 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而”字表示并列关系的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 君子不器。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汉语中,“______”字用作助词,表示“的”。

答案:之2. “______”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感叹。

答案:也3. “______”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答案:或4. “______”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副词,表示“将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重点七月侍坐读音词性意思解释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

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

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

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1.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其中第一个“如”的意思是选择连词或者,第二个“如”的意思是提起连词至于;“俟”的意思是等待。

2《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指_大火星_____;“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中的“一之日”是指夏历__十一__月,“觱發”、“栗烈”都是______双声___联绵字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句中,“而”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间的并立转折相互关系。

4、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相当与“而”。

5、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句中,“于”的词性是助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被动6古书旧注中见到“屯,音肫”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直音的注音方法,至于“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式。

7、“仅”在古代有几乎,将近义,如《张中丞传后序》“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

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8、在“汉王与义帝发丧”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9、在“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

10、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句中,后一个“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用与被动。

七月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

十一月北风哗哗响,十二月寒气冷飕飕。

粗布衣裳都没有,残冬腊月怎能熬到头?正月里修好锄和耙,二月里举足到田头。

老婆孩子莫忘记,晌午送饭村南头。

监工的田官乐悠悠。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

三春太阳暖洋洋,黄莺儿欢唱在枝头。

姑娘们手挽深竹篮,沿着小路向前走,采下了片片桑叶嫩又柔。

春天太阳升起慢悠悠,采蒿人多似水流。

姑娘不禁暗悲愁,怕公子把人抢了走。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八月里芦花满汀洲。

三月里桑树要整枝,拿起刀锯和斧头。

除掉高枝与长条,轻采柔桑片片收。

七月里伯劳成对鸣,八月里纺纱织布不停手。

染成黑色染成黄,我染的大红颜色最艳秀,为那公子制衣缝又绣。

四月里草药远志穗儿抽,五月里知了声声叫不休。

八月里家家户户庆丰收,十月里纷纷黄叶坠枝头。

十一月里打狗獾,猎得狐狸取下皮,为那公子做轻裘。

十二月农闲人欢聚,继续练武耍戈矛。

留下小猪自家吃,大猪公家去享受。

五月里蚱蜢齐鸣两腿抖,六月里蝈蝈双翅颤悠悠。

七月里蟋蟀鸣郊野,八月里它在檐下唱不休。

九月里它怕冷躲门后,十月里它藏到床下不再走。

家家清除垃圾熏老鼠,堵起北窗塞紧门缝防风透。

干完关照妻和子:不久新年逢岁首。

进入屋里歇个够。

六月里野李葡萄尝尝鲜,七月里烹煮葵菜烧大豆。

八月里齐把枣子打,十月里又将稻谷收。

新米新谷酿春酒,好给老爷去做寿。

七月里好瓜吃在口,八月里葫芦摘在手,九月里苎麻种子留。

多采苦菜多砍柴,养活自己忙不够。

九月里筑好打谷场,十月里喜把庄稼收。

小米高粱和谷子,粟麻小麦加大豆。

唉呀我们种田人,庄稼活儿没尽头,又为公家宫室修。

白天野外割茅草,夜里搓绳忙不休。

急忙上房盖屋顶,春要播种到田畴。

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藏进冰窖冷飕飕。

二月里取出冰块行祭礼,韭菜羔羊供案头。

九月霜降天气爽,十月里清扫场地把谷收。

满斟美酒敬客人宰杀羔羊争献酬。

登上公堂同聚会,牛角杯儿举过头。

高声齐祝万年寿解释词义(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加:更加(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莫:没有(3)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为:被(4)若.为庸耕,何富贵也?若:如果(5)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结合构成的习惯格式表示用来。

的方式手段(6)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乎:表示处所(7)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莫: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8)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柔桑:嫩桑叶(9)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疑问代词“孰”和介词“与”组合,表示比较,意为“哪一个更”(10)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二选择题单选和多选《最少两个》重点判断句被动句重点虚词:连词副词介词语气词代词(无定代词(或莫)语气词熟悉词性和用法三名词解释重点七音:音韵学术语。

古人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将声母分为七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

训诂:训诂这两个名称,笼统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凡侧重于字词,名物解释的,一般叫做训和诂。

例:汉代高诱作《淮南子注》,于原书每篇题目下加一训字。

五音七音:五音最早见于《玉篇五声音论》;七音是由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来的。

所谓:“五音”,是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五类,即唇音,牙音,齿音,舌音,喉音,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就成了“七音”。

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例如现在通行的《毛诗正义》就包括了《诗经》的注和疏两种注解。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

《康熙字典》用此法。

破读:是指在阅读古书时,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

破读音主要是声调的变化,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读为去声;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之间则有着历史的联系。

例如“王”字,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读平声,是名词,帝王的意思;而在“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中破读为去声,是动词,称王的意思。

后者的意义和读音是由前者演化而来的。

集解:集解类注释是汇集众说并加上编者意见的一种注释,它包含集注,集传,集释。

例:朱熹的《孟子集注》,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四解释词语:七月和侍坐虚词副词–曾莫古今意义代词- 或莫肯定与否定无定代词连词 -然然则然而语气词说明:词性用法何种语气语法重点宾语前置的种类:(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a 作动词的宾语前置。

如:吾谁欺,欺天乎?b 在介宾结构中,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如: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需要注意的是: a 个别用“为”字的句子,疑问代词作宾语不前置,如“子为谁?”b “如何”是“如之何”的紧缩,意思是“对之怎么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受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规律的制约。

c “何如”语义同“如何”,译为“怎么样”,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结构。

d “奈何”“若何”情况同“如何”一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前置。

(2 )否定句中,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臣未之闻也。

”。

有两种不能前置的情况:宾语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性成分。

如“吾不能早用子。

”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其中的代词宾语一般不前置。

如:莫弗称之。

(3 )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叙述句的宾语都可以置于动词之前,但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宾语必须用代词复指,常用于复指宾语的代词有“之”和“是”。

如:“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

另外,有两种情况:a “惟(唯)+ 宾语+ 是(之)+ 动词”,这种格式使宾语表达的事物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如“惟余马首是瞻。

”意思是“惟瞻余马首”。

这类前置宾语也可以由代词充任,用以复指宾语的代词只用“之”。

如“其斯之谓与?”b “此(是)之谓……”是一种固定格式,意思是“叫这作…”或“是说这个吧”。

代词“是”作宾语有时不需要复指就可以置于动词之前。

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

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

如“董狐,古之良史也”。

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

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主要有四种形式:(1)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如:荀卿,赵人。

(2)不用判断词,句末有语气词“也”,如:张骞,汉中人也。

(3)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如:陈轸者,游说之士。

(4)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句末有语气词“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无定代词或”和“莫”部分:“或”和“莫”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法?两词的区别是什么?答:“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只用作主语;“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